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返老還童》觀後感
在觀看完一部作品以後,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吧,何不寫一篇觀後感記錄下呢?那要怎麼寫好觀後感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返老還童》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很久之前就聽說了《返老還童》這部電影,但是因為很多原因一直沒有機會去看。這幾天情緒特別糟糕,總是有股莫名其妙的郁悶在心中翻騰不已。可能是性格原 因,就算是心情在糟糕,也不會外見,看看電影、聽聽音樂、做做運動這些方式多少會平衡一下內心的波動。晚上懷著不平靜的心情看完了《返老還童》這部電影, 影片以一本日記內容為載體,將本傑明的不尋常的一生向我們娓娓道來。沒有波瀾起伏的情節,一切平淡自然,給人帶來一種異常沉靜的感受。
其實未看之前認為情節屬於荒誕類型的,看完之後卻依然帶給人真切自然的感受。有時候一些與事實完全相反的事情帶給人的震撼和感動比正常的事情會多好幾倍。 年齡從小到大是不可改變的自然規律,軀體和面貌從老到年輕確實可能出現的,今天瀏覽新聞的時候就看到這樣的一個報道:一個花樣年紀的小夥子卻滿臉皺紋,外 形上看去像是耄耋老人。這些真實的新聞就發生在我們身邊,影片中只不過是誇大化而已,看來說其荒誕有點不適合。
慢慢的變得越來越年輕其實是悲哀的,因為你必須得承受所愛的人慢慢變老,甚至是死亡。人的生命從年輕到衰老是自然規律,誰一旦違背了就會承受後果。雖然違 背自然規律可能是上帝的惡意,但是必須需要生命個體去承受。本傑明的出生導致母親的死亡,他來到這個世界上帶來了親人的悲痛和拋棄。奇異的生命現象在慈善 機構中得到了接受,那裡有各種各樣奇異的人,但是每一個個體都是上帝賜予的一段生命,盡管上帝在賜予生命的時候有所疏忽,但是還是應該受到珍惜和關愛。在 那樣的一個大環境里,和諧和關愛充溢了整個空間,本傑明很自然的像正常的小孩子一樣慢慢長大。
這樣的一個逆生命,同大眾所擁有的生命歷程其實一樣,擁有年輕時候的那段美好歲月,不同的只是外形與年齡相反而已。其實現代人似乎都有類似這種生命歷程的 趨勢,只不過沒有如此誇張罷了。如今,紛繁的社會充斥著各種文化,信息的飛速傳播,無疑在加快人們成長的速度。現代人成長的速度比正常速度會快上一倍甚至 是兩倍。小孩子的臉上布滿的憂傷,讓人感覺他們似乎經受太多歲月的磨難,老年人追逐年輕的心態,讓人看到生命的活力。小孩過早成熟,青年人未老先衰,老年 人返老還童,呈現的不就是一種逆轉的生命現象嗎?
耐心的看完歷時兩個小時的影片,躁動的心情也平復了。一個人的生命歷程濃縮在短短的兩個小時之間,期間包括生命中存在的親情、愛情、友情。影片的漫長卻反 襯出生命的短暫,人的一生就是短短的幾十年,在每一個時間段,都會有預期安排好的事情等著我們做。駐足回首過往,所以的一切似乎都是一種安排和巧合。有言 說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可以靠自己的努力去改變命運的安排。可是事情就是會在我們努力想要去改變的時候如期發生了。雖然我們可以很欣慰的認為自己已經努力 了,自己已經改變了,但是在上帝看來我們是可愛的。
人活著,毫無掙扎的去服從命運的安排其實會很幸福的,因為上帝是仁慈的。但是人們總是想拚命的推翻上帝為我們安排的一切,試圖單憑個人努力去實現心中的想 法。其間的辛酸和苦楚,收獲和喜悅貫穿了生命的過程,待到生命終結的那一刻無怨無悔,也不枉來人世走一遭,這或許就是人生吧。
什麼叫好片子?好片子應該是可以回味的。
很久沒有看電影了,昨天看了部美國電影《返老還童》,讓人有點思緒涌動。電影以一個小男孩的成長和出生時相反的進程進行,敘述了一個離奇的故事——一個嬰兒一生出來就有80多歲老人的面相,還患有多種老年疾病。母親因難產而死,父親將這個面目蒼老的小孩丟棄在一家養老院的門口,一個黑人婦女收留了他。本傑明長到十多歲時還坐在輪椅里,依舊老態龍鍾,但奇跡在他身上慢慢發生——他在一點點返老還童,就像一座倒走的時鍾。小女孩黛西喜歡和這個「小老頭」一起玩,一種純真的愛在兩人之間流淌。許多年以後本傑明蛻變成了一個英俊的中年人,這是他和黛西命運相交的最好幾年時光,他們走到了一起,還有了可愛的女兒。但幾年後本傑明還是痛苦地離開了心愛的人,因為他感到自己還在繼續年輕下去,他愛黛西,又怕她不能接受這個事實。多年以後,警察找到了黛西,說有一個十歲左右的患有老年痴呆症的小男孩,他的日記上最多的是黛西的名字。黛西領他回家,最終本傑明蛻變為一個嬰兒,張望了黛西最後一眼,在老年黛西的懷中閉上了眼睛……
人人都想長生不老,能夠還老返童更是美事一樁,但真的讓你永生不死,你願意嗎?看來不能夠和心愛的人同步返老還童,也不是一件美好的事。
美國人真會胡編亂造,把不可能發生的事推到我們眼前,還緊緊抓住我們的心。《返老還童》的電影有點荒誕,但全劇貫穿著許多感人的愛——父母之愛,養母之愛、朋友之愛,男女之愛。又賺去我一把眼淚水。愛,常常以不可思議的方式誕生,又以不可理喻的方式結束,雖然許多愛不能天長地久,但可以在回憶中成為永恆。這部電影里有真實的人性存在,不能不說是一部傑出的、感人的電影。
影片中的船長說「你可以像瘋狗一樣,對周圍的一切憤憤不平,你可以詛咒命運,但等到最後一刻到來的時候,你還得平靜地放手。」
上帝早已給每個人派發了生命的期限表,人的生命長度一般不會超過百歲。人一生下來,每天都在以倒計時的方式行走在生命的旅程中。我們雖然知道生命是有期限的,但少年時稀里糊塗,中年時忙忙碌碌,直到忙碌停頓下來,才有時間審視自己生命的歷程。前面許多虛度的年華中,憾事不少,不可重來,後面的路怎樣走才能少留遺憾?我們無需直奔終點而去,人生的終點不是我們追求的目標;我們也無需考慮身後的事,因為身後的那些墓碑、傳記、豆腐飯等等,統統是與我們毫不相乾的事。人生旅途中的一站站風景,應該才是我們要專注的事,如何完善旅途中的過程,才是我們該去做的事。當然,再怎樣設計,生活也不會是全部完美的,大家都在痛並快樂地(或糊塗地)活著,但假如不重視旅途的過程,昏噩度日,上帝也許會提前收走發放給我們的生死牌。
有人說,人生是一杯茶,第一道甜,第二道苦,第三道是淡如微風。
甜也好,澀也罷,都是人生的滋味,到了淡如微風的歲月,那是生命的一種無奈。最終都得放手,看開了,能擁有住今天的我們,還有什麼值得以命去博取呢?
