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觀電影《三大戰役》有感
觀後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於議論范疇,但寫法不同於一般議論文,因為它必須是在觀看後的基礎上發感想。簡單來說就是觀賞過後的感觸,重要是描寫感受,具體範文如下:
在星期六的晚上,我在家中看了一部電影:《三大戰役》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在「9.18」事變後,我國清朝腐敗無能,被日本帝國侵略了我國的東北三省,在戰爭中,中華人民死傷無數,他們盡自己所能哪怕犧牲掉自己的性命也要保衛祖國,為祖國拋頭顱灑熱血,誓死將敵人趕出全中國。
在幾年的抗日戰爭中,中國人民團結一心,眾志成城,終於將敵人趕出了中國。革命烈士們為成立新中國,為中華人民未來的生活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這幾場戰役中,有傑出的將士們沖鋒陷陣,拚死突圍敵人的包圍圈。
戰士們冒著生命拚死包圍敵人,敵人被圍成一團,之後便被四周夾擊起來。敵人被打的哭爹喊娘,狼狽不堪,最終舉手投降。您還聽說過「狼牙山五壯士」嗎。
在日本軍隊圍剿狼牙山的時候,有五位英雄誓死阻擊敵人,那幾位英雄占據了有利地形,隨著敵人的不斷進攻,他們又沒有什麼增援力量,就靠著他們已有的武器儲備和險峻的地形消滅了許多日本士兵。
但敵人仍在源源不斷的進攻,英雄們在沒有子彈的時候,奮力拚搏。之後他們有用山上的石塊砸向敵人,但由於眾寡懸殊,他們只有等待敵人到近處的時候,採用肉搏的方式殺死敵人,在敵人冒出頭的時候,他們用尖銳的石頭往敵人頭上砸、扔。
在一段時間的拼搏後,狼牙山五壯士全都犧牲了。他們是革命的一面鏡子,鼓勵著我們為國家的繁榮而獻出自己的力量。
看了《三大戰役》這部電影後,我受到了巨大的震撼,得到了極大的啟示:落後就要挨打。我們的戰士們在抗日過程中遇到了很多的困難,但我們的戰士們總能化險為夷。
我們要學習戰士們不怕苦、不怕累的崇高品質,我們學習時遇到了困難,必須學會在逆境中不能悲觀消沉,而要努力看到積極的因素,從而改變自己被動的局面。
② 電影《大決戰》三大戰役動用了多少兵力拍攝
我也很想知道這個問題,並且困擾了很久。不過你看一下協助單位就大概了解了,5大軍區,總參,總政等協助。我想起步10萬吧。
③ 大決戰之淮海戰役評價如何
其實三大戰役里,拍得最經典的就是淮海戰役,雖然在一些問題上存在瑕疵,比如過於突出鄧公在戰役中的影響力減輕了粟裕的描寫,其實這是有歷史原因的。
據當時的主創人員回憶,本來是想以尊重歷史已粟裕大將為主線,但後來因為當時的政治背景的原因,拍了一部分無法進行下去了,只好以第二野戰軍和劉鄧為主,主要突出鄧公的影響。
但瑕不掩瑜,無論陳鄧還是粟裕劉伯承元帥,他們都為整個戰役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當然歷史不能埋沒粟裕大將的卓越戰略謀劃和戰役指揮才能。如果不是當初第三野戰軍對濟南戰役的勝利,也不會有後來淮海戰役的構想,這一切的一切,都體現了粟裕大將卓越的戰爭藝術造詣。
電影對戰爭的宏達場景的描繪,對戰士,對國共高級指揮員以至於領袖人物的刻畫,簡約不簡單,恰到好處,精闢到位,沒啰爛。戰爭進程也是真實還原,此後的戰爭電影,再無超越的了。豆瓣評分7.4,不中肯,缺乏客觀性。在中國戰爭電影史上,至少9分,再無比他高的了。
④ 三大戰役電影為什麼沒了
三大戰役電影為什麼沒了
