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歷屆戛納電影節華人獲獎作品有哪些
歷屆戛納電影節華人獲獎作品:
20世紀60年代,李翰祥的《楊貴妃》因富麗堂皇的宮廷布景和服飾獲得技術大獎,成為首部在戛納國際電影節獲獎的華語電影。
1964年,唐澄的水墨動畫《小蝌蚪找媽媽》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榮譽獎。
1975年,胡金銓的《俠女》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技術大獎,將中國武俠電影推向了世界。
1990年,張藝謀的《菊豆》獲得首屆路易斯-布努埃爾獎。
1993年,陳凱歌的《霸王別姬》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是華語電影首次獲得金棕櫚獎;侯孝賢的《戲夢人生》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審團獎。
1994年,張藝謀的《活著》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審團大獎,葛優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成為首位華人戛納影帝。
1995年,張藝謀的《搖啊搖,搖到外婆橋》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技術大獎。
1997年,王家衛憑《春光乍泄》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王家衛成為首位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的華人導演。
1999年,陳凱歌的《荊軻刺秦王》(屠居華)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技術大獎。
2000年,王家衛的《花樣年華》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技術大獎(杜可風、李屏賓、張叔平),梁朝偉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姜文的《鬼子來了》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審團大獎;楊德昌憑《一一》獲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2001年,侯孝賢的《千禧曼波之薔薇的名字》(杜篤之)、蔡明亮的《你那邊幾點》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技術大獎。
2002年,伍仕賢的短片《車四十四》成為首部入圍戛納國際電影節導演雙周單元的華語短片;廖琴的《哭泣女人》獲得一種關注單元特別提名獎。
2004年,張曼玉憑法語電影《清潔》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成為首位華人戛納影後、首位亞洲戛納影後;鞏俐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特別大獎。
2005年,王小帥的《青紅》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審團獎。
2006年,王家衛成為首位擔任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評審團主席的華人;王超的《江城夏日》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大獎。
2009年,梅峰憑《春風沉醉的晚上》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劇本獎,是繼王小帥憑《左右》在柏林國際電影節獲獎後,中國編劇第二次在國際A類電影節獲得最佳劇本獎;楊紫瓊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特別大獎。
2013年,賈樟柯憑《天注 定》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劇本獎。