如果你生下來就是一個佝僂老人,隨著年歲的增長,你的身體漸漸變得年輕,最後變成嬰兒閉上眼睛永遠安睡去……如果你身邊的人都漸漸老去,而你自己一個人越活越年輕……這就是電影返老還童向我們展示的人生問題。
男主人公本傑明生而不凡,一出生便是一個佝僂老人。他的人生是一次逆生長的旅行。當他越老時他的身體反而越強壯,當別人已經垂垂老矣的時候,他則變成了嬰孩的模樣。這讓他的一生註定與常人不同,同時也象徵著他要失去的東西,面臨的離別也就更多。「我們所有的遇見,彷彿是為了見證離別。而我們期待的人生,終其一生都是在奔赴盛大的死亡。「於是全劇就這樣自始至終籠罩在這種莫名的悲慟里。
後來在他12歲時遇見了六歲的黛西,兩人成為了忘年交。但隨著本傑明的成長,本傑明的越來越年輕,兩人墜入了愛河。本傑明和黛西,就像兩條相交的直線,而相交,卻永遠只能是瞬間的事情。後來他們擁有了自己的孩子,而本傑明為了不打擾到女兒的成長,選擇了離開。所幸的是,最終本傑明化為了孩童的模樣死在了最愛的黛西的懷中。
返老還童讓我對以下的問題有所思考:
一.對待悲慘命運人們是否坦然接受亦或是逃避
本傑明自小出生便是個佝僂老人,這讓他從小便看盡世態炎涼。但他依舊堅持好好活著,在給女兒的一封信中也提到要成為理想中的自己。他並沒有被命運打敗,他接受著這一切,甚至想要把一切往好的方向發展。這是一種難能可貴的精神力量。可在現實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能承受,當代人們面臨種種壓力就已經是身心俱疲,自殺成性。可我們來了人間一趟,起碼要看看太陽。我們活了這么久為什麼要放棄,而不是堅強的走完這一生,或許到了最後會有一個安詳的結局。所以我認為人不能被命運所打敗,活下去才會有轉機。面對悲慘命運應坦然接受,一往無前,萬事勝意。
二.愛是否又可以超過利益更穩固的維系兩人關系
影片用兩個本傑明的人生片段來回答這個問題,第一個是本傑明在不事先打電話的情況下去看黛西,看到黛西混亂不堪的生活,本傑明滿心醋意和痛苦。放在很多人,肯定就結束了,但本傑明最後還是與黛西走到了一起。第二個是,本傑明把父親的遺產賣掉,全部留給黛西和女兒,而幾年之後,他又回來,看到的卻是黛西和另一個男人在一起,黛西告訴他,這是我的丈夫……並且黛西的神態表示,我只能珍惜現在的生活。換作很多人,肯定後悔極了。我曾經付出了很多,最後一切卻不再與我相關。但本傑明沒有。當然或許黛西又與他一夜纏綿,他知道愛仍在,就已經心滿意足了。
利益讓一個人可以處在一個相對舒適的環境,如果愛給不了這樣舒適的環境,或許也就輸給了利益。但或許叫知足常樂,又或許叫愛的寬容,我們最終還是會迎來滿意的結局。
時光就是無情人,總是在流逝著。當我們意識到時,我們可能就已經面臨著別離。人生有許許多多的分叉路口,你永遠不會知道未來會是什麼樣的,或絢麗,或慘淡。可無論是怎樣的一種人生,我們都會在時間的流逝中消逝。
一個奇異的開始,註定了奇異的結束。一個魔幻的故事,譜寫著非凡的人生。一座死神頻顧的敬老院,宛如子宮般死寂,卻成為了本傑明.巴頓的精神家園,詮釋著生與死的從容與詩意。一股涌動不息的青春情慾,一段四海為家的船員生活,寫下了一個個自然淡定的荒唐故事,留下了一個個無法挽回的人生遺憾。一個青春活潑的女孩,與傳奇老小孩的心靈相通,結下了牽掛一生的誓言,演繹了一出生離死別、百轉千回的至情摯愛的史詩。
觸及靈魂的愛,總是讓觀者動情,而註定無法續寫的摯愛,卻是人間最為凄美的絕唱。《返老還童》,一個時空交錯的故事,一個垂死者彌留之際的人生追憶,一段不動聲色的讀白,一段跌宕冗長、歷盡滄桑的敘述,讓我嗅到了生命的凄涼、生死的.無常和愛的無奈。
無論是時針倒轉的大鍾、即將到來的風暴、不期而遇的戰爭,還是六十八歲橫渡英吉利海峽的昔日情人、自詡為紋身藝術家的船長、為了生存每秒扇動八十次翅膀的蜂鳥……就像一粒粒璀璨的珍珠將生命連綴成一條無比華美的項鏈。構成了無數個深刻在我們頭腦與心靈的交匯點。而在這無數的交匯點上,包括我們每個人都註定只有一個無法從容地放下,那既是本傑明寫滿一生一世的密密麻麻的日記,也是戴西病床上完成的最後一次人生總結和情感的追憶。
一個海員、一個舞者,兩段截然不同、相向而行的人生軌跡,在那個死神肆虐的敬老院完成了最完美無瑕的邂逅,在戴西車禍無法起舞之後,完成了曇花一現的短暫交匯。而就在那驚鴻一瞥的人生交叉點上,兩個靈魂像火花擦向磷紙般點燃了慘淡生命里最絢爛的火光。
那火光短暫、羸弱,讓人不忍呼吸、不忍觸碰,被兩顆幸福的心緊緊包裹在佛羅里達美麗寧靜的港灣,但卻依然無法逃脫一直靜靜等待在身後的宿命。世事練達的本傑明最終依然選擇在女兒記住他之前留下所有財產,孤身離開,選擇了四處漂泊的生活,因為他知道女兒不只需要一個玩伴,戴西更照顧不了兩個「孩子」。
在生命的最後里程里,已經七十多歲並且患上了老年痴呆症的少年本傑明已經忘卻了自己的前世今生,忘卻了自己與戴西永恆炙烈的愛,被警察送回到了已經物是人非的敬老院。他伏在那架鋼琴上,向身後投去似曾相識的一瞥。遺失自我的本傑明,丟掉項鏈的本傑明,日夜飽受失憶的煎熬,最後被喪夫的戴西收養,直到變成一個不會說話的嬰兒。
本傑明在襁褓里,在愛人戴西的懷里,結束了自己與眾不同的一生。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他用那孩童般探究的目光久久地注視著眼前這個祖母一般的蒼老女人,最後輕輕地閉上了雙眼。戴西說她知道,本傑明認出了她是誰。讓身體離去,把心留在這里。晚安,本傑明;晚安,戴西……
黑暗中,淡定悠長的片尾曲響起,讓我彷彿被火柴燒到了手指般一下子從恍惚中驚醒。影片結束了許久,我的生活也會像鎮上火車站倒轉了八十五年的大鍾被換下一樣,很快都將回復正常,但是我的心分明已被本傑明與戴西那永遠不滅的愛情灼痛,那一整片隱隱作痛的灼點,就像黑暗裡火花一閃後留下的白斑,亦真亦幻,令我失魂落魄。
我忽然感到,自己的眼角濕潤,整個身體都失重在酸酸的虛空里。
今天下班媽媽回家給我講了一個故事,媽媽說她之前看過一個影片叫《返老還童》,然而她今天無意間看到一個電影《本傑明巴頓奇事》,原來是同一部影片,她又重溫了一遍。
這部電影是他一直喜歡的布拉德皮特主演,這人我有印象,之前有一次媽媽帶我去電影院看過一部他的電影,是關於太空站的電影,看到最後我倆都困了,情節很平,沒有跌宕起伏。可能是我們沒有抓住他的重點吧。這個電影講的是在一戰期間,有一個紐扣商,他的妻子難產生了一個兒子,結果這兒子有一種病,看起來就像一個小老頭,他的妻子說一定要讓她的兒子有個住處,紐扣商看了一眼很是絕望,包裹著他給他送到了養老院門口,沒想到好心的黑人護工收留了他,並且一直照顧著他,在任何人看來他都是活不長久的,沒想到一天天的活下來了。
這里的養老院每天都是按部就班,很有規律的生活,這個小孩名叫本傑明,是他的黑人媽媽給他起的名字,他每天坐在輪椅上和這些老人們一起共度時光,時光很漫長,院落很安靜,人們來來走走,都是離別,人們的心情也都很壓抑,基本上來到養老院的人都是安度晚年,等待著結束的那一天。本傑明在這個養老院里和他們學識字,聽故事,學鋼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是他走不了。
