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印度國際電影節的基本簡介
電影節的主要目的是為世界優秀影片提供放映場所,為世界各國電影文化交流和世界各國人民的合作與友誼作出貢獻。主要活動項目有:舉行影片比賽評獎(奇數年)﹔舉行會外或專場映出;召開討論會;舉辦回顧展;開辦電影市場。主要獎品有:「金孔雀獎」﹑「銀孔雀獎」﹑「銅孔雀獎」。分別授予最佳影片﹑導演﹑男女演員等。中國首屆時參加,以後時斷時續。
1996年李少紅導演憑借《紅粉》獲得第27屆印度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金孔雀獎。2001年,張學友憑借電影《男人四十》中的突出的表現,奪得印度新德里國際電影節的「最佳男演員」獎項。這是歌神張學友闊別電影圈六年後的首部電影作品,他成為華人電影明星中最早獲取印度新德里國際電影節影帝頭銜的香港男演員。
『貳』 昨天在新浪微博上看到的 一個印度恐怖電影 講了4個故事的 忘記名字了...
《鬼哭魂》
主 演:Pietro Martellanza Anja Gebel Magdalena Ritter
類 型:恐怖片
上映時間:2012
劇情介紹
1980年代,傳說印度浦那有一個叫做泰勒‧埃里克森的秘密靈修組織,他們信奉印度最暴力嗜血的破壞女神伽梨,並自創一種心理療法,自稱能解決任何「西方世界的疾病」,透過各種性交、暴力、及各種心理掌控手段,探索心靈最深處的黑暗秘密,但是所有接受該療法的靈修者,卻是鮮少有人能重獲新生…。
電影透過三個看似毫不相乾的恐怖故事,道出最駭人聽聞的黑暗過程…尋求心靈的升華,竟演變成為最血腥的屠殺!本片榮獲恐怖片指標影展「西班牙布魯塞爾奇幻電影節」評審大獎,保證讓你驚駭不已、情緒緊綳到最後一刻,沒那個膽,千萬別看!
[1]影片分為三個部分—Shakti,Devi,Kali。這三個看似沒有多大關聯的故事都與一個名叫Taylor-Eriksson組織有關。他們通過某些方式探尋自己靈魂的陰暗面,並試圖將其驅除最終得以發現新的自我與極限。然而,一場對於心靈的升華卻演變成最血腥的屠殺... 德國2005年最佳恐怖題材影片,影片血腥暴力。名為TaylorEriksson的神秘組織盛傳著一個有關人性的靈異傳說,其成員都會被告知與此傳說相關的三個事件——SHAKTI,KALI,DEVI。一直以來,該組織都試圖破解其中的謎團,他們通過性與暴力研究人的天性,可沒想到,原本只是精神領域的折磨,卻變成現實世界中的恐怖殺戮……
幕後
影片分為三個部分—Shakti,Devi,Kali。這三個看似沒有多大關聯的故事都與一個名叫Taylor-Eriksson組織有關。他們通過某些方式探尋自己靈魂的陰暗面,並試圖將其驅除最終得以發現新的自我與極限。然而,一場對於心靈的升華卻演變成最血腥的屠殺...
解析:影片中涉及了諸多印度神話。
濕婆:印度的三大主神之一,兼具生殖與毀滅,創造與破壞雙重性格,呈現各種奇譎怪誕的不同相貌印度教認為「毀滅」有「再生」的含義,故表示生殖能力的林伽(男根)則是濕婆創造力的象徵受到性力派和濕婆派的崇拜。
帕爾瓦蒂:她是濕婆鍾愛的妻子,又叫烏瑪。代表光明與美麗。然而,帕爾瓦蒂也像濕婆一樣兼具創造與毀滅雙重性格,即難近母杜爾枷以及黑女神kali。
杜爾伽:帕爾瓦蒂被濕婆派去消滅將眾神逐出天國的魔鬼,她化身為十臂騎虎的憤怒相,這個時候的帕爾瓦蒂叫做戴維(devi)。 後來黛維又因殺死征服三界的魔鬼杜爾伽而改名杜爾伽(難進母)。
伽梨(kali):印度神話中最為黑暗和暴虐的黑色地母,她皮膚黝黑,青面獠牙,額頭和濕婆一樣有第三隻眼睛。
四隻手臂分持武器,戴著蛇和骷髏的項鏈,舌頭上滴著血。有她的傳說總是與殺戮和鮮血相連。 上曾經用過活人獻祭,是印度教派中最為隱晦和神秘的一派。迦梨產生於濕婆的妻子,雪山女神帕爾瓦蒂的化身杜爾伽。
性力派(Saktism ):從濕婆派分化而來的印度教三大派之一。崇拜性力女神難近母、時母、吉祥天女、辯才天女等。
