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吳京演的軍隊電影有一部是用狙擊步槍打了三次擊斃歹徒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戰狼 (2015)開頭部分
導演: 吳京
編劇: 吳京 / 劉毅 / 董群 / 高岩
主演: 吳京 / 余男 / 斯科特·阿金斯 / 凱文·李 / 倪大紅 / 更多...
類型: 動作 / 戰爭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語言: 漢語普通話 / 英語
上映日期: 2015-04-02(中國大陸)
片長: 90分鍾
又名: 特種兵之戰狼 / 兵鋒 / Wolf Warriors / Wolf War / Warg
2. 求 SWAT電影 急急急!!!!!!!!!!!
<緊急44分鍾:北好萊塢交火事件>44 Minutes: The North Hollywood Shoot-Out (2003)
本片是一個真實故事,那是1997年發生在好萊塢北部一起銀行搶劫案,兩個匪徒拿著AK-47,穿著防彈衣,而和他們對抗的警察只拿著手槍(特種部隊還沒趕來),於是一場激烈的槍戰開始了,很多警察和市民都受了傷,幸運的是,雖然有20人中彈,但是沒有一個警察或平民死亡,唯一的兩個死亡的就是那兩個匪徒。
去年才在CCTV6看過。
3. 找一部二十幾年前的一部槍戰電影
《迷你特攻隊》1983上映
劇情:
二次大戰期間,我方四位洋將軍被日軍俘虜後關在盧森堡,日軍准備四天 後押往東京。聯軍為了營救這四位高級軍官,逐以50萬美金禮聘一支特工隊,在四天之內救出四位將軍。魔鬼上尉段宏找到老孫、草上飛、比利、雷莉他們組成迷你特攻隊,到盧森堡去救人質,在救援的路上,遇到敵人的阻擊,段宏中槍失蹤。特攻隊在路上遇到大牛、二妞兩人並結伴去營救人質。誰知竟有人搶先一步救走人質。原來段宏並沒有死,這些都是他設的一個圈套,讓兩幫人自相殘殺,他坐收魚翁之利。一場混戰後,特攻隊只剩下老孫和大牛、二妞三人,段宏為了獨吞酬金殺死了老孫。大牛、二妞在與段宏的激斗中也受了傷,最後段宏被炸死。導演朱延平在本片中雜糅卓別林的默片表演風格、西部片布景氛圍、僵屍電影的橋段以及當時的流行歌曲炮製出這部動作笑鬧劇,在當年票房頗豐,同時本片也是成龍與朱延平的首次合作。
4. 介紹幾部槍戰電影
西爾維斯特·史泰龍宣布《第一滴血5:最後的血 》已被美國電影協會評為硬R級。史泰龍分享了即將上映的《第一滴血5:最後的血 》的兩張新照片來慶祝這一消息,這兩張照片調侃了約翰·蘭博的最後一場戲將會有多血腥。
第一滴血5:最後的血
第一滴血4
第一滴血
第一滴血3
5. 趙文卓導演的最新動作片《反擊》,你是如何評價的
今年春節的時候,影視行業的總票房到現在已經超過80億,遠超往年同檔期票房。光光是《你好,李煥英》跟《唐探3》這兩部影視作品的票房加起來就超過了50億。不少人都沉浸在《你好,李煥英》跟《唐探3》這兩部熱門大劇當中,卻忽視了不少同樣不錯的影視作品。
之後在機緣巧合之下,跟李連傑一同出演了《功夫皇帝方世玉》,取得不錯的成績,估計連他自己都沒想到。他開始慢慢向娛樂圈發展,先後出演了不少的影視作品,特別是跟黃飛鴻相關的武打影視作品播出之後,受到不少觀眾的喜愛跟追捧,越來越多的觀眾開始記住他。他慢慢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小演員,變成了一個有一定知名度的男演員,正式開始了自己的傳奇一生。