直到有一天一個小女孩的出現,她叫黛西,他倆有很多話題,每周她都來養老院陪她的祖母,這時的本傑明雖然還是老人模樣,但是他可以輕松的站起來走路,他感覺每一天都在變化,變得年輕,這種變化正在改變著他的未來,他不甘在養老院度過一生,在他最強壯的時候他出海當海員,跟著船長認識了很多人,他的紐扣商父親也認出了他,帶著他去喝酒,但是並沒有和他提起他們的事,他們只是致敬了一下他的妻子和他的母親。黛西長大了,本傑明也長大了,他們在正當年的年紀相遇了,他們有了一個女兒,但是本傑明一天比一天年輕,他也不知道自己未來是什麼樣子,他離開了,黛西後來認識了她的丈夫一起撫養著女兒,後來本傑明變成了小夥子又來找黛西,這時他們的女兒已經變成小姑娘了,他們沒有相認,本傑明不知道自己為了要干什麼,他又重新回到了養老院,這時他變到了和黛西相遇是那麼大,七八歲的年紀,但是黛西已經變老了。
黛西後來也來到養老院,這時的本傑明已經三四歲年紀,他已經認不出黛西了,黛西收養了他,每天給他講故事,她慢慢變老,他慢慢變成孩童,慢慢不會走路,慢慢變成嬰兒。這一切都源於那個古老的車站的掛鍾,只做那個掛鍾的老人將鍾表裝反了,他的兒子因為戰爭去世了,他希望時光倒流,他的兒子就可以重新回來,可是事情是不可能倒退的,他做完這個鍾表就消失了,後來這個鍾表被一個新的鍾表取代,本傑明的一生就這樣倒退著結束了。這個故事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一個老人躺在病床上,她的女兒給她讀著她的日記,這個老人是黛西。我聽著也感覺很是感人,媽媽說她其實很敬佩那個黑人媽媽,她的果斷讓本傑明重獲新生,她也告訴本傑明人的一生該如何度過,你自己內心的感受,外人是無法體諒的,他們不了解你,只有自己可以知道,所以我們都是孤獨的來,我們的終點都是一個,讓我們在這個孤獨的地方盡量互相取暖,溫暖的走完一生。
⑵ 電影飛越老人院觀後感
看完一部經典作品以後,一定有不少感悟吧,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後感不能忘了。在寫觀後感之前,可以先參考範文,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電影飛越老人院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飛越老人院電影開始後,溫馨的畫面和老戲骨們自然的表演讓我知道名字只是一個噱頭,飛越老人院觀後感。一群年歲已高的老人們因為各種原因被家人們送到了老人院,身體的每況愈下和精神上的孤獨讓他們十分憧憬老人院外面的生活,可是迫於家人的擔心和院長的管束他們不得已一次又一次地放棄自由生活的權利。直到老金的一次提議,他在老人院里召集身體健康的老人跟他一起去參加超級變變變的節目,當他們設計的節目博得了大家的笑聲,他們更加堅定了要到節目現場去參加表演的信心。商量過後,他們的想法雖然遭到了家屬和院長的反對,老金和其餘老人們仍舊決定這一次一定要出去看一看走一走,不想再只活在老人院里。於是大家齊心協力買了一輛大巴,逃脫了老人院保安的管轄,偷偷溜出了老人院,一路歌唱歡呼,活出了他們想要的激情,脫韁的野馬自由地奔跑在大草原上讓我想到了這群老人們真可謂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並不是只有年輕人可以活出自我,老人們也應該比年輕時更熱愛生活。
這部電影里的老人們是一個大家眼中的弱勢群體,可是他們雖然在生理上不如從前,心理上卻都是一個個獨立的個體,他們熱愛自由和生活,他們有自己的煩惱,雖然被忙碌的孩子們冷落在老人院里,可他們心繫子女渴望溫馨的家庭生活,渴望化解跟子女們的矛盾。
電影里很多細節的刻畫都讓我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常常想起自己的父母來。讓我們這些在喧囂之間忽略家人的孩子們重新審視自己,主動去呵護和父母之間無比珍貴的感情。我記得最清楚的一個情節是老葛跟自己的孫子說的那個麻雀的故事,我流了眼淚。老金在參加超級變變變的舞台上被采訪的時候說之所以參加節目是為了在日本的女兒能在電視上看到自己,我聽到影院里有此起彼伏的抽泣聲。沒能在海邊看到日出的老金終於在老人院里看到了大家特意為他准備的節目,堅強有愛的他們用自己的身體為老金錶演了最美的一次海邊日出,譜寫了不老的生命樂章。
其實老人們想要的很簡單,有時候只要我們一句溫暖的話,尊重他們的眼神,不嫌棄他們的態度。只要我們換位思考,只要我們靜下心來細細體味,這一切都是來得及的,不要等到父母頭發斑白或遠離人世才後悔莫及。讓這部電影給我們一個反思的空間,也給我們敲響警鍾,重視跟父母在一起的每一分每一秒。
剛看《飛越老人院》便想到了《飛越瘋人院》,兩者雖一名詞之差,內容很大程度上有些許雷同,但表達的意思在我看來是迥然不同。
《飛越瘋人院》大概是一兩年前看的片子,它被拍的很早,印象之所以很深刻倒不是因為它獲得了很多獎項,而是裡面自我,本我,超我的一種精神讓我費解,我時刻被困惑,於是便牢牢記住了。
今天看的《飛越老人院》最大的特點就是裡面都是些老藝術家,如電影宣傳所說,裡面老藝術家的年齡加起來達3000多歲,我想這是任何一部電影也不能所比擬的吧。《飛越老人院》的導演說他所拍攝的電影是追求勵志,青春,瘋狂的。並沒有刻意反應現在老人在老人院的生活,實際上具有一定的娛樂性。我也看到電影上的標簽,有寫喜劇。看完電影,我覺得確實也達到了導演所說的追求了,勵志,青春,瘋狂。
勵志
在關山養老院里,老人們過著都是一潭死水般的生活,定時吃飯,吃葯,由護士陪著,喂著等等。但片中的老周一直娛樂大眾,變魔術,鼓勵大家也參與世人都覺得老人在做一些不可能做的事:超級變變變。自己掏錢買材料製作麻將道具,其中「演員」的選定,麻將的排練,充滿各種嘻哈,逗人發笑。經過一點時間的排練眾人都覺得自己可以去天津參加比賽了,於是向院長提出了這個請求。院長本著醫院要注意老人的安全,要對老人負責,對他們的家人負責,不同意。於是說老人們的孩子都同意的話,養老院也不會有什麼意見。老人在孩子們面前的麻將表演,也確實逗樂了他們,但最後結尾,有兩個老人脖子扭到了,正好給了一個不能出去的理由,太不安全了!眾人陷入低谷,這樣閑下來的幾天,老周的病情也惡化了,被老葛發現了,老葛決定一定要完成老周的生前的願望,去天津表演。養老院的老人們於是偷偷背著院長練習新的活動。這讓人覺得這些老人就是老頑童啊。為了自己的願望不願意坐以待斃,積極進取,失敗了不可怕,可怕的是生活在一潭死水之中,在老人院等死。
青春
我們經常感嘆時間是把殺豬刀,感嘆青春在流逝,不再回來,青春在我們眼中就是年齡,二十一過,我們在奔三......但青春在這部影片里讓我們看到了它的另一個新的含義,青春不再是年齡,是一種心態,做著年輕的事,影片中老人們的青春,讓人羨慕,可敬可嘆。
影片一開始就是老葛沒地方住,孫子結婚,兒子不讓他參加,來到老人院後,院長又說滿了,根本沒床位再給他,於是他和老周是共擠一張床位,房間的另一個老人老金又總是發「人來瘋」,老葛老伴給他留下的一盆植物也摔壞了,一切的不如意讓老葛有了自殺的年頭,最後被老周發現了,勸了下來。老人心情郁悶,傷心啊,到頭來混的如此凄涼。老周也沒再說什麼,接下來的幾天里,養老院的老人們忙活了,推拉木頭,做床,手工刺綉,做枕頭,完工之後,大家齊齊來到老葛房間,搬進床,送上綉有一朵花和「葛」字的枕頭,植物重新找了個鐵盆種下了,這樣就像有了根,同樣也收獲了友情,大家互幫互助,溫暖人心,日子有了盼頭。這種沒有利益的友情我們曾經擁有,在青春不諳世事的時候,大家交心互助。當生活的種種關乎生計小事,漸漸迷惑心智,疏離朋友,給自己的內心築上一道牆壁,自認為有了避風港,但從此孤獨著,我們有時會想這是成長需要的代價,其實這些都是借口吧,其實這會青春是真正的再離去......