此派認為這些女神從男神所得性力是宇宙萬物的創造根源。經典是《坦陀羅 》,大約與後期《往世書》同期產生 ,
現只存約7世紀產物的殘存本。性力派女神顯現性力有兩種形象,一是貞潔、慈愛和吉祥;一是丑惡、猙獰和兇殘。
性力派分兩支,一支為左道派,出現較早,儀式秘密,有4種主要儀禮 :
①犧牲 。用動植物甚至人身向神祭供,常用的是五M,即酒(madya)、肉(masma)、魚(ma-tsya)、穀物(亦作印契 ,mudra)和性交(maithuna)。
②輪座 。 同數目的男女在深夜輪座雜交。
③親證,作特殊的瑜伽實習。
④魔法和咒語。此派反對種姓歧視和歧視婦女。有名道場是加爾各答的時母寺和雅魯藏布江上游的伽瑪吉耶寺。
另一支為右道派,13世紀從左道派中分裂出來,其祭祀和儀式公開,遵從吠陀的儀軌,祭祀一般在寺廟舉行,用花卉和米粉等做供品,信徒較多,流行於印度、孟加拉和尼泊爾等。南印度的喀拉拉邦也有部分信徒。
『叄』 印度電影排行前10名,十部必看印度電影有哪些
印度電影排行前10名:神聖游戲、愛欲故事、心甘情願、102歲不落伍、巴拉特、傾城十月 、勒索 、失蹤謎案、為愛叛逆2之逆戰到底、襲擊。
1、神聖游戲
講述一個推銷員,原本和妻子過著平凡的日子,但是有一天,丈夫撞見了妻子偷情,憤怒之下,丈夫決定勒索妻子的情人。一邊是銷售戰爭一邊是勒索行動,期間還有這種笑料呈上。
『肆』 印度血災電影叫什麼
《孟買酒店》。
該片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講述了2008年11月印度孟買五星級酒店泰姬陵遭到恐怖分子襲擊的故事。該片於2018年9月7日在多倫多國際電影節首映,2019年3月14日在澳大利亞上映,2019年3月29日在美國上映。
《孟買酒店》是一部富有內涵、飽含敬意的電影,同時也充滿力量、令人心痛。該片的主演和導演一起完成了這部引人入勝的又鼓舞人心的作品,讓觀眾向那些已逝的生命致以敬意。
該片對暴力和屠殺的描述毫不遜色,面臨著更大的挑戰,展示了來自各個階層,文化和信仰的人們為生存而團結起來並聯合起來的勇氣和力量。該片也許不是其風格的完美典範,但它對意識形態嘩眾取寵的剋制以及對色調的一流技術控制,讓它值得一看。
『伍』 印度有哪些現實主義題材電影
近幾年為中國大眾所熟知的印度電影或多或少都有針砭時弊的現實意義。這里推薦幾部給大家:
1、《摔跤吧!爸爸》
去年五一檔國內上映,最終收獲將近13億票房,評分也高達9.1,可以說是叫好又叫座的典範。影片本身的硬實力加上國內宣發精準助推,從阿米爾汗先瘦身後增重這個點為抓手,做了一次相當成功的電影營銷。本片由阿米爾汗親自操刀剪輯,最成功的莫過於憑借他對中國觀眾的了解,重新調整了電影時長和節奏,例如去掉了一些不必要的歌舞戲份。讓電影從」印度節奏「走向」中國節奏「,這也是本土化做得最好的一次。
毫無疑問這是一部優秀的印度電影。批判教育制度批判階層固化,在一定程度上與我國國情類似,因此引發觀眾共鳴。電影最感人的地方莫過於貧民窟的鄰居為了給拉吉籌錢不惜通過自殘的方式,這種很明顯的碰瓷行為背後是印度窮人的淳樸和身為人父的責任感。
實際上父母的焦慮也並不是完全沒道理,為下一代爭取到一個盡可能好的教育資源,成人也好不承認也罷,環境會改變很多事情。
『陸』 印度必看10部電影推薦
印度10部電影推薦:《印度女孩》《我的個神啊》《魔醫聯盟》《人腦計算機》《三傻大鬧寶萊塢》《小蘿莉的猴神大叔》《巴霍巴利王》《一個母親的復仇》《摔跤吧!爸爸》《最初的夢想》。
《摔跤吧!爸爸》影片根據印度摔跤手馬哈維亞·辛格·珀尕的真實故事改編,講述了曾經的摔跤冠軍辛格培養兩個女兒成為女子摔跤冠軍,打破印度傳統的勵志故事。
《印度女孩》定檔3月18日,講述了關於女性沖破傳統枷鎖、勇敢追逐運動夢想的故事:出身貧民的蔻茜,受父親影響自小熱愛板球,一路尋夢的路上,不斷沖破來自性別、社會的阻礙,憑借實力和毅力反擊那些否定的聲音。
『柒』 幫忙推薦一些印度電影,謝謝!
