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抗戰經典老電影戰爭片大全有哪些
一、《一江春水向東流》(1947年)
電影內容:上海某紗廠女工素芬,賢淑善良,在夜校讀書時結識教師張忠良,結為夫婦。婚後一年,抗戰爆發,孩子呱呱墜地,取名抗生。忠良參加救護隊,奉命隨軍轉移。
❷ 中國抗日戰爭電影大全
鄭重推薦 甲午大海戰
❸ 抗戰電影《鐵血江橋》劇情簡介
抗戰電影《鐵血江橋》劇情簡介
《鐵血江橋》是一部關於抗戰傳奇人物題型的電影,下面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這部影片的主要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劇情簡介: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變之後,遼寧、吉林兩省相繼淪陷,日本關東軍在戰爭販子板垣征四郎、石原莞爾的策劃下,又把利爪伸向了黑龍江省。由於日本人和哈爾濱特別行政區有協議,關東軍暫時還不想撕毀,關東軍入侵的路線便是沿洮南至昂昂溪鐵路北進,黑龍江省和吉林省交界的第一道關口就是嫩江大橋。
日軍橋本聯隊的一個步兵大隊一個重炮大隊以投降的叛軍洮遼鎮守使張海鵬部為先鋒逼近嫩江大橋,黑龍江省危在旦夕。
省防騎兵三旅旅長馬佔山將軍臨危受命,出任黑省代主席,黑省邊防軍代總指揮。
在黑省上層打於降的爭執一直存在,黑省原主席、東北邊防軍滕副總司令的`兒子滕全一直替其父把持著黑省軍政,他便是主降派的代表。所以當馬佔山下車伊始,滕全就逼他表態,要他承諾黑省不涉戰火。馬佔山頂住了滕全的壓力,發出了抗日宣言,黑省進入全面抗戰。
馬佔山調兵遣將,將江橋陣地的兵力由一個排增加到五個連。又在大興火車站一線布置了二道防線。
叛軍張海鵬部在洮遼鎮守副使徐景隆的指揮下為日軍充當炮灰,先行進攻江橋守軍陣地。馬佔山親臨前線指揮作戰,張海鵬部很快被擊潰,徐景隆被炸死。就在日軍橋本聯隊長准備進攻時,接到上鋒命令,要他們暫停攻擊。因為日本外務省懷疑蘇聯可能會染指黑省事務。
北平東北邊防軍總司令部命令馬佔山,不要同日軍發生武裝沖突。可身為軍人不戰而把大好江山拱手送給日本人的作法令馬佔山萬萬不能接受。
蘇聯政府向日方承諾嚴守中立。
關東軍駐黑省首府齊齊哈爾市的武官約見馬佔山,要求雙方軍人撤離江橋三十里。馬佔山答應了。
一九三一年十一月二日,日本駐齊市武官來到江橋,同守軍林團參謀長談判,要求守軍立刻撤離,日軍自己卻沒就撤軍的意思,守軍參謀長在爭得上鋒同意後,部隊開始撤退。其實這是守軍為日軍挖的陷阱,馬佔山要守軍主動後撤到大興一線,而另外兩支部隊已經提前潛伏在大興一線的兩翼,只要日軍敢於入侵,守軍就在大興和江橋之間圍殲日軍。
狂妄的日本關東軍第二師團的一個步兵大隊一千多名官兵直接闖過江橋,向我守軍縱深進犯。
馬佔山一聲令下,守軍輕重火力一同開火,日軍被打的抬不起頭,見事不妙的日軍立刻求救,日軍派出八駕轟炸機對守軍陣地轟炸。戰斗非常殘酷,在日落之前,號稱王牌的日軍被擊潰。九一八事變以來,日軍首次受挫。
關東軍司令部立刻向江橋前線增派了十個步兵大隊,五個重炮中隊,二個工兵中隊。
黑省的抗日在全國引起極的反響,人民群眾紛紛上街遊行聲援馬佔山將軍和他的戰友們。
國民政府也通電嘉獎馬佔山,晉升他為陸軍二級上將。
北平邊防軍總司令命令馬佔山部,死守。
但是馬佔山將軍向上鋒懇請的支援部隊卻沒有來。
馬佔山將軍只好請他的參謀長以個人的身份前往哈爾濱游說駐哈的四個主力旅參加戰斗。
十月十六日,關東軍在飛機、大炮、坦克的掩護下發動進攻,守軍死守,戰斗一直進行到十八日,苑旅長、郝參謀長、范主任、程班長等決死勇士相繼陣亡。馬佔山將軍帶著警衛排於日軍拚刺刀。
萬惡的日軍命令轟炸機對齊齊哈爾市平民百姓進來轟炸。
參謀長從哈爾濱回來了,只帶回來一到一團人,這些人不是上鋒派來的,而是自願來的。
十八日入夜,守軍被迫撤到昂昂溪一帶,彈盡糧絕。馬佔山將軍絕望了,北平東北邊防軍總司令部不增兵,國民政府蔣委員長忙著在江西剿共。馬佔山只好令飢寒交迫的守軍撤出陣地向海倫方向轉移。
