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排行 > 任意分析一部電影的色彩運用

任意分析一部電影的色彩運用

發布時間:2023-01-01 20:50:31

A. 怎樣對一部電影的色彩進行分析怎樣寫影評

影評寫作的方法與注意事項:
1、 什麼是評論?什麼是電影評論?有的同學,容易寫成日記,散文,隨筆。注意要有評有論。注意電影的藝術特點。
2、 看電影過程中的准備。
3、 電影評論的三大內容:電影思想內涵,人物,技巧。三者的鐵三角關系。
4、 結構:一般是三段或者四段式結構。總-分-總式
題目的重要性:主題和副標題(千里走單騎)
第一段, 引領全文,點題,並為下文的展開打下鋪墊。
第二段, 分論點是什麼,注意上下文的承接關系。
第三段, 最後再次點題,升華並引起思考。
從思想內涵出發的設計:
從人物出發的設計:
從綜合考慮的設計:
不要怕重復,每一個人的情況不同。
5、 語言:要有分析性語言,什麼是好的,什麼是拙劣的,好的好在哪裡,不好不好在哪裡。條理清楚。
同時,要有文採的語言,不要寫成鏡頭分析。
最後,要有一定理論性的語言。

B. 簡述影視藝術對色彩的應用

一.引論
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在不斷加快,人們更願意用一種直觀而簡易的方式獲取信息,因此,與文字一樣可以承載、記錄信息的圖像和影像成為人們重要的視覺消費品,所以,有人斷言「讀圖時代」已經來臨。
其實新世紀伊始,影視作品就越來越成為人們視覺審美的重要組成部分,影視作品作為一種視覺藝術,它有其獨特的造型語言——是一種視覺符號,而並非文字。人的生理特徵決定了由這些視覺符號形成的視覺感受比其他感官要強烈得多,而這些視覺符號中最為重要的,我認為,應該歸於色彩,色彩可以讓觀眾直接感受到影片想要表達的情感,同時也可以引發觀眾各自的聯想。影視作品的畫面通過色彩暗示,留給觀眾無窮的想像空間。由此,便產生一個問題,色彩應該如何在影視作品中運用?
二.色彩設計、色調與影調
要解決這個問題我想首先要明白幾個概念:色彩設計、色調、和影調。所謂色彩設計,就是從人們對色彩的知覺和心理效果出發,按照一定的規律去重新組合和構成,創造出新的理想的色彩效果。由此可見,色彩設計本身就是一種視覺美的創造過程。色調是指以一種色彩為主導而形成的色彩傾向,而影調,也可以理解為一種傾向,從造型角度上講,是指畫面的黑白傾向。每一種色彩給人的心理感受都各不相同,所以不同色彩引發的情感也各不相同。因此,把有主觀意識的色彩設計合理歸於影視作品的畫面中,應該可以產生相應的情感反應。
三.色彩語言的獨立性
在電影美學的理論體系中,幾乎對常見色彩的感情及其象徵意義都作了詳細的論述,在大量的電影里,我們都可以見到那種帶有象徵意味的色彩,比方說張藝謀導演的《紅高粱》裡面那鋪天蓋地而且含義豐富的紅色,有的影評人甚至詳細地記錄每一處場景的色彩、色調及其反映出來的人物心理活動,不難看出,從剛開始象徵生命力的、如火一般溫暖的紅高粱,紅襖,紅鞋,紅蓋頭,到最後恢宏壯烈的血紅色,這種紅色調是被導演精心設計過的,並且與故事情節緊密聯系在了一起,很自然地形成了全片的感情基調,這種設計色彩的運用,比語言和動作更有力度,更具感染力。
說到影調的處理不得不提《陽光燦爛的日子》,整部影片在表達對逝去的、五彩繽紛的「陽光燦爛的日子」的贊美和懷念的時候,採用的是明亮的彩色畫面,基本上是一種暖調,而影片快結束的時候,當年調皮的孩子都已成為事業有成的中年人,影片卻用只用黑白兩色來表現。這種強烈的對比給人以很大的震撼。在影片《我的父親母親》當中,表現父親母親年輕時純潔的戀愛過程,用的是具有詩意的飽滿的彩色,而表現現實中父親去世後母親的悲痛的心情時,用的是黑白畫面,通過色彩的轉換表現出對純潔愛情的緬懷。這兩部影片都不約而同地利用了色彩和影調的轉換來凸現影片的主題,而且都達到了相應的效果。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色彩作為影視作品的一種造型語言,它具有獨立性,它可以產生其他造型元素不能實現的視覺效果,可以表達出語言無法表達的情感。
