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記得以前看過一部科幻電影,叫神奇什麼,現在想不起來叫什麼名了
神奇四俠?一個橡膠一個火一個隱身一個大娃?
㈡ 你看過的最神奇的科幻電影是什麼
《阿凡達》,《阿凡達》是我看過的最奇幻的一部作品,裡面的人運用科技手段可以是一身藍色的皮膚,這非常的奇幻,因為這個世界有黃種人,黑種人,白種人,就是沒有藍種人,所以這讓我感到非常的奇妙,覺得這是一件非常奇幻的事情。而且我覺得《阿凡達》這部電影非常的好看,製作非常精美。是一部科幻大片。
㈢ 有一部科幻電影裡面有路飛的片段那是什麼電影
是《世界奇妙物語2015年春季特別篇》中的《橡膠男》篇。
《世界奇妙物語2015年春季特別篇》是「世界奇妙物語」系列2015年春季上映的作品,包括五個故事,由阿部寬、稻垣吾郎等人主演。
《橡膠男》篇劇情簡介——
因為黑幫火並而被追殺,身負重傷的某黑幫的少當家鬼頭(阿部寬飾)在住院的醫院里因為與醫院的水果混淆而錯吃了惡魔果實,從此他的身體變得像可伸縮的橡皮一樣。藉助橡皮身體的力量,鬼頭再次振作起來,然而卻被組織當成累贅。這時,《海賊王》的主角路飛居然出現在鬼頭的病房裡!因為與路飛的相遇,鬼頭再次認識到了夥伴的重要性,也漸漸找回了失去的自信。
(3)一部科幻電影叫奇妙的擴展閱讀:
角色介紹——
1、敘述人——塔摩利
擔當故事開場白兼主持人,引領普通人進入奇妙世界的「敘述人」。能夠化身成黑貓、烏鴉及蝴蝶,穿著打扮多數為黑色西裝以及黑色領帶或蝴蝶結。
在初期的常規播放系列中有暗示其「家族」及「戀人」的存在,不過在93年以後的特別篇系列開始,該設定被抹除,敘述人設定為成為「奇妙」的存在。
2、奇妙世界居民
「世界奇妙物語」里故事的主角(即「奇妙世界的居民」),大部分都是普通人,不過也有擁有非一般的能力的人。
㈣ 求《博物館奇妙夜》影評,要百度不到的!!
最初看到《博物館奇妙夜》簡介的時候感覺這真是一部在情節上老道得不能再老道的電影——某天晚上,博物館里的展品都活了!不知道這有沒有讓人不自覺地想起《恐怖蠟像館》,但是《博物館奇妙夜》最後的定位卻是喜劇片。老道的情節似乎讓人一看簡介就感覺似曾相識,但是美國電影一貫的視覺特技和某天想緩解糟糕心情的想法還是促使我去電影院與博物館一起度過了一個奇妙的夜晚。
《博物館奇妙夜》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美國大片,一如既往,同樣是穿插著令人眼花繚亂的視覺特技。而在這些使人驚嘆的畫面鏡頭之下,以美國文化價值觀和意識形態為內涵的核心卻恰倒好處地如「潤物細無聲」一樣在不知不覺之中「隨風潛入夜」。我歷來對「美國大片都十分膚淺」的說法非常反感,這種說法本身就是非常膚淺的。
電影中由本·斯蒂勒扮演的父親「萊瑞」,又成了一個傳統的「平民英雄」形象。而且這個平民英雄都平凡到了落魄的程度,一個滿腦子空想還玩世不恭的懶漢,汽車被扣、沒有工作、整天搬家、倒霉如影隨形,偷偷教孩子如何在冰球比賽中「背後下手」還被飛來的冰球擊中腦門。在中國,這一形象被稱為是「游手好閑」絕不為過。但是影片恰恰要找這么一個倒霉的傢伙來完成,如果換成是施瓦辛格來演,那就毫無疑問地成為了一部博物館版本的終結者正邪大戰。而後來萊瑞的成功則直接反映了美國人對自己的國家「美國」的驕傲心理——一個如此平凡的人在美國一樣可以創造奇跡!
