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釜山國際電影節的歷屆海報
看到這張海報的第一感覺是一眼青藍的海水,最遠處是淡淡的藍,近處的是筆墨也較為濃重的青,有種青出於藍勝於藍的寓意。而蜿蜒至海底的膠片則說明這是一片屬於電影的海洋。
中間那一圈大圓,一代表的是電影的膠片盤,所有的電影都收藏在了這里,也將在這里播放。二代表的是時間,1、2、3、4、5……宛若一個時鍾,滴滴嗒嗒地記錄那些電影的故事。三代表的是欣賞的眼睛,它在挑剔地選擇自己喜歡的電影。 這幅海報像一幅淡雅的水彩畫。第一眼的感覺是一個窗口,窗外是濃濃的深秋景象,窗子兩旁的樹都是黃色的秋的味道,而延伸而去的那一條路也鋪滿了厚厚的落葉,有種讓人深思的意境。
但細看下來,其實還是與電影息息相關。那兩個黑色的圓圈就是電影的膠片,轉動起來,便是播放。那大片的黑色暗影,其實就是一個膠片的影像。
再一看,這又不是窗了,而是一個觀看電影人生的一個鏡頭。 PPP計劃,即專門針對青年導演的Pusan Promotion Plan資助計劃開始於第三屆釜山電影節,所以這一屆的海報以藍色的又有點五彩繽紛的海洋作為主打色調。藍色的海象徵的是電影的世界,那些黃的、紅的、紫的彩色其實代表的是在電影世界裡拼搏的電影人。
海面上不是永遠平靜的,因為會有風浪;電影的世界也不是平淡的,因為有各種想法不一的電影人。只有用於表現自己的思想,掀起最大的浪潮,你才有可能定格在電影的歷史上。 這是一幅充滿了懷舊色彩的海報。初看這張海報,像一本已經頗有歷史的書,翻開,泛黃的頁面上,一半是黑色的屏幕,告訴我們,電影便是從這里開始;另一半是無數的鏡頭和轉動的膠片,它們在努力拍攝屬於自己的電影,努力爭取在大黑幕上播放的機會。 這一屆的電影節海報仍舊以海作為主題,只不過這一次的海是暗夜裡的深海,看是寧靜實際暗藏玄機。有可能是揚名的機會,也有可能是無法察覺的暗礁。但這幅海報的亮點不是海而是努力撐漿而行的電影人們。只有不怕死的精神,亞洲電影才會有亮點,才會有希望。 這一屆的電影節海報初看似一幅中國的水墨畫,濃墨淡彩。但是細看之下才發現,那幾筆黑墨其實是一個鏡頭,對著生活,對著你我,這便成就了電影。再一看,那幾筆黑墨又成了一雙眼睛,觀察世界,觀察生活,這就是電影人的眼睛。 這幅海報用大片的濃重的深藍色來沖擊人們的眼球,給人一種很沉重的視覺感受。那一條條直插入城市的深藍色色塊,像是對電影的磨難和重壓;在藍色鎮壓下的彩色色塊是那些勇敢追求的電影人,他們奮力沖出重圍,展現自己的才能。 這一屆的電影節海報展現了幾個鋸齒形的白色或白偏灰色的色塊,占據了篇幅的近三分之二。咋看之下,其實就像一個屏障,一個隔絕電影和觀眾的屏障,現代,屏障被打破了,透過那些缺口,我們可以看見:電影的世界像一個大大的森林,深不可測,有著很多很豐富的內容。 第一眼看到這幅海報的感覺是在一片雪地里鑿開的一小圈冰洞,裡面的湖水湛藍,有很多水裡的生物爭著要探出頭來看看這外面的世界,呼吸新鮮的空氣。這好比在電影世界裡困頓的電影人,有些盲目,有些掙扎,但是如果可以給他們一個出口,或許就可以釋放他們的驚人能量。 這一屆的電影節海報有著濃郁的韓國民俗的味道,那些穿著韓服的婦女們吹起了號角,彈起了琴,捧著象徵長命百歲、福祿雙全的仙鶴,來迎接他們的客人。而背景大片的紅色則象徵了韓國人民的熱情,她們正帶著她們最誠摯的熱情,歡迎來參加電影節的所有客人們。 今年電影節的海報飄起了中國風,似一幅帶著很濃的中國味道的水墨畫。其實這是兩把撐開的扇子,一把小的足夠古雅,一把大的極具風情。大扇子上的幾筆看似隨意的勾勒,濃淡相宜,輕重兩分,似乎寓意著這將是一屆更追求藝術感覺、更追求生命活力的聚會,一場盛大的聚會。
