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有沒有什麼非常好和跟職場有關的電視劇或者是電影推薦
你好,很搞興回答你的問題。
職場有關的電視劇、電影
1. 《你是我的幸福》
一群職場中層領導和青年骨幹精英,用詼諧的喜劇風格,著重講述中年人的奮斗經歷和 情感 變遷。
2.《無懈可擊之高手如雲》
以職場為背景,融合了浪漫、懸疑、商戰等元素,講述了都市精英之間商場斗爭和青春故事。
3.《格子間女人》
一個奮斗在白領精英間的年輕女性的故事。
4.《苦咖啡》
當代男女青年從大學校園邁向 社會 後的擇業、奮斗、戀愛、婚姻、家庭生活故事。
5. 《棋逢對手》
幾個年輕人從一家大型超市開始職場歷練,逐步進入大賣場最後成為寫字樓白領的職場勵志劇。
6.《妙手仁心》
醫護人員工作、生活的醫務劇。
7.《女王辦公室》
普通大眾、上班一族日常在辦公室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的情景喜劇。
8.《加油吧實習生》
大學畢業生初入職場,在經歷數次職場考驗後,獲得自我成長和甜蜜愛情的都市 情感 劇。
9.《獵場》
高級獵頭在商界中縱橫捭闔,在 情感 上命運多舛的高端職場劇。
10.《壹號皇庭》
律師在法庭內唇槍舌戰的政律 情感 劇。
11.《北上廣不相信眼淚》
隱婚夫妻趙小亮與潘芸在充滿壓力的大都市,為事業和夢想奮斗的都市 情感 劇。
12.《杜拉拉升職記》
一名普通員工蛻變到管理層的勵志劇。
13.《沉浮》
行政助理喬莉在感情受挫後決定向總裁程軼群辭職不成功之後轉入了賽思銷售部的職場 情感 劇。
1.《穿普拉達的女王》
職場新人成長雞湯的電影。
2.《阿甘正傳》
先天智障的小男孩在多個領域創造奇跡的勵志電影。
3.《當幸福來敲門》
真實改編的證券經紀人職場奮斗的勵志電影。
4.《中國推銷員》
一個中國推銷員在非洲開闊市場的勵志電影。
5.《實習生》
一個事業有成的商人,為體驗生活重回職場的勵志電影。
6.《獵頭》
一個臨時工成為一個專業的職業獵頭的勵志電影。
7.《假裝熱情》
8. 《未生》
綜合貿易商社的實習員工,為了成為正式職員而展開的勵志電影。
9.《惡老闆》
三個人商量互相殺自己老闆的黑色幽默電影。
10. 《奮斗的喬伊》
單親媽媽創業勵志電影。
11.《史蒂夫·喬布斯》
喬幫主的人生戲劇絕對精彩!
12.《大空頭》
金融投資鬼才的勵志電影。
13.《辦公室》
一個提顯工作壓力的電影。
回答完畢
講述職場的電影電視劇非常多,特梳理個人認為比較優秀的關於職場的電影電視劇作品如下,感謝品鑒:
第一部:獵場:獵場是胡歌主演的一部現代劇,講述的關於獵頭這個行業職業的相關事岩如派情,主要線索是以鄭秋冬的感情線和事業線,雙線並且的來講述,這部劇讓我們了解了作為獵頭的細思縝密,也很好的了解了獵聘這個行業。
第二部:精英律師:精英律師主要講述的是律師這個行業,講述了一位優秀律師所要具備的專業素質,羅檳是權璟律師事務所資深合夥人,圍繞羅檳的事業和感情的變化來闡述道理,故事情節取材於日常生活,聚焦律師行業與民生案件的結合,展現了一群法律工作者捍衛職業理想,追求公平正義的事。重點不是「精英」,而是「律師」,劇中要傳遞給觀眾的是,善律者不訟。
第三部:安家,安家講述的是房產中介這個行業,房產中介在大多數人看來其實比較平凡,很容易被大家所忽視的一個行業職業,但確對我們的生活都會產生影響,安家很好的講述了房產這個職業,這部劇也很現實的揭露了一些 社會 現實。
第五步:當幸福來敲門,這部劇是唯一推薦的電影,因為他太經典了,講述的是股票經紀人這個職業,從幸福生活到破產流浪,後又經過自己的艱苦努力讓家人過上幸福生活,這部劇講述職業同時更是直戳人心,道理:要擁有多少就加倍的努力付出多少。
大家好,粗賀我是小豬妹看電影,很高興能給大家解答問題。
今天給大家推薦電影《搜索》是由陳凱歌自編自導的劇情電影,於2012年7月6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劇情簡介
都市白領葉藍秋,在一個如常的早上,因為沒有在公車上為一位老大爺讓座,徹底改寫了牽連其中橡蔽的數人的命運。上市集團老總城中富豪沈流舒因此陷入不安的漩渦;闊太太莫小渝因此勇敢地從被人羨慕嫉妒恨的婚姻家庭中落荒而逃;媒體新鮮人楊佳琪因此看透職場冷漠並借機成功上位;資深電視人陳若兮因此紅極一時卻又急轉直下職場情場兩失意;失業且負債累累的楊守誠因此獲得一筆意外之財,卻也因此經歷了一場靈魂的「意外旅行」。
推薦原因
社會 輿論是片汪洋大海,你永遠不知道底下暗潮洶涌的是什麼,而媒體和媒體人正擅長怎樣推波助瀾,將微瀾的水花掀起驚濤駭浪。無疑,在這次讓座風波中,陳若兮是違背了作為媒體人的道德底線,為一己私利而製造的 社會 新聞有太多不盡不實之處,網路助推又是那麼刻意為之,釀下的苦果只能自己嘗。
正如我們現在的自媒體,為了一己之私蹭熱度提高知名度;為了多賺酬金故意誇大實情,胡亂編造事實;到處篡改、洗文一心擠入青雲;頂著某某獎項的光環,卻到處設置專欄收取費用;為了獲取更多閱讀量,自媒體推薦無營養內容,標題大膽露骨各種暗示來吸引眼球。
現在都在提倡保護環境,因為地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而我覺得,網路環境也同樣需要保護,因為那是我們的精神所生活的地方。
希望可以幫到大家,謝謝。
很開心回答這個問題,我想給你推薦的是兩部有關職場女性在職場的電視劇。
第一部《我的前半生》裡面的羅子君和她的閨蜜唐晶。
先講講馬伊琍飾演的羅子君,
其次,來講講羅子君的閨蜜唐晶。
她本來就是個在職場摸爬打滾很久的女性了,她知道自己喜歡什麼,知道自己要什麼的人,面對棘手問題,不會像職場菜鳥一樣,慌張無神,而是積極去解決問題,發現問題的根源,真正解決問題。
羅子君是多虧了這次離婚,讓子君看透她的前半生,重新找回自己,多活了一輩子。
而唐晶經過感情挫折後,更加勇敢,得到的不僅是自信,還有魅力的沉澱。
第二部《完美關系》的江達琳,斯黛拉,舒晴。
第一個人物,江達琳,
第二個人物,斯黛拉。
第三個人物,舒晴。
推薦電影《當幸福來敲門》
劇中的主角克里斯為了兒子也為了自己的生活有改善,他毅然選擇了從業績不好的推銷員變成了投票投資公司沒有薪水的實習生。雖然自己被房東趕、妻子抱怨而離開,但是他沒有放棄自己。兒子是他的精神支柱,他一直在對兒子和妻子說「生活一定會好起來的」。那些剛出來工作的大學生,請不要抱怨生活,只要自己肯努力肯學習新的知識,遇到困難的確是一件令人糟糕的事情,但是你得知道怎麼去解決它。其實幸福並不會來敲門,真正能敲幸福之門的永遠是你自己。有了目標就要努力,要積極面對,你一定會成功的!
小妹必須五星推薦韓劇《未生》,播出的時候主打「打動這個時代所有職場人心靈的給人感動的電視劇。」
而且,它確實做到了,情節十分真實,沒有狗血劇情,沒有驚喜反轉,沒有主角光環,有的只是那些職場中你曾經經歷過或將來會遇到的「背叛」「歧視」「友情」「孤獨」「欣喜」「收獲」等等。
在這個叫做「世界」的棋盤上,我們的周圍到處都是「張克萊們」。
年幼時完全投身於圍棋的張克萊,是某綜合貿易商社的實習員工,為了成為正式職員而展開的孤軍奮斗記。
在幾乎要放棄的時候,他與看到自己價值的良師益友一起為了真正的「事業」,和成為人生的掌控者而開始奮力奔跑前行。
不管是剛步入職場的你,抑或是職場老油條,都希望大家能在這篇回答里得到啟示!
