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世界電影之父
電影之父:盧米埃爾
誰也沒預料到,1895年12月28日在法國巴黎卡普辛路14號大咖啡館發生的事,竟會被永久地載入史冊。
就在那天,里昂的青年實業家路易·盧米埃爾和他的弟弟奧古斯特·盧米埃爾,邀請了一大群賓客,在那個咖啡館的地下室里,連續放映了幾部用紀實手法拍攝的很短的電影。
放映的首部影片是《工廠的大門》。人們驚奇地發現:黑暗中,隨著一束強烈的光柱,眼前竟有一群群穿著花花衣裙的女工,邊說邊笑地進入工廠,繼而男工們則是穿著敞懷的茄克衫、推著自行車,漫不經心地步入工廠大門,最後,廠主乘坐著一輛漂亮的馬車馳入大門,頃刻,工廠的大門漸漸地關上了。
正當觀眾們還陶醉在真實的《工廠的大門》之時,緊接著放映的《火車到站》,卻使場內驟然發生了一場「騷亂」。當銀幕上出現行駛中的火車頭噴著煙、氣迎面「直撲」而來時,觀眾們個個驚恐萬分,有的用雙手捂住了眼,有的嚇得躲到座椅下面,有的慌不擇路往場外奔跑,還有的竟然去叫來了警察……等到誤會消除,不少人為自己剛才的愚蠢行為而感到可笑,但盧米埃爾兄弟倆卻發出了會心的微笑:首次放映電影終於成功了。
此後,電影就以它獨有的風姿,走遍了世界各地,並以日新月異的速度發展著,成為藝術世界裡一顆熠熠(yì)生輝的「明珠」。於是,1895年12月28日這天,成了電影的「生日」,盧米埃爾兄弟也被人們譽為「電影之父」。
『貳』 「電影之父」是誰
世界電影之父:盧米埃爾 誰也沒預料到,1895年12月28日在法國巴黎卡普辛路14號大咖啡館發生的事,竟會被永久地載入史冊。 就在那天,里昂的青年實業家路易·盧米埃爾和他的弟弟奧古斯特·盧米埃爾,邀請了一大群賓客,在那個咖啡館的地下室里,連續放映了幾部用紀實手法拍攝的很短的電影。 放映的首部影片是《工廠的大門》。
開創中國電影的是遼寧人任景豐,1905年他在北京自己開設的豐泰照相館內,拍攝了京劇《定軍山》片段,開創了中國人拍攝中國電影的記錄,這一年成為中國電影的紀年。
人活一輩子,就活一顆心,心好了,一切就都好了,心強大了,一切問題,都不是問題。
人的心,雖然只有拳頭般大小,當它強大的時候,其力量是無窮無盡的,可以戰勝一切,當它脆弱的時候,特別容易受傷,容易多愁善感。
心,是我們的根,是我們的本,我們要努力修煉自己的心,讓它變得越來越強大,因為只有內心強大,方可治癒一切。
沒有強大的敵人,只有不夠強大的自己
人生,是一場自己和自己的較量,說到底,是自己與心的較量。如果你能夠打開自己的內心,積極樂觀的去生活,你會發現,生活並沒有想像的那麼糟糕。
面對不容易的生活,我們要不斷強大自己的內心,沒人扶的時候,一定要靠自己站穩了,只要你站穩了,生活就無法將你撂倒。
人活著要明白,這個世界,沒有強大的敵人,只有不夠強大的自己,如果你對現在的生活不滿意,千萬別抱怨,努力強大自己的內心,才是我們唯一的出路。
只要你內心足夠強大,人生就沒有過不去的坎
人生路上,坎坎坷坷,磕磕絆絆,如果你內心不夠強大,那這些坎坎坷坷,磕磕絆絆,都會成為你人生路上,一道道過不去的坎,你會走得異常艱難。
人生的坎,不好過,特別是心坎,最難過,過了這道坎,還有下道坎,過了這一關,還有下一關。面對這些關關坎坎,我們必須勇敢往前走,即使心裡感到害怕,也要硬著頭皮往前沖。
人生沒有過不去的坎,只要你勇敢,只要內心足夠強大,一切都會過去的,不信,你回過頭來看看,你已經跨過了多少坎坷,闖過了多少關。
內心強大,是治癒一切的良方
面對生活的不如意,面對情感的波折,面對工作上的糟心,你是否心煩意亂?是否焦躁不安?如果是,請一定要強大自己的內心,因為內心強大,是治癒一切的良方。
當你的內心,變得足夠強大,一切困難,皆可戰勝,一切問題,皆可解決。心強則勝,心弱則敗,很多時候,打敗我們的,不是生活的不如意,也不是情感的波折,更不是工作上的糟心,而是我們內心的脆弱。
