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排行 > 聖母觀音大菩提電影

聖母觀音大菩提電影

發布時間:2023-01-05 13:28:52

A. 能力戰文殊、普賢和觀音的金靈聖母,實力到底有多強

能力戰文殊菩薩,觀世音菩薩,還有普賢的金靈聖母是封神榜裡面最厲害的人物。她的修為已經是大羅金仙後期了,馬上就可以成聖,她的實力可以說是封神界的第一。

第三,姜子牙對金靈聖母的評價很高,說她是道德雙全。

金靈聖母在沒有被偷襲身死之前,她已經是大羅金仙後期的修為了,馬上就可以成聖,進階混元大羅金仙,只不過在後來的萬仙陣中,被人給偷襲,要知道,她剛出場就把龍吉公主給打死了,龍吉公主也是一個非常厲害的人物,她是天帝之女,可是在金靈聖母手中卻被一擊斃命,而那三大菩薩也在金靈聖母手中討不到便宜,所以最後才被旁觀者用了卑鄙的手段給偷襲了。


B. 除了觀音,黎山老母也曾多次幫助孫悟空,他們有何交情呢

有說法《西遊記》裡面黎山老母師傅是菩提老祖,這樣算下來黎山老母是孫悟空師姐所以才多次幫助孫悟空的,不過其實說白了在取經路上無論是孫悟空還是來幫忙的神仙都是給佛教打工的,甚至有些妖怪都是故意安排下來的,所以黎山老母多次照顧孫悟空也能想得通,不談交情黎山老母這也是為了在以後的同事孫悟空面前爭一個好人緣,下面說一下黎山老母的幾次出場。

說起來黎山老母在另一部小說《封神演義》裡面也曾經出現過,當時黎山老母的名字還叫無當聖母,師傅也不是菩提老祖而是通天教主,無當聖母還特別的聰明可以說是截教裡面為數不過看得清情況的人,最後在截教和闡教大決戰的時候就沒怎麼參與才落得一個比較好的下場,至於後來投靠佛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三大教派都沒落了只剩下一個佛家,而像黎山老母這樣的聰明人肯定會做出正確的選擇。

C. 周星馳的電影《大話西遊》里,菩提老祖為什麼打不過牛魔王和蜘蛛精白骨精

額……沒必要那麼認真了,原因可以使很多,首先,這是一步娛樂電影,它只注重娛樂而不太看古典,如果都像古典一沉不變那就沒有可看性了。其次,菩提老祖為了讓孫悟空自己成長所以是磨練他的並不是出手替他做事。最後,你搞錯了一點,菩提老祖是佛祖的化身,不是什麼一流二流的問題。

D. 觀音菩薩化身老太太要飯,有一個年輕人給她吃熱饅頭是什麼電影

出自佛經電視連續劇《觀世音傳奇》
故事就是說一個善人對於布施仍然存有執著的心,所以觀音菩薩示現老婦人點化,引導他如何行布施波羅蜜

E. 媽祖與觀音是什麼關系還是沒關系

媽祖與觀世音沒有關系,也不是盤古長女,夫三清之一。

媽祖,以中國東南沿海為中心的海神信仰;觀世音,來自於竺法護與其弟子譯於長安敦煌寺的《正法華經》。

海內外學者普遍認為,媽祖不是杜撰的偶像,而是從人民中走出來的、被神聖化了的歷史人物。林默娘的「里中巫」身份,是媽祖信仰的原始形態。

媽祖信仰產生在特殊的生態環境之下,與海洋漁業生產及其海事活動密切相關。漁民因海難生者不可計數,所以希望有海上守護神庇佑安全。媽祖的巫女身份,正好適應了人們的希求。

(5)聖母觀音大菩提電影擴展閱讀:

一、媽祖的傳播

媽祖信仰的規模十分龐大,自宋以來直至清代,媽祖成了三大由國家祭典的神明(黃帝、孔子和媽祖)由歷代國家祭祀的中國十五個媽祖宮為核心,全世界現有一億多媽祖信徒。台灣2300萬人口中有1700萬媽祖信徒,佔台灣人口的 70% 以上。

新加坡的媽祖信徒占總人口數的70%,馬來西亞的華人人口占該國人口的重要比例而媽祖的信徒則佔了華僑人口的80% 以上。此外,泰國、印度尼西亞、菲律賓也有很大數量的華人,

也都是以媽祖信仰為主要信仰,而在日本的華僑也是以媽祖信仰為主。

二、觀世音的傳播

佛經上說,觀世音是過去的正法明如來所現化,他在無量國土中,以菩薩之身到處尋聲救苦。觀世音與阿彌陀佛有著特殊的關系。他是西方三聖中的一尊,也是一生補處的法身大士,是繼承阿彌陀佛位的菩薩,而且還有說觀世音就是阿彌陀佛的化身。