三大戰役電影指的是中國的「三大戰役」,分別是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游跡判和解放後的維護社會穩定的斗爭。由於這些戰役發生在中國,而中國的電影行業比較落後,技術水平也不是很高州飢,所以沒有出現神改過三大戰役電影。此外,電影製作的成本也比較高,這也是沒有出現三大戰役電影的原因之一。
⑤ 電影淮海戰役怎樣呀
電影版《淮海戰役》太讓人失望。戰役從提出、運籌到指揮,包括最終形成南線大決戰而發出"齊辰電",也包括對整個戰役走向情況的把控,都是粟裕將軍通過一封封電報通過中央軍委部署完成的,但在電影版《淮海戰役》中,做為主角的粟裕將軍就像個傳令兵一樣,忙的不亦樂乎。最不應該有的鏡頭是"洗冷水澡",作為個人習慣,怎麼能放到生死悠關的鐵血戰場上?還按排劉陳兩個司令員去請示匯報工作,這也太假的可笑了。
淮海戰役,在宏觀戰略決策的大政方針上是由毛主席和中央軍委主導,在戰役的主要方向、主要作戰方向的前線具體決策上是粟裕指揮和由第三野戰軍實施。戰役的一個配合方向,是第二野戰軍在第三野戰軍的協助下消滅了黃維兵團。
而電影《淮海戰役》卻主次顛倒,粟裕的決策和指揮只是被浮光掠影地、簡略地表現,而作為不是主要方向的、戰役次要的、配合的方向,卻是成為了電影的主要部分。
淮海戰役的主要指揮者粟裕沒有被公正地表現出來,電影違反了實事求是的原則,以後來的 歷史 結果來決定以前的 歷史 狀況,甚為荒唐,對 歷史 極不負責任,誤導了我們的後代的認知。《淮海戰役》是三大戰役中拍得最令人詬病的。人民心中的形象沒有在電影中得到表現。
重點不突出,關鍵場景缺失。如:沒有主席親自交代「我把指揮交給你」,以及淮海戰役的部署決策是「我」根據中央軍委和毛主席的指示主持決定的場景。
看了網友的評論,原本想去看電影(淮海戰役),演的這么槽,又改變 歷史 情節,決不看了。三大戰役本是毛主席為代表的中央軍委親自布暑,不實出毛主席,不突出主要戰役指揮者,就失去意義了。
淮海戰役,是解放戰爭中規模最宏大、影響最深遠的偉大戰役,是載入中國革命史冊的濃筆重彩。
可惜,電影《淮海戰役》,硬是被不懂、不了解或曲解 歷史 的編劇、導演搞成了「不知所雲」,最高決策者 偉人被淡化,戰役的真正軍事指揮者 粟裕被邊緣化,厚重的 歷史 ,被他們搞的不倫不類。
尊重 歷史 ,反映 歷史 真相的影視作品,才有生命力,否則,在拚命「廣而告之」,也只是曇花一現。
電影《淮海戰役》,場面宏大,空前絕後,值得稱贊。
說主題:要說九十年代拍攝的淮海戰役怎麼樣?一句話:對粟裕有失公平,距離真實有差距。
毛主席有言:淮海戰役,粟裕立了第一功!這是定論。[贊][贊][贊]
所以,電影《淮海戰役》最應該把粟裕大將的指揮藝術、戰略眼光,要有更多的展示,而電影,卻有遺憾欠缺,許多鏡頭都「喧賓奪主」了……。原因嘛,也許是當時的政治需要吧?
電影《淮海戰役》可以說演員演技可圈可點,場面宏偉,大致符合 歷史 史實,但重點人物刻畫主次不分,使學過 歷史 和懂軍史的人大跌眼鏡。
聽說電影淮海戰役拍了兩次,所公演的電影是由當時的 歷史 局限所致,主次顛倒。現在可以將兩次拍攝素材根據 歷史 事實重新剪輯即可。
淮海戰役這部電影沒看過,本來想看看,看到網上的評論;已經倒了胃口,決定不看了。淮海戰役本是劉、粟是主要指揮。這在毛主席、中央軍委的電報中就可以看出。 歷史 就是 歷史 ,來不得半點虛假。特別是 歷史 體裁的影、視劇,更應該實事求是反應當時的 歷史 真貌。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希望中央嚴把 歷史 影、視劇的關,杜絕改變 歷史 真實性的 歷史 影、視劇再次出現!
