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電影《劉三姐》反映的是什麼民族的生活故事
壯族
2. 電影開國大典中,老蔣孫子背的那首詩叫啥
破陣子·四十年來家國-李煜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
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
注釋:
⑴四十年:南唐自建國至李煜作此詞,為三十八年。此處四十年為概數。
⑵鳳閣:別作「鳳闕」。鳳閣龍樓指帝王能夠居所。霄漢:天河。
⑶玉樹瓊枝:別作「瓊枝玉樹」,形容樹的美好。煙蘿:形容樹枝葉繁茂,如同籠罩著霧氣。
⑷識干戈:經歷戰爭。識,別作「慣」。干戈:武器,此處指代戰爭。
⑸沈腰潘鬢:沈指沈約,曾有「革帶常應移孔…悉鍵…以此推算,豈能支久」之語,後用沈腰指代人日漸消瘦。潘指潘岳,曾有詩雲:「余春秋三十二,始見二毛」,後以潘鬢指代中年白發。
⑹辭廟:辭,離開。廟,宗廟,古代帝王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
⑺猶奏:別作「獨奏」。
⑻垂淚:別作「揮淚」。[2]
譯文:
南唐開國已有四十年歷史,幅員遼闊。宮殿高大雄偉,可與天際相脊好接,宮苑內珍貴的草木茂盛,就像罩在煙霧里的女蘿。在這種奢侈的生活里,我哪裡知道有戰爭這回事呢?
自從做了俘虜,我因為在憂慮傷痛的折磨中過日子而腰肢減瘦、鬢發斑白。最使我記得的是慌睜野巧張地辭別宗廟的時候,宮廷里的音樂機關/教坊的樂工們還奏起別離的歌曲,這種生離死別的情形,令我悲傷欲絕,只能面對宮女們垂淚而已。
3. 《我們的千闕歌》情歸何處,最後的結局會是什麼樣的
由陳鍵鋒、賈青等主演的《我們的千闕歌》正在火熱播出中,有不少網友好奇這部電視劇的結局到底什麼?司凌雲和傅軼則有沒有在一起?下面就為大家解答一下。
其實,如果按照青衫落拓小說的結局,穗粗司凌雲和傅軼則最後並沒有走到一起,純蘆因為米曉嵐的出現,讓司凌雲知道了傅軼則和米曉嵐的過去情事,司凌雲認為傅軼則和自己的父親一樣,多情而沒有擔當,不是自己想要的那個託付終身的男人,最終選擇了曲恆。
但是在電視劇中,傅軼則幫助了凌雲太多太多,在司凌雲面對那相處的繼母,面對居心叵測做族帶的生意對手和難纏的情敵方面,給予了司凌雲無限的力量和幫助,而傅軼則的所作所為,也終於打動了凌雲,使他們重新走到了一起,即便是以後路途中有更多的困難,兩人也決定相互扶持,珍惜對方。
所以說,電視劇版的《我們的千闕歌》是Happy ending 的!
4. 續寫劉三姐與土豪的故事的作文
① 電影《劉三姐》觀後感作文400字數
電影《劉三姐》塑造了一位令人敬佩的女子,她的聰明伶俐、美麗動人、尤其是那副美妙的歌喉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砍柴女劉三姐(黃婉秋)以唱幫窮苦人解氣的山歌名聞四鄉,卻也因此被視她為肉中刺的財主陷害,幸運撿得一條命後,她一路歌聲沿江而下。老漁夫(張巨克)和兒子阿牛(劉世龍)通過歌聲將她辨出,將她接入家中。遠近鄉民聽聞,都趕來與劉三姐賽歌,以為她已人頭落地的哥哥劉二(梁音)也因此機與她重逢。因為歌詞中多處直揭財主對窮苦人的盤剝,鄉民叫好同時亦令當地財主莫懷仁(夏宗學)極為恐慌。
為防鄉民暴動,莫懷仁想以 *** 令劉三姐噤聲,只換回自己的難堪,劉三姐言稱若賽歌勝過她,她自不會開口再唱。劉二怕妹妹重蹈覆轍,想帶她遠走他處,但劉三姐誓要好好懲治莫懷仁。莫懷仁找來一幫酸臭文人信心滿滿與劉三姐賽歌,不想個個被她罵得狗血噴頭。為讓劉三姐屈服,莫懷仁暗中將她綁至府中,施以錦衣美食,只換來劉三姐的幾聲冷笑。早已與劉三姐暗中生情的阿牛、劉二及眾鄉民,則頗為擔憂她的安危,正想辦法將她營救。
劉三姐不僅歌唱得好,人品更好。她嫉惡如仇、仗義執言,用歌聲做武器,與土豪劣紳作斗爭,令鄉親們拍手稱快。
她勇敢正直,惡霸莫懷仁處處刁難老百姓,但勇敢正直的劉三姐用她的歌聲與智慧打敗了莫財主,就連三個秀才也被她羞辱的狼狽不堪,為百姓出了一口惡氣。她所唱的:大路不平眾人踩,情理不合眾人拍。橫梁不正刀斧砍,管你是斜還是歪。」大滅鄉紳惡霸的威風,展現了勞動人民的正直勇敢,不畏權勢。不僅如此,她還善良、大膽,用歌聲傳遞感情,最終求得真愛。
總之,劉三姐的歌聲走遍山山水水,傳遍千家萬戶,另土豪劣紳如坐針氈,喪魂落魄;另鄉親們揚眉吐氣,拍手稱快,她代表了壯族人民的勤勞、勇敢、智慧,令人欽佩。
② 劉三姐的故事作文用總分的形式寫
「唱山歌,這邊唱來那邊和.....」,大家知道這首山歌嗎?對了,它就是劉三姐唱的。聽說當地的村民們都十分敬仰她,稱她為歌神。到底她是不是這樣一個人呢?大家隨我來看看吧!
很久以前,村裡有位美麗動人的姑娘名叫劉三姐,她為人善良,樂於助人,村名們都很喜歡她。她也帶領大家和當地的莫財主做斗爭,莫財主十分恨她。有一天劉三姐上山砍柴時,被莫財主派人陷害,摔下了懸崖。可是劉三姐大難不死,在江面上漂著並沒有摔死。
第二天上午她遇到了好心的老李和阿牛。老李和阿牛把劉三姐救了上來,並且收留劉三姐在他們家住下來養傷。還為劉三姐舉辦了一場歌會慶祝劉三姐大難不死,並把莫家派來打探消息的管家氣的像狗一樣夾著尾巴逃跑了。
莫家的管家回去一說,莫財主很陸握生氣,因為劉三姐說他是一個殺人的強盜頭頭。氣急敗壞的莫老爺想出了一個鬼主意-----就是娶劉三姐。劉三姐一聽就唱到:「一個莫家的強盜頭,想娶我。擺個擂台,贏了我再說。」莫財主一聽,說:「好,明天早上江邊不見不散。」
晚上,莫財主偷偷地到城裡請來了李、陶、羅三位秀才前來助陣。第二天上午賽歌大會開始了。
李秀才率先登場唱到:「小小牛犢剛出生,諒你山歌有多多。」
劉三姐唱到:「小小牛犢剛出生也比你差的小螞蟻多得多。」
羅秀才唱到:「三百條狗分給四個人,三多一少四下分,只要單數不要雙,看你怎麼分。」
劉三姐讓舟妹上前和他比,舟妹唱到:「九十九條返族去串門,九十九條去打獵,九十九看小羊,還早世慶有三條-------」
「去給那財主當奴才!」
莫財主和那三個秀才一聽,差一點沒被氣死,莫財主一下子掉進了江里,好不容易爬上岸,帶著手下和三個秀才灰溜溜的走了。
劉三姐真是一個響當當的歌神呀!
③ 寫劉三姐對歌情節作文500
最近我來看了一部精彩的影源片,敘述了家喻戶曉的劉三姐用山歌揭露統治階級對勞動人民的殘酷剝削和壓迫的故事。她走到哪裡便唱到哪裡,鼓舞了人們對地主的反抗,喚起大家與封建勢力做斗爭。她只是一個弱女子,然而她卻有這樣一種與強勢對抗的勇氣,這使我十分的佩服。
你看,劉三姐正在和三個秀才對歌呢!那三個秀才搖頭晃腦的拿著書念,而劉三姐隨口就接了一段,身後的百姓們也跟著唱。秀才無言以對,百姓們也鬨堂大笑。劉三姐真受百姓擁護啊!劉三姐又是多麼聰明啊!但我覺得,劉三姐的勇敢更讓人佩服。她面對強勢面不改色,輕輕鬆鬆。無論地主如何刁難,她都毫不畏懼,毫不膽怯。
而我呢,在學習上遇到一點困難,就想退縮,做什麼事都怕這怕那的。我覺得我們要學習劉三姐勇敢,不畏艱難的精神。絕不要當膽小怕事的人。我們一定要把劉三姐的精神發揚光大!