四.色彩語言的依賴性
影視作品屬於視覺藝術,由於它的影像可以理解成一種動態圖像,所以在色彩的運用上,它比靜態圖像更具優勢,也更容易利用色彩的連續性形成一種和諧的氣氛,在此,我還要拿出張藝謀的作品進行分析,張藝謀導演的片子一直都在對色彩設計的應用進行嘗試,比方說《英雄》中依據情節的需要,用五種不同的色彩,區分五個段落,大面積的純色應用,給人以極大的視覺沖擊。青灰色——棋館大戰、紅色——無名的謊言、藍色——秦王的假想、綠色——飛雪和殘劍年輕時、白色——刺秦的真像,大膽用色彩來詮釋故事,在中國影視界,張藝謀可以說是首創。
但是不少影評人對這種只重形式而輕內容的做法提出了質疑,記得當年學習色彩寫生的時候,老師曾說過,下筆時的每一筆色彩都是用來塑造形體,調節畫面氣氛的,不能離開畫面,單純追求空洞的色彩表現。我想,張藝謀的新片《滿城盡帶黃金甲》飽受質疑的原因,也大抵如此。「我們迷惑的是,色彩,這個影片中的形式,已經完全的凌駕於內容之上了,他打造了一個華麗的宮殿,一片迷離氛圍,一場盛大的表演,可就是少了一段婉轉的故事。」張藝謀在這部影片里,的確淋漓盡致的表現了他對色彩的駕馭能力,他把色彩的形式感運用到了極致,但是,觀眾走進電影院觀看電影的目的,除了獲得視覺審美的享受,更重要的是要獲得心靈的共鳴和情感的滿足,缺少了好的故事,電影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五.色彩造型語言的合理運用
色彩的確在影片中可以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們不能忽視的一點是,影視作品本身大都是在講述故事(故事片)或記錄某些事件(紀錄片),具有強烈的故事性和文學性的特點,色彩造型語言並不能獨立存在,它必須要依附於人物造型,畫面構圖,場面調度等其他的電影構成要素,才能生成飽滿的視覺造型。
比《滿城盡帶黃金甲》早幾個月上映的故事片《雲水謠》似乎在色彩的處理與故事情緒的有機結合上,做得比較到位,陳秋水和王碧雲初次相遇,畫面是明黃色的,透著快樂的氣息。陳秋水和王碧雲在台灣鄉下重逢,畫面又變成了青色,傳達出青澀的感覺。 陳秋水和王碧雲離別的雨夜,畫面又轉換成銀灰色的,流露出了失落與無奈。而縱觀整個影片的色彩,在整體的暖色系下隨著陳秋水和王碧雲兩人矛盾的情感歷程也進行著有節奏的變化。
巧妙的運用色彩,可以輕松的傳達出劇本中那些只可意會無以言表的情緒。但是,要實現的前提必須是色彩設計要首先依附於劇本。如果對色彩符號過分主觀的強調,使其凌駕於敘事的結構之上,不但會傷害電影的藝術完整性,而且會破壞觀眾的審美感受的連續性。
現在,觀眾所說的「好看」,有兩層含義:一是優秀的故事情節,二是優美的畫面,一個是內容,一個是形式,走向任何一個極端,都無法創作出一個令觀眾滿意的作品,所以,在數字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合理運用技術手段有助於提升影視作品的藝術感染力,而如果單純的依靠畫面色彩來替代影視作品的故事性和文學性特徵,必將無法形成一部優秀的作品。
結論
總之,色彩造型語言在影視作品中是不可能獨立存在的,必須依附於故事主題和故事情節,如果說影視作品畫面的構圖,人物造型以及場面調度等構成了視覺造型的主體,那麼色彩設計將是視覺審美的靈魂,因此,利用設計性色彩形成一種與故事主題和故事情緒高度統一的影片調子,應該成為色彩設計在影視作品中比較合理的利用法則。

C. 電影色彩美學要從哪幾個方面分析

如果是從美學,以《阿凡達》為例:美學的討論上色彩,場景。是比較重要的。《阿凡達》上的色彩是冷色系的藍綠系列為主,藍色和綠色給人的感覺是寧靜安祥,和睦舒暢。正好對映呢潘多拉星球和人的特徵。當然,象我們寫作文一樣它還照映著人類的冷酷無情。還有便是色彩之間的相互照映,不但沒有使色彩太過混亂還使人境合一呢。場景的布置上是一個重點。比如抗戰時期的電影,極間苦的情況下,一張破爛的桌上有一個奢華的杯子,從人物的對話上,用一點聰明的話吧兩者結合對比,便一下更突出戰地艱苦。相反的話,場景便會因此「千創百孔」。

