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第13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簡介及詳細資料
2010年6月20日晚,第13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在上海大劇院舉行頒獎典禮。反映邊疆人民生活的影片《碧羅雪山》獲得金爵獎四項獎項,是唯一獲獎的中國影片。但由於該片在電影節期間遭到媒體忽視,導演劉傑在發表得獎感言時對媒體的「不關注」表示了失望,呼籲媒體不要只關注大片,而要看到影片背後需要關注的人民。
第13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劉傑對媒體的「不關注」表示失望
由劉傑執導的《碧羅雪山》是當晚唯一獲獎的中國影片,並總共拿下四個獎項,分別是評審會特別嘉獎、最佳音樂獎、最佳導演獎及評審會大獎。該片沒有大牌明星出演,投資也不高,在電影節期間沒有引起過多關注,但評審會們對影片卻非常喜歡,王小帥更主動要求為獲評審會特別嘉獎的兩位小演員頒獎。
對於媒體的「忽視」,劉傑在發表得獎感言時非常感嘆,表示影片雖小,但媒體不應忽略背後那些需要被關注的人民,「這部影片是希望引起觀眾對邊疆人民生存狀態的關注,我很感謝 廣電局,因為他們關注了,感謝上海電影節,因為他們也關注了,但對於有些媒體的不夠關注表示失望,一個電影雖然小,但背後有非常多需要關注的人民。」
杜可風 首次內地獲獎心情激動 除了《碧羅雪山》外,義大利影片《再吻我一次》共獲得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和最佳編劇獎,也是當晚的大贏家。另外,《小鎮異國情》的男主角克里斯汀·烏爾蒙獲得本屆金爵獎影帝封號,而國內觀眾非常熟悉的杜可風則憑愛爾蘭片《水中仙》獲得最佳攝影獎。
第13屆上海國際電影節
雖然杜可風早已獲獎無數,但他表示由於是第一次在內地拿獎,所以心情非常緊張,「以前都是頒獎,這次拿獎,心情特別緊張。」隨後他還特意補充說到,正是因為之前拍攝的那些中國影片給了他豐富的經驗,這部影片才能拿獎。
《軌跡》(西班牙),導演:澤維爾·里貝拉·帕比那
《無法調和》(匈牙利/瑞典),導演:塔馬斯·多莫托
《碧羅雪山》(中國),導演:劉傑
《彎路》(加拿大),導演:西爾萬·蓋伊
《再吻我一次》(義大利),導演:加布里爾·穆奇諾
《最美麗的事物》(義大利),導演:保羅·維爾奇
《海洋天堂》(中國),導演:薛曉路
《水中仙》(愛爾蘭),導演:尼爾·喬丹
《陪伴》(日本),導演:下村優
《復仇天使》(伊朗),導演:泰米妮·米蘭妮
《保持常態》(巴西),導演:塞爾吉奧·雷森德
《最愛的你》(加拿大),導演:蕾雅·普爾
《灰色華爾茲》(俄羅斯),導演:阿爾約娜·賽門諾娃、亞歷山大·斯米爾諾夫
《愛情迷宮》 (委內瑞拉/哥倫比亞/秘魯/烏拉圭),導演:伊利婭·施奈德
《小鎮異國情》(德國/義大利),導演:尼勒·沃爾瑪
《佐納德》(愛爾蘭),導演:約翰·卡尼、基蘭·卡尼
《愛子》(韓國) 導演:鄭基訓
《穿越時空的少女》 (日本) 導演:谷口正晃
《當鋪》 (菲律賓) 導演:米洛·索格科
《翻山》 (中國) 導演:楊蕊
《紅蜻蜓》(新加坡) 導演:廖捷凱
《藍色大宅門》 (新加坡/馬來西亞) 導演:魏銘耀
《龍現江湖》 (越南) 導演:劉皇
《我們天上見》 (中國) 導演:蔣雯麗
《脅役物語》 (日本) 導演:緒方篤
《執行者》 (韓國) 導演:催鎮浩
《海洋天堂》導演:薛曉路
《碧羅雪山》導演:劉傑
《我是植物人》導演:王競
《葉問前傳》導演:邱禮濤
《活該你單身》導演:蔡心
《馬文的戰爭》導演:常征
《異度公寓》導演:蔣國權
《玩酷青春》導演:孔令晨
《迷城》導演:章家瑞
《黃河喜事》導演:高峰
《大地》導演:哈斯朝魯
《可愛的中國》導演:胡雪楊
評審會主席:
吳宇森吳宇森{中國香港}
評審:
趙薇{中國}
比爾·古登泰格{美國}
瀧田洋二郎{日本}
阿莫斯·吉泰{以色列}
王小帥{中國}
列奧·卡拉克斯{法國}
評審會主席:
趙薇許秦豪(韓國導演)
