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紐約翠貝卡電影節的獲獎名單
最佳紀錄長片:《莫妮卡與大衛》導演:亞歷山德拉·科迪納
評委會特別推薦:《巴德魯斯》導演:茱莉亞·巴夏
最佳新晉紀錄片導演:克里歐·巴納德英國,作品:《喬木》
紐約影片競賽單元
最佳紐約紀錄片:《伍德曼斯一家》導演:C·司各特·威利斯
短片單元
最佳紀錄短片:《白線與熱度:DJ朱尼巴格之死》導演:特拉維斯·森格
評委會特別推薦:《走出恥辱》
學生視覺獎:《留下的男孩們》
評委會特別推薦:《游泳池聚會》 最佳敘事片:莉薩·阿尚《猴女》 (瑞典)
最佳紀錄片:《孟買海灘》(以色列、美國)
最佳男演員:沙米·比齊馬納《灰色物質》(盧安達)
最佳女演員:卡里切·范豪滕《黑蝴蝶》(南非)
最佳敘事片導演新人獎:朴正凡《茂山日誌》(韓國) 最佳影片:《戰地巫師》
最佳女主角:蕾切爾·姆萬扎《戰地巫師》
最佳新人導演:《一夜》
最佳男主角:《一夜》
最佳攝影:《一夜》
顛覆性創新獎:賈斯汀·比伯
B. 夏威夷國際電影節的獲獎名單
東西方中心獎:陳凱歌《黃土地》(中國)
最佳攝影獎:張藝謀《黃土地》(中國) 東西方中心獎:《香料》(印度)
評委特別獎:張藝謀《老井》(中國) 紀錄片特別獎:《琵琶情》 (中國)
表演成就獎(Achievement in Acting):張曼玉(香港) 紀錄片成就獎:《記憶電影》(中國)
終身成就獎(Lifetime Achievement Award):張藝謀(中國) 最佳導演:郭景澤《愛情》(韓國)
表演成就獎(Achievement in Acting):陳沖(美籍華人)
新星獎:李准基《王的男人》(韓國) 哈利庫拉尼金蘭花獎最佳劇情片:《白銀帝國》導演:姚樹華
哈利庫拉尼金蘭花獎最佳紀錄長片:《上訪》導演:趙亮
亞洲電影促進獎:《金氏漂流記》導演:李海俊
檀香山電影視覺獎:《迷失》 戴蒙·林道夫,卡爾頓·邱斯
歐洲映像單元 最佳學生短片獎: 《夏天、男孩與計程車》 張家駿
Mahalo Nui Loa獎:《迷失》,傑克·本德,約翰·希金斯
Puma新興電影人獎:《自力更生》,導演:Tze Chun
視頻點播觀眾選擇獎:《Ajumma!Are You Krazy》,導演:布倫特·安必 最佳影片:《巴比倫之子》 (伊拉克)
最佳紀錄片:《海上傳奇》賈樟柯
C. 上海電影節丨三部紀錄片獲總計100萬創投獎
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紀錄片競賽單元入圍影片頒獎。
6月19日晚,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紀錄片單元入圍酒會暨創投頒獎儀式舉行。當晚,紀錄片業內外人士濟濟一堂,皆為質量上乘,感動人心的優秀紀錄作品而來。
電影節主辦方公布了「金爵獎」紀錄片單元入圍名單,它們分別是《大理的聲音》《沉默之火》《時間之橋》《第四王國》《一切都好》。本屆紀錄片創投單元評委張獻民、林旭東、郭靜,克麗緹娜集團品牌營運長趙承佑一同揭曉「勇敢愛 不等待」紀錄片徵集創投項目三佳提案大獎。它們分別是《清晰的草原》《少女與馬》《對看-2》。
克麗緹娜品牌營運長趙承佑先生(右一)及克麗緹娜「燃燈基金」發起人蘇鈺珊女士(左二)與本屆紀錄片創投單元評委張獻民(左一)、林旭東(右二)、郭靜(左三)一同為三佳導演頒獎。
克麗緹娜品牌營運長趙承佑先生為《少女與馬》的導演楊荔鈉頒獎。