6. 懸賞100!關於斯皮爾伯格執導的電影「慕尼黑」
1972年8月26日,第20屆奧運會在西德慕尼黑召開。在運動會召開的前一周里,人們多次從媒體上看到關於這次大會的熱烈評論:這是一次「和平歡樂的盛會」。誠然,這是當時奧運史上規模最大、耗資最多的盛會,參加的運動員及其代表的國家,超過以往任何一屆。以色列也派了一個到當年為止最大的代表團———盡管有些人身上還有在德國納粹集中營 留下的肉體和精神的傷痕,但他們對參加這屆奧運會顯得興致勃勃。
運動會開始一周里,運動員的成績驕人,人們都沉浸在奧運盛會的祥和與歡樂之中。然而,在這場和平盛會的背後,卻有巨大的隱憂:有關決策官員為滿足購買先進體育器材的巨大投資需要,縮減了警衛人員和安全設施的開支。對於嘔心瀝血主辦這屆奧運會的西德官員來說,他們希望這次運動會能讓世人相信,西德已恢復了一個文明國家的形象,人們應抹去二戰和希特勒時代1936年柏林奧運會所留下的陰影。西德的邊防人員和重要的運輸站口都普遍放鬆了對進出人員的檢查,這給了恐怖分子一個可乘之機。
「黑九月」發起恐怖行動
1972年9月4日,以色列隊沒有賽事,大多數運動員在奧運村休息,晚上出去看電影。電影看完了,以色列選手陸續回到了奧運村。5日凌晨約4時,他們還在沉睡,奧運村外面忽然出現了8個模糊的身影,他們拎著沉重的運動包,悄然走向25A門旁邊的一段柵欄。
這8個人是一個名叫「黑九月」的恐怖組織的成員。他們帶著沖鋒槍、手榴彈,越過柵欄,直奔既定目標———奧運村中以色列選手居住的31號建築物。他們選擇從這里進去,是因為他們先前察看過,而且知道,一些運動員在外面喝醉了,回來時常常攀越這段2米高的柵欄,保安根本不會阻攔。這8名恐怖分子穿上田徑服作為偽裝。拿今天的標准看,慕尼黑奧運會的安全工作實在是一個笑話:整個奧運村僅用一層薄薄的鐵絲網攔住,當運動員回來晚了,他們都願意翻越鐵絲網,抄近路回家。此外,奧運村內沒有攝像機、探測器,也沒有路障,門口有幾個保安,但居然沒配武器!這些恐怖分子事前也做了周密准備:一名恐怖分子曾在建設奧運村時當過建築工,對奧運村了如指掌,另一人事發前一天還潛入了奧運村,詳細偵察了以色列運動員居住的樓層。
他們在幾個以色列人住的一號公寓套房外站好位置,然後用事先准備好的鑰匙打開門。他們的行動被屋內一名以色列運動員察覺。隨後,恐怖分子與以色列運動員們展開搏鬥。25分鍾後,兩名以色列運動員被打死,其餘9人被劫為人質。
在雙方搏鬥中,奧運村治安當局接到過一些路人打來的電話,但沒引起足夠的重視。搏鬥時斷時續,幾聲槍響和撕心裂肺的呼叫過後,一切又重歸平靜。剛從睡夢中醒來的人,也鬧不清出了什麼亂子,因為在奧運村,幾乎夜夜都有各種慶祝活動,經常有人放爆竹焰火,喧鬧取樂。
4時55分左右,一名沒帶武器的西德治安警察來察看情況。他打開步話機,朝站在康那利大街31號前纏著頭巾的一名恐怖分子咕噥了一句:「這到底是怎麼回事?」那人沒吱聲,從公寓門後溜了。
拯救人質行動失敗
凌晨5點,慕尼黑警察局長曼弗雷德-施賴伯在睡夢中被報警電話驚醒,於是慌忙組織人力處理危情。
5時10分,西德當局開始了拯救人質的行動。在雙方對峙當中,「黑九月」下達了最後通牒,他們要求釋放被關押在以色列的234名囚徒和西德監獄中的兩名囚犯;最後期限為5日上午9時,過時開始殺人。不過隨後,「黑九月」分子一再修改了最後期限的時間。
