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嘿~~~誰能告訴我戛納電影節「一種關注」的歷屆獲獎影片
「一種關注」的歷屆獲獎影片如下:
1、第61屆2008年,一種關注最佳影片 《Tulpan》 (哈薩克);
2、第63屆2010年,"一種關注"大獎 洪尚秀《夏夏夏》(韓國) ;
3、第64屆2011年,一種關注」大獎 《阿里郎》 導演:金基德(韓)、《停站間》 導演:安德里亞斯·德里森(法);
4、第65屆2012年,「一種關注」最佳影片 《露西亞之後》 導演:米歇爾-弗蘭克 墨西哥 ;
5、第66屆2013年,「一種關注」最佳影片 《殘缺影像》(柬埔寨) ;
6、第67屆2014年,「一種關注」大獎 《白色上帝》(匈牙利)導演:凱內爾·穆德盧佐 ;
7、70屆2017年, 「一種關注」最佳影片 《謊言》導演:默罕默德·拉索羅夫;
(1)歷屆戛納國際電影節獲獎名單擴展閱讀
戛納國際電影節(英文:Cannes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法文:Festival De Cannes),亦譯作康城(坎城)國際電影節,創立於1939年,是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最頂尖的國際電影節,與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柏林國際電影節並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最高獎是"金棕櫚獎"。
戛納電影節每年定在五月中旬舉辦,為期12天左右,通常於星期三開幕、隔周星期天閉幕。其間除影片競賽外,市場展亦同時進行。電影節分為六個單元:"正式競賽","導演雙周","一種注視","影評人周","法國電影新貌"和"會外市場展"。
2. 59屆以來的戛納電影節,總共有多少部影片獲得最高大獎
59屆戛納電影節共有56部影片獲得最高獎「金棕櫚獎」,名單如下:
2006年(第59屆):《風吹麥浪》肯·羅奇;
2005年(第58屆):《孩子》讓·皮埃爾·達內、呂克·達內;
2004年(第57屆):《華氏911》邁克爾·摩爾;
2003年(第56屆):《大象》格斯·范·桑特;
2002年(第55屆):《鋼琴家》羅曼·波蘭斯基;
2001年(第54屆):《兒子的房間》南尼·莫萊蒂;
2000年(第53屆):《黑暗中的舞者》拉斯·馮·提爾;
1999年(第52屆):《美麗羅塞塔》讓·皮埃爾·達內、呂克·達內;
1998年(第51屆):《永恆的一天》西奧·安哲羅普洛斯;
1997年(第50屆):《櫻桃的滋味》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鰻魚》今村昌平;
1996年(第49屆):《秘密與謊言》邁克·李;
1995年(第48屆):《地下》埃米爾·庫斯圖里卡;
1994年(第47屆):《低俗小說》昆汀·塔倫蒂諾;
1993年(第46屆):《霸王別姬》陳凱歌、《鋼琴別戀》簡·坎皮恩;
1992年(第45屆):《善意的背叛》比利·奧古斯特;
1991年(第44屆):《巴頓·芬克》喬爾·科恩、伊桑·科恩;
1990年(第43屆):《我心狂野》大衛·林奇;
1989年(第42屆):《性、謊言和錄像帶》史蒂文·索德伯格;
1988年(第41屆):《征服者佩爾》比利·奧古斯特;
1987年(第40屆):《惡魔天空下》莫里斯·皮亞拉;
1986年(第39屆):《戰火浮生》羅蘭·約菲;
1985年(第38屆):《爸爸出差時》埃米爾·庫斯圖里卡;
1984年(第37屆):《德克薩斯的巴黎》維姆·文德斯;
1983年(第36屆):《_山節考》今村昌平;
1982年(第35屆):《失蹤》科斯塔·加夫拉斯、《自由之路》Serif Gören,尤馬茲·古尼;
1981年(第34屆):《鐵人》安傑依·瓦依達;
1980年(第33屆):《浮生若夢》鮑勃·福斯、《影武者》黑澤明;
1979年(第32屆):《鐵皮鼓》沃爾克·施隆多夫、《現代啟示錄》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1978年(第31屆):《木屐樹》埃曼諾·奧爾米;
1977年(第30屆):《我父我主》保羅·塔維安尼、維克托里奧·塔維安尼;
1976年(第29屆):無;
1975年(第28屆):《烽火歲月志》Mohammed Lakhdar-Hamina;
1974年(第27屆):《對話》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1973年(第26屆):《稻草人》傑瑞·沙茨伯格、《受雇者》阿蘭·布里吉斯;