說心裡話有點失望
看了許多評論 很欣慰,說明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⑥ 請大家推薦一些關於解放戰爭三大戰役題材的經典電影,謝謝
開國大典 建國大業 集結號
⑦ 《三大戰役》電影影評 大一歷史作業
三大戰役是我國解放以後軍事題材電影之最,氣勢磅礴,場面宏大,人員、部隊、器材、武器等等,動員之多,資金消耗之大,都是天文數字。今後恐怕在相當一段時間內,我估計不會重拍。
三大戰役對於青年人的思想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課。
三大戰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同國民黨軍隊進行的戰略決戰,包括遼沈、淮海、平津三個戰略性戰役。 遼沈戰役是第一個戰役。遼沈戰役從9月12日發起,東北野戰軍先後分路奔襲北寧路。到10月1日,切斷了北寧路,一部分主力進抵錦州城下。10月10日,由華北國民黨軍組成的「東進兵團」自錦西向通往錦州的要隘塔山發起猛攻。東北野戰軍預先設置在塔山的兩個縱隊頑強阻擊,鏖戰6晝夜,打垮國民黨軍的數十次沖擊,成功地阻止了它的東進。其「西進兵團」出動後,也遭到解放軍3個縱隊的阻擊,進至彰武、新立屯一帶後,未敢繼續南進。10月9日起,東北野戰軍發起對錦州的攻擊。
經過激戰,於15日攻克該城,全殲守敵10萬餘人。隨後,被長期圍困在長春的國民黨第六十軍於10月17日起義,新編第七軍也放下武器投誠。21日,長春宣告和平解放。10月26日至28日,東北野戰軍主力在新立屯、黑山地區全殲廖耀湘兵團10萬人。11月2日,直下沈陽、營口。遼沈戰役至此勝利結束。東北全境宣告解放。在遼沈戰役中,人民解放軍以傷亡6.9萬人的代價殲滅國民黨精銳部隊47.2萬餘人。
淮海戰役是第二個戰役,是在以徐州為中心,東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臨城(今薛城)、南達淮河的廣大地區進行的。淮海戰役於11月6日發起,到22日為戰役第一階段。在這個階段中,華東野戰軍在碾庄圩地區殲滅黃百韜兵團10萬人。中原野戰軍也完成對徐州的戰略包圍。11月23日到12月15日,為淮海戰役第二階段。在這個階段中,中原野戰軍及華東野戰軍一部,在宿縣西南的雙堆集地區包圍並殲滅黃維兵團11萬人。華東野戰軍主力在杜聿明指揮的徐州國民黨軍3個兵團25萬人向西突圍時,將這股敵人合圍於永城東北的陳官莊地區,並殲滅其中的孫元良兵團約4萬人。12月15日到1949年1月10日,為淮海戰役第三階段。
1949年1月,華東野戰軍發起對杜聿明部的總攻,全殲邱清泉、李彌兩個兵團10個軍約20萬人,淮海戰役中,人民解放軍經過66天緊張艱苦的戰斗,以傷亡11萬餘人的代價,殲滅國民黨軍55.5萬人,使長江以北的華東、中原地區基本上獲得解放。 平津戰役是最後一個戰役。平津戰役在11月29日發起。從12月22日起,人民解放軍按照中共中央軍委先打兩頭、後取中間的原則,首先攻克西線的新保安、張家口,在東線,1949年1月15日,全殲天津國民黨守軍13萬餘人,解放天津。經過解放軍和中共北平地下黨的耐心工作,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戰役勝利結束。平津戰役歷時64天,人民解放軍以3.9萬人的傷亡為代價,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隊52萬餘人,使華北地區除太原、大同、新鄉等少數據點及綏遠西部一隅之地外,全部獲得解放。 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歷時142天,共爭取起義、投誠、接受和平改編與殲滅國民黨正規軍144個師,非正規軍29個師,合計共154萬餘人。國民黨賴以維持其反動統治的主要軍事力量基本上被消滅。