㈡ 第19屆釜山國際電影節的介紹
2014年10月2日下午6點,第19屆釜山國際電影節開幕式在韓國釜山海雲台區電影殿堂舉行,電影節持續十天,於10月11日在海雲台電影的殿堂舉行閉幕式。此次電影節共有來自79個國家的314部電影參展,許鞍華、湯唯、劉詩詩、鈕承澤、阮經天等眾多華語明星在開幕式紅毯亮相。與以往電影節紅毯上的「爭奇斗艷」不同,此次釜山國際電影節紅毯著裝以素雅大方為主。
㈢ 第27屆釜山電影節海報公開,歷屆釜山電影節的最佳影片有哪些
歷屆釜山電影節的最佳影片一共有一百部,其中包括了奉俊昊的《寄生蟲》、張藝謀的《大紅燈籠高高掛》、《王家衛的《春光乍泄》、費穆的《小城之春》、阿彼察邦·韋拉斯哈古的《熱帶疾病》。這份最佳影片名單是全世界各地多達117位專業電影人評選而出,具有一定的專業性、嚴謹性、普遍性。
像入圍最佳影片的《重慶森林》、《阿飛正傳》、《海上花》、《霸王別姬》也是大家都非常熟悉、喜愛的優秀作品,這些電影均在這份名單上,只不過位次有高有低罷了。相信在下一屆評選時,這些電影排名的變動肯定還會出現比較明顯的變化,大家敬請拭目以待。
㈣ 釜山國際電影節的介紹
釜山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96年,是韓國亦是亞洲最重要的電影節之一,受到釜山市政府、電影界、企業界等部門的支持與資助,每年9月至10月間在韓國第二大的港口城市釜山舉行,主會場是釜山市南浦洞BIFF廣場。從第9屆開始,主要場地從南浦洞改到海雲台,但BIFF廣場仍然有各種攤位及電視台的表演。
㈤ 釜山國際電影節的花絮概況
第14屆釜山國際電影節
2009年已是第14屆釜山國際電影節,但「亞洲電影市場」 首次啟動於2006年。「亞洲電影市場」雖以亞洲為名,但 面向全球投資者、製作人和片商。電影市場由兩部分構成:一是「釜山電影推廣計劃」,它既是成片交易市場,也充當處於構思階段的項目尋找合作者與投資方的平台;二是「釜山電影產業博覽會」,以攝像編輯技術以及攝像製作器材的交易為主。
今年的「亞洲電影市場」設有45個展位,有30個國家和地區的79家企業參與,其中包括韓國的希傑娛樂和Showbox影業公司和香港星空傳媒集團等有影響力的娛樂企業。
10月16日晚,第14屆釜山國際電影節落幕,主競賽最高獎——新浪潮大獎由伊拉克導演Shawkat A. Korki(《踢走》)與韓國導演蘇相民(《我在困境中》)平分,而第一次做導演的中國演員蔣雯麗則獲得了KNN觀眾獎。簡短的閉幕式紅毯上,韓國本土明星甚少露面,就連當地媒體都寥寥無幾,反倒中國影星李冰冰、高圓圓與蔣雯麗的前後亮相掀起了不小的高潮。
面臨窘況
明星少影片生電影節本土遇冷
