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排行 > 戛納電影節中國榮譽單元

戛納電影節中國榮譽單元

發布時間:2023-01-14 23:51:19

㈠ 戛納電影節中獲獎的中國人

1993年,中國導演陳凱歌執導的《霸王別姬》獲得戛納電影節最高獎項金棕櫚獎。

1994年,張藝謀導演帶著影片《活著》來到戛納,並一舉獲得評審團大獎,同時男主角葛優憑藉此片獲得戛納影帝稱號。

㈡ 有哪些中國人在戛納電影節當過頒獎嘉賓

中國人中頒過獎的只有鞏俐,章子怡,李宇春

戛納國際電影節中國人獲獎情況:

1964年唐澄的《小蝌蚪找媽媽》(水墨動畫片)獲得第四屆戛納電影節榮譽獎

1975年,胡金銓的《俠女》獲得戛納技術獎,成為首部折桂戛納的華語電影。

1990年張藝謀的《菊豆》獲得路易斯-布努埃爾獎。

1993年陳凱歌導演的中國電影《霸王別姬》獲金棕櫚獎,侯孝賢的《戲夢人生》獲評委會大獎。

1994年張藝謀的《活著》獲得評審團大獎,葛優成為首位華人戛納影帝。

1997年香港導演王家衛執導的電影《春光乍洩》,入選影展競賽單元,王家衛並奪得最佳導演獎,成為首位獲得此獎項的華人導演。

2000年王家衛的《花樣年華》獲得最佳藝術成就獎,梁朝偉憑此片榮膺戛納影帝,姜文的《鬼子來了》獲得評委會大獎,楊德昌的《一一》獲得最佳導演獎。

2002年伍仕賢導演的電影短片《車四十四》成了入選戛納電影節「導演雙周」單元的首部華語短片。

2004年張曼玉以法國電影《清潔》獲得戛納影後桂冠。

2005年王小帥的《青紅》獲得評委會獎。

2006年,王家衛成為第一個擔任戛納評委會主席的華人。

自開辦以來,戛納國際電影節始終堅持其創立初衷即推動電影節發展,振興世界電影行業,為世界電影人提供國際舞台。

除了對電影節初衷的堅持,電影節也准備好接收新的概念想法。在過去的幾十年裡,電影節在保有其核心價值的基礎上,也一直在進步發展,他們致力於發現電影行業新人並且為電影節創造一個交流與創造的平台。

㈢ 中國哪些演員拿到過戛納電影節的表演獎

第47屆(1994年):男演員獎:葛優《活著》。

第53屆(2000年):男演員獎: 梁朝偉《花樣年華》In The Mood For Love(中國香港 )。

第57屆(2004年):最佳女演員獎:《清潔》(Clean)(法國) 張曼玉。

華語電影獲獎名單:

至今唯一獲金棕櫚獎的華語電影《霸王別姬》

1959年,台灣話劇界元老田琛的《盪發與聖女》成為第一部正式參加戛納金棕櫚獎角逐的中國影片。

李翰祥(台灣導演):1960《倩女幽魂》、1962《楊貴妃》、1963《武則天》入圍」金棕櫚獎「。

《楊貴妃》因富麗堂皇的宮廷布景和服飾奪得最佳內景攝影色彩獎,成為第一部在戛納獲獎的華語電影。

1964年,唐澄的水墨動畫《小蝌蚪找媽媽》獲得第17屆戛納電影節榮譽獎。

1975年,胡金銓《俠女》奪得僅次於金棕櫚獎和評審團大獎的最高綜合技術獎,將中國武俠電影推向了世界。

1993年,陳凱歌《霸王別姬》獲「金棕櫚」大獎,侯孝賢《戲夢人生》獲評審團獎。

1994年《活著》獲評委會大獎

1994年,張藝謀《活著》獲得評審團大獎,葛優獲最佳男主角(首位華人戛納影帝)。

1999年,陳凱歌《荊軻刺秦王》獲得戛納最高技術大獎。

2000年,王家衛《花樣年華》獲得戛納最佳藝術成就獎(杜可風、李屏賓、張叔平),梁朝偉榮膺戛納影帝,姜文的《鬼子來了》獲評審團大獎,楊德昌的《一一》獲最佳導演獎。