④ 關於劉三姐的傳說作文100字
《劉三姐的傳說》
劉三姐的故事來自廣西僮族民間傳說,講述了民女劉三姐回用山歌反抗答財主莫懷仁的故事。劉三姐愛唱山歌,並且總能唱出窮人的心裡話,因此遭到莫懷仁的陷害。為了躲避迫害,劉三姐在鄉親們的幫助下,與男友阿牛遠走他鄉。
⑤ 劉三姐的故事作文400
劉三姐是壯族民間傳說人物。其傳說最早見於南宋王象之《輿地紀勝》卷九十八《三妹山》。明清以來,有關她的傳說與歌謠 文獻記載很多。壯族民間口耳相傳的故事與歌謠更為豐富。
相傳劉三姐為唐代壯族農家女,年幼聰穎過人,被視為「神女」。十二歲能通經傳,指物索歌,開口立就。自編自唱,歌如泉涌,優美動人,不失音律,故有「歌仙」之譽。十五歲時聘於林氏,唐開元十年(722年),為抗拒林氏逼婚,與情人張偉望出奔,不知所終。民間多以為雙雙成仙而去。廣西宜山壯族傳說,劉三姐生於唐中宗神龍元年(705年),從小聰慧過人,能歌善唱。12歲即出口成章,妙語連珠,以歌代言,名揚壯鄉。後曾到附近各地傳歌。慕名前來與她對歌的人絡繹不絕,但短則一日,長則三五天,個個罄腹結舌,無歌相對,無言以答,羞赧而退。然而她的才華卻遭到流氓惡霸的嫉恨,後被害死於柳州。傳說她死後騎鯉魚上天成了仙。也有的說她在貴縣的西山與白鶴少年對歌七日化而為石。還有的說財主莫懷仁欲娶她為妾,三姐堅決反抗,莫懷仁買通官府迫害三姐,三姐乘船飄然而去,等等。
相傳唐代,在羅城與宜州交界和的天洞之濱,有個美麗的小山村。村中有一位叫劉三姐的壯族姑娘,她自幼父母雙亡,靠哥哥劉二撫養,兄妹二人以打柴、捕魚為生,相依為命。三姐不但勤勞聰明,紡紗織布是眾人誇贊的巧手,而且長得宛如出水芙蓉一般,容貌絕倫。尤其擅長唱山歌,她的山歌遐爾聞名,故遠近歌手經常聚集其村,爭相與她對歌、學歌。 劉三姐常用山歌唱出窮人的心聲和不平,故而觸犯了土豪劣紳的利益。當地財主莫懷仁貪其美貌,欲占為妾,遭到她的拒絕和奚落,便懷恨在心。莫企圖禁歌,又被劉三姐用山歌駁得理屈詞窮,又請來三個秀才與劉三姐對歌,又被劉三姐等弄得丑態百出,大敗而歸。莫懷仁惱羞成怒,不惜耗費家財去勾結官府,咬牙切齒把劉三姐置於死地而後快。為免遭毒手,三姐偕同哥哥在眾鄉親的幫助下,趁天黑乘竹筏,順流沿天河直下龍江後入柳江,輾轉來到柳州,在小龍潭村邊的立魚峰東麓小岩洞居住。 據說來到柳州以後,三姐那忠厚老實的哥哥劉二心有餘悸,怕三姐又唱歌再招惹是非,便想方設法來阻止。一天,他終於想出了個辦法,從河邊撿回一塊又圓又厚的鵝卵石丟給三姐,說:「三妹,用你的手帕角在石頭中間鑽個洞,把手帕穿過去!若穿不過去,就不準你出去唱歌!」接著鐵青著臉一字一頓地補充道:「為兄說一不二,絕無戲言。」 先還是甜甜微笑的三姐,看著哥哥的滿臉慍色,那裡還敢像往常那樣據理爭辯,拾起丟在面前的石頭,暗忖道:「我又不是神仙,手帕角怎能穿得過去?」她下意識地試穿,並唱道:哥發癲,拿塊石頭給妹穿;軟布穿石怎得過?除非凡妹變神仙! 「管你是凡人也好,神仙也好,為兄一言既出,絕不更改!」哥哥像是吃了秤砣——鐵了心。心想:這一招夠絕了吧,還難不倒你? 畫作
誰料三姐凄切婉轉的歌聲直上霄漢,傳到了天宮七仙女的耳里。七仙女非常感動,恐三姐從此歌斷失傳,於是施展法術,從發上取下一根頭發簪甩袖向凡間劉三姐手中的石塊射去,不偏不歪,把石頭穿了一個圓圓的洞。三姐無意中見手帕穿過石頭,心中暗喜,張開甜潤的嗓子: 哎……穿呀穿,柔能克剛好心歡, 歌似滔滔柳江水,源遠流長永不斷! 從此,劉三姐的歌聲又縈回魚峰山頂、樹梢,慕名來學歌的對歌的人連續不斷。後來,三姐在柳州的蹤跡被莫懷仁偵知。他又用重金買通官府,派出眾多官兵將立魚峰團團圍住,來勢洶洶,要捉殺三姐。小龍潭村及附近的鄉親聞訊,手執鋤頭棍棒紛紛趕來,為救三姐而與官兵搏鬥。三姐不忍心使鄉親流血和受牽連,毅然人山上跳入小龍潭中…… 正當劉三姐縱身一跳的時候,頓時狂風大作,天昏地暗。隨著一道紅光,一條金色的大鯉魚從小龍潭中沖出,把三姐馱住,飛上雲宵。劉三姐就這樣騎著魚上天,到天宮成了歌仙。而她的山歌,人們仍世代傳唱著。為紀念她在柳州傳唱的功績,人們在立魚峰的三姐岩里,塑了一尊她的石像,一直供奉。
⑥ 印象劉三姐的作文
印象劉三姐是一部世界上最大的山水實景劇場,是由全球最具有魅力的張藝謀、王潮歌等人導演的。這部電影充分講述了一個小山村裡的人們是怎樣生活的,也表現出了春、夏、秋、冬四個季節不同的氣候。
電影開始時,一群身穿不同少數民族服裝的女人拿著火把跑出來,接著又穿著不同少數民族服裝的男人沖出來,如同雄師從山澗飛出來。
一群人劃著竹筏在江中抽水打魚,燈光從白色變為黃色,鳥兒悠閑的叫著,就象清晨漁民們工作的景象。突然,漁民拉起水中的紅綢緞有節奏的動。
然後一個大竹筏載著月亮漂浮在水面,一個穿著紗的女人在月亮上奔跑看那情形如同嫦娥奔月一樣,劉三姐坐著竹筏唱著山歌從月亮邊滑過。
在劇場的右邊,照射著黃色的光芒,鳥兒嘰嘰喳喳地叫著,人們有的牽出牛到河邊喝水,有的在河邊邊唱歌邊洗衣服,有的在收漁網,還有的騎上自行車去上班,表現出了清早的繁忙。
過了一會兒劉三姐帶著一群姑娘到河邊洗澡,她們四個人圍成一個圈,中間的姑娘洗完澡後換上新衣,劉三姐換上新衣後,阿牛哥就用竹筏接走了她。
竹筏組成了一條河中的小路,一群穿著黑衣服衣服上由小燈泡的姑娘慢慢走出來,邊跳舞邊走走到盡頭時他們身上的燈泡一會兒亮一會兒不亮遠看像豪華商場的招牌,近看如同一個會亮的機器人。
看這部電影的人上千人中外旅遊者都有似乎聞訊而來。這部電影讓人知道了鄉村生活的樣子與樂趣,選用了壯族、瑤族、苗族等不同的少數民族服裝,場景五光十色。
製作人梅帥元曾說過:他舉世公認的非凡才華和獨創精神使這部與上帝合作的作品成為唯一。這部電影如果沒有大自然又何來山水實景,如果沒有山水實景又何來那些聞訊而來的觀眾。因為有了上帝,也因為有了這位全球最具有魅力的導演,廣維文華公司申報了下面兩項吉尼斯紀錄:一、世界上最大的鼓樓群;二、世界上最大的山水實景劇場。
⑦ 關於劉三姐讀後感的作文600字
一個聰明機智、愛憎分明的人,一個疾惡如仇、仗義執言的英雄。她,就是劉三姐版。自權從我認識了劉三姐,明白了邪不壓正的道理。
文中第一個故事講了劉三姐用歌聲做武器,滅了莫管家的威風,幫青年獵手阿牛奪回野兔。於是莫懷仁對她記恨在心。劉三姐再次揭穿他的陰謀。莫懷仁想出了鬼點子,請來三個秀才與劉三姐對歌。結果秀才們慘敗,莫懷仁被罵得面紅耳赤。劉三姐的歌唱出了鄉親們的心聲,唱出了正義的力量,鄉親們人人揚眉吐氣,拍手稱快。
說明了正義是所向披靡的,是邪惡無法戰勝的。
劉三姐十分勇敢,不畏 *** ,與惡勢力做斗爭。因為邪不壓正,莫懷仁終究敗在了劉三姐的手下。
正義是無敵的,所有人都應該有一顆正義的心,路見不平,拔刀相助!
⑧ 學生四年級作文劉三姐的傳說300字
劉三姐是唐朝時候的人,她是壯族傑出的民歌手,被譽為「歌仙」、「歌聖」。
關於劉三姐的傳說很多,有民間口頭流傳的,也有古籍和地方誌所記述的,流傳於廣西宜山、柳州一帶。 傳說劉三姐家裡貧窮,她和哥哥靠打柴和種田養母。三姐聰明美麗,能歌善唱,財主莫懷仁想娶她為妻,遭三姐拒絕,莫懷仁便請來三位能歌的秀才,企圖唱敗三姐。三位秀才撐船來劉三姐的家鄉——廣西宜州,先遇著在河邊洗衣的三姐之「妹」,聽她唱歌已夠歷害,後來,三秀才與劉三姐對歌,大敗而返。莫懷仁於是在民間強行禁歌,但始終禁不住,惱羞成怒的莫懷仁陰謀暗害三姐,三姐巧扮成乞婦來告訴莫仁懷,說三姐又在岩洞里唱歌,並領著他去看。當莫懷仁走進洞口時,三姐用拐杖在洞口邊一敲,洞口立即關閉起來,把他夾死了。後來三姐和一青年又到柳州魚峰山、桂林七星岩去唱歌。最後兩人化作一對黃鶯飛上了天。這個故事優美生動,是建國以後對劉三姐傳說最先整理出來的一篇。
劉三姐的傳說又一說是劉三姐聰明美麗、勤勞、善歌而遠近聞名。她與同村賣柴的歌手李小牛相愛。財主莫懷仁以觸犯禮教之名,把他倆捆綁丟下河裡。李被淹死,三姐漂到柳州,被老漁人救起,並收為義女。後來,劉三姐在柳州唱歌又唱出了名,莫懷仁請來三個歌手與三姐賽歌,大敗而歸。莫惱羞成怒,叫打手把三姐捆綁裝進豬籠,沉入河底。三姐死後,人們在其墳前供祭兩條大鯉魚,祭間墳墓裂開,三姐跳出來騎著一條鯉魚上了天,另一條鯉魚變成了「魚峰山」。
⑨ 關於劉三姐的傳說作文100字
觀賞《印象劉三姐》這場大型山水實景演出真是一種美的享受。
朦朧夜色中,灕江成了一個大舞台。想像卻依然無法超越如此的視覺震撼。
「唱山歌哎,這邊唱來那邊和,哎那邊和……」熟悉的曲調從朦朧的夜色中緩緩飄出,彌漫在江面上,流淌在空氣里。在歌曲唱完之後,現場又歸於一片靜默。瞬間的靜默突然被萬縷光明打破,被燈光照亮的峻峭山峰,魔術般映入我們的眼簾,引起一片驚嘆。點點漁火從天邊亮起來了,有如星星一般,把水面、河岸和舞台連接在一起。我的眼睛不夠用了,我無法將山水實景舞台中的一切盡收眼底。
好戲開場了,幾十位漁民排著整齊的隊伍,劃著小船滑過水面。就在他們蹲下又站起的一剎那,整個水面突然間就燃燒了起來――漁民們拉起的藏在水裡的紅綢。漁民們隨著節奏舞動,變幻著各種造型:時而把小船淹沒在紅海之中,只露出圓圓的斗笠;時而將紅綢拋向天際,帶出一道彩色水簾;時而有節奏的拉起、放下紅綢,宛如海上起伏的波濤。快樂的舞蹈感染了這片山水,也感動了岸上的觀眾。舞台上下一片歡騰。
過了一會兒,黑暗的水面里飄來一彎金色的月芽,仔細一看,一個身披紗巾的「月亮女神」斜躺在月端,然後在「月亮船」上翩翩起舞。最後,她又斜躺在月端飄然而去,融入那隨著歌聲閃爍的粼粼波光里。
黑暗的休止符尚未讓目光停穩,遠處「飄出」的亮晶晶的少女就又成了焦點,她們用光的魔術調度著觀眾的視線。一個、兩個、三個……依次亮起的民族服飾猶如一隻只螢火蟲,逶迤著向我們延伸過來。幾百人的隊伍形成一個「z」字鋪上水面,我已經消化了最初的驚喜,等待著下一個奇跡的出現……
……
最後,演員們在自己營造出的夢幻世界中向觀眾們深深鞠躬,台上爆發出一陣震天動地的掌聲,我卻依然沉浸其中,不願離去……
這場大型山水實景演出,不得不讓我感嘆,導演能把人融入如夢的山水中,加上五彩燈光的變換照映,勾畫出世界上唯一的夢幻灕江勝景,向人們展現了一幅反應廣西獨特山水、風俗、世情的連綿不斷的畫卷,人與自然一派和諧的境界。