1972年(第25屆):《工人階級上天堂》艾利歐·培特利、《企業家之死》弗朗西斯科·羅西;
1971年(第24屆):《送信人》約瑟夫·羅西;
1970年(第23屆):《陸軍野戰醫院》羅伯特·奧特曼;
1969年(第22屆):《如果》林賽·安德森;
1968年(第21屆):無;
1967年(第20屆):《放大》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
1966年(第19屆):《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克勞德·勒魯什、《紳士現形記》皮亞托·傑米;
1965年(第18屆):《決竅,如何得到》理查德·萊斯特;
1964年(第17屆):《瑟堡的雨傘》雅克·德米;
1963年(第16屆):《豹》盧奇諾·維斯康蒂;
1962年(第15屆):《諾言》安塞爾莫·杜阿特;
1961年(第14屆):《長別離》Henri Colpi、《維莉迪安娜》路易斯·布努埃爾;
1960年(第13屆):《甜蜜的生活》費德里科·費里尼;
1959年(第12屆):《黑人奧菲爾》馬賽爾·加謬;
1958年(第11屆):《雁南飛》米哈依爾·卡拉托佐夫;
1957年(第10屆):《四海一家》威廉·惠勒;
1956年(第9屆):《寂靜的世界》路易·馬勒、雅克-伊夫·古斯多;
1955年(第8屆):《君子好逑》德爾伯特·曼;
1954年(第7屆):《地獄門》衣笠貞之助;
1953年(第6屆):《恐懼的代價》亨利-喬治·克魯佐;
1952年(第5屆):《奧賽羅》奧遜·威爾斯、《兩分錢的希望》雷納托·卡斯特拉尼;
1951年(第4屆):《米蘭的奇跡》維托里奧·德·西卡、《茱莉小姐》阿爾夫·斯約堡;
1949年(第3屆):《第三人》卡羅爾·里德;
1947年(第2屆):無;
1946年(第1屆):《相見恨晚》大衛·里恩、《伊麗斯和上尉的心》阿爾夫·斯約堡、《失去的周末》比利·懷爾德、《瑪麗婭·康德萊西婭》費南德斯·埃米里奧,
《沒有翅膀的男人》Frantisek Cáp、《貧民窟》Chetan Anand、《大地將變成紅色》Bodil Ipsen,Lau Lauritzen、《寶石花》Aleksandr Ptushko、《鐵路戰斗隊》雷內·克萊芒,
《為我譜上樂章》華特·迪士尼、《最後的機會》Leopold Lindtberg、《偉大的轉折》弗雷德里克·厄姆勒、Boris Chirskov、《羅馬,不設防的城市》羅伯托·羅西里尼、《田園交響樂》讓·德拉努瓦、《法爾比克》Georges Rouquier、《217注冊證》米哈伊爾·羅姆。
3. 近三年戛納電影節的獲獎影片
金棕櫚獎
2019年(第72屆):《寄生蟲》奉俊昊
2018年(第71屆):《小偷家族》是枝裕和
2017年(第70屆):《自由廣場》魯本·奧斯特倫德
最佳導演獎
2019年(第72屆):讓·皮埃爾·達內、呂克·達內《年輕的阿邁德》
2018年(第71屆):保羅·帕夫利克夫斯基《冷戰》
2017年(第70屆):索菲亞·科波拉《牡丹花下》
最佳男演員獎
2019年(第72屆):安東尼奧·班頃余飢德拉斯《痛苦與榮耀》
2018年(第71屆):馬爾切洛·豐特《犬舍驚魂》
2017年(第70屆):傑昆·菲尼克斯《你毀前從未在此》
最佳女演員獎
2019年(第72屆):艾米麗·比查姆《小小喬》
2018年(第71屆):薩瑪爾·葉斯利亞莫娃《小傢伙》
2017年(第70屆):黛安·克魯格《憑空而來》
戛納國際電影節(英文:Cannes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法文:Festival De Cannes),亦譯作坎城國際電影節,創立於1946年,是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最頂尖的國際電影節,與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柏林國際電影節並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也稱世界三大國際電影節,最高獎是「金棕櫚獎」。
電影節的活動分為六個單元:「正式競賽」、「導演雙周」、「一種注視」、「影評人周」、「法國電影新貌」、「會外市場展」。有兩組評審委員分別評審長片和短片,「正式競賽」的部分由各國電影文化界人士組成,其人選都是頗有聲望的導演、演員、編劇、影評人、配樂作曲家等,而其雀返中一名擔任主席。非競賽部分以提拔新人為主,其中」導演雙周」及「一種注視」發掘了不少頗具潛力或業有成就的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