D. 求大神 幫忙 一部電影的 景別 構圖 色彩 光線 角度這四個方面的分析

你應該是學攝影之類的吧,我簡單給你說下,比較通俗。你自己嘗試分析
1景別:說白了就是景象的遠近大小,去看景別作用,很好分析
2構圖:就是組合,如何搭配景象來表達什麼,形成了如何一個意境
3色彩:冷暖一般與情感同理,冷色佔住一般表達血腥、殘酷、寂寞類消極的,暖色則相反(一般哦,並不是所有)
4光線:就是順逆光,結合3色彩。
還有上面4個是相互聯系的,一般結合起來賞析
你隨便找部電影的一個片段就很好分析了
我不是專業學攝影的,只是根據看電影的經驗,僅供參考。
給你提供這些方面做得不錯的電影代表:
《陽光燦爛的日子》(被學編導、攝影的考爛了)
《那山那人那狗》
《太陽照常升起》
《向日葵》
《情書》
《可可西里》
《千里走單騎》

E. 你覺得色彩運用比較鮮明的電影有哪些

色彩很簡單,也很復雜,簡單的調動可以改變一個世界,也可以毀掉一個世界。

綠色也有讓角色和觀眾呼吸到新生的力量。飽滿的草木和大地色系散發出新開始和重生的氣息。

《地心引力》(Gravity)的結局處,Sandra Bullock從水裡出來,發現一片鬱郁蔥蔥,色澤明亮,氧氣充足的景緻,一切立刻預示了新的生命。

藍 色

藍色代表了:信仰,靈性,滿足,忠誠,安寧,穩定,和諧,團結,信任,自信,保守,安全,整潔,秩序,天空,水,冷,科技,沮喪

F. 色彩在電影中的審美作用

一、色彩可以表情達意
電影是一種雅俗共賞的藝術形式,運用色彩表情達意已成為電影人的一種創作理念,電影藝術創作的過程中通過色彩把主觀情感、理念、意圖灌注其中,包彩成為最具表現性和敘事功能的一種表現手段,運用色彩進行交代、強調、暗示、提醒、評述。層次各異的受眾在欣賞與接受電影藝術時要突破色彩層面進行解構,觀 眾通過色彩美感解讀電影藝術,使情感與理念相輔相戍,達到哲理與情理的充分融合。色彩包含著深厚的美學意蘊.既符合審美受眾的情感邏輯,又符合審美受眾的思維邏輯,在觀眾中產生強烈美感與共鳴。如張藝謀的《英雄》的大色塊中就包含著想傳達給觀眾的情緒,影片先後出現廠紅、藍、白、綠、黑五種色彩,每種畫面 色調都有不同的寓意,對推動故事發展,刻畫人物性格都起到了烘托作用。紅色的基調向觀眾傳達了無名心中的躁動,紅色的故事中包含了嫉妒、怒火、痛苦,在飛雪將如月斬殺後漫天黃葉變成紅色達到極致;藍色的故事中包含了平靜、愛情、犧牲,典型地體現在無名和殘劍水 卜的激斗後殘劍守護住飛雪身邊。柔和的綠色也為幾乎真實的描述添加了一些祥和;綠色的故事裡包含了超脫、浪漫、博愛,這一段在殘劍放棄刺殺秦王,秦宮無盡的綠紗緩緩落下時達到了卡極致。白色和黑色才是最後真實影片要表達的故事;由干有了色彩上的時代分隔,影片傳達給觀眾的感情差別很大,觀眾也從中感受到紅 色的冶艷、綠色的浪漫、藍色的質朴、白色的傷心、黑色的絕望,同時也使觀眾在理解故事情節上減輕了壓力。這也正是現代電影藝術追求以色彩托情、以色彩達意的審美效果。
二、色彩傳遞象徵意蘊