1、三個白痴(又名:三傻大鬧寶萊塢)
我看的第一步印度電影,笑中帶淚,這句成語用來形容喜劇電影的最高境界最恰切不過,從卓別林的年代開始,電影就開始尋找一種戲謔的途徑來指涉現實,往往能夠在最不經意間打動眾人,不敢說三個白痴是一部多麼經典的喜劇片,但在現今流行惡搞的大趨勢下,三個白痴還能夠獨善其身實屬難得。
2、貧民窟的百萬富翁
在沒看貧民窟的百萬富翁之前,我以為它會是一把解剖社會病灶的手術刀。我之所以會這樣想,是因為中國的一些「公共知識分子」都在大力推薦本片,但看完之後,我才發現這部電影並不是一把手術刀,而只是一部城市童話。 這部電影我是和老婆一起看的,其中印象比較深刻的對話就是男女主人公長大成人之後再次相遇,男主人公勸已經成為黑幫老大......
3、未知死亡
影片中卡爾帕謝蒂的愛心,美麗,開朗,活潑,正義感和她的朝氣使我們深深地被吸引。而傑辛哈尼亞的紳士氣質,極高人品,善良的心和他那平易近人性格都值得我們去學習。他失憶後的那一顆強烈,執著,堅決復仇的心,使我們為之暢快。傑辛哈尼亞和卡爾帕謝蒂的恩恩愛愛使我們覺得此仇不報,死不瞑目!他最後完全就是一施瓦辛格,以一敵百,僅憑一個人的血肉之軀硬是擊敗了整個大佬GhajiniDharmatma集團 ,是我們心中大快朵頤。對於大佬GhajiniDharmatma,他早死十幾分鍾,幾分鍾,哪怕幾秒鍾也是大快人心的好事。
4、情字路上(插曲女友嫁人了新郎不是我很熟悉吧)
"印度影片情字路上風格詼諧,主題現代,是2000年度票房叫好的佳作。其中的電影插曲女友嫁人了新郎不是我膾炙人口,自影片後開始廣泛流行開來。在片中體現的老少兩代人的觀念沖撞中,沙魯克汗扮演的神秘教師起了重要的引領作用。此片獲第46屆印度電影大獎最佳錄音及索尼最佳場影獎。沙魯克汗生動的表演亦使他榮獲了最佳男主角獎"
5、我的名字叫可汗
這部電影,一定有很多人叫好,被感動,被勵志,被啟發。
好比當年的阿甘。
可是,阿甘身後站著的是他偉大的母親,可汗身後站著滴是一位恐怖的編劇。
可汗的母親告訴我們,這個世界上只有好人和壞人,編劇又透過影片告訴我們,不能因為一個壞人而去否定其他的好人,可是他們都沒有告訴我們另外一個事實:更不能因為一個好人而去忽視其他壞人的存在。
盡管這部電影確有發人深省之處,但是,作為***的主創人員又在這部電影里注入了太多私貨,令這部電影及其偏激。美國白人在電影里非黑即白(其實基本都是黑的),說明這部電影的主創人員觀念的非黑即白,這是電影的致命傷,也反映出這幫***主創班底對美國人的無知與偏見,更可笑的是,這部電影本身就是說偏見這事兒的……
6、幻影車神2
平生所看的最好的電影!!超過任何一部好萊塢大片,情節從20分鍾後的那場歌舞起開始極為精彩!!音樂動作感情無不極致,love浪漫激情和動作的人,不要錯過呀,印度的曲風,很受享用的,陷入一個異國的世界中!千萬不要錯過呀!! 回味無窮,百看不厭!男女主演特別帥!該片又名:追捕游戲。歌舞真的一流!幻影車神第1集怎麼沒資源啊?太好了!不看遺憾啊!!
7、幻影車神1
音樂動作感情無不極致,love浪漫激情和動作的人,不要錯過呀,印度的曲風,很受享用的,陷入一個異國的世界中!
最後在過去與未來的抉擇中,傑是個人性的**,寬恕了過去,開啟了未來,凡事我們都能找到平衡點的,在大過大非前,我們將會選擇我喜歡的是去做,思維的極端,就是真實自由快樂健康的活著!