2004年張曼玉獲戛納影後

2004年,張曼玉憑借法國電影《清潔》斬獲戛納最佳女主角桂冠(首位華人戛納影後,首位亞洲戛納影後)。

2005年,鞏俐獲得「戛納特別大獎」。

2005年,王小帥《青紅》獲得評審團獎。

2006年,王家衛成為第一個擔任戛納評審團主席的華人。王超《江城夏日》獲「一種特別關注」單元大獎。

2007年,王家衛的英語新片《藍莓之夜》入圍「金棕櫚獎」主競賽單元,同時成為開幕影片,這也是戛納電影節六十年來第一次以華人導演的電影作為開幕影片。

2009年,《春風沉醉的晚上》梅峰獲最佳編劇獎(繼王小帥《左右》柏林獲獎後中國編劇第二次在國際A類電影節獲得編劇獎)

2010年,王小帥《日照重慶》入圍「金棕櫚獎」主競賽單元。

2013年,賈樟柯的《天註定》獲得最佳編劇獎。

2015年,戛納電影節"導演雙周"單元宣布,「金馬車獎」授予中國導演賈樟柯(第一位華人導演獲該獎);台灣導演侯孝賢執導的《刺客聶隱娘》奪得最佳導演。

2017年,邱陽的短片《小城二月》獲得中國首座短片「金棕櫚」獎 。

2018年,中國導演魏書鈞短片《延邊少年》獲評審團特別提及獎。

㈣ 戛納電影節落幕,都有哪些中國作品獲獎

都有星空下的懸崖,還有孤獨以及人世間,還有重生之門,法醫秦明這些中國作品獲獎了。

㈤ 中國影片在戛納電影節上獲得過那些獎

1.最高綜合技術獎

1975年,胡金銓的《俠女》獲得了最高綜合技術獎,這個獎項僅次於金棕櫚獎和評審團大獎。《俠女》完成後,胡金銓有意送戛納參展,聯邦不相信會得獎,拒絕再出無謂費用。1975年他剪輯了三小時的國際版送往戛納影展,但聯邦影業拒絕再出費用,胡金銓最終自費前往。影片最終獲獎,賣出了歐洲版權,最終才彌補了本片的虧損。

2.金棕櫚獎

1993年,陳凱歌的《霸王別姬》獲得「金棕櫚獎」。主演張國榮、鞏俐、張豐毅。1993年該片榮獲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最高獎項金棕櫚大獎,成為首部獲此殊榮的中國影片;此外這部電影還獲得了美國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獎、國際影評人聯盟大獎等多項國際大獎,並且是唯一一部同時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大獎、美國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的華語電影。

㈥ 戛納電影節一共分為哪幾個單元

戛納國際電影節分為「主競賽」、「一種關注」、「短片競賽」、「電影基石」、「導演雙周」、「國際影評人周」、「法國電影新貌」、「會外市場展」等單元。

1、主競賽單元

主競賽單元是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主要的競賽單元,也是決定「金棕櫚獎」等主要獎項歸屬的評獎單元。

2、一種關注單元

一種關注單元誕生於1972年,與主競賽單元的大師雲集不同,這個單元旨在介紹國際新晉影人帶來的原創性和不同的作品。

3、短片競賽單元

短片競賽單元是戛納國際電影節官方正式競賽單元之一,與電影基石單元「共用」同一個評審團。

4、電影基石單元

電影基石單元是1998年由主席吉爾·雅各布創立的學生作品單元,與短片競賽單元「共用」同一個評審團。

5、導演雙周單元

導演雙周單元被稱為導演專業單元,1968年由法國新浪潮電影主將特呂弗創立。1969年,革新過後的戛納國際電影節接納了導演雙周單元。導演雙周單元由法國導演協會主辦,是戛納國際電影節最純粹、最具創新意義和探索精神的一個單元。