9時,國際奧委會主席基拉寧和本屆奧運會組委會主席道默發表聯合公告,宣布從9月5日下午起暫停全部比賽。
西德政府對「最後通牒」作出了反應,表示可以同意他們的要求,但必須就細節問題作進一步談判。西德警方欲爭取時間,為沖進31號大樓營救人質做好准備。
晚上18時35分,雙方進行了第一次直接接觸。西德內政部長、慕尼黑警察總監和奧運村村長進入31號樓,親眼目睹了劫持者孤注一擲的決心,於是決定改變原定沖入大樓營救人質的計劃。
警方於是答應歹徒提出的要求,用飛機把他們和人質轉送到埃及,並決定在慕尼黑機場實施營救行動。
20時30分—21時,西德方面派出3架直升機。 當「黑九月」分子走過柏油碎石鋪成的停機坪時,負責這次行動的指揮官下令開火。兩名狙擊手射出兩發子彈,監視直升機駕駛員的兩名歹徒應聲倒地。機場霎時間亂作一團。隨後雙方展開激戰。
槍戰持續了一個多小時才結束。警察在清點屍體時,有5名歹徒被擊斃,西德警官1人死亡,幾名警察受傷。9名以色列人質則全部被恐怖分子殺害。
9月6日,奧林匹克運動場里,一片肅穆。當貝多芬的《英雄交響曲》第二樂章奏響時,許多運動員禁不住放聲痛哭。
為了悼念11名死難者,11個座位被空著。倖存的以色列人在這個追悼儀式上,幾乎控制不住自己。
9月7日,奧運會恢復比賽。
營救行動失敗後,世界輿論為之嘩然,紛紛指責西德警察無能,抨擊西德政府「視人質生命如兒戲」。這次恐怖事件,讓西德蒙受了奇恥大辱,也使西德政府對日益增加的國際恐怖活動產生了危機感。
從此以後,賽事安全問題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盡管恐怖襲擊事件中也有5名恐怖分子被打死,但是,沒有人會懷疑,慕尼黑事件是恐怖分子的一次「成功」,而且會誘使其它恐怖組織把奧運會作為襲擊目標。
另一方面,慕尼黑奧運會的血腥一幕也喚醒了主辦者的安全保衛意識,使他們看到反對恐怖主義也是舉辦奧運會舉足輕重的一環。在隨後的歷屆奧運會和其它重大賽事中,組織者都提高了安全措施的投資力度。
我沒有很好的總結和影評能力,但我找到幾個觀後感,也許對你有幫助:
1、——————正義不能承受之脆弱——影片《慕尼黑》觀感
原諒我起了這么一個拗口又有點爛俗的名字,不過在觀看《慕尼黑》這部電影時,我的腦海中不斷閃現的確實只有這兩個詞——「正義」、「脆弱」。長期以來,關於以色列及其敵對勢力的沖突一直都是一個眾說紛紜的話題。到底哪一方代表了正義,正義又需要用何種方式來捍衛,沒有人能夠說清楚,甚至在雙方各自的陣營中,很多人對於「正義」這一概念的詮釋也越來越模糊,越來越迷茫。《慕尼黑》向我們描繪的就是以色列人的這種迷茫和彷徨。
《慕尼黑》的導演斯皮爾伯格據說也是猶太人,本人對他耳熟能詳的作品無外乎「瓊斯系列」,「侏羅紀系列」和「回到未來系列」。我一直不相信深諳娛樂片精髓的斯導能夠做出何種具備深刻反思意味的影片。盡管很多人熱捧過他的《太陽帝國》、《辛德勒名單》《拯救大兵瑞恩》,但是在我看來,那些不過是披著「深刻」外衣的「精緻的娛樂片」,真正做到「有深度」和「有水準」,我認為斯氏還不夠格。
但隨著時光的流逝,我開始對這位大鬍子導演另眼相看了。2003年的《少數派報告》讓我看到了斯氏影片中一些從未展現過的令人震撼的東西,而這次的《慕尼黑》算是正式將我折服了,大導演斯皮爾伯格果然與眾不同!