其實,萊瑞這一形象的本質是一個孩子,他在博物館工作的第一天就把這一形象的本質推上了高潮,那就是他坐在博物館的大廳里怪叫和唱饒舌歌時候的情節,整個一個沒長大的孩子王。而這個童心未泯的男人卻註定要成為後來領導全博物館展品的王者,無論他多麼幼稚和年輕,一如在暗喻美國註定要成為領導全世界的王者,無論美國這個國家跟世界其他國家和文明比起來有多麼年輕。
在萊瑞跟著狄克·戴扮演的博物館老警衛之一的西塞爾在博物館中巡視的時候,不知萊瑞是有意無意地說了一句「I love monkeys」,而就是這只他喜歡的猴子後來成為了萊瑞從頭到尾的冤家,無論是霸王龍還是獅子,無論是瑪雅人還是匈奴王,萊瑞都找到了管制的方法,但是那隻猴子卻一直讓萊瑞一籌莫展。它不僅以偷鑰匙的方式給萊瑞找來了極大的麻煩,還上演了一幕與萊瑞對打耳光的鬧劇,實在讓人忍俊不禁,萊瑞那一句「我喜歡猴子」為這一切的「折騰」都打好了伏筆。而萊瑞在被猴子咬住了鼻子的時候與猴子一起都扒在鐵門上,你會發現,其實一個人和一隻猴子沒有什麼本質區別。
電影中的虛擬與現實、奇幻與歷史
《博物館奇妙夜》中的那座博物館的原型就是著名的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這座始建於1872年的博物館佔地8公頃,三層樓的展出面積大約在24公頃左右,雖然佔地面積只有中國故宮博物院的九分之一,但是展出面積反而是故宮博物院的二倍。200多個畫廊和36.5萬件展品讓人流連忘返。
當然最主要的還是電影中出現的那些展品,我大概留意了一下,能明顯看出來的就有霸王龍、猛獁象、非洲動物,美洲麋鹿、尼安德特人、埃及法老、非洲土著、瑪雅人、復活節島巨像、印度泰姬陵、匈奴人、古羅馬人、哥倫布、女印第安人和探險家、美國西部牛仔、美國南北戰爭、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等等。正是這些自然與歷史中的元素構成了本片的最大看點,當這些栩栩如生的形象展現在電影中的時候,你會發現,美國這個本沒有什麼歷史的國家就這樣在電影中成功地創造了自己的歷史!
電影中的原始人,在某些版本的翻譯中被稱為「穴居人」和「北京山頂洞人」,實際上在電影中被猴子撕掉的手冊上寫的是「尼安德特人」。尼安德特人生活在距今20萬到3.7萬年前的時代中,因為首次在德國尼安德特河谷附近發現而得名。在他們的墳墓中已經出現了鮮花等陪葬品。尼安德特人最後隨著冰川期的蔓延而滅亡,被克洛馬農人取代。
那個自稱是埃及第四王朝(約公元前2575年至公元前2465年)第四位法老的「阿卡門拉」,很可能是一個半虛構出來的人物,因為古埃及第四王朝的第四位法老是哈夫拉,哈夫拉金字塔也是第二大金字塔,著名的獅身人面像就是哈夫拉法老的模擬像。似乎古埃及沒有一個叫「阿卡門拉」的法老。守衛法老陵墓的是以古埃及神話中的阿努比斯神為原型塑造的戰士,阿努比斯是古埃及神話中的陵墓守衛者,屍體在他們的守衛下以完成復活,也是古埃及早期神話中的死神,這一以胡狼或狗為頭部的形象在電影《木乃伊歸來》中也有出現。
瑪雅人在電影中修建的是著名的美洲太陽金字塔。
復活節島巨像是在太平洋東南部一個面積只有117平方公里的小島上被發現的奇跡。500多座巨大的石像究竟是什麼人在什麼時候以何種目的在缺乏現代化技術的條件下被建立起來的,現今學術界也沒有一個統一的說法。