這是一部13年前上映的電影,安妮海瑟薇飾演的女主安迪剛從學校畢業,對 時尚 不感冒甚至有點土的她卻進入了 時尚 公司當起了助理,初入職場,被上司刁難針對,還好前輩的指點讓安迪醒悟。安迪調整好心態開始了屬於她的逆襲之旅。 看完這部片子,轉眼一看其實自己也曾經是安迪,一直在完成老闆布置的任務,沒想到變成只會完成任務的工具人。
羅伯特·德尼羅飾演年近半百的本,事業有成功成身退後過上了平平淡淡的退休生活,結果耐不住內心的呼喚不甘寂寞又重返職場,在安妮·海瑟薇飾演的朱爾斯下任職高齡實習生。
面對嶄新的行業和陌生的工作環境,本絲毫沒有退縮的重新學習,閱歷豐富的他還成為了朱爾斯的良師益友,影片的最後本的幾句話點醒了在愛情與事業間抉擇不定的朱爾斯。「音樂家不會退休,因為心中的音樂從未停止。」
影片講述了一位瀕臨破產、老婆離家的落魄業務員,如何刻苦耐勞的善盡單親責任,奮發向上成為股市交易員,最後成為知名的金融投資家的勵志故事。 影片獲得2007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的提名。
由被譽為「工薪階層教科書」的本尹泰浩作家的同名網路漫畫改編,曾經火遍韓國大江南北。沒有虛假修飾青春,第一集就特別真實拍出了剛入職不諳世事的男主張格萊連復印機都不會用,一陣見血拍出了真實的扎心日常。毫無疑問,張格萊遭到了同期及前輩的排擠與嫌棄。他想要融入又苦於找不到方法……劇里的每一個細節都太熟悉了,以不變應對萬變,蟄伏積累,等待時機,即使身處逆境,穩住心態,也能找到生路。
熱血職場復仇劇,「以牙還牙、加倍奉還!」雅人叔的演技真的沒得挑哈哈哈,雖然略顯誇張但是又不會很出戲的那種,這就是《半澤直樹》的獨特魅力吧。《半澤直樹》一經上映就刷新日本國民的收視紀錄,成為最火熱的電視劇。 劇情緊湊激烈,陰謀陽謀層出不窮,每一幀都煥發著光彩,和李狗嗨的收放自如完全相反,雅人叔演技驚艷到爆炸!
該劇講述了安家天下中介公司大區經理房似錦空降到靜宜門店,與徐文昌形成雙店長競爭的過程中, 作為房產中介的他們在幫助客戶安家之餘,也見證了客戶生活中的喜怒哀樂故事 。
好了,職場人,共同努力吧~
最近迷上熱劇《安家》就是講的中介房地產的事情,電視劇每晚更新2集,一集也不會落下,被劇中的基層真實和明星們的演繹震撼。
心疼房似錦,一開始感覺她的吃相怎麼一點也不女人,後來了解了她的成長經歷後非常理解了她。喜歡房似錦最霸氣的一句話:沒有我賣不出去的房!每個房子都是有靈魂的,都在等著它的主人出現。
一句話的背後承載了多少她個人的努力和心酸,若沒有相當專業的水準和背後無數次的努力怎會出自別人認為的狂言。我的同事曾問我,是不是天下真有房似錦母親那樣的人,拿她閨女當掙錢機器。
我說:有,但極少!原來也看過羅晉的古裝戲,不太喜歡這個比較「娘」的男人,一開始看《安家》,就感覺這個徐姑姑不務正業,吊兒郎當,但後來改變了我的看法,一個男人有魅力,不僅僅是外表有多帥,權力有多大,家有多少錢……
自身折射出來的氣場是一個男人有多大的格局、是不是善良、有沒有擔當,當他為了心愛的女人掄起拳頭砸向江奶奶外甥,拿起板凳擋住房似錦家人時,甚至為了她忍辱負重收住了即將砸向翟副總的拳頭,
我的淚就在眼裡打轉了,真擔心,孫儷因為這場戲會愛上羅晉,為了守住善良,不合乎道德情理的錢寧可不掙,也不傷害無辜的人,對待客戶像親人,一輩子有這樣的一個男人足矣。
二人合租之後,共同經歷了各種苦難之後變得心心相惜,二人彼此相愛,可是卻一直沒有將關系更進一步,直到最後的結局,也沒有二人真正在一起的畫面,略有遺憾……
#職場# #溫情# #職場啟示#
最近看過最感人的一部電影,《實習生》,羅伯特.德尼羅和安妮.海瑟薇主演,講年輕創業人的職場壓力和老一輩的溫情與職業素養,以及他們互相影響的過程。
70歲的本(羅伯特·德尼羅飾)原來是為電話薄生產廠家的副總裁,退休後不甘寂寞重返職場,以高齡實習生的身份加入了茱兒(安妮·海瑟薇飾)創辦的 時尚 購物網站公司。而這個公司就是在他原來工作幾十年的電話簿廠廠址上建的。
本來到這個快節奏的互聯網公司之後,剛開始顯的格格不入,入職時,他在桌子上一字排開了眼鏡盒、鋼筆、鬧鍾等一堆互聯網年輕人眼中的老古董。茱兒也並不看好他,她還沉浸在自己高強度快節奏的工作中,背負這整個公司的壓力,就連從公司的這頭到那頭,她都騎自行車穿行,她把自己的每一分鍾壓榨到極致。
所以電影開頭是一個老古董和一個職場精英的矛盾組合出現著。
但很快,作為職場精英的茱兒,工作和生活都失去了平衡,公司董事會也開始質疑她的工作能力,希望聘用職業經理人;家裡老公出軌。
這時,本展現出了他老古董之外的職業素養,而這些素養不會因為工作內容的進化而消失——他從不遲到,永遠西裝革履,不在上司下班之前離開,時刻保持優雅和冷靜。他永遠積極主動的去面對問題,解決問題,從不推卸責任,主動承擔,與人為善。而這些素養也慢慢的讓他成為周圍同事甚至茱兒的精神支柱。
本的人生閱歷人生閱歷幫助茱兒重新認識自我,兩人也從上下級發展為無話不談的忘年交。
職場,有些需要的素質從未改變。
職場,也需要溫情與友誼。
職場,有一老,如有一寶
你好,題主。
說到跟職場有關的電視劇,我推薦一部日劇《重版出來》,豆瓣評分高達9.2分。
該劇講述的是開朗女孩黑澤心,因熱愛漫畫而進入到一家雜志社從事編輯工作。雖然是從實習做起,但她積極努力出謀劃策,永不停止思考和實踐,充滿正能量的對待工作中的每個任務。她拿出曾經做運動員時的勇氣和干勁,最終成為雜志社的優秀編輯。
演員陣容非常強大,主演是近期非常火的幾位,黑木華(風的新生活),小田切讓(深夜食堂),松重豐(孤獨的 美食 家),還有一眾日劇熟臉配角。他們將整個故事演繹的生動又真實,既十分有笑果,又有感動在其中。
劇中的職場雖有困難和波折,但仍比較理想化,每個人都為了自己的熱愛那麼努力那麼堅持。不過,這不就是我們愛看的日劇嘛,看似不切實際的熱血,卻令人非常鼓舞和溫暖。
㈡ 《大空頭》觀後感
在《華爾街》紀錄片的彈幕里發現了幾個寶藏,今天就來分享一下《大空頭》這部電影的觀後感。
《大空頭》是以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中保爾森大肆做空而獲利的事跡改編成的電影。這部電影我可算是一幀一幀的學習,有不懂的金融專業術語還網路了解了一下。大概講的就是華爾街幾位眼光獨到的投資鬼才在2007年美國信貸風暴前就看穿了泡沫假象,通過做空次貸、操縱CDS(信用違約互換)市場,而大幅獲益,成為少數在金融災難中大量獲利的投資梟雄。
首先,對於對沖基金的基金經理邁克爾·巴里我是佩服得五體投地,他當時首次發現房地產繁榮下的華而不實,他開始在各個銀行開辦CDS,以至於他的上司和銀行員工對他的質疑感到匪夷所思,因為在當時所有人看來房地產是不可能破產的,房地產專家們也在反復宣稱,房屋價格永遠不會在全國范圍內下跌,即便下跌,美聯儲也會通過大幅削減利率來挽救市場。在人人看漲的情形下做空,是需要一定的勇氣與智慧的,而這名基金經理就擁有這樣的信心。他堅信,這個世界上沒有隻漲不跌的市場。在分析了大量數據後,他確信投資者遠遠低估了抵押信貸市場上所存在的風險,他賭這個市場會崩潰。當看見他跟他的上司爭辯時,很欣賞他的聰明才智和果敢。打動我的還有他的堅定不移。在市場已經開始隱現風險的時候,所有人都不相信他包括他的基金持有人,他也開始對自己的這個想法產生質疑。可他依舊像個賭徒,但依舊頂住所有壓力堅信自己的想法。當然最後他也成為了那個少數人,他管理的兩只基金在華爾街的冬天異軍突起,截至2007年年底,第一隻基金升值590%,第二隻基金也升值350%。
作為2016年獲得第88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改編劇本獎的電影,除了有豐富的金融知識,還是有許多值得學習的道理。
比如創造一個信用違約互換的貸款違約保險市場,簡稱CDS,來從中獲利,一旦房地產市場崩潰,他就會獲得巨額回報。美國作為金融大國,對於金融衍生品的研究可謂是無奇不有。智慧的人不是只是等著發現機會,更重要的是給自己創造機會。發現機會是被動的,創造機會是主動的,這位基金經理就完美的展現了發現機會並創造更大的機會,機會會降臨在有準備的人身上。當然,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這位現實中的基金經理在2011年遭受了空前的打擊,他旗下最大的兩只基金Paulson Advantage和Advantage Plus凈值分別下跌了36%和52%。當所有人都反對一件事的時候,你還認為是對的嗎?高手就取決於此,堅定自己的信念。最後,就算他們失敗了,這些投資理念和投資經歷也值得去學習研究,至少他們曾經成功過。
除了學習別人的長處,還應該反思一下其中的問題!
