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排行 > 諷刺河南人的一部電影

諷刺河南人的一部電影

發布時間:2023-02-02 00:43:24

㈠ 電影《失戀三十三天》有嚴重的地域歧視,一位俗不可耐的拜金女被刻意打上河南人的標簽,現以觸犯法律,有觀眾

對於現代的河南人真的不感興趣我遇見都是沒素質人,誰家經常出差或者旅遊注意那些開著麵包車補天窗河南人。

㈡ 河南文化底蘊深厚、民風忠厚善良,有沒有反映河南的影視大片

《1942》應該可以吧?還有《葉落長安》算不算?

底蘊深厚,民風就呵呵了,全國人民對河南人最好的誇獎,咦,你不像個河南人[我想靜靜][捂臉][捂臉][我想靜靜]

有,1942。

河南自古亂世之地,看不到文化底蘊。基本都是生存文化佔主流。雖然地下文物不少,但與地上人文環境不搭界!太勉強了?

河南 歷史 悠久,傳統文化底蘊已經慢慢的消失不見了。

河南是中原地區,自古就就有「逐鹿中原」,「問鼎中原」的說法,這就決定了在漫長的 歷史 進程中,河南一直都是四戰之地。河南繼承了西周貴族的傳統,在洛陽王城公園的廣場上,還矗立著「周王營洛」的塑像,以表示對周人祖先的紀念。民族融合方面,洛陽地區更是功不可沒。唐代詩人張籍的《永嘉行》有生動的記載,「黃頭鮮卑入洛陽,持戟胡兒升明堂」。一再出土戎人墓葬,更是有力證明了古詩描繪的 歷史 場景。時至今日,全國只有4個回族區,河南就獨占其三。可見,河南對民族大融合做出了多麼大的貢獻。
河南同胞朴實醇厚,善良恭謹,老少無欺,這在全國人民心目中都是有口皆碑的。當然,在各個 歷史 時期,各種天災人禍也不斷侵擾著這片多災多難的土地。離我們最近的就是1942年發生在河南大地上的大災荒。凄慘場景無須贅述,河南籍作家劉震雲的小說《1942》對此有生動的描寫。馮小剛導演的同名電影感動了無數同胞。

馮小剛導演的史詩級電影「一九四二」,還有電視「葉落長安」都非常翔實地反應了河南的民風和文化底蘊,由此可以認知現在河南的文化現象。

河南,簡稱「豫」,根據根據《禹貢·九州》,將天下分為九州,豫州居九州之中,現河南大部分地區屬於九州的豫州,故有中原、中州之稱。區位優越,位居天地之中,素有「九州腹地,十省通衢」之稱。經濟總量穩居全國第5位。

河南是中華文明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黃帝誕生於今河南新鄭,中華文明的起源、文字的發明、城市的形成和統一國家的建立都與河南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在5000年的中華文明史中,河南作為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長達3000多年,先後有20多個朝代在此建都、200多個皇帝在此執政。中國的八大古都河南就有四個,九朝古都洛陽、七朝古都開封、殷商古都安陽、商都鄭州。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均源自河南。文化古跡眾多,有記載祖先在中原大地繁衍生息的裴李崗文化遺址,仰韶文化遺址、龍山文化遺址;有「人祖」伏羲太昊陵、黃帝故里和軒轅丘、由最古老的天文台周公測景台;有 歷史 上最早的關隘函谷關、最早的佛教寺院白馬寺、有「天下第一名剎」嵩山少林寺和聞名中外的大相國寺等等。洛陽、開封、商丘、安陽、南陽、鄭州、浚縣、濮陽是全國 歷史 文化名城。

「萬姓同根,萬宗同源」。河南是中華姓氏的重要發祥地,當今的300個大姓中根在河南的有171個,以人口數量多少而排列的100個大姓,中有78個姓氏的源頭或部分源頭在河南,有「陳林半天,黃南排滿街」之稱的海外四大姓氏均起源於河南。白岩松在《對白》關於地域問題看法,中國最新姓氏調查,前五位有四個祖上都在河南,任何人擠兌河南的都可以回他四個字——數典忘祖。我不在乎你是哪裡人,我只在乎你是個什麼樣的人!