匈奴王阿提拉對於大部分中國人來說可能有些陌生,但是對於西方人來說,阿提拉作為一個所謂的「東方人」的影響,可能要超過孔子、釋加牟尼、成吉思汗或者毛澤東。大名鼎鼎的阿提拉是公元5世紀時候歐洲匈奴帝國的單於,當時統治著從中亞鹹海到大西洋,從波羅地海到阿爾卑斯山的遼闊疆域,多次打敗東羅馬帝國和西羅馬帝國,使大量日爾曼民族臣服。曾經指揮匈奴與日爾曼聯軍一直打到今天的法國巴黎和義大利羅馬附近。
影片中的羅馬首領蓋烏斯·屋大維曾經是愷撒的義子,最後成為羅馬的第一個皇帝,稱號「奧古斯都」,也是羅馬從共和制走上帝國制的開端,一生中除了使用武力平息內部異己之外也對外進行軍事征服。片中羅馬軍隊使用的投石機十分講究,但是錯就錯在羅馬士兵大量使用弓箭一處有些失真,因為羅馬帝國的軍隊中,使用標槍、長盾和短劍的重步兵才是羅馬方陣中數量最多的主力,弓箭手是輔助部隊,而且羅馬軍隊對弓箭手的重視程度一直不夠,弓箭在羅馬是長期作為一種體育運動而不是軍事武器而存在的。
歐文·威爾遜這個曾經與成龍在《龍旋風》《八十天環游地球》都有過合作的演員扮演的所謂美國西部牛仔傑迪戴亞的原型是傑迪戴亞·史密斯(1798-1831)是美國的皮毛商人及著名的探險家。1825年他帶領17個手下從大鹽湖啟程向西北加州方向前進尋求新的貿易路線。在穿越了莫哈維沙漠後,到達了今天加州洛山磯附近的聖蓋博教堂。他被認為是第一個從東部來到加州的白人,在遭到西班牙政府的遣返後,他繼續向北成為第一個穿越內華達山脈的人,進而轉向東北又成為第一個穿越大鹽湖沙漠的白人。
米索·貝克扮演的女印第安人薩卡加維亞,在1805年美國探險家威廉·克拉克和梅力韋德·劉易斯的探險隊經過北達科他州時加入其中,並背負自己的幼子引領探險隊到達太平洋,其頭像被印在一元的美元硬幣上。電影中該人的扮相似乎有些成熟了,因為當年引領探險隊完成壯舉的她只有17歲而已。
電影中的美國總統羅斯福並不是著名的二戰中的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而是第26屆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他是富蘭克林·羅斯福的堂叔。曾經是美國陸軍的騎兵軍官、參加過美西戰爭,在任期間擴充海軍、積極進行對外干涉和侵略,對美洲實行「門羅主義」,對內將廣大土地收為國有並加強聯邦政府的權力,也是美國「總統山」頭像中唯一一個二十世紀的總統。電影中的羅斯福總統被稱為「泰迪·羅斯福」,泰迪是他的小名,而泰迪熊玩具就是根據他而命名的。其命名的原因一說是因為他拒絕在打獵未果的情況下射殺一隻准備好的小黑熊,另一說是因為他對某次白宮宴會上毛茸茸的玩具熊非常著迷得名。
當博物館中的展品從外面歸來時萊瑞對一個維京武士說讓他把一個他們製造的火葬堆收拾干凈,這一句台詞的來源就是在2005年9月之前,人類發現的唯一一個維京人墓地中的屍體都是火葬的,所以認為維京人有火葬這一傳統。
電影中的特技效果在一個對西奧多·羅斯福的鏡頭中有特意的體現,那就是他馬上要變回蠟像時一個鏡頭中馬的眼睛動了一下,當鏡頭從他的一個側面轉向另一個側面的時候,人物和馬都立刻僵住不動了,我懷疑馬的眼睛動了一下是被故意拍攝進去的,這簡直就是對高技術手段的賣弄!而那隻猴子反而不是數碼技術的結果,那是由一隻真正的中南美卷尾猴拍攝的。
電影中的種種... ...
