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電影《唐山大地震》觀後感
唐山大地震,粘了芥末的空心兒催淚彈!
抱著對唐山大地震的敬畏,抱著對馮小剛的信任,抱著對眾多明星的演繹,在上映第一天就搶先看了片子。
遺憾的是,正如看過《決戰剎馬鎮》讓人笑得前仰後合之後什麼也記不得一樣,看過《唐山大地震》讓旁邊的人哭的一塌糊塗之後什麼也記不得。
全片重在展現唐山地震32年裡一家人的變遷歷程,選取每10年為一個敘事段落展開人物及事件敘述。但是,正是因為這種意圖表現全歷程的宏觀展演,卻忽視了人物性格的深入刻畫和故事本身的鋪陳記錄,留下了貌似磅礴的架構和內容空洞的故事。就像只有宏偉震撼的高度卻缺少細節美感的龐大地標,比如史前巨柱,比如樓蘭古城。
也許是ZHENGZHI要求,影片注重每10年裡主人公的生活變遷,然而,由於視角過多、事件頻繁,馮小剛在影片情節的講述時忽視了觀眾的感受和期待,故事的講述平常甚至平淡,更像一部紀錄片,全無情節的起承轉合波峰波谷,與其以往大開大合的表現方式有著截然不同的變化,這種變化是觀眾無法接受的。
如果說情節平淡還可以勉強接受的話,那麼馮小剛對主人公的塑造就是徹底的失敗。人物性格描畫是小說和電影需要刻畫的核心內容,整個影片,徐帆作為一個震後餘生又背負巨大心理包袱的母親,承受著常人難以忍受和理解的苦難,但是,又是因為視角過多,往往剛進入角色就轉換了情節,讓人難以暢快淋漓。即使是另一個出色的演員陳道明,憑借其扎實的表演功底,也只能在有限的出場時間里盡量留下相對深刻的印象。
對於主人公的選擇,李晨、張靜初兩個年輕的主角完全無法演繹出劫後餘生者的內斂和積極,地震帶來的痛苦在他們身上找不到痕跡。甚至不如那個小方登表演的自然,深刻。張靜初最後在墓前的哭戲本該是全篇的最高潮,但其僵硬、做作的表演讓人看起來假的不得了。更像一出鬧劇,遠遠沒有徐帆給女兒一跪來的震撼。看到這里,即使是全場涕淚橫流的觀眾這這個時候也止住了悲聲,也認為「哭點」實在太低。
也許有人說,這種32年歷程的大縱深的歷史演繹難免讓導演捉襟見肘,但是,是否還記得《集結號》?穀子地在同樣跨越大時空的敘述中給觀眾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以前能做到,現在為什麼不?馮小剛,退步了。
當然,也不能認為影片完全沒有亮色。大片無名墓地旁小路上,徐帆佝僂顫抖的身影;對著32年突然出現的女兒徐帆跪下道歉的一剎那、陳道明對著10年音信全無又回到身邊養女拍著沙發的怒吼和哽咽;汶川大地震那個母親為了大局要求為女兒斷腿的一刻,還有地震前10分鍾,路人甲對路人乙的一句「明天見」,這幾個片段仍然可以給出滿分。
可遺憾的是,影片讓人記憶的,也僅有這幾個零星的片段。徐帆、陳道明憑借著自身的絕對實力在整部影片哀婉的大背景下催下了無數觀眾的熱淚。只有這兩個人,只有這兩個人,是馮小剛和《唐山大地震》悲情苦戲賴以生存的芥末,整部戲卻是粘了芥末的空心兒催淚彈。
Ⅱ 俄羅斯史詩大片《大蒙古國》好看嗎
金帳汗國第二代大汗兼俄羅斯沙皇薩爾塔克汗(右),與他的結拜兄弟亞歷山大·涅夫斯基(左)。亞歷山大·涅夫斯基拒絕接受羅馬教皇的自殺性的、與蒙古人血戰到底的命令,而選擇依附於蒙古人,這通常被認為是俄羅斯脫離歐洲,投向亞洲的轉折點。1246年,金帳汗封他為基輔大公。俄羅斯與蒙古的結合,使俄羅斯從此對歐洲立於不 敗之地。2008年,俄羅斯國家電視台舉行了一次「史上最偉大的俄羅斯人」的評選活動,結果涅夫斯基名列首位。