自古就有逐鹿中原,得中原者得天下說法!距今7800~9000年的賈湖骨笛出土於河南。據河南省人民政府網站,據統計,在二十四史中立傳的5700人,其中河南籍貫的 歷史 名人為,912人,占總數15.8%。唐代留名的2000多名作家,河南居兩成。

僅僅列舉一部分。上古時期:軒轅黃帝,人文始祖,今河南新鄭人;倉頡造字,今河南濮陽人。春秋戰國時期:老子,今河南鹿邑人;莊子,今河南商丘人;墨子,今河南民權人;韓非子,今河南新鄭人;蘇秦,今河南洛陽人;商鞅,今河南內黃人;范蠡,今河南南陽人;吳起,河南濮陽人;列子,河南鄭州人;呂不韋,河南濮陽人。秦漢時期:李斯,河南上蔡人;許慎,《說文解字》,河南漯河人;醫聖張仲景,河南南陽人;科聖張衡,河南南陽人。張良,今河南禹州人;三國魏晉南北朝時期:許攸,河南南陽人;黃忠,河南南陽人;司馬懿,河南溫縣人;荀彧,河南許昌人;蔡邕,河南杞縣人;蔡文姬,河南杞縣人;謝安,淝水之戰,河南太康人;謝玄,河南太康人;范曄,河南淅川人;謝靈運,河南太康人;唐宋時期:玄奘,河南洛陽人;長孫無忌,河南洛陽人;姚崇,河南陝縣人;杜甫,河南鞏義人;白居易,河南新鄭人;李賀,河南洛陽人;劉禹錫,河南洛陽人;韓愈,河南焦作人;李商隱,原籍河南沁陽人,後遷至河南鄭州滎陽;吳道子,河南許昌禹州人;岑參,河南南陽人;元稹,河南洛陽人;花木蘭,河南虞城人;石守信,河南開封人;戚繼光,河南衛輝人岳飛,河南安陽湯陰人;今人,當代著名哲學家、馮友蘭,河南唐河人;二月河,南陽作家群代表人物;王永民,五筆字型輸入法發明者等等。

反映河南電影電視劇及河南拍的電影電視劇:《一句頂一萬句》、《一九四二》、《孔雀》、《精誠大醫》、《給你一千萬》、《新少林寺》、《葉問2》、《我們的四十年》《就是鬧著玩的》、《不是鬧著玩的》、《洛陽水席》、《胡辣湯》《燴面館》 、《豫菜皇後》、《任長霞》、紀錄片《大國糧倉》、《中原人家》、《石磨的婚事》、《鐵拐》等等,限於時間和能力有限,希望條友們多多交流。

歷史 上的河南,有著豐厚的文化底蘊,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占據極其重要的地位!商朝,大周,大唐,大宋都曾定都與此,是古中國的文明中心,也是古中國人都嚮往的心靈故鄉!

河南,四戰之地,特別近代以來,這片土地飽經戰亂,瘟疫,飢荒,水災旱災等自然災害的侵襲,從 歷史 上的衣冠南渡到後來的客家人離開河南南下,大批優秀的河南人遷徙祖國各地,難免導致一些優秀的傳統文化斷層!同時就因為朝不保夕,人們首先想的是如何活下去,導致普通民眾勤勞奮斗有餘,而氣節,品行,等小細節的不足,應了那句話,倉稟足而知禮節!

改革開放後,大批的河南人南下務工,在八九十年代,相對落後的河南地區,在廣東有個別不好的事情,所以才導致所謂「地域黑」的產生,這些都是客觀事實,要直面它所產生的原因,繼續努力,提高河南經濟,增強文化教育,新時代的河南才會越來越好!才能逐步改變一些「偏見」!

就是鬧著玩,不是逗你玩

㈢ 電影《不老山異事》定檔3.13,這部影片是由哪些演員領銜主演的

電影《不老山異事》於3月13日10點在騰訊視頻全網獨播,該影片講述了前朝太後一生追求長生不老之術,為後世留下了《十二長生賦》,這個傳說引得各方勢力紛紛出手爭搶,一場腥風血雨就此展開。民國年間,黃廟村中的李老爺一生行善卻慘死在家中,在頭七的時候,遭遇故人還魂,民間則傳言這是長生之術的反噬,鬧得人心惶惶,這時,民間道士林道長行奇門遁甲之術,不老山異事的謎底正在被揭開。該片用了很多五行八卦之術,與服裝、特效的結合,為觀眾打造出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懸疑電影。也讓觀眾們非常的期待。

㈣ 關於電影鬥牛

導演是管虎。已經形成了這種狀態誰也沒有辦法,導演是不會出來說有什麼意圖的,河南人受的攻擊多了自然會變得敏感一些,換做誰都會這樣,不恰當的比方就像日本人辱罵中國人多了中國人也會敏感的很,劇中河南人跑大老遠去殺別人的牛的確太容易引起懷疑(而且不可否認會有人爽快的一拍大腿說「河南人活該」)沒有辦法河南人太多了,出去的很多的確素質不高,但願情況盡快改善吧

