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怎麼評價電影《路邊野餐》
首先值得肯定的是《路邊野餐》並不是一部爛俗之作,甚至並不是一部庸作,來自貴州的苗族導演畢贛,他將自我的思緒很好的融入到了這部電影之中,然而導演自己卻也僅僅只是將自己沉浸在自我藝術的精神世界,而並沒有去透過影像的力量去形成一股大眾的共鳴。
獨特的藝術表達,,使《路邊野餐》看到了畢贛身為電影導演的一腔才華,但沒有真正歷經歲月滄桑的磨合,畢贛的電影仍舊是不成熟的,如此電影最終看來不過是一場晦澀之夢罷了。
⑵ 金馬獲獎影片《地球最後的夜晚》有哪些看點
《地球最後的夜晚》最大的看點,不止是文藝女神湯唯的加盟,還有導演畢贛堅持的一腔騷情。
說到《地球最後的夜晚》,就不得不說到導演畢贛,畢贛非常的年輕,出身於1989年,今年不過才29歲。
最後,不管是《路邊野餐》的主角陳升,還是《地球》的主角萬綺雯,導演畢贛對於早期港台的名字,你肯定是故意的對不對。
更多關於《地球最後的夜晚》的問題,歡迎大家關注和討論!!!
⑶ 《路邊野餐》是一部怎樣的影片
眾多贊譽之後,我們冷靜地來談談《路邊野餐》吧!
在眾多媒體的贊譽和追捧之後,《路邊野餐》被冠上了一種「天啟」式的王冠,盡管這頂王冠上缺少了「票房」這一顆鑽石,但是令人艷羨的數項國際電影節獎項,已經讓這部電影在中國文藝片中特立獨行,不管是影像技術還是主題表達,這部電影已經帶來了超越它自身的啟示,以至於國內會不會繼續這條先鋒路線的發展,都可能成為未來幾年電影人所關注的命題。
二維意識流、拼貼和後現代性?
其實如果稍微留心下這部電影的影像風格,我們就會發現,這部電影包括兩段不同風格的影像,前半段的意識流拼貼和後半段的長鏡頭紀錄片風格。
令本片吊詭的是,這種意識流並不是某一個個體的意識,而是作者(導演)和主角(陳升)兩人意識的疊化,從電影一開頭的那段《金剛經》就表明了未來、現在和過去的不可知,於是哲學化的內容開始泛濫在前半段的所有鏡頭畫面中,導演用定位環拍、無意義畫面插入等各種後現代影像風格,打破了空間和時間的序列,這種割裂式影像最容易把導演的散亂思緒,用恰當的影像有力地表達出來。
電影這項藝術,從誕生之初就企圖創造人們所能理解的影像剪輯,不管是梅里埃充滿奇幻視覺的《月球旅行記》,還是波特首創的具有生澀西部片風味的《火車大劫案》,都企圖用順時性剪輯來營造畫面的可知和易解。但是《路邊野餐》卻背道而馳,它是在用零星的記憶和情緒來組建消逝的夢境,這種在夢境上的琢磨,盡管讓我們想起大衛-林奇在《穆赫蘭道》中所做的驚人嘗試,但是畢贛的成功之處在於,他避免了林奇過於逼近的影像風格,他的畫面總是用一種間離效果來表達情緒,這種後現代影像的表達方式,恰恰是目前國內所欠缺的。
時間、詩意和尋找······
盡管這部電影的前半段都在拋棄「時間」這一維度,就連「空間」也成為若有若無的存在,但是詩性的鏡頭語言讓觀眾總能體會到「時間」的傷逝效應。
破落的西南小鎮,潮濕的泥土氣息,一眼看不到頭的綠色,以及洋溢著中國九十年代氣息的鄉村符號,都共同容納於這部電影中。幼年衛衛在牆上畫下了稚嫩的「時鍾」,昏黃的白熾燈投下的燈光像是給這個「時鍾」鍍上一層回憶,這種奇妙的感覺和那個致幻性的鏡頭——畫面從屋內慢慢左移到窗外的綠皮火車,一起讓前半段的觀影處於一種時間的停滯中,彷彿所有的鏡頭、所有的人物都壓縮在一刻。
同樣,老陳用方言念著自己寫的詩:「沒有了音樂就退化耳朵/沒有了戒律就滅掉燭火/像回到 誤解照相術的年代/你攝取我的靈魂/沒有了剃刀就封鎖語言/沒有了心臟卻活了九年。」這種存在主義和後現代詩風氣質配合著西南方言,把電影中的詩性釋放的一絲不漏。
而後半段長達四十多分鍾的長鏡頭畫面,把「尋找」這個母題也同樣鐫刻在電影的銘牌上。不管是老陳自己尋找衛衛,還是年老的女醫生寄託情思給文革前的情人,或者是長大的衛衛尋找洋洋,讓她留下,電影在空間內用不斷運動的場面調度來實現「尋找」主題的闡釋,手法不得不說相當高明。而超現實主義線索——野人的出現和尋找,也在把這種主體尋找牽引到另外一種吊詭的境地,那就是將現實的「尋找」引入幻境,讓觀眾陷入一種未知的「焦慮」,這同樣屬於後現代主義的個人困境,不能擺脫過往既定的道德和牽絆,但是卻嚮往未來的生存法則。
邊緣地域或邊緣人物?