《博物館奇妙夜》是一部喜劇,而且還被定位為一部「溫情式的家庭喜劇」,老少皆宜,在中國上映期間還被安排在了情人節,但實際上卻也被定為PG級影片(涉及大量動作場面,粗口和低俗的搞笑)。片中確實有大量幽默的搞笑情節,整個電影院都在不停地笑,出了電影院人們對其的討論也是不絕於耳。而我自己更是傻呵呵地笑了一路,不停回味著影片中的一個個奇跡,星空下我突然莫名地感到一陣久違的幸福感——原來《博物館奇妙夜》為在場所有人編制了一部童話,一部小孩可以看的童話,同時也是讓告別了童年的人們找尋自己童年的童話,一部美國的童話!你甚至不需要缺點它到底是科幻片還是奇幻片,科幻和奇幻的元素都有一點,它只是一部由漫畫改編過來的電影,你叫它「幻想片」就可以了。連邏輯在電影中都不重要,比如那個變成的灰燼的尼安德特人,似乎沒有任何人對少了一個展品感到奇怪,而博物館里的那些展品又是怎麼突然都聽懂了萊瑞說的英語?不,這都不需要原因,更現實的原因就是這都是導演安排的,但是這就是一部幻想出的電影,它不需要邏輯!
後來查看很多關於此片的電影評論,還真找到了不少跟我一樣看了片子之後莫名其妙地回味、感動、傻笑的。如果你看了這電影之後也有同樣類似的感覺,那真是正中影片的下懷了!《博物館奇妙夜》正是在這里不知不覺地為你編制了這樣的一個童話,一個美國統治下世界狂歡的盛會。
首先,影片本身還是毫不離題地繼續以西方傳統的二元主義對立的思想來構建了部分內容。例如微縮景觀中為什麼瑪雅人被關了起來,而後才展開羅馬士兵與西部牛仔的戰斗?而瑪雅人最後只有在旁邊喊加油的份。說白了,如果是三方對陣可能不符合西方人的潛意識。
而為什麼必須是瑪雅人被關起來?其實這里的瑪雅人是一個象徵了美洲當地土著人的代表,可以是瑪雅人,但是也是印加人和阿茲特克人,是歐洲殖民者踏上美洲大陸的征服對象。美國人自然是西方的歐洲殖民者的後代,對於敢於反抗的美洲土著,後果那隻有被以武力的方式強行鎮壓(關起來)!
而兩個與萊瑞對話的小人,一個是羅馬帝國的統帥,一個是美國探險家,萊瑞說他們都是優秀的領袖,但是他們深層次的聯系卻在於他們共同的開拓性質,只不過一個是軍事武力進行的侵略,一個是對遠方的探索式的發現,但是都是西方文明幾千年積淀出的一種外向型的擴張式文明的精神本質。而且在西方歷史上,侵略和探索往往都是相輔相成的。這樣以來侵略者就是英雄的西方恆等式就在你沒有察覺的情況下成立了!而電影中也必須安排美國牛仔把羅馬皇帝抓起來示眾,這一關公戰秦瓊式的幽默場景更是表達了一貫特美國勝於歐洲,未來勝於過去的理念。作為歐洲文明和精神來源之一的羅馬至今仍然受到西方人的頂禮膜拜,但是美國作為歐洲文明在時間和空間范圍的延伸和擴展,超越歐洲又成了美國的目標。對於中國人來說過去更值得關注,這是倫理的要求,而對於美國人來說,未來才是最有意義的,或許因為他們沒有過去,或許更是因為他們超越了過去!美國人想說:羅馬偉大,美國比羅馬還偉大!
