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投電影分賬為什麼還扣宣發費
通常來說,電影發行方會收取10%左右的分賬票房作為發行代理費(通常在5-15%)。扣除這部分宣發費,片方能分到的錢往往在30-33%,即一部票房10億的影片,片方在票房的收成上,大約在3億左右。
這也就是為什麼過去業內人士常常用票房數字的三分之一來計算電影片方到手的錢數,因為以前如果一部電影想要回本,票房至少要達到製作成本的三倍以上。不過現在隨著電影內植入廣告的增多以及流媒體版權和海外版權的售賣,不少電影可能票房兩倍於成本甚至不足成本都能收回投資。
通常現在一部影片的投資方往往不止一家,尤其是爆款大片可能由多家甚至十幾家一起出品,那麼即使是主投方也只能分到片方分賬的一小部分,最後到手的錢並不如外界猜測的那樣高。
最常見的就是以下這4中洗錢方法:
1、虛高成本。一部大成本的製作除了取景,裡面的道具都是很名貴的,若是涉及投資方私拿等原因,都被攤在成本里。
2、陰陽合同。投資電影以高昂的製作費以及片酬費,就能成功的把貪官甚至黑社會的錢洗白。
3、虛報票房。幾千萬的成本,對外宣稱上億的製作成本,這幾年的幽靈票房新聞也不少,通過虛高的票房收益成功盈利。
4、內部勾結。投資方、導演、明星等一系列的團隊勾結,產業鏈的洗錢也是常見。
❷ 戰狼2電影票房如何分紅
由於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電影投資中來,大家都比較關心電影的票房是如何分紅的?像《戰狼2》的票房是56億,投資者是不是就能分到56億呢?並不是的,具體如何分賬如下:
總票房劃分
中國電影業對於票房分賬的基本規則如下:
1、影片所有票房收入計入電子售票系統,數據統一匯總到中國電影事業專項資金辦公室(簡稱專資辦),以專資辦的統計數據作為各方分賬的依據。
2、所有影片收入首先繳納3.3%的特別營業稅,及5%的電影事業專項資金。剩餘的91.7%認定為一部電影的「可分賬票房」。
希望以上的解答對您有所幫助,最後祝願您生活幸福,距離財富自由,我們只差留言區一個機遇!!
❸ 電影收入的票房是怎麼分配的,演員多少,投資方多少,導演製片人分多少。
隨著2017年3月正式推出《電影產業促進法》政策出台以及電影票房連年高升(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的票房分別是218億、296億、441億、455億,559億)2018年票房突破600億。源於政策導向和高收益,電影投資已經悄然植入到每一位投資人的決策當中。投資的動力源於收益,電影投資的收益主要來源於電影票房的高低。
那麼電影票房是如何分配的呢?