身為猶太人的斯氏是如何看待圍繞「慕尼黑慘案」開始的一系列猶太人和巴勒斯坦人的血腥爭斗的呢?老練的斯氏在影片中沒有急於回答這個問題,他不急不徐地通過影片主角艾夫納的視角帶著觀眾一步步地揭開了問題的答案。(順便說一句,斯氏似乎比較偏愛這種「主角視線」的敘述方式,在他的多部「反思性」電影中,無論是《太陽帝國》中的小男孩還是《辛德勒名單》中的商人辛德勒都概莫能外。也許斯氏認為這是最能夠帶觀眾入戲的敘事手法。)
影片的開始部分,正義似乎站在了以色列人一方。慕尼黑奧運村的斑駁鮮血,恐怖分子的殘暴罪行激怒了所有的人,包括觀眾。摩薩德復仇小組的全體成員個個群情激昂,儼然一副和敵人血拚到底的樣子。「血債血償」,此時所有人篤信的只有這一個信念。
如果世界上所有的事都是 「非黑即白」 這么簡單該有多好,如果那樣每個人的心中都會少掉很多的牽掛。但是造物主就是這么無情,當你認為自己走對了方向的時候,歧路就會出現在你的面前,除了迷茫,你還能怎麼樣呢?在順利幹掉了第一個敵人之後,復仇小組的第二個目標出現了,他不但是慕尼黑陰謀的策劃者之一,同樣也是一個天真小女孩的慈父。望著可愛的孩子,前來偵察情況的爆破專家臉上掠過一種復雜的表情。他們曾經異常堅定的信念開始出現一絲動搖了。
目標被一個個地幹掉了,但是誤傷也在不斷地出現,無辜的和有辜的人接連死在他們的槍口下、硝煙中,甚至連他們自己也差點死在自己人手下。伴隨著以色列人的血腥報復,敵人也開始了同樣恐怖的復仇行動。越來越多的以色列平民死於非命,摩薩德的復仇換來的只是一個血淋淋的惡性循環,周而復始,永無止境。於是迷茫越來越深,彷徨越來越重,到底這一切值得嗎?
影片的中段,斯皮爾伯格還特意安排了主角和一名恐怖分子的對話。雙方身處敵對的營壘,觀點無不從各自的利益出發。正因為如此,才讓我們更加客觀地理解了什麼是「正義」。原來,曾經「正義」的復仇者也不過就是一個血腥的屠夫,而所謂的恐怖分子在某種意義上也可以看作是「正義」的復仇者。正義的概念原來是如此的脆弱,在每一個人的眼中,特別是在每一個利益集團的眼中,都有他們所謂的正義。為了這些正義,多少人失去了生命,又有多少人在忍受著心靈的煎熬。
復仇小組中的幾個成員終於厭倦了無休止的殺戮,退出了這場血腥的爭斗,以此求得心靈的平靜。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恰恰是這些退出江湖的人們遭到了暗殺,身首異處。而那些繼續殺戮生涯的人們還是活得好好的。套用一句中國的俗話「人在江湖,只能身不由己了。」
影片的結尾,主角退出了摩薩德,預備開始新的平靜的生活。但是猶太人和他們敵人的斗爭遠遠沒有結束,以色列的暗殺行動還在進行,而復仇者也正拿著屠刀在暗處等待著。新一輪的「血色循環」又要開始了。
感謝斯皮爾伯格,讓我在短短的一個上午的時間里又領悟到了一些東西!