㈤ 看電影《就是鬧著玩的》觀後感

除了葉子角色有堆砌之嫌(不可否認她是我所知的大多數農村人對城裡人、海歸、日本人的幾個典型認知的集中體現),演得也不中,其他都顯得那麼真實。

賣涼粉有著好歌喉的農婦我見過,擺攤就有來收這費那費的我經歷過,審查時的荒謬大家都有體會。另外,長官們的特點,農村人的狹隘有所體現,但是都不夠味,不夠的上拍電影的水準。如果在俺家來個村晚,內容、境遇無疑會和這片有好多相似點。盡管從小長大環境中說的不是鄭汴話,但是性情習慣和這電影好像,畢竟都是中原人吧。

導演是用心在拍值得鼓勵,尤其那段說電視台辦晚會這投錢那贊助,我們農民辦個村晚就恁難!現實正是農村被遺忘的太多,其實農村也有他們的喜聞樂見的藝術,有他們的夢想,也不是粗鄙的代名詞。

最重要的,是我第一次看到鄭汴話喜劇,對聽著豫劇長大以河南人自居的我來說,喜劇效果很好,很有樂。

㈥ 能推薦幾部類似《不是鬧著玩的》的河南方言電影嗎

1、《那是說著玩的》有很多笑聲,它們並不粗俗,這是罕見的。尤其是編輯方面,設計精巧,也就是說,中間的很多內容就像是一出單口喜劇,說教也很嚴肅。郭的表演沒有絲毫痕跡,直到最後才發現自己的精彩表現。它非常有趣、富有戲劇性和積極性,具有良好的精神內涵,真實地反映了農村生活和人文風俗。

㈦ 請問:關於河南省內容的電影有什麼例如1942。

《不是鬧著玩的》
《不是鬧著玩的》,電影長90分鍾,是一部純粹的「河南製造」,劇中所有演員都用河南話對白。該片根據真實事例改編,主要講述了富裕了的河南農民克服重重困難、最終拍攝成一部電影的故事。影片最大的亮點在於妙趣橫生的故事情節,電影放映員蔡有才(李易祥飾)四處借錢拍攝一部以日本鬼子進村無惡不作為題材的電影,因是第一次拍電影,他在找演員、拍攝過程中鬧出了不少笑話,不僅為拉贊助大力減肥,還「假戲真做」差點釀成火災,影片笑場上百次,「笑果」十足。

㈧ 《十二公民》:無罪還是有罪,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我們其實聽不見別人的訴說,但同時內心深處卻又無比渴望自己的發聲,無比渴望自己的發聲可以被整個世界聽到,為此甚至可以欺騙。假如我們知道我們的發聲別人是聽不見的我們還會發聲嗎?答案是肯定的。 《十二公民》里的12個人或者代表了社會中的各個階層。這條橫亘在眾人面前的差異化的河流確實存在,而且還很難超越。若不是這樣一個極致化的假設,12個人是萬萬不能同座一室的。但也是這樣的假設才有可能讓我們看清這條河流的深淺;同時讓我們明白你們聽不見,你們什麼也聽不見的真諦。真相與懷疑,盲從與堅持,尊重與偏見,等級與平等,冷靜與憤怒,都在小小的休息室裡面的十二人之間碰撞,爆發激烈的矛盾。這是一場無關真相,只做闡釋的討論。

一號陪審員團長因為眾陪審員不願認真對待這次模擬討論而第一次拍案而起。8號陪審員在第一次投票時投出了唯一的反對票,面對另外十一人的質疑謾罵時拍案而起。 電影中有一句話「認真你就輸了」,這也是在生活中人們經常脫口而出的戲謔之言。認真為什麼會受到質疑?我們還究竟該不該認真?對上課認真,對工作認真,對家庭認真,對司法認真,對案件認真,對人命認真……中國人真的都不認真嗎?中國真的失掉認真力了嗎? 認真也許會輸一時,但不認真的人會輸一世。 這是認真者對不爭者的憤怒。

4號陪審員,這位看起來溫文爾雅的商人在面對「窮人」再三諷刺他的戀人為其乾女兒時忍不住拍案而起,毫不留情地對這些質疑者說「我致富是因為我努力工作有能耐!」「看見年輕女孩從豪車上下來就說人家是傍大款是對中國優秀女青年的侮辱!」。骯臟的手段必然存在,但如果總是以偏概全,像個怨婦一樣喋喋不休,那他也永遠不配見到高尚。這是規則對陰謀論的憤怒。