5. 紅燈記讀後感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紅燈記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了《紅燈記》這一篇故事,使我受到了很大的啟發:這一篇文章的主人公是:李鐵梅姓陳,父母都被日本鬼子殺害了。李玉和姓張,叫張玉和都是鐵路工人。李奶奶:丈夫也是鐵路工人。紅馬燈是指揮火車通行的信號燈。
他們三姓本不是一家人。為了抗擊日本侵略者,他們組成了一個新的革命家庭。都是游擊隊的交通員。紅馬燈是聯絡信號。交通員接頭的暗號。一次松嶺根據地的交通員把一個重要的密電碼交給了李玉和,並讓李玉和轉交給北山游擊隊的磨刀師傅。由於鬼子搜查的緊,李玉和沒有把密電碼交出去。貪生怕死、賣友求榮的王局長當了叛徒出賣了李玉和。把轉交密電碼的事,告訴了日本鬼子大佐鳩山。
鳩山為了得到密電碼,先是引誘,後是酷刑最後又將李玉和、李奶奶、李鐵梅一起抓進大牢。他們都沒有屈服。日本鬼子得不到密電碼就將李玉和、李奶奶殺害了。李奶奶、李王和都壯烈犧牲後,鬼子還跟蹤李鐵梅妄想得到密電碼。機動靈活的李鐵梅最後喬裝成慧蓮的樣子,很快就把密電碼交給了北山根據地的交通員磨刀師傅,完成了任務。從此,鐵梅接替了李玉和的位置,成了黨組織的正式交通員。日本鬼子鳩山被新四軍抓起來。
讀了紅燈記使我懂得了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是成千上萬的革命先烈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換來的。
李鐵梅15歲就參加了革命,成了革命黨組織的正式交通員。而我呢?今年也十幾歲了,生活在一個新社會,長在紅旗下,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有什麼理由不好好讀書呢?作業多了就怕苦,有時馬馬虎虎,不看題、不理解做完就了事。由於作業不認真學習沒有刻苦勁,所以考試成績不好。就如三年級期末成績四門功課平均92分。這怎麼能行呢?怎麼能對得起我們飛躍發展的國家呢?更對不起我們老師。也對不起平時省吃儉用節約下的錢來資助我學習的老師、叔叔、阿姨們。
從此,我一定要好好學習,決不辜負大家對我的希望,多掌握知識。向紅燈記中的李鐵梅那樣。將來成為我們偉大相國的有用人才。
今天有幸觀看了我國著名優秀劇目《紅燈記》,感觸頗深!不愧是優秀劇目啊!早就聽說這個劇,媽媽這個年代的人,對這個劇很了解,有很多人都能夠哼唱出來,一直想看個究竟,今天終於看到了,呵呵!果然是名不虛傳啊!
《紅燈記》令我感觸最深的就是劇中的台詞,很多運用了比喻,對比,語言十分犀利,而且極其的鼓舞人心,即便沒經歷過那個年代,也能體會得到當時人們在水深火熱的情景,一股不屈服,奮起反抗的力量直逼心頭,中國人脊樑骨就是硬氣!真是覺得很多的語言都很經典,真不怪老一代人不是還熟記著、哼唱著,還有就是情節的設計,有很多地方表現出當時的人們心思縝密,而且隨機應變、有勇有謀!挺讓人佩服的!
再有就是中國京劇的魅力,真是第一次親臨現場來觀看這樣的劇目,跟電視上是完全不一樣的,第一次覺得我們的國粹表現力這么強!演員的動作有著一股陽剛勁,還有就是卡的那個點,更是到位!看得趕勁!還有就是舞台上,每個人的一舉一動,以及人物的姿勢及不同角色所表現的造型的安排上,仔細端詳,每一個細節都很是恰到好處,如果能夠定格的話,會呈現出很多讓人難以忘懷的情景,例如說奶奶在與鐵梅說過去家事的情景,那是一幅很祥和的畫面,還有李玉和與鐵梅摻著奶奶大無畏的走向刑場的情景,那是一幅可歌可泣的畫面!是中國人民的堅韌不拔精神的真實寫照!試想想,我們這一代的的確確是的一代啊!
京劇確實「角兒」的藝術,確實是獨有靈秀之氣的藝術,一個人唱念做舞,美視美聽作用於人之的舞台表演藝術。從譚鑫培到楊小樓余叔岩、梅蘭芳從「四大名旦|」四大須生「到馬、譚、張、裘、李、袁、葉、杜都是憑著過人才華和技藝,給人以美感享受的表演藝術家。從孫岳、張學津、孫毓敏、劉長瑜到後來的李維康、楊淑蕊、王蓉蓉,直至今日李魁智、李勝素、韓勝存、康靜、張馨月。別小看這門藝術的代代傳承,這可不僅僅是某種流派後繼有人,而是我們這個民族傳統文化精神的血脈延續。是忠孝節義、禮義廉恥的延續,咱們幾千年的文化之根從未斷絕,源遠流長的文化之河沒有斷流埃
為說京劇是作用於人之心靈的舞台表演藝術,因為京劇不是雜技、武術、「二人轉」,「驚險」有「哏兒」,娛人耳目感官刺激。那叫通俗娛樂。京劇堪稱高雅藝術,國之瑰寶,京劇是唯美的、浪漫的、完美的、寫意的,京劇的美學品質和同樣可稱之為古典詩詞、書法、繪畫、古董一樣,是啟迪心智、陶冶情操、養性怡神、凈化心靈的藝術。用今天的話說,京劇更是聯絡天下華人的精神紐帶,是凝聚民族精神,熔鑄民族魂魄的文化瑰寶。
京劇藝術是超現實、超時空、超政治、超國界的藝術。以梅蘭芳為代表的京劇文化,1919年征服了日本觀眾,1930年又迷倒了美國朋友,1935年更啟發了蘇聯的同志們,當年聰明絕頂的布萊希特更因欣賞京劇藝術而開竅,創立了影響深遠的演劇學派。當年的「國-軍」與「共-軍」,今日的海峽兩岸都在傳承京劇藝術。確是因為京劇藝術博大精深,知音、知友遍於四海,所謂京劇文化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結晶埃
《紅燈記》會傳演下去的,因為它凝聚著民族精神魂魄,更已經融入了傳統,它集中體現了中華兒女的品格操守,貧賤不移、威武不屈的人格力量仍會震撼子孫後代的心靈。
韓勝存、康靜、張馨月這「三代人」,在劇中展示的靈性與實力預示著他們未來的舞台生涯中,尚有無限發展空間。唯願他們都能「悟」出梅蘭芳先生,敬業創新的藝術精神。有所創造有所發明,為國粹藝術作用於當代人的心靈,再排幾出好戲到徐州來演。
「不以物喜、不已己悲」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這些京劇新秀們,應當贏得全社會足夠的、更多的尊重。
樣板戲,是一個遙遠的記憶。這周藝術概論課上,我得以觀摩京劇《紅燈記》,自己體悟了一番這種扭曲的藝術形式。
「栽什麼樹苗結什麼果,撒什麼種子開什麼花。」這是一種預成論與不變論。即使李玉和在誇鐵梅是革命火種,但這句話同時否定了其他階級立場的有志之士追求真理的合法性。如果說藝術形象的刻畫需要李玉和的語言表現出粗獷與質朴,那麼正如受批判的,李玉和臨刑前過長的抒情不但對這個英雄人物形象沒有起到強化作用,反而使人感到有點文質彬彬。李玉和在不同幕中,時而質朴粗獷,時而用上「賊鳩山」這樣帶有幽怨意味的詞語、用上「變雄鷹沖霄漢,乘風直上飛舞到關山」這樣有典故有修辭的精妙好句、「投親友,度飢寒」這樣文言味十足的動賓短語、「我要你,仔細想一想你們的下場」如斯官僚氣十足好似外交部發言人申明立場的宣言,其形象定位,相當混亂。這個藝術形象雖然是具體可感但是個性紊亂。形式上是一個三突出中的所謂主要英雄人物,卻是不同個性的英雄人物簡單的拼湊與大雜燴。
「為的是:救中國,救窮人,打敗鬼子兵。」抗日救國只能作為一種工具論,而非價值論。既然李奶奶概述祖祖代代工人階級的目標,怎麼能將抗日視為終極期盼。在劇中,「窮人」與「工人」的概念經常混淆。戲劇發生的時候,工人是中國無產者中比例極少的部分,卻將二者等同。這不是藝術的加工,這是特殊時期,政治對藝術的強制力體現,違背了藝術的真實性。江青在這部劇的加工過程中違背藝術的指令也很多,例如要求以《國際歌》作為李玉和就義時的背景樂。 「道高一丈,魔高一丈」用於劇中李玉和指出鳩山有詭計、自己的陣營更為強大並不合適,同樣不應該因為是周總理指出要沿用古語習慣用法,就脫離劇情生搬硬套。不僅僅是演繹技巧上的盲從,演員參與藝術創作的態度也值得我們推敲。在戲劇表現的時代,一個窮人、一個底層的扳道工居然油光滿面、大腹便便,塑造出的簡直是一個資本家的富態。
經典版電視劇《水滸傳》中,演員為了演好魯智深這個形象,毀損健康數月內增肥20斤。相比之下,這部收視率更高、觀眾期待更強的電影中,要求一個演員出於對藝術創作的責任心節制飲食以便貼近藝術形象真的有那麼難嗎? 《紅燈記》身為文革時期八部樣板戲之一,是當時全國人民為數不多的精神食糧,得以反復的觀摩。我只看了課上一遍、課下一遍,倘若不是借來劇本,許多細節還真沒理解到。也就是說,用於大眾傳播的戲劇存在不少不利於廣泛傳播的文縐縐敗筆。如玻璃上的「紅蝴蝶」、祖孫倆一激動就矯情地高舉號志燈四射。還有的細節仍不大理解,「能夠距離你三公分開槍」為什麼不能夠成立。我想,如果不是如當時精神食糧匱乏的人們反復欣賞,看上一兩次很難理解透徹這么多矯情做作的小細節。可以說,這部當時廣泛傳播、體現藝術認識與教育功效的作品,腐儒氣太足、多處陽春白雪一定程度上脫離群眾。這部劇的出發點就是強調其組織功用。
家鄉安徽安慶、方言被稱為黃梅腔、小時候看本地黃梅戲電視劇長大的我,本來就不喜歡京劇快而高亢的唱腔。京劇演員給我的感覺難免如同《紅與黑》中德瑞那婦人對收容院院長的評價。英雄主義、大無畏的精神乍一聽讓人振奮,多聽了幾段就讓人亢奮過度產生聽覺疲勞。而且,京劇的唱詞語速太快、吐字我跟不上,越看越沒勁。遠不及黃梅戲溫婉舒緩讓人暢快。回到 《紅燈記》,相比於我不喜歡的語言藝術,「李玉和腿傷劇痛,『單腿後蹉』,揉腿,『騙腿亮相』」,以及李玉和巍然立起,從容解開衣扣、亮相、冷笑、扣鈕,背著手,然後蔑視地踏著舞台方步入場這些源於古典京劇中的動作演示,卻是極為生動的.肢體語言,很好地詮釋了李玉和的硬漢形象。
總體而言,我不喜歡《紅燈記》。我不是劇本中描寫的那個民族危亡時代的人,我也不是劇本上映那個英雄崇拜盛行時代的人。李玉和英雄主義的色彩越強,也就越強調了在他的時代之前的中國人是怎樣窩囊而將爛攤子般的國家留給這一代人,也就越強調了文革時代的人們自身是多麼沒有值得褒獎的地方只得靠著緬懷與追憶挺直胸膛。藝術欣賞需要情感的共鳴,但我不認為百年前的人們的拼搏是理所當然的,因為我確信兩百年前的中國人不值得我們這些後輩尊重。看這部劇給我最大的感觸是對於戲劇發生時代之前紙醉金迷的中國人貽害後人的不滿與憎惡。這出劇,編劇希望傳達的情感與我看後的感慨根本形成不了共鳴,我也看不到它創造性的靈光。
今天有幸觀看了我國著名優秀劇目《紅燈記》,感觸頗深!不愧是優秀劇目啊!早就聽說這個劇,媽媽這個年代的人,對這個劇很了解,有很多人都能夠哼唱出來,一直想看個究竟,今天終於看到了,呵呵!果然是名不虛傳啊!
