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郇山隱修會是否真的存在抹大拉的瑪利亞是否真實
郇山隱修會又稱作錫安會,1956年之前,從沒有任何文字或者經得起考證的歷史材料能夠證明郇山隱修會的存在。郇山隱修會法語Prieuré de Sion、英語Priory of Sion或Priory of Zion。可以考證的成立歷史是從1956年5月7日開始的,它成立於法國的Annemasse城,並同其他各種社會團體一樣,於7月20日在法國內政部依法注冊。創建者按照簽名次序依次為:皮埃爾·普蘭塔(人稱Chyren)、安德雷·波鴻(人稱斯坦尼斯·貝拉斯)、讓·德利瓦爾和阿蒙·德法日,創會宗旨為:「成員教育和互助」。郇山實際上是Annemasse以南不遠的一座小山丘的名字。
抹大拉的瑪麗亞 (Magdalene) 生於:公元一世紀,Magdala 死於:公元一世紀, Ephesus(以弗所), Asia Minor(小亞細亞)或Marseilles(馬賽) 很久以來這個女人一直以一個被耶穌拯救的妓女形象出現在基督教的傳說里:她用懺悔的眼淚為耶穌洗腳,用密軟的黑發來把它們擦乾; 在耶穌被釘上十字架行刑的日日夜夜裡哀哭祈禱喂他喝水;耶穌死後她進入停屍的墓穴預備親自為其用油脂凈身,卻意外發現耶穌死而復活……這些故事確實非常動人,也很引人好奇。但是,研究聖經、基督教歷史的學究們不滿足於《聖經》上對抹大拉的瑪麗亞隻字片語的描述,孜孜不倦地搜索史記,欲臨摹出這個神秘女子的真面目。1896年,一位德國學者在開羅發現了《瑪麗亞福音書》,1943年《拿哈馬地文獻》在一個陶罐內被發現……
② 聖母瑪麗亞和抹大拉的瑪麗亞有什麼關系
聖母瑪利亞和抹大拉的瑪麗亞,他們都是人,都是女人,都是上帝按自己的形象造的。
但是聖母瑪利亞和抹大拉的瑪麗亞並不是同一個人,聖母瑪利亞是耶穌在人間道成肉身時候的母親,而抹大拉的瑪麗亞是在抹大拉(地名)的一個叫瑪利亞的婦女,只不過同名同姓罷了。
抹大拉的瑪麗亞一直以一個被耶穌拯救的形象出現在基督教的傳說里,後有說法她可能是耶穌在世間最親密的信仰伴侶,或者說她是未被正史記載的最受耶穌教誨最得其神髓的門徒。
(2)福音電影抹大拉的馬利亞擴展閱讀
爭論
一些現代作家認為抹大拉的瑪麗亞是耶穌的妻子。這些作者引用諾斯底派的寫作來支持他們的論點。例如《腓力福音》的確描述抹大拉的瑪麗亞為最接近耶穌的使徒。
然而,沒有任何已知的文件能夠證明她是耶穌的妻子,並且諾斯低派基本上沒有任何性別上的證明。這種親密的關系被描述為抹大拉的瑪麗亞能夠理解耶穌以及他的教導,而其他的師徒卻不能。
雖然難有定論,但是瑪麗亞在耶穌受難地以及在他的墳墓出現,至少和她作為妻子或寡婦的角色是一致的,盡管也有可能這是耶穌對她和他母親瑪麗亞的關心而所預備的。由於缺少當代文件,這些假設不能夠被證實,並且盡管有人認為這些想法可以接受,但是大多數的學者並不嚴肅接受它。
一個支持耶穌結婚的論點是,獨身在耶穌那個時代對於猶太男人是很罕見的。"Be fruitful and multiply",「結果子並且去傳播」。由於這個原因,像拉比一樣去游歷教導,對於一個沒有結婚的成年猶太人是難以想像的。