首先,院線總票房需要扣除5%的專項事業發展基金,其次扣除3.3%的稅費,這個是國家收取的。
其次,剩下的91.7%中,院線扣除50%—55%,宣發5%—8%,剩下40%左右,往期統計35%左右為片方可分賬票房,也就是出品方(投資人)分賬票房比例。
個人票房分紅=總票房*35%左右*投資比例
最後,電影版權在電視台版權收益,網路版權收益和海外版權收益以及廣告收益。
票房分紅到賬時間:
票房結算時間一般在院線下映後三個月內,由中影集團聯合第三方會計事務所進行結算,然後分賬到出品方對公賬戶,再由出品方結算給個人賬戶。
票房外的版權收益也會有合同內具體列出,結算時間一般是六個月結算一次。
演員、導演、製片人拿固定片酬,算在前期投資里,利潤歸投資方。也有特殊情況,比如導演、演員、製片人也參與投資,那就按投資比例分成。
❹ 電影票房分帳是怎樣分的
中國電影業對於票房分賬的基本規則如下:
1.影片所有票房收入計入電子售票系統,數據統一匯總到中國電影事業專項資金辦公室(簡稱專資辦)。
以汪瞎伍專資辦的統計數據作為各方分賬的依據。
(PS:這里小票更正一下,最終片方結算所使用的數據,為中數所提供)
2.所有影片收入首先繳納3.3%的特別營業稅,及5%的電影事業專項資金。
剩餘的91.7%認定為一部電影的「可分賬票房」。
3.可分賬票房中,電影院及神衡院線提留57%,中影數字提留1-3%的發行代理費。
剩餘的40-42%歸於電影製片方和發行方(大部分情況為40%)。
4.影片的發行方會收取歸屬製片發行方部分票房的5-15%作為發行代理費用。
即為可分賬票房的2-6%作為發行代理費。
5.很多情況下,發行方預付影片的宣傳發行費用,這時發行方會收取12-20%的代理發行費。
如果發行方承諾發行保底、買斷發行、預付製作費用等方式,將收取更高的發行代理費用。
6.部分影片同檔期處於競爭劣勢,出於增加影片排映場次的目困或的,給影院及院線承諾票房返點。
返點一般佔到可分賬票房的3-5%。
7.製片方回收的票房回款公式為:1*(1-0.033-0.05)*40%*(1-0.1)=0.33為一般情況下的製片方分賬。
以上情況為例,一部最終票房1億的影片,回收的票房回款為3300萬左右。
附:中國電影的資金其它回收途徑主要有以下幾種:
1.版權收入:主要指電視放映權和互聯網播放版權銷售。
這部分收入裡面,CCTV6的收購費用為140萬-400萬每部影片,主要根據影片的題材、頻道打分制度、觀眾期待度、演員陣容、最終票房決定。
網路版權價格波動較大,從幾十萬到幾百萬不等,主要跟觀眾期待度、演員陣容、最終票房有關。
2.海外銷售:主要是海外其他國家包括港澳台地區的發行收入、版權收入。
這部分收入目前較低,增長潛力大。
3.商務合作:主要是植入式廣告、營銷合作、活動冠名等方式獲得的收入。
4.授權及衍生品:主要是影片形象、片名、重要視覺元素等授權使用,以及版權衍生品的銷售收入。
5. *** 補貼:主要是 *** 主導的文化產業補貼、地方 *** 專項補貼等。
6.行業補貼:主要是攝制3D或巨幕格式的影片,票房達到一定數量後,享受專項的行業補貼。
票房在5000萬到1億元之間,獎勵100萬元;票房在1億到3億元,獎勵200萬元;3億到5億元,獎勵500萬元;5億以上重獎1000萬元。
其中,大部分中國影片的資金回收依賴票房分賬,可佔到影片總收入的80%以上
❺ 電影票房計算及分成 都是怎麼來運作的
隨著國內電影市場的發展類似於哪個電影票房超過多少的新聞縷縷的沖上網路平台的熱搜,那麼這些電影票房都是怎麼統計出來的?總的票房出來後要怎麼分賺到的錢呢?接下來的文章里就跟大家簡單的聊一聊相關的話題!
電影票房原本是指電影院售票處,後來就被引申為影院的放映收益或一部電影的影院放映收益情況。後來逐漸有公司專門統計電影的票房能給出更為明確和直觀的數據。而現在的話所有在中國大陸上映的影片,售票與票房情況都必須計入在相關部門制定的「全國電影票務綜合信息管理系統」中,任何一家電影院都必須要安裝此系統,將每部影片的實時票房數據及時匯總到這個系統內。
所有影片的票房總額也就是大家說的總票房,是要向國家繳納5%的電影事業專項資金的,其次還需要要繳納的是3.3%的特別營業稅,這部分錢由影院從總票房中直接扣劃並繳納。以上兩項合計的話是5% + 3.3% = 8.3%,這部分被業內人士稱為「不可分賬票房」。剩下的1 - 8.3% = 91.7%才是「可分賬票房」,又被大家叫做「凈票房」。凈票房的計算方法就是1減去8.3%得到的結果再乘以總票房。
這還沒有結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直屬的國有獨資企業,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也就是中影數字電影發展有限公司會還會征繳凈票房的1% ~ 3%作為發行代理費這部分被稱為「中數代理費」。由院線直接就支付給「中影數字」不過這部分分賬只存在於大片而小片是沒有的。
最後就是剩下的才是院線和出品方能夠分賬的,一般的情況下是院線能拿到57%而出品方只能拿到百分之四十三,而且出品方還要支付各種成本這樣的話意思也就是說,出品方最多隻能拿到總票房的百分之三十左右了!