《紅燈記》令我感觸最深的就是劇中的台詞,很多運用了比喻,對比,語言十分犀利,而且極其的鼓舞人心,即便沒經歷過那個年代,也能體會得到當時人們生活在水深火熱的情景,一股不屈服,奮起反抗的力量直逼心頭,中國人脊樑骨就是硬氣!真是覺得很多的語言都很經典,真不怪老一代人不是還熟記著、哼唱著,還有就是情節的設計,有很多地方表現出當時的人們心思縝密,而且隨機應變、有勇有謀!挺讓人佩服的!
再有就是中國京劇的魅力,真是第一次親臨現場來觀看這樣的劇目,跟電視上是完全不一樣的,第一次覺得我們的國粹表現力這么強!演員的動作有著一股陽剛勁,還有就是卡的那個點,更是到位!看得趕勁!還有就是舞台上,每個人的一舉一動,以及人物的姿勢及不同角色所表現的造型的安排上,仔細端詳,每一個細節都很是恰到好處,如果能夠定格的話,會呈現出很多讓人難以忘懷的情景,例如說奶奶在與鐵梅說過去家事的情景,那是一幅很祥和的畫面,還有李玉和與鐵梅摻著奶奶大無畏的走向刑場的情景,那是一幅可歌可泣的畫面!是中國人民的堅韌不拔精神的真實寫照!試想想,我們這一代的的確確是幸福的一代啊!
從小就沒吃過苦,不知是多少前輩的鮮血,換來我們今天的安定與日後的繁榮、昌盛!所以我們永遠也不能忘記那無數犧牲的英雄、無數奮斗的先輩!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做出自己對這個社會的貢獻!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這就是我觀看《紅燈記》這部劇之後的感受,覺得除了欣賞這部劇之外還有很大的教育意義,總之還是頗有收獲的。
6. 《滿江紅》電影觀後感日記500字5篇
【 #日記# 導語】電影《滿江紅》講述了南宋紹興年間,岳飛死後四年,秦檜率兵與金國會談。會談前夜,金國使者死在宰相駐地,所攜密信也不翼而飛。一個小兵與親兵營副統領機緣巧合被裹挾進這巨大陰謀之中,宰相秦檜命兩人尋找兇手和真洞敬雀相的故事。下面是 考 網整理的《滿江紅》電影觀後感日記500字5篇,希望對你們有幫助!1.《滿江紅》電影觀後感日記500字 篇一
看完《滿江紅》,其實我心裡五味雜陳。原因既包括影片的很多處藝術處理超出了我的欣賞理解范圍,也包括影片的主題讓人不敢隨便置評。只能說說零碎的感想。
影片有意多次從高空俯視的角度拍攝劇中人物穿過層層疊疊的房屋快步行走的鏡頭,配上一種類似於京劇演奏又帶有搖滾腔調的配樂。看的時候我不太理解,現在回想起來,好似是一種隱喻:觀眾們要透過劇本設置的種種懸念才能最終理解電影的內容,不走到目的地,是不會知道電影到底想告訴你什麼。
記得春節前的電影介紹中曾提到本片類型是懸疑喜劇。當時覺得有點奇怪,喜劇演員沈騰演的電影會有懸疑嗎?配上春晚相聲專業戶岳雲鵬,那應該都是「抖包袱」啊。觀影時還真的就是這樣一種感受:沈騰的喜劇形象太深入我心,無論沈騰說得多麼大義凜然,情感如何真摯投入,我總是很出戲。
電影看完感覺是導演帶觀眾在玩劇本殺,可能很符合當下年輕人的口味吧。但我對裡面那種北方方言味的對白、現代感與歷史感混雜的內容感到有點不適。
還有,希望導演考慮一下某些血腥鏡頭的處理稿逗。考慮到春節檔有很多青少年觀影,那些乾脆利落的利刃割喉、人物捂住致命傷口抽搐而死的鏡頭還是應該作更合理的處理。
最後,看電影就是談一場戀愛,是你的那杯茶你怎麼看都覺得順眼,反之則反之。不管別人怎麼說,你去看就對了。
2.《滿江紅》電影觀後感日記500字 篇二
昨天下午與家人觀看納早了由張藝謀執導的電影《滿江紅》。震撼,感動!滿滿的愛國情懷!
影片《滿江紅》主演有:沈騰、易烊千璽、雷佳音、張譯、岳雲鵬等人。
整個電影場景的古建築以青、灰、黑為主,營造了冰冷殘酷的斗爭環境,影片節奏緊湊,扣人心弦,懸念不斷,略帶幽默搞笑。
本片喜劇擔當:沈騰和岳雲鵬,他二位自帶笑點,歷史題材,不能以搞笑為主,片中會穿插幽默一下,讓人會心一笑,而不脫離劇情,而是為人物性格為劇情鋪墊的搞笑。
電影配樂極具特色,每次出現都有點睛之妙,抑揚有度,甚至感覺沒聽夠,便戛然而止。
影片最震撼漲的地方,是秦檜被迫誦讀岳飛的《滿江紅》,將士們跟著一起誦讀,秦檜飽含情感的大聲朗誦,在我感到奇怪時,劇情反轉大反轉,意想不到的是這個秦檜是個替身,秦檜為了保命,培養了一位替身,就是這個替身是當年看過岳飛的《滿江紅》,他成為帶領「全員復誦」《滿江紅》的功臣,在誦讀完後選擇了自 殺,是他把《滿江紅》誦讀給千萬名士兵,所有的將士,所有的後人,將銘記岳飛的《滿江紅,》流傳千古,看的不禁熱淚盈眶。
岳飛的《滿江紅》,對一個民族精神家園的創建起到了巨大作用,應該比刺殺一個秦檜在歷史中起到的作用更大。
3.《滿江紅》電影觀後感日記500字 篇三
古往今來,有多少英雄豪傑壯懷激烈,為了國家出生入死,他們可歌可泣的事跡激勵了數代學子。而其中我最崇敬的人就宋朝愛國將領岳飛,尤其是他那首《滿江紅》,百讀不厭。
「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讓人深刻感受到到岳飛當年的深情豪邁和慷慨激昂,他為國殺敵的志向、視死如歸的精神震憾我的靈魂。一句「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充分體現了岳飛樂觀主義精神和重整乾坤的雄心壯志。「待從興,收拾舊河山,朝天闕」、「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表現了岳飛急於立功報國的宏願和收復河山的信心和決心。
岳飛從小勤奮好學,練就一身好武藝,他上戰場時,母親在他背上刺了「精忠報國」四個大字,這成為岳飛終生遵奉的信條,也是我崇敬他的根本所在。當皇上與大臣們議論投降時,岳飛堅持主張抗戰到底,置個人榮辱安危於度外。聯想到現在社會上許多人面對一些不良行為,比如看見小偷偷東西不敢阻止,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遇上出車禍的不去救人,故意繞道而行,等等。在社會文明高度發達的今天,與古人的捨身為國的豪情壯志相比,我不禁為這些人的冷漠與自私嘆息!
最後,岳飛被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害死,但他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精忠報國」業績是不可磨滅的。每次我讀這首膾炙人口、感人至深的《滿江紅》時,都心潮澎湃。現在是和平年代,沒有激烈的戰爭需要我們上前線為國殺敵,我們就更應該珍惜和平幸福的生活,熱愛祖國,克服學習上的不足,像岳飛那樣堅持不怕困難、樂觀向上的精神,珍惜時間,勤奮學習,決不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將來為祖國做出更大的貢獻!