電影藝術創造出表層形式的色彩構圖,又自覺地表現出深隱在色彩構圖中經觀眾積極解讀的深層美學意蘊。色彩賦予了電影阿畫具有象徵性的修辭功能,色彩的參與又從根本上支配了藝術家對題材的感知方式、把握方式、組織方式和表達肜式。包彩使電影產生兩 ,、藝術世界,一個是能直觀把握的具體的、感性的表層世界;一個是更具思想、情感深度的理性和抽象的深層世界。色彩使電影化抽象為具象,對於電影藝術所刨造的是一種深層的象徵意蘊,對於觀眾而言所交流的是一種特殊的生活體驗。如由斯蒂芬·斯皮爾伯格執導的《辛德勒的名單》,影片中當辛德勒站住山頭目睹德國法西斯肆意殺害猶太人時,猶太人黑白一片,紅色的小姑娘出現了,這一抹慘淡的紅色也在逃命。這一抹紅色緊緊地抓住了我們的視線,當小姑娘藏好,我們深深地舒一口氣,似乎看到了希望。我們有理由相信辛德勒也看到了這一抹希望。正是這 一抹希望給了他無盡的勇氣,使他作出後來的壯舉。最後小姑娘還是安靜地躺在了滅屍場,並沒有躲過罪惡的黑手。此時,觀眾的心被深深地刺痛,時隱時現的希望最終還是熄滅了,沉思之餘,便體會到影片的反戰主旨,一連串情感作用得益干紅色的運用,紅色象徵著希望,小姑娘象徵著純潔。純潔希望的破滅則詮釋著法兩斯 的丑惡。
三、色彩營造氛圍,強化意境

色彩作為電影中一個極其重要的視覺元素,一直用來營造場景環境的氛圍,反映人物情緒,刻畫角色情感,豐富畫面。電影運用不同的色彩表達不同的內容,渲染不同的氛圍。在獨到的審美視野中創設的色彩氛圍,是充滿了藝術家情感激動的審美意境,而這樣的意境既是作品中人物的具體活動環境,又蘊含著深刻的社會 人生內涵。如好萊塢大片《泰坦尼克號》前半部分主要是暖色調,尤其經典動作中傑克懷擁羅斯在船甲板上以飛翔狀面對大海時,遠方天際中血紅色的霞光潑瀉在他們簇擁著的身影上,就連碧藍大海也像著上溫情似火的暖裝,大自然中的一切都彷彿為他們擺脫了等級差距的束縛、獲得人性無限自由而歡愉。影片後半部分突出了 冷色調,在大船傾倒,撲面而來的清冽海水注滿船艙時,觀眾會深切感受到人在無情大自然中的渺小和掙扎時的無奈。這種色調變化同作品整體氛圍的營造形成協調的詩意境界,表達了主人公情感由大喜到大悲的起伏變奏。
再如動畫片《海底總動員》中尼姆和爸爸到海底學校的一組鏡頭.用各種絢麗的橘紅色、粉紫色、大紅色、草綠色、鵝黃色、粉紅色、寶藍色等色彩來裝點畫面,營造出一種美妙、斑斕、安全、和諧、活躍的氣氛;而當尼姆不聽從爸爸的勸告執意要離開大家去那艘大船邊冒險的時候,畫面一下子變成以深藍色為主的大面積海水,其中掩映著尼姆較小的朱紅色身軀,形成冷色(深藍色)與暖色(朱紅色)色性上與面積上的強烈對比,使觀眾的心為之收緊.那一片深藍色的水域和遠處灰黑色的模糊的大船底鄒預示了一種莫名的危險。在這組鏡頭中色彩對氛圍的渲染作用顯而易見,從升始的興奮、喜悅到後來的恐懼、緊張,除r故事本身的情節以外,色彩在心理學上的作用也不容忽視。

G. 花樣的年華,憂傷的華麗——淺析電影《花樣年華》的色彩越用

      作為影片中一種特殊的藝術元素——色彩。在電影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它不僅可以豐富影片中人物的內心情感,還可以升華電影主題。電影《花樣年華》講述了男主主人公一段欲罷不能的綠色愛情故事。在這部電影中,王家衛導演選用了暗色調鋪陳整部影片,使觀眾隱隱感覺到這部影片的悲劇色彩,整部影片雖然沒有呈現華麗的炫耀,但是精彩的色彩搭配使這部影片都充滿了情感的韻味,讓觀眾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到導演要表達的情感世界——花樣的年華,憂傷的華麗。

        在這部電影中,最具色彩表現力的就是主人公——蘇麗珍身上的旗袍顏色。蘇麗珍身上的旗袍顏色的不斷變化間接地映射著故事情節的發展,人物心情的變化。《花樣年華》中蘇麗珍的旗袍,一開始是白底碎花,鮮艷熱烈,洋溢著幸福;發現婚外情後,便開始穿藍花或黑白相間豎條紋的旗袍,再或者是黑底百圓點的旗袍。色彩開始由明亮逐漸轉暗,襯托著人物內心的痛苦,壓抑後的憂郁。

