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一步電影一個麻風病患者蒙著臉,拿著一個汽油鋸.在一個島上
是這部電影了,老黃掛名主演,其實只是客串.
是不是有個男生被腰斬了...
最後,他們逃上了回香港的船,結果從水裡伸出一直纏滿綳帶的手,抓住了舷梯...
相當恐怖!!!
片 名: Shan gou 1999
譯 名: 山狗1999
導 演: ( 劉寶賢 Bowie Lau )
主 演: (黃秋生 Anthony Wong Chau-Sang) (黎駿 Benny Lai) (梁敏儀 Winnie Leung) ( Tsz Sin Lam) ( Pui Wan Chak) ( Ling Ling Chui)
上 映: 1999年
劇情介紹:
田徑高手Ken與弟弟博士、女友玲玲、好友軍佬、軍佬女友BB及嬌嬌女欣欣,一行六人打算到荒島舉行忘情派對,他們到達之後,卻發現島另有三名古惑仔:咸濕、山豬和吹水,他們來此的目的是為了探望隱居在這兒的黑道大哥。咸濕和山豬因欺負島上一名來歷不明的弱兒而遭殺害,吹水向Ken等求助,一眾人等很快就發現事態嚴重,他們陷入困境之中,被一群麻瘋病人所襲擊,鬥智鬥力的決戰拉開帷幕……
② 找部電影,講的是女主角不幸得了麻風病,被送去一個小島治療,島上的人都是麻風病人.是外國片但不是日本
麻姑 / 靈與獄 Mago (2002),韓國片。
電影資料: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300160/
③ 找部電影,講的是女主角不幸得了麻風病,被送去一個小島治療,島上的人都是麻風病人.
我也看過,好象是法國的,講的應該是幾十年前的故事了
很感人我大概流了一公升的眼淚
我記得中文名字是叫<潔女>
大概是我五年前看的,上海的某個電視台放的
女主角是被一隻貓傳染麻風病的,
她以前是服裝模特,還是一個很有錢的中年男人的情人,後來她得病離開了他.沒告訴他她的病情,然後她的情人又和她的好朋友在一起....
等她治好了病,想回來澄清這一切的時候,這個男的也死了.....
她的島上的事情我記不清了-反正有兩三個男人愛過她或者說愛著她.....
電影挺長的,感覺好幾部的樣子,女主角很纖瘦,蒼白
我就記得這些,別的幫不了你了
是<潔女><潔女><潔女><潔女><潔女>
④ 電影客人劇情解析,什麼意思,感覺好多都沒解釋清楚
村長是個漢奸,有一個畫面說他拿軍刀時有日本的服裝。也有可能本來就是個日本人。他怕村民出村因為他出去就會死!於是他煽動愚昧的村民出爾反爾並且害死了客人的兒子。村長的兒子因為嫉妒客人驅鼠而割掉了客人的手指。巫婆因為懦弱而去誣陷客人。客人最後心死後打開了鼠洞把自己的手砸爛給在洞里飢餓的老鼠吃。老鼠吃後認定了食物出來後飢餓的鼠群開始瘋狂的吃人肉。(村民因為白色的煙霧睡著難以清醒)最後客人把孩子引到洞口把洞口封死還加了墊了石頭。這是客人的復仇!電影里老巫婆說的白晝無光是指孩子本是代表希望,光芒的。但是在自私,愚昧,無知,嫉妒下長大的孩子沒有光芒!所以客人就實現了詛咒把全村所有人都殺死。村長因怕死害死病人老巫婆是自私的代表。村長兒子嫉妒客人驅鼠是嫉妒的代表。求葯人比任何人都想去看外面的世界又怕引火上身第一個出來指責客人是無知的代表。愚昧的村民別人說什麼就是什麼沒有自己的主見沒有自己的思考是一群幫凶。也是愚昧的代表。巫婆因看到了病人跟老巫婆的死法後被村長強迫當巫婆又出來誣陷客人都是因為害怕村長是懦弱的代表。最後被小丑給終結了。
⑤ 《島》:一個住著麻風病人的烏托邦