著名軍事歷史家休·科爾:「1914年喀爾巴阡山戰役中,俄國所採取的戰術便是以當年蒙古軍戰術為範本的。時至今日,我們仍能感到,當年蒙古人對我們今天的軍事還有著深遠影響,利德爾·哈特曾以蒙古軍隊為例,說服人們將騎兵作戰方法運用於坦克。蘇聯紅軍秉承蒙古人的戰術之精髓,以高速機動為主要戰法,以大面積平原為主要戰場。蒙古騎士日行80公里,在驛站制度下則可日行500公里。蒙古人作戰時的推進速度同樣快得驚人,攻佔北俄羅斯用了2個月零5天,平均每天推行85至90公里;攻佔南俄羅斯用了2個月零10天,平均每天55到60公里;攻佔匈牙利和波蘭用時三個月,每天58到62公里。相比之下,二戰時期行軍速度最快的蘇聯紅軍在基本沒有阻力的情況下,從波蘭的維瓦斯河直撲德國的奧得河,20天里只推進了500公里,平均每天只有25到30公里,而此戰役被視為現代戰爭中推進速度最快的戰役。蒙古憑借高超的戰術謀略、發達的諜報系統、嚴密的作戰計劃、先進的軍事科技以及高速的機動性等優勢,在不到70年的時間里征服了世界,結束了舊世界的秩 序,開啟新的時代。蒙古從未一次派出超過10萬人的大規模軍團,卻在25年的時間里征服了比羅馬帝國400年征戰還要廣闊的土地。美國五星上將麥克阿瑟在 《十九顆星對美國四位名將之研究》中說:「如果有關戰爭的記載都從歷史上抹掉,只留下蒙古人戰斗情況的詳細記載,且被保存得很好,那麼軍人將仍然 擁有無窮無盡的財富,塑造一支用於未來戰爭的軍隊。」與蒙古帝國相比,歷史上偉大如亞歷山大馬其頓帝國、拿破崙法國與希特勒德國全都黯然失色。蒙古帝國鼎盛時期東起太平洋,西抵多瑙河,北入北極圈,南到南海,總面積超過4000萬平方公里,佔地球陸地總面積的1/3,為人類史上版圖最大的帝國。
成吉思汗,人類歷史上最成功的「播種者」,全世界每200個男性中就有1人攜帶成吉思汗的Y染色體。
Ⅲ 《百團大戰》觀後感 急急急!!
在現代條件下,游擊戰爭的形式當然不一定和以往完全相同。比如對中國來說,提高武器裝備水平,力爭打贏一場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固然很重要。但對於如何應付一場全面或局部的防禦戰爭,也應該作到心中有數。在當前條件下,要打贏一場這樣的防禦戰爭,仍然離不開游擊戰。除了在戰爭初期必須堅持部分要點的守備以外,還必須組織比較正規的游擊兵團,以部分野戰軍和守備、邊防部隊為骨幹,由地方武裝和民兵組成,編成相當於團、師甚至更大一些的單位,並建立能使之長期生存和獨立作戰的基地,以配合正面戰場的作戰。在現代戰爭寬正面、高速度、大縱深的條件下,當敵突入我戰役乃至戰略縱深之後,其受兵力有限、戰線拉長的限制,將不得不集中兵力於第一線,則其正面戰場的後方、兩個重兵集團的側後、天然障礙的背面或國境線以內的地區,都可能出現守備薄弱或無守備的情況,這正是游擊戰爭可以大顯身手之處。
游擊戰除了騷擾敵後方,打擊敵交通線以外,殲滅敵軍有生力量也是重要任務之一。在敵強我弱的基本情況沒有改變以前,打小殲滅戰無論對正面戰場的主力還是對敵後戰場的游擊兵團來說,都是首選目標。據概算(70-80年代),我軍要殲滅蘇軍一個摩步團,需集中5至6個步兵團的兵力和反坦克火力。因此即使對正規兵團而言,在戰爭初期,也只能力求打一些營或團的目標(在今天,如果不能掌握戰略乃至戰役制空權的條件下,殲敵目標也不能取得太大)。對游擊兵團而言,應該爭取打擊更小的(如連排級)目標,以逐步改變敵我雙方的力量對比。
