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張晉都有哪些作品為什麼不火
② 鬼吹燈之黃皮子墳這部電影是哪個公司出品的
《鬼吹燈之黃皮子墳》是由騰訊和萬達聯合開機拍攝的一部電影。
③ 兩分半就能看完的電影《畫眉》劇情真的易懂嗎
對於《畫眉》這部劇雖然時間很短,但是劇情的內容卻很清晰,總體來說還是能夠看懂的。
《畫眉》這部電視劇相信很多觀眾也都看過,而且這部劇的時間也比較短,算一部短視頻吧,但是對於劇中的內容上講還是有很不錯的亮點,至少在結局當中也體現了正義的一面,從這個角度來想想,觀眾的欣賞度還是很不錯的。
其實總的來說,隨著現如今緊張的生活,很多人也陷入了一些沉思,在面對未來的生活當中缺乏足夠的自信,患得患失,其實這些都是自己給自己的一種無形壓力,所以短視頻的中心要點也是圍繞這一方面而展開的。也是深受觀眾的喜愛,不管怎麼樣也希望這種類型的短視頻能夠越來越多,不僅可以從自身的因素考慮,更重要的還是給自己和身邊的朋友帶來正能量的教育。
④ 鬼吹燈電影有幾部(鬼吹燈系列6部盜墓電影)
25歲的上京小地痞胡天,原本和如同親妹妹一般的小金牙生活得悠閑自在,如魚得水。沒想到,突如其來的神秘女子冰輪帶來他消失了20年的父母的消息,與此同時,一個聲稱是他父輩故交的後人雷厲也不懷好意地找上門來。幾番變故,將胡天、小金牙和王耀等人捲入其中,胡天最終決定帶著小金牙和王耀,跟隨冰輪和其養父孫教授上路,去尋找身陷霸王冢中的父母。
《鬼吹燈》故事以一本家傳的秘書殘卷為引,講述三位當代摸金校尉,為解開部族消失的千古之謎,利用風水秘術,解讀天下大山大川的脈搏,尋找一處處失落在大地深處的龍樓寶殿。畢竟那些龍形虎藏、揭天拔地、倒海翻江的舉動,都迵異庸俗,在離奇詭異的地下世界中,歷史的神秘面紗正一層層地被揭開……
《鬼吹燈之黃皮子墳》是企鵝影視出品的《鬼吹燈》系列網劇的第二季,改編自天下霸唱同名小說。該劇由管虎、費振翔聯合執導,馮驥、徐速編劇,阮經天、徐璐、郝好、劉潮、李玉潔等人主演,講述了胡八一與發小王凱旋在青年時期,結識了畫眉、丁思甜、燕子等女孩,因為好奇心進入黃皮子墳,隨後意外進入俗稱「閻王殿」的百眼窟,更是發現了日本「給水部隊」遺跡的一系列探險故事。
上世紀80年代末,胡八一、王凱旋與Shirley楊在美國打算金盆洗手,本來叱吒風雲的摸金校尉淪為街頭小販被移民局追得滿街跑。就在此時,意外發現20年前死在草原上的初戀對象丁思甜可能還活著,胡八一、王凱旋、Shirley楊決定再入草原千年古墓
1979年,昆侖山發生神秘生物骸骨,由胡八一率領的探險隊深入昆侖山腹地,尋找有關古生物遺跡的更多秘密,卻不料在這個過程中遭到不同神秘生物的輪番攻擊,並意外墜入九層妖塔,除胡八一外,一行人生死成謎。 胡八一退伍後回到北京,重逢了發小王凱旋,並在神秘人與科考隊兩股力量的夾縫中重新踏上了探尋未知文明的征程,途中與Shirley楊邂逅,熟識的面孔喚醒了他身處探險隊那段日子的記憶。此行凶險,在還沒來得及搞清楚Shirley的真實身份之際,胡八一、Shirley、王胖子率領一行人便在王子墓、石油小鎮等地遭到不明生物的轟炸,這里所發生的一切再度指向九層妖塔,而這次等待他們的,將是一個塵封已千年的未解之謎……