在佛教的眾多菩薩中,觀世音菩薩也最為民間所熟知和信仰。在中國的江、浙、閩、廣、台灣以及南洋華僑間,觀音信仰極為普及,所謂「家家阿彌陀,戶戶觀世音」。浙江的舟山群島,自古以來也一直被視為觀世音菩薩應化的道場。

F. 中國佛教中的四聖母指的是那位菩薩,

佛教當中只有四大菩薩。
文殊菩薩:即文殊師利菩薩,象徵智慧的菩薩。《文殊師利般涅盤經》說,文殊生於舍衛國多羅聚,落梵德姿羅門家,由母親的右腋而生,生而能言,十種祥瑞同時出現。他遍訪仙人求出家法,九十五種外道辯論師都辯不過他,終於在釋迦牟尼佛處學道成為菩薩。在大乘佛教中,他是眾菩薩之首,被認為是如來「法王」之子。也是智慧的化身,經常協同釋迦牟尼佛宣說佛法。相傳其顯靈說法的道場是在山西五台山,是釋迦牟尼佛的左協侍,頂結五鬢,手持寶劍,表示智慧銳利,塑像多騎獅子,表示智慧威猛。
普賢菩薩:梵名為「三曼多跋陀羅」,即普遍賢善的意思。他和文殊菩薩一起,作為釋迦牟尼佛的協侍菩薩,一個象徵智慧,一個象徵真理(普賢)。法華經普賢菩薩勸發品說:普賢原為東方寶威德上五律國之菩薩,遙聞釋迦佛在娑婆世界說法華經,特為聽受,到達時佛已講完此經,當夜即將入滅普賢表示守護此經,釋迦佛贊嘆認可。密教稱普賢為「金剛薩埵」「菩賢薩」等。中國佛教相傳,四川峨眉山是普賢菩薩的說法道場。普賢菩薩像大多頭戴寶冠,身穿菩薩裝,坐於一六牙白象上。據說普賢有延命益壽之德。因而出現為祈求延命的普賢延命菩薩像。
地藏菩薩。中國佛教的四大菩薩之一。他發大願:「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地藏十輪經》卷一,因其「安忍不動,猶如大地,靜慮深密,猶如秘藏」而得名。《地藏菩薩本願經》說,地藏於仞利天受釋迦牟尼佛囑咐,在釋迦佛既滅,彌勒佛未出世之前,自願必盡度六道眾生,拯救諸苦,始願成佛。據《宋高僧傳》卷二十等,地藏原為新羅國王族,姓金名喬覺,出家後於中國唐玄宗時來華入九華山,居數十年圓寂,月(讀rou肉)身不壞,以全身入塔。九華山之月(讀rou肉)身,據說即為地藏菩薩成道處。《地藏十輪經 序品》《占察善惡業報經》卷上等載。地藏菩薩具有無量數不可思議之殊勝功德,為一切世間聲聞,獨覺所不能測。由過去之大悲誓願力,常示觀大梵王身、帝釋身、聲聞身、閻羅身、獅象虎狼牛馬身,乃至羅剎身、地獄身等無量異類化身,以教化眾生,應眾生所求而消災增福,以成熟眾生之善根,所以又稱「千體地藏」。《地藏菩薩本願經》說,地藏菩薩本已證入十地之果位,但為教化眾,仍處身聞,獨覺等地,不願成佛。至心稱念地藏菩薩名號禮拜供養地藏菩薩像等,必能離諸憂苦,不墜惡道,並能獲得土地豐壤,家室永安,先亡生天,現在益壽,所求遂意,無水火災,虛耗辟除,杜絕惡夢,出入神護,多遭聖因十種利益。
觀音菩薩,又作觀世音菩薩、觀自在菩薩、光世音菩薩等,從字面解釋就是「觀察(世間民眾的)聲音」的菩薩,是四大菩薩之一。在佛教中,他是西方過去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座下的上首菩薩,同大勢至菩薩一起,是阿彌陀佛身邊的脅侍菩薩,並稱「西方三聖」。觀音菩薩是從梵語的''Avalokitesvara''菩薩發展而來,漢語音譯「啊那婆婁吉低輸」、「阿縛盧極低濕伐羅」等,意譯為「光世音」。在中國,唐以前稱之為「觀世音菩薩」,後為避唐皇李世民諱,遂改為「觀音菩薩」。傳說阿彌陀佛為其父,大勢至菩薩為其弟。
