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何以為家》和電影史上那些經典電影有何不同
很少有電影在片頭就讓人看哭的,因為這樣顯得太煽情,多數導演尤其是歐洲派的導演,不會冒險用這樣的手法。可是這部電影在一開場便出現了法官審判的場景,法官問:你為什麼要起訴你的父母?扎因有些哽咽地回答:因為生了我。
小演員這句話一說出口,相信很多淚點低的觀眾,早已經眼眶濕潤。但從這一點來看,這部電影有些與眾不同。導演沒有刻意為之,僅僅是平靜的鏡頭記錄了一段少年犯的生活,卻處處讓觀眾揪心。
我們可以將它與眾多經典電影進行比較,看看《何以為家》究竟有何與眾不同。
《何以為家》這種靜靜記錄生活,沒有額外的修飾的拍攝手法,讓我突然想到了義大利新現實主義的拍攝手法。想到了那部經典的《偷自行車的人》。因為鏡頭同樣的冷靜地記錄一段讓人揪心的生活,同樣的運用了長鏡頭和景深鏡頭,但是它卻和《偷自行車的人》有著本質的迥異。
我們知道,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是在二戰結束後也就是20世紀40年代開展的一場電影運動。同樣這樣的運動不僅僅在電影上展開,同樣在建築、在繪畫上一樣轟轟烈烈,這是義大利藝術家一種抗爭,一種從戰後百廢待興中的義大利,要重新站起來的一場藝術文化變革。
新現實主義的拍攝手法是記錄性,它是實景拍攝,強調一切以現實原貌為主,避免用戲劇的用光甚至電影很少剪輯和配樂。甚至在敘事上,也要強調去戲劇化的敘事,情節看似鬆散,就像是記錄一段生活的紀錄片一樣,你看不到真正的結局。另外就是選用非職業的演員,讓演員在真實的場景中去演繹自己,這就是新現實主義。
《偷自行車的人》是導演德·西卡的代表作,也是義大利新現實主義的代表作。這是一部寫入了電影史的經典片子。當看《何以為家》的時候,我忽然想到了這部片子。
可是《何以為家》似乎也不一樣,雖然也用了記錄的手法,大多數是鏡頭跟拍,鏡頭直接對著扎因的臉,讓觀眾看清他的眼睛,看清他的面部變化,看出他的希望和絕望。而扎因也是非職業演員,是導演在街頭上遇到一位敘利亞小難民,覺得這個孩子太適合這部片子了,於是便讓他本色出演。
它借鑒了很多義大利新現實主義的拍攝手法,利用了景深鏡頭和跟拍的長鏡頭,但是在敘事上,這部片子明顯是有輕重緩急,有起承轉合的。這是一部回情節跌宕起伏的故事片。而《偷自行車的人》就是失業者和兒子經歷了一段自行車丟失的經歷。
《何以為家》之所以借鑒新現實主義的拍攝手法,是因為希望這段故事更逼近真實,讓觀眾從這段故事中看出來,那些在戰亂國家的孩子,那些難民的孩子,經歷的現實可能遠遠比演出來的還要殘酷。有千千萬萬個扎因無法走出自己的原生家庭,無法走出那個戰亂的國家,無法改變自己的命運……讓現實一刀刀把自己變成鐵石心腸且絕望的成年人。
《何以為家》在敘事方式上,採用了現實-回憶-現實-回憶相互交織的講述方式。電影開端在法院的審判場景,交織著扎因對自己生活的回憶,讓觀眾明晰了扎因要起訴父母生下自己的前因後果。這雖然是一小段的經歷,但是足以讓觀眾聯想到了孩子們的過去以及未來面臨的生活境況。
《貧民窟的百萬富翁》也有著類似的敘事模式。主人公傑瑪•馬利克參加了一個《誰想成為百萬富翁》電視猜謎節目,在節目現場,每道題的題目都讓他回到回憶中去。十二道題目構成了整部電影的故事情節。這部丹尼·博伊爾拍攝的印度片,用這樣的現實-回憶交織的敘事方式,拍出了印度 社會 的宗教、貧富差距、階層等等各種矛盾,最終傑瑪•馬利克獲得了2千萬的盧比,與心愛的姑娘逃離人群……這樣一個完美的結局,讓很多觀眾長舒一口氣。這部電影也堪稱經典之作。
