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七月與安生電影梗概(詳細)
這是一個凄美的兩個女生和一個男生情感糾葛的故事。七月與安生,是兩個從南方小鎮一起長大的閨蜜。七月溫良柔和如同平靜的海水,安生熾熱叛逆仿似躍動的火焰。兩人初中相識,都因彼此強烈的個性而相互吸引,成為了好友,形影不離。到了高中,兩人卻同時愛上了同一個男生家明,也因此兩人關系產生了微妙的隔閡。
終於,安生選擇了四海漂泊、浪跡天涯,兩人分離。七月按部就班的上大學、畢業工作、生活穩定,而家明確心向外面的世界,大學畢業後來到北京、西安工作。三人分別經歷著不同的人生,正當家明與七月談婚論嫁之時,在外漂泊的安生與家明巧遇,兩人多年積蓄的感情在出租屋裡瞬間的爆發,讓兩顆漂泊的心得到了相互的安慰。
但不幸的是,這一切被趕來的七月迎面撞上,兩個昔日的閨蜜爆發了激烈的沖突。家明最終決定還是回到小鎮,如約迎娶七月。但在婚禮當天,家明突然失蹤,七月辭職離開小鎮,開始了漂泊的生活。她也要像安生一樣,體味另一種人生。但安生卻安定下來,找到了一個普通溫馨的家庭歸宿。兩人再次相見,七月已經身懷家明的孩子,相互摒棄前嫌,和好如初。
最後,七月生下小孩,產後出血離世,小孩由安生撫養。此後,網路上卻出現了一部很火的小說,叫做七月與安生,講述的就是兩人的故事,網路作家的署名是七月。家明看到小說,尋找七月,卻巧遇安生,而安生卻告訴他,七月生活得很好,在國外過上了自由的生活。但此時,長大的孩子卻說出,作者七月就是現實的安生。
《七月與安生》是由陳可辛監制、曾國祥執導的現代愛情電影,由周冬雨、馬思純等主演。
該片是由作家慶山(安妮寶貝)的小說改編,講述了兩個從13歲開始就相識的女孩七月和安生,心心相惜成為彼此最好的朋友。機緣巧合之下,七月和安生愛上了同一個叫做「家明」的男生,最終得到各自命運的安排。
該片於2016年9月14日在中國大陸上映。2017年4月9日,金培達、波多野裕介憑借七月與安生獲得第3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原創電影音樂獎。
⑵ 一部外國電影,所有的現在科技發明都失靈,人類的日常生產工具回歸到
《郵差》
美國177分鍾1997年12月25日 美國
《郵差》是凱文·科斯特納導演,凱文·科斯特納、威爾·帕頓等主演動作片。
該片講述的是在未來的2013年,地球已被一場毀滅性的戰爭變成一片荒原,一個流浪漢從集中營里逃出,意外地發現一包過期郵件和一身郵遞員的制服,為了糊口,謊稱自己是郵遞員,隨後發生一系列的故事。
⑶ 電影《蝴蝶效應》一直沒看太明白,誰能介紹下大概的劇情
埃文不是一個普通的小孩。
因為經常失憶,埃文只好每天寫日記,把這一天發生的事情記錄下來。
但是記日記不是一直管用的,因為埃文有時候會在事情發生之後立馬就忘記這件事,所以他只能記下事情發生前後的小細節。
⑷ 找一部電影
《希特勒嬰兒》:約40名被稱為「希特勒嬰兒」的納粹秘密計劃受害者4日首次在德國東部韋尼格羅德公開聚會。他們是德國納粹為實現人種凈化,製造「雅利安超人」的「生命之源」計劃(用雅利安血統強化德國人種計劃)產物,許多人被迫與親生父母分離,遭受許多創傷。
人種繁殖計劃的產物
德國納粹為實現雅利安人對世界的統治,殘忍屠殺了數百萬猶太人和被納粹歸為「劣等」的族群。
同時,由黨衛軍頭目海因里希·希姆萊牽頭,從1935年起,納粹開始秘密推行罪惡的「生命之源」人種繁殖計劃。根據這一計劃,他們在全歐洲建立產房,符合若干種族標準的女性可以在此生產金發碧眼的德意志第三帝國的未來精英,其中約60%為未婚婦女。