《無量壽經》記載大勢至菩薩與觀音菩薩同為阿彌陀佛西方極樂凈土的候補佛。
觀音菩薩是東亞民間崇拜較為普遍的菩薩,在各種佛教圖像或造像中觀音菩薩的像也最為常見,而且種類繁多,變化極大。
白衣觀音,又稱白衣大士、白處觀音,其形象更具女子的特色。有時候,白衣觀音足邊站一男孩,或者手抱一嬰孩,遂又成求子心切者崇拜之至的「送子觀音」或「送子娘娘」。
1.菩薩的分類
按照佛教的修行層次,菩薩分為脅待菩薩和供養菩薩。
脅侍菩薩是修行層次最高的菩薩,其修行覺悟僅次於佛陀或等同於佛陀。在沒有成佛前,常在佛陀的身邊,協助佛陀弘揚佛法,教化眾生。按照佛教的理論,大千世界十方三世之中有無數佛,一方佛土,有一佛教化眾生。而每一佛都有兩位或幾位脅侍菩薩。因此,佛國世界裡的脅侍菩薩有多少,誰也說不清,誰也無法計算。在石窟壁畫中經常畫的是「八大菩薩」。即釋迦佛的左右脅侍:文殊菩薩,普賢菩薩。阿彌陀佛的左右脅侍:觀音菩薩、勢至菩薩「。葯師佛的左右脅侍:日光菩薩、月光菩薩。還有彌勒菩薩和地藏菩薩。這些都是佛經上有名的菩薩,還有一些不知名的菩薩畫在佛的身旁,也稱為脅侍菩薩。
脅侍菩薩畫像和佛陀畫像一樣,有一定的法相等手印。如觀音菩薩手持凈瓶和楊柳枝,天冠有一化佛。勢至菩薩手持蓮花,天冠中有寶瓶。文殊菩薩手持寶劍,身乘青色雄獅。普賢菩薩手持如意或經卷,身乘六牙白身。地藏菩薩手持如意寶珠和錫杖,身披袈裟,頭戴毗盧冠,為僧人像。
供養菩薩,中修行層次低於脅侍菩薩,為佛陀和弘揚佛法作供養的菩薩。佛教里把供養分為三種:一是利供養,即香花、香火、燈明、飲食、資財的供養。二是敬供養,即禮敬、朝拜、贊美、歌頌的供養。三是行供養,即警奉三寶,受持戒律,修行善法的供養。又稱為財供養、法供養,觀行供養。供養菩薩實際上為佛陀和宣揚佛法服務的菩薩。常畫在佛座下面或脅侍菩薩、佛弟子的兩邊。姿式有站,有坐,有蹲、有跪,形象眾多。如奏樂菩薩、歌舞菩薩、獻花菩薩、敬香菩薩、燃燈菩薩、跪拜菩薩、持經菩薩、赴會菩薩、聽法菩薩、思維菩薩,禪定菩薩等都可以說是供養菩薩。供養菩薩不像脅侍菩薩有一定的法相和手印規定,畫家們可以任意創造,所以供養菩薩的形態比脅侍菩薩多,數量也比脅侍菩薩大。
按佛教的宗派劃分,菩薩又分為顯宗菩薩和密宗菩薩。
顯宗菩薩是依照顯宗教義和儀軌所畫的菩薩像。此類菩薩亦稱正菩薩,與常人相同,一首二臂,法相庄嚴,面容慈悲,姿態優美。如八大脅侍菩薩和各種姿態的供養菩薩。
密宗菩薩是依照顯宗教義和儀軌所畫的菩薩像。此類菩薩與常人相異,多首、多臂、多目。如領先臂觀音、十一面觀音,千手觀音、千手千缽文殊、不空絹索觀音,如意輪觀音等。在密宗菩薩中,又分為漢傳密宗菩薩和藏傳密宗菩薩。漢傳密宗菩薩的法相同顯宗正菩薩相似,只是多首、多臂、多目,面容慈悲,姿態優美。而藏傳密宗菩薩與漢傳菩薩形象差異很大,不僅多臂、多首、多目,有的菩薩面目猙獰,陰森可怕。
敦煌石窟中顯宗菩薩畫像數量最多,初唐時才有密宗菩薩,數量很少。元代時才有藏傳密宗菩薩,只有第465窟一個洞窟中繪有藏傳密宗菩薩。
在各種菩薩像中,觀音菩薩的種類最多,大體上可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遵照佛教顯宗儀規所繪的一面二臂、或坐或立、法相庄嚴的顯宗觀音。
第二類是遵照佛教密宗儀規所繪的多首、多臂、千手千眼、手持各種法哭的密宗觀音。