4.《滿江紅》電影觀後感日記500字 篇四
大年初一以來,多部賀歲片齊齊上陣。讓人們在吃厭各類酒席,喂飽自己的胃之後,還有足夠多的選擇去「喂飽」自己的眼睛。實在是一種「奢侈」而「愉快」的生活!
在眾多賀歲片中,張藝謀導演的《滿江紅》一騎絕塵、木秀於林。截至目前,其票房記錄依然排在第一位。可以說,《滿江紅》喜獲「開門紅」的同時,還以幾乎是「滿堂彩」的巨大優勢,「領紅」了春節檔。實是一件難能可貴的事情!
《滿江紅》的巨大成功,除了知名導演、知名演員等諸多因素之外,片名及故事本身的吸引力也是不容小覷的.。例如:岳飛的詞作《滿江紅》,大氣滂沱、氣沖霄漢,幾乎人人都可以吟誦上兩句。此外,影片從不同視角,帶給了我們全新的思考。而這,也正是影片的一大看點所在。
《滿江紅》影片的主題是小人物為民族大義而犧牲。當看到小人物犧牲時,我們在扼腕嘆息的同時,也會激發出一份崇敬之情。正所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正義之士不在於身份的貴賤,影片的故事對此進行了印證。
《滿江紅》影片的故事完整、情節生動。一層層如剝筍一般,有期待、有彩蛋……看罷,令觀眾酣暢淋漓,而又有所回味。此外,影片有史有詩,耐人詢問,值得玩味,實屬少見的好電影!
有人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的確,透 視歷史、反思歷史,玩味詩歌、思考詩歌……我們總能從中汲取到一些營養。正所謂:前車之鑒,後事之師。
5.《滿江紅》電影觀後感日記500字 篇五
昨天下午一家人去看電影《滿江紅》,由張藝謀執導,沈騰,雷佳音,張譯,易烊千璽等主演的一部春節檔電影。
故事發生在南宋紹興年間,岳飛死後,宰相秦檜率兵與金國會談。會談前夜,金國使者死在宰相駐地,所攜密信也不翼而飛。秦檜命令小兵張大與親兵營副統領孫均在一個時辰內找到兇手。
電影一開場,就給人一種懸疑,計謀,但有喜劇元素雜糅。首先是小兵張大被抓,演員把那種夾縫中生存的不易,刻畫的惟妙惟肖。
還有一些小人物的出現,都是烘托氛圍。小兵張大和孫均查兇手的過程局中局,計中計,迷中迷……
滿腔熱血的小兵張大,背上刺的精忠報國四個醒目大字,抵達每個人的心靈深處……還有孫均的成長,都讓人感覺壯志滿懷。襯托出永世傳頌岳飛的精忠報國精神所在。
小兵張大觸碰到孫均內心深處的柔軟,你最怕別人說你是「秦檜的走狗」。秦檜何不是高宗的走狗呢?又何不是高宗的替罪羊呢?
細節就不一一列舉了,但最後的一幕讓人震撼。那就是孫均挾持「秦檜」讀《滿江紅》,讓全軍士兵們復誦的場面,壯觀,更是對家國情懷的詮釋。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讓人感到豪氣在胸,壯志滿懷。
看完電影,我和孩子爸出來在門口等倆孩子,咋就出來一個?一問兒子,才知道,姑娘剛看了一會就回了,和我一樣,也是不敢看…
兒子又說,電影除了家國情懷外,感覺不適合大過年的看……
每個人的欣賞角度不同,結果就不一樣了。
7. 黃飛鴻之師王爭霸講述了一個怎麽的故事,幫忙分析。
黃飛鴻(1847年7月9日—1924年12月),原名黃錫祥,字達雲,原籍南海西樵祿舟村,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七月初九生於佛山,他是嶺南武術界的一代宗師,也是一位濟世為懷、救死扶傷的名醫。1924年8月,廣州商團總長陳廉伯在英帝國主義支持下,乘孫中山北伐,在廣州發動武裝暴亂,縱火劫掠。黃飛鴻與其繼室莫桂蘭苦心經營數十年的寶芝林連同劉永福寫給他的牌匾和他唯一的照片亦毀於戰火。黃飛鴻經不起沉重打擊,因而憂郁成疾,是年12月不治去世,終年78歲。黃飛鴻身後蕭條,貧無以殮,幸弟子鄧秀瓊為他料理後事,葬於白雲山麓。 黃飛鴻 原名 黃錫祥 ,字 達雲 ,原籍南海西樵祿舟村,清道光二十四年七月初九生於佛山,他是嶺南武術界的一代宗師,也是一位濟世為懷、救死扶傷的名醫。其父黃麒英乃晚清「廣東十虎」之一(黃飛鴻並非廣東十虎之一, 廣東十虎分別是:王隱林、黃澄可、蘇黑虎、黃麒英、周泰、譚濟筠、黎仁超、陳鐵志 梁坤),飛鴻五歲從父習武,12歲隨父鬻技街衢,盡得家傳功夫。後遇鐵橋三( 廣東十虎 之一)之愛徒林福成授其鐵線拳、 飛砣絕技 ,並在宋輝鏜處學得無影腳,武藝日臻精進,稍後,黃飛鴻隨父於廣州樂善山房設館授徒。黃麒英謝世,黃飛鴻子承父業成為一代宗師,是當時南派武林中最年輕的武術教練。一生中,曾先後被提督吳全美、黑旗軍首領劉永福等聘為 軍中技擊教練 。相傳其平生絕技有 雙飛砣、子母刀、羅漢袍、無影腳、鐵線拳、單雙虎爪 、工字伏虎拳、 羅漢金錢鏢 、 四象標龍棍 和 瑤家大耙 等。因其尤精虎形諸勢,故在武林中享有「 虎痴 」之雅號。 此外,黃飛鴻亦善於舞獅,有廣州獅王之稱。 1924年8月,廣州商團總長 陳廉 伯在英帝國主義支持下,乘孫中山北伐,在廣州發動武裝暴亂,縱火劫掠。黃飛鴻與其繼室莫桂蘭苦心經營數十年的寶芝林連同 劉永福 寫給他的牌匾和他唯一的照片亦毀於戰火。黃飛鴻經不起沉重打擊,因而憂郁成疾,是年冬天不治去世,終年77歲。黃飛鴻身後蕭條,貧無以殮,幸弟子鄧秀瓊為他料理後事,葬於白雲山麓。莫桂蘭在林世榮、鄧秀瓊的幫助下,偕黃飛鴻的兩名兒子移居香港設館授徒,傳授黃飛鴻遺技。1983年在香港去世。 銀幕上的黃飛鴻要麼是趙文卓,要麼是李連傑,沒有一個長相一般的,這也迎合了觀眾的需要,或許我們都期望黃飛鴻像趙文卓一樣英俊,像李連傑一樣瀟灑。但事實恰恰相反,真實的黃飛鴻長相很一般,甚至還有我們所不齒的大肚腩,黃飛鴻留存於世的只有一張照片,這張照片也證明了黃飛鴻與帥哥搭不上邊。 更有力的證據來自於黃飛鴻的第四任夫人莫桂蘭,她在接受香港《真功夫》雜志采訪時說;「黃飛鴻生性怪異,壽星公頭,有一副羅漢眉,眉長至垂下,瓜子口面,耳大而長,身材肥壯高大,要穿三尺六寸長衫,行起路來表情淡定,兩手總擺在後面。」 這讓鴻迷們大失所望。 黃飛鴻的武功到底有多高?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生人,男孩子與男孩子打鬧,時不時來一句「佛山無影腳」。這是銀幕上的黃飛鴻的看家本領,而事實上武學當中沒有「佛山無影腳」的說法,這一武功純屬虛構。 那麼黃飛鴻的武功究竟有多高?黃飛鴻的功夫主要來自兩個部分,一部分是黃飛鴻的父親黃麒英,另一部分是鐵橋三的徒弟林福成。莫桂蘭認為,黃飛鴻平生絕技有雙飛砣、鐵線拳、虎鶴雙形拳、羅漢金錢鏢、四象標龍棍、工字伏虎拳等,其中最擅長的應該是虎鶴雙形和飛砣,虎鶴雙形拳由黃飛鴻集各家之精華融會貫通而創立。 值得稱道的是,黃飛鴻的舞獅技術堪稱一絕,黃飛鴻的獅藝以獅子出洞、獅子上樓台等著稱,以飛砣采青為絕技,在當時的廣東獨樹一幟。黃飛鴻還開創了女子舞獅的先河。 總之,黃飛鴻的武功並不像銀幕中那樣無所不勝,有資料記載,曾經好幾次打抱不平時,黃飛鴻都寡不敵眾。 事實上黃飛鴻會的僅僅是一些皮外傷,尤其是跌打損傷,中華武術與中醫一脈相承,所以黃飛鴻會簡單的醫術,但中醫實在博大精深,黃飛鴻又不喜歡讀書,他不可能有很高的醫術。 有一件小事可以看出黃飛鴻的文化水平。他想開一個醫館,但苦於沒有一個好名字。這時他的徒弟考中了進士,送給他兩句詩:「寶劍騰霄漢,芝花遍上林。」黃飛鴻就把第一句詩的第一個字和第二句詩的第一個字以及最後一個字合在一起,用作醫館的名字。 黃飛鴻是否真有十三姨這樣一位紅顏知己? 答案是否定的。歷史中的黃飛鴻愛情與婚姻非常慘淡。他一共結過四次婚,三任妻子相繼死去。直到第四任妻子莫桂蘭,才陪他度過了最後的歲月。 也有人說莫桂蘭或許就是十三姨。但莫桂蘭直言不諱,說黃飛鴻對她的感情一般,她嫁給黃飛鴻的時候才19歲,但黃飛鴻卻已經五十多歲,老夫少妻,沒有什麼浪漫,有的僅僅是陪伴。 