8、色彩三部曲之:紅色的Devdas(寶萊塢生死戀)
這個不介紹了,很多中國觀眾把它看作最好的印度電影,印度人也如此,這部小說出來沒多久已經被翻拍了十多次,基本上1,2年就重拍一次,樂此不疲。不過個人實在接受不了這位Dev大哥的所作所為,而影片中的兩位女性(Ash和Madhuri Dixit 飾)要可愛得多。
推薦Silsila Ye Chaahat Ka和Dola Re Dola兩段歌舞。
9、色彩三部曲之:藍色的Saawariya(愛人)
「Saawariya」的意思是「愛人」。但不僅僅泛指是愛人。
再以一個更為崇高的例子說明,帶著藍光色彩的Krishna(克利須那神)就是愛上了Saawariya。
「Saawariya」是永遠沉浸在愛河的愛人們,但並不是每一個情人都有資格成為「Saawariya」。
只有情人承受在時間的考驗上…克服一切障礙…不在乎他是否獲得女孩的芳心…只要心中充滿了愛…只要他仍然永遠處於愛的當中…那麼這個人,就是很罕見的情人,也就是「Saawariya」。
10、色彩三部曲之:黑色的Black
米歇爾是一個不幸的女孩,從小就是一個盲聾啞的殘疾人(聾啞和瞎子),在她八歲的時候,一位特教老師遇見了什麼都不懂的她,她很兇,精神迷亂,無法理解自己的生命。她的世界是黑色的,看不到也聽不到這個世界,象動物一樣生活,這位老師把她從黑暗和混沌中帶到光明與希望之處,他使她發現了自我,把她從黑暗帶向了光明。就在她考上大學就要實現自己夢想的時候,她的老師卻得了帕金森健忘症,連自己都忘了自己是誰。於是,米歇爾又象當初老師教她一樣去幫助老師,一點點喚醒老師的記憶。
11、地球上的星星!
很好的電影,關於孩子和老師和父母的,很感人。」我當時的心理活動是:嗯,一定是一部很感人的電影,但是,那些特殊孩子真是很讓人頭疼,作為老師,即便是知道耐心的重要、即便是知道一個好老師會對孩子產生很大的幫助,但現實就是這樣:你很難找到幫助他的辦法,就像我每天都在教室里遇到的情況一樣。 電影的前.....
12、阿育王 Asoka
刻薄一點說,阿育王就是披著史詩外衣的惡俗言情,當然,如果不要那麼挑剔,抱著純粹娛樂的心態去看,還是能看的,畢竟那樣的風景,算是賞心悅目,異國風情,也很新鮮。而我的主要問題就在於,看這部影片完全是沖著沙魯克汗去的啊,對比在女友結婚新郎不是我那樣現代影片裡面的表現,不得不說,印度電影節一哥的名頭,果然不是憑空得來的。
13、伽摩經 愛情故事
宮女瑪雅自幼和公主一起學習舞蹈,駝背王子比基一直對瑪雅情有獨衷。瑪雅越長越美麗,越來越比公主聰明善舞,公主的妒忌心也越來越強烈,而瑪雅對社會地位懸殊的反抗心理也同樣十分強烈。
鄰國的王子來結親,在新婚前夜的宴會後瑪雅誘惑了王子,在公主大婚的前夜得到了王子。比基向王後要求得到瑪雅為妻被拒絕,憤怒之下他揭發了瑪雅和王子的行為,瑪雅被趕出宮廷。新婚之夜的婚床上,王子在忘我的時刻喊出了瑪雅的名字,兩夫婦不歡而散。流浪的瑪雅被宮廷雕刻師傑古瑪發現,把她推薦給教授性經「卡馬蘇拉」的拉薩。幾經接觸,瑪雅逐漸愛上了英俊而有才華的傑古瑪,但傑古瑪害怕瑪雅的愛情會影響他對藝術和事業的追求而拒絕了她。瑪雅聽從拉薩來自「卡馬蘇拉」的教誨,放棄對愛情的痴迷,一心學習性經,希望由此能夠得到男人的心。傑古瑪為瑪雅雕刻的石像被王子看到,瑪雅再一次被召入宮廷。經過卡馬蘇拉洗禮的瑪雅,輕 易地掌握了王子,而公主也只能無可奈何地在一旁嫉妒。
Mira Nair重新詮釋了Kama Sutra愛經,到底是靈與肉,還是人生磨難,更是社會環境決定人的命運?
