『壹』 電影行業現狀怎麼樣
改革開放後我國電影進入市場化階段
1905年,中國第一部電影《定軍山》誕生。時至今日,中國電影已走過了110餘年的歷程。中國電影主要分為三個產業發展時期:第一輪產業發展時期(1922年-1945年)、第二輪產業發展時期(1945年-1976年)和第三輪產業發展時期(改革開放至今)。
整體來看,我國電影行業在國內有效的疫情防控機制下恢復較好,2021年產量與影院數量均有一定幅度的上升。
——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電影產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貳』 2020年電影行業發展前景如何
2020年1月24日,因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影響,全國多家影院宣布暫停營業。所以2020年「互聯網+」深度融合電影產業,催生豐富多樣的新業態。
互聯網大數據為創作賦能、為宣傳發行升級,票務平台、社交平台、直播平台和各種新媒體平台,擴展電影市場的消費半徑,延長院線電影的藝術生命。網路售票和在線選座服務全球領先,為中國電影產業結構升級和長遠發展提供了新動力。
(2)國產電影的競爭大嗎擴展閱讀:
2019年的電影行業:
截至12月23日,2019年全國電影院總票房突破627億元,國產電影佔比超63%;年度新增銀幕8843塊,銀幕總數達到68922塊;全年票房過10億元的影片共15部,其中國產電影有10部,全年票房前十位中,國產電影佔八席。
在全球電影市場增長放緩的背景下,中國電影產業指標再創新高,產業基礎穩固堅實。國產電影不僅牢固佔領國內電影市場,也不斷擴大海外影響力。作為全球票房增長最快的國家,中國電影潛力巨大,活力澎湃。
電影院一系列向好數據,標識產業深度、事業廣度,也表明了作品溫度、觀眾熱度。2019年,一批叫好又叫座的電影佳作,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期待,折射中國電影聚焦講好「中國故事」、著力創新創造的繁榮圖景。
『叄』 春節檔競爭激烈!七部國產電影大年初一上映,誰會「爆」
2020年是註定不平凡的一年,在這一年當中,新型冠狀病毒肆虐全國,給我國的電影產業帶來了很大的沖擊。影院嚴格控制人流量,並且復工的時間相對比較靠後,因此我國電影產業收入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我國國產電影的春節檔競爭日趨激烈,在2021年的春節檔電影中,有很多電影備受期待。因此,我認為這幾部電影將會在大年初一上映之後引爆影院。
一、《唐人街探案3》
《唐人街探案3》這部電影的上映日期一波三折,原計劃在2020年初就上映的這部電影受到了新冠肺炎的嚴重影響,一度推遲到了2021年春節檔上映。而《唐人街探案》是一部系列電影,分別在泰國和美國已經完成了前兩部的拍攝,《唐探3》則是在東京完成拍攝,可以說吸引了不少粉絲關注。這部電影主要是以推理和探案為核心元素,融合了喜劇的特質。電影表演者有劉昊然和王寶強兩位探案搭檔,日本當地影星的加入,也是給這部電影注入了非常新鮮的血液。因此這部電影可以說還未上映就已經引發了觀眾的熱議,相信這部電影上映之後一定會票房大賣。
總之,經歷了2020年的肺炎之後,不少人對於電影的需求逐漸上升,相信在春節檔期間,這三部電影一定會引起轟動,同時其他的電影也一定會豐富電影市場,給我們的電影院注入活力。
『肆』 國產片崛起,中國影史票房榜前五均為國產片,你看好國產電影的未來嗎
作為電影觀眾,我非常看好國產電影未來的發展趨勢。