黃飛鴻一生以弘揚國粹,振興嶺南武術為已任,經其門人林世榮等整理的 鐵線拳 、 工字伏虎拳 、 虎鶴雙形拳 結構新穎,動作輕快,革除了以往南派拳法沉滯狹隘、動作重復之弊病。虎鶴雙形,虎形練氣與力,動作沉雄,聲威叱吒,有推山倒海,龍騰虎躍之勢;鶴形練精與神,身手敏捷,動作迅速,有靜如處女,動如脫兔,氣靜神閑之妙。剛柔並用,長短兼施,偏正配合進退中規,成為飛鴻一脈之代表拳法,為武術界獨樹一幟。一時風行全省,並遠傳至港澳、南洋甚至北美等地,迄今歷久不衰。在新中國成立後,被列為我國高等體育院校教材內容之一。 黃飛鴻不僅武功超群,醫術亦相當精湛,其駁骨療傷之技,時稱一絕。光緒年中,在廣州仁安里設「寶芝林」醫葯館,懸壺濟世,治病救人,上至將軍,下至百姓,功效顯著。福軍首領 劉永福 親為寶芝林題寫「 技藝皆精 」的匾額,並聘飛鴻為 福軍技擊總教練 ,後隨劉到台灣英勇殺倭。 黃飛鴻縱橫江湖數十年,憑著過人的勇敢、智慧和絕技,身經百戰,顯赫輝煌。成為中外聞名的武術大師。他武藝高強且崇尚武德,推尚「 習武德為先 」,從不恃強凌弱,堅持以德服人。他歷主摒除門派之閡,能者為師,更是力排重男輕女之見,最先收授女弟子和組織女子獅隊的武師之一。其眾多弟子中,以男弟子 梁寬 和 林世榮 ,女徒弟 莫桂蘭 、 鄧秀瓊 等最負盛名。其餘的門人,亦頗有聲譽,遍布粵港澳台、東南亞各地。他生前弘揚國粹、匡扶正義、見義勇為、扶弱助貧、濟世為懷的風范,在武術界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軼事,被世人廣為傳誦。 黃飛鴻結過四次婚,除元配外皆為續娶。最後一名妻子莫桂蘭於1983年於香港逝世。黃飛鴻有四子,當中 黃漢森 最得真傳,惜年少時被暗算慘死,之後黃飛鴻不傳兒子武術。 林世榮的徒子徒孫中,不少人日後成為電影業中人,其中較為人熟悉的有武術指導劉家良,其父 劉湛 便是林世榮之弟子。五、六十年代香港便已拍攝了接近八十套以黃飛鴻為題材的電影。當中黃飛鴻一角,除了兩套為白玉堂演出外,俱由關德興擔當;而奸角幾乎全部由石堅演出。故港人常稱關德興為「黃師傅」;形容大奸大惡亦有「奸過石堅」一詞。之後成龍、劉家輝亦有演過少年時期的黃飛鴻。近年徐克拍攝黃飛鴻電影更非常成功,黃飛鴻一角多由李連傑擔任。趙文卓也曾演過黃飛鴻。 以黃飛鴻為主題拍攝的電影已經超過百部,形成黃飛鴻系列影視,黃飛鴻廣為人知主要來源這些影視劇 以前,我一向以為功夫武俠片不外乎是講述一些除暴安良、行俠仗義的的俗套故事,體現中國人的俠義精神罷了。而對於黃飛鴻系列第三部獅王爭霸,感覺也不過是簡簡單單的愛國主義精神而已。但最近聽了某位兄台的解釋和指點後,方才翻然醒悟:獅王爭霸並不是簡簡單單的以愛國者的名義表達所謂的俠義精神、愛國精神,而是一種對國家命運、國家政策的思考和建議,這是任何其它黃飛鴻系列電影所不能比擬的,也是其它任何武俠片所不能比擬的。 而最能體現這種精神的情節就在黃飛鴻最後的那段話:「李大人,所謂勝者為王,敗者為寇。剛才天炮一響,如果沒有天燈擋槍的話,勝負歸誰還真沒人知道。現在金牌在我黃某的手上,並非我贏了。大人為了大顯我民神威而辦的這場獅王爭霸,死傷這么多人,在世人面前,其實我們都輸了。以小民之見,我們不止要練武強身,以抗外敵,最重要的還是廣開民智,智武合一,那才是國富民強之道。區區一個牌子,能否改變國運,還請李大人三思。這金牌,留給你作紀念吧!告辭了!」 這段話是黃飛鴻向李鴻章的勸說和建議,雖說有點做作,但並不唐突,自然大方,可謂神來之筆、畫龍點睛。如果大家真能仔細觀看本片,並且對這段話深深分析了解,就不會說本片僅僅是借著愛國精神的覷頭,才得以大放異彩。這難道只是簡簡單單的愛國精神嗎?這明顯就是一位武者,甚至可以說是一位中國人對自己國家命運的思考,以及對國家政策建議和看法。 同樣的時代精神也在一些很小的細節表現,如劉洵扮演的黃麒英在兒子的婚姻問題上,一直沒有公開的反對;黃飛鴻也漸漸接受西方先進思想,從接受西方的機械(蒸氣機)到接受西方的一些文化(如黃麒英說雲南白葯可以批量生產那段,就是西方資本主義思想)都可以看出,甚至他可以接受十三姨對他的親吻。這在於一個土生土長的封建社會男子來說,是一個很大的進步。而正是思想上的慢慢進步,才使得他最後才真正明白了救國的道理,於是,才有了最後他對李鴻章的那段話。 此外,本片的武術指導也尤為出色。雖不似前兩集那般天馬行空,卻扎扎實實,更加實用,很多招式看起來也比較實在,這和武術指導的更換有關。前兩部的武指都是袁家的,這部的武指是元彬,所以,從武術的風格上來看確實是大大的不同,然而就是這樣偏向於寫實的武術,卻也大放異彩。前有三笑樓黃飛鴻單人赴會的小打小鬧,後有獅王爭霸氣勢恢弘的大場面,總的來說,還是很令觀眾享受的。配樂也極其貼近故事節奏,激盪高昂,體現男兒大志,令人回味,那首「男兒當志強也」成為以後很多功夫片的主打歌。 如果僅僅以場面來說,本片可能並不是中國最出色的武俠片,但獅王爭霸所包含的時代精神,這是其它任何香港影片所不能比擬的,這也許就是徐克最出色的作品。即使將此片奉為中國武俠片之巔,甚至是香港電影之巔也毫不過分。 強烈看一下( ⊙ o ⊙ )啊!激發我們愛國情懷啊。
8. 關於小時候看過的一部狐仙電影
奐拍培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數年恆不一見。孫公子禹年,與同人飲樓上襲森唯,忽見山頭有孤塔聳起,高插青冥。相顧驚疑,念近中無此禪院。無何,見宮殿數十所,碧瓦飛甍,始悟為山市。未幾高垣睥睨,連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歷歷在目,以億萬計。忽大風起,塵氣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風定天清,一切烏有;惟危樓一座,直接霄漢。樓五架窗扉皆洞開,一行有五點明處,樓外天也。層層指數:樓愈高則明漸小;數至八層、裁如星點,又其上則黯然縹緲,不可計其層次矣。而樓上人春消往來屑屑,或憑或立,不一狀。逾時樓漸低,可見其頂,又漸如常樓,又漸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見。又聞有早行者,見山上人煙市肆,與世無別,故又名「鬼市」雲。
9. 京劇智取威虎山經典唱段有什麼
京劇《智取威虎山》經典唱段有:《打虎上山》,是劇中人楊子榮唱的,歌詞是:
穿林海跨雪原氣沖霄漢,抒豪情寄壯志面對群山。
願紅旗五洲四海齊招展,哪怕是火海刀山也撲上前。
恨不得急令飛雪化春水,迎來春色換人間。
黨給我智慧給我膽,千難萬險只等閑。
為剿匪先把土前兆匪扮,似尖刀插進威虎山。
誓把座山雕埋葬在山澗,壯志撼山嶽雄心震深淵。
待等到與戰友會師百雞宴,搗匪巢定叫它地覆天翻。
(9)霄漢是哪一部電影擴展閱讀:
《智取威虎山》由上海京劇院出品,是根據曲波的長篇小說《林海雪原》中的部分內容改編而成的革命現代京劇劇目。由黃正勤、李桐森、曹壽春、申陽生、陶雄、劉夢德、章力揮、丁國榮、高義龍等創作、改編。
該劇於1967年被確定為廳悔弊八部革命樣板戲之一,講述了我軍某部團偵察排長楊子榮改扮成土匪扮族打入威虎山,最終與追剿隊聯手殲滅匪眾的故事。
10. 想問一個關於盤古的電影 誰能告訴我個
盤古開天闢地
來源:中國兒童文學網 時間:2004-12-27 10:12:03
在遙遠的太古時代,宇宙好像一顆碩大無比的雞蛋,裡面漆黑一片,沒有東南西北,也沒有前後左右。就在這樣的世界中,誕生了一位偉大的英雄,他的名字叫盤古。
盤古在「雞蛋」中沉睡了一萬八千多年,終於蘇醒過來。當他睜開朦朧的睡眼時,眼前除了黑暗還是黑暗。他想伸展一下筋骨,但「雞蛋」緊緊包裹著身子,他感到渾身燥熱不堪,呼吸非常困難。天哪!這該死的地方!