同樣有意思的是那個銅制的塑像,說著一口沒人能聽懂的話(拉丁語?),第一次萊瑞問他是不是伽利略,第二次問他是不是科爾斯特(西班牙探險家,美洲征服者,也是屠殺了大量阿茲特克人的侵略者),最後才知道,那人是哥倫布!哥倫布是誰?美洲的發現者!所以伽利略、作為一個發現宇宙的人都沒有一個發現美洲的人重要!這里的潛台詞就是建立美國的意義要比人們認識宇宙的意義還大!這一點細節你看出來了嗎?美國人就這樣又一次驕傲地成為了世界上最重要的地方,美國就是宇宙!
其實這個所謂的博物館難道不就是一個地球嗎?博物館裡面有全世界各個地方的文明和生物,歷史和人物,但是卻是以美國的元素為主要的,一個沒有什麼歷史的國家成了主角,其他文明再悠久都成了配角。電影中漂亮的女解說員蕾貝卡說這座博物館就是為了紀念喜好歷史的西奧多·羅斯福而建立的,那潛在的含義是否就是全世界都是為了美國而存在的?對於萊瑞工作的第一晚,一片混亂是西奧多·羅斯福幫忙恢復的。當時老總統怎麼做的呢?把槍往肩上一扛就去了!恢復「秩序」需要帶著武器,這種所謂的「管理」或者「恢復」莫不是美國用槍管理全球的寫照?今天的秩序由老總統管理,以後就是由萊瑞管理,這樣以來老總統就是過去的美國,萊瑞就是現在的美國,美國不僅過去要管理世界,現在還在管理世界,我相信未來它還想繼續管理世界!美國這點自大的野心在不經意間體現得淋漓盡致,只不過嘴上沒這么說而已啊!
至於整個博物館的展品都能活是因為那塊古埃及的金板則是歐洲文明對古埃及的再一次借屍還魂而已。論述歐洲文明的開端古希臘愛琴海文明可能來自古埃及的論文並不是沒有,一如博物館的生機要被安排是來自古埃及的魔法。而最關鍵的是歐洲文明歷史遠遠沒有埃及久遠。相似的地方還有電影《第五元素》,所謂風、火、水、土、人的五元素組合,根本就是歐洲中世紀基督教神秘主義天人觀中的內容,但是它必須被安排給古埃及,畢竟基督教的歷史太有限了。
為了找回金板,萊瑞努力恢復了博物館的秩序,在老總統和自己兒子(美國的過去和未來?)的注視下,萊瑞(美國的現在?)不辜負眾望的把混亂的局面控制住,南北戰爭的士兵和平了,連暴怒的匈奴王阿提拉也在他的感化下臣服了。真是體現了美國的外交政策,對於弱小的一律武力使之屈服,強大的一律使用其他手段軟化瓦解(想想蘇聯)然後為我所用!一瞬間,博物館里全世界的文明和國家都成為了一個美國白人的士兵,在他的調遣之下玩命戰斗——而現實中的美國又恰恰確實是由全世界各個民族國家的人組成的,博物館是整個世界的縮影,電影就是在試圖證明,博物館是全世界,美國就是博物館,從而再次得出「美國就是世界」的「偉大公式」,萊瑞作為現在美國的代表,成功地繼承了過去美國的精神,又給以後的美國作出的榜樣——你說這是美國的狂妄也罷,是美國的意淫也罷,但是美國就是這樣自我感覺良好的把它表現出來了,而且看的人還在不知道的情況下傻笑。美國就是世界,而且只有留在美國才能安全,一個尼安德特人溜出了博物館,於是成為了灰燼,而且還被垃圾車掃走了,於是乎美國成了全世界人民的「保護傘」,出了美國就是危險,「快來美國吧」就在這里滲透進觀眾的大腦而觀眾自己卻全無知曉。
最後,博物館在萊瑞的努力下終於實現了真正的「和諧社會」,博物館里再也沒有了戰爭而混亂,一切在萊瑞的管理之下井井有條,博物館一片歌舞昇平,從此之後博物館每夜都是狂歡。這無異於再次為美國在全世界做了一廣告,全世界的人來到美國之後天天都在過節,而這一切卻都在萊瑞這個美國白人的的管理之下,影片最後萊瑞一身警衛的服裝站在二樓驕傲地看著樓下人們的歡慶,在一個警衛的秩序之下自由著。這個鏡頭明顯是在宣揚全世界都在美國這個世界警察(萊瑞是警衛)的管理之下才能自由生活的思想。你不得不佩服美國人的自大已經自大出了一種藝術感,明明是一部政治活劇,卻被看成了童話喜劇,看來真正神話的不是美國軍隊,美國軍隊最多就是神奇,而美國電影才是神話!