紀錄片單元評委會主席,俄羅斯導演維克多·科薩科夫斯基,他的影片《貝洛夫兄妹》於1993年年獲得了阿姆斯特丹紀錄片節伊文思獎,之後他又製作完成十部影片,贏得上百個獎項。同時,他也是歐洲電影學院、奧斯卡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的成員。他的最新作品《水之萬象》及舊作《地球兩端》正在上影節評委單元展映。他高度贊揚了此次評審的過程,他表示,「評委之間合作愉快,評委之間高度一致,最美的人和最美的事,這是紀錄片人所需要尋找的。」
評委、荷蘭國際紀錄片節貝莎基金會主任、製片人伊莎貝爾·費南德茲強調說,「用紀錄片的方式看到多元的世界,看到不同的人對世界的不同理解,比參賽比賽更重要。」
中國評審林旭東則簡單明了地笑稱,自己非常開心,因為看到了那麼多好電影。
附:紀錄片競賽單元入圍的五部作品
1、《大理的聲音》(中國)
《大理的聲音》海報。
導演:張楊
影片全片無對白,攝影技術高超,畫面精緻,用具有實驗性的手法,以在大理長期生活的情緒體驗和生活理解,將大理的自然之聲、傳統工藝之聲、市井商業之聲、宗教儀式之聲匯聚成了一部交響詩,表現力強。
2、《沉默之火》(哥倫比亞)
導演:費德里科·阿泰爾塔加
1906年,4名自由分子企圖暗殺哥倫比亞總統被公開處決。此後總統對此進行重現和拍攝,被認為是哥倫比亞電影的開端。本片導演在研究與拍攝史料的過程中,經歷母親離奇失語,迫使他停止拍攝,開始記錄母親的日常……本片用高超的復調結構,探討影像偽造與記憶認同、假新聞如何參與 歷史 、意識形態塑造。
3、《時間之橋》(拉脫維亞/ 立陶宛/愛沙尼亞)
導演:克里斯特·布賴德/奧德里烏·斯通尼斯
本片用詩意的手法拍攝了那些製作詩意紀錄片的電影前輩,講述60年代初的拉脫維亞,立陶宛和愛沙尼亞的新生代電影人們如何挑戰當年蘇聯的教條主義,拍攝新浪潮主義的紀錄片。
4、《第四王國》(西班牙)
導演:阿旦·阿里阿伽, 阿萊士·羅拉
影片講述在紐約非法外國移民救濟中心一些墨西哥非法移民的生活。這些人為了更好的生活來到美國,卻被囚禁在滿是垃圾的第四王國,他們追尋著美國夢,而「美國夢」是否存在卻成為了一個宇宙之謎。本片影片影像優美、敘事詩意,導演用強大的功力把垃圾場拍出一種及其荒誕和未來的美感,配合音樂的自然運用電影質感強烈。
5、《一切都好》(德國)
導演:圖基·根克維爾
影片聚焦於2016年5月—2017年8月間委內瑞拉的動盪和 社會 危機。惡性通貨膨脹使整個國家的醫療系統處於癱瘓中,面對危機,政府拒絕承認,以防國外勢力會借國際援助之機干涉內政。影片用黑白的「劇場再現」和「 社會 紀實」兩條線索為交織構成復調結構,聚焦醫生、葯劑師和患者的困境。
紀錄片創投獎三部作品
1、《清晰的草原》(A Grassland Affair)
導演:顧桃、巴音布赫
本項目記錄草原上包柏林一家的生活,表現出草原上的人關於生存、信仰、愛、理性、生活的感悟和理解。
2、《少女與馬》(Leap of Faith)
導演:楊荔鈉
《少女與馬》是一部和青春和運動有關的電影,每個女孩都有屬於自己和馬的故事,每一段故事都映照出悲歡離別,愛與信任,意志與責任。
3、《對看-2》(Look Love-2)
導演:葉雲
本片紀錄了湖南湘西深山裡的苗族小孩和北京私立學校的孩子這兩群孩子在10年時間內的生命體驗與人生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