《路邊野餐》中的「邊緣」,如果說只能在電影所反映的地域中顯示,那則是對於「人物邊緣」的忽視。主角老陳的邊緣性,或者說這部電影中的角色所攜帶的邊緣因子,都讓凱里成為了二十一世紀的「邊城」。
而老陳的邊緣性往往還要加上人物道德上的世俗化,從他順手「拿」走成年衛衛的望眼鏡,將本來應該帶給老醫生情人的磁帶送給理發店的姑娘,我們知道,他是一個生活在世俗世界中的人,他遵守承諾,但同時有著各種「壞習慣」。如他這種世俗世界中的「老男人」,因為曾經蹲過監獄,錯過妻子,還在母親去世的時候不在身邊,各種人生累積的痛苦和不堪,都讓他借用「拯救」被販賣的侄子這一理由來徹底救贖。
而電影在營造這一「邊緣」氛圍的時候,除了打光上的低調處理,更是通過把人物經常置於畫面邊緣這一手法來營造,老陳在電影中出現的時候,經常是以側臉或者背面在銀幕前出現,在觀眾作為一種窺探視角的設定下,老陳成為了一個邊緣社會中的「零餘者」。
用混亂的思緒來構造這部電影的敘事,導演畢贛像是刻意用影像風格來構造這一「邊緣」性質,在後半段長鏡頭的一幕中,老陳第二次乘坐衛衛的摩托車,此處上車時候的鏡頭搖晃固然是因為手持攝影抖動和大廣角視野導致了畫面的偏振,但是我們從這種粗製的影像中像是感受到那種鄉野田間的質朴,不管是凱里還是盪麥,它們像是我們現在完全不了解的一塊土地,但是我們以前經歷過這些,並且深埋在記憶深處,即使經年歲月,依然靈魂顫動。
本片結尾的一個鏡頭應該最能打動人心了,那就是老陳坐在火車上,低頭沉思,但是火車窗外如同連環畫一樣,逆轉的時鍾表,把我們的思緒徹底拖入超現實主義的維度,一種彌漫著未知感傷的時間流逝,混合著西南潮濕詩意的古景,觀影者徹底喪失了分辨現實的能力。
⑷ 《路邊野餐》是一部怎樣的電影
看完後其實一直有個離奇的想法,也許老醫生是盪麥洗發的女人,陳升拿手電筒照在她的手上,陳升穿著那件老醫生做好的衣服將磁帶給了她。而凱里老去的女人開了一間診所,讓陳升去鎮遠找愛人,好像這樣也說得通。
畢贛在采訪中說,因為資金的問題導致電影有不少瑕疵,接下來要拍的新電影拿到了足夠的投資,將會做得更好。
對此,我抱有很大的期待,中國目前我最期待的兩個新導演,一位是徐浩峰老師,另一位就是畢贛。
⑸ 求國產電影路邊野餐資源
正好我這里有《路邊野餐》資源1080P我剛看完非常精彩真實分享給大家望採納提取碼:6s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