瘋狂
養老院就是給老人家養養老,曬曬太陽,和護工聊聊天,准時吃飯吃葯睡覺。這是在常人眼裡老人院的作用。而老人們在老人院里自己排練活動,想出去參加比賽,這些都是瘋狂的事,應該被遏制......正是在這種情況下,老人們只能決定偷偷溜出去,在新的節目練好之時,運用聰明才智想出偷溜的法子,藉助老人們大家的配合,成功飛出了老人院。到之時,老人院外的風景真的好美,蒙古草原的遼闊,有草有河流,有羊有馬,這也是一種青春,老人們年輕的時候都是一匹匹駿馬在生活中不講馳騁天涯,那也應該是自由自在的吧。瘋狂的外出,被院長得知之後就是加急尋找啦。老周在途中病情明顯的惡化的更厲害了,但他們依然是在車中歌唱,去河邊郊遊野餐,生命的最後,縱死又何妨?當然不能死,還沒有到天津,還沒完成願望。院長他們當然找到了老人們,但是被老人們感動了,我想這就是戲劇性吧,當然是真的很感人,讓人心酸,老人們生命的盡頭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如果外面連這個還不能滿足他們的,又是何其的殘忍。最終參加了比賽,老周也滿足了最後個願望,到了海邊,雖然沒看到海上日出,那種新生。但他應該也滿足了吧。盡管影片後文也有老葛的提議,大家的幫忙合作,一起在老周的遺像面前以生前表演活動的形式表演了海上日出,這也是種升華,影片嬉笑的背後還是讓人有絲絲感嘆。生命的終結其實也是一個新的開始。
老人都是容易感動的。老人都是脆弱的'。或許武斷,但是大多如此。
這個時候的他們是七零後,是八零後,是九零後。他們聲音聽不見,他們口齒不清話說不明,他們腿腳不麻利走不快,他們老年痴呆卧床不起。他們有自己的兒子,他們的兒子是某某集團CEO,是大律師,是大醫生,是學校教授,但是他們依然在瘋人院一樣的老人院裡面"安享晚年"。並不是一定要描繪一個病態的老年人還有樹立一個不孝的後代給大家看,只是事實上的確有很多的子女在口口聲聲吼著責任的時候卻把老去的父母當成是一個負擔。
在電影進行到大概三分之二的時候老周和自己的孫子在夜晚的河邊聊天,老周講了一個麻雀的故事給他的孫子聽。麻雀的故事講的是一位年邁的父親在和兒子聊天時候像是假裝痴呆一樣問兒子站在樹上的鳥兒是什麼,連續問了三次。兒子不耐煩的告訴說是麻雀,最後一次回答甚至吼起來了。這個時候老父親眼裡面噙著淚,從自己的荷包裡面拿出一本日記本,上面記錄著這個年輕的兒子小時候剛剛學會說話不久父親帶他出去郊遊的事情,那個時候,兒子天真的問著父親樹上的鳥兒是什麼,父親高興的說那是麻雀,兒子每問一次父親就欣喜的回答一次,說不出有多幸福。講完故事之後老周的孫子給了老周一個擁抱,爺孫倆都哭了。
全社會,都應該為我們的老人們做點事情。每個人都會老去,我們不能不顧一切的等到我們老了的時候再去哀嘆,人老了不中用了。而是需要每一個兒子,每一位女兒,莫要覺得給了自己的老父母每個月六百塊就以為是盡到了孝道,莫要覺得把自己的老父母送去了老人院,就是盡到你們的責任了。他們要的不是六百塊,要的只是你在身邊,哪怕只是一年短暫的一兩次,他們都心滿意足了。
我看著他們表演都不自覺的笑了。是真心的笑,幸福的笑。我贊同他們的生活方式,我覺得他們可以飛躍老人院,不光是老人這樣,任何時段的人都不能過得太安穩把夢想擱淺,尤其是這個年齡階段的我們更應該是這樣。他們告訴我要跟著自己的心走,要去追逐自己的夢想,要去邁開第一步。走著走著。我也會在者不自覺中,找到我們自己了。
再多的誤解都會化解的。搞不懂為什麼有的子女榮華富貴而自己的老父母卻沒有落腳之地。這是一種變態畸形的社會發展形態,應該要改善而且必須要改善。
願他們就像賓士的駿馬一樣,老驥伏櫪,卻志在千里。擁抱生活去,在陽光下,在河流邊。放聲大吼放聲大叫,該忘得都忘掉,這才叫幸福。
電影看完,腦海中留下了這幾個畫面,老人們充滿熱情地集體排練,在排練中相互逗趣、設計逃離老人院,駕車「飛越」馳騁公路。一些七八十歲的老頭子和老太太住在老人院里,想要離開院子去做一些常人看來比較瘋狂的事情。有活力,有激情,像是老小孩,直到他們如願以償登上了夢想的舞台,但外表健康、樂觀幽默的老周已經到了生命的終點??很現實很寫真的片子,反應了現實的社會。雖然整部影片穿插著幽默和溫暖,但是卻不能掩蓋那種兒孫不能膝下承歡的凄涼之感。也許整部片想告訴社會,希望老有所依。
當老人們在排練節目響起動畫片《西遊記》的配樂的時候,腦海里浮現出唐僧師徒還有白龍馬歷盡千辛萬苦去西天取經的形象,再聯想起這些老人們,心裡莫名有種酸楚的味道。看著這些老人,給我的感覺,除了以上的遺憾和不滿,更多的是對他們有自己的追求,完成和實現自己心願的那種精神。
我們有什麼可以埋怨父母的呢!我們總是苛責身邊的人,對陌生人卻很寬容,這讓我難掩痛心。當他們晚景凄涼、茫然的坐在老人院的太陽地兒里放空,接受模式化的探望和慰問,他們是誰,曾經做過什麼,都已經不在重要了。他們是模糊的,已然淡出人們的視野。
《飛越老人院》在講一群老人們故事的同時,不乏對現實社會的一些令人心寒的事實的揭露。兒孫滿堂,子女繞膝,曾經的多麼令人嚮往和羨慕的事情啊!現在這些老人身邊,除了自己的影子,和一群同齡人,沒有一個家人兒孫的影子了!我想,除了家人之間的關系問題,還有一個就是社會對老人的關懷問題。很多人認為,把老人往老人院里一送,然後想著以後有空了再來探望探望,這樣就算是盡了一片孝心了,甚至送了,根本就忘記還有老人在老人院這一回事兒了!這還像話嗎?他們根本不關心老人心裡真正想要的是什麼。老葛在給他的孫子講故事的時候,哭了;所有人都哭了。只是一個麻雀的故事,就已經讓我們感到如此悲哀!