6、國際影評人周單元

國際影評人周單元誕生於1962年,是戛納國際電影節引入「法國全國評論家協會」的力量後創立的第一個次生單元,被稱為戛納國際電影節的「大女兒」。

國際影評人周單元為期10天,比主競賽單元提前一天結束。國際影評人周單元設有單獨獎項,包括國際影評人周大獎、最佳劇本獎(SACD)、發行支持獎(ACID)等。

參加該單元展映和競賽的影片必須是導演執導的首部或第二部長片或短片,類似於其他電影節設立的「處女作獎」。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戛納電影節

㈦ 歷屆戛納電影節中國獲獎影片大盤點,你最喜歡哪

世界三大電影節之一的第71屆戛納電影節落下帷幕。中國軍團的存在感也是相當高,章明新片入選平行單元「導演雙周」;魏書均的短片《延邊少年》獲得「短片特別提及獎」;擔任主競賽評委的張震;以及第五次入圍主競賽單元的賈樟柯和他的《江湖兒女》。雖然《江湖兒女》顆粒無收,但在首映時,呼聲很高。

1993年陳凱歌憑《霸王別姬》獲得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這部電影可謂是華語電影巔峰之作,至今無電影可以媲美。該片改編李碧華的同名小說,圍繞兩位京劇伶人半個世紀的悲歡離合,展現了對傳統文化、人的生存狀態及人性的思考與領悟。

你若問,這部電影到底有多好看?我只能告訴你,百看不厭,此片不止征服了戛納,還征服了世界。曾被稱為東方版的《亂世佳人》。

5、《戲夢人生》

㈧ 中國電影在國際大型電影節的獲獎情況

太多了,先發最近幾年的

中國電影國際獲獎記錄(2005年——2007年)

2005年

《青紅》(大陸)——導演王小帥,高圓圓、秦昊、李濱主演

獲第58屆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委會獎(5月)

《淹沒》(大陸)——導演鄢雨、李一凡

獲第55屆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青年論壇沃爾夫岡·斯陶特大獎(2月)

《牛皮》(大陸)——導演劉伽茵

獲第55屆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青年論壇卡里加利獎和費比西國際影評人獎(2月)

《夢游夏威夷》(台灣)——導演徐輔軍,楊佑寧、黃鴻升、張鈞甯、黃泰安主演

獲第7屆法國多維爾亞洲電影節最佳影片「金荷花獎」(3月)

《桃花燦爛》(大陸)——導演傅華陽

獲第16屆丹麥哥本哈根國際電影節「安徒生榮譽獎」(4月)

《咖啡時光》(台灣)——導演侯孝賢

獲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鬱金香獎」(4月)

《自娛自樂》(大陸)——導演李欣,尊龍、李玟主演

獲第5屆美國好萊塢貝弗利山電影節最佳外語片獎

《生死劫》(大陸)——導演李少紅,財周迅主演

獲第4屆美國紐約翠貝卡電影節最佳故事片大獎「創辦人獎」(4月)

《2046》(香港,2004)——導演王家衛,梁朝偉、鞏俐、王菲、張震、木村拓哉、董潔、張曼玉主演

獲第49屆西班牙巴塞羅那聖喬帝電影節最佳外語片獎(2005年5月)

《情人結》(大陸)——導演霍建起,趙薇、陸毅主演

獲第8屆中國上海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2005年6月)

《b420》(香港)——導演鄧漢強

獲第19屆日本福岡亞洲電影節最佳影片獎(2005年7月)

《可可西里》(大陸)——導演陸川,張磊、趙雪螢、亓亮、趙一穗、多布傑主演

獲第27屆美國山嶽電影節最佳敘述片獎(2005年7月)。

《銀飾》(大陸)——導演黃建中,主演孟堯

獲日本SKIP國際數字電影節技術獎(2005年7月)

《長恨歌》(香港)——導演關錦鵬,鄭秀文、梁家輝、胡軍、吳彥祖、蘇岩主演

獲第62屆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歐洲藝術交流獎」(9月)