1940年,在納粹佔領了其周邊國家後,德軍士兵被鼓勵與當地人「生產」孩子。納粹還在這些被佔領國建立了10個生命之源家園。在德國10個生命之源家園中大約出生了5000到8000名孩子,其中一些孩子是由其親生父母養育,但多數人被送給了黨衛軍軍官的家庭,以讓他們按照納粹的標准被撫養。
1942年,納粹開始派種族專家到其鄰國尋找金發碧眼的兒童,然後,將他們強行帶到德國,以使他們「德國化」。這導致被佔領國幾十萬父母失去了親骨肉。
都有很強的負罪感
「我被從母親手中生生奪走,」現年66歲的弗爾克·海尼克回憶說。他1942年兩歲時就被納粹從烏克蘭送到德國,由一對富有夫婦養大。他至今不知道親生父母的身份,這一事實困擾他大半生。
海尼克是去年成立的「生命痕跡」組織成員之一。約60名組織成員中,大部分都是「希特勒嬰兒」。由於許多「希特勒嬰兒」在納粹黨徒家中長大,或父親就是黨衛軍成員,他們有很強的負罪感,許多人不肯公開自己的身份,4日也是他們首次公開聚會。
遭到社會歧視與遺忘
「生命之源」計劃的許多文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遭到銷毀,歐洲到底有多少「希特勒嬰兒」至今仍是一個未知數。
除遭到社會歧視與遺忘外,許多「希特勒嬰兒」在缺乏正常關愛的環境中長大,而且從小接受納粹教條「洗腦」,因而受教育程度低下、情感也不健全。在挪威,不少「希特勒嬰兒」仍在通過法庭爭取他們在戰後遭受恥辱與忽視的賠償。
他們並不是嚴格意義上希特勒的孩子,但他們的確是納粹法西斯時代的產物。當他們被希特勒從地獄中帶到這個世界上來的時候,就已經註定了無法逃脫的宿命。
巴黎的北部,是一片綿延不絕的丘陵。愛浪漫的法國人給它取了一個充滿了哥特韻味的名字——拉莫拉耶。從遠處看去,這片山丘的形狀像極了一隻睡卧的駱駝,頭朝西,尾朝東。在它西邊的駝峰尖上,坐落著一座美麗而神秘的庄園。這座庄園由一個生產巧克力的百萬富翁所建造。如今,它成了法國紅十字會傷殘兒童中心。但是,若干年以前,拉莫拉耶庄園卻全然不是今天的樣子。
在二戰期間,這里的整個屋子裡密密麻麻地塞滿了用白布包裹著的嬰兒,面無表情的護士在他們之間來回穿梭,彷彿他們面對的,都是剛從流水線上下來的產品。村民不知道這些嬰孩來自哪裡?這究竟是一個什麼場所?但在當時納粹的嚴格控制言論的統治之下,真相依舊被遮掩得嚴嚴實實。這個謎一直到納粹完全被擊敗以後才被解開。
這座庄園,竟然是德國納粹用來專門繁殖純種的雅利安嬰兒的「生育農場」,這種生育農場在納粹的官方檔案里有一個學究氣十足的名字——「勒本斯波恩中心」。
希特勒的「生命之源計劃」
希特勒和他的黨羽們堅信雅利安人是神族的後代,他們來到這個世界唯一的目的就是去統治比他們更劣等的種族。基於對這種種族優越性的狂熱迷信,希特勒建立了納粹新宗教,鼓吹要建立一個由優等種族組成的德意志帝國,並最終稱霸世界。為了實現這個夢想,種族純化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為了製造所謂的純種「雅利安嬰兒」,納粹發起了「生命之源」計劃,鼓勵精心挑選的德國軍官跟金發碧眼的「純種」雅利安美女發生性關系,炮製出「完美的」雅利安後代。當時負責「生命之源」計劃的正是納粹黨衛軍頭子海因里希·希姆萊。從1933年開始,他就授意所謂的「黨衛軍精英」專門選擇金發碧眼的德國婦女發生性關系,以便為「元首」創造更多的「優秀人種」。除採取種種措施鼓勵雅利安人生育以外,為了實現純種雅利安嬰兒的批量生產,納粹在國內和他們所佔領的地區設立了眾多秘密的「勒本斯波恩中心」。