一部相當獨特的電影,拍得也非常講究,無論是台詞、攝影還是音樂,給人一種渾然一體一氣呵成之感。
14、季風婚宴
這是新德里一個普通的中產階級家庭,拉力特和妻子皮米正在為女兒阿迪特的婚姻大事忙碌著。他們想舉辦一個盛大而豪華的婚禮,但又苦於手頭緊縮,只能精打細算。拉力特要應付的問題還遠不止這個,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家族成員都為了這次婚禮而千里迢迢地趕回家鄉,短短的幾天里他忙了個焦頭爛額。
阿迪特將嫁給在休斯頓工作的電腦工程師海蒙特,在這場指定婚姻中,他們倆在訂婚儀式上才首次相見,可幾天之後就要成為伴侶。但阿迪特仍然陷在與脫口秀主持人的婚外戀中不可自拔,盡管她知道這場愛情不會有任何結果。阿迪特的表妹阿雅莎則開始與從澳大利亞求學歸來的大學生拉胡調情。婚禮策劃人杜比是個舉止滑稽的小子,他一邊忙著與極力想省錢的拉力特周旋,一邊又與女僕愛麗思墮入愛河。。。
非主流影片,又是一位女導演-Mira Nair,曾拍攝過現實題材影片Salaam Bombay(早安孟買)(1988)。這類電影沒有大眾娛樂片那種攝影棚里的歌舞昇平和熱鬧漂亮,演員也沒有娛樂片那麼做,自然親和,讓人感知一個不那麼完美,充滿矛盾,焦慮不安的真實世界。.
15、勒克瑙之花
81年由氣質冷艷華貴的Rekha主演的版本是06版的一個參考,從Ash那兒可看到很多Rekha的影子。敘事上06版是倒敘,81版是直敘,結尾時鏡中的Umrao將人引入深深的回憶之中。81版強調了Umrao與Nawab的相識過程,Nawab是先聞其聲,後識其詩,最後觀其舞,但是81版的片長偏短,情節有點倉促。
一直認為Ash是當代印度銀屏上女演員舞蹈最好的,看了Rekha的兩段歌舞(Dil Cheez Kya Hai/In Ankhon Ki Masti)後,只能說各有千秋。
原聲由Asha Bhosle主唱,音樂洋溢著古典氣息
16、36樓
16、勒克瑙之花2
當Umrao Jaan初來乍到勒克瑙時,她被稱為Amiran,一個低下中產階級家庭的8 歲女兒。她的父親是法扎巴德' Bahu Begum ka Makhbara '的一個印度陸軍尉官,是一個單純、虔誠的人,並對一個慣犯Dilawar Khan陳述了不利的證詞,致使Dilawar被判入獄10 年。 在服完刑期後,Dilawar從監獄里出來後,專門拐走小Amiran,並帶到了勒克瑙,賣給了嚴厲Khanum Sahib掌管的妓院。在那個年代,妓院是優秀表演藝術的匯集地。而作為妓院的住客,小Amiran最獲益。Khanum 給她起了' Umrao '的名字,並以學習音樂和古典印度舞蹈藝術的方式養育她。隨著歲月流逝,Umrao在勒克瑙城的知名度與日俱增。絕色美人,迷人的舉止,讓Umrao Jaan這個名字對觀看和聆聽她的人們來說是全然快樂的代名詞。然而不久,她開始與Nawab Sultan交織在一起。仗著整個勒克瑙在她的支配下,Umrao渴望得到Sultan的公司。但是在她的內心某處,她依然懷抱著擁有一個丈夫,一個家庭和一個家的美好夢想。她追逐她的夢從彩虹的一端到另一
端。她的夢想能實現嗎?她能再一次見到長期失散的家人嗎?這部影片重述了70年代同名經典影片的故事。
這是根據印度一本著名小說改編的,06年的重拍成了Ash的獨角戲,其中「Salaam」一段獨舞應該是Ash有史以來最耀眼最漂亮的表演,不過從演技上說Shabana Azmi要更老道。
同時推薦Anu Malik作曲的原聲,Alka Yagnik主唱
17、阿克巴大帝
Jodhaa Akbar(2008)是一個16世紀的愛情故事,講述偉大的莫卧兒皇帝Akbar(Hrithik Roshan)與拉傑普特族的公主Jodhaa(Aishwarya Rai飾)聯婚,從而衍生了一段真正的愛情。
在政治上,信奉伊斯蘭教的Akbar國王知道成功沒有疆界,在征服了興都庫什山脈(Hin Kush)之後,繼續向他的征途進發,直到他的帝國擴大到從阿富汗到孟加拉灣,從喜馬拉雅山到哥達維利河(Godhavari River)。