從二次大戰以後的歷史經驗來看,對超級大國來說,最令其頭疼的不是象多國部隊對伊拉克、北約對南斯拉夫這樣的戰爭,而是象越南、阿富汗、索馬里這樣的叢林、山地或城市游擊戰。
Ⅳ 戰爭與和平的資料
【小說】--引言
托爾斯泰卷帙浩繁的長篇小說。場面浩大,人物繁多,被稱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小說」,成就非凡。《戰爭與和平》問世至今,一直被人稱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小說」。 這部卷帙浩繁的巨著以史詩般廣闊與雄渾的氣勢,生動地描寫了1805至1820年俄國社會的重大歷史事件和各個生活領域:「近千個人物,無數的場景,國家和私人生活的一切可能的領域,歷史,戰爭,人間一切慘劇,各種情慾,人生各個階段,從嬰兒降臨人間的啼聲到氣息奄奄的老人的感情最後迸發,人所能感受到的一切歡樂和痛苦,各種可能的內心思緒,從竊取自己同伴的錢幣的小偷的感覺,到英雄主義的最崇高的沖動和領悟透徹的沉思— —在這幅畫里都應有盡有。」作者對生活的大面積涵蓋和整體把握,對個別現象與事物整體、個人命運與周圍世界的內在聯系的充分揭示,使這部小說具有極大的思想和藝術容量。 這是托爾斯泰創作的第一部卷秩浩繁的長篇小說。 作者把戰爭與和平,前線與後方、國內與國外、軍隊與社會、上層與下層連結起來,既全面反映了時代風貌,又為各式各樣的典型人物創造了極廣闊的典型環境。作者對人物的描寫形象既復雜又豐滿,常用對比的藝術方法來表述,體裁在俄國文學史上是一種創新,也超越了歐洲長篇小說的傳統規范。
【小說】--作者簡介
列夫·托爾斯泰(Л.Н.Толстой,Lev Nikolayevich Tolstoy, Leo Tolstoy,1828—1910),19世紀俄羅斯文學寫實主義的代表作家,公認的最偉大的俄羅斯文學家,《西方正典》作者、美國著名文學教授兼批評家哈洛·卜倫甚至稱之為「從文藝復興以來,惟一能挑戰荷馬、但丁與莎士比亞的偉大作家」。對文學擁有「狂戀式愛情」的托爾斯泰,是俄羅斯文學史上創作時間最長、作品數量最多、影響最深遠、地位最崇高的作家,重情節、重典型、重寫實、重批判的文學時代,在他筆下達到巔峰。長篇巨著《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復活》是托爾斯泰文學藝術上的三個里程碑。百年來,他的作品被譯為各國文字,銷售量累積超過5億冊,是大師中的大師。
《戰爭與和平》恢弘的構思和卓越的藝術描寫震驚世界文壇,成為舉世公認的世界文學名著和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英國作家毛姆及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羅曼·羅蘭稱贊它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小說」,「是我們時代最偉大的史詩,是近代的伊利亞特」。