「勒本斯波恩中心」向雅利安婦女提供了一個可以生小孩並可以對外保密的地方,使她們可在那裡悄悄產下她們非婚生的嬰兒。這里的孕婦個個都是金發碧眼,符合納粹的雅利安人理想標准。為了保密,母親的身份都被記錄在由黨衛軍嚴密保存的文件中,這些文件是與當地普通兒童的出生記錄分開保存的,自從希姆萊1936年開辦第一所「勒本斯波恩中心」之後,他手下的黨衛軍在德國各地又建起了九個這樣的產院。在第三帝國12年的歷史上,大約有一萬名嬰兒出生在德國的「勒本斯波恩中心」。
二戰開始後,納粹又在多個被佔領的歐洲國家設立了所謂的「勒本斯波恩中心」,迫使被侵佔國的金發女郎與德國軍官發生性關系。事實上,許多進入「勒本斯波恩中心」的女人都是妓女,還有一些是被窮困和絕望所迫的婦女,希望能掙點錢養家糊口。當時納粹對她們的要求只有一點:就是必須金發碧眼,納粹認為這是生產「純種」雅利安嬰兒的必須保證。當時至少有八千名所謂的雅利安嬰兒以這種方式在歐洲誕生,納粹元首希特勒為示鼓勵,經常與那些「雅利安後代」拍照留念。
許多金發碧眼的德國未婚女子和已婚婦女都瘋狂地響應納粹的號召,在德國士兵開往前線時紛紛與他們發生性關系。歷史學家馬克·希爾道:「當年許多德國女子都將她們的行為當作是愛國心的表現,為的是生產出金發碧眼的新一代納粹分子。」不過,對於其他納粹佔領國的女性,「愛國宣傳」顯然毫無作用,於是納粹便使用出一些更殘忍的手段,逼迫金發碧眼的當地女子與德國士兵發生性關系。
希姆萊為了實現所謂「光大德意志優等民族」這一極其荒謬的目標無所不用其極,甚至以生孩子的多寡為標准來提拔黨衛軍成員。納粹甚至還嫌十月懷胎批量生產「雅利安嬰兒」速度太慢,於是乾脆直接綁架其他國傢具有雅利安血統和相貌特點的金發兒童,將他們送到德國給人撫養,希望他們將來成為德國的「鐵軍」。二戰期間,在被納粹佔領的歐洲國家至少有25萬兒童被納粹分子綁架,送給德國家庭收養。由於戰爭後期德國資源缺乏,許多被綁架兒童都因營養不良而死去。
謎一樣的真實身份
二戰結束後,盡管納粹「生命之源」計劃的主要負責人,蓋世太保頭子希姆萊服毒自殺,但他負責制定的納粹「勒本斯波恩」計劃檔案卻在炮火中倖存了下來。檔案顯示,納粹計劃在被侵佔的歐洲各國都建立「勒本斯波恩中心」,盡管二戰中有六百萬德軍士兵死亡,但希特勒卻希望通過「勒本斯波恩」計劃炮製出更多的士兵。
檔案顯示,納粹的「勒本斯波恩」計劃甚至定到了1980年,納粹夢想到那時能炮製出1.2億名強壯的「雅利安後代」。幸運的是,隨著納粹的滅亡,臭名昭著的「勒本斯波恩計劃」也終於壽終正寢,眾多金發碧眼的歐洲女人都逃過了這一大劫。但是,在「勒本斯波恩中心」所出生的孩子們卻並沒有因為戰爭結束而終結他們的苦難。
第三帝國1945年5月8日投降,納粹的荒唐計劃終止了。但納粹創造「優等種族」的罪惡行徑,卻使數以萬計的孩子成為犧牲品。現在,這些當年納粹製造的嬰兒都已人到中年,他們決心要與納粹遺留的這一孽債抗爭。許多人在設法探究自己的身世,但往往半途而廢,因為知道謎底的德國人始終不願正視自己充當納粹分子的歷史,而他們的生身父母和養父母則對「生命之源」計劃三緘其口,德國媒體也沒對希姆萊的人種試驗詳加報道。加上二戰結束時,納粹黨衛軍又毀掉了數千份有關德國「生命之源」計劃的文件,這就使本已披上神秘色彩的孩子們的真實身份更加神秘。
⑸ 生產隊時期的老電影有哪些
如下:
一、我們村裡的年輕人
看到電影名顧名思義就是講一群年輕人的故事,這部電影一上映就受到了全國觀眾的喜愛,電影演員也都是年輕人,他們也成為那個年代年輕人學習的榜樣,就像現在的青春勵志偶像片一樣,這部電影稱之為那個年代的青春勵志偶像片。