擦擦濕潤的眼眶,給遠方的奶奶、爸媽打個電話。電話那頭開心的笑聲讓我心酸:對老人來說,需要的只是那麼一點點關愛。有一位父親曾說「我們給孩子打電話,其實就是想聽聽孩子的聲音,知道他們一切都好就行了。」沒錯,做父母的要求就是這么簡單,只要你好,他們就感到放心、安心,不是有這樣一句話嗎——「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有這樣一則廣告,講一群老年人不顧年事已高,帶著朋友及妻子的遺照,騎著摩托車環島,最後到海邊看日出,打出的廣告詞是「人為什麼活著?」這個問題的答案誰也沒有辦法給出,或許它的意義就在於尋找我們活著的意義本身。一群老年人為了實現自己的價值而設法偷走出老人院,「超級變變變」的舞台表演,就在這樣一場路途和表演的過程中,化解了家庭幾代人之間的怨結。
在他們去天津的那一段,路邊大片大片的金黃色原野,蜿蜒的河水,藍天和白雲,奔跑的馬群。海邊看日出時,老人並排著坐在沙灘上,初生的太陽映紅了海水,老周就在這樣的安詳的景色中離世。生命的浮與沉在這一刻交匯,寧謐之間流露出的情懷無法用言語表達。老太太那飽經風霜的臉上和眼神卻都清純得如同初生的生命,滄桑的歲月彷彿完全被遮蔽,一切在他們的眼裡都已經無法言語。
老人院給人的印象一直是陰沉、悲戚、壓抑,電影中老人院門口寫的「有一天我們也會變老的」。是的,有一天,我們也會變老的。在那時,我們的子女又會怎樣對待我們?送往老人院?還是圍繞在我們身邊,用我們撫養他們長大的耐心來對待我們?一切都是未知的,我們現在能做的就是關心、尊重老人,給老人一個安心、舒逸的環境,讓他們在自己的晚年依然擁有開心,讓笑聲伴隨他們的晚年。
⑶ 奇幻電影返老還童觀後感範文5篇
返老還童電影觀後感
2008年唯一讓我哭泣的電影一個奇異的開始,註定了奇異的結束。一個魔幻的故事,譜寫著非凡的人生。
一座死神頻顧的敬老院,宛如子宮般死寂,卻成為了本傑明.巴頓的精神家園,詮釋著生與死的從容與詩意。
一股涌動不息的青春情慾,一段四海為家的船員生活,寫下了一個個自然淡定的荒.唐故事,留下了一個個無法挽回的人生遺憾。
一個青春活潑的女孩,與傳奇老小孩的心靈相通,結下了牽掛一生的誓言,演繹了一出生離死別、百轉千回的至情摯愛的史詩。
觸及靈魂的愛,總是讓觀者動情,而註定無法續寫的摯愛,卻是人間最為凄美的絕唱。《返老還童》,一個時空交錯的故事,一個垂死者彌留之際的人生追憶,一段不動聲色的讀白,一段跌宕冗長、歷盡滄桑的敘述,讓我嗅到了生命的凄涼、生死的無常和愛的無奈。
無論是時針倒轉的大鍾、即將到來的風暴、不期而遇的戰爭,還是六十八歲橫渡英吉利海峽的昔日情人、自詡為紋身藝術家的船長、為了生存每秒扇動八十次翅膀的蜂鳥……就像一粒粒璀璨的珍珠將生命連綴成一條無比華美的項鏈。構成了無數個深刻在我們頭腦與心靈的交匯點。而在這無數的交匯點上,包括我們每個人都註定只有一個無法從容地放下,那既是本傑明寫滿一生一世的密密麻麻的日記,也是戴西病床上完成的最後一次人生總結和情感的追憶。
一個海員、一個舞者,兩段截然不同、相向而行的人生軌跡,在那個死神肆虐的敬老院完成了最完美無瑕的邂逅,在戴西車禍無法起舞之後,完成了曇花一現的短暫交匯。而就在那驚鴻一瞥的人生交叉點上,兩個靈魂像火花擦向磷紙般點燃了慘淡生命里最絢爛的火光。
那火光短暫、羸弱,讓人不忍呼吸、不忍觸碰,被兩顆幸福的心緊緊包裹在佛羅里達美麗寧靜的港灣,但卻依然無法逃脫一直靜靜等待在身後的宿命。世事練達的本傑明最終依然選擇在女兒記住他之前留下所有財產,孤身離開,選擇了四處漂泊的生活,因為他知道女兒不只需要一個玩伴,戴西更照顧不了兩個「孩子」。
在生命的最後里程里,已經七十多歲並且患上了老年痴呆症的少年本傑明已經忘卻了自己的前世今生,忘卻了自己與戴西永恆炙烈的愛,被警察送回到了已經物是人非的敬老院。他伏在那架鋼琴上,向身後投去似曾相識的一瞥。遺失自我的本傑明,丟掉項鏈的本傑明,日夜飽受失憶的煎熬,最後被喪夫的戴西收養,直到變成一個不會說話的嬰兒。
本傑明在襁褓里,在愛人戴西的懷里,
結束了自己與眾不同的一生。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他用那孩童般探究的目光久久地注視著眼前這個祖母一般的蒼老女人,最後輕輕地閉上了雙眼。戴西說她知道,本傑明認出了她是誰。
讓身體離去,把心留在這里。
晚安,本傑明;晚安,戴西……
黑暗中,淡定悠長的片尾曲響起,讓我彷彿被火柴燒到了手指般一下子從恍惚中驚醒。影片結束了許久,我的生活也會像鎮上火車站倒轉了八十五年的大鍾被換下一樣,很快都將回復正常,但是我的心分明已被本傑明與戴西那永遠不滅的愛情灼痛,那一整片隱隱作痛的灼點,就像黑暗裡火花一閃後留下的白斑,亦真亦幻,令我失魂落魄。
我忽然感到,自己的眼角濕潤,整個身體都失重在酸酸的虛空里。
返老還童電影觀後感
很久之前就聽說了《返老還童》這部電影,但是因為很多原因一直沒有機會去看。這幾天情緒特別糟糕,總是有股莫名其妙的郁悶在心中翻騰不已。可能是性格原 因,就算是心情在糟糕,也不會外見,看看電影、聽聽音樂、做做運動這些方式多少會平衡一下內心的波動。晚上懷著不平靜的心情看完了《返老還童》這部電影, 影片以一本日記內容為載體,將本傑明的不尋常的一生向我們娓娓道來。沒有波瀾起伏的情節,一切平淡自然,給人帶來一種異常沉靜的感受。
其實未看之前認為情節屬於荒誕類型的,看完之後卻依然帶給人真切自然的感受。有時候一些與事實完全相反的事情帶給人的震撼和感動比正常的事情會多好幾倍。 年齡從小到大是不可改變的自然規律,軀體和面貌從老到年輕確實可能出現的,今天瀏覽新聞的時候就看到這樣的一個報道:一個花樣年紀的小夥子卻滿臉皺紋,外 形上看去像是耄耋老人。這些真實的新聞就發生在我們身邊,影片中只不過是誇大化而已,看來說其荒誕有點不適合。
慢慢的變得越來越年輕其實是悲哀的,因為你必須得承受所愛的人慢慢變老,甚至是死亡。人的生命從年輕到衰老是自然規律,誰一旦違背了就會承受後果。雖然違 背自然規律可能是上帝的惡意,但是必須需要生命個體去承受。本傑明的出生導致母親的死亡,他來到這個世界上帶來了親人的悲痛和拋棄。奇異的生命現象在慈善 機構中得到了接受,那裡有各種各樣奇異的人,但是每一個個體都是上帝賜予的一段生命,盡管上帝在賜予生命的時候有所疏忽,但是還是應該受到珍惜和關愛。在 那樣的一個大環境里,和諧和關愛充溢了整個空間,本傑明很自然的像正常的小孩子一樣慢慢長大。
這樣的一個逆生命,同大眾所擁有的生命歷程其實一樣,擁有年輕時候的那段美好歲月,不同的只是外形與年齡相反而已。其實現代人似乎都有類似這種生命歷程的 趨勢,只不過沒有如此誇張罷了。如今,紛繁的社會充斥著各種文化,信息的飛速傳播,無疑在加快人們成長的速度。現代人成長的速度比正常速度會快上一倍甚至 是兩倍。小孩子的臉上布滿的憂傷,讓人感覺他們似乎經受太多歲月的磨難,老年人追逐年輕的心態,讓人看到生命的活力。小孩過早成熟,青年人未老先衰,老年 人返老還童,呈現的不就是一種逆轉的生命現象嗎?