而《何以為家》在法庭上答辯和回憶之間穿梭,從法官的提問到被告、原告的答辯,每個問題,每個問答都會閃回到過去。這樣敘事方式和《貧民窟的百萬富翁》很像,同樣閃回、穿插的方式,去講述一段苦難的生活。主人公幾乎都說出了同樣的話:life is shit。
但是《何以為家》又和那部印度片不一樣,因為《貧民窟的百萬富翁》還有一個希望的結局,可以拿著錢逃離底層,而《何以為家》呢,小男孩最後拿到了護照,可是他的父母還是他的父母,他的移民身份依然是移民身份,或許護照會過期,就像是黑人的女孩一樣,又要辦理假護照,他無法享受一個國家的公民待遇。他的祖國還在戰亂中,還有成千上萬個扎因生活在這樣的世界裡。這個電影是絕望的,是毫無希望可言……
《潘神的迷宮》是葡萄牙導演吉爾莫·德爾·托羅拍攝的一部殘酷的兒童片。電影是以12歲的女孩奧菲麗婭的視角,展現了二戰的殘酷。她的繼父是法西斯軍官,在她生活的童年充滿了戰爭和殺戮。但是12歲的女孩卻滿眼的童話。她還保留著純潔的兒童視角,她一直在童話故事中尋找那個快樂的地方。她要經歷磨難最終獲得大團圓的結局……
這是一個暗黑的童話,可是再暗黑的童話,導演都不忍心撕破童話的外衣,直接給你血淋淋的事實。整部電影在一半現實,一半童話中交織出現的,觀眾看到現實的血腥和殘酷後,立即可以回到童話的世界。
而《何以為家》也是一個12歲的孩子的視角,是一個小男孩的眼睛裡 社會 。他看到的是父母的不責任,是父母的賣掉自己的女兒換來暫時的安穩,是沒有學上,沒有書讀,甚至沒有夥伴,沒有一個安穩的睡覺的地方,他就像是一個狗一樣走到哪裡都要被人耍。他不再是兒童的視角,而是被迫長大的孩子,他眼裡都是對父母的仇恨,對這個 社會 的仇恨。如果沒有人去拯救他,誰能想到他長大是不是一個極端分子呢?一個在仇恨里長大的孩子,未來走向哪裡?
《何以為家》沒有童話,只有殘酷冰冷的現實世界。扎因再也沒有了孩童的童真,他被這個世界徹底改變了,這是誰的悲哀?這個世界上,哪一個國家去關心像扎因這樣的難民兒童?哪個國家會深入到每個難民家庭,讓他們的家長給孩子應有的教育和愛?
法國新浪潮電影運動中,特呂弗是一個領軍人物。他的《四百擊》更是電影史上一部經典之作。電影描述著一個孩子在沒有父母關愛的家庭環境中,產生的一系列的叛逆的行為。他不寫作業,整天像小混混一樣在街上游盪,而家庭對他來說,不是家,而是地獄。最後,他被關進了少管所,少管所里有很多和他一樣的叛逆的孩子,他們沒有人愛,沒有人管,只有暴力和冷漠。
電影結尾里,小主人越獄跑出了少管所,他一直跑,跑到了沙灘,似乎在尋找什麼,可是他很迷茫,找不到出口也找不到歸途。因為沒有家庭的孩子,無處可逃。最後他看向鏡頭,似乎對望著所有的觀眾。這個鏡頭成為電影史的經典鏡頭,在於它那個「定格」像一張網似的把孩子囚禁在了無形的牢籠之中,看不到未來。
但是《何以為家》卻是走出了一個新的道路,這個從小沒有人關愛的扎因,父母整天咒罵他。可是他內心還對家有一種渴望,對妹妹有一種責任。他內心最溫柔的地方是與和弟弟妹妹的相依為命。
當遇到了黑人姑娘,他找到了暫時落腳的地方,而黑人姑娘就突然消失了,他一個12歲的孩子,憑著責任的慣性帶著一個還不會走路的嬰兒。這不是人類的那種善良和正義,是一個孩子內心僅存的那點責任,作為一個哥哥的責任……他內心還有溫柔的地方。可是當聽到妹妹大出血去世,他的那點溫柔突然變成了暴力,他要復仇,去殺了那個狗雜種,為妹妹報仇……他仇恨父母的情緒到達的頂點,以至於在監獄打電話給電視台,要狀告父母為何生下他。
