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荷蘭有哪些特色的藝術文化
荷蘭特色的藝術文化主要體現社會風氣、食物、鮮花等,如下所示:
荷蘭文化的多元化體現在了不同地區文化的差異以及外國文化所帶來的影響。
荷蘭以社會風氣寬容開放著稱。通常,荷蘭的形象與貿易、鬱金香、風車、木鞋、乳酪和白藍彩釉瓷器等相聯系。荷蘭在對待麻醉劑、性交易、同性婚姻和安樂死等問題上的開放政策,引起世人關注。
荷蘭人時間觀念強,講究准時。
荷蘭人把胡蘿卜、土豆和洋蔥混和烹調而成的菜叫「國菜」,每年的10月出去上飯館吃飯,家家戶戶都要吃這種「國菜」。
荷蘭被譽為「鮮花之國」,其中最多且最著名的花卉為鬱金香。鬱金香是荷蘭的象徵,因此被譽為「國花」。因而荷蘭素有「歐洲花園」的名稱。
荷蘭的音樂相關資料
經典音樂方面,荷蘭擁有大量的管弦樂團,分布在荷蘭各地。其中最負盛名的為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經常在國外演出,著名的小型樂團有十八世紀管經樂團、阿姆斯特丹巴洛克管弦樂團以及阿姆斯特丹的斯宏伯格樂團。
荷蘭歌劇院每年推出約10曲劇目,主要在阿墓特丹上演。現代歌劇在演出劇目中佔有重要份額,在首都阿姆斯特丹之外,也有一些劇團上演歌劇。
荷蘭音樂節每年的六月份在阿姆斯特丹持續1個月的時間。另一個重要的音樂節是烏得勒支的荷蘭早期音樂節,主要由荷蘭國內外的傑出音樂家和樂團演奏中世紀音樂與巴洛克音樂。
各大城市有國際知名的音樂中心,譬如阿姆斯特丹的畢姆音樂室。北海爵士音樂節每年在海牙舉辦,是歐洲規模最大和知名度最高的爵士音樂節。
薩克斯管女吹奏手朵珥弗與流行樂隊都市舞蹈隊在國內外的演出都場場爆滿。從年初到年末不斷地有大型流行音樂演唱會,其中最有名的是:聖靈降臨節流行音樂會、公園流行音樂會和地拿摩露天流行音樂會。
② 求好看的荷蘭電影~~
http://movie.douban.com/doulist/2418763/
http://movie.douban.com/doulist/1198634/
http://movie.douban.com/doulist/1016343/
以上的幾個鏈接是豆瓣中的豆列
不是本人收集的
全部都是荷蘭電影
風格不只是愛情和風景
希望對親有幫助
③ 關於荷蘭的有哪些著名的事情有哪些著名的電影
1.荷蘭的鹿特丹港是世界年吞吐量最大的海港,是整個歐洲最大的中轉站。
2.荷蘭的花卉出口量是世界第一,花卉交易額佔世界總交易額70%以上。
3.由於荷蘭是一個低地之國,所以在用於排水的漂亮的風車是世界上最多的。
4.荷蘭的飛利浦公司是世界最大的電子類產品公司,世界電子類銷量始終第一。
5.荷蘭是第一個充許合法使用安樂死(包括最近剛通過的對嬰兒實施安樂死)的國家。安樂死也是荷蘭一個醫生發明的。
6.荷蘭是第一個充許同性結婚的國家,也就是同性戀合法。
7.荷蘭的40%的國土面積是填海填出來的,填海造地的技術世界第一。著名的澳門港就是荷蘭專家幫助我國填海造地填出來的.。
8.荷蘭是世界第一個造出船的國家早在15世紀荷蘭就造出了船,造船業技術世界第一。
9.荷蘭人,不論是男性還是女性,平均身高均為世界最高。