第三類是不遵守佛教儀規,由畫家根據人們的意願希求,自創風格,任意描繪,任意題名的觀音。如水月觀音、白衣觀音、寶相觀音、施財觀間、烽珠觀音、滴水觀音、送子觀音、魚藍觀音、楊枝觀音等。這類型觀音形象眾多,民間有二十五觀音、三十三觀音之說。
上述三類觀音,在敦煌石窟擘畫中都有畫像,前兩類數量多,後一類數量少。
2.菩薩的名稱
菩薩是梵文音譯「菩提薩(土垂)的簡稱。其「菩提」漢譯是「覺悟」,「薩(土垂)」漢譯是「眾生」,或「有情」(一切有感情的動物),全譯應是:「覺有情」,「道眾生」,「覺悟的眾生」之意。根據這個詞意,中國古代翻譯的佛經中,還把菩薩譯為「開士、大士、聖士、法臣」等名稱。如把觀音菩薩稱為「觀音大士」,把普賢菩薩稱為「普賢聖士」。
在佛教初創的小乘時期,僅把釋迦牟尼累世修行的前身和尚無成佛的悉達多王子稱為菩薩。大乘佛教創立後,根據「人人具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的理論,把凡是立下宏願,上求佛道,下化眾生都都稱之為菩薩。後來這個名稱更加擴大化、世俗化,人們把那些精通佛法,德高望眾的寺院高僧和在家居士也稱作菩薩。
3.菩薩的衍變
觀音菩薩是一位最中國民俗大眾敬仰的菩薩,人們對觀音菩薩的敬仰甚至超過了對佛陀的敬仰。在佛教各種畫像和造像中,觀音菩薩和種類繁多,變化也極大。搞清了觀音菩薩的衍變過程,也就明白了所有菩薩的衍變。
現在人們看到的觀音菩薩是一位美貌動人,面善心慈的「東方聖母」,可人們並不知道,觀音菩薩原業是畜不是人。觀音菩薩由畜變人,由大丈夫變成一位東方美婦,有一個漫長的衍變過程。根據徐靜波先生《觀世音菩薩考述》一文和其他一些學者的考證:早在佛教尚未產生的公元前七世紀時,印度婆羅門教的古經曲《梨俱吠陀》中,已經有了「觀世音」。 不過,那時的觀音並非丈無身,也非女兒身,而是一對可愛的孿生小馬駒。它作為婆羅門教中的善神,象徵著慈悲和善,神力宏大。它能使關心盲者雙目復明,恙疾纏身者康復,肢軀殘缺者健全,不育女性生子,公牛產乳,枯木開花。「觀世音」在當時受到古印度臣民的普遍信仰和崇敬,在整個社會中產生過巨大深遠的影響。
公元前五世紀時,釋迦牟尼創立了佛教。佛教主張解放奴隸,姓無貴賤,眾生平等。比婆羅門教完善進步。佛教逐漸影響了婆羅門教教徒,並使婆羅門教徒轉信佛教。轉信佛教的婆羅門教教徒一時難以改變他們所有的信仰,便把婆羅門教中的觀世音帶到了佛教之中,成了佛教中的一位善神。
公元前三世紀時,佛教大乘教產生,佛教徒為了安撫眾生之心,便將原婆羅門教中的善神觀世音正式吸收過來,成為佛教中的一位慈善菩薩,叫作「馬頭觀世音」。那時的馬頭觀世音菩薩的形象還是一匹可愛的駿馬。到了公元前後,佛教徒可能考慮到其他菩薩都是人身,而觀世音是畜身,太不相配,便將「馬頭觀音」改為人身。地是觀音菩薩就由畜身變成了人身。
敦煌莫高窟第161窟中,畫有馬頭觀音像,不過這身馬頭觀世音已是面善心慈的菩薩,只是戴著一頂高大的馬頭頭盔式寶冠。佛教密宗中有馬頭觀音畫像,是密宗胎世故界六觀音之一。這可能是觀音由馬變人過程中的遺跡。
佛教徒為使人們想念觀音菩薩是人,不是畜,又給觀音菩薩編造一份令人置信的「履歷」,使觀音菩薩完全「佛化」。眾多佛經中便有了這樣的說法:觀音菩薩原是古印度轉輪王無凈念的大王子。《悲華經》中說:「有轉輪聖王,名無凈念。王有千子,第一王子名為王象,即文殊菩薩;第八王子名泥圖,即普賢菩薩。第一王子發下宏願,要解除世間眾生的一切苦難後來轉輪王無凈念成佛,即阿彌陀佛。王子也經數十年的修行,也已成佛,號稱:「正法明佛」。為了實現他的宏願,解除世間苦通信班,使眾生獲得安樂,而現菩薩身,協助佛陀,弘揚佛示。於是,觀世音菩薩也就成了父王----阿彌陀佛的左脅侍,而其弟大勢至菩薩成了父王的右脅侍。