在近幾年的釜山電影節,始終被中國的媒體以「慘淡」「冷清」這 樣的字眼來形容。這也難怪,從普通網 民對於電影節的慣性理解上來講,一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電影節,除了能夠集結眾多優秀的國際作品參賽之外,自然也不能缺少國際國內眾大牌明星的走馬觀花。然而,在這一周內,除了木村拓哉、李秉憲與喬什哈內特領銜的《我從雨中來》引起大量少女粉絲的瘋狂圍觀外,釜山電影節便再沒出現所謂國際影星的身影,甚至連本土的明星都甚少露面。
而從近年獲獎的名單來看,新導演、非著名導演的作品佔去大多數,被大眾熟識的作品甚少,就連本土的電影都很難名列其中,使得強調學術性和藝術價值的釜山電影節,沒有得到韓國當地民眾的支持。
中國網民零關注
釜山電影節在中國的關注度同樣並不樂觀,在作為衡量互聯網熱門話題重要憑據的網路貼吧,釜山電影節的吧居然只有一個帖子(截止到北京時間2009年10月17日10點)。
不過由於中國電影的積極參與,使得本屆釜山電影節還是得到中國主流媒體的持續報道。《成都我愛你》劇組的高調亮相,電影《風聲》壓軸閉幕式、蔣雯麗的處女作品《我們天上見》贏得KNN觀眾票選大獎,都成為釜山電影節上不小的亮點。
表演嘉賓
少女時代、李孝利、熱力兄弟、bigbang明星等。
獲獎名單
新浪潮大獎:《開球》(Kick off)(伊拉克,導演:Sha wkat Amin KORKI)
《我陷 入了困境》(韓國,導演:蘇尚民)
選才獎:《無法到達的地方》(韓國)
《rare fish》(印尼)
PIFF mecenat獎:《大地的女人》(韓國)
《另一首歌》(印度)
國際影評家協會獎:《開球》(Kick off)(伊拉克,導演:Shawkat Amin KORKI)
亞洲電影振興機構獎:韓國《坡州》(導演:朴贊玉)
KNN觀眾票選大獎:中國《我們天上見》(導演:蔣雯麗)
第15屆釜山國際電影節
2010年10月6日韓國當地時間今晚(6日)7點,第15屆釜山國際電影節將在韓國的第二大港口城市釜山拉開帷幕。在韓國釜山電影街,釜山國際電影節嘉賓在電影節前夜慶典活動上展示演員手印。今年的釜山電影節共邀請到67個國家和地區的308部電影參展。中國導演張藝謀執導的電影《山楂樹之戀》被選為開幕式影片。
由韓國著名演員韓智慧和鄭俊浩主持,閉幕式則由被稱為韓國國民演員的安勝基和姜秀妍來主持。
本屆電影節的開幕式影片選中了中國導演張藝謀的《山楂樹之戀》,閉幕式影片則選中了韓國導演張俊幻的短片電影集《山茶花》。 今年釜山電影節的海報早在2010年02月23日首次公開,該海報由釜山電影節美術監督,韓國京成大學崔順台根據韓國著名韓服設計師,韓國東西大學教授李英愛使用棉,Jean等衣料製作的《到故事中去》為原型設計而成。
第16屆釜山電影節
2011年10月6日晚,第16屆釜山國際電影節拉開帷幕,張東健、蘇志燮、范冰冰、小田切讓等明星出席紅毯儀式,讓這全新建成的「電影的殿堂」星光閃耀。范冰冰6日晚先是以一頭復古的發髻搭配低胸粉藍色抹胸紗裙攜手王力宏的《楊貴妃》劇組出現在紅毯。
10月14日晚,為期九天的釜山電影節在韓國釜山海雲台落下帷幕。閉幕式在小雨中進行,與開幕式的熱鬧紅毯相比,閉幕式就冷清許多,連到場的韓國媒體都寥寥無幾,紅毯上雖有韓國國寶級演員安聖基壓軸出場,但女星的數量明顯減少。
新浪潮單元:
《無聲的旅行》(Mourning) 伊朗
《尼諾》》(Nino) 菲律賓
未來景象單元大獎:
《那個地方》(A Criminal Ecation) 義大利
亞洲最佳短片獎:
《等待他的咖啡館》(Thug Beram) 印度
《廣告氣球》(See You Tomorrow) 韓國
亞洲最佳紀錄片獎:
《蝶與海》(Sea of Butterfly)韓國
《Shoji &Takao》 日本
國際電影評論家協會獎:
《無聲的旅行》(Mourning) 伊朗
亞洲電影振興機構獎:
《豬之王》(The Kingof Pigs) 韓國
最受觀眾歡迎電影獎:
《印度馬戲》(Watch Indian Circus) 印度
釜山影迷大獎:
《雙生兒》(The Twin) 瑞典
第17屆釜山電影節
韓國當地時間2012年10月4日晚,第17屆釜山電影節在釜山海雲台「電影殿堂」正式拉開帷幕。中國女星湯唯搭檔韓國演員安聖基獻上主持人首秀。香港新人導演梁樂民、陸劍青執導、郭富城和梁家輝主演的香港動作片《寒戰》作為開幕片舉行全球首映獲得好評。此外,由許秦豪執導的中國影片《危險關系》及中國導演張元所率的《有種》劇組代表華語軍團先後踏上釜山紅毯。
首先是電影節開幕式的主角韓國的「國民演員」安聖基和曾憑借《色戒》、《晚秋》等影片在韓國享有知名度的中國女演員湯唯。兩人擔任4日開幕式慶典的主持人。特別是湯唯,她是釜山國際電影節史上的第一位外國主持人。
第18屆釜山電影節
2013年10月3日,第18屆釜山國際電影節在韓國釜山正式拉開帷幕,來自70個國家和地區的301部影片在本屆電影節期間進行展播,其中包括136部影片的全球、全國首映。本屆電影節競賽單元當中沒有華語片入圍。
開幕式司儀由姜秀妍和郭富城擔任。閉幕式司儀由宋善美和尹繼尚擔任。
賈樟柯的新片《天註定》,以及由孫紅雷和郭富城主演的《全民目擊》都將在「廣角鏡單元」進行展映。
第18屆釜山國際電影節開幕作品為是由不丹藏傳佛教傳人高僧兼電影導演宗薩欽哲仁波切執導的《Vara: A Blessing》(即《瓦拉:祈福》)。金東炫導演的《晚餐》將作為閉幕作品上映。
本屆電影節將於2013年10月12日落下帷幕。
中國評委
2011年10月7日,第16屆釜山國際電影節「新浪潮」單元評委、中國演員蔣雯麗在韓國釜山出席新聞發布會。第16屆釜山電影節自6日開幕以來已有三天的時間,除了開幕式的紅毯讓人大飽眼福之外,入圍釜山電影節唯一競賽單元「新浪潮獎」的影片也備受關注。作為本屆電影節評委的蔣雯麗,在采訪時也表達了自己對電影的看法,稱好的作品不用太多爭議。
此次入圍「新浪潮獎」的影片共有13部,其中包含三部華語電影,分別是《星空》《回緬甸》和《空山軼》。由小演員徐嬌主演的《星空》曾在電影節前夕就頗受媒體關注,對於該片是否有望獲獎,蔣雯麗說還沒有看到片子,也希望大家不要執著於結果,能入圍這一單元就已經是好作品了。同時蔣雯麗也不忘分享自己的心得,「好的作品不用太多爭議,堅持自己喜歡的東西。」
㈥ 第21屆:韓國釜山國際電影節
釜山電影節最早的舉辦的目的是促進韓國電影工業的發展,致力於挖掘新人新作,為亞洲電影走向世界提供更廣闊的平台。在四屆影展之後,釜山電影節迅速發展壯大,儼然成為亞洲最具影響力的國際電影節,並吸引了全球電影人的目光與關注。
獎項設置:
新浪潮獎(NewCurrentsAward)
作為釜山國際電影節唯一的影片競賽單元,主要是在亞洲新人導演的作品中評選出最優秀的作品,意在鼓勵和挖掘亞洲有才能的新人導演。由著名電影專家組成的評審團選定新浪潮獎,並給予獲獎導演3萬美元的獎金。