劇情中有個很有意思的點,馬克·鮑姆一行人去美國郊區調查房地產現狀的時候發現有一處租戶的房東居然是一條狗,當然房東不可能是狗,但房產是狗主人用狗的名字貸款購買的。在那個宣揚消費促進經濟發展的時代,所有人都可以貸款買車買房無需任何信用憑證,這也就促進了無序增長產生抵押貸款欺詐。當人們平均薪資不變,但房價飆漲,這些房子就成了負債而非資產。簡單理解就是工資越來越買不起房,這就會產生一種供需關系的變化,最後產生泡沫。而美國的次貸危機就是銀行無序的放貸,還衍生出房貸擔保證券、次貸(高風險信貸)、債券層級等金融產品,導致泡沫越來越大,最後導致2008年的金融危機。
近代每一次的經濟危機大多都是資產泡沫和人性狂歡的結果,每一次金融危機前往往都伴隨著金融體系的迅速膨脹、金融機構無序發展和金融市場的亂象頻發。馬克思曾說過:沒有資本市場,世界上可能至今還沒有鐵路。雖然每一次的金融危機給全球帶來的損失是巨大的,但它可以讓人們認識到金融市場發展的漏洞,也有利於促進金融市場的有序發展,為人類發展貢獻出特有的力量。
㈢ 如何評價電影《大空頭》
這個電影是根據由邁克爾·劉易斯寫的「大空頭」小說改編的。主要講幾個交易員和對沖基金經理是如何在2008年美國的經濟危機時期發了大財。美國2008年的經濟危機對我的沖擊太大了,當時我們路口的四家銀行有3家破產被別的銀行收購,其中就有我的存款銀行,我買人壽保險的公司也曾宣布破產,幸虧得到了美國政府的援救才沒有倒閉,據說還是因為歐洲幾個國家的頭腦打電話給美國總統要求援救那個保險公司的。這個命中率要是我買樂透獎也這樣就好了。居然還有人在這個危機時期發大財?我自然對這個電影非常的感興趣。
這個電影非常的具有娛樂性和吸引力,影片通過三個獨立的故事的交替講述了一個完整的故事。
2005年,古怪的對沖基金經理邁克爾·巴里(克里斯蒂安·貝爾)發現美國房地產市場極不穩定,因為次級貸款已經有很高的風險並提供越來越少的回報。他預測市場將在2007年第二季度的某個時候崩潰,他意識到,他可以創建信用違約交換市場,讓他可以用來與房地產市場對堵,從而從中獲利。他走訪了多家銀行向他們販賣他的這一想法。 而那些銀行,認為住房市場是非常安全的。有一家銀行接受他的建議。但是這個對賭激怒了巴里的客戶,他們認為他是在浪費他們的錢,要求他停止他的對賭,但是他拒絕了。正當經濟倒塌的時候快到了,他的投資者失去了信心,想撤出自己的錢了,但巴里提出暫停提款,引起了投資者們的憤怒。
但是,正如他預言的那樣,時常崩潰了,他的投資產生了489%的利潤。
交易員賈瑞德·韋內特(瑞恩·高斯林)從他得銀行家那裡聽說了巴里的行動,並很快意識到巴里的預測是正確的。他決定把自己的股權都放到信用違約交換市場上。對沖基金經理馬克·鮑姆(史蒂夫卡萊爾)偶然的知道了這個計劃,並被韋內特說服加入了這個計劃。倆人發現,因為不誠實的信用評價人的評估,被打包在一起的債務抵押債券(CDO)被評成了AAA級,而大量的出售這樣的債券(CDO)會造成即將到來的市場進一步的崩潰下去。在拉斯維加斯,鮑姆出席美國證券討論會,他采訪了創造的合成債務抵押債券的商人。他意識到,這些欺詐的問題貸款會造成經濟的全面崩潰。鮑姆的業務合作夥伴說服他去通過這個信用違約交換獲利。
年輕的投資者查理·蓋勒和傑米·希普利意外地撿到了韋內特的計劃,也決定參與這個信用違約交換。由於需要錢,他們爭取到退休銀行家的本·里克特(布拉德·皮特)的援助。希普利和蓋勒最初非常的欣喜若狂,但里克特討厭他們慶祝即將發生的經濟崩潰。倆個年輕人終於感到恐懼,於是試圖通風報信給記者以及他們的家庭,告訴即將到來的災難。最終,他們獲得了巨大的利潤,但都他們失去了對這個破碎的系統的信心。
巴里半退休了,只投資於水,鮑姆拒絕說外界說:「我告訴過你」,他繼續著他的職業生涯,里克特返回到他的退休生活中,和希普利和蓋勒試圖起訴評級公司但是失敗了。沒有人因為在這場CDO泡沫中被逮捕,債務抵押債券很快得被再次銷完了。
導演麥凱因導演喜劇電影「王牌播音員」而出名。他以擅長拍看似愚蠢的自黑式的幽默狡黠的電影著稱。在大空頭這個電影里,他也用了很多名人客串演出,其中有瑪歌·羅比和塞萊娜戈麥斯直接向觀眾解釋「次貸」。「王牌播音員」里的史蒂夫·卡瑞爾扮演里馬克·鮑姆, 具有自虐性格的金融預言家。芬。維特羅克和約翰馬克羅扮演了在布拉德·皮特的指導下研究對沖基金的新手。
電影里人物的衣服發型比較老,像90年代的。倒敘一些人物的背景故事時用了很多不飽和光線。但是敘事,智慧的對白以及出色的演技使得這個電影非常的出色。電影真實的反映了當年各大銀行都才參與了次貸欺詐犯罪活動,美國政府犧牲了小老百姓的利益保釋了這些銀行。
電影同時運用了電影藝術和無可辯駁的事實,表達了人們的憤怒,悲觀,無助,因為這些欺詐將來可能再次出現。
這個電影還可以當作一個金融教課書來看,可以幫你理解美國的2008年的金融危機是如何發生的。
㈣ 股神電影有幾部
1
【電影名稱】影子大亨(The Hudsucker Proxy)
【劇情介紹】小職員諾維爾被野心勃勃的董事馬斯伯格任命為傀儡總裁,不料他卻成為拯救公司命運的關鍵人物
【推薦理由】公司治理、企業董事會操作實戰都是該片不可多得的實戰案例
2
【電影名稱】商海通牒(Margin Call)
【劇情介紹】2008年經濟危機爆發時,華爾街一家投資銀行的分析師皮特·蘇利文發現公司的財產評估有著巨大的漏洞,即將導致銀行的破產。公司高層連夜開會希望挽救公司。會議決定,銀行要以極低的價格拋售債權和股票。但此舉雖能使銀行能得到暫時的安穩,但卻會引發一系列的連鎖反應······
【推薦理由】資本,有時候赤裸裸的滴著鮮血!