整個博物館到最後實際有兩個管理者,一個是萊瑞,一個是那個胖胖的館長,而那個館長卻執意讓別人叫他「博士」,世界在萊瑞這個警衛(美國軍隊)的保護下自由生活,而萊瑞的上級卻是一個文官知識分子!這就與美國建國以來文官治國的傳統相符合了。那麼博物館的館長既是博物館的最高管理者,也就是全美國的最高管理者,也就是全世界的最高管理者,美國總統統治全世界,你看看,這多好!
在電影中僅有的一些中國元素還能說明美國多少也沒忘記它的對面有這么個5000年歷史的國家。一個標志是博物館中有兵馬俑、金佛像和玉石獅子三個比較能代表中國形象的展品出現,雖然不是主角,而且也沒有過語言交流,但是出現的次數還真是可以,而且形象上也很「中國」,沒有像其他文明的一些元素那樣大喊大叫或者亂跑,基本就是一種安靜平和的角色。另一個能代表中國的就是西部牛仔傑迪戴亞中的中國勞工,但是這里的問題就很大了。首先傑迪戴亞為什麼被塑造成一個放盪不羈的牛仔形象就很讓人疑惑。那個美國西部的微縮景觀中的火車、隧道等場景很像是美國西進運動中的場面,但是中國勞工最早到達美國的一批,從1820年到1840年之間也只有十多人,在傑迪戴亞的時代即使有中國勞工的存在也不可能這樣多,真正大量中國勞工登陸美國已經是1865前後的事情了,而這個時候傑迪戴亞已經去世三十多年了。
美國人就在《博物館奇妙夜》中令人笑翻天的段落、神奇的特技鏡頭和飛揚起伏著營造神秘氛圍又大氣的音樂里完成了又一個美國的童話,同時也是一個美國的神話,而實質上卻是一個以美國為中心的長篇廣告。電影給了博物館第一個鏡頭之後,進入博物館內部的第一個鏡頭就是一面美國國旗!但是你卻又不得不為之喝彩!當蕾貝卡在計程車中看見路上走過的那些恐龍、猛獁象和獵豹的時候,我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會跟著蕾貝卡一起感動,或許是大家在童年時候都有過這樣一個夢想,那就是所有電視中才能看見的事物和人,甚至那些久遠的彷彿夢幻般的事物有一天突然復活,來到自己的身邊,而這一刻實現的願望使所有觀眾的童心在一剎那間回歸,也不得不生起一股感動的情緒。如果說美國和羅馬帝國、蒙古帝國一樣都是一個「帝國」那麼顯然美國更像一個「文化帝國」而不是一個軍事征服帝國。美國輕易地抓住了一個人最細膩的一個小點,然後微微波動你的心弦,讓人無意識地倒向了美國!一如美國國際關系學家約瑟夫·約菲在《對歷史與理論的挑戰:作為最後「超級大國」的美國》中寫到的,權力的後現代性使權力分為了硬權力和軟權力,那些看得見的武器、軍隊就是硬權力的體現,而軟權力卻能夠發揮「意識形態」和「制度」的影響力,可以給予作者巨大的回報,例如,巨大、成熟的市場。在軟權力方面,美國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這方面,任何國家都是無法與美國相比——從麥當勞到微軟,從好萊塢到哈佛。這種權力(向外輻射的文化具有吸引力的市場)靠的是吸引力而不是推力,靠的是自願接受而不是強迫接受。
而毫無疑問的是,《博物館奇妙夜》正是美國實施軟權力的又一巨大而成功的砝碼,美國悄悄地將美國的意識形態和類似美國就是世界、美國就是天堂的信息輸入進你的大腦。你怎麼敢肯定真正的霸王龍除了兇殘以外是不是也會像電影里那樣如小狗一般可愛並且還會希望人扔骨頭讓它玩呢?你怎麼敢肯定復活節島巨像的秘密不是它非常喜歡吃泡泡糖?尤其是片中萊瑞的兒子騎著霸王龍的場面對任何一個孩子都具有絕對的吸引力——你敢說你小時侯沒做過這樣的一個夢嗎?