不過與現在的青春偶像片不同,它表現的那個年代年輕人積極、樂觀的精神風貌。村裡的年輕人為解決村裡吃水、用電的問題,在改變家鄉的過程中,年輕人也收獲了屬於自己的愛情。這部電影對我們現在的年輕人觀看仍有很大的積極意義。
⑹ 有誰知道一部關於生孩子的電影
片名:懷胎九月
英文名:Nine Months
導演:克里斯·哥倫布
主演:傑夫·戈德布拉姆 朱莉安·摩爾 羅賓·威廉斯 瓊·庫薩克 休·格蘭特
類型:喜劇
預告片:
上映:1995年07月12日
地區:美國 對白:英語
評分:5.3/10(5361)
顏色:彩色 聲音:DTS Dolby Digital SDDS
時長:103 分鍾
分級:西班牙:T 德國:6 阿根廷:13
劇情介紹:
改編自法國喜劇《准爸爸癥候群》,是英國小生休.格蘭特《你是我今生的新娘》成功後進軍好萊塢的首部作品,反映了男人傾向女性化和家庭化的時代趨勢。山姆和蕾貝嘉同居五年,生活幾近完美,不料蕾貝嘉突然宣布懷孕,令山姆一時手足無措,從抗抵而逃避,兩人關系瀕臨破裂。另一方面,馬蒂和吉兒是已有三個小孩的夫婦,卻仍然樂於生產。山姆的朋友史恩以單身貴族的冷眼旁觀加以分析,使山姆終於接受了身為准爸爸的事實,並且變得比准媽媽還緊張。導演克里斯.哥倫布拍出了這個故事的熱鬧氣氛,但喜劇效果沒有想像中精彩。羅賓.威廉姆斯客串演出第一場動手術的俄國婦產科醫生,舉手投足和語言依舊搶盡光芒。
⑺ 多次得獎的《雞毛飛上天》為什麼評價這么高
《雞毛飛上天》的評價之所以高,主要是因為該劇除了講述生意經,還向觀眾傳達了維護愛情和家庭的觀念,也為大家兼顧家庭與事業提供了一些借鑒。
該劇中,陳江河和駱玉珠二人的情感虐心鏡頭處處顯露著苦情元素,從偶遇到錯過,真情演繹讓觀眾在觀劇中笑中帶淚,雖苦情卻不悲情,劇中男女主人公「打不倒的小強」精神相當勵志。
(7)一部關於改變生產日的電影擴展閱讀:
劇情簡介
陳家村鄉民在雪地中撿起了一個嗷嗷待哺的孤兒,誰也沒想到這個取名雞毛的人後來竟真帶著他們飛上天,成為當地的傳奇。從小耳濡目染大人們雞毛換糖,學會了怎麼快速對貨物進行估價交換,獲得最大利益。村民出去討生計被抓,雞毛火燒倉庫救下鄉親,卻被迫離鄉避難,臨走前金水叔給他取名陳江河,寄託了無限希望。
陳江河走南闖北跑遍大半個中國,陰差陽錯遇到了一生摯愛駱玉珠。兩人戀情並不被人看好,甚至被金水叔故意製造矛盾拆散,棒打鴛鴦,駱玉珠黯然遠走他鄉,窮困潦倒中出嫁,與他人成家生子,陳江河卻邊創業邊苦守她八年。
前夫逝去,駱玉珠帶著兒子咬牙前行,交錯的火車上與陳江河再次相見,決定此生永不分離。夫妻聯手征戰商海,帶著孩子賣五金賣百貨,過五關斬六將,克服了誠信危機、贏得了市場信任,做出了屬於自己品牌的商品,將傳統零售業做到極致時又做互聯網電商,加入到國家戰略級一帶一路的洪流中將生意鋪向世界。
與此同時,他們面臨著感情上的抉擇,夫妻關系的轉變,親人的離合,與子女的關系也伴隨著商路的坎坷起起伏伏。又是一個雪夜,夫妻倆同時踏上了奔向西伯利亞,奔向歐洲的列車,下一站在等待著他們經過。
⑻ 求一部電影名字國外的一部動畫電影,講一群下蛋母雞討厭厭倦在雞舍
《小雞快跑》?應該不是《聖維克多鎮的公雞》......
⑼ 求一部關於生產車間管理的電影
只有培訓教程,沒有管理電影,王祖賢主演的「打工皇帝」可以勉強算得上。。。
⑽ 工業題材的影視劇,你看過哪些
導讀 :我們細心留意一下,會發現工業題材的影視劇中好看的還真不少!
影視劇是一種專為在電視或互聯網上播映的演劇形式,包括電影、戲劇、 文學、音樂、舞蹈、繪畫、造型等現代藝術諸元素的形式(網路內容)。影視劇是一種藝術形式,被認為是「既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工業題材,是一個重要但容易被人忽視的題材,當我們充分關注商業大片時,只要我們細心留意,身邊已經有不少非常好看的工業題材影視劇作品。