因為他那精明的寬容、慷慨及權力,Akbar贏得了為他效忠的拉傑普特族人――最好戰的印度教教徒。但Akbar沒想到的是,當他與Jodhaa――一位突如其來的拉傑普特族公主結婚時,為了進一步鞏固他與拉傑普特族人的關系,他要反過來開始進行了新的征途,就是嬴得真愛。然而身為Amer國王Bharmal的女兒,Jodhaa很反感自己只是政治上的棋子。
史詩大片阿克巴大帝比02年的阿育王有了長足的進步,宏大的場面、華麗的色彩構築了該片的基調。
Hrithik Roshan成功塑造了印度歷史上最具魄力的帝皇,阿克巴開明的宗教政策對印度這個多民族多信仰的國傢具有深遠意義。
同樣推薦A.R.Rahman的原聲大碟,感謝編導將這張本來就完美無缺的音樂專輯無縫結合到影片場景中,明顯超越很多印度電影突兀插播MTV的粗製濫造。
18、Deepa Mehta三部曲之Fire(火)
一個關於印度傳統家庭中女同性戀的故事,符合Deepa Mehta一貫關注女性題材和手法細膩寫實的特點。盡管這類題材看起來別扭,但作為三部曲之一還是要推薦的,而片中的兩位女主角,Shabana Azmi(Umrao Jaan中老鴇的飾演者)和Nandita Das(1947的女主角)都是相當有才華的演員。
19、Deepa Mehta三部曲之Water(月亮河)
水是梅赫塔要素三部曲(前兩部分別是火和土)中的第三部影片。這部電影的背景是在20世紀30年代,其講述了一個剛剛成為寡婦的8歲女孩楚婭(薩拉拉飾)的故事。根據印度教的傳統,她的頭發被剪掉了,而且被帶到一個只有女人住的收容所。在那裡,楚婭必須對她過去犯下的罪過進行懺悔,因為她被認為導致了丈夫的死。這個收容所里有年輕和年老的女人,一些人接受了這樣的命運,但一些人卻對自己的未來還有憧憬。小楚婭在這里開始思索她在世界上的角色到底是什麼。
Deepa Mehta應該算具有國際水準的導演,但在印度不屬於主流,而且還頗受爭議甚至抵觸,因為她專拿印度社會和傳統的弊端說事。
該片揭示了印度寡婦制度的殘酷無情,不過最後還是給了一點希望。
20、Deepa Mehta三部曲之1947 Earth(1947 土地)
1947Earth是1999年上映的,曾獲當年奧斯卡最佳外國語電影提名。故事講述『一個以浸滿印巴分裂鮮血的畫布為背景的史詩般的愛情』(An epic romance set against the bloodstained canvas of patition).。導演為一位著名的印度女導演。故事主人公有三位,一個印度教女子和兩個穆斯林男子。故事發生在分裂前的拉合爾,印度教女子和兩個穆斯林男子是好朋友,和其中一個叫哈桑的關系更為密切。當分治的暴亂高漲時,兩個男子都向印度教女子求婚,哈桑更對女子說:『嫁給我吧,我是穆斯林那又怎樣呢?我和你一起去德里,我也作印度教徒吧』。女子很感到,答應了他的求婚並和他發生了關系。。。
通過小女孩的記憶敘述一個特殊時代的愛情杯具,結尾時透出一種對往事的歷史蒼涼感。此片拍攝於1997年,正是印度獨立50周年之際。
Deepa Mehta作為優秀導演,在角色上啟用了阿米爾汗和Nandita Das兩位有個性的演員,而A.R.Rahman執筆了這三部曲的原聲,他應該是最佳人選。
『捌』 印度國際電影節的介紹
印度第一個國際電影節﹐亞洲最早的A類國際電影節之一1。1952年舉行第一屆之後﹐不定期舉行,直到1978年才定期舉行。每年1月舉行一次﹐為期兩周。奇數年在首都新德里舉行,是比賽性的,評獎。偶數年在全國各個邦的首府輪流舉行,非比賽性的,不評獎。
『玖』 《孟買酒店》:印度911真實改編,全程窒息展現驚恐眾生相
影片真實再現震驚世界的「印度9·11」孟買恐襲事件,2008年11月,著名的泰姬陵酒店意外遭到恐怖分子入侵,恐怖分子無差別行凶,讓整個酒店陷入絕望之境,百餘名酒店住客及員工被困,無人得知何時能等來救援,一場與死神的賽跑就此開啟…
多年以來,我們已經習慣看到那些屏幕英雄的出沒,就好比漫威人物一般,上天入地無所不能,然而在真實的生活背景下,還會有這些英雄的存在么?