Sonje獎(SonjeAward)
是從被WideAngle單元邀請的韓國短篇電影中選出最佳作品,為獲獎導演提供2千萬韓元的基金,基金主要用來資助導演拍攝下一部作品。
Woonpa獎(WoonpaAward)
是從被WideAngle單元邀請的韓國記錄片中選出最佳作品,為獲獎導演提供2千萬韓元的基金,基金主要用來資助導演拍攝下一部作品。
亞洲電影振興機構獎
亞洲電影振興機構獎(NetpacAward)是從「韓國電影全景」和「新浪潮」單元中選出最優秀的韓國電影授予的獎項。1990年設立的亞洲電影振興機構主要以擴大亞洲電影的發行和上映為目標,立足讓世界更加了解亞洲電影的成長。
國際電影評論家協會獎
國際電影評論家協會獎(FipresciAward)是評選出包括「新浪潮」單元在內的亞洲新人導演的最優秀作品,這些作品需要具備作品性、進取性、藝術性。
KNN電影獎
KNN電影獎(KNNAward)是釜山廣播文化財團以「新浪潮」單元的作品為評選對象,為觀眾好評最高的作品授予的獎項,獲獎者將獲得1萬美元的獎金。
韓國電影功勞獎
韓國電影功勞獎(KoreanCinemaAward)是對韓國電影有世界性大眾化的深刻認識,為韓國電影在世界電影的發展做出貢獻的人頒發的獎項。
靈山基金
靈山基金(YoungsanFund)是為了發展獨立長篇記錄片製作設立的獎項,它引用的是事先製作支援制度,授予的基金是1千萬韓元,這種模式為獨立長篇記錄片製作帶來了活力。
AND基金支援計劃(AsianNetworkofDocumentary,AND)
為了亞洲電影的振興,釜山國際電影節准備的基金,選出最優秀的記錄片來授予該基金。
歷屆中國評委
2011年10月7日,第16屆釜山國際電影節「新浪潮」單元評委、中國演員蔣雯麗在韓國釜山出席新聞發布會。
第16屆釜山電影節自6日開幕以來已有三天的時間,除了開幕式的紅毯讓人大飽眼福之外,入圍釜山電影節唯一競賽單元「新浪潮獎」的影片也備受關注。作為20屆電影節評委的蔣雯麗,在采訪時也表達了自己對電影的看法,稱好的作品不用太多爭議。
歷屆獲獎影片
中國優秀影片和獲獎情況:
第20屆釜山國際電影節頒獎結束後,備受期待的閉幕影片《喊•山》進行全球首映。雖然當晚釜山氣溫驟降,甚至下起了雨,但現場觀影熱度不減,5000人露天放映座無虛席,超高上座率與關注度惹得媒體驚嘆,韓國專業電影評分網站更是給到了9分的高分評。
《喊•山》以上世紀八十年代的西北山村為背景,講述被拐賣的啞女在丈夫「意外」死去後逐漸找到愛情和心聲,最後卻捲入命運悲劇的曲折故事。曲折凄美的愛情外衣下包裹著懸疑、兇殺,並涉及拐賣婦女的現實主義題材,相較於此前執導的純商業片,《喊•山》可謂是兼具了社會價值和誠意。
《喊•山》
對此,作為海歸電影人的楊子導演表示,這個故事早在五年前即已經萌生拍攝的念頭,但是時機不夠成熟,現在終於有機會拍攝成片,並得到組委會及在座觀眾的肯定,這也是對自己身為一位年輕電影人的最大認可,同時這部影片也讓自己更明確要追求的是什麼,是一個自我發現自我成長的過程。
《一句頂一萬句》
近日,第21屆韓國釜山國際電影節公布入圍名單。由原著劉震雲擔任編劇,江志強監制,劉雨霖執導的內心戰爭之作《一句頂一萬句》順利入圍該電影節唯一競賽單元,角逐「新浪潮」最高獎項。這部作品,聚焦普通人內心世界的戰爭,深度剖析生活與婚姻內外的「忍與不忍」。