盤古不能想像可以在這種環境中忍辱地生存下去。他火冒三丈,勃然大怒,隨手操起一把巨大而鋒利的斧頭,使出渾身氣力,大吼一聲,奮力揮舞開來。
「嘩啦啦啦——」一陣巨響過後,「雞蛋」中一股清新的氣體散發開來,飄飄揚揚升到高處,變成天空;另外一些渾濁的東西緩緩下沉,變成大地。從此,混沌不分的宇宙一變而為天和地,不再是漆黑一片。人置身其中,只覺得神清氣爽。
天空高遠,大地遼闊。但盤古沒有被勝利沖昏頭腦,他擔心天地會重新合在一起,於是叉開雙腳,穩穩地踩在地上,高高昂起頭顱,頂住天空,然後施展法術,身體在一天之內變化九次。每當盤古的身體長高一尺,天空就隨之增高一尺,大地也增厚一尺;每當盤古的身體長高一丈,天空就隨之增高一丈,大地也增厚一丈。
經過一萬八千多年的努力,盤古變成一位頂天立地的巨人,而天空也升得高不可及,大地也變得厚實無比。
盤古仍不罷休,繼續施展法術,不知又過了多少年,天終於不能再高了,地也不能再厚了。
這時,盤古已耗盡全身力氣,他緩緩睜開雙眼,滿懷深情地望瞭望自己親手開辟的天地。
啊!太偉大了,自己竟然創造出這樣一個嶄新的世界!從此,天地間的萬物再也不會生活在黑暗中了。
盤古長長地吐出一口氣,慢慢地躺在地上,閉上沉重的眼皮,與世長辭了。
偉大的英雄死了,但他的遺體並沒有消失:盤古的左眼變成太陽,照耀大地;右眼變成浩潔的月亮,給夜晚帶來光明;千萬縷頭發變成顆顆星星,點綴美麗的夜空;而他的四肢和身軀卻變成三山五嶽,給大地以雄壯;鮮血變成江河湖海,奔騰不息;肌肉變成千里沃野,供萬物生存;骨骼變成樹木花草,供人們欣賞;牙齒變成石頭和金屬,供人們使用;精髓變成明亮的珍珠,供人們收藏;汗水變成雨露,滋潤禾苗;呼出的空氣變成輕風和白去,匯成美麗的人間風光……
盤古生前完成開天闢地的偉大業績,死後永遠留給後人無窮無盡的寶藏,成為中華民族崇拜的英雄。
田螺姑娘
來源:中國兒童文學網 時間:2004-7-19 19:21:37
某村有一位單身漢,年紀三十多了,還沒娶上媳婦,他勤懇能幹,每天都辛勤勞作在田間。
有一天,他下田時,無意中拾到一隻大田螺,他高興地帶回家,養在自家的水缸里。時間過得可真快,轉眼已過去三年。有一天,單身漢從田地里幹完活回家,發現桌子上擺滿了熱氣騰騰的飯菜,單身漢左看右瞧又不見有人,他肚子餓極了,不管三七二十一,上桌吃了起來。他邊吃邊想,會有誰給他煮這么好吃的一桌飯菜呢?他連續幾天幹活回來都同樣是滿桌的好飯菜。於是,他想此事一定是鄰居 李大嫂幫的忙,今天我要好好去感謝人家。於是他問了鄰居李大嫂,大嫂說:「沒有呀?我聽到你廚房有做飯、炒菜聲,我還以為是你提前回家來做飯呢?」單身漢感到奇怪,會有誰這樣做呢?他一定要弄個明白。
有一天,他象往常一樣扛上勞動工具出工去了。過一會兒他又偷偷返回家來,躲進家門外偷看個究竟,快到中午時,水缸的蓋子被慢慢掀開了,從水缸里走出一位象仙女般的姑娘接著就很熟練地做起飯、炒起菜來。很快就擺滿一桌飯菜。飯菜做好之後,它又躲進水缸里去了。單身漢心想,今天該不會是我看走了眼?於是,他連續幾天都偷偷躲在屋外著看,結果千真萬確,確是一位美麗的姑娘每天在幫他做飯炒菜。
單身漢想,這么一位漂亮賢惠的姑娘天天來幫忙他煮飯,究竟為了什麼?我一定要問個清楚,又一天的中午,姑娘正在專心做飯時,單身漢推門突然闖了進去,一把將姑娘抱住,並將她鎖進房間。他急忙打開水缸蓋子,一看傻了眼,怎麼那隻田螺只剩下個空殼游盪在水中?這水仙般的姑娘難道是這只田螺變成的?單身漢想出個聰明的辦法來,他把空螺殼藏到後花園里去。再到房間把姑娘給放出來問個清楚,誰知那姑娘從房間出來直往水缸里跑,當她看見螺殼沒了時傷心地大哭了起來。她邊哭邊給單身漢說出了自己經過的實情,她說,她是個螺精,因前世單身漢救過她的命,今生又養了她三年,她是投身來報恩的。單身漢聽後好感動,
於是,他就與這位姑娘結了婚,婚後她們還生下一對兒女。據說她們夫妻一直很恩愛如初,日子越過越好。
鯉魚跳龍門
來源:中國兒童文學網 時間:2004-7-19 19:16:43
廟峽,又名妙峽。兩座巍峨雄奇的鳳凰大山,拔水擎天,夾江而立,引人入勝的鯉魚跳龍門,活靈活現,雄奇壯觀。進入峽谷,兩山雄峙,懸崖疊壘,峭壁崢嶸,壁峰刺天;奇特的岩花,依壁競開,把峽谷裝綴成仙境一般。這個神奇美妙的峽谷,流傳著一個優美動人的故事。
在很早以前,龍溪河畔的鄉民,男耕女織,過著安居樂業的美滿生活。一年,不知從哪兒飛來一條大黃孽龍,作惡多端。它不是呼風喚雨破壞莊稼,就是吞雲吐霧殘害生靈,把整個峽谷搞得烏煙瘴氣,不得安寧。每年六月六日它的生日這天,更是強迫人們獻上一對童男童女和十頭大黃牛,一百頭豬、羊等物供它享用。如若不然,它就發怒作惡,張開血盆大口,竄上村莊吞噬人畜,破壞田園,害得寧河黎民怨聲載道,叫苦連天。
峽口龍溪鎮上,有一位聰明俊美的小姑娘,名叫玉姑,她下決心,非除掉這條惡龍不可。有幾次,她登上雲台觀去找雲台仙子求救,都未找著。她仍不灰心,繼續去找。這天清晨,她登上雲台觀,仙子被玉姑心誠志堅的精神感動了,就出現在她眼前,向她指點說:「離這兒千里之外有個鯉魚洞,你可前去會見一位鯉魚仙子,她定能相助於你。」
玉姑辭別雲台仙子,跋山涉水,歷盡千辛萬苦,來到鯉魚洞中,找到鯉魚仙子,說明來意。鯉魚仙子對玉姑說:「你想為民除害,這是件大好事,可是必須犧牲你自己啊!你能這樣做嗎?」玉姑毫不猶豫地說:「只要是為鄉親們除害,消滅那惡龍,哪怕是上刀山,下火海,粉身碎骨我也心甘!」鯉魚仙子見玉姑這樣誠懇堅決,十分滿意地點了點頭,朝玉姑噴了三口白泉,她頓時變成了一條美麗剛勁的紅鯉魚。
小紅鯉逆江而上,經過七七四十九天,游回家鄉。這天正是六月六日清晨,她搖身變還原貌,見鄉親們已准備就緒:一對童男童女,十頭大黃牛,一百頭肥羊肥豬。人們敲鑼打鼓,宛如一條長龍向祭黃龍的峽口走來,前面那一對身著紅衣紅裙的童男童女,早已哭成淚人了。
黃龍見百姓送到盛餐佳餚,早已垂涎三尺,得意地張開大口。就在這千釣一發之時,玉姑搶先上前,攔住父老鄉親們說道:「大家在此暫停等著,讓我前去收拾這個害人精。」話剛說完,只見玉姑縱身跳下水中,霎時變成一條大紅鯉魚,騰空飛躍,直朝惡龍口中沖去,一下竄進它的肚中,東刺西戳,把龍的五臟六腑搗得稀爛,惡龍拚命掙扎,渾身翻滾,但無濟於事,終於被玉姑殺死了。可是,玉姑自己也葬身在黃龍腹中。
從此,寧河人民又過著安居樂業的日子。人們為了緬懷玉姑為民除害,在峽口半山腰修起了一座鯉魚廟。至今在寧河一帶,還廣為流傳著鯉魚跳龍門的故事。
吳剛伐桂
來源:中國兒童文學網 時間:2004-7-19 18:44:42
神話傳說中吳剛學仙有過,遭天帝懲罰到月宮砍伐桂樹,其樹隨砍隨合,所以必須不斷砍伐。見˙《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卷一˙天咫》。
又《山海經》中,吳剛又叫吳權,是西河人。炎帝之孫伯陵,趁吳剛離家三年學仙道,和吳剛的妻子私通,還生了三個兒子,還生了三個兒子,吳剛一怒之下殺了伯陵,因此惹怒太陽神炎帝,把吳剛發配到月亮,命令他砍伐不死之樹--月桂。月桂高達五百丈,隨砍即合,炎帝就是利用這種永無休止的勞動為對吳剛的懲罰。
而吳剛的妻子對丈夫的遭遇亦感到內疚,命她的三個兒子飛上月亮,陪伴吳剛,一個變成「蟾蜍」,一個變成「兔」,一個不詳。
八仙斗花龍
來源:中國兒童文學網 時間:2004-7-19 19:15:15
傳說,有一天八仙要到東海去游蓬萊島。本來,騰雲駕霧,一眨眼就可到,可是呂純陽
偏偏別出心裁,提出要乘船過海,觀賞海景。他拿來鐵拐李的拐杖,往海里一拋,喝聲」變
〃,頓時變成一艘寬敞、漂亮的大龍船,八位大仙坐船觀景,喝酒斗歌,好不熱鬧。不料,
因此惹出一場麻煩來。
原來,龍宮里有條花鱗惡龍,是龍王的第七個兒子,稱為「花龍太子」。這天,他閑得
沒事,在水晶宮外游盪,忽聞海面上有仙樂之聲,便循聲尋去,猛見一條雕花龍船,內坐八
位奇形怪狀的大仙,其中有個妙齡女郎,桃臉杏腮,楚楚動人花龍太子見此仙姿,魂魄俱
消,早忘了師傅南極仙翁的忠告,忘了龍王母的訓導,想入非非,似魔似痴的迷上何仙姑了。
八仙在海上尋歡作樂,怎會想到花龍太子半路擋道。平靜的海面突然掀起一個浪頭,將
雕花龍船打翻了。張果老眼尖,翻身爬上毛驢背;曹國舅心細,腳踏巧板浪里漂;韓湘子放
下仙笛當坐騎;漢鍾離打開蒲扇蟄腳底;藍采和攀住了花籃邊;鐵拐李失了拐杖,幸虧抱著
個葫蘆;只有呂純陽,毫無戒備,弄了個渾身濕透。
這時,漢鍾離慌忙檢點人數。點過來,點過去,只有七位大仙。男的俱在,獨缺一個何
仙姑。奇怪,這何仙姑到哪裡去了呢?漢鍾離掐指一算,大吃一驚,原來是花龍太子攔路搶
親,把何仙姑搶到龍宮里去了。
這一回,大仙們可大動肝火了。個個咬牙切齒,殺氣騰騰,直奔龍宮。
花龍太子知道七仙不會善罷干休,早在半路上伺候著。他見大仙們來勢兇猛,慌忙揮舞
珍珠鰲魚旗,催動蝦兵蟹將,掀起漫海大潮,向七仙淹來。漢鍾離挺著大肚子,飄飄然降落
潮頭,輕輕煽動蒲扇。只聽「嗚…忽…」一聲,一陣狂風把萬丈高的和蝦兵蟹將都煽到九霄
雲外去了,嚇得四大天王連忙關了南天門。花龍太子見漢鍾離破了它的陣勢,忙把臉一抹,
喝聲「變」。海里突然竄出一倏巨鯨,張開閘門似的大口來吞漢鍾離。
漢鍾離急忙煽動蒲扇,不料那巨鯨毫無懼色,嘴巴越張越大。這下,漢鍾離可慌了神
了。正在危急中,忽然傳來韓湘子的仙笛聲。那笛聲悠揚悅耳,鯨魚聽了,鬥志全無,竟朝
