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電影火柴人的結局
結局如下:
羅伊認為自己的工作是一項藝術,不是詐騙。因為所有的被害者都是經由他的說服,自願地把錢拿出來給他,他既沒有偷也沒有搶。他一直用這樣牽強的理由掩飾自己心中的罪惡感。 另一方面,羅伊的私生活並不順利。
他患有強迫症及廣場恐懼症,除了行騙外,他過著深居簡出、沒有任何朋友的生活。羅伊感到疾病深深威脅到自己的專業領域,他相當痛苦,最後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不再當騙子,於是他開始尋求心理分析師的幫助,以期能夠盡快恢復自己的騙徒生涯。
(1)火柴人戰爭大電影全集擴展閱讀
影片評價
在羅伊這個角色上,適度誇張與樸素的真實得到了完美統一。雖然這是一部由表演支撐起來的電影,但編劇對電影吸引力的增強作用顯然要比《盡善盡美》的大,因為該片的劇情還包含了一個意料之外的轉折。這一轉折改變了片中羅伊的命運,也給觀眾增添了回味的餘地。
這一轉折是如此的突然,以至於即使我重看一遍也不可能從前面的劇情和表演中找出任何蛛絲馬跡。從合理性角度來看,這的確是個成功的設計。但對表演——特別是展現洛曼的演技而言,顯得有些取巧。(2005年12月網易娛樂評)
《火柴人》是一部用謊言構築起來的親情電影,所謂的「火柴人」便是手裡只有一盒火柴也能誇得它堪比黃金,讓你乖乖掏錢買下的江湖老狐狸。可是當職業老騙子羅伊遭遇職業小騙子安吉拉,兩個騙子將謊言當飯吃的同時,也反省了自己的荒唐人生。(2007年6月時光網評)
《火柴人》是技巧的典範,製作精美,凱奇和其他人表演得很出色,但影片在中心上卻有點空洞。(2010年3月芝加哥論壇報評)
《火柴人》將沿著輕松的路線演繹騙子人生。編劇和導演選擇了主人公羅伊在行騙生活之外的困境,而不是騙術手段來作為描述重點,這使得尼古拉斯·凱奇的演技有了更多用武之地。
凱奇在表現羅伊的行為紊亂的時候,很注意分寸:一方面充分表現出了那些小動作的可笑之處,另一方面又讓角色的情緒與感情透過銀幕滲透出來。(2009年7月新浪網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