《鬼吹燈之怒晴湘西》是企鵝影視、萬達影業、7印象文化傳媒出品,由管虎擔任總導演,費振翔執導,潘粵明、高偉光、辛芷蕾主演的懸疑係列網劇。於2019年1月21日在騰訊視頻獨播。 該劇講述了陳玉樓、鷓鴣哨等老一輩「卸嶺力士」與「搬山道人」攜手探秘湘西瓶山的傳奇故事
⑤ 默片時期的著名電影藝術家要五名
阮玲玉、樂蒂、夏夢、藍蘋、凌波等
阮玲玉
人生如戲。
化妝間,一個人對著鏡子,慢慢地抬起右手,畫眉。
從後台一路奔波,在幕後悄悄凝望等待開場,再走過連接幕後和舞台的虎度門,你不再是你自己,你已經成了戲中人。
阮玲玉就活在戲中。1936年3月8日,就在今天上海的新閘路沁園村9號,阮玲玉徘徊在自己的家裡,也徘徊在生死的邊緣,在接下來的幾分鍾里,她在平日里最喜歡吃的八寶粥里放下三瓶安眠葯,她選擇的是永遠的安睡和心境的安寧。
阮玲玉是整個中國電影默片時代的超級明星,她的一顰一笑中散發了當時上海的優雅氣息,從處女作《掛名夫妻》開始,先後拍攝了《自殺合同》、《故都春夢》、《野草閑花》等29部影片。1930年5月,《影戲雜志》舉辦「電影明星選舉」中,阮玲玉以6179票當選第一名,這個時候的巨星胡蝶也僅僅得票3784票,然而所有的這些沒有給阮玲玉帶來所謂的幸福。
25歲的阮玲玉最終死在舞台上,沒有能從虎度門退回來。「我死了,你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我好快樂。」,她把遺書留給了下來。她活在公眾的目光中,活在媒體的報道里,活在街頭巷尾的流言蜚語,唯獨沒有活在屬於她自己的世界中。
你認識這些人么?你見過這些電影畫報和美人照片么?如果你年過80,並且曾經做過追隨時尚的年輕人,相信你給出的答案一定是肯定的。她們都是解放前紅極一時的電影明星:胡蝶、樂蒂、藍蘋……一代名伶,估計不少都已經香消玉殞,這里留下的是她們人生最美的時刻。
樂蒂
「古典美人」樂蒂小姐(1937-1968)以31歲的芳華離世,她從影的15年間,共計參演過44部電影。雖然短暫了些,但憑借著她獨一無二的古典韻味及精湛演技,影壇至今仍無人能取代其特殊的成就及地位;與世長辭幾十年後,仍能令無數老中青影迷心心念念魂牽夢縈的魅力,可謂永不停格的一則傳奇。
夏夢
有「上帝傑作」之美譽的夏夢,曾經是長城電影公司受歡迎的女演員之一,與石慧及陳思思合稱「長城三公主」。在中國內地觀眾最早看到的香港電影中,夏夢主演的《搶新郎》《董小婉》和《故園春夢》無疑成為了代表作。而與今天的香港女影星相比,美麗高貴且多才多藝的夏夢至今無人能敵。
藍蘋
在三十年代,一個年輕女演員開始在上海嶄露頭角,她先後主演了幾部進步電影,但她自己卻經歷了被捕和婚變等戲劇性的變故,1937年7月,七七事變爆發後,她做了一個改變她一生、也改變幾十年中國現代史的決定:去延安。
她在做女演員的時候叫藍蘋,她去了延安後叫江青。她在1981年1月25日被判死緩時,估計許多現在讀到這篇文章的小朋友們,都還沒有出生。
藍蘋給世人留下了《自由神》、《都市風光》、《狼山喋血記》、《聯華交響曲》、《王老五》五部電影,在過去幾十年裡的中國,只有極少數人可以看到這些電影.