據佛學專家們的考證,佛教傳入中國,約在西漢末(公元一世紀),佛教在中國興盛的魏晉南北朝時期,觀世音菩薩是隨著佛教的傳播來到中國的。傳入中國時的觀世音菩薩菩薩已是凈土三經《無量壽佛經》、《觀無量壽佛經》、《阿彌陀佛經》中西方凈土教主阿彌陀佛的左脅侍。《華嚴經》中說:善財童子拜訪觀世音,在普陀洛迦山,「見岩谷林中,金剛石上,有勇猛丈夫觀自在,與諸大菩薩圍繞說法。」此時的觀世音是王子出身的阿彌陀佛的「侍從官」和「勇猛丈夫觀自在」,還不是女兒身的觀世音菩薩。因此,早期的觀世音菩薩塑像和畫像是男身丈夫形。
隨著佛教在中國的深入廣泛的傳播,尤其是《法華經》在中國的廣泛傳播,觀世音菩薩的聲望在中國日益提高,提到了下層廣大人民的信仰。人們根據自己的願望造出了眾多的觀音菩薩薩。觀音菩薩亦從「西方三聖」中的脅侍菩薩分離出來,成了一位最受人們信奉的佛教善神,經過幾個世紀的佛教漢化衍變,觀音菩薩逐漸異化,中國的僧俗大眾不僅把這種外國「善神」變成了中國「善神」,而且把這位「勇猛丈夫」變成 了美貌女性。
為了使信奉大眾相信觀音菩薩確實是一位美貌動人,面善心慈,救苦救難的女菩薩,中國的佛教信徒又給觀世音編造了許多動人的故事。其中《香山傳》滸最廣,故事大意是說:觀世音菩薩原是古代妙庄王(即楚莊王)的五女兒,名叫妙善。三公主妙善聰慧美麗,從小篤信佛教。年歲稍大,父王為其配嫁。妙善執意不從,要削發為尼。妙庄王發現女兒抗旨出家。怒火沖天,率兵馬將妙善捉拿。當即在京城斬首示眾,並使她的靈魂墮入地獄中。玉皇大帝聞訊後,命閻王妙善靈魂救起,把妙善復活於香山紫竹林中。從此,妙善普渡眾生,行善天下,化現成為觀世間地菩薩。後來妙庄王得了重病,久治不愈。醫師告知:須要親生骨肉的手眼方可醫治。在此情況下,妙庄王的大女兒妙圓,二女兒妙英都不願獻出手和眼。妙善得知此事後,不念父王舊惡,挖下自己的雙眼,砍下自己的雙手,製成葯丸,救活了父王。妙庄王得知一切後,疚愧萬分。為了紀念自己的愛女,請工匠塑一尊「全手全眼」觀世音像。結果,工匠錯將「全手全眼」誤聽為「千手千眼」。於是塑出一尊千手千眼觀世音(妙善)的像。這故事傳說,在北宋以前就已形成,河南寶豐縣香山寺的宋蔡京所書《大悲觀世音菩薩得道遠果史話碑「就已記載了這個故事。
根據現存佛教藝術史料和專家們的研究,東晉以前,我國的菩薩畫像和塑像,幾乎都是男性,一位「偉丈夫」。東晉以後,始有女性菩薩塑像和畫像出現。 《胡應麟筆叢》中說:「女像觀音造像始於南北朝」。隋唐之時,已出現大量的女性觀音菩薩。唐代高僧道宣說:「造像梵相(畫像)宋齊間」(相當於北魏)皆厚唇、鼻隆、目長、頤豐、挺然丈夫之像。自唐以來,筆筆皆端來柔弱似妓女之貌。故今人誇菩薩如官娃也。「(《釋氏要覽》)。宋代之時,觀音菩薩已經完全女性化。元、明、清三代,觀音菩薩更加世俗化,我們現在看到的觀音菩薩像,已是一位按照中國人審美觀點,摹仿中國女性容貌身材,穿戴中國衣冠服飾,面善心慈,美貌動人,莊重親切的「東方聖母」。
其他菩薩的畫像和塑像,也隨觀音菩薩走過了一個由男性變為女性的過程。這個衍變過程經歷了非男非女、男身女相、女身男相、完全女性化四個階段。這一衍變過程在敦煌石窟中留下了明顯的軌跡。