耐心的看完歷時兩個小時的影片,躁動的心情也平復了。一個人的生命歷程濃縮在短短的兩個小時之間,期間包括生命中存在的親情、愛情、友情。影片的漫長卻反 襯出生命的短暫,人的一生就是短短的幾十年,在每一個時間段,都會有預期安排好的事情等著我們做。駐足回首過往,所以的一切似乎都是一種安排和巧合。有言 說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可以靠自己的努力去改變命運的安排。可是事情就是會在我們努力想要去改變的時候如期發生了。雖然我們可以很欣慰的認為自己已經努力 了,自己已經改變了,但是在上帝看來我們是可愛的。
人活著,毫無掙扎的去服從命運的安排其實會很幸福的,因為上帝是仁慈的。但是人們總是想拚命的推翻上帝為我們安排的一切,試圖單憑個人努力去實現心中的想 法。其間的辛酸和苦楚,收獲和喜悅貫穿了生命的過程,待到生命終結的那一刻無怨無悔,也不枉來人世走一遭,這或許就是人生吧。
奇幻電影返老還童觀後感
1234567…我們能順著計數。7654321…我們當然也能逆著計數。然而時光卻有它自己的規則,在規則不能人為變動的情況下,那個逆時光而行的人註定是孤獨的。藏在衰老背後的年輕,它的來遲,帶來太多的遺憾和悲哀。
他以一張衰老的面孔降臨人世,遭生父遺棄,童年沒有玩伴,之後過的是不同於常人的逆向成長的生活。命運讓他獲得了一次不同的旅行,起初他欣然接受,沒有像瘋狗一樣咆哮。漸漸地,他意識到這種人生的無奈。到最後,他也只能輕輕放手,嬰兒般死於襁褓中。
「回家是一件令我感到新奇的事情,周遭一切看起來依舊,聞起來依舊,感覺也依舊。你意識到了真正發生改變的,是你自己。」所有人都在感嘆時光那物是人非的慣用把戲,而他的感嘆又多出一種意味:周圍的人一個個老去,離開,他卻變得越發的年輕。這正如被殘忍地宣判了一個無期徒刑,終其一生都在與不同的人擦肩錯過。
不是他自己選擇了一條與時光規則背道而馳的路,而是時光背叛了他。他不得不一個人肩負著旅行中出現的所有孤獨,對他而言,沒有永恆存在的東西。向著時光不同方向前進的人,無論如何都會分離。即便是最美好最持久的愛情,也只能在兩人的時光恰好交匯的地方有所交集。過了那短暫的瞬間,縱使愛情依舊保留著余熱,也只能不情願地憑著並不強大堅強的隱忍罷手。
「一件事無論太晚,或者對我來說太早,都不會阻攔你成為你想成為的那個人。這個過程沒有時間的期限,只要你想,隨時都可以開始。要改變或者保留原狀都無所謂,做事本不應有所束縛,我們可以辦好這件事卻也可以把它搞砸,但我希望最終你能成為你想成為的人。我希望你有時能駐足於這個令你感到驚嘆的世界,體會你從未有過的感覺,我希望你能見到其他與你觀點不同的人們,我希望你能有一個值得自豪的一生。如果和你想像的生活不一樣,我希望你能有勇氣,重新啟程。」本該由父親通過踐行讓女兒明白的箴言,最終只濃縮成一席話,被默默保存了這么多年。
原本處在愛情同一的領域的兩個人,最後成了一個老人和一個孩子。最後的日子一天天變得陌生,前生的記憶完全喪失,說話和走路的能力也逐漸向一個嬰兒退化。「他看著我,我知道他一定知道我是誰。然後他閉上了他的眼睛,就像他睡著了一樣。」
「有些人就在河邊長大,有些人被閃電擊中過,有些人對音樂有著非凡的天賦,有些人是藝術家,有些人游泳,有些人懂得紐扣,有些人知道莎士比亞,而有些人是母親,也有些人…能夠跳舞。」並沒有提到這位時光規則的犯規者,他確是孤獨的。
也許,命運從來就不該被人責備,就算它有時也會具備新奧爾良颶風的摧毀力。
奇幻電影返老還童觀後感
有人卻在你生命途中一直陪伴著你,全盤接受你的衰老,爭取時間也浪費著時間,無法避免地共同奔赴同一個終點。
當逆流的時間在輕薄的生命上撫摸,那反方向倒轉的鍾擺,簡直可以繞出了一個完整的輪回。
這就是Benjamin Button先生的奇事,他的生命是反向的。
Benjamin逆行的生命於他人而言,沒有任何影響,於Daisy而言,
那是特別的,奇妙的,無法逃避的,痛苦的,幸福的,一切。
那年Daisy5歲,Benjamin11歲,Daisy是個剛剛迷上跳舞的孩子,Benjamin是個剛剛能夠脫離輪椅的老人,他們都對生命有著無限的未知。正如Queenie說的「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刻會發生什麼。」
「如果我告訴你我並不是在變老,而是變得比別人越來越年輕呢?