2、——————《慕尼黑》觀感
還有人記得在72年9月慕尼黑發生了什麼事情嗎?如果不是上屆奧運會上媒體凸顯了以色列運動員的參加,如果不是因為他們的參與提高了希臘反恐的戒備,那個「黑九月的記憶」早被以巴之間沒完沒了的沖突給沖淡了。也許在72年,我們對世界還一無所知,所以我們幸運的避開了這一震驚世界的恐怖消息。當我們重新翻開歷史,才發現奧運史上曾經有這么沉重的一頁,於是我記住了。當我們走進奧運,視野中滿是獎杯與榮譽,於是我們忘記了。
「讓世界不會忘記曾經在慕尼黑發生過的事」為此,史匹爾博格(Spielberg)執導了影片《慕尼黑》。影片講述的是慕尼黑恐怖事件後,以色列政府為了報復恐怖分子,組織了一個機密的暗殺小組,獵殺涉嫌策劃慕尼黑事件的黑九月首腦。
影片里,由以色列猶太青年艾瑞巴納帶領的天遣小組,包括堅定勇敢兇猛的史蒂夫,善於製作炸彈的羅伯,專長偽造證件的漢斯,消滅殺人證據的卡爾共五人。他們抱著滿腔愛國熱情,堅信著他們的事業會給他們的家園帶來永久的和平。「我們應該是正義的,那是一件美麗的事,那是很猶太人的。如果我失去那個,我就失去了一切,我就失去了靈魂」,以色列總理梅爾夫人是這樣說的,小組成員們也正是這樣想的。即便他們並沒有殺人的經驗,面對暗殺對象時不知所措,即便他們中的炸彈專家其實只是一個拆彈專家,他們仍然義無反顧的離開了他們熱愛的祖國,拋下妻兒忠誠的去執行他們報復行動。
開始的暗殺行動,充滿了感性色彩。如果說第一次暗殺行動中面對嫌疑者所表現出的驚惶,與暗殺成功後的喜悅說明了他們人性中的單純,那麼第二次當他們發現暗殺對象的女兒出現在爆炸現場時所作出的反應,正好說明了他們人性中善良的一面。然而,一次又一次的暗殺行動,無法預測的意外不斷發生,總是要不可避免的傷及無辜。這讓小組成員變得越來越不安,越來越焦慮。當他們發現他們每殺一個恐怖分子,就會又更多更兇悍的人取而代之。原本以為是一場正義的行動,卻變成永遠沒有休止的循環報復。信念在殺戮中消失,理想在鮮血中破滅。戰友接二連三的倒下,讓艾瑞巴納的情緒完全失控,最後一次行動失敗後,他返回他的祖國、視他為英雄的以色列。然而這英雄的稱號就意味著繼續以正義之名向恐怖分子宣戰,意味著繼續流血繼續沖突,所以他選擇了逃避。
《慕尼黑》是一部徹頭徹尾的男人的故事,充滿了殺戮與血腥。但導演並沒有忘記把溫馨感人的畫面穿插在影片中。每當任務完成時,我們都會看到主人公站在一個擺滿廚房用具的櫥窗前,橙色溫暖的燈光讓影片中的那位巴勒斯坦青年的話變的更令人深思了:「我們可以一直等下去,你不知道沒有家的感覺,家就是一切。」廚房、家、國家,看起來都是獨立的單元,卻又是不可分割的一體。最無法讓人抉擇的,大概就是要愛國還是愛家。影片結尾部分艾瑞巴納與以色列情報官員在紐約的對話最說明問題,官員不斷以國家以正義名義動員主人公出山,並說明他們都是以色列人都是猶太人,是一家人。然而當主人公請官員到家裡去吃飯時,官員卻拒絕並憤然的離去,可見一家人不過是官員們以暴制暴的借口。
導演在影片中保持中立,既沒有批評巴勒斯坦,也沒有袒護以色列,做為猶太裔的導演他是超然的,也是深刻的。更令人叫絕的是最後的背景重現了紐約的雙峰塔。巴以沖突還繼續著,911的陰影還在蔓延著,和平依然遙遙無期。導演在反思,觀眾也應該反思,現在還有正義嗎?