《紅顏》(大陸)——導演李玉,劉誼、黃興饒、李克純、王乙竹主演

獲第62屆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歐洲藝術獎CICAE」(9月)

獲奧地利維也納國際電影節「評審團大獎」和「費比錫國際影評人協會(FIPRESCI)大獎」(10月)

獲比利時根特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羅伯特懷思獎」(10月)。

《小站》(台灣)——導演

獲第62屆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短片(9月)

《日出日落》(大陸)——導演騰文驥

獲第29屆加拿大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特別榮譽獎(9月)

《世界》(大陸)——導演賈樟柯,趙濤、成泰燊主演

獲《藝術論壇》2004年度最佳電影獎

獲第11屆法國維蘇國際電影節評委會大獎(3月)

獲第6屆西班牙巴馬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伯爵獎」及最佳攝影(3月)

獲第7屆法國多維爾亞洲電影節最佳劇本「金荷花獎」(3月)

《孔雀》(大陸)——導演顧長衛,張靜初、呂玉來、馮礫主演

獲第55屆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評委會大獎(年2月)

獲第7屆義大利烏迪內遠東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5月)。

《天邊一朵雲》(台灣)——導演蔡明亮,李康生、陸弈靜、陳湘琪主演

獲第55屆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特別藝術貢獻獎、阿爾弗雷德·鮑爾獎和費比西國際影評人獎(2月)

獲第38屆西班牙加泰隆尼亞國際電影節評審團大獎、影評人獎和最佳男演員獎(李康生)(10月)

《好大一對羊》(大陸,2004)——導演劉浩,主演陳聲林、趙大江

獲加拿大維多利亞電影節金獎——最佳故事片獎(2月)

獲第11屆法國維蘇爾國際電影節最佳亞洲電影大獎(3月)

《求求你,表揚我》(大陸)——導演黃建新,王志文主演

獲第8屆中國上海國際電影節評委會大獎(6月)

獲第8屆中國上海國際電影節最佳編劇獎(6月)

《十面埋伏》(大陸)——導演張藝謀,劉德華、章子怡、金城武主演

獲第30屆美國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外語片獎(1月)

獲美國國家評論總結獎最佳藝術指導獎(1月)

《背鴨子的男孩》(大陸)——導演應亮

獲第6屆日本東京Filmex國際電影節評委會大獎(11月)

《如果·愛》(香港)——導演陳可辛,金城武、周迅、張學友、池珍熙主演

獲美國紐約Queens電影節最佳影片獎(11月)

《上學路上》(大陸)——導演方剛亮

獲第28屆德國盧卡斯國際兒童電影節最佳影片大獎「盧卡斯獎」(10月)

獲第20屆伊朗伊斯法漢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金蝴蝶獎」(10月)

獲第14屆印度海德拉巴國際兒童電影節最佳影片「金象獎」和最佳導演獎(11月)

《我們倆》(大陸)——導演馬儷文(原名:馬曉穎)

獲第18屆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金雅琴)(10月)

《泥鰍也是魚》(大陸)——導演楊亞洲

獲第18屆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藝術貢獻獎(10月)

《沉默的遠山》(大陸)——導演鄭克洪

獲第22屆波哥大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10月)

《靜靜的嘛呢石》(大陸)——導演萬瑪才旦

獲第10屆韓國釜山國際電影節特別獎(10月)

《芒種》(大陸)——導演張律

獲第10屆韓國釜山國際電影節最佳新人導演獎(10月)

《電影往事》(大陸)——導演小江

獲第13屆德國漢堡國際電影節導演處女作大獎(9月)

《來了》(大陸)——導演胡小釘

獲德國柏林亞太電影節評委獎(9月)

《向日葵》(大陸)——導演張揚, 陳沖、孫海英主演

獲第54屆西班牙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最佳攝影獎(9月)

《斷臂山》(台灣)——導演李安

獲第62屆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獅獎」(9月)

獲美國洛杉磯影評人協會最佳影片獎、最佳導演獎(12月)

