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哪個明星當過威尼斯電影節評委
威尼斯電影節:
歷年華語電影人評委會主席:鞏俐(2002)、張藝謀(2007)、李安(2009)
歷年華語電影人評委會成員:謝晉(1989)、陳凱歌(1993)、張曼玉(1999)、許鞍華(2003)、徐楓(2004)、阿城(2005)、杜琪峰(2008)、陳可辛(2012)、姜文(2013)、陳沖(2014)、侯孝賢(2015)、趙薇(2016)
2. 姜文一共導了六部電影,為什麼有人覺得他的電影很扯
姜文從導演處女作《陽光燦爛的日子》橫空出世,在威尼斯電影節大放異彩,驚艷了國際影壇後,
他到目前為止導演的所有六部電影,無一不是每句台詞都極具深意,包含隱喻,可以讓不同立場和觀點的各類觀眾去做多重解讀,更夾雜了各種別具匠心向影史大師經典作品致敬的橋段,足以讓喜歡姜文作品的影迷得以反復回味,更自發為其去做宣傳,四處推薦給親朋好友。
正因如此,姜文也成為了一個明星氣質極強、極具個人魅力的電影人。論其個人氣場和「明星范」,更是極少數可以和香港黃金時代巨星相抗衡的內地巨星。其他幾位同樣蜚聲國際的華語大導演,張藝謀、陳凱歌、馮小剛、賈樟柯,如果比死忠粉絲的數量,恐怕加起來也不到姜文的零頭。
然而,姜文骨子裡從來也是一個後現代主義的文藝中年,如他自己所說,「充滿了懷疑主義,悲觀主義和叛逆性」,「對那些人們確信的、篤定的、甚至群體性趨之若鶩的所有東西,都持懷疑態度」,因此,比起拍攝迎合市場和大眾口味的商業電影,盡情抒發自己的藝術情懷才是他一向的心之所願。
2010年那部口碑和票房雙雙大爆,創造當時華語票房記錄的《讓子彈飛》(豆瓣8.7分,票房6.6億),其劇情的完整流暢程度,在姜文的所有作品甚至算得上是一個特例,當年因為《讓子彈飛》而對姜文交口稱譽的無數影評人,對姜文都有著美好的誤會。
華語電影市場,觀眾結構已經發生了極大變化,完全是以二、三、四線「小鎮青年」為主體撐起了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
伴隨著我國國力飛速發展,切實反應人民大眾生活的現實題材作品,才是最受各個年齡段觀眾喜愛和認可的影片類型。當下的華語票房前五名,《戰狼2》(56.3億)《紅海行動》(36.2億)《唐人街探案2》(34億)《美人魚》 (33.9億)《我不是葯神》(31億),曾經受到不少人追捧的「民國熱」「古裝熱」,早已成為時代的眼淚。曾經受到不少人追捧的「民國熱」「古裝熱」,早已成為時代的眼淚。
作為一部在院線上映的電影,導演姜文的個人風格過於濃郁,對一部投資額巨大,票房回本壓力不小的商業作品來說,忽略了大多數觀眾的觀影體驗,便意味著很難取得預期票房,獲得商業上的成功。
最終,這種導演自娛自樂地「裝逼」「玩梗」的作品,只得到小眾文青影評人的追捧,(豆瓣評分7.2分)廣大觀眾卻不肯買賬,票房和觀眾口碑雙雙遭遇滑鐵盧,(票房5.8億,貓眼評分7.4分)不是理所當然的么?
3. 姜文到底是不是影帝哪一年拿的影帝
姓名:姜文(原名:姜小軍)
性別:男
出生:1963年1月5日
星座:牧羊座
血型:B型
身高:180cm
體重:80kg
學歷:大學
籍貫:河北唐山
1963年1月5日生於中國河北唐山市。
1980年考入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
1984年畢業於中戲,同年進入中國青年藝術劇院,主演了《家庭大事》《高加索灰闌記》等優秀劇目。1996年調入中央戲劇學院戲劇研究所。全國政協委員。
1985年,主演電影《末代皇後》中「溥儀」(導演陳家林)。
1986年,主演電影《芙蓉鎮》中「老右派秦書田」,獲中國第十屆百花獎最佳男演員獎。(導演謝晉)
1987年,主演中法合拍影片《花轎淚》。
1987年,主演電影《紅高粱》中「我爺爺」。(導演張藝謀)
1988年,主演電影《春桃》中「劉向高」,獲中國第十二屆百花獎最佳男演員獎。(導演凌子風)
1989年,主演電影《本命年》中「李慧泉」。(導演謝飛)
1990年,主演電影《大太監李蓮英》中「李蓮英」(導演田壯壯)
1992年,主演中港合拍電影《龍騰中國》(又名《狹路英豪》)。(導演周曉文、文雋)
1993年,主演電視連續劇《北京人在紐約》中「王起明」,獲中國第十二屆電視「金鷹獎」最佳男演員獎。(導演鄭曉龍、馮小剛)
注:最佳男主角=影帝 最佳女主角=影後
例如前不久的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是梁家輝,那麼媒體報道稱"梁家輝再次稱帝",可以看出,影帝這一稱呼是最佳男主角的一種俗稱.
好象沒聽過最佳男演員這樣的獎項吧,除非是某些獎項評選時不分主角與配角了.
我只知道這些
4. 獲得國際大獎的中國電影
《霸王別姬》
第46屆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
第51屆美國電影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獎
第47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外語片獎
第66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提名
第15屆韓國電影青龍獎最佳外語片獎
《活著》
第47屆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審團大獎
第47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
第47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人道精神獎
第48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外語片獎
《春光乍泄》
第50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我的父親母親》
第5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獲得最佳影片銀熊獎
《一一》
第2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最佳亞洲電影(提名)
第53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第53屆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提名)
紐約影評家協會最佳外語片獎
《春風沉醉的夜晚》
第62屆戛納電影節最佳編劇獎
《白日焰火》
第64屆柏林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熊獎
……
還有的想不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