這部影片無論是在人物刻畫上,還是思想內涵上都非常的成功。這部斯匹爾博格執導的影片中不多見的小製作,在氛圍氣勢上,一點都不輸那些大製作的片子。最近連看兩部大片——《斷背山》和《慕尼黑》,如果只讓我說哪一部我更喜歡,我會毫不猶豫選《慕尼黑》。
3、——————其他的信息--史蒂文·斯皮爾伯格:人道《慕尼黑》
這位大導演總是希望用他犀利的目光和獨特的視角剖開或幻想、或真實的生活內核,讓我們看到人性最核心的那一幕
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125名小孩將會分別拿到125台攝影機,用來拍攝自己的生活——每天和父母在一起的情形、在學校里是什麼樣子、看的電影、聽的音樂諸如此類。之後,他們會被安排彼此交換拍攝出來的片子。這是大導演斯皮爾伯格今年2月打算開始做的一個計劃。他對美國《時代》周刊記者說,他們會直接看到彼此,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並沒有那麼大的差別,他希望以此增進不同種族之間的了解,一點點填平他們之間的溝壑。
當然,斯皮爾伯格倒也沒真的瘋狂到自以為是的地步,他深知電影對這個世界起不了多大的作用,他只是憑借本能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人道《慕尼黑》
出於同樣的動機,他把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上9名以色列運動員被巴勒斯坦恐怖組織殺害的慘案拍成了電影《慕尼黑》,這部電影換了一個視角,從以色列人的復仇行動開始,力求不偏不倚地表現恐怖行動給各方帶來的毀滅性災難。
對於斯皮爾伯格來說,2005年是頗有斬獲的一年,盡管《世界大戰》備受非議,但票房大賣是不爭的事實,媒體普遍拔高《世界大戰》,說這部電影影射了美國反恐戰爭的現實,斯皮爾伯格對此不置可否。當然,《世界大戰》的娛樂意義遠遠超出政治內涵,這與《慕尼黑》形成了鮮明對照。
斯皮爾伯格接受美國媒體采訪時直言不諱對奧委會的憤怒。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的慘劇發生後,沒有任何一屆奧運會紀念受害的運動員,於是他想到自己要用電影來紀念。《慕尼黑》刻意強調受害的任何一方都是悲劇的承受者,但即便如此,還是引起了以色列特工組織等機構的抗議,從這部電影開拍到放映,爭議和威脅一直沒有中斷。
毫無疑問,《辛德勒的名單》是斯皮爾伯格最具影響力的電影之一,那也是他電影生涯的又一個轉折點。《辛德勒的名單》不僅為他贏得了很多耀眼的榮耀,也讓更多人記住了他。那是斯皮爾伯格電影生涯的里程碑,也是他深入反思戰爭、種族、和平等問題的起點。到後來的《拯救大兵瑞恩》,這樣的審視更加深入了,與現在的《慕尼黑》一起,形成了斯皮爾伯格人道主義色彩濃郁、祈禱和平的代表作。他本人對這些電影的現實意義頗為冷靜,他認為,這些電影可能讓痛苦加倍呈現,他說:「我的想法很單純,就是想講個故事。」
依舊老頑童
從《大白鯊》開始,斯皮爾伯格成了好萊塢獨一無二的擁有最終剪輯權的導演,到現在30多年了。他早期作品《E.T.》、《回到未來》、《奪寶奇兵》中的童真氣息到後來基本消失了。其實,這幾年,斯皮爾伯格曾經被邀請執掌《哈利??波特》這樣的電影,但他拒絕了。他說他不想靠電影維系自己的童真。「童真直到我們死去才會被我們帶走。」當然,也許是斯皮爾伯格童心不死,我們還是聽到了他計劃與老牌影星哈里森??福特推出《奪寶奇兵4》的消息。他果然還是個老頑童!