凌波
凌波原名君海棠,英文名Ivy,福建省人,香港黃梅調歌唱電影的代表人物。十四歲以「小娟」的藝名開始演出廈語(即閩南語)電影,外銷台灣及東南亞各地。
凌波於1962年開始演出國語片,大部份均是反串男裝演出的黃梅調電影,她亦因此成為此類電影的代表人物。例如:《梁山伯與祝英台》(1963)、《七仙女》(1963)、《花木蘭》(1964)、《宋宮秘史》(1965)、《西廂記》(1965)、《魚美人》(1965)、《三笑》(1969)等等,其中以《梁山伯與祝英台》最著名。此片在台灣上映時轟動全島,連映數月不輟,凌波因此榮獲第二屆金馬獎「最佳演技特別獎」。據說由於凌波是以女扮男裝演出,不便領取「最佳男主角獎」,於是評審當局巧立「最佳演技特別獎」名目以贈。時至今日,台灣傳媒提到凌波,無不以「梁兄哥」呼之,可見《梁山伯與祝英台》餘威猶在。
凌波也拍過不少非黃梅調電影,著名的有:《萬古流芳》(1965)、《烽火萬里情》(1967)、《明日之歌》(1967)、《啞巴與新娘》(1971)等等,此外,凌波亦曾以《花木蘭》及《烽火萬里情》兩部電影榮登金馬獎影後寶座。
七十年代凌波淡出影壇,1989年舉家移民加拿大至今。
李麗華
河北省人,香港國語影壇的中流柢柱,有「影壇長青樹」的美譽。父母均為京劇名伶,李麗華因而深受薰陶,曾隨名伶章遏雲學藝。1940年從影,拍過一百二十多部電影,其中不乏經典之作,例如:《假鳳虛凰》(1946)、《誤佳期》(1951)、《小鳳仙》(1953)、《雪裡紅》(1956)、《楊貴妃》(1962)、《武則天》(1963)、《□惜姣》(1963)等等,又憑《故都春夢》(1966)及《揚子江風雲》(1969)兩部電影榮膺金馬獎最佳女主角。
李麗華多部作品中,以《小鳳仙》最為人熟悉。據說李麗華為其角色小鳳仙設計了多套戲服,該批戲服在電影上映後竟然廣受觀眾歡迎,競相仿造,一度成為東南亞的流行服飾,號稱「小鳳仙裝」,傳為影壇佳話。
李麗華1973年退出影壇,移居美國。夫婿嚴俊也是國語片的著名演員兼導演。
胡蝶
胡蝶的表演生涯一直從二十年代末延續到六十年代,然而,她最輝煌的時期是在三、四十年代。
三十年代初,她主演了中國第一部有聲片《歌女紅牡丹》,她把一個忍受丈夫虐待與壓榨而毫無反抗、心地善良又有幾分愚昧的女性刻畫得相當成功。在第一部左翼電影《狂流》中,她塑造的秀娟不但富有反抗精神,而且內心世界十分豐富,受到好評。她主演的《姐妹花》是她表演藝術的高峰。在影片中,她一人飾演有著不同生活道路的雙胞胎姐妹大寶、二寶,把兩個身份懸殊、性格各異的女性刻畫得非常成功。這部影片三十年代在國內打破國產影片有史以來上座率的最高紀錄,後來到東南亞、日本、西歐諸國演出,也大獲好評。胡蝶飾演過娘姨、慈母、女教師、女演員、娼妓、舞女、闊小姐、勞動婦女、工廠女工等多種角色,她的氣質富麗華貴、雅緻脫俗,表演上溫良敦厚、嬌美風雅,一度被觀眾評為「電影皇後」,胡蝶橫跨默片和有聲片兩個時代,成為三、四十年代我國最優秀的演員之一。
林黛
林黛,原名程月如,英文名Linda,香港歷史上最著名的國語片女演員。1934年出生於桂林,原籍廣西賓陽,1949年隨母來港定居,翌年被星探發掘,加入長城電影製片有限公司成為基本演員。1951年,轉投永華電影公司,拍攝了第一部作品《翠翠》(1953),一炮而紅,成為當時兩大電影公司電懋和邵氏的爭奪對象。 林黛拍了很多等風格、形式截然不同的電影。其中《金蓮花》、《貂蟬》、《千嬌百媚》及《不了情》幾部電影更令她四度成為亞洲影後。林黛曾與多位圈中人戀愛,1961年與曾任雲南省長龍雲的兒子龍繩勛結婚,婚後育有一子。但後來林黛與丈夫感情破裂,1964年7月17日,林黛在寓所服食過量安眠葯兼吸入煤氣自殺,失救而死,年僅三十歲。當時她尚有兩部電影《寶蓮燈》(1965)及《藍與黑》上、下集(1966)未及完 成。這兩部電影也成為林黛的最後遺作。
主要作品:
《金蓮花》(1957)
《情場如戰場》(1957)
《貂蟬》(1958)
《雲裳艷後》(1959)
白虹
尤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