9號是第一個改投無罪票的陪審員。這位空巢老人一開始只是抱著贊同想再討論討論的想法,卻在大家爭論提供證詞的老頭是否撒謊時拍案而起,解釋了老頭緣何撒謊的動機。這樣的動機,只有他能夠一眼識破,因為他也是一個無人重視的空巢老人。這是孤獨者對自己的憤怒。

10號陪審員開口閉口的地域歧視看不起河南人,嚷嚷著要趕快投完票去收房租,還控訴外地人搶了他兒子的大學名額……整部片子里基本上但凡他一開口都要帶著一股子拍案而起的凶勁兒,但卻沒有一次讓人同情。這是無能而引起的憤怒。

被老北京屢次侮辱的11號陪審員河南保安也算脾氣夠好。這個勤奮讀書兩次考讀政法大學未果,退而求其次在學校當保安聽課的河南人,在聽到北京人對河南人如此蔑視時並未狠狠還擊。卻在講起自己的求學故事時拍案而起,這是在對命運抗爭時的憤怒。

同樣是小人物的7號陪審員小賣部老闆錢波,除了要面對維護秩序的校園保安堵截,還要無時無刻給那些掌握著他們經營權的校領導笑面相迎。但當他拍案而起說到自己的無人問津,講起自己為了給學生送方便麵時那滑稽的情形時,這時候沒人笑出來了。這是弱者對權利的憤怒。

5號陪審員話不多,但他的拍案而起卻是全片中最讓人深思的「證據」:他曾是蹲過冤獄的人。當3號陪審員輕描淡寫地提起那萬分之一能讓嫌疑人脫罪的可能性時,他幾乎是咆哮著說:「你的萬分之一,對他來說可就是全部」。8年冤獄讓他的人生無法逆轉,即使洗脫了冤屈,但終究會被人戴著有色眼鏡對待,「他可是蹲過大牢的人」。這是受傷者對施暴者的憤怒。

直到最後才改投無罪票的3號陪審員,也一直憋到了最後一刻才將他偏執的憤怒原因傾瀉而出。與兒子的矛盾讓他的人生從此分裂,兒子出走6年,妻子也因此與他離婚,他甚至不知道自己每天起早貪黑地跑出租拉活兒是為了什麼。他市儈,易怒,可又懦弱,將「有罪」毫不猶豫地加諸於這個不守孝道的富二代身上,其實是他內心自私的報復。這是面對真理卻猶存僥幸裝腔作勢者的憤怒。

從審判最初,每個人都因為有著不同的社會背景而對「富二代」抱著不同的偏見,所以在第一輪的投票中幾乎所有人都不約而同的做出有罪推論。然而當逐個細節被質疑,隱藏在陪審團背後的故事一一被揭開,最初的偏見也逐漸被化解,存在的疑點也逐漸得到重視。

而陪審團背後的故事,有對河南人的偏見,有對社會不公的控訴,有對子女教育的無奈,更有對無視特殊群體的憤怒。每一個隱藏在背後的故事,都聯系著一個龐大的社會群體,都牽涉著一個社會化的問題。這關乎我們一個人,因為我們都需要法律的保護。重視案件中存在的疑點,是在給司法公正添磚加瓦,更是在給生命應有的尊重。

生存權是文明的第一訴求。在裁決一個生命結束與否的時候,每一個細小的疑點都不應該被忽視。每一次無罪推論,每一次對細節的較真,都是在給嫌疑人生的希望,這也是對生命的尊重。撇開偏見,正視疑點,給生命應有的尊重,是給嫌疑人一次生的機會,也是給自己一次機會。因為下一次,這個生命就可能是你、我、他。是對每一個生命的尊重,更是對司法公正的渴望。

我以為的討論:討論可否站在講理的高度,而且只說理而無其它。不人身攻擊;不說臟話;不罵人。第一步:傾聽,是傾聽而非聽。不光要聽進其言更要傾盡理解對方其理。試圖站在對方的角度審視理解他的道理。第二步:訴說,是語氣平和的表述自己的觀點,不帶感情色彩,不講故事,不煽情,不扣帽子。第三步:交流:兩個人或是兩個群體在此基礎上才有可能達到交換意見;明辨是非的可能。第四步:再議,任何道理不能一言既明,許可當時不理解;許可消化吸收;更許可持有不同意見。

我以為的爭論恰恰與以上四步相反。在《十二公民》中除了一個殺人的案件為核心外所有的表現方式或者說影片的所有內容幾乎都是在討論和爭論。

我們其實非常喜歡爭論而不是討論。爭論從來針對「人」而不對「事」,討論卻要拋開「人」深入「事」。爭論比的是誰的嗓門大而討論則是看看誰的頭腦清醒,而讓頭腦保持清醒的思考是一件很費力氣的事情。而費力氣又沒有快感的事到底是不招人喜歡的。