真的,我從來不怕現實太殘酷,就怕自己不夠勇敢,我從來不怕生活太苦太難,就怕自己不夠堅強。我相信,只要我們的內心,變得足夠強大,人生就沒有那麼多雞毛蒜皮。
強大自己的內心,我們才能越活越好
生活的美好,在於追求美好的生活,而美好的生活,源於一顆強大的內心,因為只有內心強大的人,才能消化掉各種不順心,各種不如意,將陰霾驅散,讓美好留在心中。
心中有美好,生活才美好,心中有陽光,人生才芬芳。一顆陰暗的心,托不起一張燦爛的臉,一顆強大的心,可以美化生活,精彩人生,讓我們越活越好。
生活有點欺軟怕硬,如果你內心很脆弱,生活就會打壓你,甚至折磨你,如果你內心足夠強大,生活就會獎勵你,眷顧你,全世界都會對你和顏悅色。
『叄』 電影的發明有兩種說法,除去愛迪生發明的說法之外,1895年, 國的奧古斯特盧米埃爾和路易盧米埃爾兄弟實際
1895年,法國的奧古斯特盧米埃爾和路易盧米埃爾兄弟,在愛迪生的 「電影視鏡」和他們自己研製的 「連續攝影機」的基礎上,研製成功了「活動電影機」。「活動電影機」有攝影、放映和洗印等三種主要功能。它以每秒16畫格的速度拍攝和放映影片,圖像清晰穩定。1895年3月22日,他們在巴黎法國科技大會上首放影片《盧米埃爾工廠的大門》獲得成功。同年12月28日,他們在巴黎的卡普辛路14號大咖啡館里,正式向社會公映了他們自己攝制的一批紀實短片,有《火車到站》、《水澆園丁》、《嬰兒的午餐》、《工廠的大門》等12部影片。盧米埃爾兄弟是第一個利用銀幕進行投射式放映電影的人。史學家們認為,盧米埃爾兄弟的拍攝和放映活動已經脫離了實驗階段,因此,他們把1895年12月28日世界電影首次公映之日即定為電影誕生之時,盧米埃爾兄弟自然當之無愧地成為 「電影之父」。
『肆』 世界電影之父
被公認的世界電影之父是路易斯·盧米埃爾。
路易斯·盧米埃爾出生於1864年10月5日,逝世於1948年6月6日,出生於法國,是一名電影發明家、導演、製片人。路易斯·盧米埃爾為人類電影事業的進步邁出了關鍵的一步。他和兄弟奧古斯特·盧米埃爾發明了電影攝影機,1895年盧米埃爾兄弟在巴黎放映了世界上公開售票的第一場電影。
路易斯·盧米埃爾的父親對托馬斯·愛迪生活動電影放映機的演示十分著迷。受到父親的影響,盧米埃爾兄弟也開始研製一種被他們稱為活動電影機的機器。1895年12月,他們在
『伍』 電影的起源時期是什麼時候 電影是怎麼誕生的
1895年12月28日在法國巴黎卡普辛路14號大咖啡館的地下室里盧米埃爾兄弟第一次放映了的影片《火車進站》,標志著電影的誕生。盧米埃爾兄弟因此被稱作「電影之父」;《火車進站》因此成為世界上第一部電影。
『陸』 世界電影史之盧米埃爾兄弟
盧米埃爾兄弟是法國電影先驅者,在愛迪生等人發明的電影機器基礎上發明了「活動電影機」。
1895年12月28日,盧米埃爾的「活動電影機」第一次公開售票公映,這一天也被認為是電影的誕生日。
在盧米埃爾所拍攝的作品中,就題材和內容大致可以區分為四個方面:
1、勞動和工作的生活場景:如被稱作世界電影史上的第一部影片的《工廠大門》;
2、家庭生活情趣的記錄,如《嬰兒的午餐》;
3、自然風光和街頭實景的拍攝,如《火車進站》;
4、政治、文化和新聞實錄,如《耶路撒冷教堂》。
盧米埃爾兄弟也是世界電影史上寫實主義傳統和紀實美學的最早嘗試者,他們發揮了電影的照相功能,客觀記錄外界的人與事物,但他們拒絕拍攝任何虛假的東西,更關注電影的照相物理本性,即客觀實錄。
『柒』 電影之父是誰
電影之父是「盧米埃爾兄弟」盧米埃爾兄弟以記錄的形式拍攝成為了紀錄片,由此成為紀錄片的鼻祖。被尊為「電影之父」。
「電影之父」來歷——
盧米埃兄弟,即奧古斯特·瑪麗·路易·尼古拉斯·盧米埃爾與路易·讓·盧米埃爾,是法國的一對兄弟,出生於歐洲最大製造攝影感光板的家族,是電影和電影放映機的發明人。
以每秒16格拍攝影片,第一部此規格的影片,為1895年3月拍攝的《工廠下班》,並向商業與科學團體舉辦試映會。