以上就是一些關於票房是怎樣統計以及如何把這些錢進行劃分的信息,希望這篇文章能給大家帶來幫助感興趣的投資者們可以多多的關注國內的影視行業!
❻ 一部電影要交多少稅
根據公開信息,中國電影行業票房分賬規則如下,主要包括增值稅及其附加稅(營改增後),電影事業專項資金,院線分賬,影院分賬,中影數字提留,發行方分賬和片方分賬。
(1)所有影片的總票房首先須繳納約3.3%的增值稅及其附加稅,及5%的電影事業專項資金(簡稱「專資費」)。剩餘的約91.7%認定為一部電影的「可分賬票房」。
(2)可分賬票房中,電影院及院線提留57%,通常7%分給院線,50%分給影院。
(3)剩下的可分賬票房中,中國電影***電影發展(北京)有限公司將征繳1%-3%(以下簡稱中影數字),作為發行代理費。
(4)剩餘的40%-42%可分配收入歸於電影製片方和發行方,大部分情況為40%。影片的發行方會向出品方收取剩餘費用的5-20%作為發行代理費用。即為可分賬票房的2-8%作為發行代理費。
(5)製作方拿到後剩餘的32%-40%。
❼ 網路電影和影院電影都是怎麼分紅的,眾籌電影
網路電影分紅(分為一次性買斷和點擊量收益),一次性買斷就是電影下映後在「愛奇藝」、「騰訊」、「優酷」等上面的播放版塊,根據片方談好的價格打包出售,具體金額由雙方協商,這個是全部可分紅,根據您投資份額所在比例,後期出品方會出示合同給每位投資者。
點擊量就是看出品方與哪些視頻網站合作了,每個視頻網站都有自己針對網路播放量的收費標准,具體標准在合作的視頻網站都有詳細的說明與介紹,具體播放量合作的視頻網站會詳細公布,同時在出品方出示的《收益結算報告》上也會有詳細的數據統計,結算時間是在網路上映六個月後結算一次,之後是24個月之後 12個月為一次結算周期。
中國電影業院線票房分賬的基本規則如下:
1、影片所有票房收入計入電子售票系統,數據統一匯總到中國電影事業專項資金辦公室(簡稱專資辦),以專資辦的統計數據作為各方分賬的依據。
2、所有影片收入首先繳納3.3%的特別營業稅,及5%的電影事業專項資金。剩餘的91.7%認定為一部電影的「可分賬票房」。
希望以上的解答對您有所幫助,最後祝願您生活幸福,距離財富自由,我們只差留言區一個機遇!!