三大戰役的勝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勝利的鞏三大戰役環環相扣,緊密關聯,波瀾壯闊,高潮迭起,在4個多月的時間里,我人民解放軍連續殲敵154萬餘人,使蔣介石賴以發動反革命內戰的精銳部隊基本上歸於消滅。中共中央、毛主席在西柏坡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創造了戰爭史上的奇跡。
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黨中央、毛澤東在西柏坡指揮了一場國共驚心動魄的生死大決戰,就在這由遼沈、淮海、平靜三大戰役一環緊扣一環組成的戰略大決戰中,僅4個月19天的時間,共殲敵154萬餘人,徹底打垮了國民黨的軍隊。中共中央、毛澤東在西柏坡十個多月,創造了世界戰爭史上的奇觀。
⑧ 電影《紅日》,真實的孟良崮,真實的張靈甫,真實的兵,還有什麼
原華東野戰軍(華野)六縱宣傳部長吳強在50多年前寫的小說《紅日》被改編成35集電視劇,陸續在各地電視台播放。本來懷著很大期望來觀看這部電視劇的華野老兵士,不只是大失人望,並且對電視劇的編導離譜地編造前史,醜化人民解放軍的行徑感到十分憤怒。
體現兵士英豪本質的前提下,經過他們與敵人、與同志、與老鄉的周旋、相外、往來的典型情節甚至細節的彼此照射、彼此補充,來展示他們豐厚的內心世界和性格特徵,做到了個別和一般、共性與特性的統一。總之,《紅日》是一部現實主義的成功之作,可謂新中國軍事文學創作前史上的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⑨ 全面展現解放戰爭三大戰役的電影
全面展現解放戰爭三大戰役的電影是《大決戰》
相關介紹:
《大決戰》是八一電影製片廠拍攝的關於解放戰爭時期三大戰役的系列電影,分為 《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 三部,三部電影以宏偉逼真的氣勢再現了解放戰爭中三次決定性的偉大戰役。
《大決戰》三部曲作為中國電影史上最為恢弘的戰爭史詩,在電影、軍事、文化教育等多個領域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套電影全景地展示了那場決定中國命運的偉大決戰。
(9)三大戰役電影真實嗎擴展閱讀
相關背景:
1.遼沈戰役:
1948年3月,為適應解放戰爭形勢的發展需要,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率領中共中央機關和解放軍總部離開陝北,來到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村,與劉少奇、朱德率領的中央工作委員會相會合,在這里共同指揮南北兩線五大戰場。
2.淮海戰役
在遼沈戰役打響的同時,劉伯承、鄧小平、陳毅遵照中央軍委的指示,著手策動淮海戰役。
3.平津戰役
1948年秋,國民黨華北「剿總司令」傅作義,以防守平津的重要意義說服了蔣介石,將自己所指揮的60萬軍隊留在了華北,並取得了國民黨在華北的黨政軍及經濟大權。
⑩ 中國解放戰爭時期曾經有三個重大的歷史轉折點的電影即《大進軍》《大轉折》《大決戰》!
大轉折-千里躍進大別山,解放軍首次開始大規模的外線作戰。此前一直是國民黨軍隊在推進,共產黨的軍隊在後撤。
大決戰-三大戰役,使得國共的實力對比發生根本性和不可逆轉的改變
大進軍-屬於收官階段在不到1年的時間內解放整個中國大陸。實際上已經不能算轉折了,因為大決戰以後共產黨對國民黨的軍事力量的優勢已經是壓倒性,不可逆轉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