一九三一年十一月十八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第一場戰役江橋戰役結束,擁有飛機大炮坦克的日軍傷亡三百多人。
演員表
黑子 飾 馬佔山
簡介 省防騎兵三旅旅長,黑龍江省代主席,黑省邊防軍代總指揮,少將
周征波 飾 范朝陽
簡介 軍事部軍事室主任,中尉
王一峰 飾 董奇
簡介 黑省邊防軍副總指揮,少將
徐光宇 飾 林子明
張宇彤 飾 郝光
胡璽龍 飾 程大柱
李擎天 飾 小饅頭
簡介 黑龍江省防三旅戰士
張永祥 飾 苑旅長
李洋 飾 滕全
簡介 滕仁厚之子
李曉波 飾 左理
宗利群 飾 徐景隆
簡介 洮遼鎮守副使,漢奸,被炸死
曹力 飾 林義秀
簡介 日軍,中佐
劉南 飾 王團長
簡介 黑龍江省防三旅團長
張浩 飾 王本金
簡介 黑龍江省警務處長
史天庚 飾 劉繼才
簡介 黑龍江省警察大隊副大隊長
鄧剛 飾 翻譯
劉琳 飾 范妻
楊彤 飾 順子
李士良 飾 劉副官
李宜娟 飾 姨太
翁華榮(日本) 飾 板垣征四郎
簡介 戰爭販子,關東軍第二課課長
澀谷天馬(日本) 飾 石原莞爾
簡介 戰爭販子,關東軍作戰課長
張治中 飾 岡崎
川上正道(日本) 飾 本庄繁
美濃輪泰史(日本) 飾 橋本
簡介 日軍聯隊長,少將
金英達 飾 多門
曹力(友情) 飾 張志忠
左理——騰全大舅子,省防三旅軍需主任,少尉,倒賣軍火後撤職當兵,二等兵
相關情況:
本片通過對人物角色的深度挖掘和內心刻畫,淋漓盡致的展示了一群戰爭背景下的中國軍人的真實內心世界。在鐵血男兒中有為了填飽肚子、混口飯而參軍的“小饅頭”,也有貪圖仕途而加入的“軍需官”,但在生死攸關面前,他們無一例外、義無反顧的投入到了這場生與死、血與火的抗戰廝殺中。
;❹ 抗日電影有哪些
鬼子來了、大捷、血戰台兒庄、紅高粱、戰爭子午線、地道戰、一江春水向東流。
中國抗日戰爭三部曲其中的《黃河絕戀》、《紫日》也是抗日戰爭的代表作之一。
抗日電影(1937-1945),1937年以後,中國進入全面抗戰時期,電影創作主要圍繞民族戰爭這一主題展開。其中有宣傳軍民團結的《好丈夫》,描寫附逆分子覺醒的《火的洗禮》,揭露日軍在東北滔天罪行的《日本間諜》。
香港電影也注入了時代血液,拍攝了《血濺寶山城》、《民族的吼聲》、《孤島天堂》等影片。馮小寧的中國抗日戰爭三部曲其中的《黃河絕戀》、《紫日》也是抗日戰爭的代表作之一。
一江春水向東流(1947年)。電影內容:上海某紗廠女工素芬,賢淑善良,在夜校讀書時,結識教師張忠良,結為夫婦。婚後一年,抗戰爆發,孩子呱呱墜地,取名抗生。
忠良參加救護隊,奉命隨軍轉移。忠良在南京險遭敵人槍殺,後來又被敵人俘虜,備嘗艱辛。家鄉淪陷後,忠良的弟弟忠民及其在鄉村小學的同事婉華加入了游擊隊。
❺ 電影抗日戰爭片大全
《一個和八個》1983
九名犯人以待罪之身迎擊日寇。三名土匪、三名逃兵、一名奸細、一名投毒犯,一個含冤入獄的八路軍指導員。抗日時期,華北地區遍地烽火。在部隊陷入日軍包圍的情況下,這九人以待罪之身迎擊日寇……。中國第五代電影人的開山之作。
《七七事變》1995
本片講述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後,全國抗戰開始的前後經過。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借口一名士兵「失蹤」,強行要求進入宛平城搜查。遭到我軍嚴辭拒絕後,日軍開槍向我軍射擊、炮轟宛平城。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也標志著我們進入全面抗戰階段。
《天若有情3烽火佳人》1996
中國版亂世佳人。抗日戰爭初期,富家子出身的空軍少尉天偉,在執行任務時遭到日軍猛烈攻擊。成功逃脫但身受重傷的他,迫降在一個小山村,被村姑小禾所救。之後,身份懸殊的兩人日久生情,在這個戰亂時代相戀。戰爭愛情題材港片,一個關於亂世情的故事。
《黃河絕戀》1999
電影講述八路軍戰士與日寇鬥智斗勇,護送美國飛行員到根據地的故事。二戰後期,一名盟軍飛行員的飛機被日軍擊中,迫降在長城腳下。生命垂危之際,他被八路軍救下。並由一名女軍醫等人護送去根據地。
《紫日》2001