G. 觀世音菩薩到底在哪裡

【引用】--宣化上人開示 --宣化上人開示 觀世音菩薩在佛教里,是占很重要的地位的。這觀世音菩薩,有的人說他是中國的,有的人說他是外國的;有的人又說他是男人,有的人又說他是女人。現在我告訴各位,這觀世音菩薩,他也不是中國人,也不是外國人。那麼他是哪兒的人呢?他是盡虛空、遍法界,哪個地方都是他,哪個地方也都不是他。他是隨類應現,眾生應該以什麼身得度的,他就示現什麼身而為說法。所以觀世音菩薩沒有一定的。 這觀世音菩薩,他也示現佛身來度一切應該成佛的眾生,也現菩薩身來度一切應該成菩薩的眾生,也現天上的天王身來度一切眾生。總而言之,這個眾生應該以什麼身得度的,觀世音菩薩就示現什麼身,來給這一類的眾生說法。 在佛教里,觀世音菩薩各處去教化眾生。所以,他要度一切眾生發菩提心,先看這個眾生歡喜什麼,投其所好,他就說什麼法;這個人也都歡喜聽,於是就把這個眾生度了。所以說,觀世音菩薩也不一定是男身,也不一定是女身,他也是男身,也是女身,不過都是變化的。觀世音菩薩的本體,是如如不動的,和佛是一樣。並且觀世音菩薩在很久以前,就已經成佛,佛號為「正法明如來」。 現在他化菩薩身來教化眾生,在佛教中,他現菩薩身;在外道里,他也現外道的身,所以往往有一位穿著白衣服的,在耶穌教里就說她是聖母。其實,這位聖母是誰呢?就是觀世音菩薩,去教化那一類的眾生。他示現穿白衣服的樣子,一般的耶穌教說這是聖母,其實就是觀世音菩薩去顯現,令這個眾生來發心。無論早晚,都會令他明白佛法;明白佛法之後,就要發菩提心。這是觀世音菩薩這種妙用無窮的不可思議境界。 「觀世音菩薩」這幾個字,「觀」是一種觀智,能觀的智慧;「世音」是所觀的境界。這能觀的智慧,觀這個所觀的境界,觀這個世間所有一切的境界、所有一切的音聲。這音聲,有苦聲、樂聲,有善聲、惡聲,有好聲、壞聲,觀世音菩薩觀看世界種種的音聲,他就遂心滿願──眾生無論求什麼,向觀世音菩薩祈求,觀世音菩薩一定會遂心滿願。 所謂「一切眾生若干種音,菩薩悉知悉見」,無論有什麼聲音,這一位菩薩都知道。為什麼?因為他一天到晚盡觀世界的音聲,觀一觀這地方有什麼音聲?觀一觀那地方又有什麼音聲?本來音聲是聽的,怎麼他說「看」呢?音聲你能看得見嗎?你看不見,但是觀世音菩薩能看得見,像看雷達那個境界是一樣的;因為觀世音菩薩他那兒有雷達,每一個眾生都有電波,你這個電波發出的什麼音波,他都知道。這是一種講法。 還有一種講法,因為觀世音菩薩眼睛雖然說是「觀音聲」,也就是用眼睛可以聽;這眼睛不單可以看,而且又可以聽。為什麼這樣子呢?因為他有六根互用的神通。一般人若修《法華經》,得到法華三昧,或者得到六根清凈這種境界,都可以六根互用,何況觀世音菩薩呢!所以觀世音菩薩耳朵也能看、也會說話、又會吃東西,他眼睛會聽、也會想東西。這六根互用的境界,觀世音菩薩很早以前就得到了,所以他能觀世音。 「世」有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觀世音菩薩觀一切眾生過去世的因緣、現在世的因緣、未來世的因緣,觀看這三世的因緣,然後應該用什麼方法去救度和教化這個眾生。觀世音菩薩,用他所修行成就的神通救度眾生,所以這叫「觀世音」。 他為什麼要管這么多閑事呢?一天到晚就觀「世音」,這又有什麼用呢?因為觀世音菩薩放不下──放不下你,放不下我,放不下他,放不下一切眾生。他看這一切眾生,就好像他的小孩一樣!你看果涵,一天到晚抱著她的小孩,為什麼?她放不下!觀世音菩薩對我們這一切眾生,也是這個樣子,所以他要看看:我這小孩哭了沒哭?我那小孩笑了沒笑?我那一個小孩是不是很凍?大約沒吃奶吧?一天到晚照顧我們這一般的小孩子。說是:「喔!那他是不是做一個褓姆呢?」差不多有這種情形,但是可沒有人給他錢,這是觀音菩薩最吃虧的一個地方!他因為放不下眾生,所以他要觀世音。 觀世音,看見哪一個眾生有什麼痛苦,他就要解除這個眾生的痛苦;看見哪一類的眾生有災難,他就要解除那一類眾生的災難。所謂「尋聲救苦」,你若有苦,只要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就會逢凶化吉,遇難呈祥,一切一切都遂心如意。