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排行 > 香港國際電影節怎麼上映

香港國際電影節怎麼上映

發布時間:2022-12-27 08:00:42

1. 誰能為我介紹下香港電影節

本屆香港國際電影節海報

■一種關注

於4月6日至21日舉辦的香港電影節聲稱:4月,是「影痴」復活的大日
子。
香港電影節名氣不大,但以操辦者們對電影的痴迷著稱。每年,他們
要從前一年的戛納、柏林等著名電影節搜羅影片,令香港市民在家門口便
看到世界。讓人納悶的是不知道他們一年究竟要看多少電影,才能夠找到
這么多犄角旮旯聞所未聞的片子。譬如曾聽說芬蘭有一支男子「吶喊合唱
團」,從1987年國慶日「喊」出自己的國歌一炮而紅,又到世界各地去「
喊」人家的國歌、進行曲、兒歌……未料關於他們的一部紀錄片《將冰山
喊開》今年就出現在紀錄片單元「真的假不了」里。
去年回顧單元致敬的是小津安二郎,這名字在國內多少還有些人知道
。今年致敬的對象是清水宏,他與小津同年出生,名字遠不那麼響亮,但
卻被溝口健二稱為自己和小津都比不上的「天才」。精選的13部電影,據
說「奉勸影痴:一部也不能放過」。另一位「大師中的大師」是德國的劉
別謙,一般的影迷也絕少聽到,除了學過電影史的。查理·卓別林的評語
想必勾起大家興趣:「他以絕不色情的方式,表現了性的優雅與幽默,其
導演都沒有這種功力。」
「小說、戲劇、文藝片」緬懷的是娛樂時代幾乎絕種的文藝片。巴金
的《家》、《秋》、《寒夜》和曹禺的《日出》、《原野》、《雷雨》均
在其中,還有根據張恨水、狄更斯、托爾斯泰等等大家作品改拍的五六十
年代文藝片。「款式老土、笨重,一股樟腦氣味,卻溫厚可親得教人要即
時擁抱」。
「焦點導演」金基德是影痴的愛,普通人是需要時間接受的;「我愛
午夜長」是午夜放映的「CULTFILM」,那更不是誰都可以輕易嘗試的飯後
甜點。
自然,還有張國榮與梅艷芳的紀念放映,他們的作品,閃現著20多年
來香港的物事人情,電影,亦令他們不朽。
今年香港電影節的海報,是由麥兜的作者麥家碧設計:四隻蝸牛背著
像是花被單拼成的彩殼,歇歇停停地不知是走還是停。麥家碧說,靈感是
來自緩慢的藝術。「蝸牛慢條斯理的動態,像是與世界的步伐脫軌,擁有
自己的獨立生命圈。蝸牛是脆弱的生物,它們不愛與人爭先恐後,總是躲
在自己的保護殼里蝸居。誠如眾影痴的心態,總是默默地躲在黑暗的角落
,看著光影在時間線上流動,釋放久經塵封的心靈,讓心意隨著電影的脈
搏呼吸。」

2. 香港電影《踏血尋梅》在香港什麼時候上映

香港電影《踏血尋梅》在2015年4月6日在香港首映。

《踏血尋梅》是由美亞電影製作有限公司出品的驚悚犯罪電影,由翁子光自編自導,郭富城、春夏、白只、金燕玲等主演。該片為第三十九屆香港國際電影節閉幕電影,於2015年4月6日在香港首映。
影片以真實的肢解兇殺案改編,以警察的視點講一個人性的故事。片中主要的三個人物分別是內地移民少女、失業貨車司機及工作狂警察。獲得第52屆台灣電影金馬獎9項提名,第35屆香港電影金像獎7項獎項。