2006年
《看上去很美》(大陸)——導演張元
獲2006年第4屆亞太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獲2006年第56屆德國柏林電影節傑出電影藝術創新獎
獲義大利阿巴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東》(紀錄片,大陸)——導演賈樟柯
獲歐洲紀錄片協會與歐洲藝術協會獎
《三峽好人》(大陸)——導演賈樟柯
獲第63屆義大利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
《租期》(大陸)——導演路學長
獲第3屆日本東京國際數字電影節最佳影片
《浮生》(大陸)——導演盛志民
獲第59屆瑞士洛迦諾國際電影節亞洲電影評委會獎
《江城夏日》(大陸)——導演王超
獲第59屆法國戛納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最佳影片
《瘋狂的石頭》(大陸)——導演寧浩
獲第9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最佳新人導演獎
《賴小子》(大陸)——導演韓傑
獲第35屆荷蘭鹿特丹國際電影節金虎獎
《另一半》(大陸)——導演應亮
獲第7屆日本東京銀座電影節評委會大獎
《檳榔》(大陸)——導演楊恆
獲第11屆韓國釜山國際電影節新浪潮大獎
獲第28屆法國南特三大洲國際電影節新導演獎
《芳香之旅》(大陸)——導演章家瑞
獲第30屆開羅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字塔獎、最佳女主角獎、特別表演獎
《剃頭匠》(大陸)——導演哈斯朝魯
獲第37屆印度果阿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孔雀獎
《芒種》(大陸)——導演張律
獲法國維蘇爾電影節最佳影片金單車獎
獲比利時布魯日電影節最佳影片獎
獲瑞士黑色電影節青年評論家獎
獲西班牙巴塞羅那亞太電影節大獎
《靜靜的嘛呢石》(大陸)——導演萬瑪才旦
獲第30屆香港國際電影節國際影評人聯盟獎
獲第9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亞洲新人獎最佳導演獎
《夢游》(紀錄片,大陸)——導演黃文海
獲法國真實紀錄片電影節評委會大獎
《天狗》(大陸)——導演戚健
獲第9屆上海國際電影節評委會大獎
《十三棵泡桐》(大陸)——導演呂樂
獲第19屆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評委會特別獎

2007年
《三峽好人》(大陸)——導演賈樟柯
獲第31屆香港國際電影節「亞洲電影大獎」最佳導演獎
獲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影展最佳影片獎
《落葉歸根》(大陸)——導演張楊
獲第57屆德國柏林電影節獨立影評人(全景單元)最佳電影
《圖雅的婚事》(大陸)——導演王全安
獲第57屆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
《檳榔》(大陸)——導演楊恆
獲第31屆香港國際電影節「國際影評人聯盟獎」、 亞洲數碼錄像競賽銀獎

㈨ 歷屆戛納電影節華人獲獎作品有哪些

歷屆戛納電影節華人獲獎作品

20世紀60年代,李翰祥的《楊貴妃》因富麗堂皇的宮廷布景和服飾獲得技術大獎,成為首部在戛納國際電影節獲獎的華語電影。

1964年,唐澄的水墨動畫《小蝌蚪找媽媽》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榮譽獎。

1975年,胡金銓的《俠女》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技術大獎,將中國武俠電影推向了世界。

1990年,張藝謀的《菊豆》獲得首屆路易斯-布努埃爾獎。

1993年,陳凱歌的《霸王別姬》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是華語電影首次獲得金棕櫚獎;侯孝賢的《戲夢人生》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審團獎。

1994年,張藝謀的《活著》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審團大獎,葛優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成為首位華人戛納影帝。

1995年,張藝謀的《搖啊搖,搖到外婆橋》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技術大獎。

1997年,王家衛憑《春光乍泄》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王家衛成為首位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的華人導演。

1999年,陳凱歌的《荊軻刺秦王》(屠居華)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技術大獎。

2000年,王家衛的《花樣年華》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技術大獎(杜可風、李屏賓、張叔平),梁朝偉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姜文的《鬼子來了》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審團大獎;楊德昌憑《一一》獲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2001年,侯孝賢的《千禧曼波之薔薇的名字》(杜篤之)、蔡明亮的《你那邊幾點》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技術大獎。