扎因不但沒有家,也沒有任何人再去關心他,他就生活在最絕望的街道,只有依靠著犯罪和謊言才能生存下去。
《何以為家》獲得了戛納評審團大獎,這個導演在大街上偶遇到的小男孩一夜之間成為了電影明星。這部電影給予他更好的生活,他取得了護照,有了地方安家。但是不知道,還有多少扎因,還在我們的世界裡絕望而充滿仇恨的生活著。導演或許想用這部電影告訴我們,家庭教育對孩子來說多麼重要。而仇恨,是需要愛來化解的。難民的問題,也是全球的問題。
『貳』 求印度的一部電影
印度電影:<<烈火恩仇>>
啞巴奴身負深仇大恨 冤家是誰
老王爺騙娶貌美嬌妻 終吞苦果
印度青年桑卡爾幼年時父母被人殺害,自己也因壞人將燃燒的煤塊塞進他的嘴
里而變成了啞巴。有錢有勢的王爺收養了桑卡爾,並把他培養成了一個武藝高強的
家奴。20年來,桑卡爾為了報恩,忠心耿耿地侍奉在礦區作威作福的王爺,但他心
中的正義感卻絲毫沒有減少。當王爺用桑卡爾年輕英俊的照片騙來一個美麗天真的
姑娘為妻,還殘忍地殺害了她的哥哥時,桑卡爾帶著姑娘逃離了王府。
霸氣十足的王爺豈能讓一個家奴拐跑自己的老婆!他立即帶上所有的打手,在
桑卡爾逃亡的路上布下天羅地網,桑卡爾最終沒能逃脫王爺的毒手,他的脖子上被
砍了一刀後被王爺踢下了山崖。王爺的新婚妻子則被賣進了妓院。作惡多端的王爺
沒有料到,他的這一惡行竟引出了20年前一樁大秘密,並使他死無葬身之地……
『叄』 求一部印度電影名,講男主角為其母親仇復的故事,主角是:夏魯克汗
【烈火恩仇】是沙魯克汗,不是夏魯克汗,又名夏如罕,昵稱沙沙!去音悅台看看吧,搜一下沙魯克汗就全出來了,萬人迷( ⊙ o ⊙ )啊!
『肆』 印度為父報仇 電影
印度經典電影《烈豹降妖》
劇情簡介:
軍伙販子累累作惡狂殺戮年輕刑警無懼生死制妖魔號稱執法「烈豹」的青年警官阿默爾截獲一卡車走私軍火後,移交警察總局,由阿默爾的父親拉傑希瓦爾警察副總監直接審理。軍火走私巨頭賈麥爾得知事情敗露後,與阿默爾的上司「警長」、拉傑希瓦爾的世交格達納特勾結在一起,先後慘殺了拉傑希瓦爾全家。後來,阿默爾起死回生,在女友阿麗達和至交謝辛的幫助下,一舉搗毀匪巢。
『伍』 電影《何以為家》是哪個國家拍的
《何以為家》的故事發生在黎巴嫩貝魯特。黎巴嫩處於中西交匯之處的阿拉伯地區,是阿拉伯國家中唯一一個伊斯蘭教與基督教相互共存的國家,自從1975年黎巴嫩發生過一場持續15年的內戰後,就嚴重破壞了黎巴嫩的經濟發展。自2011年敘利亞戰爭爆發以來,超過100萬敘利亞難民湧入黎巴嫩。黎巴嫩作為歷史上巴勒斯坦難民的接收國,在新一波難民潮來到後,難民人口超過了全國人口的1/4。
黎巴嫩像贊恩這樣的孩子有很多,但不是每一位孩子都可以像贊恩這么幸運,能被導演從貧民區帶出來,想要解決黎巴嫩的根本問題,還需要時間。《何以為家》這部電影讓我們看到了戰爭帶給百姓的災難,也看到了窮人家的生活狀況,很多時候不是孩子越多越好,要是做不到撫養孩子的義務,就不要給予他們生命。
『陸』 求一部電影名字!名字!! 是印度電影,講一個齙牙的小男孩因為在一個老師的幫助鼓勵下從成績差、周圍人
地球上的星星 (2007)
導演: 阿米爾·汗 / 阿莫爾·古普特
編劇: 阿莫爾·古普特
主演: 達席爾·薩法瑞 / 阿米爾·汗 / 塔奈·切赫達 / 薩謝·英吉尼爾 / 蒂絲卡·喬普拉 / 更多...