❽ 《卧底1000》是一部怎樣的電影
眾所周知,網路大電影卧底1000在優酷首播,引來了大量的關注,豆瓣6.2的評分可謂不低,那麼這是一部怎樣的電影?我就個人觀點來說一下,不喜勿噴。
首先看一下這電影的題材是劃入了警匪,愛情,動作,還是蠻有難度的。不過再看回導演,你就知道,這是一部期待之作了。導演劉寶賢可是古惑仔系列的導演,所以在看之前,我是猜想著應該會延續舊風格,在以兄弟情為線索敘事。可是當看的時候,卻又另外一些不同於古惑仔獨特的觀感。
在演員陣容方面也算強大,都是些所謂的老戲骨,譬如曾志偉,海明威,唐文龍等等,所以我在看的時候壓根就不怕爛演技,只怕爛劇本。
所以說回劇情方面,個人覺得還算可以,說得通,能在一些關節點上故意融入一些或悲情或慘烈的感情,劇情就不詳細說了,免得劇透。
在打鬥場景,雖然沒有延續古惑仔那種血肉相拼的場面,但是也有華麗震撼的典型追車,爆破之類的場面,還是為打鬥增添了一絲現代化。
而最重要就在影片的內核方面了,因為看一部電影,看完後你只知道劇情,而不知道它想表達什麼,那麼這個電影可以說是失敗的。在我看來,卧底1000這電影的內核就像它的影片名,導演用大量的卧底展示了那種壯士一去兮不復的痛苦,除了同情,還用著黑色幽默去反諷著黑社會與警察的關系,實在是多了很多的悲情。
所以說,卧底1000雖然沒在影院上映,可是也不乏是一部值得觀看的電影。
❾ 中影數字代理費收取有條例規定嗎
無條例規定,但有行業規則。
中數代理費:首先如果凈票房高於6億的話,這里會增加一個中影數字的「中影代理費」【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直屬的國有獨資企業——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中影數字電影發展(北京)有限公司(簡稱「中影數字」)將征繳1% ~ 3%,作為發行代理費,簡稱「中數代理費」】
繼續細化————1%的中數代理費:凈票房大於等於9億 /2%的中數代理費:凈票房大於等於8億/3%的中數代理費:凈票房大於等於7億,此費由影院或其隸屬的院線支付給「中影數字」。
❿ 電影在電影院上映給電影院多少錢
以100塊票房為例:
1、國家直接先扣掉5%做為電影專項基金,3.3%的稅款
這部分8.3%,就剩下91塊半了。
如果你問我去年100億票房,其中3億多的電影專項基金花在哪了,抱歉,我不知道。
偶爾在電影報上看到過電影基金幹了啥事,都沒印象了。
另外,現在你知道每張電影票,你已經自動給國家交了稅,看電影順道當了納稅人。
這8.5%,影院、院線、片方都見不著錢,直接被劃走了。
2、剩下91塊半里,差不多有一半左右,直接分給院線和影院。
其中院線大概在5%左右,也就是100塊里,有個4塊多吧。
其實院線這錢也比較好賺,特別是簽約為主的院線,這塊是個穩定的收入。
像萬達、金逸這種垂直管理的院線,這兩塊收入基本就被算做一塊收入了。
3、院線、影院分完之後,發行方還要收一個發行代理費(發行傭金),目前行規是發行票房可分配收入(毛收入)的5~15%比例都是正常。
票房可分配收入(毛收入)= 總票房 ─ 3%電影基金 ─ 5.5%稅款 ─ 院線和影院分成款(38%~43%不等)
發行總可分配收入 = 票房可分配收入 + 其他渠道發行收入 (電視、音像、網路、政府獎金、海外……)
發行方要在發行總可分配收入中逐項減掉下面幾項內容後,才是片方所得:
1)發行傭金
2)導演或主創明星獎勵(有或者沒有)
3)代為墊付的發行成本(拷貝費+宣傳費等)
4)稅金(往來發票都是要交稅的)
你看,上面都減完了,剩下的才是片方凈發行收入(凈收入)。
唉,能剩多少呢。。。
其中,代為墊付的發行成本這塊,學問大了,回頭另說吧。
一般來說,100塊票房收入,片方能分到30塊多點。
在這個基礎上,再加其他渠道發行收入,最終能不能回收成本,就聽天由命+撞大運吧。
500萬製作費電影,如果也拿500萬做宣發的話,整體投入1000萬。
如果你打算只靠票房回成本,那最最安全,就得票房有3000萬,才剛剛打平。
但很多電影,比如甄子丹動作片,海外有一些收入,那國內票房收支平衡點就不用成本乘以3.
大體這么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