所有感染了麻風桿菌的麻風病人都要隔離到斯皮納龍格島上,英國作家維多利亞·希斯洛普的處女作《島》,描繪了一個在悲涼中開出花來的烏托邦。
可能大多數人對麻風病不太了解,大概是知道他們發病時會癲癇,會口吐白沫,身體部位會變形,因而不能正常生活。
只要跟麻風病人接觸,甚至是呼吸同一片空氣,都有可能染上病菌。這是書中島外正常的人們對麻風病一直的偏見。但其實就算與病者接觸,由於自身的免疫力,被傳染的概率也是非常低的。
麻風病幾乎和大山一樣古老,一旦被診斷出,就要與自己的一切過往和親人告別,去到一座被世人唾棄的島上,就像是被判了無期徒刑,永遠無法逃離。
然而,生活在島對面的人不會知道,這里卻是麻風病人的烏托邦,這里每個人都是一樣的,他們一樣被社會拋棄,卻一樣感恩彼此。
在克里提斯醫生看來,斯皮納龍格上的人幾乎過著令他羨慕的生活。他們忙著自己的事情,坐在小飯館里聊天,看最新的電影,去教堂,朋友間你來我往。
他們生活的社區里人們互相認識,往來密切。在伊拉克里翁,即使他天天走在繁忙的大街上,也不會遇到一張熟悉的面孔。
一簇簇鮮紅的天竺葵從大花壇里瀑布般落下,粉紅色的夾竹桃給一窩花貓幼崽遮蔭,五金店寶藍色的大門邊深綠色的棕櫚樹輕柔地搖動。幾乎每家門前都有口大缸,裡面種著綠油油的羅勒。
這也許就是很多人所嚮往的世外桃源了吧,如果忘了疾病本身的話。雖然他們知道遲早被疾病折磨致死。真正的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它。
然而島外的正常人們卻經常動念頭想要毀滅這座島,這個隨時可能影響到他們健康的炸彈。身體生病的人,如果心裡自由,也比身體健康但被心魔圍繞的人活得更加生機勃勃。
這座看似悲涼卻充滿生機的島嶼,終有一天也開出了花。有一天他們被告知,他們可以痊癒並且離開這座島。人們歡呼著,雀躍著,卻同樣擔憂著。
他們在島上找到的最寶貴的東西,在這里找到的自我價值和美好,都帶不走了。他們回到社會,會因為他們扭曲的樣貌和曾經的境遇遭而被歧視,被排擠。但他們同樣渴望著,做一個別人眼中的正常人。
曾經看過招募一批志願者到麻風病康復村。當時被社會拋棄隔離到村子裡的人們,如今康復的他們已風燭殘年,孤獨地生活在村子裡。由於疾病帶來的身體痕跡,他們同樣不被別人接納。
最終我沒有報名,因為我怕我控制不住自己,怕我不小心流露出的一個同情或是異樣的眼神會刺痛到他們本來就不那麼堅強的心。
我希望的是,他們在我們的眼神中看不到恥辱,只看到英雄主義;沒有麻風病,只有愛。
⑥ 客人 韓國電影結局講解
村長解釋說,村裡的過去被揭穿,村民們為了躲避戰爭,分成村長和跟隨他的人,還有要留在村子裡的人,後來回到村子裡一看,留在村子裡的人不是中共軍,而是被一群老鼠群殺死,原來這個村子是過去麻風病患者唯一不忌諱的巫婆一起生活的村莊。 但是聽到中共軍的到來消息後,村長和村民們紛紛湧向平時經常罵他"臭死人"的"門童村",懇求他到這里避難。 平時被羞辱的病人和巫婆雖然拒絕,但村長卻讓孩子哭泣,引發同情心,到村子裡避難。 但是村長卻拉著村民們把原住民關在洞穴里,讓老鼠吃掉。 幾天後,洞穴被女老鼠啃噬的屍體中只有巫婆還活著。 村長為了救活巫婆,向巫婆祈求福氣,但看到背叛感和慘劇後,巫婆詛咒村民們連一個人都活不下去,要死。 村長抓住巫婆的衣領,說"我們給了機會,拒絕的就是你",然後把巫婆放進洞穴中放火燒死。 老鼠們以後會猖獗起來,村長之前說的那天就意味著這個。 村長代替殺害的巫婆,讓無處可去的美淑擔任巫婆的角色,以此為代價住在村裡。