兄弟倆改造了美國發明家愛迪生所創造的「西洋鏡」,將其活動影像能夠藉由投影而放大,讓更多人能夠同時觀賞,而在1895年12月28日,星期六,法國巴黎卡普辛大道十四號大咖啡館的地下室展開了「活動影戲」
放映了包括《離開工廠》、《火車進站》(最為有名的一部)》等電影。此次雖然不是歷史上電影的第一次公開放映,但由於較接近後來電影觀賞的形式(售票放映),因此常被認為是世上電影的第一次放映。在1895年12月28定為電影誕生日,盧米埃爾兄弟也被稱為「現代電影之父」。
(7)世界電影史上的兩大傳統指的是盧米埃爾的擴展閱讀:
爭議——
作為發明家的愛迪生曾為電影做出過很大的貢獻。他對於電影機器、裝置的研製,為新藝術的誕生奠定了基礎。而他更大的榮耀,則是為這門新藝術起了一個富有魅力、富有詩意、富有幻覺意識的名字——電影。然而,愛迪生對待電影、這門新藝術的觀念上,卻存在著很大的局限。
首先,愛迪生提供給他的「電影視鏡」所放映的影片,大都是在他所設置的一個被稱作「黑囚車」的裝置中拍攝出來的。而事實上,他的創造本身並沒有脫離「照相館」的原有模式。在那個只能供一個人觀賞的「窺視鏡」前面,觀賞者的「窺視」不過是一次次地重復著攝影師的「窺視」。
影片中的人物則是由愛迪生請來的演員為攝影機表演的,如同一張張「活動的照片」。這不過是套用了舞台劇的模式虛構的一些小節目而已。
『捌』 世界兩大電影先驅梅里埃和
你可能想說的是盧米埃爾吧。盧米埃爾是電影紀錄片的先驅;喬治梅里愛是電影故事片的先驅。
『玖』 外國電影史|盧米埃爾兄弟
盧米埃爾兄弟
1895年盧米埃爾兄弟在咖啡館中,用「活動電影機」首次售票公映了他的影片。這一天不僅僅標志著「放映術」的完成,同時也標志著電影的真正誕生。盧米埃爾兄弟被稱為「世界電影之父」。也是世界電影史上寫實主義傳統和記實美學的最早嘗試者,他們以「從實地拍攝的自然景象」為自己的拍片方針,其影片幾乎全是室外攝制,真實捕捉和記錄了現實生活的場景。著名影片包括《工廠大門》、《水澆園丁》、《火車到站》、《嬰兒午餐》、《燒草的婦女》《出港的船》等,題材多取自工作場景、家庭趣事、自然風光、街頭風景等。戶外實景拍攝是盧米埃作品的主要特徵。
1.他們是電影的第一人,開創了電影真正的歷史。開辟了一條面向生活、親近自然的電影之路,同時也是第一次確認和發揮了電影的紀實本性。
2.採取現實主義的態度,擺脫了「照相館」攝影師所具有的封閉的人為空間的束縛,邁向了廣闊 、開放的自然空間。作品的內容,也是更為努力的去表現和復制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事情和生活。以「從實的捕捉自然景象」為自己的拍片方針,影片幾乎全為室外攝制,真實捕捉和記錄了現實生活場景和生活過程。
3.盧米埃爾的「電影機的鏡頭是向世界開放的」電影觀念,為我們研究電影美學奠定了更為廣闊的、更為科學的基礎。可以說,之後美國的弗拉哈迪,蘇聯的維爾托夫,英國記錄派,義大利的新現實主義,巴贊的長鏡頭都繼承了這種再現美學。
4.所拍攝的不足 50 部的短片中,顯示了對不同的表現手段和敘事形式的可能性的追求。如《消防員》被稱作是「記錄片」,形成了一種「蒙太奇」形式。無意識的對蒙太奇進行了嘗試。如《火車》而且個別影片也初步具有一些敘事藝術的特點。如《水》是一切喜劇片的胚胎和原型。同時是最早的故事片雛形.
但是,他們畢竟是實業家和攝影師,而不是真正的藝術家。他們的步伐已經跟不上電影迅速發展的速度。觀眾對銀幕前體驗到的震驚和喜悅漸漸淡化,而他們的影片卻依舊停留在原始記錄的水平上。同時,大部分鏡頭都是全景拍攝,當最初的新鮮感、好奇心過去後,僅僅是一系列平鋪直敘、沒有故事、沒有人物的「活動照相」終於失去了往日的熱鬧。
(源自筆記整理)更多內容請見公眾號自習室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