其實,人性一直是斯皮爾伯格電影不變的主題,在娛樂之外,不管早期的《E.T.》,還是後來的《辛德勒名單》,乃至《慕尼黑》,不管這只叫斯皮爾伯格的瓶子裡面裝的是什麼酒,但他其實都是用人性包裹的。我們不妨用這樣的角度去審視他,這位大導演總是希望用他犀利的目光和獨特的視角剖開或幻想、或真實的生活內核,讓我們看到人性最核心的那一幕。
在中國,斯皮爾伯格是最具知名度的好萊塢導演。這得益於中國從錄像帶時代跨越到DVD時代的電影傳播路途中,斯皮爾伯格的電影總是能最大范圍得到各類人群的激賞,一向挑剔的央視早年也可以讓《大白鯊》在電視上播出。
現在,斯皮爾伯格一面靜觀奧斯卡風向變換,靜候佳音,一面籌備著他今年2月在巴以孩子間的紀錄片實驗計劃。再有,他正著手籌備拍攝一部關於林肯的傳記電影。
斯皮爾伯格嘴中的《慕尼黑》
我拍攝這部影片的目的是為了和平。我不認為一部電影、一本書或者其他任何一部藝術作品就能夠一舉解決中東問題,但是我所做的是一個嘗試,我用我的方式,為那裡的人民祈求和平。我認為很值得一試。在那一地區,人們真正的敵人不是巴勒斯坦,不是以色列,而是存在於人們心中的不肯讓步的固執。
我沒有在影片中將殺人者描寫成魔鬼,恐怖分子也是人,他們有他們的家庭和朋友,可是他們濫用行刑的方式殺害無辜的人們,我詛咒這樣的屠殺。
1.這是一部關於以色列運動員在德國舉行的奧運會中被殺害的影片
2.這是一部巴勒斯坦恐怖分子殺害以色列運動員的影片
3.這是一部以色列特工組織向巴勒斯坦恐怖分子復仇的影片
4.這是一部由真實事件改編的影片
5.這是一部由一個猶太血統的導演執導的關於上述內容的影片
長達5年的籌備,對影片拍攝現場的加級型保護,三緘其口幾乎不接受任何采訪的斯皮爾伯格,如此爭議性敏感題材,自然要配上全副裝備。萬一要是影片拍竣,結果影響了以巴的和平進程,那且不是千年罪過!因此,影片拍攝過程中,斯皮爾伯格和他的智囊團不僅處處講究謹慎和尊重事實,還向前美國外交官尋求幫助,以事先向以色列政府打招呼,劇本甚至還由美國前總統柯林頓過目後才順利開機。
一舉一動小心翼翼,拍片過程似乎如同走鋼絲,既怕影響和平進程,又怕惹惱恐怖分子,還怕傷害以色列人感情,可見這政治敏感地帶,還真不是尋常人能走的。就連影片的名字也從最初的「復仇」簡化為慕尼黑這個地名,保險措施算是做到了十足。雖然至今爭議、質疑、批評聲仍不絕於耳,不過大部分人算是認同了老斯的努力,恐怕他也安心了不少。
啊哈哈哈哈
7. 兄弟之生死同盟這個電影如何
《兄弟》是一部描繪兄弟情的影片。聚集了上世紀80年代「無線五虎」中的「四虎」:劉德華、苗僑偉、黃日華和湯鎮業。
看看以上海報就知道,這個片子在陣容上絕對Huge——劉德華、苗僑偉、黃日華、陳奕迅、湯鎮業,更不用說黃奕、王志文、於榮光等內地明星在那裡串串場。
我還是按照幼兒園老師批評小朋友的思路,先把有點擺出來。本片的製作精良,演員整容強大,而且在節奏控制、轉場、鏡頭都下了一定的功夫。雖然有時候玩得並不那麼高明自然,但是意識已經很好了——這就對了,黃金年代港片在今天看來已經會和觀賞習慣發生沖突了,做契合觀眾觀賞興趣的影片才是正理。