③ 抹大拉的瑪利亞
是一個被鬼附身的女子,曾有七個鬼附在她身上,後來被耶穌解救,成為耶穌的門徒。她的名字叫馬利亞。
抹大拉應該是個地名。
公元一世紀前後,巴勒斯坦地區的人喜歡用家族的人名來為後代取名,所以很多人都是重名的。
另外,所謂抹大拉的馬利亞是耶穌「妻子」,純屬無稽之談,只是一些毀謗耶穌的人所編造的謊言,根本就找不到證據。
④ 抹大拉的瑪麗亞是誰
抹大拉的瑪麗亞是一直以一個被耶穌拯救的形象出現在基督教的傳說里,後有說法她可能是耶穌在世間最親密的信仰伴侶,或者說她是未被正史記載的最受耶穌教誨最得其神髓的門徒。
東方仍有一些國家崇拜著一種紅色彩蛋。傳說瑪麗亞手握著一顆白色的蛋向羅馬皇帝提比略游說,皇帝笑道:「如果耶穌能復活,就像你手持的這顆蛋能變成紅色。」他剛一說完,那顆蛋便變得血一般鮮紅,而瑪利亞依然繼續平靜地宣講著福音書。
關於這個故事的其他說法(多來源於希臘),說是瑪利亞將這些蛋放在耶穌荊棘之路的腳印上,讓它們沾滿了耶穌。
抹大拉的瑪麗亞另一個身份傳說
一些現代作家認為抹大拉的瑪麗亞是耶穌的妻子。這些作者引用諾斯底派的寫作來支持他們的論點。例如《腓力福音》的確描述抹大拉的瑪麗亞為最接近耶穌的使徒。
然而,沒有任何已知的文件能夠證明她是耶穌的妻子,並且諾斯低派基本上沒有任何性別上的證明。這種親密的關系被描述為抹大拉的瑪麗亞能夠理解耶穌以及他的教導,而其他的師徒卻不能。
⑤ 你看懂《達芬奇密碼》這部電影了嗎
《達·芬奇密碼》中,羅伯特·蘭登將索菲·奈芙保險箱鑰匙上蝕刻的P.S.保猜解成郇山隱修會的字頭標示。郇山隱修會(Priory of Sion),又譯作錫安會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一直是許多虛構或者紀實文學作品熱衷描寫的一個秘密基督教團體。在這些作品中,郇山隱修會被描述成西歐歷史上最有影響的秘密結社組織,或者是現代版的薔薇十字團。但是根據目前的研究來看,在很大的程度上,郇山隱修會只是一個虛構的騙局。1956年之前,從沒有任何文字或者經得起考證的歷史材料能夠證明郇山隱修會的存在。郇山隱修會是貫穿《達·芬奇密碼》情節下的主體暗流。索菲在遇到蘭登前並不知道該組織的存在,但她生活的每一方面卻早已由此被註定。這就將她和許多讀者放到了同一位置:作為基督教信徒被養育成人,對基督教背後催生助長的歷史動力卻茫然無知。麥克爾·白金特、理查德·雷伊和亨利·林肯撰寫有關隱修會一書《彌賽亞的遺產》時,僱用了在該領域有著35年研究經驗的安娜·埃文思。這位專家聲稱,她在本次研究過程中遇到了數量空前的障礙和矛盾。所謂「證據」亦真亦假無法判定,弄得個雲山霧罩,越發使隱修會顯得謎幻奪魂。那些眾所周知的「事實」,自然也是模糊混亂。
⑥ 看見復活主後生命得改變