說到工業題材,得先說一下工業,工業對國家的經濟發展和人民的生活水平至關重要,工業基礎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准。工業革命讓機器代替了人力,極大地促進了生產力發展,被稱為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革命。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領導人認識到工業對於國家建設和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在一五和二五期間大力建設國家的工業體系,為新中國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我們知道工業對國家發展和人民生活的重要作用,但工業是一個抽象的概念,不能完全在人們生活中體現出來,所以很難讓人切身感受到它的重要性。這也讓工業題材的創作不被人們所關注,讓我們產生這樣的感覺:這東西好像壓根沒在生活中看到過。正因為如此,紮根在工業領域的我們,應該多關注工業題材的藝術形式,多看看工業題材的優秀影視劇作品,這樣就可以做到「知己看己,百說不殆」(意思是:你張口就能說出領域內的東西,才會被人們看成專業人士)。
關於這個話題,我們從幾個不同專題來講,本次咱們一起來了解工業題材的電影、電視劇、紀錄片(簡稱影視劇),之後咱們繼續了解工業題材的文學創作和音樂話劇的創作等。
一、新世紀前的工業題材電視劇
改革開放前,新中國的藝術家們拍攝了很多工業題材的電影電視劇,據統計數量多達60多部,而這一時期拍攝的電影大約為640部左右。如此高的比例並不奇怪,電影和電視劇等都是反映社會發展趨勢的藝術創作,這一時期我國的主旋律就是大力發展工業以恢復和發展經濟,描寫這一趨勢的藝術創作自然會得到社會和人們的喜愛。如果把國人非常喜歡的韓劇放在那時播放,估計要歇菜,韓劇流行很大程度上是現代國人對於浪漫愛情的訴求。
在當時,作為國家建設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工人在人民群眾中擁有較高的社會地位,女孩都以嫁給工人和軍人為榮。這一時期涌現了很多優秀的工業題材電影,如新中國第一部故事片《橋》就講述解放戰爭時期鐵路工人克服困難按時完成橋梁建設的事跡;經典的黑白電影《六號門》、《青年魯班》、《火紅的年代》、《鋼鐵巨人》、《創業》都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作。
改革開放之後,我們在電影和電視劇上進行大膽創新,拍攝了很多不錯的影片,《街上流行紅裙子》改變了人們的穿衣色調,使女人穿紅裙子成為一種潮流。體現工程師大膽改革創新的《二十年後再相會》,描述工人工作和愛情的《快樂單身漢》和《赤橙黃綠青藍紫》都是這個時期的經典作品。另外,《夕陽照》、《逆光》、《我們的八十年代》等諸多電影都從工人角度描述了他們的工作、生活、愛情等方方面面。
二、新時期的工業題材影視劇
隨著電影工業各項技術的不斷發展,新時期的電影擁有更豐富的展現形式,近幾年工業題材影視劇也有很多優秀的作品。
1. 工程科技的紀錄片