最後也不得不感嘆,《博物館奇妙夜》也有這樣一個教育意義,那就是號召人們回到博物館去學習,一個超越歷史的國家卻也仍然注重歷史,比起很多連九一八事變和七七事變都分不清哪個是哪個的中國人,也真是感慨良多。
好了,現在美國已經為了全世界編織了一個這樣的童話,你想來美國狂歡嗎?想來這樣的一個博物館嗎?按照美國的邏輯,那麼你就快來美國吧!
㈤ 誰知道這兩部電影的名字(科幻)
你說的兩部電影剛好都看過.
第一部應該是根據電視劇改編的〔火星叔叔馬丁〕,大家還記得小時候看的頭上長兩天線的馬丁叔叔嗎?
導演:
唐納德·佩特瑞 Donald Petrie
主演:
傑夫·丹尼爾斯 Jeff Daniels
Steven Anthony Lawrence
Wayne Knight
類型:家庭 / 科幻 / 喜劇
更多外文片名:
My Favourite Martian
片長:93 min
國家/地區:美國
對白語言:英語
發行公司:Buena Vista Home Entertainment
劇情:提姆(傑夫丹尼爾 飾演)是個很有企圖心的電視新聞記者,可是他卻得不到老闆的賞識,某次回家的路上,竟遇上火星人的太空船撞上地球!轉化地球人外觀的火星人馬汀,為了修復太空船,只好找上提姆,提姆與馬汀相處越久,越發覺它其實是個善良的外星人,但因為馬汀的行為怪異,不知不覺被太空研究中... 上映日期:1999年2月12日 美國
第二部是〔奇妙的航程〕,描寫人體旅行.電影也許並不很出名,但是科幻小說殿堂級大師阿西莫夫根據此電影創作的同名小說〔奇妙的航程〕就很出名了.有意思的是,後人再根據他的小說再次拍成電影,你說的應該是這部.