被砍斷手指,被敲打的宇龍沒過多久就倒下了,在父親旁邊哭喪著臉的英南為了尋找村長沒收的笛子,偷偷回到村子裡拿來了笛子。 回來後吃准備好的飯團時,不知道村長為了堵住嘴,在飯團中摻入老鼠葯,吃下去的英男吐血後死在了宇龍的懷里。 抓住嶺南大喊大叫的宇龍決定向村民和村長報仇。 在自己身上塗上老鼠討厭的粉末,燒掉兒子的屍體和全村老鼠喜歡的粉末,放飛煙氣,在封閉的洞穴中用石頭砸斷手指的部位,將血灑在路上,用布沾濕後用誘餌放出來。 被關在洞里的老鼠在嘗過被布浸濕的烏龍的鮮血後,又開始跟著還記得人肉的味道並吹笛子的他,開始吃大人們。
南秀為了躲避老鼠,最終被老鼠啃食,感覺異常的村長看到鼠群和房門打開的南秀的房間,看著天空,天空中沒有月亮。 村長感到巫婆下下的詛咒正在實現,於是從自己房間的屏風後面的閣樓里拿出日本島,揮舞著火炬在村子裡轉悠。 被老鼠咬傷後,砍傷接近自己的居民並受到沖擊時,眼前出現了烏龍。 因為沒給工錢,所以又放了老鼠,這樣才算數。 村長對宇龍說"算完了",戴著人皮,不知怎麼干這樣的事,憤怒的宇龍走過去,膽怯的村長把日本島弄掉,只拿著火把逃走,還吊在宇龍製作的鞦韆上,試圖躲避老鼠。 但是繩索是南洙嫉妒烏龍後用刀劃出來的,所以繩索斷了,掉在老鼠的中間就暈過去了。 村長在啃老鼠時,清醒過來,他叫喊,老鼠卻往嘴裡沖。
第二天太陽落山了,村民們被老鼠群啃噬了,只剩下血跡的村子裡只剩下孩子們,大人不見了。 啼哭的烏龍開始吹笛子,孩子們開始跟著吹笛子的烏龍,說這是大人們去辦喜事的樣子。 烏龍讓孩子們鑽進老鼠群的洞穴,堵住洞穴。
⑦ 麻風病人的面具——電影《天朝王國》影評
麻風病人的面具——電影《天朝王國》影評
韋謀
(1)簡評
昨晚又重溫了一遍電影《天朝王國》,還是很喜歡這部電影帶來的震撼力度,以及引發人對於聖城耶路撒冷的歷史思考。
看這部電影,朋友們一定要先看清楚電影總時長是多少分鍾。原版是3個多小時的,確實可稱為史詩大片,而國內上映的是閹割版,刪掉了很多廣電總局審核「不宜展示」的內容,時長竟然少了50分鍾。這就讓一些觀眾感覺內容間斷,上下文無法連貫,甚至莫名其妙。
該電影的演員擁有愛德華.諾頓、連姆.尼森、奧蘭多.布魯姆等多位知名影星。令人可惜的是,連姆.尼森早早就死掉了,愛德華.諾頓在影片進行1個小時後才遲遲登場。但在實力面前,再少的戲份,也仍然被他們演繹得深入人心。
(2)鮑德溫四世
可能有的影迷朋友和我一樣,看完3個小時的電影了,奇怪地問出一聲:「愛德華.諾頓在哪裡?」確實,愛德華.諾頓飾演的是帶著面具的耶路撒冷國王鮑德溫四世,他從頭到尾沒有露過臉。而且,鮑德溫四世戲份很少,但卻無法掩飾他的光芒。
鮑德溫四世13歲登位,16歲率領幾百騎士擊敗過薩拉丁的兩萬士兵,24歲死於麻風病。這位年輕有為的君王,卻英年早逝。鮑德溫四世器宇非凡、風度翩翩,哪怕是躺在病床上,也無法掩藏他的迷人氣勢。
有一幕,鮑德溫四世想把國家託付給巴里安,巴里安婉言拒絕後,鮑德溫四世輕聲地說:「So be it.」沒有強勢,沒有誘導,沒有上級下屬之間的嚴肅和緊張,就像兩個朋友在聊天一樣。此時,鮑德溫四世遭受病魔的折磨,受到下級的拒絕,他依然沒有失去他大度的胸懷。
有網友說,耶路撒冷成為鮑德溫四世的陪葬品。這句話是有一定道理的。
(3)騎士精神
騎士給人的感覺是:戰鬥力強、忠誠無比,甚至有一點固執。中世紀的國家強盛和穩定,有賴於騎士團對君王的無比忠誠和國君們對騎士的無比信任,二者保證了王權的穩固以及政令的執行力。所以,宣布效忠也是非常庄嚴的儀式。
連姆.尼森扮演的是忠於國王鮑德溫四世的騎士戈弗雷男爵,在戈弗雷男爵去世後,私生子巴里安繼承了父親的封地伊貝林城,也繼承了對君王的忠誠。