國產電影這些年來的發展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其中的過程也經歷過很多的挫折以及困擾。然而國產電影卻憑借自己的獨特優勢不斷的提升自己的競爭力,這也使得國產電影的票房成績也變得越來越理想。而且國產電影的崛起也打破了好萊塢電影霸佔中國影視票房排行榜的歷史。雖然這些年國產電影也面臨著好萊塢電影的強大競爭,但是國產電影卻能夠在自己的主場獲得國內觀眾的認可,這確實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因此我非常看好國產電影在未來能夠成為世界影史的主流。
一、國產電影的票房成績提高也來自於競爭力的提升。雖然國產電影的實力及質量和好萊塢電影還有著明顯的差距,但是這樣的差距這些年也在不斷的縮小。而且國內的年輕觀眾也對國產電影有著強大的信心,所以在這種條件的支持下,國產電影才有了不斷提升和發展的土壤。再加上這些年國產電影的崛起培養了一大批電影的從業人員,也正是由於這些電影從業人員的支撐,才讓國產電影迸發出了無限的可能性。
當然我們作為觀眾應該用一種更加理性的態度以及視角來看待國產電影的發展以及成長。千萬不要刻意誇大國產電影這些年所取得的成績,因為這樣反而會讓國產電影看不清接下來發展的道路。而且我們也應該對一些國產爛片進行強有力的抵制以及批評,這樣對於國產電影的發展才能夠有更大的幫助。
『伍』 現在的國產電影究竟是進步了還是衰落了
我認為肯定是進步的,這個的熒幕塊數不斷的增長,中國票房總數僅次於北美地區,越來越多的人將電影融入生活 ,電影市場也開始洗牌,越來越多的優秀電影呈現在我們的面前,
劣幣被逐漸的驅逐於市場之外,觀眾對於優良的影片越來越會去為其買單甚至於三刷四刷,這一切的一切都是中國電影市場想良好發展的趨勢。
19年上映的《流浪地球》的大火和成功為這個科幻影片市場填補了空白,《哪吒》的成功和封神宇宙的初見端倪給國漫注入了一針強心劑。
2020年的春節檔也是各位大神紛紛過招,希望中國電影越來越好,中國電影未來可期!
在中國電影商業化的宏偉進程里,數不盡的角色歡鬧登台,又悄無聲息地黯然退下。
紛紛擾擾的爭辯與質疑,浮浮沉沉的聲名與權力,一切都掩匿在歷史前進的大浪里。
20年的中國電影,滿是喧嘩與騷動,誰又知曉,我們最終何去何從?
▼
大江東去,浪淘盡
大國崛起的身影下,每個人都是一副雄心勃勃的樣子。
任何一場文化盛世的來臨,都緊隨著當地經濟的騰飛。
而電影,作為這一百年來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載體,其興盛與否,必然成為人們矚目的焦點。
美國在一戰後的經濟繁榮,使好萊塢迎來了將近30年的黃金時代;
義大利在二戰後的快速復甦,為世界貢獻了影響力巨大的新現實主義運動;而法國、德國經濟上的接連崛起,則陸續掀起了法國新浪潮和德國新電影運動;
戈達爾與特呂弗在[華氏451度]的現場
80年代亞洲涌現四小龍,中國香港、中國台灣、韓國的電影產業也取得了輝煌成就。
中國內地,自改革開放以來,經濟飛速發展,同時也帶來了電影業的復甦。
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進一步推動了中國內地電影商業化的進程。
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內地電影市場以不可思議的速度急劇擴張。華語電影的中心,正式從香港地區轉移至內地,中國電影大步走向世界。
『陸』 急!!! 全球化背景 機遇挑戰並存 國產電影優勢和劣勢
華語電影:尚未成功
優勢:不言而喻的本土優勢,在題材、語言、文化上不存在任何障礙,明星偶像資源更是華語電影的法寶。
劣勢:商業電影基礎較差,缺乏基本的類型片體系與商業運做經驗,投入產出令投資人望而卻步。
所謂華語電影的范疇,一般包括內地以及香港、台灣地區製作的所有影片,由於台灣地區電影工業的連年衰退,幾乎在近年內不可能在商業電影上有較大突破,與我們話題中的「大片」更是無法重合,在這里就不做過多討論了。