2002年,伍仕賢的短片《車四十四》成為首部入圍戛納國際電影節導演雙周單元的華語短片;廖琴的《哭泣女人》獲得一種關注單元特別提名獎。

2004年,張曼玉憑法語電影《清潔》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成為首位華人戛納影後、首位亞洲戛納影後;鞏俐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特別大獎。

2005年,王小帥的《青紅》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審團獎。

2006年,王家衛成為首位擔任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評審團主席的華人;王超的《江城夏日》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大獎。

2009年,梅峰憑《春風沉醉的晚上》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劇本獎,是繼王小帥憑《左右》在柏林國際電影節獲獎後,中國編劇第二次在國際A類電影節獲得最佳劇本獎;楊紫瓊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特別大獎。

2013年,賈樟柯憑《天注 定》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劇本獎。

2015年,賈樟柯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導演雙周單元金馬車獎,成為首位獲得金馬車獎的華人導演;侯孝賢憑《刺客聶隱娘》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2017年,邱陽的短片《小城二月》獲得中國首座戛納國際電影節短片金棕櫚獎。

2018年,魏書鈞的短片《延邊少年》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短片特別提名獎。

2021年,唐藝的短片《天下烏鴉》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短片金棕櫚獎。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戛納國際電影節

㈩ 哪些中國人在嘎納電影節獲過獎

戛納國際電影節中國人獲獎情況:1964年唐澄的《小蝌蚪找媽媽》(水墨動畫片)獲得第四屆戛納電影節榮譽獎 1975年,胡金銓的《俠女》獲得戛納技術獎,成為首部折桂戛納的華語電影。 1990年張藝謀的《菊豆》獲得路易斯-布努埃爾獎。 1993年陳凱歌導演的中國電影《霸王別姬》獲金棕櫚獎,侯孝賢的《戲夢人生》獲評委會大獎。 1994年張藝謀的《活著》獲得評審團大獎,葛優成為首位華人戛納影帝。 1997年香港導演王家衛執導的電影《春光乍洩》,入選影展競賽單元,王家衛並奪得最佳導演獎,成為首位獲得此獎項的華人導演。 2000年王家衛的《花樣年華》獲得最佳藝術成就獎,梁朝偉憑此片榮膺戛納影帝,姜文的《鬼子來了》獲得評委會大獎,楊德昌的《一一》獲得最佳導演獎。 2002年伍仕賢導演的電影短片《車四十四》成了入選戛納電影節「導演雙周」單元的首部華語短片。 2004年張曼玉以法國電影《清潔》獲得戛納影後桂冠。 2005年王小帥的《青紅》獲得評委會獎。 2006年,王家衛成為第一個擔任戛納評委會主席的華人。

閱讀全文

與戛納電影節中國榮譽單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高分日本愛情電影大尺度 瀏覽:327
印度電影大全真愛在我心 瀏覽:593
天使愛美麗電影簡介英文 瀏覽:299
怒火風暴電影完整版 瀏覽:589
東北的搞笑犯罪電影大全 瀏覽:650
大電影動畫片大全免費汪汪隊 瀏覽:453
貓和老鼠電影背景音樂 瀏覽:733
盜墓電影大全2019龍墓 瀏覽:262
十部英文勵志電影觀後感 瀏覽:662
泰國電影恐怖的降頭術 瀏覽:53
如何訂私人電影院 瀏覽:569
懸疑電影中文版推薦 瀏覽:985
1905年中國自己拍攝的第一部電影是什麼 瀏覽:535
冰川時代3電影粵語 瀏覽:890
催淚老電影音樂 瀏覽:296
刺馬電影免費觀看完整版 瀏覽:426
狼溪第四集免費觀看完整電影 瀏覽:382
周星馳考驗大傻智商是什麼電影 瀏覽:247
法國電影亡命天涯路電影下載 瀏覽:616
東平有電影院嗎 瀏覽: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