另外,騎士的上下級之間也保持了這種忠誠的效果。有一幕,戈弗雷男爵的手下Hospitaler認出戈弗雷的兒子巴里安後,立刻說:「我忠於你的父親戈弗雷男爵,現在他去世了,所以我效忠於你!」
(4)英雄惜英雄
薩拉丁和鮑德溫四世無疑有著很多的相同點。兩位都是擁有統治一國的雄才大略,擁有率領萬眾兵卒攻城拔寨的軍事能力,卻一樣地愛惜百姓、尊重敵人。
薩拉丁和鮑德溫四世曾率眾在伊貝林城相見,軍前會晤短短幾句話,雙方撤軍走人。可見二人互相尊重,在治國治軍方面有很大的默契。薩拉丁甚至派出自己的御醫去為鮑德溫四世看病,在他看來,鮑德溫四世是一位值得尊重的敵手。這種「英雄惜英雄」的事跡,令人感慨萬千。
有一幕,薩拉丁派兵攻擊巴里安相守的耶路撒冷城,一頓拋石機攻擊之後,耶路撒冷城內竟然毫無反應。軍士不解,薩拉丁平靜地回答:「他們故意在等候時機。」可見,薩拉丁經驗豐富,對敵人的各種戰術了如指掌,他是一位成熟、合格的軍事指揮官。
影片的最後,薩拉丁成功入主耶路撒冷,他走進空盪凌亂的皇宮,看見地上掉落著一個代表基督教勢力的十字架。薩拉丁把它扶了起來,放好。這一細節也展示了薩拉丁對鮑德溫四世、巴里安的崇敬和尊重。
(5)耶路撒冷的思考
耶路撒冷是基督教、伊斯蘭教、猶太教的誕生地,是一座宗教聖城。耶路撒冷由拜占庭帝國控制,後來被中東的伊斯蘭教勢力奪取,十字軍攻佔耶路撒冷之後建立了耶路撒冷王國,伊斯蘭教勢力的薩拉丁想再次奪回耶路撒冷。本片故事發生在這個時期。
可以說,耶路撒冷幾經易手,落入你爭我奪、此消彼長的境地。根本沒有辦法說明耶路撒冷到底「應該」歸屬於誰。
在影片內容中,也有關於這個問題的討論。最後,巴里安和薩拉丁達成協議,以不傷民眾的條件和平讓出了耶路撒冷。
(6)毒葯
據說國內上映的《天朝王國》,刪掉了伊莎貝拉向兒子鮑德溫五世耳里滴入毒液的劇情。可能是因為考慮到殺子的罪孽太過深重吧!然而,我覺得這正是故事發展的一個前因後果關系必須的。有兒子鮑德溫五世這個合法的王位繼承人存在,伊莎貝拉的繼任丈夫蓋伊又如何獲得王位的機會呢?
沒有把這個事情解釋清楚,下文的劇情無疑就是莫名其妙了。
誠然,被迫殺子,這件事情確實讓我心裡難以接受,也是伊莎貝拉作為一位母親無法作出的抉擇。伊莎貝拉在片中無疑是一位深愛孩子的合格母親,但正是在這種「逐漸死亡」的愈加痛苦的後果之下,伊莎貝拉選擇了讓兒子平靜地離開。
(7)小配角深入人心
本影片中,幾個小人物的形象也深入人心,令人印象深刻。
巴里安的笑臉手下Hospitaler,最後死於蓋伊發動的戰爭中。鏡頭一閃,在死屍中看到了這張熟悉的面孔。
巴里安的手下大光頭Bishop,是第一個質問、認可巴里安男爵的人。臨戰,巴里安對他說:「如果我戰死,伊貝林城就是你的封地。」光頭也不反駁,直接說:「但是它是一塊很貧瘠的土地啊!」
薩拉丁的手下,雖與巴里安互為敵人,互相放過對方一次性命。
主教的僕人和「掘墓師傅」,也留下深刻印象。
⑧ 想看麻風女2013年上映的由修慶導演的百度雲資源
鏈接:https://pan..com/s/113p8Zy8-sdX4k2IbJxPSwQ
《麻風女》
導演:修慶QingXiu
編劇:劉巧竹
類型:劇情、愛情、戲曲
製片國家/地區:中國大陸
語言:漢語普通話、河南方言
豫劇電影
《麻風女》講述了淪落的儒生陳琦和麻風病的富紳家女兒麗玉的一段傳奇愛情故事。
⑨ 如何評價電影《綠洲》
福柯有一句話:精神病不是一種自然或者生理上的疾病,而是一種對人群加以分類的社會功能。在步入所謂的「後工業社會」下,人們有權利思考:作為平平常常的人,我們是否已經被某種模式異化?或者說,我們一直遵循的某種規律真的無懈可擊?