評審:
楊采妮(香港女演員)
萬瑪才旦(中國導演)
市山尚三(日本製作人)
菲爾·阿格蘭德(英國導演)
⑵ 上海國際電影節的基本簡介
上海國際電影節始辦於1993年10月,每兩年一屆。電影節宗旨是:增進各國、各地區電影界人士之間的相互了解和友誼,促進世界電影藝術的繁榮。從第5屆(2001年)起改為每年舉辦一屆。
每年6月,為期9天的電影節如約而至,已經成為上海文化生活一個重要的景觀。創辦至今,上海國際電影節已經吸引了150多萬中國觀眾,總計吸引近萬名中外影人造訪上海。
電影交易市場,不斷發揮吸引世界各地買家、投資人聚焦、合作中國電影的集聚功能。電影項目市場的中國電影項目創投成為華語電影力量的一次集結,自覺將項目置身於國際電影產業的競爭格局中,講述海內外觀眾看得懂、聽得懂的故事。電影論壇也已成為產業風向標,自覺對焦中國電影,會聚世界業界精英,務虛與務實並重,頭腦風暴與方法引領並舉,已成為上海國際電影節專業服務的品牌旗幟。國際影展是亞洲規模最大、也是最多元的電影展映活動,每年都會集中展映數百部來自世界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優秀影片,成為最受大眾熱捧的觀影嘉年華。 宗旨是呈現並鼓勵多元藝術創作,創辦以來在專業架構及服務、社會影響力等方面迅速提升,被譽為是「全球成長最快的國際電影節」。
上海國際電影節的開幕紅毯不僅集聚世界各國著名電影人,同時完整呈現華語影壇的最新風貌,成為展示年度華語電影力量的最佳窗口,越來越多的電影人把參加上海電影節作為重要的影片推廣機會。
金爵獎是上海國際電影節的核心,是電影節賦予優秀電影人最新作品的最高榮譽。
亞洲新人獎則推動亞洲原創力與生產力的結合,同時向世界推薦亞洲電影產業新生力量,關注中國乃至亞洲電影的未來。
⑶ 上海電影節好看嗎
上海素來擁有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情懷,她包羅萬物,寬厚大度。秉承了上海文化精髓的上海電影節,也以其博大的情懷和包容的態度熱誠地吸收來自世界各地不同人文、不同潮流、不同形態的優秀電影佳作。上海電影節是尚未完全開放的中國電影市場,是每年唯一一次的世界影片大檢閱。每年的這個時候,不僅對上海及周邊城市的觀眾是一次期待已久的電影朝聖,對於那些苦於找不到辦法瀏覽整年度中國電影和世界電影的電影人,更是一次不容錯過的電影盛會。現在,每年的六月,為期九天的上海電影節已儼然成為上海文化生活一個重要的景觀。
上海國際電影節已成為亞洲地區規模最大,權威性和影響力最大,最星光璀璨的國際A類電影節
⑷ 上海電影節落幕,獲獎影片小眾又意外,對此你怎麼看
上海電影節完成頒獎後結束了,作為國內唯一的A類電影節,關注度並沒有前段時間舉辦的白玉蘭獎項高。上海電影節可以說是國內電影人非常看重的一個獎項,但得獎者寥寥無幾。國際認可度高的背後,其實是中獎難度的增加,眾所周知金馬獎金像獎金雞獎,大部分都是每年從華語片中獲得的,但對於上海電影的金爵獎來說,更多的是高不可攀。
今年的《你好,李煥英》還有《送你一朵小紅花》一樣,在華語電影中已經處於翹楚的位置了,但是在上海電影節上還是很難拿到最高獎項,所以對於華語電影來說,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希望未來,作為本土的國際電影節,能有更多優秀優質的中國電影入圍獎項,讓中國電影更加國際化,影響更多地區。
⑸ 中國第一個國際電影節
上海國際電影節。上海國際電影節是中國國內第一個國際電影節,是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國際電影製作人協會聯合會承認的具有比賽性質的電影節,在中國及國際上都有很高的重要性。
⑹ 上海國際電影節的介紹
上海國際電影節(Shanghai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創辦於1993年,是當今世界9大A類競賽型國際電影節活動之一,中國第一個獲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認可的全球15個國際A類電影節之一。1由上海市政府主辦,上海國際電影節組織委員會承辦。是一個獲得國際電影節聯盟承認,和戛納國際電影節、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柏林國際電影節等著名電影節齊名。