《戰爭與和平》是一部宏偉巨著,它以戰爭問題為中心,以庫拉金、保爾康斯基、勞斯托夫、別竺豪夫四家貴族的生活為線索,展示了19世紀最初15年的俄國歷史,描繪了各個階級的生活,是一部再現當時社會風貌的恢弘史詩。作品中的各色人物刻畫精準細膩,景物如臨眼前,雖是19世紀的小說作品,但流傳至今,卻沒有任何隔閡感,其中流露出來對人性的悲憫情懷,穿越時空背景,仍舊撼動人心。
【小說】--內容簡要
1805年7月,拿破崙率兵征服了歐洲,法俄之間正醞釀著激烈的戰爭。然而在彼得堡上層的人們依舊過著恬靜悠閑的生活,達官貴人們都匯聚在皇後的女官兼寵臣安娜·巴甫洛夫娜舉辦家宴招待會上。
赴宴的有宮廷官高位重的伐西里王爵和他漂亮卻行為不端的女兒美倫,還有個頭高大健壯的年輕人彼爾,他戴著眼鏡,剪短發,穿淺色的流行短褲和褐色燕尾服。彼爾是莫斯科著名貴族別竺豪夫的私生子,從小出國留學,今年20歲,學成回國到首都謀職。他一進宴會廳,對人們議論拿破崙征戰歐洲頗感興趣。在這里,他高興地結識了英俊而剛毅的青年安德烈--先朝保羅皇帝的退職老總司令包爾康斯基的長子,兩人很快成了好朋友。
此時,安德烈正應庫圖佐夫將軍的召喚,去任他的傳令官,將出國跟征戰歐洲的拿破崙軍隊作戰,任即將分娩的妻子和妹妹瑪麗再三勸留,也改變不了他的決心,他期望通過這次戰爭為自己帶來輝煌與榮耀。在出征之前,安德烈把妻子從首都送到了在莫斯科郊外居住的父親那裡,委託父親加以關照。於是他急奔前線,在波蘭追上了俄軍總司令庫圖佐夫,總司令派他到聯合縱隊去任職,並受到了嘉獎。
彼爾回到莫斯科,他繼承了別竺豪夫伯爵身後所有的遺產,搖身一變成為莫斯科數一數二的資本家,成為社交界的寵兒。他的親戚伐西里早就窺視別竺豪夫家的財產,本想通過篡改遺囑來謀得,失敗後,又處心積慮地要拉攏彼爾,一方面為他在彼得堡謀得一個不小的官職,又挖空心思巧安排,讓已是宮廷女官的女兒美倫嫁給彼爾,以圖錢財。結果他的計謀順利達成,可這樁婚事實在不幸之至。彼爾發現了妻子與好友多勃赫夫之間的曖昧關系,他與多勃赫夫進行搏鬥,並幸運的擊倒對方,隨之與妻子分居,自己也陷入了善惡和生死的困擾之中,在加入共濟會後,受到寬宏大量的哲學的熏陶,接回了妻子。
當安德烈再次回到總司令身邊,俄奧聯軍對法的奧斯特里齊戰斗就要打響了。由於在戰前的軍事會議上,否決了幾位老將軍的意見,採取了馬上出擊的戰略,結果慘敗。安德烈受傷被俘,途中昏迷,被敵人誤以為活不成而丟下,庫圖佐夫也以為安德烈陣亡,給他的父親去信報喪。可是安德烈在老百姓的救治下又康復了。愈後的他直奔老家,是日夜晚,妻子莉沙正好產下一名男嬰,但她卻在分娩中死去了。安德烈在孤獨與絕望之中給妻子最後一個吻,他覺得人生已再無意義,決定終老於領地。
一八零七年六月,俄與法言和,和平生活開始了。
一八零九年春天,安德烈·保爾康斯基因貴族會之事而去拜託羅斯托夫伯爵。在伯爵家他被充滿生命力的年輕小姐娜達莎深深地吸引了。但由於禿山老公爵強烈反對,只好互相約以一年的緩沖期,而 後,安德烈·保爾康斯基即出國去了。但是,年輕的娜達莎無法忍受寂寞,且經不起彼爾之妻愛倫的哥哥阿納托爾的誘惑,而擅自約定私奔,因此,與安德烈·保爾康斯基的婚約即告無效。
一八一二年,俄、法兩國再度交戰,安德烈·保爾康斯基於多勃琪諾戰役中身受重傷,而俄軍節節敗退,眼見莫斯科即將陷於敵人之手了。羅斯托夫家將原本用來搬運家產的馬車,改派去運送傷兵,娜達莎方能能於傷兵中發現將死的安德烈·保爾康斯基。她向他謝罪並熱誠看護他,但一切都是徒勞了,安德烈·保爾康斯基仍然逃不過死亡之神而去世了。