2015年,賈樟柯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導演雙周單元金馬車獎,成為首位獲得金馬車獎的華人導演;侯孝賢憑《刺客聶隱娘》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2017年,邱陽的短片《小城二月》獲得中國首座戛納國際電影節短片金棕櫚獎。
2018年,魏書鈞的短片《延邊少年》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短片特別提名獎。
2021年,唐藝的短片《天下烏鴉》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短片金棕櫚獎。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戛納國際電影節
② 嘿~~~誰能告訴我戛納電影節「一種關注」的歷屆獲獎影片
「一種關注」的歷屆獲獎影片如下:
1、第61屆2008年,一種關注最佳影片 《Tulpan》 (哈薩克);
2、第63屆2010年,"一種關注"大獎 洪尚秀《夏夏夏》(韓國) ;
3、第64屆2011年,一種關注」大獎 《阿里郎》 導演:金基德(韓)、《停站間》 導演:安德里亞斯·德里森(法);
4、第65屆2012年,「一種關注」最佳影片 《露西亞之後》 導演:米歇爾-弗蘭克 墨西哥 ;
5、第66屆2013年,「一種關注」最佳影片 《殘缺影像》(柬埔寨) ;
6、第67屆2014年,「一種關注」大獎 《白色上帝》(匈牙利)導演:凱內爾·穆德盧佐 ;
7、70屆2017年, 「一種關注」最佳影片 《謊言》導演:默罕默德·拉索羅夫;
(2)電影節一種關注擴展閱讀
戛納國際電影節(英文:Cannes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法文:Festival De Cannes),亦譯作康城(坎城)國際電影節,創立於1939年,是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最頂尖的國際電影節,與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柏林國際電影節並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最高獎是"金棕櫚獎"。
戛納電影節每年定在五月中旬舉辦,為期12天左右,通常於星期三開幕、隔周星期天閉幕。其間除影片競賽外,市場展亦同時進行。電影節分為六個單元:"正式競賽","導演雙周","一種注視","影評人周","法國電影新貌"和"會外市場展"。
③ 戛納電影節的一種關注是什麼獎
「一種關注」單元1978年在戛納電影節正式啟動,主要關注國際新影人作品。本單元素以影片獨特的審美和新穎奇異的小眾風格聞名,最佳影片也一般會頒給不知名的導演。
2011年,第69屆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芬蘭導演尤霍·庫奧斯馬寧首部長片作品《奧利最開心的一天》當天獲頒「一種關注」單元最佳影片獎。
2016年日本導演深田晃司新作《臨淵而立》(又名《小風琴》)獲得「一種關注」單元評委會獎,美國導演馬特·羅斯憑借《神奇隊長》獲得該單元最佳導演獎。
金棕櫚獎的獎項歷史
戛納國際電影節從1946年創立到1954年,最高獎項名為「國際電影節大獎」,獲得大獎的導演一般會收到當代藝術家打造的一份藝術品作為獎品。
1954年,電影節組委會邀請幾位珠寶設計師為電影節設計獎杯,要求主題要與戛納的自然環境相匹配。設計師呂茜埃娜·拉宗(Lucienne Lazon)從戛納海邊隨處可見的棕櫚樹獲得靈感設計出金棕櫚獎。同時棕櫚是戛納的象徵,非常符合宗旨。
1955年,金棕櫚獎首次成為電影節的獎杯。1964年至1974年期間,金棕櫚獎又恢復「國際電影節大獎」的名稱。1975年開始,金棕櫚獎固定。1998年,瑞士珠寶商蕭邦(Chopard)對獎杯進行了現代化的修改,使之更加與時俱進,具有現代生氣。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金棕櫚獎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一種關注
④ 因技術原因 祖峰新片《六欲天》宣布退出戛納電影節
據《六欲天》官微消息,由於技術原因,該片片方及全體主創將不會參加本屆戛納電影節及其相關活動。該片是祖峰的導演處女作,由祖峰、黃璐、陳明昊主演,入圍第72屆戛納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