影片里有爭吵、謾罵,甚至差一點就可能在本應該討論殺人的一樁案件里先一步鬧出另一樁殺人案。最後讓死循環的爭論畫上句號的是妥協。爭論同樣可以妥協,有妥協的爭論可以讓爭論回歸到理智的討論。

8號陪審員無疑是這十二個人中頭腦清醒的一個。他可以為了自己認定的道理控制自己的情緒去做妥協的努力,從而達到最終自己要達到的目標。8號是開始。用他的清醒;用他的清醒的道理;用他的清醒的妥協的道理作為影片的開始。3號是結束。但他只用了一個方法不接受。我覺得他依然不是接受了一個道理而是接受了自己。接受了自己和兒子之間確有問題的事實。

在法官判決之前,一個人是不能被稱為罪犯的。只要還不能斷定他已經侵犯了給予他公共保護的契約,社會就不能取消對他的公共保護。

生命的權利,在任何時候,都不容被草率決定,不論人種、年齡、性別、財富,都應當被尊敬。當一開始十一個人都舉手認定男孩兒是有罪的時候,八號陪審員選擇了堅持內心的想法,提出了「合理質疑」,但他的想法卻遭到了大多數的質疑甚至謾罵。隨著八號的堅持與科學的論證,最後所有人達成了一致——無罪。在一個孤立的處境下,堅持自己對生命的尊敬,其實是一個非常困難的事情,八號陪審員選擇了無罪,這也就代表他一個人站到了十一個人的對立面,代表他會被數倍於己的人駁斥、反對,但是他還是勇敢提出了自己的異議,因為他堅信自己的想法,不被他人意見左右。

究竟什麼是正義?十二個人經過價值觀的碰撞,結合自身經歷,終於用自己的行動告訴大家,正義不等於無情的制裁,不等於階級的優越,正義是對民主的維護,是對法律公正性的維護,是一個國家的法律不用高高在上,而是深入人心,是對事情一個理性、純粹的判斷與懷疑,而不是閉門造車,偏信則暗,這才是一個民主國家法律應有的作用,是每一個公民應有的擔當。當一個國家的民主遭到了挑戰時,有良知的公民都會選擇站出來維護他。不要因為私利去盲從他人,在面對法律的審判時,要有自己的堅守。

故事的結局,每一位陪審員都放棄了自己的主觀偏見,投出了神聖的一票。我意識到支撐他們這樣做的是一個國家背後的法律精神,尊重生命,尊重個體,尊重每一個合理的懷疑。或許在當今我們看來,這些都是正常的思維,當然也會存在一些弊端,比如錯放罪犯等等,但是我仍然欣賞這種追求正義近乎苛刻的態度,它讓法律充滿儀式感與使命感,也染上了人性的光輝,這才是無罪推定在我心中最迷人的地方。

㈨ 《1942》講述的故事非常悲慘,其中哪些情節讓你淚目呢

《1942》是馮小剛拍攝的一部國產災難片,「1942年,抗日戰爭與第二次世界大戰正處於白熱化階段,幾乎鮮少有人注意到古老的中原河南正爆發一場慘絕人寰的大旱災。」這是影片的簡介,從這里我們就可以看出來這是從另一個角度寫的關於這場戰爭帶給的中國人的苦難,所以這個影片的選材在另一個角度上創新的同時,也帶給了大家對於那個年代的很多的感受。

我們從影片中感受到了那個年代的飢迫,無奈,流離失所,也希望現在認真做好自己,為祖國強大做出貢獻。

閱讀全文

與諷刺河南人的一部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慾望愛人演員表 瀏覽:453
電影血書5完整版 瀏覽:891
外國電影結局女兒去世 瀏覽:945
趙麗穎的理論電影大全 瀏覽:752
很多音樂的動畫電影 瀏覽:34
八月未央電影開幕圖片 瀏覽:841
奪命蜂巢法國電影完整版 瀏覽:356
中村之惠中文電影 瀏覽:28
名偵探柯南電影的圖片大全 瀏覽:223
經典特種部隊電影大全 瀏覽:880
十大瘋狂高分復仇電影 瀏覽:659
成龍的一部老電影和蛇女的 瀏覽:198
警察穿越民國電影大全 瀏覽:477
看日韓電影的網站 瀏覽:138
上合國際電影節閉幕6 瀏覽:321
譚詠麟林子祥粵語電影 瀏覽:716
電影導演周曉文 瀏覽:483
勝者為王電影舒淇圖片 瀏覽:266
有秋秋小朋友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189
十大電影最恐怖的角色 瀏覽: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