馬利亞卻站在墳墓外面哭。哭的時候,低頭往墳墓里看,就見兩個天使,穿著白衣,在安放耶穌身體的地方坐著,一個在頭,一個在腳。天使對她說:「婦人,你為什麼哭?」她說:「因為有人把我主挪了去,我不知道放在哪裡。」說了這話,就轉過身來,看見耶穌站在那裡,卻不知道是耶穌。耶穌問她說:「婦人,為什麼哭?你找誰呢?」馬利亞以為是看園的,就對他說:「先生,若是你把他移了去,請告訴我,你把他放在哪裡,我便去取他。」耶穌說:「馬利亞。」馬利亞就轉過來,用希伯來話對他說:「拉波尼!」(拉波尼就是夫子的意思。)耶穌說:「不要摸我,因我還沒有升上去見我的父。你往我弟兄那裡去,告訴他們說,我要升上去見我的父,也是你們的父,見我的神,也是你們的神。」抹大拉的馬利亞就去告訴門徒說:「我已經看見了主。」她又將主對她說的這話告訴他們。
向門徒顯現
(太28·16-20;可16·14-18;路24·36-49)
那日(就是七日的第一日)晚上,門徒所在的地方,因怕猶太人,門都關了。耶穌來,站在當中,對他們說:「願你們平安!」說了這話,就把手和肋旁指給他們看。門徒看見主,就喜樂了。耶穌又對他們說:「願你們平安!父怎樣差遣了我,我也照樣差遣你們。」說了這話,就向他們吹一口氣,說:「你們受聖靈!你們赦免誰的罪,誰的罪就赦免了;你們留下誰的罪,誰的罪就留下了。」
耶穌和多馬
那十二個門徒中,有稱為低土馬的多馬;耶穌來的時候,他沒有和他們同在。那些門徒就對他說:「我們已經看見主了。」多馬卻說:「我非看見他手上的釘痕,用指頭探入那釘痕,又用手探入他的肋旁,我總不信。」過了八日,門徒又在屋裡,多馬也和他們同在,門都關了。耶穌來,站在當中說:「願你們平安!」就對多馬說:「伸過你的指頭來,摸(原文是看)我的手;伸出你的手來,探入我的肋旁。不要疑惑,總要信!」多馬說:「我的主!我的神!」耶穌對他說:「你因看見了我才信;那沒有看見就信的有福了。」
本書的目的
(約翰福音 20:11-29 和合本)
1:哭泣變喜樂
2:憂愁變喜樂
3:軟弱的變剛強
4:疑惑變確信
⑦ 抹大拉的馬利亞——遇見復活主
經文:約20:1——18
回顧受難: 悲慘的殺害 ,黑暗掌權。
門徒四散太26:31
亞13:7門徒也活在恐懼,失望之中。如果這就是故事的結局,耶穌也只是英雄,是楷模,門徒所傳,所信都是枉然。
門徒大大的跌倒,大大的失敗。彼得一個曾經發誓起咒終生愛主的大使徒,卻在一個小小的侍女面前,矢口否認。我們的犯罪也是不經意,也會因小事而棄絕主。
主渴望像他所愛的人顯現,可:16:9告訴門徒和彼得。這里特別提到彼得,就可以看出神何等體恤人的軟弱。主渴望像他的每個孩子顯現,堅固他們。父愛子,不希望我們絕望,不希望我們恐懼。
馬利亞不願意離開,無人能夠安慰,天使無法安慰,耶穌對於他意味著全部,意味著整個世界,她執著,專一,單單的尋找。必要尋見。主像她顯現,但她卻……(舊造)耶穌像他顯現,他以為是看園的,她說"若是你將他移去"她認為她所愛的別人也會愛,她所知曉的別人也因知曉。
⑧ 誰知道《最後的晚餐》中有什麼未解之謎
耶穌只有十二位門徒,猶大正是第十二位
13這個數字在西文不吉利的原因是:傳說耶穌受害前和弟子們共進了一次晚餐。參加晚餐的第13個人是耶酥的弟子猶大,猶大是第十三個到的。就是這個猶大為了30 塊銀元,把耶穌出賣給猶太教當局,致使耶穌受盡折磨。參加最後晚餐的是13個人,晚餐的日期恰逢13日,「13」給耶紙帶來苦難和不幸。從此,「13」被認為是不幸的象徵。「13」是背叛和出賣的同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