演員導演祖峰執導的電影《六欲天》因「技術原因」退出戛納,此電影曾入圍本屆戛納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鑒於之前張藝謀電影《一秒鍾》,也是因為技術問題而退賽柏林電影節。《一秒鍾》已經取得「龍標」(既可在內地公開播映),但該電影卻無法走出國門去參加各類電影節競賽,該片將故事背景放在了七十年代中期,講述了膠片時代一代人的回憶與情懷,在物質與精神皆匱乏的年代,人們對電影世界產生無限的好奇與熱情,這部電影還有部分情節涉及到了「文革」,所以在今年這個特殊的時期,就退出了~大家心裡應該都明白,不再多說。
至於電影《六欲天》也退出了戛納電影節的競賽,倒是很讓人意外,這部電影主要講述的是長沙一名男警察和一名女醫生因為離奇的碎屍案相遇,警察愛上醫生,他們也分別掙扎在自己的愛情和罪惡中。電影通過犯罪案件引發的種種情節,私人而准確地描繪了當代中國。
按照這部電影所要表達的主題來說的話,退出戛納電影節的原因,應該是跟張藝謀的《一秒鍾》一樣。至於「技術原因」,這四個字跟沒說是一樣的,所有的電影、電視劇退檔或者改檔,都說是技術原因。吳秀波的《情聖2》也是技術原因退檔,可真正是什麼原因,大家都心知肚明。
電影《六欲天》主要講述在一次警察查案過程中,遭遇了不同的人和事,所引發的愛與罪的故事,既有男女之間的背叛,也有為愛所產生的救贖。
⑤ 戛納電影節在哪國舉辦 戛納電影節的簡介
1、戛納國際電影節在法國舉辦。
2、戛納國際電影節(英文:Cannes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法文:Festival De Cannes),亦譯作康城國際電影節、坎城國際電影節,創立於1946年,是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最頂尖的國際電影節之一,國際A類電影節之一。與柏林國際電影節、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並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世界三大國際電影節),最高獎項為「金棕櫚獎」。
3、戛納國際電影節的宗旨在於推動電影節發展,振興世界電影行業,為世界電影人提供國際舞台。戛納國際電影節在保有其核心價值的基礎上,也一直在進步發展,致力於發現電影行業新人,為電影節創造一個交流與創作的平台。
4、戛納國際電影節在每年5月中旬舉辦,為期12天左右,其間除影片競賽外,市場展亦同時進行。戛納國際電影節分為「主競賽」、「一種關注」、「短片競賽」、「電影基石」、「導演雙周」、「國際影評人周」、「法國電影新貌」、「會外市場展」等單元。
⑥ 第62屆戛納電影節的「一種關注」單元片單
第62屆戛納電影節的一種關注單元片單:
《母親》奉俊昊、《睹物念妻》阿蘭·卡瓦利埃、《真愛》李·丹尼爾斯、《明日清晨》丹尼斯·德庫爾、《無人熟識貓人》巴赫曼·戈巴迪、《風的旅程》希羅·蓋拉、《我孩子的父親》米婭·漢森·洛夫、《黃金時代的故事》康斯坦汀·波佩斯庫、克里絲蒂安·蒙吉、《黑暗的故事》尼克珀雷·侯麥利基、《狗牙》歐格斯·蘭斯莫斯、《Indepencia》拉雅·馬丁、《警察,形容詞》柯內流·波藍波宇、《樹妖》彭力·雲旦拿域安、《像個男人去死》胡阿·佩德羅·羅德里格斯、《大開眼界》哈伊姆·塔巴克曼、《賽門和黛利拉》沃里克·桑頓、《沉默的軍隊》讓·范德維勒德、《皇帝》帕沃爾。
第62屆戛納電影節在法國當地時間2009年5月13日19時開幕。迪斯尼/皮克斯出品的3D動畫片《飛屋環游記》作為揭幕影片。本屆戛納電影節評審團主席由法國著名影星伊莎貝爾·於佩爾擔任。
⑦ 戛納電影節幾年一次
戛納電影節一年一次。
戛納電影節自創辦以來,除1948年、1950年停辦和1968年中途停辦外,每年舉行一次,為期兩周左右。原來每年9月舉行,1951年起,為了在時間上爭取早於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改在5月舉行。
金棕櫚獎是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的最高獎項,創立於1957年,一般僅頒發給一部電影作品。金棕櫚獎與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均為電影領域的國際最高獎項。
金棕櫚獎的前身為金鴨獎,即國際電影節大獎,從1946年第1屆戛納國際電影節開始設置。因其獎杯為金制棕櫚枝,故稱「金棕櫚獎」。
戛納國際電影節的單元設置