3. 香港國際電影節的主要活動

香港國際電影節的傳統就是匯聚不同的文化和電影流派,把電影推至不同年齡、界別和愛好的觀眾,以達致創意交流的目的,也協助香港發展成為亞洲的電影文化中心。香港國際電影節由1977年創辦至今,以堅持推動香港電影文化和選映高質素電影為理念,成為國際間極受重視的電影節。除了致力於推介華語電影及發掘影壇人才外,電影節更是全球電影打入香港、大中華及亞洲市場的最佳踏腳石。電影節精選全新高質影片作隆重首映,並邀請導演、演員出席紅地毯活動及與觀眾答問環節,交流心得。
香港國際電影節以操辦者對電影的痴迷著稱。每年,電影節的節目策劃人都要從世界各地搜羅大量上一年的出色藝術電影,奔忙於戛納、威尼斯和柏林這樣的頂級電影節自是他們少不了的功課,其眼光更廣及俄羅斯、阿根廷等地的影展,大有將各地優秀電影一網打盡的意思。這個「影迷」氣氛濃厚的電影節還貼心地在各放映場地免費派發《影訊》,及時向觀眾通報節目變動情況,更有水準不俗的免費講座。 主題環節 單元名 首映禮 開幕電影、閉幕電影、隆重首映、與觀眾會面等 競賽展映 新秀電影競賽展映、紀錄片競賽展映、國際短片競賽展映、頒獎禮之夜等 大師與作者 大師級、作者風等 華語電影 香港電影面面觀、電影生力軍等 國際電影 影迷嘉年華、世界視野等 紀錄片 親愛的地球、真的假不了、影人影事等 平台 自主新潮、我愛午夜長、前衛眼、修復經典、我看我電影、超人氣動畫等 焦點·致敬 焦點影人、影人經典作品回顧等 附加節目 大專學生作品展、ifva紀錄片系列作品精選等

4. 郭富城出席香港國際電影節紅毯儀式,他近期有哪些新作品

最近郭富城出席香港國際電影節紅毯儀式,新作品《風再起時》、《臨時劫案》、《掃毒3天大地大》、《內幕》以及《六月的秘密》。郭富城作為老一輩演員為影視行業作出了巨大貢獻,在娛樂圈中也有著很高的地位,是當之無愧的天王之一。新作品《風再起時》由郭富城、梁朝偉、杜鵑等人播出,講訴的是磊樂與南江在機緣巧合之下一起合作,牽扯出許多黑暗勢力,電影已經在8月15日上映,而郭富城出席香港國際電影節紅毯儀式就是為了宣傳自己的電影《風再起時》。

5. 第46屆香港國際電影節將展映六部華語經典作品,你最喜歡的是哪部影片

我最喜歡《無間道》三部曲,因為這三部曲集結了香港的當紅明星,也是警匪片的代表作,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6. 第46屆香港國際電影節發布會,郭富城古天樂劉嘉玲亮相,他們有什麼新作

在2022年7月27日舉行的第四十六屆香港國際電影節的新聞發布會中,郭富城、古天樂、劉嘉玲都出席亮相。這個活動能夠同時邀請到郭富城、古天樂、劉嘉玲是很難得的,這次的活動,也主要是為了宣傳兩部新電影——《風再起時》和《明日戰記》。

這個第四十六屆香港國際電影節的新聞發布會能夠同時請到了郭富城、古天樂、劉嘉玲,也是因為他們近期有新電影上映,他們作為主要演員,需要出席活動進行宣傳。郭富城、古天樂、劉嘉玲他們這兩部新作就是即將上映的《風再起時》和《明日戰記》。

7. 香港國際電影節的歷史

香港國際電影節自舉辦以來,一直被譽為亞洲電影薈萃之盛會,也是回顧香港電影輝煌歷史的舞台。
1970年代,時任香港文化署署長陳達文,向市政局建議創辦香港國際電影節,把世界各地優秀的電影帶給本地觀眾,此建議旋即得到議員及政府的支持,於是第一屆香港國際電影節於1977年正式創立。首屆電影節屬於試辦性質,由市政局舉辦,選映了三十七套電影,觀眾人數只有約16,000人次,並只有香港大會堂一個放映場地。
由於第一屆的成功,香港國際電影節由1978年起開始穩步發展,由第四屆起,每年均於復活節期間舉行,為期十六天。復活節是香港的公眾假期,最長可達一周時間,痴心的影迷剛好可以放開手邊事,留下「一日趕三五場」的難忘記憶。
創辦初期的香港國際電影節規模較小,選映電影數量不多,主要向香港輸入並推介國際知名電影。當時的國際電影節處在一個引進期,目標很簡單——推薦好的電影。從80年代開始,香港國際電影節改變定位,在繼續介紹國際優秀電影的同時,積極向國外電影人和觀眾展示亞洲的電影新作。
2000年,由於市政局不再運作,電影節改由香港特區政府屬下,由原來市政局分拆出來的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主辦。2001年,第25屆香港國際電影節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與香港藝術發展局首次合辦。2002年至2004年,則由香港藝術發展局主辦。由2005年開始,電影節正式由香港國際電影節協會舉辦。

