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還在《絕地求生》里吃雞這些大逃殺電影讓你大呼過癮!
除了《絕地求生》外,還有沒有那種一群朋友參加,最後只有一個人能活的游戲?
「有,麻將。」
最近某主播的開掛事件,使《絕地求生》又一次被推倒風口浪尖上,這款模式借鑒了深作欣二經典電影《大逃殺》的游戲,十五之前已經給大家介紹過了( 和九十九名裸身大漢在《絕地求生》中激斗是怎樣一種體驗? ),那麼有哪些一群人參加,最後只有一個能活的死斗電影?
好的,十五這就來給你們盤點一波。
《大逃殺》可以說是所有「大逃殺」類型電影的爸爸,改編自日本作家高見廣春撰寫的同名小說。日本每年都從全國學校隨機抽出一個班級的同學,前往荒島進行生存極限挑戰,其實就是讓他們自相殘殺,直到存活下來的最後一個,才能吃雞,哦不是,是離開荒島。
可以說這部電影正是《絕地求生》的靈感來源,你在游戲里見到的隨機裝備,伏地魔,這里全都有,在片子中,除了101種死法,你還能看到高中生之間朦朧的情愫,其實是一部青春勵志片。
作為一部漫畫改編的電影,看導演就知道是一部血漿四濺的片子由日本以血腥cult著稱的三池崇史執導,對比畫風怪異的漫畫版,真人電影效果是相當不錯的。
課堂上老師的腦袋突然爆開,緊接著會說話的達摩不倒翁出現在講桌上,逼迫著驚慌失措的學生們玩起了「一二三不許動」,教室變成了修羅場,整部作品就是殺殺殺,比較忠實地還原了漫畫的場景,深夜爆漿醒腦片,適合晚睡後遺症的朋友。
說詹妮弗勞倫是靠這部電影一炮而紅一點也沒錯,這可能是世界范圍內最廣的「大逃殺」電影了,火到拍了三部續集仍然有觀眾熱愛。
電影講述了在管轄區下的12個區必須選出一男一女共24名選手參加「飢餓游戲」,在「飢餓游戲」中不僅要在游戲中與各種野獸對抗,而且必須要殺死其他選手,最後一名生存下來的可以獲得巨額獎金。
整部片子的鋪墊有點過長,高潮來得快去得也快,不過也算得上讓你腎上腺素飆升的一類片子,片荒的時候建議一看。
沿用了「大逃殺」的老套路,不過這次地點換在了上班族們的寫字樓里。《貝爾科實驗》講述公司職員們被告知公司內要強制展開「大逃殺」活動,如果不遵守規則就會被引爆其體內早已植入的炸彈。
與其違反規則全部被殺,還不如殺掉別人以獲得一線生機。平時看起來斯斯文文的上班族們,突然就都變成了血腥的斗獸。
本片對殺戮的渲染很不錯,結尾的伏筆很亮眼,是一部適合釋放壓力的血腥爆米花片。
只要給人類一個虐待他人的理由,他們會把自己的同類凌辱至死。這部片子講述了8位精英男女為了加入實力雄厚的公司而參加最後一輪莫名其妙的考試故事,考試中有人瘋了,有人中槍,每個角色都巧妙的映射了社會上的不同元素。最後一個活下來的才得到了這份工作,結局的反轉,會讓你覺得有點意思。
豆瓣一則影評說得很好:「當你不確定任何事情的時候,不要下任何決定。只需要觀察,分析,然後靜觀其變,最後,隨機應變。」
故事背景設置的非常有趣,國家為了有效釋放公民心底的壓抑和不滿情緒,特別規定每年有一天的晚上7點之後舉行長達十二小時的全國性大掃盪,人們展開完全不用承擔法律責任的毆斗與殺戮。而這么做的目的居然是為了GDP?
一股末日的氛圍在片子中渲染得特別濃郁,這是一場成年人的萬聖節。在片子里你能看到無政府狀態下能出現的各種可能,瘋狂且迷幻。(針對第三部)
暫時先推薦6部,最近片荒的同學可以參考下。
十五經常會想,如果是自己置身於大逃殺之中,會怎麼做?是人性的扭曲還是道德的淪喪?如果是你呢?
『貳』 《絕地求生》將影視化,誰最適合扮演《絕地求生》中的主角
在現在的社會,小說變得越來越流行了,很多人經常在無聊的時候觀看小說,以此來消磨時間。有人說小說都是不好的,這樣的說法是不對的,有的小說可以教會我們很多的東西。很多流行的小說慢慢被改編成了電影,為的是讓更多的人所觀看,這其實節約了我們的時間。最近,一部很火爆的《絕地求生》的電影引起了廣大網友的熱議,因為有公司想要把這部小說影視化,大家在考慮誰最適合扮演《絕地求生》中的主角。接下來,就讓大家聽聽我的觀點吧!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其他小夥伴有什麼觀點嗎?
『叄』 《復聯4》的一場鴻門盛宴,中國電影將慷慨赴死還是絕地求生,你怎麼看
《復聯4》在筆者落稿之時,中國內地總票房曾經37.99億,馬上打破38億。
從它用8億錢寫下預售票房奇觀的第一天開端,就毫不費力的陸續刷新著各項紀錄。
目前已超越《紅海行動》,成為中國票房榜第三位。
而首日排片佔比高達83.3%,單日綜合票房佔比佔98.9%,正如《復聯4》預售海報上的宣傳語「逆轉無限,不惜一切代價」,很多影院也孤注一擲地在《復聯4》上全盤押注。
再有,拓展新的市場范疇,如三四線城市,一些影片採用新的營銷,也能攻城略地。比方《前任3》和《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也實在證明了「哭片」也能救市。
但同時,也要看到,中國內地的電影票房常常是卸掉一個桎捁,又步入一個怪圈。
一旦檔期沒有超級大片或特定的心情導向的影片,其他影片便難以撐起票房體量,頭部電影類型曾經在漸漸僵化。
由於檢查的緣由,內地很少能引進諸如恐懼、驚悚類型的影片,而懸疑、立功類型的電影又受制於其受眾群體的有限。
此外,小眾文藝片,固然有藝聯這樣特定的影院發行渠道提供差別化的開展空間,但沒有構成觀眾藝術片的觀影習氣,所以仍然沒有在票房上構成體量。
而歐美市場,目前在北美票房排行榜上,排名第二和第四名的兩部影片都是恐懼、驚悚片,分別是《逃出絕命鎮》導演喬丹·皮兒的新作《我們》、以及沙馬蘭的《波利先生》。以及登頂上月第周圍北美票房冠軍的,來自華納兄弟旗下新線旗下一部投資成為為900萬美圓的小本錢影片《哭泣女人的詛咒》。
縱觀以上剖析,我們不難得出結論,《復聯4》的豪門盛宴絕不是偶爾為之。而此前中國內地電影大盤的低迷,也意味著影片類型還存在著打破的可能性。
而《復聯4》後,仍然會有諸多製造精良的引進大片來襲,面對來勢洶洶的鴻門盛宴,中國電影人是溜之大吉,還是向死而生,一切取決於本人。
還是那句話,中國電影只需做出用心的電影,質量過關的電影,觀眾永遠會願意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