3
【電影名稱】驚爆內幕(The Insider)
【劇情介紹】影片改編自美國歷史上司法和解金額最高的煙草訴訟案的真實故事,講述了兩個平凡人合作對抗龐大的媒體與企業官僚組成的惡勢力,試圖揭露煙草公司和新聞機構間驚人黑幕的故事
【推薦理由】商業社會的本質是貨幣自由交換,只要你情我願,似乎交換什麼都可以。交易中的商業價值,交易中的定價原理,商業信譽在交易中的作用都是這個影片中活生生地展示出來的。通過這部電影,觀影者可理解金錢統治人類社會的必然結果,以及這種結果具備的不可逆的特性
4
【電影名稱】監守自盜(Inside job)
【劇情介紹】該片通過詳盡的資料搜集,追訪全球金融業界商人、政客、財經記者,披露金融大亨的崛起之路,公開了業內和學界貪污腐敗政策背後的驚人真相。
【推薦理由】該片獲得第83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紀錄長片獎。影片創作者的思路清晰,金融界的高層學者、經濟學家、教授、作家連番登場,讓我們看到了金融海嘯背後的復雜原因。
5
【電影名稱】華爾街之狼(The Wolf of Wall Street)
【劇情介紹】1987年,22歲的喬丹進入羅斯柴爾德公司,從接線員做起,在高級經紀人馬克的指點下,進入了股票經紀人充滿毒品和慾望的世界。半年後因「黑色星期一」,喬丹轉投靠販賣「便士股票」的小公司,憑借巧舌如簧獲得成功,與鄰居唐尼和一班朋友另立門戶,遊走在灰色地帶獲利頗豐,獲稱「華爾街之狼」.......
【推薦理由】本片根據前華爾街股票經紀人喬丹·貝爾福特的個人自傳《華爾街之狼》改編。狼性是本片的重點,華爾街人對金錢的狂熱,亦如對毒品的依賴,而對毒品的依賴,又比肩於美色的誘惑。金錢、毒品、美女構築成華爾街人紙醉金迷的腐化生活。
6
【電影名稱】華爾街(Wall Street)
【劇情介紹】巴德·福克斯為紐約大學的畢業生,華爾街的失意經濟人。在一次和大老闆戈登·蓋柯的面談之後,改變了自己的生活。他為戈登尋找內幕消息,幫助戈登賺了一大筆錢,因此成為了他的合夥人之一。巴德從戈登那裡學了很多操縱股市的知識和技巧。
【推薦理由】本片是哈佛商學院列出的必看電影,MBA學生的理想教材。影片將價值觀的扭曲與資本的貪婪體現的淋漓盡致。「內部交易是違法的,不違法怎麼能夠發財」,關鍵看如何在違法的同時將其掩蓋。
7
【電影名稱】大空頭(The Big Short)
【劇情介紹】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華爾街幾位眼光獨到的投資鬼才在2007年美國信貸風暴前就看穿了泡沫假象,通過做空次貸CDS而大幅獲益,成為少數在金融災難中大量獲利的投資梟雄。
【推薦理由】第73屆金球獎、第88屆奧斯卡獎。將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債券及其衍生品的起源、發展直至演變為金融危機的過程融入有趣的故事當中,將次貸擔保債務權證、夾層擔保債務權證 、信用違約掉期等產品的操作技巧和手段娓娓道來,全景式地描繪了一個行業和其中形形色色的人物與故事,形成了混亂的交易網,從一個角度揭示了危機的原因和真相。
㈤ 《大空頭(2015)》百度網盤免費在線觀看,克里斯蒂安·貝爾主演的
鏈接: https://pan..com/s/1qjv9bYxUKN-eYd__HYzyrA
《大空頭》是由亞當·麥凱執導, 克里斯蒂安·貝爾和史蒂夫·卡瑞爾 等主演的電影。於2015年上映。該片講述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華爾街幾位眼光獨到的投資鬼才在2007年美國信貸風暴前就看穿了泡沫假象,通過做空次貸CDS而大幅獲益,成為少數在金融災難中大量獲利的投資梟雄。賈瑞德·韋內特(瑞恩·高斯林飾)將一個能把40億美元單子做成37億美元收入的德銀代理人,邁克爾·布瑞(克里斯蒂安·貝爾飾)是獨眼基金管理人,馬克·鮑姆(史蒂夫·卡瑞爾飾)是華爾街世家出身,本·霍克特(布拉德·皮特飾)是康沃爾資本退休銀行家。
㈥ 大空頭劇情詳解
《大空頭》根據邁克爾·劉易斯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華爾街金融危機時四個性格怪異的男人抓住機會,從全球經濟衰退中撈取了利潤,同時他們還試圖阻止全球經濟的衰退的故事。
《大空頭》是由美國派拉蒙影業公司發行的傳記劇情片,由亞當·麥凱執導,克里斯蒂安·貝爾、史蒂夫·卡瑞爾、瑞恩·高斯林、布拉德·皮特聯合主演。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華爾街幾位眼光獨到的投資鬼才在2007年美國信貸風暴前就看穿了泡沫假象,通過做空次貸CDS而大幅獲益,成為少數在金融災難中大量獲利的投資梟雄。
《大空頭》充分發揮專業特長,將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債券及其衍生品的起源、發展直至演變為金融危機的過程融入有趣的故事當中,將次貸擔保債務權證、夾層擔保債務權證 、信用違約掉期等產品的操作技巧和手段娓娓道來,全景式地描繪了一個行業和其中形形色色的人物與故事,形成了混亂的交易網,從一個角度揭示了危機的原因和真相。
該部金融喜劇把一堂信息量密集的課程變成一出後現代鬧劇,電影在講述上有種不容忽視的憤怒感,但導演為了抓住觀眾的注意力盡量把節奏放得非常快,就像是一邊讀著凱恩斯一邊騎著摩托車在跳火圈。
㈦ 求大空頭電影資源
使用網路網盤免費分享給你,鏈接:
提取碼:m2aa
《大空頭》是由美國派拉蒙影業公司發行的傳記劇情片,由亞當·麥凱執導,克里斯蒂安·貝爾、史蒂夫·卡瑞爾、瑞恩·高斯林、布拉德·皮特、凱倫·吉蘭、梅麗莎·里奧、瑪麗莎·托梅、拉菲·斯波、約翰·馬加羅聯合主演。影片根據邁克爾·劉易斯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美國金融危機時四個性格怪異的男人抓住機會,從全球經濟衰退中撈取了利潤,同時他們還試圖阻止全球經濟的衰退的故事。
㈧ 每一場危機,都不容浪費 - -電影《大空頭》觀感
電影《大空頭》(《The big short》)是根據邁克爾.劉易斯的同名小說改編的傳記劇情片,而小說是基於真實人物、真實故事創作的。
電影2015年在美國上映,講述了2008年次貸金融危機前夕,華爾街的三路人馬看穿房貸泡沫下隱藏的危機,抓住機會,通過做空次級貸款證券,對賭當時不斷上漲的房產市場,在這一輪泥沙俱下的全球性金融危機中全身而退,大幅獲利的故事。
借用《鄭州日報》的評論:「《大空頭》充分發揮專業特長,將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債券及其衍生品的起源、發展直至演變為金融危機的過程融入有趣的故事當中,將次貸擔保債務權證、夾層擔保債務權證 、信用違約掉期等產品的操作技巧和手段娓娓道來,全景式地描繪了一個行業和其中形形色色的人物與故事,形成了混亂的交易網,從一個角度揭示了危機的原因和真相。」
電影中涉及到很多專業的金融詞彙,對於非經濟專業的金融小白,我看得是一頭霧水。刷了5遍電影後,才逐漸理出一些頭緒。
首先,理清一下金融術語,其實也是這一波「次貸」危機的底層邏輯。
住房貸款證券化 — 抵押貸款證券化 — 擔保債務權證 — 信用違約互換
一,住房貸款證券化:
將原先不易出售給投資者,缺乏流動性,但能夠產生可預見性現金收入的住房貸款,變成可以在市場上流動的證券。
二,抵押貸款證券化MBS (Mortgage-Backed Security):
將無數份住房貸款集合成貸款池,再打包成產品,通過標准普爾和穆迪,對其進行信用和風險評估後上市銷售。
按照信用評分高低,將MBS分為優質貸款(Prime), 介於優質貸款和次級貸款之間的貸款(Alternative-A)和次級貸款(Subprime)三檔。
次級貸款是指一些貸款機構向信用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貸款,非常容易出現違約。
三,擔保債務權證CDO (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