作為入圍電影節的華語影片之一,電影《一句頂一萬句》改編自劉震雲同名小說。
原著曾獲第八屆茅盾文學獎,出版至今已被譯成20多種語言,中文版銷量更是突破180萬冊。此番,從文本到大銀幕,以「忍還是不忍」作為內容核心,著眼於當下社會普通人糾結的內心世界,講述了一頂綠帽子下的史詩。與其他特效片、青春片、喜劇片不同,《一句頂一萬句》不走尋常路,著重刻畫人物內心世界的洪流之戰。導演劉雨霖表示,觀眾對電影的審美品鑒能力正在發生變化,「他們現在更願意看到有內容的、動人的、深入的、走心的電影,而《一句頂一萬句》這是一部願意與觀眾交心的作品。」
如想了解更多有關於電影節的資訊,請大家繼續關注投獎幫公眾號(toujiangbang)!
㈦ 釜山國際電影節的獎項簡介
釜山電影節最早的舉辦的目的是促進韓國電影工業的發展,致力於挖掘新人新作,為亞洲電影走向世界提供更廣闊的平台。在四屆影展之後,釜山電影節迅速發展壯大,儼然成為亞洲最具影響力的國際電影節,並吸引了全球電影人的目光與關注。在電影節開設的所有獎項中,只有「新浪潮」單元是競爭單元,將評選出亞洲最佳新人作,其他單元都屬於非競爭單元。可見,釜山電影節注重更多的是交流與展示。電影節設「亞洲電影之窗」「新浪潮」「韓國電影全景」「世界電影」「廣角鏡」「開放電影」「特別企劃項目」等7個板塊。除了「新浪潮」單元,電影節基本屬於非競賽模式。除為競賽單元而設的「最佳亞洲新人獎」以外,還設有功勞獎、工會獎、影迷獎、國際電影評論家協會獎、亞洲電影振興機構獎、KNN觀眾獎等。電影節除了推廣新人新作,還致力於推動南北韓文化交流、全力將亞洲電影推廣至全球等。1996年,處於胎動期的電影節採用「PIFF(Pusa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作為英文稱謂,後為規范統一,電影節英文全稱更正為「BIFF(Busa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㈧ 2021釜山國際電影節將正常舉行,哪部電影將成為閉幕影片
近日,韓國宣布2021年的釜山國際電影節,將會如期在韓國釜山舉辦,同時還宣布了很多參加電影節的影片,其中來自中國香港的影片《梅艷芳》,將會出現在釜山國際電影節的閉幕式中。此消息一出,很多觀眾都沸騰了,因為此舉意味著《梅艷芳》已經製作完畢了,隨時都可以跟觀眾見面,目前最大的問題就是疫情,如果疫情能夠逐漸穩定下來,那麼在釜山電影節結束以後,《梅艷芳》大概率就會上映了。
最後,釜山國際電影節的主辦方還宣布了,電影節將會在2021年10月6日開啟,但是因為疫情是不容樂觀了,所以今年的電影節將會在9天內舉辦完畢,而電影《梅艷芳》則是在10月15日下午在現場大熒幕播放。
㈨ 釜山國際電影節在電影界的含金量怎麼樣與金像獎相比有什麼不同
釜山國際電影節是1996年創辦純畝埋的,是韓國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電做螞影節,受政耐大府支持,規模比較大。釜山國際電影節應該是亞洲規模第二大的電影節僅次於東京國際電影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