彼爾化裝成農夫,想伺機刺殺拿破崙,但卻被法軍逮捕而成為俘虜。其妻愛倫於戰火中,仍繼續其放盪行為,最後,因誤服墮胎葯而死亡。
幾番奮戰後,俄國終於贏得勝利,彼爾於莫斯科巧遇娜達莎,兩人便結為夫 婦,而安德烈·保爾康斯基的妹妹瑪莉亞也與娜達莎之兄尼克拉結婚,而組成一個幸福的家庭。
【小說】--精彩語句或段落
1每個人都會有缺陷,就象被上帝咬過的蘋果,有的人缺陷比較大,正是因為上帝特別喜歡他的芬芳
2任何看似愚蠢的東西,它一定也有值得喝彩的地方。
3隻要人們沒有發現生命的游戲是愚蠢的,他就會期待它,人們一旦能夠認識它的愚蠢,便會自殺,這是我將要做的。
4沒有人想到,承認與是非標准不相符合的偉大,不過是承認他自己的沒有價值和無限的卑劣。
5假使每個人只為他自己的信念去打仗,就沒有戰爭了。
6她們哭,因為她們是朋友,因為她們有好心腸;因為她們從小是朋友,卻為金錢這樣庸俗的事煩心;還因為她們的青春都過去了……但兩人的眼淚都是愉快的。
7生命、生活,只有在這個時候才能被人感覺出它的美好的,在平時往往被人忽略的內涵。其實生命的真正意義在於能夠自由地享受陽光,森林,山巒,草地,河流,在於平平常常的滿足。其它則是無關緊要的。
8最高的智慧只有一種科學——整體的科學,這科學解釋整個宇宙,以及人在宇宙中的地位。要自己獲得這種科學,就必須清滌並革新自己內心的「自我」,因此,在認識之前,必須信仰,並使自己趨於完善。為了達到這些目的,在我們心裡放進了上帝的光,它叫作良心
9一個人為他自己有意識地生活著,但他是全人類達到的歷史目的的一種無意識的工具。人所作出的行為是無法挽回的,一個人的行為和別人的無數行為同時產生,便有了歷史的意義。一個人在社會的階梯上站得愈高,和他有關系的人愈多,他對於別人的權力愈大,他在每個行為的命定性和必然性就愈明顯。
10帝王——是歷史的奴隸。
11自信得可以殉道的人,只有德國人才是這種人,正因為只有德國人的自信是根據一種抽象觀念——科學,就是絕對真理的虛假知識。法國人自信,是因為他認為自己在智慧上和身體上,對於男人對於女人,是同樣不可抗拒地有魅力的。英國人自信,是根據他是世界上最有組織的國家的人民,因此他,作為英國人,總是知道他所應做的事,並且知道,作為英國人,他所做的一切,無疑他是對的。義大利人自信,因為他是沖動的,並且容易忘記他自己和別人。俄國人自信,正因為他什麼都不知道,也不想要知道,因為他不相信,他能夠充分了解任何事情。德國人的自信,是最壞的,最固執的最令人討厭的,因為他以為他自己知道真理、科學,這種科學是他自己發明的,但在他自己看來是絕對的真理
12好的統帥不但不需要天才或任何特殊品質,他所需要的,是缺少人類最高尚、最好的品質——愛,詩,親切,哲學的、探究性的懷疑。他應該是克制的,堅決地相信他所做的是很重要的,只有在這個時候,他才是一個勇敢的統帥。上帝不許他有人性,不許他愛什麼人、同情什麼人,想到什麼是對的,什麼是不對的。
13「是的,愛,但不是那種愛,即因為什麼東西,為了什麼目的,或者因為什麼緣故而愛,而是這種愛,即當我臨死時,我看見了我的敵人卻仍然愛他的時候我第一次所體驗到的愛。我體驗到那種愛的心情,它是心靈的本質,它不需要對象。我現在也體驗到了那幸福的心情。愛鄰人,愛仇敵。愛一切——愛有著各種表現的上帝。愛親愛的人,可以用人間的愛;但是愛敵人,只能用神聖的愛。因此當我覺得我愛那個人的時候,我感覺到那樣的快樂。他的情形怎麼樣了?他還活著嗎?