就像劇中美女解釋的,「慢慢優質房貸不夠用來組成證化了,畢竟房子和有好工作支持買房的人是有限的。」銀行開始把風險越來越高的房貸做成證券,也就是把次級貸款中的一些垃圾的、很容易違約的債券組合打包成新的證券(CDO),重新進行風險評價後銷售。
後來CDO 嵌套,又出現了CDO套娃--夾層擔保債務權證: CDO2, CDO3, CDO4…… (華爾街喜歡用高深的詞彙,讓你覺得他們高大上,且擅長通過風險復雜化來掩蓋風險)
四,信用違約互換CDS (Credit Default Swap)
向大機構購買CDS,相當於買方賭住房市場崩盤,和大機構對賭。換句話說,也就是購買一份保險,如果房市上漲,買房按月交保險費;如果房市崩盤,大機構支付巨額賠償給買方。
好了,現在我們的三路英豪要閃亮登場了:
一,獨立的思考者-- 邁克爾·布瑞
邁克爾主業是醫學博士,投資理財是他的業余愛好。從小隻有一隻眼睛的邁克爾有點自閉,而自閉讓他形成了獨立思考的習慣。可能正因為這種獨立思考,不受他人干擾的品質,他的投資理論被很多人實踐並獲得收益,於是他投奔華爾街,創建了塞恩基金公司,成為一名職業投資人。
2005年,在閱讀、查詢了海量的次級貸款債券信息後,邁克爾發現了其中的風險,決定做空次貸市場。於是邁克爾遊走於各家投行,最終掃盪了半條華爾街,包括高盛、德意志銀行、美國銀行、貝爾斯登、瑞士瑞信銀行等,總共買進了13億的CDS。
二,務實的行動者-- 馬克·鮑姆
當華爾街精英們都在八卦、笑話「一個傻子在做空房產市場」時,德意志銀行的銷售經理賈瑞特·韋內德卻嗅到了「錢的味道」,意識到這絕對是個賺錢的機會。他開始到處銷售CDS,廣撒網,多斂魚。
一天,前點基金團隊接到了賈瑞特盲打的電話,幸運的開始了這個「千年等一回的」交易。
前點基金負責人馬克·鮑姆是一個華爾街憤青,他的兄弟投資失敗後跳樓身亡。他把這歸咎於華爾街的罪惡,厭惡華爾街構築起來的整個金融系統。
賈瑞特給馬克團隊講解了次級貸款市場中的風險: 銀行把一些賣不出去的1B級、2B級、3B級債券,放到CDO 里重新打包成一個包裹,當包裹足夠大後,整個東西就成了多元化了,然後評級機構會給它評為92%或93%是3A級。沒人知道這些CDO債券里是什麼,一些債券裡面65%是3A級,但事實上95%都是次級貸款債券垃圾。2005年,次級貸款的違約率已經從1%升到了4%,如果升到8%,房貸市場就會崩潰,到那時就是世界末日,世界經濟也會隨之崩潰。
賈瑞德說,「我站在正在著火的房子前,給你們提供火災保險。」 游說馬克做空房貸市場,購買信用違約互換CDS,給這些次級貸款債券買一份保險,如果市場崩了,就可以賺10倍。
務實的馬克團隊在對房貸市場做個調研後,發現賈瑞德說的是事實,房貸市場已經泡沫四起,岌岌可危了,當即向賈瑞德購買了5000萬的CDS。
三,聰明的投機者-- 查理/吉米
查理和吉米是一對車庫創業的好基友,利用吉米倒賣帆船賺到的11萬,作為啟動資金,成立了布朗菲爾德基金公司,四年間就做到3000萬。他們想做交易長線期權,前提是必須要拿到ISDA協議(一種保護專業投資者,將業餘人士排除在高端交易之外的協議。沒有ISDA協議,做高風險交易如同天方夜譚。)但是ISDA 的資金門檻是15億!被拒的好基友站著摩根大通的大廳里,懊惱、自我解嘲著。
但命運女神待他們不薄,沮喪的好基友在摩根大通的大廳里,無意間看到了賈瑞德的CDS招股簡章,搭上了這班幸運號列車—「一生只有一次的交易」。在本·里克的幫助下,好基友拿到了進軍華爾街的敲門磚-ISDA協議。所以「上面有人好辦事」 ,放之天下而皆準。
至此,三路人馬都已准備好了,剩下的就交給時間,坐等「世界末日的到來」。
2007年,抵押貸款拖欠額度創新高,但ABX指數不跌反升。違約斷供率上升,次級貸款跌了,但由次級貸款組成的次級證券卻更值錢了,CDO 的評級也沒有被降低。三路人馬買的CDS卻還要每月支付高昂的保費。
這裡面肯定有欺詐行為,馬克殺到標准普爾公司--世界權威金融分析和評級機構--去了解評級沒有調整的原因。面對馬克和維尼的靈魂三問,標普大姐招架不住,說了實話,「如果我們不評級,他們就去找旁邊的穆迪公司了。」
看到這里,我頭皮都麻了,2019年1月,美國標普全球公司獲准進入中國信用評級市場,我們還能相信誰?!
政府、投行、評級機構、證監會和媒體都捆綁在一起,沆瀣一氣, 整個華爾街都在欺詐,都在犯罪! (Everything is SHIT!)
而搞笑的是,後來馬克發現自己對賭的竟是自己的母公司。這些金融機構因為之前賣太多CDS,而面臨破產,付不起保費給做空者。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正中了邁克爾之前的擔心。
各顯神通,最終三路人馬將CDS出手,對賭成功,拿到了相應的利潤。
2008年次貸金融危機是美國幾十年來最大的金融災難,並波及到了全球。
但陽光底下,沒有新鮮事。下一輪災難到來之時,我們會是那個逃出生天的幸運兒嗎?
後記
從影片中來的幾點建議:
1- 失敗的投資往往來自思維定勢
2- 永遠不要隨大流,選擇是基於事實或結果,而不是看起來熟悉或權威
3- 必須獨立思考,不受他人干擾
4- 相信別人,不如相信自己
5- 關注水資源
㈨ 大空頭觀後感
當認真看完一部作品後,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為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觀後感。現在你是否對觀後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大空頭觀後感範文(精選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感受
一看完的時候其實是感覺很shock,同時也因為好奇被解答而感覺滿足,果然最愛還是很喜歡像《熔爐》一樣的紀錄式影片和就像《彗星來的那一夜》的類科幻懸疑片,享受探索真相的過程,不管真假,看完總有所收獲。
內容上
08年金融危機,是一個永遠都能刺激好奇心的題材,這只是我第三次看關於同一個題材的記錄片形式,依然刺激。這部影片最大最大的特色是,會有特地說明的部分,而這些部分均是由確確實實那個明星或者博士來解說,重點是非常之通俗,類比的方式能大致上比喻出實際的情況,觀眾明白是什麼意思,才能更充分地感受banker的離譜程度。雖然最後最後的買股票沒看懂。當然我也是因為之前看過類似的題材才能在假眼音樂狂熱愛好者同銀行買保險的時候明白這是什麼意思,雖然有字幕,但相對難懂。我要同屋企人講是乜意思他們才懂
形式上
記錄+陳述以故事的形式呈現,從三條主線不同視覺出發,從而體現投資者普遍的心理其實還是挺有感染力的。
角色上
演員的演技實力確實無可置疑,從開聲的第一下就被迅速帶入劇情和那種環境和氛圍,每一個角色的特色和性格,非常明顯突出,很有張力。
主題上
表現出投機者矛盾心情,如果贏了,會有多少人事業,經濟有多蕭條,但這點並沒有刻畫好,或許因為文章更多的篇幅其實是借這些明白事理的投機者去呈現出市場的瘋狂程度,以及這種經濟體系的弊端,基金負責人其實就是以一種問問題,采訪的形式去從基礎從根本上從底層大眾呈現出,各個環節出現的問題。全篇電影帶了很濃的傾向情緒在裡面,更多像是在指責,缺少了一個深刻的升華。作為「理性人」,每個環節看似瘋狂,但卻非常make sense。
總的來說
內容:9分
演員:10分
主題:7分
因為是一個很尊敬的師姐推薦的,總評11分哈哈。
觸目驚心,學到不少金融知識,拍爛了的金融題材,居然還能搞出新意。
世界金融體系倒塌的前夜,所有的人都在瘋狂的狂歡,任由虛假的泡沫越吹越大。他們不是看不見隱藏在這繁榮背後的隱患,他們只是不在意,反正一切都會有人來買單,為什麼要在意呢?銀行家們將騙局越做越大,最後連自己都糾纏不清。涉及人數空前之廣,近乎摧毀世界的史無前例的詐騙案,卻只有一個人被逮捕,更多的代價,落到了只是想有個家的普通人身上。
在這個故事裡,沒有好人,沒有贏家,只有投機者和蠢貨,這是一場喪心病狂的對賭,所有人從一開始就全盤皆輸,雪崩來臨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也沒有一個人能倖免。
危機過去,改頭換面,一切照舊,對過去的錯誤視而不見,我們盡可以享受這片刻繁華,但那終究只是等待著下一個危機的到來,而這一次,我們是否還會有從頭再來的機會?