8. 香港國際電影節的介紹

香港國際電影節(英語:Hong Kong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簡稱HKIFF),始創於1977年,由香港國際電影節協會主辦,是香港最大型的電影界盛事,亞洲一流的非競賽類國際影展,被譽為「電影節的電影節」1,通常於每年三月中旬到四月初舉行。作為亞洲重要的電影交流平台,電影節除了展示亞洲及全球電影的多元化製作,更舉辦座談會、著名導演講座、展覽及派對等活動,主要包括名導作品首映禮、香港電影回顧、影迷嘉年華及各具特色的電影單元展映。電影節每年搜羅來自逾50個國家、當中超過330部作品,在香港12個主要文化場地上映,吸引超過60萬人次的觀眾欣賞。

9. 香港從什麼時間開始有的電影節

香港國際電影節於1977年開始舉辦,每年一次,為期2周。1977~1979在6月舉行,1980年起改在4月舉行。從1978年起得到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聯合會的承認和支持,規模不斷擴大。1977~2001年分別由香港市政局和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主辦,而2001~2004年則改為香港藝術發展局主辦。由第29屆開始,香港國際電影節正式由獨立慈善團體香港國際電影節協會舉辦。該電影節的宗旨主要是把香港建成世界電影中心之一,通過該項活動密切香港電影工作者和世界各地電影工作者之間的關系,互相交流思想,切磋技藝,以了解和跟進世界電影的發展。該電影節參加上映的影片不舉行比賽,影片的部數和出品時間不受限制。

10. 香港國際電影節簡介及詳細資料

歷史沿革

第三十三屆香港國際電影節海報

1977年,香港市政局成立香港國際電影節,以放映來自世界各地的電影為主。

1978年起,推出1950年代香港電影回顧系列,亦始於該年度,電影節每年均會推出一系列的中英文電影叢書,自此成為電影節的標記。

1979年起,香港國際電影節逐漸成型,由放映國際電影、亞洲製作,以至當代香港影片及回顧系列,奠定及後三十年的電影節模式。

憑首三屆的努力,為香港國際電影節的未來發展打下良好根基,由八十年代起逐漸建立世界性的重要地位,亦為鄰近地區所舉辦的電影節起指引的作用。當時縱然還未設立競賽環節及影片買賣市場,香港國際電影節憑著高質素的節目、勇於發掘亞洲和中國的新製作,以至為香港電影所作出的努力,加上舉行連串的座談會和編制知名的電影叢書,在環球得到高度評價,有助於本土及海外推廣香港電影。

2000年至2004年期間,香港國際電影節曾由多個 *** 部門及法定機構,包括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和香港藝術發展局主辦。

2004年,香港國際電影節協會正式公司化,成為獨立的非牟利團體,並由第29屆開始舉辦電影節至今。

現時的香港國際電影節,己發展成為香港最大型的文化活動,更是亞洲其中一個最享負盛名的電影平台,讓來自全世界的電影業界人士及影迷在此地聚首一堂,一面放映新片;一面欣賞精彩作品。 來自50個國家超過280部電影,在香港11個主要的文化場地上映,參與者超過60萬人次,包括4,500位出席香港國際影視展 (FILMART) 電影業界人士。