      影片中的明暗和色彩雖然不是表現主題思想的主要元素,但是也有不可忽視的作用。昏暗的色調和女主人公身上不斷變化的服裝色彩,對影片的主題表達起到了一定的暗示作用。暗示著周慕雲和蘇麗珍不可能擊破那塊「積著灰塵的玻璃」,他們終究不可能越過內心中道德的束縛。而且整部影片基調以灰暗的色調為背景,使主題顯得隆重、深沉、壓抑,使人預感到了影片中「悲」的結果,讓人感受到了一個發生在六十年代香港的愛情故事的真實。

        接著,我們再回過頭了解一下蘇麗珍旗袍顏色變化所產生的情感。影片中多長出現蘇麗珍身穿顏色很暗的旗袍,提著飯盒去小面攤買飯,暗示著她的孤獨,和內心的寂寞;當他們確定自己的愛人發生婚外戀後,蘇麗珍去賓館里見周慕雲時,她一身紅色的旗袍,這一反她穿衣的一貫風格,與她一向喜歡的衣服顏色形成鮮明的反差,這里其實隱喻了他們之間愛情的產生。蘇麗珍趁著當房東不在去周慕雲家時,一襲黃色的旗袍,象徵著他們在一起的愉快和溫馨。而當蘇麗珍決定要跟周慕雲走時,她身上的衣服變成了綠色。綠色是富有生機、象徵生命的。這就隱喻了蘇麗珍一定決心要和周慕雲開始新的生活。然而,當她趕到賓館時,周慕雲已經走了,代表希望的綠色在紅色的窗簾、紅色的床、暗紅色的牆壁的映襯下,讓人感到的是莫大的失落。代表了「色彩是影片中抒情的符號,能傳遞感情、表達藝術家所要表達的情緒」。

          蘇麗珍的旗袍是《花樣年華》中最具有象徵意義的媒介。周、蘇二人想「愛」而又不能去「愛」的愛情的故事,讓人感覺到的是人性、社會、道德之間的關系。

        王家衛沒有把影片中所要表現的內容僅僅定位在男女愛情上,而是通過一系列獨特的表現手法為其添加時代色彩、民族色彩和人性內涵,這正是這部影片的成功之處。不僅貼切地體現了電影的主題,更是更觀眾耳目一新的感覺,讓「花樣的年華,憂傷的華麗;悲傷的最後,透露是人性的內涵」。

H. 電影中色彩的作用主要包括

1、真實作用,即是色彩還原內容本身。我們感知的世界是充滿彩色的世界。生動的顏色搭配甚至可以影響人們的感官產生似真的聯想,看到雨後春意盎然的綠草地、看到漫天飄落的粉色櫻花、看到一望無際蔚藍的海洋……這些畫面中的色彩元素,在觀眾的腦海中,還原和映射出了現實世界的光影。這是色彩在電影中的基本作用。

3、色彩可以表達時間和空間,四季變換,晝夜更替都可以用色彩表達。通過光影,不同空間下的顏色也不同,影片中的顏色表達通過觀眾的認知想像可以很好的表達場景要體驗的效果。

4、當色彩與構圖融入電影的敘事策略時,觀眾的觀感與影片內容展開的承接關系就很好的結合了。不少導演甚至是獨具匠心地誇張和造假,強化某種色彩。色彩在這些導演的手中成為一種總體象徵和表意的因素,從而起到了烘托環境、表現主題、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閱讀全文

與任意分析一部電影的色彩運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高分日本愛情電影大尺度 瀏覽:327
印度電影大全真愛在我心 瀏覽:593
天使愛美麗電影簡介英文 瀏覽:299
怒火風暴電影完整版 瀏覽:589
東北的搞笑犯罪電影大全 瀏覽:650
大電影動畫片大全免費汪汪隊 瀏覽:453
貓和老鼠電影背景音樂 瀏覽:733
盜墓電影大全2019龍墓 瀏覽:262
十部英文勵志電影觀後感 瀏覽:662
泰國電影恐怖的降頭術 瀏覽:53
如何訂私人電影院 瀏覽:569
懸疑電影中文版推薦 瀏覽:985
1905年中國自己拍攝的第一部電影是什麼 瀏覽:535
冰川時代3電影粵語 瀏覽:890
催淚老電影音樂 瀏覽:296
刺馬電影免費觀看完整版 瀏覽:426
狼溪第四集免費觀看完整電影 瀏覽:382
周星馳考驗大傻智商是什麼電影 瀏覽:247
法國電影亡命天涯路電影下載 瀏覽:616
東平有電影院嗎 瀏覽: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