如果一件事和錢沒有關系,那將毫無意義。
巴菲特說:在別人貪婪時恐懼,在別人恐懼時貪婪 。
影片講的就是這樣的故事。在房地產泡沫時期,所以人享受著經濟飛速增長,房價持續走高的感覺,頭腦發熱,心裡膨脹,這個增長的趨勢會一直持續。主要講的這三批人,看穿了這是泡沫破碎前的美好,眾人皆醉我獨醒。
影片的拍攝方式看似隨意,實則製作精良。剪輯很棒, 三個不相乾的故事,相互切換,毫無違和感。因為影片中有大量金融專業的知識,還會,時不時會蹦出一兩個人來解釋專業詞語,便於觀眾理解。開頭貝爾演的金融博士,是一個金融天才,痴迷數據,喜歡用架子鼓來表達情緒。貝爾,一個自帶貴族氣質的男人,將那種大智若愚,表面呆傻,生活白痴,但心裡裝著整個華爾街的表現的恰到好處,他不是演,他就是那個華爾街唯一冷靜的大腦。卡瑞爾時而狂躁,時而憂傷,時而痛苦,心都跟著走了,跟著他思考,跟著他痛恨這個骯臟腐朽的世界。
這三批人,沒有正常的。要麼偏執,要麼消沉悲觀,要麼是投機大膽,悲天憫人。每個演員的演技在線。
同時間多角度的蒙太奇手法,一邊嘲諷華爾街,乃至整個美國體制,一遍又塑造出截然不同的人物性格。把紙醉金迷和心懷天下的各類人放在一起,凸顯對社會,體制和國家的不滿。
整部影片是用輕松的戲謔嘲諷的口吻演繹,哪怕是塑造復雜傑克的內心,掙扎彷徨,讓觀眾並不那麼痛哭,依舊能深刻感受傑克糾結壓抑,悲情。在影片最後幾分鍾,音樂突然戛然而止,開始用圖片展示金融危機後發生的一系列事情。冷冰冰的,無聲的,表達著無聲的憤怒。
三批人都贏了錢,卻贏的很傷心。整個世界的經濟坍塌了,那一座座用謊言構築的海市蜃樓,終究還是敗露了,留下一縷青煙,一撮黃土,千萬哀嚎的逐夢人。
邁克爾·劉易斯,有著華爾街從業經歷的美國超級暢銷書作家,他的成名之作《說謊者的撲克牌》被公認是描寫20世紀80年代華爾街文化的經典名作,2010年的《大空頭》延續了劉易斯的一貫風格,同樣是描述華爾街「小人物」成功的紀實文學,大膽質疑、抓住漏洞、全力擊打、獲得勝利,激發人們對資本主義金融文化的反思,高踞年度全美商業圖書各大暢銷榜首。
這些「小人物」主要指:三家小型對沖基金的管理人,邁克爾·巴里,斯蒂夫·艾斯曼,查理·萊德利和他的夥伴加米·麥,以及德意志銀行的債券銷售員格雷格·李普曼。美國房地產泡沫迅速膨脹,華爾街的各大交易所不停追加次級抵押貸款的投資規模,但這一小群人發現了其中的經濟學悖論,並對此窮追不舍。他們的調查方式和數據有所差異,但殊途同歸,答案都是:次貸市場的狂熱擴張即將到頂,隨之而來的將會是一場空前的大崩潰,因此他們都選擇了——做空。
這個過程,與其說巴里等人的洞察力令人佩服,不如說,華爾街「精英」們的盲目更讓人驚訝。「怎麼可能?絕不可能!」是什麼蒙蔽了他們的眼睛?巴里等人獲得的資料和數據並不是絕密文檔,幾乎每個華爾街人都可以看到,只要稍加思考,就能找到其中自相矛盾的各種問題。艾斯曼對標准普爾公司的銷售代表提問:「如果房地產價格下跌,會對抵押貸款違約造成什麼樣的影響?」這位代表居然無言以對,因為他們採用的地產市場模型根本不接受負增長。沒有什麼東西是永遠上漲、不可下跌的。這是一個常識,人人都知道,華爾街人士更不可能不知道。當大多數人抱著僥幸心理,以「皇帝的新衣」的態度對待次貸市場的時候,「草根」巴里們就像那個純真的孩子,一眼看破了市場真正的面目,並且動手戳破了氣泡,所以,他們贏了!
馬克·吐溫曾經說過:「當你的想像力已經超越了眼睛所及,這個時候就不要指望眼睛能幫上多少忙。」精英們不僅缺乏想像力,並且長期在安逸的環境中,因而形成了僵化的定向思維。華爾街從來不是一個風平浪靜的地方,在大眾眼裡,金融精英是聰明、敏捷,可以快速應對突發狀況的大人物,但這場危機無情地剝下了他們閃亮的外衣,裸呈出內在的蒼白、軟弱、保守,以及貪婪。他們按照制定的模型辦事,想當然地把世界看成是一個有序且連續的過程,但是,世界並不是連續的,它時斷時續地會發生變化;他們按照評級機構的報告分析,卻忘記了長久的合作和利益勾連,早就稀釋了這些評級報告的權威性,漂亮的賬面信息掩蓋了背後隱藏的危險。
這場金融風暴的禍端,和美聯儲在格林斯潘時代實施的低息貸款政策有關。無保障收入者可以輕易通過貸款政策獲得多處房產,各大銀行、金融公司對於賬面利潤的盲目追求,次貸市場、債券及其金融衍生品越來越復雜,都讓身處市場漩渦的華爾街人漸漸迷失,甚至連專業人士都不清楚那些復雜的債券的內涵,更勿論洞察其中隱藏的危險。鮮花著錦和烈火烹油,只有一線之隔。豪伊·許布勒,摩根士丹利的明星債券交易員,最終以90億美元的巨虧,刷新了華爾街歷史記錄。為什麼一個席位就能虧掉90億?為什麼整個公司都沒有人發現許布勒即將犯下的錯誤?連公司總裁約翰·麥克都回答不了。
金融危機的幽靈依然在世界上空游盪。回望曾經,最讓人百思不解的,或許是: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沉迷於次貸市場的虛假繁榮?《大空頭》是一部視角獨特、敘事流暢、思考深刻的成功作品。它並非宣揚新的華爾街神話,作者明確指出,巴里等人也有賭博、投機的動機,他們的成功,歸根結底還是因為他們遵循了市場的規律。本書不僅揭示了次貸危機的來龍去脈,更闡明了在群體無意識的氛圍里,保持個人自由意志和清醒認知,多麼重要!