一部另類的高分抗日片。1945年二戰即將結束時,一個中國農民、一個日本女孩、一個俄羅斯女軍官。三個不同國籍、不同政治立場的青年,陰差陽錯陷入一場叢林冒險。
其中的日本女孩,由於一直被灌輸軍國主義思想,一心想置另兩人於死地。但三人經過一系列磨難,漸漸產生情誼。電影從一個側面表達抗日,呼籲和平。戰爭,對任何一個民族都是毀滅性的。
《五月八月》2002
在戰亂年代,一對姐妹孤苦無依、四處避難的催淚故事。五月和八月,是一對感情要好的姐妹。從小生活在幸福美滿的家庭之中。然而,戰爭粉碎了她們的生活。日寇侵華,父母接連被殺害。姐妹倆幾經輾轉,經歷艱苦的難民營生活,波折的避難逃亡之旅。
沒有太多戰爭大場面,以一對飽受苦難的姐妹視角,還原戰爭給人們帶來的創傷。
❻ 抗日電影有哪些
抗日電影有很多,比如《小兵張嘎》、《雞毛信》、《地道戰》、《地雷戰》、《野火春風斗古城》、《苦菜花》、《鐵道游擊隊》、《 *** 支隊》、《平原游擊隊》、《平原槍聲》、《西安事變》、《破襲戰》、《血戰台兒庄》、《血性山谷》、《七七事變》等。
一、《小兵張嘎》
《小兵張嘎》是北京電影製片廠出品的劇情片,由崔嵬、歐陽紅櫻聯合執導,安吉斯、張瑩、葛存壯、於中義主演。
該片於1963年在中國上映。
該片改編自徐光耀的小說《小兵張嘎》,講述了小嘎子在老鍾叔、老羅叔、區隊長、奶奶的引導下,成為一名名副其實的八路戰士的故事。
二、《雞毛信》
《雞毛信》是1954年由上海電影製片廠攝制,石揮執導,蔡元元、蔡安安、舒適等人主演的一部抗戰故事片。
影片主要講述了龍門村的兒童團長海娃奉命給八路軍送雞毛信的路上所發生的故事。
影片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第一部反映中國少年兒童在抗日戰爭時期的對敵斗爭的兒童影片,也是中國第一部獲國際大獎的兒童影片。
三、《地道戰》
《地道戰》是1965年八一電影製片廠出品的戰爭電影,由任旭東執導、朱龍廣主演,於1966年元旦在全國上映。
該片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為了粉碎敵人的「掃盪」,河北省冀中人民在中國 *** 的領導下,創新地利用地道戰的斗爭方式打擊日本侵略者的故事。
截至2012年,已創造出共30億人次觀看的紀錄。
四、《地雷戰》
《地雷戰》是由唐英奇、徐達、吳健海執導,白大均、張長瑞、吳健海等人主演的戰爭片。
該劇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各村民兵聯防運用地雷戰術,殲滅了進犯的日軍,取得反掃盪勝利的故事。
五、《野火春風斗古城》
《野火春風斗古城》是八一電影製片廠拍攝的戰爭劇情片,由嚴寄洲執導,王曉棠、王心剛主演,於1963年上映。
該片改編自李英儒的同名長篇小說,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楊曉東、金環、銀環等中國 *** 地下工作者不畏艱險在敵人內部進行斗爭的故事。
❼ 關於抗日的電影
比較好的抗日電影
《捍衛者》根據真實歷史事件和人物故事改編,講述的就是這一段發生在上海寶山的悲壯歷史。
《八佰》則更多描繪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但並未全然按照史實,而是進行了一定的加工。
《南京!南京!》以南京大屠殺為背景,選擇以中為主、以日為輔的雙重視角。影片劇情並沒有峰迴路轉,只是平直地表現了這一場人類災難的開始、發展、高潮、結束。
《破襲戰》 影片以抗戰期間的百團大戰為背景,講述了太行軍民在正太鐵路上破壞襲擊日本侵略者交通運輸戰線、攔截毀滅軍用物資的驚險故事。是《地雷戰》《地道戰》三部曲的最後一部。
《黃橋決戰》 影片講述,抗戰期間為了把抗戰根據地連成一片,開展了諸多的軍事行動,全片以黃橋為決戰,以七千人的部隊粉碎了敵人十萬人的進攻,贏得了黃橋決戰。
《偵察兵》 影片講述了我軍偵查兵深入敵後偵查,與敵人進行交鋒,運用自己的聰明勇敢,果斷不怕犧牲的精神,完美的完成偵查任務並順利返回的緊張過程。