人類 歷史 上,有很多段不忍回首的真實恐怖襲擊的慘案,反映這一類事件的影片也不少,例如關於9·11的影視劇作品如《93航班》,聚焦慕尼黑慘案的《慕尼黑》,聚焦波士頓恐怖襲擊的《愛國者日》,以及講述巴黎列車恐怖襲擊的《15點17分,啟程巴黎》等等。
《孟買酒店》真實再現了當年震驚世界的「印度011」孟買恐怖事件,情節簡單直白,簡單的幾個視角切換介紹了人物場景。就這么簡單,沒有前因後果,也沒有什麼徵兆,隨著一聲槍響,殺戮就開始了。
「開著手機,我要親耳聽到他們的哭喊聲」
這是一場毫無反抗力的屠殺,全副武裝的襲擊者鍵臘一邊散步,一邊掃射目光所觸及到的人群。真實的血腥爆頭,殘暴的無差別殺人,所有的經歷者都戰戰兢兢地躲藏著,玩著恐怖版貓與老鼠的 游戲 ,等待著死神的降臨。
不得不提的就是印度的治安,孟買雖然是數千萬人口的大都市,但是並沒有特種部隊,負責治安的警察槍支彈葯也少得可憐,大多數也只是配置了木棍而已,想要消滅恐怖襲擊者,必須從數百公里外的德里調兵,長達數十小時之久。
在這場無差別的殺戮下,沒有人擁有主角光環,火車站擁堵的平民老百姓,咖啡廳竊竊私語的戀人們,泰姬陵酒店冠改亮野冕堂皇的大人物們,在殘暴的槍口下,顯得渺小而卑微,無不如此。
或許看多了個人英雄,總覺得某個人會雄起,心中總是莫名的有些希望。
然而事實就是這么殘酷而真實,美國人甘願犧牲外逃的機會,為了孩子身陷敵手,也終究難逃被槍殺的厄運;裝著高深莫測的俄羅斯前特種兵也是毫無抵抗地被爆頭,那種無力的絕望感就吞噬了整個人的心靈。是的,那種瀕臨死亡的絕望無助,讓每個人都深陷極大的恐懼當中。
從心理學角度講,恐懼是在可怕情景影響下產生的一種十分緊張的情緒反應。特別是當這種情景可使人具有重大意義的需要遭到剝奪時,如威脅到人的生命安全、名譽、前途和經濟的利益時,恐懼的情緒就會支配人的整個身心。
在恐懼的支配下,人性的自私懦弱與卑微無助,體現得淋漓盡致。在恐怖襲擊開始時,街頭上無助恐慌的人群擁堵在酒店門口,希望能尋找到避風港灣。
酒店大堂里的人呢,有的觀望著事態的發展,有的呵斥著禁止他們的進入。此時暖心的一幕出現了,大堂經理打開了酒店大門,擁抱了驚慌的人群,也將恐怖分子帶進了酒店。
到底應該如何做呢?或許有些人會指責大堂經理,認為他的行為帶來了更大的災難。然而,如果換位思考呢,假如那個時刻,你就是酒店外面已經驚恐至極的人群呢?
何況對於恐怖分子而言,一扇大門根本阻擋不了他們的腳步,無非殺戮晚上片刻罷了。
這一幕,在後面的貴賓酒吧再次出現。
對於深陷災難與恐慌的人群而言,貴賓酒吧無疑是最安全的所在。人性是自私而貪婪的,他們不希望別人來威脅自我的安全,於是阻擾著大門的開啟。此時此刻,令人尊敬的主廚站了出來,他打開了大門,將外面求助的人群接了進來。
睿智的主廚敏銳地覺察到了人群中的恐懼與驚慌並妥善處理,前台女接待寧願被爆頭也不願充當血腥屠殺的幫凶,錫克族服務生更是用自己的勇氣和智慧消除了英國老太太的不安,更援救了不少人,可以說,在整部影片中,最充滿閃光點的群體正是這些酒店的服務人員。
他們是弱小的,但他們又是偉核喊大的。在這場災難中,無論做出怎樣的選擇都不為過,畢竟如同主廚所說,每個人都有家人和人生,選擇逃避也不是什麼恥辱。然而在死亡面前能勇敢地站出來面對,這無疑是可貴的。
自殺性恐怖主義是指為了引起目標對象或公眾的注意並散播恐怖氣氛, 而自願採取與選定目標同歸於盡的方式殘害無辜, 自願犧牲自己的生命去換取任務的成功, 從而達到某種宗教、政治或 社會 目的。自殺性恐怖分子並沒有單一的心理側寫, 其動機也很復雜。他們可能是出於宗教或政治目的而進行自殺性恐怖襲擊, 也可能是基於理性分析而做出的選擇。