但是這個妙法,一般人都不知道,所以在最危險的時候,也都想不起來念觀世音菩薩。你要是能在最危險的時候,想起念觀世音菩薩,在火里邊,火也燒不死你。會不會燒壞?也不會燒壞!在水裡,水淹不死你;你就算不會游泳,也可以自自然然到那淺的地方。這是觀世音菩薩的一種感應,只要在最危險的時候,你能念觀世音菩薩,都有感應的,觀音菩薩一定會來救度你;但是你要有信心,不要將信將疑。 譬如你在一個火堆里,雖然你念觀世音菩薩,但又信不著觀世音菩薩,「念念觀音菩薩,他就能來救我?這靠不住吧?沒有這么靈驗的事情吧?」你心一生疑惑,他不會來救你了,因為你不相信!你若一心相信:「我這兒念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一定來解救我脫離危險。」甚至你遇到一隻老虎,這老虎張開嘴要把你吃了,你這時候把眼睛一閉,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這老虎嘴也張不開了!觀音菩薩就有這個力量,它就吃不了你! 「菩薩」是半梵語,具足叫「菩提薩埵」。「菩提」就是覺,「薩埵」就是有情。菩提薩埵,就是覺有情──覺悟一切的有情;凡是你有這個情的,他都會令你得到覺悟。又有一種講法,是有情覺──有情里邊的一個覺悟者。有情,就是一切有知覺性的,有感覺的,有氣血的,這一些個有生命的東西,都叫有情。觀世音菩薩,他還沒有成道前和我們是一樣來著,因為他不怕這苦難去修行而覺悟了,是有情的眾生里邊的一個覺悟者。也就是他以他這個覺悟的這種智慧,再來覺悟我們這一切的眾生,所以叫菩薩。 菩薩,另一個名稱,叫大道心的眾生。大道心,他的道心最大了。有大道心的眾生,這就叫菩薩。又有一個名稱,叫開士,又叫有上士,名字很多,觀世音菩薩也就是這一類的眾生。在沒有成佛以前,所有的菩薩也都叫眾生,不過他是眾生里邊一個覺悟的眾生,而不是迷昧的一個眾生。迷昧的眾生,他遇著一切境界就執迷不悟,遇著一切的事也都看不破、放不下。觀世音菩薩對一切的事,也都看得破、放得下,無所執著了,所以他覺悟。不單自己覺悟,而且又覺悟其他一切沒有覺悟的眾生,所以叫做「觀世音菩薩」。 這是觀世音菩薩大概的意思。 有一首贊嘆觀世音菩薩的偈頌如下: 觀音菩薩妙難酬 清凈庄嚴累劫修 朵朵紅蓮安足下 彎彎秋月鎖眉頭 瓶中甘露常遍灑 手內楊枝不計秋 千處祈求千處應 苦海常作渡人舟 「觀音菩薩妙難酬」,觀世音菩薩,他的神通、智慧、方便,一切一切,都是不可思議的。這種不可思議的境界,沒有法子可以說得完,也沒有法子可以講得完。 「清凈庄嚴累劫修」,觀世音菩薩,他這種清凈庄嚴的相好,是累劫所修,不是一生一世修來的,他是生生世世修福修慧,才能相貌這么圓滿。 「朵朵紅蓮安足下」,觀世音菩薩,他站在紅蓮華的上面,非常妙好。 「彎彎秋月鎖眉頭」,觀世音菩薩,他的眉毛,彎彎的像秋天的月牙似;他相貌生得非常地妙好、非常地圓滿。 「瓶中甘露常遍灑」,觀世音菩薩,他手裡拿著凈水瓶;凈瓶里所裝的,是甘露水。這甘露水,向我們每一個人的頭上一灑,每個人就得到清涼,災消罪滅,災消病散──病也沒有了,災難也消了,罪也滅了,福就會生出來。遍灑,「遍」是普遍的,任何人有什麼災難,觀世音菩薩都可以去救。 「手內楊枝不計秋」,觀音菩薩手裡有楊枝手,他用楊枝蘸甘露水,這么一灑,什麼魔障也沒有了,什麼麻煩也沒有了,一切都清凈了。只要觀音菩薩用這個楊枝,蘸著甘露水一灑,這地方就平安無事了。手內楊枝不計秋,不知道多少年了! 「千處祈求千處應」,這觀世音菩薩,無論是一個地方求他,或者有千處、萬處、百千萬處,有多少人求他,他都是遂心滿願,去幫忙這么多的眾生,令離苦得樂。 「苦海常作渡人舟」,在這茫茫的苦海里,我們這娑婆世界就好像苦海一樣;觀世音菩薩常常地作渡人的這么一個船的樣子。 觀音菩薩這種的神通妙用、相好庄嚴,講也講不完。不過我們可以知道一個大概,對觀音菩薩有少少的認識,以後好多接近觀音菩薩,學習觀音菩薩這種的慈悲、這種的普門示現,來教化眾生。 讓佛法住世,普利有情,是每一位佛弟子的責任。希望大家發心,成為法的傳遞者和播種者。將善的種子一化為十,十化為百,讓千千萬萬眾生,都能步上成佛覺悟之道。