韓國導演李滄東拋出了《綠洲》來提醒我們注意這個問題的答案。 《綠洲》在表面上訴說了一個唯美畸形的愛情悲劇,其實在背後充分表現了導演對機構制度貶斥,所謂的男女主人公的感情被社會「囚禁」的過程。所以《綠洲》的真正悲劇得原因在於,男女主人公的病情已一種異類的態度出現在人們的面前,這真是社會機器所不能容忍的。已至於正常的男女之愛也被我們認為是不符合道德的罪惡。
福柯在《規訓與懲罰》中引用了這樣一個例子:「17世紀中葉的麻風病突然在法國滅絕,原來的麻風病院閑置,法政府用這些隔離措施囚禁罪犯,流浪漢和瘋子。」「大囚禁」時代就此開始。在這樣的環境下,瘋人成了社會的敵人,是需要防範和改造的對象。
在《綠洲》中,男主人公中都是智力低下的成年流氓,在社會和家庭上都不受關注,雖然心地善良,幫助其哥哥擺脫罪責。當家庭仍然無法認可其行為。在影片後半部分,中都把哥哥車鋪的車私自拿出去兜風而遭到哥哥的毒打,中都並沒有反抗。中都的行為其實體現了他作為智障流氓,在家庭中已儼然成為累贅,哥哥的毒打成了家常便飯。自然,這樣的人一觸犯到社會秩序,必然受到這種秩序的強制規范。而這樣一個人,需要的正是已種關愛,一種一個人應該受到的正常的愛。
很有意思的是,他碰到了這樣一個人,從另一位女主人公公主的身上,我們看到了與她互補的另一類畸形人:一個青春期的女孩,內心有著愛情和性的正常沖動,卻因為外表極度醜陋和病態而被社會遺棄。在這種環境下,男主人公中都對他試圖的強奸就引發了他內心深層次的解放,中都的企圖雖然未遂,但公主意識到了原來世界上原來還有人會愛她這樣一個不健全的人的,她的內心深處的渴望被徹底激發出來,從而,這兩個感情互補的人走到了一起。
道德的出現本身就具有荒謬性,在這種愛情中,兩個非理性的人誕生了一種新的道德規范,其實他們也像一般人一樣逛街,吃飯,表達愛意。但是這樣的一種怪異的形象是不被社會所認可的。男主人公中都曾把公主帶到了母親的生日宴會上,並在潛意識當中告訴家人:「這是我的女友。」(他並未明說)但是正常的人終究無法容忍公主的丑態,把中都得行為理解成了對大哥和家庭的一種報復。
中都根本不會信教,但是從對於公主的愛情中他看到了自己的價值,他在路邊請求神父幫他祈禱,希望他的生活能更加豐富。但他的價值不等於社會的價值。社會早已給與了他的價值觀固定的定義,他對自己肯定的方式得到了社會的否定。諷刺的是,在最後神父又在中都的審判中出現一次,這次中都不在有任何希望了,他所關心的只有一個,那即是他的女友公主,他希望幫公主做完最後一件事在入獄。
影片的編劇真是用邊緣人與邊緣人的形象反映社會正常價值觀的醜陋,影片的導演蓄意的說明:「現代的監管機制無處不在,凡是一般看似有悖於社會倫理的現象社會都會給與嚴重的懲罰。而影片在最後的橋段當中使主題得到了升華:中都趁間隙從警察里逃走,跑到公主家旁,趴在樹上,為公主剪去曾給她帶來害怕的樹枝。在這點上,導演顯示了非凡的才華:不僅使這場愛情更加唯美,也是男女主人公徹底完成了心靈上的交流。女主人公用收音機的聲音告訴男主人公,我知道了。這其實是男女主人公之間的談情說愛。而這種只有兩個人才明白的甜言蜜語被正常的社會人當做了瘋癲,這造成了影片帶有悲劇色彩的結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