在整部影片中,恐怖分子的殘忍血腥人神共憤,他們的年輕無知也讓人印象深刻。
這些年輕人來自巴基斯坦的大山裡,生活貧窮,什麼教育和醫療啊,那都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事物。對他們而言,酒店裡的飯食以及抽水馬桶的神奇,都足以讓他們歡呼雀躍。在面臨死亡的瞬間,恐怖分子與家人的通話,無不顯示著他們的年輕與稚嫩。
然而,他們卻有著最堅定的信仰,一輪又一輪的洗腦培訓,更堅定了他們對於異教徒的憎恨與自我犧牲的崇高。更何況,除了精神支撐以外,他們的自殺性襲擊,能給家人帶來一萬美元的收入,提升家庭的 社會 經濟地位。
他們深信,這種自殺性恐怖襲擊會給敵人帶來巨大的傷害,能夠讓敵人產生極大的恐懼與焦慮。他們缺乏表達利益訴求和爭取合法權利的渠道,自殺性恐怖襲擊就成了他們在絕望中所使用的一種瘋狂的不計後果的報復手段。
有的宗教狂熱分子,甚至將自己看作是殉道者或烈士,他們認為保護自己的宗教是一種義務,而且會因此得以在死後升入天堂,避免輪回的痛苦,還能受到後人的尊敬,永遠活在人們的記憶中。
從心理學角度出發,恐怖組織最喜歡的招募對象,就是那些心智尚未成熟的年輕人,認同報復文化,受過嚴重心理創傷,具有為組織犧牲的觀念,受極端宗教文化熏染的邊緣性人格。
像其他災難一樣,經歷恐怖事件會導致一些心理精神疾病的發生。那些直接暴露者會經歷心理的痛苦;由於不確定誰暴露於危險中、誰將會被襲擊,許多未受到暴露危險的人會經歷同樣的痛苦。
對多數人而言,這些急性的心理反應會隨時間而解決。少數人的這種反應不會結束,而會發展為心理精神障礙。如急性應激障礙(ASO)、PTSD、抑鬱症、恐怖症、酒精和尼古丁濫用等。
大多數人遭受恐怖襲擊後的創傷後精神症狀是短暫的。早期症狀會隨著教育、休息和維持正常的生物節律(按時上床、按時吃飯)而消失。媒體報道既可以令人安心也會導致人擔心,限制報道可以使混亂狀況最小化。尤其是對兒童、對受傷人員的配偶進行教育不僅有助於治療,也有助於查明症狀是否惡化及持續存在。
如果症狀持續存在,就需要心理和葯物的治療。然而,PTSD不是唯一與創傷相關的障礙。恐怖事件之後人們的抑鬱症、廣泛性焦慮症、驚恐障礙的危險性明顯增加,物質濫用也增加。心理因素參與的醫學疾病心身疾病也猛增—從心臟病到糖尿病等。而重要的是受傷的倖存者會因心理因素影響到生理狀況。
創傷事件後會發生創傷性的喪失、不可解釋的軀體症狀、抑鬱症、睡眠紊亂、酒精和咖啡因及濫用煙草、家庭沖突和暴力。憤怒、懷疑、悲傷、焦慮、害怕、易激惹是常見的情緒反應。
就如同影片中所講,泰姬陵酒店重新開張後,不少遊客重新回到了酒店,為當時的黑暗時刻哀悼,對他們而言,這也是心靈上的哀悼。
哀悼,是幫助我們從喪失與創傷中恢復過來的關鍵!
德里羅的小說《墜落的人》中,遭受同樣心理創傷的兩個人,里昂通過積極的交流和思考,在經歷一段時間的心理調整後,順利實現了移情,達到了自我救贖的目的,可以看做是一個哀悼者。雖然痛苦猶在,但她依然重拾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氣。
相反,基斯拒絕承認好友的離去的事實,一直在譴責自己當時在救助朋友時的無所作為。他長時間陷入沮喪的情緒里,沒能順利實現移情,最終沒能得到救贖,成為一個永遠的抑鬱者。
不管怎麼樣,為了從心理創傷中走出來,哀悼者必須面對和經歷他永失所愛的所有痛苦,包括愛、悲傷、憤怒、嫉妒、憎恨等等感受。要面對和消化這一切感受,需要很長很長的時間。
可能有些人需要一年半載才能緩過來,也可能有些人很多年都很難跨過心裡這道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