看過《國家地理》的朋友一定會很震撼,其實最近幾年中國一些紀錄片的手法和風格也獨樹一幟,出產了很多令人拍手稱贊的紀錄片。這里不得不說到國內近年來拍攝的工業題材的大型紀錄片《超級工程》和《大國重器》,當然也有國外拍攝的《終極工廠》和《偉大的工程巡禮》,這幾部紀錄片在豆瓣上的評分都非常高(都在9分左右,現在很多大片盡管票房高,但評分卻不到6分不到7分)。
《超級工程》在2012年和2016年分別推出第一和第二季,其拍攝與文案風格類似於《舌尖上的中國》,看過《舌尖上的中國》的朋友可以聯想這片應該是怎樣的場景。《超級工程》第一季講述了中國的五個世界級別的工程項目(如果不熱播會很對不起「超級」二字啊):港珠澳大橋、上海中心大廈、北京地鐵網路、中國風能工程、LNG液化天然氣船,第二季中則不以具體工程為重點,反而從「中國路、中國橋、中國車、中國港」四大基建工程入手介紹了中國的工程科技。我們可以看到很多鮮為人知、震撼無比的鏡頭,整個過程科技感十足,我們驚訝地發現我國很多科技已經是世界先進水平。最關鍵的是,這些紀錄片滿足人們的好奇心,為人們普及了工程科技知識和提升了工程師的形象,許多鏡頭都體現了工程師的嚴謹、工匠精神、大膽創新、堅持不懈。那麼,覺得工程師是一群呆頭呆腦、只關心工程的女生們,會不會從此覺得工程師都好帥啊?說句冷笑話,也許你覺得工程師最帥的時刻,是他指著前面的大樓/跨海大橋說:這些都我設計的。
《大國重器》是記錄中國裝備製造業振興發展歷程的大型紀錄片,片中展示了中國多個企業的先進裝備和高尖端技術,顯示中國製造業正逐漸從勞動密集型向資金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轉變、逐漸從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轉變。與《超級工程》一樣,鏡頭中出現了很多工人和工程師的身影,這些場景都是實地取景,更讓人們感覺真實。有所不同的是,《大國重器》的很多采訪鏡頭是從工人和工程師的角度來真實紀錄他們的智慧、生活和夢想,通過人物故事塑造深刻講述充滿中國智慧的機器製造故事,再現中國裝備製造業從小到大,到趕超世界先進水平背後的艱辛歷程。讀過新中國歷史的朋友應該都知道,我們國家的重工業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區,因此在紀錄片中我們可以聽到很多濃厚的北方口音,這也是非常有意思的。
國外工業紀錄片的典型代表是《終極工廠》,這是國家地理的一個系列,應該說:國家地理製作,國家免檢產品。這個系列的紀錄片不像《超級工廠》和《大國重器》那樣焦點集中,其所涉及的工業范圍很廣,從軍用到民用、從奢侈品到日常用品、從製造業到服務業,其中很多都是我們非常熟悉的品牌和企業,哈雷摩托、寶馬、賓士、法拉利、保時捷、阿帕奇直升機、卡特彼勒重卡、宜家家居、可口可樂等。紀錄片真實紀錄了世界頂尖工廠的生產製造過程,我們還可以真切感受到很多知名產品從無到有的過程。《終級工廠》帶給人們一種工程科技的嚴謹,快節奏的方式又不會帶來壓抑感,整體文案和拍攝角度非常不錯,值得大家一看,很多人都通宵看完《終級工廠》,有種看了就停不下來的感覺。
更早的一部紀錄片《偉大的工程巡禮》,也出自「免檢產品」國家地理之手,從工程角度介紹了世界范圍內很多知名的工程項目(多達一百多個,即使你一看就停不下來也得好幾個通宵才能看完),這里也提到了中國的多個工程項目,包括上海的超級塔、中國橋梁、中國的終極港口、水立方等。這里也可以和《超級工程》作一個對比,無論從拍攝技巧、文案風格等都是大家討論的重點,但其中更為重要的是我們也可以看看中國的工人/工程師與世界其他國家的工人/工程師在工作中的對比,是不是中國的工人/工程師是最帥的呢?