金融術語就不再贅述,想當年我還翻譯過雷曼關於CDO和合成CDO的文章,賺些零花錢,現在想來恍如隔世。還是先說說書中我最欽佩的牛掰人物,邁克爾·巴里。
他最精彩的發言如下:市場上基金經理評估風險的方法非常愚蠢。他們用波動幅度來評估風險。即過去幾年間,一隻股票或者債券上下波動的情況。真正的風險不是波動,真正的風險是愚蠢的投資決策。富人們中最富有的那些人以及他們的代表都認為,絕大多數經理人都是很平庸的,比較好的那些經理人能夠在低於平均水平的波動情況下,取得平均水平的回報。按照這些人的邏輯,1美元的東西連續3天呈現50美分、60美分、40美分的組合,要低於連續3天50美分的組合。我想說,能夠以40美分買入1美元代表的是機遇而不是風險,而且1美元仍然價值1美元。
書上寫他得到的待遇是一片沉默,以及獨自一人吃午餐,眼巴巴地看著人們在其他桌子旁邊快樂的交談。
其實這個問題我早有困惑。那是來自身邊最親近的觀察。我部優秀的前同事,鄧湘偉,我叫他湘帥就是如此。我記得那時候我的基金每天上下波動幾bp,他的基金每天波動幾十個bp。同一個版面上,誰會願意自己投資的基金每天波動這么大呢?而看著自己的基金穩定的小幅上升,我總是暗自里沾沾自喜。但是,反過來一段時間,我發現我在轉債上總是掙不到錢,不僅掙不到錢,還總是小幅虧錢。而他的基金,凈值在波動後總是大幅上漲。
我認真地把我的基金的凈值走勢,波動率,排名和他的基金的凈值走勢,波動率,排名,以及我敬佩的前老闆,國強在的時候基金的走勢,波動率,排名放在了一起。當我看到結果時,難以掩飾自己內心的驚異和激動。我跑去找湘帥說,真正重要的不是日波動率,不是要維持一個拒絕贖回的穩定上漲的假象,而是真正在真正賺錢後帶來的長期波動率的下降。維持日波動率的努力會讓你傾向於趨勢投資,而放下贖回壓力,執著於創造價值的投資決策,才是保證規模和回報的利器。
但這個觀點後來還是有修正,因為散戶更傾向於看重波動率。他們無法承受一段時間的連續下跌。這個現象今年在機構也體現了出來,一個3周左右的波動就會引發贖回。在2013年,2014年,2015年,很好的業績的基金規模就是漲不大。這是為什麼呢?我覺得時欠缺表達自己的渠道。
在現在這個所謂宣傳口徑下,季報和年報寫的越大眾化越好,不要發公眾號,去外面做演講的稿子要通過公司內宣傳部門審核。很多才華橫溢的牛人,去翻看他們的微信朋友圈,只有空空一片。這個行業里宣稱的是口口相傳的內隱知識。沒必要,也最好不要,把自己的感悟告訴競爭對手,更不要告訴一般人。
開放的姿態和封閉的姿態一目瞭然。巴里的成功成了異常值。一個神經科醫生,通過不斷的研究、書寫、賺錢,成功地獲得了基金投資。而書中顯然業內更出名的艾斯曼,卻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去成立自己的第一隻基金。「告訴anybody自己為什麼要這樣做」這件事非常重要,卻又沒那麼重要。這是一個你與自己對話的過程,告訴自己關注的內容,告訴自己哪些地方你還沒有想到。結論不重要,思維的過程更重要。但是,沒有什麼比感知到有公眾監督從而更加細致,比有人反饋這件事情,更好的復盤經歷了。這會深深地形成記憶迴路,促使做的更好。
巴里,讓我太欽佩了!
看這本書百感交集,不光是因為次貸毀掉了多少人的生活,更是因為這本書里所揭示的術語,對於外行人來看,都是看不懂的黑箱。每我跟別人說我做債券投資的時候,所看到回應的眼神都是要麼閃躲(算了,換個話題吧),要麼疑惑(這是個什麼鬼東西)。3、4年前,我受邀給客戶服務部的同事們介紹債券市場。第一個簡單的問題是如何觀察債券市場,有哪些指標。這個問題就很難以讓圈外的人回答。因為債券市場的成交,特別是信用債市場,單券的成交往往是不連續的,如果你沒有一個資料庫支持,沒有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認真觀察市場,你都很難說得出今天信用債市場是漲還是跌,更不要說對一個老券(發行比較久、成交不活躍)定價了。所以書里講巴里的老券難以定價我感同身受。任何一個model都想當然地把世界看成是一個有序、連續的過程。但世界並不是連續的,它時斷時續地發生著變化,而且這些變化通常還具備時間相關性。
國外的定價問題更大。當我幾年前第一次看到同事交易,並且聽說國外債券交易模式的時候,我驚叫,那就是一個黑箱啊。國內因為有中債登、上清所、交易所三方面的努力,每天都會對全市場進行一個價值的掃描。而國外,只有券商自身對提供服務的組合進行定價估值,而定價估值是要付費的。記得那年我司計劃開發一個信用債指數基金,眼見著海外投行拿來國內信用債的定價數據,錯到沒邊沒沿兒,那是多麼搞笑的事情。
書上提到的ABX指數,是一個以最活躍的20隻CDS產品合成的指數,如果我沒記錯的話。之前中信證券做過一版交易最活躍的20隻券的債券指數。我不能不說,選擇券種加入指數本身就是一個很麻煩的事情。每天都有成交會帶給這些券自然而然的溢價。當然這是對市場變動比較靈敏的數據。因為人們會認為買賣更加方便。但如果你認為活躍券種交易在100元,你的指數外券種就應該交易在100元,那可真的是可笑至極。數據會差的很遠很遠。
It aint what you dont know that gets you into trouble. Its what you know for sure that just aint so.(不懂的事情,你自然會多加小心;惹禍上身的是你自以為懂的事。)(By馬克·吐溫)
這部獲得2016年第88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改編劇本獎的電影,其實在電影圈,似乎反應不嘉。畢竟,要更好的看懂這部電影,需要了解金融圈那些堆積如山的、枯燥的、乏味的概念和公式,對於以放鬆、消遣、娛樂為主題的電影圈來講,確實很不討喜。當然,對於電影的意義,遠不止放鬆、消遣和娛樂這一點。而通過電影,去認識和感受不同於平常的經歷和生活,是我自己定義的電影的根本價值。
那麼,從我的標准來看,這就是一部非常好的高分電影了。
在電影中,有四組不同的人馬,從自身所接觸的層面出發,在不同的方向上推進、研究、琢磨,最終發現了那個事實——世界經濟發展陷入到一個階段的崩潰邊緣。——這就好比面對一個現在最為流行的詞在表達的內容:發現了『風口』。
發現這個『風口』的過程,充滿了四組人馬各自的曲折,這本來就是一個相當不易的過程。而當他們滿心歡喜的等待接住這個天大的『餡餅』時,麻煩才剛剛開始。——關鍵,就在於『等待』兩個字…經濟崩潰,在當時看來是個必然趨勢,但是,具體在哪個時間點上崩潰,就沒有人知道了。而『等待』,恰恰是最需要成本的,相當高的成本…它包括資金成本(按月不斷追加的擔保金)、心理成本(在心理上對於自我懷疑和抗壓能力的磨礪)、道德成本(對於做空行為需要面對世俗的排斥和抵觸)、司法成本(FBI介入的內幕調查)…等等。
是的,能扛過這些之後,你就有機會取得你目標的結果了。當然,如果沒有扛到最後一步,將面臨空手出局,甚至負債破產…而最終是不是真的能實現目標,真的只是一線之隔的事情。
整部電影,給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對於這個『等待』過程的講述和表達。這是一個對人全方位考驗的過程。在找對了『風口』的情況下,依然要經歷這些『九死一生』的過程,劇中人物在這個過程中的各種糾結與彷徨…不斷冒出的自我懷疑,不斷出現的團隊內部懷疑,不斷面對的來自外部世界的質疑…這些過程,看得我心如刀絞。——這些,將是我在實現自己目標的過程中,所必定要面對…那個程度、並且可能是更大的程度。
其實,根本無所謂風口不風口,因為世界的根本是,條條大路通羅馬。而在這個過程中,你所經歷的所有,就是你自己價值的積累和體現。因為,這些才是實現路徑上一定會經歷的,這些就是實現路徑上需要經歷的。——這個世界上能實現自己目標的人本來就不多,不經歷這些,怎麼會輪到我們自己呢?——經歷了這些過程之後,如果實在不能實現,那麼,你在別的地方也一定能夠實現。因為最艱難的部分,你已經經歷過了。
正因為如此,我認識的世界,變得更為美好了。
因為,我知道,我的實現只與我自己的積累程度有關,而我自己的積累程度,我自己可控。那麼,我的實現,我自己可控。——而這,是一個無比美妙的事實。