㈥ 找兩部科幻電影 一部是探索地底 一部是在人體內旅行
第一部貌似《地心末日》,但劇情不像。
第二部可以肯定,是下面兩部電影其中的一部。
片 名: Fantastic Voyage
譯 名: 神奇旅程 | 聯合縮小軍
導 演: ( 理查德·弗萊舍 Richard Fleischer )
主 演: (斯蒂芬·博伊德 Stephen Boyd) (拉奎爾·韋爾奇 Raquel Welch) (埃德蒙·奧布萊恩 Edmond O'Brien) (唐納德·普萊森斯 Donald Pleasence) ( Arthur O'Connell) (威廉·雷德菲爾德 William Redfield)
上 映: 1966年08月24日
劇情介紹:
第一部利用微縮科技深入人體拍攝的科幻片,也是《驚異大奇航》的前身。故事描述一名蘇聯科學家從銀幕逃到美國,因為他的腦血管遭到間諜破壞而命在旦夕。五名美國醫生乃被縮小成幾百萬分之一置於膠片中,注射進科學家體內進行血管手術。本片構想新穎,為科幻片題材開創了新天地。人體內部景觀的映象效果不乏取材性,可惜六十年代的電影特技仍未夠高明,今天看來不免使觀眾對於某些布景感到可笑,不過並不影響本片豐富的娛樂性。導演理查德.弗萊爾敘事流暢,曾獲最佳藝術指導和最佳視覺效果兩項金像獎。
================
片 名: Innerspace
譯 名: 驚異大奇航 | 零度空間
導 演: ( 喬·丹特 Joe Dante )
主 演: (丹尼斯·奎德 Dennis Quaid) (馬丁·肖特 Martin Short) (梅格·瑞恩 Meg Ryan) ( Kevin McCarthy) ( Fiona Lewis) ( Vernon Wells)
上 映: 1987年07月01日
劇情介紹:
本片是一部有喜劇色彩的驚險科幻片,男主角為一空軍駕駛員。他自願參加一項試驗,自己縮小後駕駛一座被縮小成水滴的實驗艙進入兔子體內。但在關鍵時刻,一群野心家和武器販子沖入了實驗室,搶奪了實驗晶元,後來他和實驗艙陰差陽錯地被注入了人體,從而開始了在人體內的歷險。本片的特點是高超的電影特技,人體內的器官經特殊處理放大後放在銀幕上,相當新奇和刺激。在這個「超薄短小」的年代,把科幻探險轉向人體的器官,當然值得一看。該片的取材和以前的老電影《聯合縮小軍》相似。
㈦ 充滿想像力的電影《博物館奇妙夜》!當所有的歷史都「活過來」,會怎麼樣
《博物館奇妙夜》系列電影充滿奇幻色彩,趣味橫生,值得一看。
電影圍繞博物館里的故事展開,賦予了博物館館藏寶貝生命力,它們會在夜晚復活,自由行走。而作為博物館夜間警衛員的男主賴瑞,在處理這些夜間難題的過程中,發生了很多有意思的故事,也和這些標本們成為了朋友。
通過博物館里發生的故事,讓我發現編劇不僅僅想像力豐富,還有一個對世界萬物的博愛之心。故事圍繞博物館而展開,幽默搞笑的氣氛,溫暖感動的內核。第三部相當於給《博物館奇妙夜》系列做了結尾,看的時候我開始以為編劇不會讓他們分別,但劇情事實上還是朝著與我心中期盼的反方向展開,在影片的最後,賴瑞和博物館的朋友們一一告別的情景,給了我很大的觸動,因為這不僅僅是他們朋友之間的分別,也是這部系列電影向觀眾的告別。雖然故事是溫暖的、感動的,但是分別是傷心的,不舍的。
《博物館奇妙夜》系列電影最成功之處在於它給了觀眾一個新的視角:用鮮活靈動的眼神去看待每一個人和物,賦予萬物以生命,並去尊重喜愛,就會發現有更多的美好回饋你。
㈧ 《奇異博士》是一部怎樣的影片
哈哈哈,我做過一期搞笑解說《奇異博士》的,現在想起來,真的挺好笑的。
感謝陪我去看電影的朋友……
看完大致的劇情,我們再來說說電影的狂拽酷炫吊炸天的特效吧。
這部電影是科幻片,當然是要有各種各樣的特效了,就看電影時候的感覺,我覺得這部電影的特效真的挺不錯的。特別是各種3D特效讓你身臨其境的感覺……一不小心太沉浸其中,還會有嘔吐感……
而且各種法術的鏡頭,都不會讓你覺得突兀,而是很有真實感,甚至你看著看著,自己的手也會下意識地比劃起來,當然,我們都不可能放出煙火拉出神棍改變空間的吧?
當然,很多人是沖著我們的大帥哥卷福去看的,一開始他的形象跟我們平時看到的一樣,中間穿插了頹廢風,後面又帥回來啦啦啦……
世界真奇妙,奇異博士讓你知道~還等什麼,快去看吧,新世界的大門為你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