在「引進大片」進入中國的十年間,內地的「國產大片」也一直探索自己的道路,如何利用本土優勢占據市場成為很多電影人面臨的課題。其中成功的典範應該屬於馮小剛與張藝謀,馮小剛以語言文化為特質的喜劇成功開辟了中國電影市場的首個特定檔期———賀歲檔,張藝謀以高投資打造的武俠電影《英雄》、《十面埋伏》在票房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也有一些不大成功的例子,比如張健亞對災難驚險片的幾次嘗試。如果以全局的眼光來看,所謂「國產大片」的中國商業電影還只停留在單個創作者的點上,未能形成一個成熟的商業電影創作體系,其最突出的表現莫過於缺乏類型電影觀念,甚至連電影編劇等專職人員在整個工業體系中都相當稀有。即便張藝謀的《英雄》能夠在美國本土獲得票房冠軍,也只能是中國商業電影的一個空中樓閣,其基礎的欠缺是一個顯而易見的問題。
近年來,香港電影的衰退日益明顯,除了其本地市場的萎縮,像內地及東南亞地區的情況也同樣不容樂觀。一向以高效和低成本見長的香港電影,也在尋求自己新的路線。以劉偉強為代表的新一代電影人一直在嘗試以高投資、全明星陣容的精良製作,最終以《無間道》系列形成香港電影的新話題。盡管《無間道》能夠創下一連串的票房紀錄,卻無法解決香港電影的所有問題,類型單一、製作老套還是香港影片的頑症。盡管內地提供了一些政策上的保護,近兩年的香港電影在中國內地電影市場反應並不能令人滿意。
可以相信的是,今後的幾年依舊是華語商業電影的摸索階段,如果不解決一些基礎問題,情況也不會有較大改觀。
法國歐洲:前途未卜
優勢:法國電影具有良好的口碑,也在商業化運做的過程中創下了幾個優秀品牌。
劣勢:法國商業電影與好萊塢作品題材相近,而在細節處理上還有較大差距。
無論是當年作者電影創作還是今天面對市場的商業電影製作,歐洲電影的核心始終在法國。今天,以呂克.貝松、讓-皮埃爾.熱內等導演為代表的一批法國電影人,也在就本土大片進行著各自的創作。在經歷過上世紀90年代創作高峰期後,呂克.貝松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法國商業電影的監制工作上,在他的統籌設計下,創建了一個相對豐富的類型電影模式,比如《的士速遞》系列這樣的賽車片、《暗流》系列的驚悚懸疑片還有針對亞洲市場的《綠芥刑警》等等。呂克.貝松所參與的影片,都具備與好萊塢影片類似的特點,比如簡單的情節、刺激的場面等等。這既是法國商業片取得成功的原因,也是它們有所欠缺的方面,一部法國式的好萊塢製作遠沒有真正的好萊塢作品具備競爭力。
對中國院線而言,引進的歐洲電影主要來自法國。僅就今年而言,就有《鬱金香芳芳》、《車神》、《暗流2》、《放牛班的春天》等多部影片公映,但效果並不理想,主要原因就在於作品本身缺乏競爭力,且引進周期過長使音像產品影響上座率。
對中國電影觀眾而言,盡管亞洲電影具有文化相通的先天優勢,卻沒有當初對待好萊塢引進大片的熱情。其原因顯而易見,一是國內院線引進數量非常有限,二是這些影片從內容和視聽效果上的確還不具備同好萊塢作品的可比性。
數字
「今年大片在全國票房所佔比例與往年相比有所下降,到目前為止,2004年全國票房接近12億,其中進口片只佔5億,和幾年前進口片一統天下的狀況相比有很大區別。有觀眾反映「大片不大了」,這其中有幾個原因:首先,國產片的質量在提高,進口片從引進10部到引進20部,質量參差不齊;第二,觀眾的欣賞水平在提高;第三,盜版猖獗,國內打擊盜版機制不完善。
聲音
我們覺得,進口片給了國產片滋養,現在國產片開始掉過頭來對付進口片了。
首先,在宣傳上國產片不受任何限制,而國家規定,進口大片是不能在電視上做商業廣告的,這就失去了一個重要的傳播陣地。其次,從去年的《十面埋伏》開始,電影的黃金檔期都留給了國產片,暑期檔、十一、元旦、春節,進口片失去了很多陣地。造成的結果就是,進口片也扎堆,多片交叉放映,很多好片子沒有演透就被迫下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