2019年3月18日,第43屆香港國際電影節在香港會展中心舉行開幕典禮。一連15天的電影節共選映來自63個國家和地區的232部電影,其中64部為全球或亞洲首映。

活動設定

單元設定

主題環節

單元名

首映禮

開幕電影、閉幕電影、隆重首映、與觀眾會面等

競賽展映

新秀電影競賽展映、紀錄片競賽展映、國際短片競賽展映、頒獎禮之夜等

大師與作者

大師級、作者風等

華語電影

香港電影面面觀、電影生力軍等

國際電影

影迷嘉年華、世界視野等

紀錄片

親愛的地球、真的假不了、影人影事等

平台

自主新潮、我愛午夜長、前衛眼、修復經典、我看我電影、超人氣動畫等

焦點·致敬

焦點影人、影人經典作品回顧等

附加節目

大專學生作品展、ifva紀錄片系列作品精選等

獎項設定

香港國際電影節不設大獎,屬於非競賽性的放映活動,其競賽單元基本是針對新人新作。三大電影節的競賽影片必須是在該電影節做全球首映的電影,所以各大電影節要"爭電影",重頭電影也只能三選一。對香港國際電影節來說則不存在這樣的問題,因為這里放映的大都是上一年各大影展的風頭電影和大師名導作品,所以在邀請影片參映方面的算計相對小一些,主要考慮的是影片的素質和聲譽,也因此使得整個影展的質量較高。

為了表揚優秀的電影人士及其佳作,香港國際電影節增設五項電影大獎(新秀電影競賽、紀錄片競賽、國際短片競賽、國際影評人聯盟獎、天主教文化獎)。由業界享負盛名的專業電影人、影評、導演及演員組成的評審團,評選五項電影大獎,得獎結果將於香港國際電影節「頒獎禮之夜」內公布。

新秀電影競賽

新秀電影競賽項目,旨在表彰那些充滿力度與原創性的電影製作及其對今日世界的獨到表達。

新秀電影競賽設火鳥大獎、評審團獎。

紀錄片競賽

香港國際電影節相信關注社會議題而具美學價值的紀錄片在任何有意義的電影節中不可或缺。紀錄片競賽向世界各地的紀錄片導演致敬,肯定他們在紀錄片的形式和語言上作出的貢獻。

紀錄片競賽設火鳥大獎、評審團獎。

國際短片競賽

短片擁有獨特的形式、藝術性及表達手法,與長片別具一格。國際短片競賽鼓勵短片的創新及製作,它亦提供一個讓國際及本地短片導演進行交流的平台。

短片競賽設火鳥大獎、評審團獎。

國際影評人聯盟獎

自第23屆香港國際電影節設立,國際影評人聯盟獎志在鼓勵新生代電影發展。國際影評人聯盟是由全球專業影評及電影傳媒人組成的國際性協會,致力推動電影文化的發展。國際影評人聯盟獎是表揚具出色表現的電影製作。香港國際電影節將選出12部亞洲新晉導演的佳作,並由三位電影界知名人士組成評審團選出傑出作品。候選影片均可附FIPRESCI標志。

設國際影評人聯盟獎。

天主教文化獎

自第28屆香港國際電影節開始設立.每年所頒發的天主教文化獎是表揚電影人,如導演、演員、編劇等出色的表現,尤對致力透過電影表達對社會、人權關注,並傳達心靈及藝術價值的電影人致敬。香港國際電影節將選出12部提名作品,並將由三位電影界知名人士擔任評審員選出得獎者。候選影片均可附SIGNIS標志。

設天主教文化獎、特別表揚獎。

歷屆回顧

年份

主題

獎項

開幕電影

閉幕電影

榮譽大使/形象大使 第25屆(2000) 劉國昌《無人駕駛》

陳果《榴槤飄香》

陳以文《想死趁現在》

第25屆(2001)

楊凡《游園驚夢》

讓-雅克·貝納克斯《死亡轉賬》

楊德昌《一一》 第26屆(2002)

陳果《香港有個好萊塢》

湯姆·提克威《疾走天使》

蔡明亮《你那邊幾點?》 第27屆(2003)