戛納國際電影節分為「主競賽」、「一種關注」、「短片競賽」、「電影基石」、「導演雙周」、「國際影評人周」、「法國電影新貌」、「會外市場展」等單元。
有兩組評審團分別評審長片和短片。主競賽單元評審團由各國電影文化藝術界人士組成,其人選都是頗有聲望的導演、演員、編劇、影評人、配樂作曲家等,其中一名擔任評審團主席;非競賽單元以提拔新人為主,其中一種關注單元和導演雙周單元發掘了不少具有潛力和成就的導演。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戛納國際電影節
⑧ 戛納電影節一共分為哪幾個單元
戛納國際電影節分為「主競賽」、「一種關注」、「短片競賽」、「電影基石」、「導演雙周」、「國際影評人周」、「法國電影新貌」、「會外市場展」等單元。
1、主競賽單元
主競賽單元是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主要的競賽單元,也是決定「金棕櫚獎」等主要獎項歸屬的評獎單元。
2、一種關注單元
一種關注單元誕生於1972年,與主競賽單元的大師雲集不同,這個單元旨在介紹國際新晉影人帶來的原創性和不同的作品。
3、短片競賽單元
短片競賽單元是戛納國際電影節官方正式競賽單元之一,與電影基石單元「共用」同一個評審團。
4、電影基石單元
電影基石單元是1998年由主席吉爾·雅各布創立的學生作品單元,與短片競賽單元「共用」同一個評審團。
5、導演雙周單元
導演雙周單元被稱為導演專業單元,1968年由法國新浪潮電影主將特呂弗創立。1969年,革新過後的戛納國際電影節接納了導演雙周單元。導演雙周單元由法國導演協會主辦,是戛納國際電影節最純粹、最具創新意義和探索精神的一個單元。
6、國際影評人周單元
國際影評人周單元誕生於1962年,是戛納國際電影節引入「法國全國評論家協會」的力量後創立的第一個次生單元,被稱為戛納國際電影節的「大女兒」。
國際影評人周單元為期10天,比主競賽單元提前一天結束。國際影評人周單元設有單獨獎項,包括國際影評人周大獎、最佳劇本獎(SACD)、發行支持獎(ACID)等。
參加該單元展映和競賽的影片必須是導演執導的首部或第二部長片或短片,類似於其他電影節設立的「處女作獎」。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戛納電影節
⑨ 章子怡擔任戛納XR單元的評委,這是她第幾次擔任戛納電影節評委了
這是章子怡第四次擔任戛納電影節評委,足以感受到戛納對章子怡的認可和喜歡,這次章子怡擔任戛納電影節評委也獲得了很多網友們的支持,章子怡這也算是給我們國家長臉了,她之所以可以受到戛納電影的青睞,絕對不止是因為章子怡的人氣和熱度,更重要的是看重章子怡的實力,官方認定她有這個資格擔任戛納電影的評委,所以才會再次邀請章子怡,章子怡也憑借多部作品證明了自己的實力,這的確是一個值得讓人開心的消息。
這也是對章子怡專業能力的一種認可,她也確實有這個實力和魄力,我們也很期待在戛納電影節看到章子怡,也希望她可以繼續給大家帶來更多精彩的作品,如今章子怡已經轉為幕後工作人員,她今後大部分的精力會傾注在創作作品上。
⑩ 戛納電影節的一種關注是什麼獎
一種關注獎項,旨在介紹國際新晉影人帶來的「原創性和不同」的作品。
「一種關注」單元誕生於1972年,與主競賽單元大師雲集不同,這個單元旨在介紹國際新晉影人帶來的「原創性和不同」的作品。該單元的最高獎「一種關注大獎」設立於1998年,而自2005年起,法國的「安盟-甘」集團(Groupama-Gan)每年向這一獎項的獲獎者提供3萬歐元的獎金。
本單元素以影片獨特的審美和新穎奇異的小眾風格聞名,最佳影片也一般會頒給不知名的導演。
拓展資料:
戛納電影節獎項設置
一、官方競賽單元獎項
1、金棕櫚獎(Golden Palm)
2、評委會大獎/評審團大獎(Grand Prix)
3、評委會獎/評審團獎(Prix Jury)
4、最佳導演、影帝、影後、編劇獎
二、其他單元獎項
1、一種關注大獎(Prix Un Certain Regard)
2、電影基石獎(Cinéfondation prizes)
3、金攝影機獎(Caméra d'Or)
4、影評人協會獎,又稱「費比西獎」(FIPRESCI Prizes)
5、國際影評人周獎(International Critics' Week Prizes)
6、天主教人道獎(Prize of the Ecumenical Jury)
7、同志棕櫚大獎,又稱「酷兒金棕櫚」(Queer Palm)
8、金眼睛獎,即最佳紀錄片獎。
9、金馬車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