那樣的話,我為你感到難受,你要經歷所有愛你的人都比你先死去,這還真是一個不小的責任呢。
我還從來沒有以這種方式考慮過生與死的問題。
Benjamin,我們註定要失去我們所愛的人,要不然我們怎麼會知道他們對我們多麼的重要。 」
Daisy23歲,是一個女孩兒 生命中最好的年紀,她是出色的芭蕾舞演員,如斯佳麗般的美國南方女子的驕傲和倔強,留戀聲色犬馬及一切虛誇的男聲女色,她無法明白老頭子Benjamin深沉的愛。
「有時候我們就活在即將發生沖撞的軌道扇,渾然不知。無論它是意外發生的還是蓄謀已久的,對此我們都無能為力。「
Daisy的意外車禍,Benjamin來到了巴黎,
「I’ll take you home with me.」
Daisy沒有跟他走,凜冽的拒絕,只是因為不願讓他見到一個狼狽的自己。
直到以愛為信仰一般地恢復了行走,她回到了新奧爾良,開始了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光。
他帶她出海,延佛羅里達海岸,看火箭的發射,在船上做愛,或跳入水中游泳。
他賣掉了那幢百年的房子,買了嶄新的二層樓,與Daisy忘卻時間地生活,想吃飯的時候才吃飯,不想睡就徹夜醒著,從一張床墊慢慢豐富到一個有冰箱有掛畫的家。
I will enjoy each every moment I have.
直到有了女兒。
Benjamin想給她們一個正常的家,他不想讓Daisy在十年後養育兩個孩子,他也怕影響女兒的正常成長,把所有遺產都賣掉,把錢留給母女兩個人,他就去流浪了。
「你可以像瘋狗那樣對周圍的一切憤憤不平,你可以詛咒命運...但是等到了最後一刻...你還是得平靜的放手而去。」
「一件事無論太晚,或者對我來說太早,都不會阻攔你成為你想成為的那個人。這個過程沒有時間的期限,只要你想,隨時都可以開始。要改變或者保留原狀都無所謂,做事本不應該有所束縛。我們可以辦好這件事卻也可以把它搞砸,但我希望最終你能成為你想成為的那個人。我希望你有時候能駐足於這個令你感到驚嘆的世界,體會你從未有過的感覺,我希望你能見到其他與你觀點不同的人們,我希望你能有一個值得自豪的一生。如果和你想像的生活不一樣,我希望你能有勇氣,重新啟程。 」這是他寫給女兒的話。
再見Daisy的時候,他說,I never stopped loving you.
終究Benjamin要返回孩童,因為承受不住這么多的回憶而精神失常。他又變成了一個孩子,只留下了一個筆記本,鎖上刻著Daisy的名字。而Daisy,已是一個遲暮的老人。
Benjamin返回5歲那年,Daisy又和他住在一起,給他讀書,那本Daisy5歲時外婆給她和老頭子Benjamin讀的書。
影片中經歷了太多的葬禮,Benjamin看著身邊的人老去與離開,他卻奇跡般地恢復年輕,直至有一日不願再年輕,怕他離開了愛人與自己的孩子。
生命於他們兩個而言是奢侈的,我想,盡管不能以常人之道一起共同邁著相同的生命步伐,卻能夠如此盡情地享受著彼此在交錯時空中一生的愛,即便要如此疼痛地承擔著痛苦,
老天也許是公平的,在深刻的愛情中,總是摻雜著太多的考驗。
奇幻電影返老還童觀後感
我想大多數人還是喜歡大團圓的結局勝過悲劇,所以你就不難理解奧斯卡評委青睞【貧民窟的百萬富翁】更勝於【本傑明巴頓奇事】(雖然客觀點說,前者也不完全是大結局。)於是前者橫掃今年奧斯卡頒獎典禮,後者卻只拿了個安慰獎(最佳視覺效果)。
的確,後者的化妝師簡直到了出神入化以假亂真的地步,所以當你看到布拉德皮特從白發蒼蒼滿臉滄桑的老頭變成眉清目秀英氣逼人的年輕人,當你看到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回憶往事的凱特布蘭切特的時候,一點也不會覺得突兀不當,也許這就是所謂的最佳視覺,呵呵。
我想,我還是會被這樣的電影感動,用倒序的方式,以回憶的名義。那種時光的交錯感,緩緩移動的長慢鏡頭,看似漫不經心卻意味深長的電影對白,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沒有驚心動魄的大片場面,只是輕輕地講述一個故事,這樣的電影會慢慢走進你心裡。
返老還童是很多人的夢想吧,但也許大多數只是想變得年輕而已,而不是真的顛倒年齡。逆流而行的生長方式實在是異常恐怖而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因為你不得不看著身邊你愛的人一個個從你的生命中離去。
本傑明生下來被父親當作不祥的「怪物」而丟棄,善良的黑人姑娘收養了他,給他取名本傑明,她相信這是老天賜給她的一個奇跡:我肯定這個孩子在這里就已經是一個奇跡了,就是一些人想看到的那種奇跡。他的確是一個奇跡,在神父的禱告之下從輪椅上站了起來,生命的力量讓他忘記了醫生關於他即將不久於人世的死亡預言。
後來他還遇見了很多的人。有個他不記得名字的老太太教他彈鋼琴,告訴他彈琴不是看你彈得有多好,而是你對於你彈的東西有什麼感受。這其實就是在為你自己演奏音樂。
當本傑明第一次遇見黛西的時候,她還是個天真爛漫的小女孩,而他是個滿臉皺紋看似70歲的小男孩。黛西說,你跟我見過的所有的人都不一樣。他則委屈地回答,我並不像我表面一樣老。一見鍾情式的奇特邂逅,像是前世牽系命中註定的緣分。
他愛她,她也愛他。只是那是的他們都還太年輕,不懂得守護愛。於是不斷地相逢又錯過,就像世間無數的平凡男女一樣。他也遇見了不同的女人。讓他破處的妓女,比他年長的露水情人和游泳能將...而她是個天生的舞者,享受著充滿無限掌聲,鮮花和榮譽的紙醉金迷的奢侈生活,享受著她一廂情願地以為屬於她的那種幸福。
最幸福的時光莫過於他們生命歲月中交疊最接近的那一段。年近不惑的他和她,再一次相遇的時候,舊情復燃一發不可收拾。他帶著她坐船沿著海岸線旅行,他們結婚生子,像每一對如膠似漆的戀人一樣,幸福總是相似的,所以那麼輕易地被他們的愛感動,這是我們似曾相識的情節,不管是電影,還是生活。
在舞蹈教室的鏡子前,49歲的本傑明擁著43歲的黛西輕輕地說,我想記住我們現在的樣子。那一刻我是真的有一種心醉的感覺,因為以後,她的皮膚會變得又老又鬆弛,而他會長滿臉的青春痘,他們再不會像此刻一樣如此接近,時光將顛覆一切。
於是他狠心拋下妻女,在黎明到來前偷偷離開。他去了印度獨自生活。他不忍,也不能陪伴她們終老。他等女兒還記不住他的時候離開,不想讓她再次承受他們所經歷的一切。這是怎樣的一種無奈人生。愛,卻不能在一起。
再一次重逢,她已經是容顏老去的中年婦女,他卻愈發地年輕起來,成了陽光的青春少年。你為什麼要回來?她無奈地嘆息。他或許只是回來看看她們生活得怎樣。她已經重新結了婚,生活恢復了平靜,她跟丈夫女兒介紹他,這是個遠房親戚。他或許真的不該回來,他讓她再一次欲罷不能地陷入,一生的摯愛,她怎麼能忘記他?