當然,像我國拍攝的《最後的鑄造廠》、《國貨的前世今生》、《國微》等都是工業題材中非常不錯的紀錄片,其中《國微》是中國的首部採用3D拍攝的工業題材的電影。
2. 描寫人物為主的影視劇
前面的幾部紀錄巨片都耗資巨大,且拍攝周期很長。以人物故事為主的影視劇相比較耗資更小一些,其產量也更多。這類題材更貼近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因此也很容易被人們所喜歡。這里有名人和普通人兩條主線,像鐵人王進喜、吳運鐸等就是名人主線;更多的則是普通人的工作生活故事為題材的影視劇。
《吳運鐸》這部影片就是以我國抗日戰爭時期兵工事業開拓者之一吳運鐸的事跡為主線的影片;電視劇《煮海》則呈現了中國「化工之父」范旭東的事跡;《鐵人王進喜》是一部真實表達鐵人王進喜工作、生活的故事影片,展現了新中國建設過程中為我國石油事業作出卓越貢獻的鐵人精神。
普通人為主線的影視劇則充分展現了普通工人和工程師工作、生活和夢想,近年來有不少優秀作品,《師傅》被稱為裝備工業領域的《亮劍》版,《鋼的琴》以90年代鋼廠工人陳桂林下崗之後的生活起伏為主線,刻畫了主人公與鋼琴之間發生的各種故事。一個講述深圳工廠老闆故事的影片《打工老闆》值得我們深思,影片深刻突出早期外貿加工業與企業轉型發展的矛盾,這個電影別名叫《中國. 製造》。改革開放初期拍攝的《血,總是熱的》是一部讓人非常稱贊的電影,改革成為該片的主題,既契合當時的時代背景也真實表達了當時工人們內心的矛盾沖突(嚴格來說這部作品是早期的作品)。
另外,還有一個國外非常懷舊的經典影片,這里必須拿出來點贊一下。《摩登時代》是電影大師卓別林自導自演的最後一部無聲電影(卓別林在最後咖啡館里哼了一首小曲:nonsense song,中文叫「胡唱之歌」),盡管是1936年的無聲電影,豆瓣評分卻高達9.1分(近7萬人評價,想想這陣勢,不好好介紹介紹都不行啊)。影片以上世紀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大蕭條作為背景,講述失業工人與流浪女的苦命愛情故事(現實中卓別林的的確確和女主角寶蓮高黛有美好的愛情故事),淋漓盡致刻畫了工人與機器之間、企業利潤最大化與人類幸福之間的矛盾沖突。作為卓別林的經典作品,你看完這部影片之後甚至會發出這樣的感嘆:這才是電影藝術啊,跟這比起來,現代很多電影簡直就是一堆垃圾。當然,不討論電影藝術是否有倒退,盡管電影技術和手法越發先進,但卻缺少了一種刻畫社會真實的特質。現在部分商業大片經常被人詬病,原因就是缺少真實的社會與生活元素,一些演員並沒有豐富的社會與生活閱歷,自然無法在影片中流露這種真實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