影片該松的地方松,該緊的地方緊,槍戰、插科打諢都有一定的合理性,看起來很讓人賞心悅目(我更是吃掉一大袋爆米花——因為完全不用動腦子)。開頭的一個轉場,十幾年過去,這方法用得還算不錯,有點國際接軌的意思;後面的王志文被殺流血和葡萄酒倒出來的交替剪接,以及墨鏡映出兩個人影(雖然這法子稍微讓人莫名其妙了一下),以及最後槍戰之前用《上海灘》渲染氣氛,都是很不錯的想法,雖然前人已經萬萬千(咱班裡拍片就有「勇斗水果刀歹徒和《英雄本色》剪接的」),但是帶來的懷舊感覺讓我很是激動。影片的槍戰場面也很有特色,鏡頭經常落在扳機上,砰得一下,槍往後一撤,和當年「放鞭炮」的港片不可同日而語了。
影片的主題是兄弟情深,影片在這個問題上著力渲染了,並且利用了「玄武門」作為一個大關子,最後才解釋哥哥迫害弟弟的原因。我個人的理解是,這個兄弟也並不是狹義的血親兄弟,更有阿鬼和這兄弟倆的情誼在裡面。講義氣、一報還一報,好人壞人分類明顯,這還是老港片宣揚的東西之一,讓人投入劇情。
抱歉,我還是那壞毛病,看完電影出來還得反思反思。這個電影的劇情簡直讓我不能理解——也許真的爛劇本能出一個好電影,但是這個劇本是在是有點難為這個電影了。
1、莫名其妙的人物:誰能告訴我於榮光要干嗎來?難道就是和黃奕在北大那個亭子裡面喝茶?有同學見過北大法律進修班的同學在亭子里喝茶的么?暈死。於榮光帶個塑料框眼鏡就裝青澀少年——好吧。
2、無緣無故的愛:黃奕為什麼那麼愛苗僑偉?覺著人家對她不好啊?影片中的解釋是——苗僑偉說,不會和別的女人ml。好吧,這算知遇之恩好了。但是突然間弄出來個愛情,實在讓人莫名其妙——況且,我還沒看出來就讓影片中的人看出來了,這個實在讓人受不了。穿個男人大襯衫一趴裝純情,法庭上還能侃侃道來,觀賞所需,不必細究吧。
3、無來由的大墨鏡:黃日華如此受不到信任?偏偏要戴一個大墨鏡?學《黑客帝國》裡面的莫菲斯啊?全劇只有一個摘下眼鏡——而且此舉完全、明顯、絕對是為了照顧黃日華的粉絲們,讓大家知道,哦,這是黃日華,忒傻了吧。這回黃日華絕對沒有「莫菲斯」那樣氣場強大,活生生變成了一個符號,一個護主救主的趙子龍,一個戴著墨鏡的高級馬仔。
4、定型化的黑白雙煞:劉德華和林家棟的角色可謂是定型化了到極致,軟硬兼施的一對搭檔,一個說話,一個動拳。劉德華算是經驗老到的演員了,舉手投足都有自信在裡面——當然了,最近他演變色龍演得多了,看看所有近年來他的角色,都是亦正亦邪的人(包括《十面埋伏》),尤其擅長演辦案人員。
5、心靈上空的怨咒:這個玄武門之變的咒就是在上空盤旋來盤旋去,苗僑偉還真的對陳奕迅百般迫害,最後賣了一個超級大關子——原來是自己不行了,要鍛煉隊伍。李世民當上了企業的老大了——陳奕迅含淚點了一下頭,一個社團從此變成了IT企業。回歸了么,要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