韓湘子歌舞參拜起來,漸漸渾身酥軟,癱成一團。
呂純陽揮劍來斬鯨魚,誰知一劍劈下去火星四濺,鋒利的寶劍斬出個缺口。
仔細一著,眼前哪兒有什麼鯨魚,分明是塊大礁石。呂純陽惱得火冒頭頂,鐵拐李卻在
一旁笑謎謎說:
「莫惱!莫惱!待我來收拾它!」
只見鐵拐李向海中一招手,它的那根拐杖"唰"地竄出海面。鐵拐李拿在手中,一杖打下
去,不料打在一堆軟肉里。原來,海礁已變成一隻大章魚,拐杖被章魚的手腳纏住了。要不
是藍采和的花籃罩下來,鐵拐李早被章魚吸到肚皮里去了。原來這巨鯨和章魚都是花龍太子
變的。這時,他見花籃當頭罩來,慌忙化作一條海蛇,向東逃竄。張果老拍手叫驢,撒蹄追
趕。眼著就要追上,不料毛驢被蟹精咬住腳蹄,一聲狂叫把張果老拋下驢背。幸虧曹國舅眼
明手快,救起張果老,打死了蟹精。
花龍太子輸紅了眼,現出本相,閃耀著五顏六色的龍鱗,擺動著七枝八權的龍角,張舞
著尖利的龍爪,向大仙們猛撲過來。七位大仙各顯法寶,一齊圍攻花龍太子。
花龍斗不過七仙,只得向龍王求救。
龍王聽了,把花龍太子痛罵了一頓,連忙送出何仙姑,好話講了一百零五斗,八仙還是
不肯罷休。龍王沒辦法只好請來南海觀音大士講和,一場風波總算平息。八仙再也沒有興趣
去游蓬萊島了。大家都怪呂純陽節外生枝,才尋來一場懊惱。呂純陽笑著說:
「這要怪何仙姑,誰叫她是個女的,又生得這么漂亮!」
織女牛郎鵲橋相會
來源:中國兒童文學網 時間:2004-7-19 18:43:43
農歷七月七日是民間的「乞巧」節,婦女們這晚在庭院中擺下酒脯瓜果,虔誠地向夜空膜拜,以盼望織女星賜予技巧。由於詩人的吟詠,畫家的描繪,文人的鋪排,一個凄美的愛情故事,於是流傳人間,纏綿緋惻,委婉動人,這便是牛郎與織女的故事。
《詩經》的《小雅》中有一首詩:
「或以其酒,不認其漿;鞙鞙佩璲,不認其長。
維天有漢,鑒亦有光;跤彼織女,終日七襄。
雖則七襄,不成服章;睨彼牽牛,不認服箱。
東有啟明,西有長庚,有捄天畢,載施之行。」
大意是說天上的織女星,坐在織布機旁,無心織絹,卻一心一意地想著銀河對岸的牽牛星,而為之眷念不已。
可見在西周時代,就有了牛郎與織女愛情故事的想像與傳說。《史記天宮書》和《漢書天文志》中,也都有牽牛、織女雙星的記載。晉代宗懷的《荊楚歲時記》里,說織女是天帝的外孫女,七月七日夜晚與牽牛在銀河相會,已經為這個戀愛的故事勾勒出一個鮮明的輪廓。到了南北朝時,任眆在《述異記》中記載:「大河之東,有美女麗人,乃天帝之子,機杼女工,年年勞役,織成雲霧絹縑之衣,辛苦殊無歡悅,容貌不暇整理,天帝憐其獨處,嫁與河西牽牛為妻,自此即廢織紝之功,貪歡不歸。帝怒,責歸河東,一年一度相會。」這項記載准確他講是從「古詩十九首」中獲得靈感,其中的一首描寫《七夕雙星》: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攜素手,扎扎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兒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這首詩比起《詩經》中的那首,更描繪得凄凄切切,道出了一對有情人,兩地相思,愁昔滿懷的悲涼況味。
此外,晉代於寶的《搜神記》中把天上的牛郎與織女雙星,說成是漢代孝子董永夫婦的故事。甫北朝時吳均的《續齊諧記》里記載:「桂陽成武丁,有仙道,謂其弟曰:『七月七日織女當渡河。』弟曰:『何事渡河?』答曰:『暫詣牛郎。』至今雲:『織女嫁牛郎也』。唐代白居易的《長恨歌》中有:「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記述唐玄宗與楊玉環,以牛郎織女為例,共誓白頭之約。
宋代秦少游專門寫過一首《鵲橋仙》: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總之,以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為素材的詩詞、戲曲,不勝枚舉。
綜上所述,可以推斷牛郎與織女的凄美愛情故事,大約是發生在西周時代,當時的奴隸社會,等級十分嚴苛,這個故事就是一般人追求幸福的心聲與飽受壓抑的寫照,託言天上雙星,也就是人間的實情。
據說西周時齊地,也就是今山東一帶,有一貧苦人家,父母早喪,幼弟依兄嫂度日,每日出外牧牛,人們都把他叫作「牛郎」。
牛郎漸漸長大了,他的嫂子一直不喜歡他,於是他牽著一條老黃牛流浪到一片荒山下結茅而居。一面墾荒,一面哭泣,淚珠點點滴滴落地上,不久後就生出一朵朵艷麗的牽牛花來。繼而,有粉蝶雙雙在上面飛舞,小鳥在枝頭碉啾和嗚,叫個不停,田地里也長出了茂盛的莊稼。
老黃牛的來歷不凡,它是天上的金牛星,因觸犯天條而被謫降人間受苦受難,有感於小主人牛郎對它的飼養和愛護,除了感恩圖報辛勤耕作外,還挖空心思想要為牛郎撮合一段美滿的良緣。
終於,金牛星得知天上的七仙女,時常結伴到人間來溜達,甚至在東邊山谷中的明鏡湖裡沐浴。於是便在夜間托夢給牛郎,要他第二天清晨天未明時到湖畔,趁仙女們戲水時,取走一件仙女掛在樹上的衣衫,頭也不回地跑回家來,便會獲得一位美麗的仙女做妻子。
牛郎將信將疑地翻山越嶺,在曉霧彌漫中,果然瞥見七個絕色美女在湖中嬉戲,粉裝玉飾,雲鬢花顏,不覺為之心神盪漾;旋即抱起矮樹上一件粉紅衣衫,飛奔而回。
這個被搶走衣衫而無法返回天庭的仙女就是織女,當天夜裡,她趁著夜幕的掩護,赤身露體地輕敲牛郎的柴扉。在微明的燈影里,一個是誠實憨厚,壯碩俊朗的少年農夫,一個是美艷如花,柔情似水的天上仙女,四目相接,一見鍾情,於是在靜襤的春夜裡,兩情相悅,同赴巫山雲雨。
幸福的生活過得總比痛苦的生活要快一些,時光荏苒,眨眼三年,織女已為牛郎生了一男一女兩個孩子,老黃牛已死,留下的一對牛角掛在牆上,牛郎捨不得老黃牛,天天對著牛角發楞。織女私自偷下凡間的事終於被天帝知道,天兵天將把她拘回宮里,牛郎此時真是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一對小兒女也天天哭著要媽媽,牛郎肝腸寸斷,想著曾給過他無限幫助和關懷的老黃牛,抱著牛角痛哭。誰料一不小心,牛角掉到地上,奇跡發生了,兩只牛角竟然變成兩只籮筐,牛郎把兩個孩子放入籮筐中,准備一肩挑起,尋找嬌妻,一陣清風吹過,兩只籮筐像兩只強有力的翅膀,驀然平地飛升,騰雲駕霧,風馳電掣般地飄飛在霄漢之中,眼看嬌妻就在前面,牛郎奮力追求,眼看趕上了,卻被王母娘娘察覺,拔下頭上的金釵,在牛郎與織女之間一劃,立刻出現了波濤洶涌,白浪滔天地銀色河川,從此一個河東,一個在河西,遙遙相對,卻無法相見。
鵲鳥非常同情牛郎與織女的情真意摯,每年夏秋之間,趁銀河風平浪靜的時候,群集河上,口尾相銜,搭起一座鵲橋,讓牛郎織女相聚。「鵲橋崔鬼河宛轉,織女牽牛夜相見。」據說七夕過後,鵲鳥的羽毛都會七零八落地脫掉不少,就是因為辛苦搭橋的緣故。
牛郎織女的故事大致如此,後世的《天河配》、《天仙配》、《鵲橋會》等平話或戲曲都大同小異;不但把人仙化,也把神仙凡人化,仙女可以下凡,凡人也可以升天,一段天人揉合的愛情故事,充滿了馥郁甜蜜的人情味,也洋溢著農牧社會的生活面貌與倫理道德色彩。
杜牧的《秋夕詩》:「天街夜色涼如水,卧看牽牛織女星。」杜甫《銀河詩》:「牛女年年渡,何曾風波生?」
這些都為世人傳誦,還有:
「七夕今宵看碧霄,牛郎織女渡鵲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兒百條。」
這詩傳說是一個六歲的兒童,唐代的林傑寫的,可見一般人對七夕的故事已經耳熟能詳,連六歲小兒也能執筆成詩,朗朗上口。
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最為少年男女所向慕。南北朝所謂「七夕節」,禁中優伶扮演《鵲橋仙》戲曲,進時新果品,市井兒童手執荷葉,歡呼雀躍。唐時在七夕夜登高樓危樹,安排筵會,以賞節序。宋時以七夕為「女兒節」,婦女在庭院中以巾帕蒙面,仰首空際,默默禱告,根據所看到的迷濛景象,以預卜自己的終身大事。元、明、清各代,稱七夕為「七巧節」,當夜的花樣更多。
最常見的是在庭中擺設香案,盛陳瓜果,望空焚香膜拜,然後一口氣在朦朧中以絲線連穿七個針孔,能有如此眼力,想必也有一雙巧手,還有捉取小蜘蛛以小盒盛著,翌晨觀看如果網絲圓正,叫「得巧」,另有「丟針」,盛清水一碗,在星光下把綉花針輕輕地丟在水中,能浮在水面的叫「大吉」,事實上這就是物理學上的表面張力,只要小心翼翼,大概不難辦到。
還有兩首描寫七夕的詩,字麗句清,可堪一讀。一首是:
「乞巧樓前雨乍晴,彎彎新月伴雙星;
鄰家少女都相學,斗取金盆卜他生。」
一首是:
閨女求天女,更闌意未闌;
玉庭開粉席,羅袖捧金盤。
向月穿針易,臨風整線難;
不知誰得巧,明旦試尋看。」
這兩首詩對七夕夜晚婦女們的活動和心態形容得入木三分。
時至今日,少男少女們的情感已了無阻隔,不只是抽象的銀河無法隔絕,就連實質的尊長約束,社會道德法律,也已發生不了多大效果,然而重溫牛郎與織女的故事,則可對少年男女的情愛,產生了一種虛幻而浪漫的憧憬,從而喚起更加珍惜的意念,則認七夕為「情人節」,就有了積極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