14用人間的愛去愛,我們可以由愛轉為恨;但神聖的愛不能改變。無論是死還是什麼東西都不能夠破壞它。它是心靈的本質。
15歷史事件的原因是一切原因的總和,這是唯一的原因。只有在我們完全放棄了在個人意志中探求原因的時候,才可以發現這些我們不知道的規律,正如同只有在人們放棄了地球不動的概念的時候,才可以發現行星運動的規律
16為什麼從未留意到這高高的天空呢?不過,如今總算注意到了。我真是幸福,沒錯。除了這遼闊的天空外,其他的一切都是空虛都是欺騙,除了這天空外,任何東西都有不存在。
17人民戰爭的巨棒以全部威嚴雄偉的力量舉了起來,並且不問任何人的趣味和規則,不考慮任何東西,愚笨單純地,卻是合乎時地舉了起來,落下去打擊法軍,直到侵略者的軍隊全部消滅。
18基督徒的愛,對於別人的愛,對於仇敵的愛,比起一個青年的美麗的眼睛在像您這樣詩意的多情的少女心中所能引起的情感,更有價值,更甜蜜,更美麗。
19隻在我的心中和這個太陽光下有那麼多幸福,而這里……呻吟,痛苦,恐怖,和這種不可知,這種匆忙……他們又在這里喊叫了,又都向回跑了,我要和他們一陣跑,它,死亡,就在這里,在我頭上,在我周圍……俄頃之間——我便永遠看不見這個太陽,這個河水,這個峽谷了!……
20你要死了——一切都要完結了。你死了,你就知道一切,或者停止發問了。
21「不,生活並不在卅一歲結束,」安德萊公爵忽然最後地、斷然地決定了。「單單是我知道我心中所有的一切是不夠的,一定要大家都知道這個:彼埃爾和那個飛上天的姑娘也在內,一定要大家都知道我,要我的生活不只是為了我自己,要他們的生活不是和我的生活那麼毫不相干,要我的生活在大家的身上反映出來,要他們和我在一起生活!」
22一個嫵媚聰明的婦人的名聲那種不可動搖地確定在葉侖那•發西莉葉芙娜•別素號娃的身上,以致她能說出最俗氣最愚蠢的話,而大家仍然稱贊她的每一句話,在她的話裡面尋找深奧的意義,而這卻是她自己沒有想到的。
23一個人為他自己有意識地生活著,但他是全人類達到的歷史目的的一種無意識的工具。人所作出的行為是無法挽回的,一個人的行為和別人的無數行為同時產生,便有了歷史的意義。
24一個人在社會的階梯上站得愈高,和他有關系的人愈多,他對於別人的權力愈大,他在每個行為的命定性和必然性就愈明顯。
25戰爭本就是喪失人性的最野蠻的行為,為何還要想到什麼愛、詩、哲學等人類最文明的東西呢?
26「他不會有任何自己的主張。他不會去計劃什麼的,也不會去做什麼的,」安德萊公爵想,「但是他要聽一切,要記得一切,要使一切各得其所,不會去阻撓任何有用的東西,不會許可任何有害的東西。他知道,有一種比他的意志更有力、更重要,——這是事件的不可避免的趨向,他能看見這些事件,能了解這些事件的重要性,並且在了解這個重要性時,他能不幹預這些事件,能夠放棄他的個人的意志,他的個人的意志是另有目的的。
27「啊,我的朋友,近來我覺得活著是痛苦。我知道,我懂得太多。人不適宜嘗試善惡的知識的果子……」
28他所感到的意識,是對一切人世的的事物的疏遠,和身體的快樂的、奇怪的輕飄之感。他不著急,不焦慮,等待著他就要遇到的東西。那個嚴厲的,永恆的,不可知的,遙遠的東西,——他在自己的一生中不斷地感覺到它的存在,——現在和他靠近了,並且,由於他所感覺的身體的那種奇怪的輕飄,幾乎是可能的,實在的。
【小說】--書本目錄
樂天貴族
參加舞會
難忘的一天
公爵與少女
秘密訂婚
騎兵尼古拉
快樂的狩獵
伯爵家的悲哀
頑固的老公爵
愛的誘惑
惡魔的招待
陷阱
悲壯的決意
阿那托爾的失敗
娜塔莎的絕望
理想主義者彼埃爾
誘拐者的真相
三個條件
安德烈反國
悔悟與死心
法軍侵俄
瑪麗亞在危難中
緊急的局勢
意外的見面
四輪馬車上的人
逃出莫斯科
奇怪的言語
暗殺拿破崙的計劃
深夜的謝罪
彼埃爾的失策
兩封信
悲傷的相會
法軍退卻了
被捕的日子
為國捐軀的少年
禍不單行
懷念的人們
真正的愛
生與死
天定良緣
壞掉的戒指
成為好妻子
索妮亞
春到人間
[編輯本段]戰爭與和平-電影介紹
電影1947版
基本信息:
中文片名:戰爭與和平
外文片名:Senso to heiwa
更多外文名:War and Peace .....International (English title)
年代:1947年
國家:日本
對白:日語
類型:劇情/戰爭
片長:100分鍾
色彩:黑白
上映時間:日本Japan 1947年7月22日
劇情簡介:
日本侵華戰爭期間,小柴健一所在運輸船被炸沉後,他被中國漁民救活,從此留在中國軍隊服務。健一的死亡通知單被送到東京的妻子町子手中,町子和健一幼年時的朋友伍東康吉結合了,帶著健一的兒子茂男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但在空襲中,康吉精神上受到了刺激變得失常。日本投降後,健一回到家鄉,他沒有想到,妻子町子已經與康吉結了婚,他在絕望中要求把茂男交給自己撫養,但是茂男已經和康吉有了感情,健一不得不放棄帶走茂男的念頭。康吉的精神病有了好轉,但他對健一對町子的關系產生了懷疑,沖動之下用手槍打傷了健一的手腕。可是健一並不怨恨康吉,他認為這是戰爭帶來的不幸。康吉被健一的大度所感動。為了讓孩子們意識到戰爭的可憎和殘酷,健一到小學任教,為爭取和平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幕後製作:
此片是按照當時占日美軍的意圖拍攝的,是為日本新憲法放棄戰爭作宣傳的影片。但對於兩位導演來說,這正是他們想要拍攝的主題,因為在戰爭期間,他們目睹了戰爭帶給人民的殘酷和不幸生活。此片的重要意義還在於,導演龜井文夫把大量表現中國難民的鏡頭組接在影片中,使日本人民看到了真實的戰爭殘酷的一面,對日本人民的觸動很大,因此廣大日本人民對此片的評價很高,影片在日本電影史上有不可忽視的地位。本片曾入選日本名片200部。
電影1956版
基本信息:
中文片名:戰爭與和平
外文片名:War and Peace
更多外文名:Guerra e pace .....(Italy)
年代:1956年
國家:義大利/美國
對白:英語/義大利語
類型:愛情/劇情/戰爭
片長:208 min
色彩:彩色
混音:單聲道
級別:Australia:G USA:PG Canada:PG Spain:18 Italy:VM18 Chile:18 Argentina:16 Finland:K-14
攝制格式:35 mm (horizontal)
洗印格式:35 mm
導演 Director:金·維多 King Vidor
上映日期:美國USA 1956年8月21日
發行公司: 派拉蒙影業公司
劇情簡介:
本片描述了在拿破崙指揮軍隊進攻俄國時大動盪年代中的一段經典愛情故事,是一部史詩般的戰爭巨片。安德烈不顧懷孕的妻子和年邁的父親,堅持到軍隊服役。戰役失敗,他頹喪回家,恰逢妻子難產而死,彼埃爾則在父親臨終前被立為財產繼承人,並承襲了其父的伯爵稱號,和貴族庫拉金的女兒艾倫結婚。婚後不久,因兩人性格不合而分居。彼埃爾與羅斯托夫伯爵一家在去打獵的路上,把沉浸在喪妻之痛的安德烈也拉去打獵,伯爵的女兒娜塔莎·羅斯托娃對安德烈產生了好感。不久,娜塔莎接受了安德烈的求婚,訂立了婚約。過了一段時間,安德烈重返軍隊。艾倫的弟弟阿納托里騙得娜塔莎的愛,唆使其與他私奔。俄法戰爭開始,擔任總司令的庫圖佐夫將軍決定暫時放棄莫斯科。在撤退途中,娜塔莎遇到受重傷的安德烈,安德烈諒解了娜塔莎,但他卻因傷勢過重而離開了人世。戰爭勝利結束後,彼埃爾回到了莫斯科,娜塔莎把自己的命運永遠的與彼埃爾結合在了一起。
幕後製作:
根據俄國文豪托爾斯泰名著改編拍攝的美國版,論藝術成就雖不及蘇聯版,但燦燦巨星和好萊塢式敘事手法則更能讓本地觀眾接受這部通俗版本。氣質高雅的奧黛麗·赫本飾演娜塔莎和文質彬彬的亨利·方達飾演皮埃爾都是不錯的選擇,他們之間的愛情故事也成為劇情的焦點。但其他有如八國聯軍的演員組合卻難以忠實地重現拿破崙揮軍進攻俄國時的大時代動盪,導演金·維多顯然大幅度簡化了原著的情節和內涵,但戰爭大場面還是拍得相當認真可觀。1967年的蘇聯版更長達403分鍾,據稱當時耗資一億美元。
電影1968版
基本信息:
中文片名:戰爭與和平
外文片名:War and Peace
年代:1968年
國家:前蘇聯
對白:俄語
類型:劇情/戰爭
片長:UK:401 min (video version) / UK:511 min / USA:390 min
色彩:彩色
色彩:彩色
幅面:70毫米寬銀幕電影
混音:單聲道 70 mm 6-Track
級別:Australia:G USA:Unrated
攝制格式:70 mm
洗印格式:70 mm
上映日期:
美國
USA
1968年4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