⑺ 第十六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的基本簡介
上海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93年,是中國唯一獲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認可的國際A類電影節。
第16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於2013年6月15日至23日舉行。5月20日,電影節組委會公布了金爵獎、亞洲新人獎評委陣容及入圍影片名單。除《悲慘世界》導演湯姆·霍珀擔任金爵獎評委會主席外,中國導演寧浩、演員余男也出現在金爵獎評委名單上,導演陸川將擔任亞洲新人獎評委會主席。
上海國際電影節依託中國電影產業快速發展和電影產業全球化的趨勢,圍繞評獎、市場、論壇、展映四大主體活動,構建國際平台,推動中國電影產業發展以及中外電影業界交流合作。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國際地位的日益提升,中國電影越來越受到世界的關注,每年6月舉辦的上海國際電影節已成為全球電影人的盛會,其廣泛的業界號召力和國際影響力,為世界多元電影文化的呈現及電影產業的發展產生的效應也得到業內外一致贊譽。
⑻ 上海電影節介紹 上海電影節資料
1、上海國際電影節(Shanghai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是中國第一個獲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認可的國際A類電影節,也是全球15個國際A類電影節之一。1993年首次舉辦;1994年,獲得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承認。
2、電影節於每年6月上旬舉行,為中國唯一的國際A類電影節,最高獎名稱為金爵獎,下設8個獎項,都由來自各國的國際評委評審產生。Oshima,Oliver Stone,Alan Parker,Assayas,IM Kwon-taek等都擔任過上海國際電影節的國際評委。
⑼ 第十四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是做什麼的
電影節許多參展影片會在全市24家指定影院播放,其中上海影城最多;
流程簡單說就是部分國家的電影人將一些影片參展,去角逐金爵獎,
還有一些如亞洲新人獎,短片大賽等相關競賽項目;
另外還有各國電影市場開拓的合作洽談、包括電影人之間對於未來影片創作等等各自的商討。
而至於電影節的意義,包括許多其他電影節,最根本的還是為了電影事業的發展
舉辦類似活動都是為了檢驗電影相關領域的成績和,鼓勵一批批從業人員;
最終還是為了更好的繼續用電影記錄生活,升華生活,讓人類精神世界更豐富。
⑽ 為什麼上海電影節要搶票看電影
部分熱門影片(我們通常規列到SS級的影片)可能在上映期間只有1~3場的排片,展映過後可能這輩子都沒有機會再到影院去觀看這部影片。
參加影展的影院,通常在配合電影節的情況下前提下不會影響自身票房業績,所以在安排排片時不會給此類影院太大的影廳。
從此導致這些熱門影片展映期間只有300~1000張票,再扣掉給媒體記者、組委會評為一幹人的,還有托關系通過影院、第三方票務平台預留的,剩下留給普通影迷的估計也就幾百張。
而要看這影片的影迷卻達到幾萬人,所以才會出現搶票、通宵排隊等候的情況。
如果只是看相對小眾的參展影片、或是未來即將上映的影片會比較好買,隨到隨買。甚至有些場次可能只會有包場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