首先,是short的含義就是空頭的意思,也可稱之為泡沫。發生在美國的次貸危機其實在底子上是一個繁榮經濟的好idae.但是由於人為的不控制,以及利益熏心政府的不作為導致整個局面的全面潰爛。市場整合起所有的良性債券,整體打包售予其他中小企業以及投資人。信用評信機構的由於不作為是主要的責任人,而銀行和及政府就是前期其中的主要利益獲得者。把房屋出售給不具有還房貸能力的人,然後給其活期浮動利率慫恿他買大量的房子砸在手裡(主要理由是房屋的不斷升值加大人內心的貪念,B級債務者本身不具備買房能力的人買了大量的房屋期待獲利。中國現在也在這個懸崖邊上)。
引起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風暴的.直接原因是美國的利率上升和住房市場持續降溫。次級抵押貸款是指一些貸款機構向信用程度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貸款。在前幾年美國住房市場高度繁榮時,次級抵押貸款市場迅速發展,甚至一些在通常情況下被認為不具備償還能力的借款人也獲得了購房貸款,這就為後來次級抵押貸款市場危機的形成埋下了隱患。在截至2006年6月的兩年時間里,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連續17次提息,將聯邦基金利率從1%提升到5.25%。直接導致無法還貸的人直接破產引起連鎖式反應。
美國華爾街就是世界上最大的賭場,他們可以有無數種方法來博弈這個世界。everying.你可以創造出一個合同框架對賭邊上一個無關人等的下一步結局。對此我的感想是世界本身就是一個大的熔爐,你不爭你就得死。最後受到損傷的就是那些最底層的人民,而上層建築絲毫未損。要盡力上游。不要做海中的污泥,食物鏈的最底層。資本總是虛偽的,不要相信權威要相信事實和數據。這兩種東西是不會說謊的。
觀看電影《大空頭》,給我最大的觸動就是影片中幾位主角對經濟市場和對有效資訊的洞察。留意細微的數據差異需要強大的洞察力,從數據延伸出對市場經濟的懷疑,則需要巨大的勇氣和決斷能力。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留心觀察,總能有意外的收獲。影片中洞察力在經濟模塊展現了80級法師的耀眼魔力,在日常的生活中卻是潤物細無聲。
生活中我們交朋友,一般都是從打招呼開始,俗稱「搭訕」。「搭訕」搭的好,可能會成就一對好朋友或好伴侶,「搭訕」搭的爛,可能會收到別人送你的白眼。怎樣才算是好的「搭訕」呢?投其所好。
投其所好可不是溜須拍馬。這里說的投其所好是指通過觀察,猜測你想要搭訕對象的喜好,例如愛喝咖啡還是白水,愛穿高跟鞋還是平底鞋,愛用蘋果手機還是國產機等等。運用洞察力了解這些的目的是為了給「搭訕」一個好的話題,能引起對方興趣的話題。這樣至少算是開了個好頭。如果沒能成功開頭,那麼就自求多福吧。
開了好頭之後呢,雙方開始交談。有時候大家會抱怨A君太不會聊天了,其實就是大家說不到一塊兒,互相get不到重點或笑點,導致本該充滿愉悅的聊天卻充滿的了尷尬。A君到底是怎麼了?有人說A君情商不夠高。情商是理解他人及與他人相處的能力,其中溝通能力體現的最為明顯。所以A君其實是溝通能力需要加血。
溝通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說,一部分是聽。能說的人在交流的時候一般都充滿激情,往往只把關注點放在自己的語速或詞彙量上,滔滔不絕,口沫橫飛,但內容不一定可口。會說的人則更注重內容是否抓得住對方的耳朵和心,這類人通常採取的方式是說一會兒表達自我,聽一會兒讀取信息。還有一些人則很善於聽,一個聚會只見他們頻繁的點頭表示認可,偶爾能聽見幾個詞也只是「對、是、嗯」,缺乏有效的交流反饋。因此在生活中大家應該更願意跟會說話的人交談。聽起來會說話的人用嘴和用耳的時間點都安排的恰到好處,期間再穿插一些槽點,更容易讓雙方產生意識共鳴,從而使得整個交談過程顯得充盈飽滿。在這樣的背景下,每個人都能體會到交談的樂趣,或許還會有更大的收獲。
好的洞察力可以幫助我們禮貌地「搭訕」,可以幫助我們進行有效地交談,可幫助我們成為社交場上的高手。因此洞察力便是加滿溝通血槽的重要補給。
現代快節奏的生活,使得人人都戴著面具,表面上堅強的人心裡也許充滿辛酸,表面上嘻嘻哈哈的人也許是個抑鬱症患者。朋友之所以是朋友,就是因為他懂你,懂你的開心,懂你的憂郁,懂你的迫不得已,在你厚厚的盔甲下面洞察了你的脆弱和孤獨。
那麼,你的朋友你又真正的了解TA嗎?
或許,你只看到TA想讓你看到的。
相由心生,知人先知面。我們無論身在何處,容貌總是會如影隨行,與人初次接觸、交往,最初的印象都是容貌。容貌不單單是指長相,容貌實際上包含了兩個概念,一個是「容」,一個是「貌」。「容」就是我們一般所說的坐相、站相以及在坐卧行走等方面表現出來的舉止、情態和喜怒哀樂。比如明星走紅毯時的走路姿勢、打招呼姿勢、拍照姿勢,最常見的形容詞就是優雅。「貌」廣義的說就是我們頭部的形象狀貌,是五官、眉毛、下巴等所表現出來的個性特徵。比如「范爺」的高低眉、孫紅雷的眯眯眼。古人雲:「列百部之靈居,通五府之神路,推三才之成象,容一身之得失」,是說人心裡的想法多多少少都會從面部流露出來,隱藏得再深的秘密,也能被發現,只要識人者有著敏銳的洞察力和強烈的探索精神。
言辭話語露心跡。語言是情感的表達,是思想的表達。一個人不管自己水平如何,口才如何,只要開口說話,藉助語言的力量,把自己的意念和心裡狀態呈現出來,就會有意無意地給別人留下印象。可以說,一句話有時候就是你自己的一幅肖像。你可能聽過這樣的鬼話:
「今天晚上我要值班不回家了」
——可能是真的要值班,也可能是去跟同事打麻將
「呦,這個寶寶真可愛」
——可能這個寶寶真的很卡哇伊,也可能是又多了一個鬧心的熊孩子
「我經常在你這買東西,就不能便宜一點嗎」
——可能是真的經常來,也可能是第一次上門
「媽,我去同學家做作業了」
——可能是真的去做作業,也可能是去網吧打游戲
謊言是認識一個人的路障,因為謊言是面具。想要真正深入了解,就要透過現像看本質,撕掉面具露出真實的面孔。當然,如果你選擇無條件信任,也許能得到比揭穿謊言更好的結果。
行為藝術。知人的基本方法就是聽其言觀其行。思想主導行為,一般心裡想的就會通過身體行為表現出來。但有些人的言行不一致,嘴上說不要,身體卻很誠實,如果僅僅聽其言語,往往會受騙。所以聽其言的同時必須觀其行。
與別人交談的時候,喜歡身體前傾,與對方的距離空間很小,說明他性格相對外向,比較合群,喜歡和人分享自己的想法。反之如果採取保持或遠距離交流的人,相對內向,警惕性高,一般不願意主動與對方交換意見。喜歡雙手交叉抱在胸前的人,表示對正在探討的內容有疑惑或者懷疑。頻繁整理頭發、摳手指、看手錶手機的人,表示對相關話題不感興趣,而且還有更重要的事情等著去處理。這些日常所見,如果大家留心觀察,一定都能發現。
洞察力就像是黑夜裡的瞳孔,需要主動地去留意說話者的「容」「貌」、語言、行為,再結合當時的環境背景,猜出真相的六七分,然後再抽絲剝繭的研磨真相。
在我們周圍,有人想要更好的工作,有人想要更好的伴侶,有人想要更大的房子,有人想要更貴的車子,有人想要看一本好書,有人想要去一次海邊,你知道他們到底想要的是什麼嗎?
㈩ 如何評價電影《大空頭》
《大空頭》是由美國派拉蒙影業公司發行的傳記劇情片,由亞當·麥凱執導, 克里斯蒂安·貝爾、史蒂夫·卡瑞爾、瑞恩·高斯林、布拉德·皮特聯合主演。
影片根據邁克爾·劉易斯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華爾街金融危機時四個性格怪異的男人抓住機會,從全球經濟衰退中撈取了利潤,同時他們還試圖阻止全球經濟的衰退的故事。
《大空頭》並沒有呈現出全部內容,影片太側重描寫按揭貸款,而沒有充分表現催生泡沫並令危機加劇的更為復雜的經濟因素。
影片將金融危機主要歸咎於華爾街的貪婪,卻忽略了不那麼邪惡但更令人信服的原因,故事中包含很多枯燥的金融原理,這也是該類題材的電影長期以來被忽視的原因。
影片沒有回答更大的問題,次貸泡沫是如何形成的,堅信次貸泡沫永遠不會破滅的信念又是怎樣形成的。答案在更廣泛的宏觀經濟和社會力量中,但這些因素在電影中幾乎沒有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