H. 佛教三聖母都是那三位

三聖母是一個人,不是三個人。她是沉香的母親,三聖母是玉皇大帝的外甥女,瑤姬的第三個女兒,二郎神楊戩與大哥楊昭的三妹。在母親被天界抓捕時,與二哥倖免於難。在二哥拯救母親對抗天界之時成為了法寶—寶蓮燈的持有主。

三聖母的由來:傳說,華山腳下有一座雪映宮,雪映宮里供奉著一位三聖母娘娘。三聖母娘娘有一件神奇的法寶——寶蓮燈。這盞寶蓮燈是當年女媧娘娘補天用的五色神火化身而成,它有無窮的法力。

以前華山腳下的百姓經常受瘴霧危害,每年都要死不少人和牲畜,自從三聖母娘娘來到華山,用她手中的寶蓮燈驅散瘴霧,人們才過上了正常的生活。三聖母在雪映宮住了下來,她為人們驅除瘴霧,求簽問卜。華山腳下的百姓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會去雪映宮求簽解憂。雪映宮的名氣越來越大,很多人專程從很遠的地方趕來求簽問卜。

這天,雪映宮里來了一名叫劉彥昌的書生,他進京趕考路過此地,聽說雪映宮里求簽靈驗,便想來問問自己的前程。正巧這天三聖母出去赴宴了,所以劉彥昌連求三支簽,都是空簽。劉彥昌一氣之下,就在牆上寫了一首詩,罵三聖母是騙子,然後便揮袖下山了。三聖母赴宴歸來,看見牆上的詩,非常生氣。她召來雷公電母,下起大雨,把劉彥昌淋成落湯雞,為自己出了一口氣。

劉彥昌冒著大雨,又扭傷了腳,急火攻心,昏倒在雨中。善良的三聖母不忍心了,她趕緊變出一所房子,讓丫環靈芝把劉彥昌扶到房裡休息,讓他住下來養傷。劉彥昌英俊的相貌,出眾的文采深深吸引了三聖母。

三聖母不知不覺就喜歡上了劉彥昌。不久,三聖母和劉彥昌在丫環靈芝的牽線下,結成了夫妻。

轉眼間,秋天到了,劉彥昌要進京考試。這時三聖母已經懷孕了,劉彥昌臨走的時候,把一塊祖傳的沉香玉交給三聖母,叮囑說生了孩子就叫沉香。

閱讀全文

與聖母觀音大菩提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高分日本愛情電影大尺度 瀏覽:327
印度電影大全真愛在我心 瀏覽:593
天使愛美麗電影簡介英文 瀏覽:299
怒火風暴電影完整版 瀏覽:589
東北的搞笑犯罪電影大全 瀏覽:650
大電影動畫片大全免費汪汪隊 瀏覽:453
貓和老鼠電影背景音樂 瀏覽:733
盜墓電影大全2019龍墓 瀏覽:262
十部英文勵志電影觀後感 瀏覽:662
泰國電影恐怖的降頭術 瀏覽:53
如何訂私人電影院 瀏覽:569
懸疑電影中文版推薦 瀏覽:985
1905年中國自己拍攝的第一部電影是什麼 瀏覽:535
冰川時代3電影粵語 瀏覽:890
催淚老電影音樂 瀏覽:296
刺馬電影免費觀看完整版 瀏覽:426
狼溪第四集免費觀看完整電影 瀏覽:382
周星馳考驗大傻智商是什麼電影 瀏覽:247
法國電影亡命天涯路電影下載 瀏覽:616
東平有電影院嗎 瀏覽: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