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思悼為什麼死後灌米
第一:黨爭。
1.黨爭緣由
思悼出生前老論與少論已有對立,思悼參政後決策明顯偏向少論即在出生前主張等英祖兒子出生那一派,造成「盪平策」局面被動搖。
2.性格不同
思悼有文傳世,據說有文采,且英祖對其功課抓得很緊,英祖和正祖以博學高智著稱,所以從基因上推想思悼不會弱太多。《恨中錄》稱其仁德寬厚,也許思悼是一個文人型的世子。
英祖生母是整個李朝兩賤民為後宮之一的崔淑嬪,另一人是著名妖姬張綠水,且其生母有誣陷害死景宗生母張禧嬪的嫌疑,英祖本人更有鴆殺兄長景宗篡位的罵名。如此種種,英祖的成長和人生必是不易且奮起抗爭的。這樣一個咬牙活著的老子,有了一個文弱,處政輕率不知政局險惡的兒子,定是有諸多不滿。
史載因壓力過大,思悼在英祖課問政局時總是沉默良久,不敢作答,這也必讓英祖大為不滿。
到了後來,思悼就是一個被父親英祖瞧不起,不想用的兒子了。
3.老論是否是害死思悼的兇手
再說正祖在英祖去世前答應不追究父親思悼死因,但是一上位就殺掉了外祖的弟弟等一系列與思悼之死有直接關系的老論臣子,可謂深恨已久。以正祖在朝鮮史上的正面評價,不至於同燕山君一樣,因為父母的慘死遷怒於人,他不能殺獻米櫃的外祖父,就乾脆殺了外祖父的弟弟,貞純王後(英祖最後那個年輕中宮)的娘家也被清算得很厲害,為此正祖早逝也有傳是貞純下毒。
貞純家金氏恰好是老論中堅,如只是獻了米櫃的外祖家有罪,那麼金氏又有什麼罪?且貞純無出,對正祖的位子沒有威脅,因此,要麼是金氏當時仍然反對正祖繼位,而英祖只有思悼的兒子們可以用來繼位,所以此原因不成立。要麼就是金氏正好是構陷思悼致死的主要力量。
正祖在清算金家同時沒有殺嫡祖母,也是朝鮮恪守理教,弒殺長輩總是天下不容之事。
正祖大修思悼陵園,也是當年親歷父親慘死,傷痛已久之表現。
第二:瘋癲
1.思悼是不是真的瘋了?
帶僧尼進宮,會妓女,睡棺材,在我看來都是被英祖碾壓下一個世子排遣情緒的表現。
每換衣服總是狂躁不適撕衣服,乃至要岳丈補貼衣物費用,這個就很誇張了,很像個神經病了。
最能支持思悼已瘋的事件是思悼在更衣時發狂,親手毆打自己最寵愛的淑嬪朴氏致死。
朴氏是已故大王大妃宮里的內人(良民出生的宮女),在大王大妃去世的同年思悼幸朴內人被發現,英祖因此大怒(守孝期不能有此事,何況剛好是大王大妃的宮女),對思悼更加不滿。而思悼表現出來特別珍愛此女,為其裝飾宮室乃至耗盡世子府現金,以至挪用公款(這真的不是明智的行為)。當朴氏死時,她已承恩四年,已有一兒一女,可見其受寵程度。
連自己最心愛的人都能打死,那說明思悼是真的瘋了。
那麼思悼是不是真的瘋了?
歷史是由人來寫的,慧慶宮作《恨中錄》發誓思悼已瘋得沒救,這個誓言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假的,思悼寵朴氏四年,慧慶想必已愛疏。慧慶父系是老論,慧慶父親自獻米櫃摘干凈自己與思悼的關系。如果思悼不瘋,那麼慧慶父洪氏就是罪人。
能證明思悼確實瘋了的最大證據就是毆打朴氏致死,且問,為什麼思悼失去理智時只打淑嬪,而左右侍從就沒人敢救淑嬪?
《恨中錄》血誓不可盡信,淑嬪未必死於思悼之手。
2.血統之瘋
再來看看肅宗這邊祖孫三代異於常人的表現。
肅宗愛張禧嬪欲狂,寵妾滅妻,立為王妃,其後雖然貶抑,但畢竟是世子之母,且專寵了十幾年,在仁顯死後為了一個莫須有的罪名大灌了昔日愛人三大碗毒葯,看在世子面上也不該如此吧。
果然已經長得夠大的世子景宗大受刺激,從此落下自言自語的毛病 。
張禧嬪死敵崔淑嬪的兒子英祖也沒好哪兒去,有好事走萬安門,有壞事走景華門,喜歡的人和不喜歡的人不能在一個屋子,聽了惡言要洗耳朵,還要潑到不喜歡的兒子女兒宮里,除了大女兒和緩,他哪個孩子都不喜歡,到處潑臟水。更是能把兒子塞米櫃里暴曬飢渴而死(是你兒子還是殺父仇人啊?)
如此看來,肅宗以來,李朝王室都有那麼點神戳戳,強迫症,精神病。或許思悼也是如此,碰到個神經病父王,即使本來健康,也能給逼瘋。
3.靈異事件
好好的兒子幽禁屋裡給餓死不行?非要放小櫃子里暴曬?
聯想張禧嬪景宗母子的死因,再聯想景宗死前已恍恍惚惚類似後日思悼,有沒有可能參政後的思悼已被冤死的景宗給附身,為了驅邪到底,所以鴆殺了哥哥的英祖才要把兒子暴曬七天之數?
此為戲說猜測。
結論:思悼生前記錄被刻意抹去,而後世史學家多偏向思悼冤死於黨爭。觀思悼寵朴氏之不恰當不合時,可見此人不夠穩重審慎,大異其父,不是政壇合格人才。無論如何,其死乃人倫之大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