類型: 劇情 / 家庭
製片國家/地區: 印度
語言: 印地語 / 英語
上映日期: 2007-12-21
『柒』 印度電影 誤殺瞞天記/視覺 的結局是男主向被殺男孩的父母承認了是他的家庭殺死了男孩,但是他為什麼沒
因為他的家庭也是受害者,只是在收到侵害的時候誤殺對方,況且他是去自首的,所以法律也是相對公正的
『捌』 有一部印度電影是講一個小孩子的舅舅佔了他的家產,並把他的父親殺掉了,長大後小孩報了仇~~~~
你說的那個電影叫做討還血債,也叫耿嘎的故事,非常經典的片子! 網路視頻 上 你直接搜 耿嘎的故事 就有了.
『玖』 電影《何以為家》引發哪些深思
電影《何以為家》講述了一個12歲的黎巴嫩男孩扎因悲慘的生活經歷,他控告自己的父母,原因是父母生下了他,卻沒有能夠好好的撫養他,從而引發了許多有關於生命的深思,具體如下:
1、僅僅是給孩子生命這件事情,並不偉大:
在劇中,十二歲的男孩贊恩對節目主持人說:關於童年,我日後能記住的只有暴力、辱罵、毆打——鏈子、水管、皮帶打在身上的感覺。在家庭中,父母常常會將負面情緒強加給孩子,而孩子照單全收。劇中的父母認為生下了孩子,孩子就應該感謝父母,但比起生下孩子之外,給孩子營造的環境和對孩子的教育更加重要。
2、生存不易,也能給孩子最大的愛:
《何以為家》中,收留贊恩的單親媽媽沒有合法身份,還是拼盡全力帶著孩子爭取生存的機會,上班時候把他藏在廁所,趁著休息的功夫偷偷去餵奶,沒錢買,就撿來別人剩下的大塊生日蛋糕給孩子慶生,也歡迎贊恩加入他們的生活,最走投無路的時候,孩子也是她的底線。
3、唯一能做的是,讓悲劇從這里終止:
贊恩是悲劇家庭的受害者,可贊恩的父母,又何嘗不是,他們飽受中東戰亂,流離失所。他們不是不愛自己的孩子,而是在戰火紛飛的時局裡,不懂如何去愛。
在贊恩的視角里,父母是惡人,房東也是惡人。但其實他們都沒想作惡,他們只是按照社會教給他們的方式生活。如果說,這個故事裡全是受害者,那悲劇的始作俑者究竟是誰,追究這些已經毫無意義了,唯一能做的就是,讓悲劇在贊恩這里終止。
(9)一部印度電影講述小男孩狀告父母擴展閱讀:
劇情簡介
黎巴嫩一個小城鎮里的法庭,12歲的男孩扎因因為持刀傷人被判入獄,不過在律師的支持下,扎因起訴自己的父母,是因為父母不能為他提供保護和安全感。
扎因的父母很窮,負擔不起撫養孩子們的費用,這意味著扎因不能獲得身份證,所以扎因是一個沒有資格獲得護照的黑戶,無法去學校上學,甚至在緊急情況下也無法在醫院獲得救助。
扎因是家裡的長子,為了養活自己和兄弟姐妹,被迫工作為當地的雜貨商送貨,雜貨商老闆對扎因的妹妹有一種邪惡的興趣。當扎因的父母把妹妹賣給雜貨商時,扎因無比傷心跑到了一個海濱小鎮,在那裡,扎因遇到了衣索比亞移民的拉希爾;
是一個善良的人,她的生活比扎因稍稍好一點點,拉希爾隱瞞了她有個一歲的兒子約拿斯,為了逃避僱主和政府部門的監視,她在工作時一直把孩子放在購物車上,她住在一間用塑料和碎石搭成的小棚子里,正努力攢錢試圖買一張偽造的身份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