《突破烏江》 影片講述紅軍第一方面軍來到貴州境內烏江岸邊,准備突破烏江。但由於水深並且水流湍急,敵人的火力猛,未能成功,在百姓幫助下和戰士們的英勇無畏不怕犧牲的精神下,使部隊順利上岸。艱難的完成了任務,成功為大部隊的到來掃清了障礙。
❽ 十部抗日戰爭電影推薦 抗日電影讓大家銘記那段歷史
1、《七七事變》,本片講述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後,全國抗戰開始的前後經過。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借口一名士兵「失蹤」,強行要求進入宛平城搜查。遭到我軍嚴辭拒絕後,日軍開槍向我軍射擊、炮轟宛平城。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也標志著我們進入全面抗戰階段。
2、《黃河絕戀》,電影講述八路軍戰士與日寇鬥智斗勇,護送美國飛行員到根據地的故事。二戰後期,一名盟軍飛行員的飛機被日軍擊中,迫降在長城腳下。生命垂危之際,他被八路軍救下。並由一名女軍醫等人護送去根據地。 橫渡黃河,歷經波折。一路上飛行員和女軍醫情愫暗生。然而,突如其來的日軍,卻對他們展開了瘋狂阻擊。
3、《捍衛者》,講述抗日英烈姚子青,率六百壯士守衛戰略要地寶山縣的故事。
4、《一個和八個》,九名犯人以待罪之身迎擊日寇。
5、還有《太行山上》講述總司令朱德率剛剛改編完的八路軍三個主力師,東渡黃河建立太行山根據地的故事。
6、《明月幾時有》講述日據時代的香港,小人物頑強抗爭的熱血故事。1940年代,香港被日軍佔領、時局動盪。妙齡少女方蘭陰差陽錯加入革命隊伍。並與進步青年劉錦進,護送一批重要文人逃離香港,返回大陸。
7、《天若有情3烽火佳人》抗日戰爭初期,富家子出身的空軍少尉天偉,在執行任務時遭到日軍猛烈攻擊。成功逃脫但身受重傷的他,迫降在一個小山村,被村姑小禾所救。之後,身份懸殊的兩人日久生情,在這個戰亂時代相戀了。
8、《我的上高》講述上高會戰時期,上高的普通民眾支援抗戰、痛擊日寇的感人故事。
9、《五月八月》在戰亂年代,一對姐妹孤苦無依、四處避難的催淚故事。五月和八月,是一對感情要好的姐妹。從小生活在幸福美滿的家庭之中。然而,戰爭粉碎了她們的生活。日寇侵華,父母接連被殺害。姐妹倆幾經輾轉,經歷艱苦的難民營生活,波折的避難逃亡之旅。
10、《紫日》1945年二戰即將結束時,一個中國農民、一個日本女孩、一個俄羅斯女軍官。三個不同國籍、不同政治立場的青年,陰差陽錯陷入一場叢林冒險。
❾ 關於抗戰的電影
集結號《紫日》《戰爭角落》《太行山上》《浴血太行》《夜襲》《狩獵者》《呂正操1942》《血戰陳庄》《血戰台兒庄》《遠東特遣隊》《東寧特遣隊》《血性山谷》《七七事變》《犬王》《絕境逢生》《彭雪楓縱橫江淮》《烈火金剛》《飛虎隊》《白山黑水》《大捷》《劍吼長城東》《鐵血昆侖關》《狩獵者》《白山黑水》《大捷》《劍吼長城東》《鐵血昆侖關》《絕境逢生》《彭雪楓縱橫江淮》《烈火金剛》地道戰》《地雷戰》《小兵張嘎》《雞毛信》
❿ 抗日戰爭的電影有哪些
1、《紫日》- 抗日戰爭末期(中國) :
《集結號》是一部由馮小剛執導,張涵予、王寶強、廖凡等主演的傳記、歷史、劇情類型的電影,於2007年12月20日在中國上映。
該片講述了解放戰爭時期,連長穀子地探明當年集結號的真相,為九連犧牲的戰友們爭取榮譽的故事。
2008年,張涵予憑借該片獲得第45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獎,劉恆憑借該片獲得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獎;2009年,該片獲得第2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亞洲電影獎;同年,該片獲得第27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馮小剛憑借該片獲得最佳導演獎,呂樂憑借該片獲得最佳攝影獎,王黎光憑借該片獲得最佳音樂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