後來的後來,情節如想像的一樣,年華老去,她已然成了端莊的老婦,他則變回了一個小男孩。只是他失憶了,不再記得她的模樣,她的名字,甚至不再記得他們曾經滄海的愛情。
再再後來,他作為一個襁褓之中的嬰兒平靜地死在了她的懷里,不知道那最後一刻,他們倆眼神交會的那一刻,彼此讀到了什麼。
她在病床上讓女兒讀他的日記,揭開了這個藏了幾十年的秘密,讀完的時候女兒已經淚流滿面,而她也在風暴來臨之前悄悄離開了人世。
執子之手,不能與子偕老。
⑷ 一部歐美愛情電影,最後女主角得了老年痴呆,男主角每天為她講故事
電影名《戀戀筆記本》 望採納
⑸ 外國獲獎電影,講一對老夫妻,老太太得了老年痴呆
是《戀戀筆記本》嗎?開頭是年老的男主人公給患有老年痴呆的老伴讀兩人年輕相戀時的日記。這電影不錯。
⑹ 這部電影什麼名字老爺爺給失憶的老奶奶講故事
一家風光迤邐的私人療養院,一位神秘的老爺爺每天都會准時拜訪一位患有老年痴呆症的老奶奶。他總是在腿上攤開一本褪色的筆記本,輕輕地為女人講述其中記載的故事,每當女人聽到日記中的字句,臉上就會迸發出異樣的神采。。。
故事講的是女主角是城裡一個有錢人家的小姐,男主角是小村裡一個工地上的工人。。女主角來這個鄉村裡度假,男主角對女主角一見鍾情,男主角被女主角爽朗的笑聲吸引了。。女主角被男主角的特別和「死皮賴臉」感動了。。暑假裡轟轟烈烈的愛了一場。。後來因為父母的阻擾,兩個人吵架。。還說出了分手的氣話。。女主角被逼回城裡考上了好大學。。男主角給女主角每天寫一封信,寫了整整一年,每封信卻被女主角的媽媽給攔下了。。男女主角曾經一度十分悲傷。。但都以為對方很絕情。。
女主角有了新的很完美的男朋友。。男主角去了戰場。。
7年以後,男主角打仗回來了,買下了一棟荒廢的別墅。。自己親自重新裝修了一遍。。履行曾經答應女主角以後把這座房子按她的設計重新改造的諾言。。這時候的女主角已經訂婚了。。在報紙上看到男主角自己造了一棟房子的報導,當時就暈倒了。。女主角報著把過去做個了結的心態去看男主角。。可是卻不能控制住心裡彌留的那些對男主角的感情。。
這時候畫面切換到那個老爺爺和老奶奶。。老奶奶迫不及待的問老爺爺。。「然後呢然後呢?她選擇誰了?」。。
畫面又切換。。男女主角理清了7年的誤會,同時女主角的媽媽把當年的365封信原封不動地交給她。。女主角很糾結不知道要不要悔婚。。永遠跟男主角在一起。。
這時候畫面又切換。。接下來那一刻真是把我看哭了。。
老奶奶愣住了。。緩緩地跟老爺爺說:「男女主角結婚了。。我想起來了。。是 我 們 。。」
老爺爺笑了。。因為老奶奶得了老年痴呆症。。每天清晨都會失憶,第二天又會把前一天的事情都忘了。。永遠只有24小時的記憶。。老爺爺就每天拿著一個筆記本,以陌生人的身份,來療養院給老奶奶念他們年輕時候的故事。。從早上念到晚上。。只為了每次最後老奶奶只有10分鍾不到的時間能想起老爺爺。。而為了那十分鍾。。老爺爺每天都會來念故事。。。
老奶奶在一次清醒的時候問老爺爺「你說。。我們的愛會讓我們一起離開人世嗎?」「我們的愛。。我們希望如何,他就會把希望變成現實。。」
最後他們兩個人在病床上。。一起握著手離開了。。
是這個電影嗎
⑺ 如何評價電影《飛越老人院》
老人都是容易感動的。老人都是脆弱的。或許武斷,但是大多如此。
這個時候的他們是七零後,是八零後,是九零後。他們聲音聽不見,他們口齒不清話說不明,他們腿腳不麻利走不快,他們老年痴呆卧床不起。他們有自己的兒子,他們的兒子是某某集團CEO,是大律師,是大醫生,是學校教授,但是他們依然在瘋人院一樣的老人院裡面"安享晚年"。並不是一定要描繪一個病態的老年人還有樹立一個不孝的後代給大家看,只是事實上的確有很多的子女在口口聲聲吼著責任的時候卻把老去的父母當成是一個負擔。
在電影進行到大概三分之二的時候老周和自己的孫子在夜晚的河邊聊天,老周講了一個麻雀的故事給他的孫子聽。麻雀的故事講的是一位年邁的父親在和兒子聊天時候像是假裝痴呆一樣問兒子站在樹上的鳥兒是什麼,連續問了三次。兒子不耐煩的告訴說是麻雀,最後一次回答甚至吼起來了。這個時候老父親眼裡面噙著淚,從自己的荷包裡面拿出一本日記本,上面記錄著這個年輕的兒子小時候剛剛學會說話不久父親帶他出去郊遊的事情,那個時候,兒子天真的問著父親樹上的鳥兒是什麼,父親高興的說那是麻雀,兒子每問一次父親就欣喜的回答一次,說不出有多幸福。講完故事之後老周的孫子給了老周一個擁抱,爺孫倆都哭了。
全社會,都應該為我們的老人們做點事情。每個人都會老去,我們不能不顧一切的等到我們老了的時候再去哀嘆,人老了不中用了。而是需要每一個兒子,每一位女兒,莫要覺得給了自己的老父母每個月六百塊就以為是盡到了孝道,莫要覺得把自己的老父母送去了老人院,就是盡到你們的責任了。他們要的不是六百塊,要的只是你在身邊,哪怕只是一年短暫的一兩次,他們都心滿意足了。
我看著他們表演都不自覺的笑了。是真心的笑,幸福的笑。我贊同他們的生活方式,我覺得他們可以飛躍老人院,不光是老人這樣,任何時段的人都不能過得太安穩把夢想擱淺,尤其是這個年齡階段的我們更應該是這樣。他們告訴我要跟著自己的心走,要去追逐自己的夢想,要去邁開第一步。走著走著。我也會在者不自覺中,找到我們自己了。
再多的誤解都會化解的。搞不懂為什麼有的子女榮華富貴而自己的老父母卻沒有落腳之地。這是一種變態畸形的社會發展形態,應該要改善而且必須要改善。
願他們就像賓士的駿馬一樣,老驥伏櫪,卻志在千里。擁抱生活去,在陽光下,在河流邊。放聲大吼放聲大叫,該忘得都忘掉,這才叫幸福。(轉自豆瓣,作者:非恪 )
⑻ 《本傑明.巴頓奇事》評價高是因為故事的新穎還是片中感人的愛情
《本傑明.巴頓奇事》新穎的題材讓觀眾一開始就能被深深地吸引,但這部影片評價高的根本原因其實是片中感人的愛情,男女主角的愛情故事引發了觀眾對人生意義的思考和感悟,也引起了觀眾的共情。
本傑明與黛茜的愛情帶著遺憾錯過,片刻的交集讓人感到惋惜,兩個相愛的人因為時間的逆向只能得到短暫的幸福。他們的感人愛情成了這部電影最深刻地方。所以我認為《本傑明.巴頓奇事》在獲得奧斯卡金像獎和極高評價口碑的背後,不僅僅是因為故事情節的新穎,更是因為片中感人的愛情。
⑼ 有一部電影反映一對夫妻老後,妻子得了老年痴呆,一會記得丈夫一會不記得,但夫妻也不離不棄的,叫什麼名
戀戀筆記本?老頭陪她住養老院,找機會接近她,給她念日記,講他們年輕時候的事,每次念完她都會想起老頭是誰,第二天就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