杜琪峯《PTU》

山田洋次《黃昏的清兵衛》

路學長《卡拉是條狗》

斯派克·瓊斯《改編劇本》

第28屆(2004)

李少紅《戀愛中的寶貝》

許鞍華《玉觀音》

蔡明亮《不散》

阿倫·雷乃《嚴禁嘴對嘴》

黎明 第29屆(2005)

顧長衛《孔雀》

山田洋次《隱劍鬼爪》

賈樟柯《世界》

阿蘭·柯諾《無語慰晴天》

第30屆(2006) 向動作指導致敬

杜琪峯《黑社會以和為貴》

彭浩翔《伊莎貝拉》

尼爾-阿姆菲爾德《糖果》

《雪花膏狂奔》

劉德華 第31屆(2007)

朴贊郁《再造人之戀》

游乃海《跟蹤》

第32屆(2008)

山田洋次《母親》

張作驥《蝴蝶》

馬丁斯科塞斯《電光滾石》

舒琪、關文軒《咖啡,或茶》

鄭秀文 第33屆(2009)

爾冬升《新宿事件》

許鞍華《天水圍的夜與霧》

賈樟柯《二十四城記》 莫文蔚 第34屆(2010)

岸西《月滿軒尼詩》

羅卓瑤《如夢》

雲翔《安非他命》

麥曦茵《前度》

第35屆(2011) Let's Meet Here

杜琪峯《單身男女》

《香港四重奏II》

無 楊千嬅 第36屆(2012) 火鳳凰 彭浩翔《春嬌與志明》 王全安《白鹿原》 楊千嬅 第37屆(2013) 激活無限想像 邱禮濤《葉問終極一戰》 賈法·帕納希《閉幕》 楊千嬅 第38屆(2014) 世界匯聚香港

彭浩翔《香港仔》

陳果《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

林超賢《魔警》 古天樂 第39屆(2015) 張艾嘉《念念》 翁子光《踏血尋梅》 古天樂

第40屆(2016)

楊慶《火鍋英雄》

許學文、黃偉傑、歐文傑《樹大招風》

黑澤清《毛骨悚然》 古天樂

第43界(2019)

《沉默的證人》張家輝、任賢齊、楊紫

舉辦單位

香港國際電影節協會是一個非牟利及非官方的慈善團體,致力發揚電影文化,推廣光影藝術。

透過全年活動,協會期望加強世界各地對中國電影文化的欣賞,並把各地具啟發性的電影帶到香港,豐富本地精神文化生活。

為加強香港及亞洲電影的感染力,協會於每年三、四月期間均舉辦三項旗艦活動,包括:香港國際電影節(HKIFF)、香港亞洲電影投資會(HAF)及亞洲電影大獎(AFA)。

電影能夠連系不同的文化和世代,激發無窮創造力。憑此信念,協會不斷為成千上萬的影迷,帶來世界各地最優秀及具啟發性的電影作品。

閱讀全文

與香港國際電影節怎麼上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高分日本愛情電影大尺度 瀏覽:327
印度電影大全真愛在我心 瀏覽:593
天使愛美麗電影簡介英文 瀏覽:299
怒火風暴電影完整版 瀏覽:589
東北的搞笑犯罪電影大全 瀏覽:650
大電影動畫片大全免費汪汪隊 瀏覽:453
貓和老鼠電影背景音樂 瀏覽:733
盜墓電影大全2019龍墓 瀏覽:262
十部英文勵志電影觀後感 瀏覽:662
泰國電影恐怖的降頭術 瀏覽:53
如何訂私人電影院 瀏覽:569
懸疑電影中文版推薦 瀏覽:985
1905年中國自己拍攝的第一部電影是什麼 瀏覽:535
冰川時代3電影粵語 瀏覽:890
催淚老電影音樂 瀏覽:296
刺馬電影免費觀看完整版 瀏覽:426
狼溪第四集免費觀看完整電影 瀏覽:382
周星馳考驗大傻智商是什麼電影 瀏覽:247
法國電影亡命天涯路電影下載 瀏覽:616
東平有電影院嗎 瀏覽: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