10.荷蘭被譽為歐洲的天堂,歐洲最長最好最大的紅燈區就在阿姆斯特丹,黃賭毒業極為發達。世界最大的賣淫、賭博、販毒集團都聚集在此,在這條街你可以 看到世界上各種民族各種膚色的賣淫小姐,全是身材很高長得漂亮的,其中很多是各國的職業模特不乏世界小姐。
11.荷蘭的社會組織性是世界上最為復雜的像是一個移民性質的國家,尤其是亞洲移民。大部分有黑社會背景的亞洲人退休跑路都會 選擇荷蘭,這里被譽為古或仔的天堂(看過古或仔的朋友相信有所了解了),但整體國民素質很高。
12.荷蘭為西歐與世界商業往來的門戶,擁有世界最大的船隊之一。
13.荷蘭的畜牧業高度發達,其乳品加工、人造黃油、蔬菜園藝的技術和出口量都居世界第一。
14.木鞋的出口量世界第一 。
最後就要說說荷蘭的足球了。荷蘭的國土面積僅為41548平方千米,人口僅為1513.1萬,但其足球明星的出產量卻是世界第一。從克魯伊夫、內斯肯斯、古利特、范巴斯滕、里傑卡爾德、科曼、瓊克,布林德、博格坎普、奧維馬斯.......到現在的馬凱、范尼、羅本、庫伊特、范德法特、范德梅德、哈塞爾巴因克、海遷加、斯塔姆……這些耳熟能詳的球星數不勝數!
荷蘭電影 目前比較有名氣的有部叫《黑皮書》講納粹的 很黃很暴力
歷史上的還請看以下摘錄
1898年荷蘭拍攝了第一部紀錄電影國王一家(導演安德森)。1902年拍攝了短故事片《長褲漢遇險記》(導演穆連斯兄弟)。1910年在哈勒姆創建第一家電影製片廠,攝制了一些紀錄片和短故事片。20年代前後外國影片大量進口,荷蘭電影無力與之競爭,1919年哈勒姆電影廠關閉。
1927年以J.伊文思為首的一些青年電影工作者在阿姆斯特丹成立了俱樂部性質的「電影-聯盟」。他們不顧警察當局的限制,放映蘇聯革命電影,宣傳世界進步的電影藝術,他們的組織迅速擴大,遍及荷蘭城市。同時他們團結年輕的電影工作者反對商業電影,賦予電影社會傾向性,並對電影語言進行創新實驗。這個組織為荷蘭紀錄電影在30年代取得成就打下了基礎。1934年,導演G.魯登拍攝了影片《死水》(此片以攝影技巧高超著稱,攝影師A.范·巴爾西和A.盧斯傑克)。伊文思拍攝了須德海。其他重要的紀錄電影有水晶世界(1934,導演J.莫爾)、《復活節島》(1934,導演Z.菲爾努)、《古老城市》(1935,導演V.突辛斯基)、《氣缸之歌》(1936,導演M.德·哈斯)等。這樣,荷蘭形成了一個優秀的紀錄電影學派。其特點在於探索新的富於表現力的電影手段,以詩意和尖銳的政論性相結合的手法反映現實生活。30年代裡,荷蘭的故事片水平不如紀錄片。1933年拍攝了第一部有聲電影故事片《祖國之父》(導演G.傑尼森)。
德國法西斯佔領荷蘭期間,荷蘭的電影生產實際上停止了。大戰後,拍攝了幾部紀錄片,如反映荷蘭抵抗運動的《最後的射擊》(1945,導演Z.菲爾努)和《在路上會同》(1946,導演O.范·涅恩浩夫)。在50年代以後的很長時間里,荷蘭紀錄片和科普片在國際上享有盛名,如導演J.莫爾的《從勒文胡克到電子顯微鏡》(1951);M.德·哈斯的《化妝跳舞會》(1952)、《阿姆斯特丹——水上城市》(1957);導演H.范·德爾·哈爾斯特的《我們一起撒網》(1952)、《畜牧神》(1962);B.漢斯特拉的《倫勃朗,肖像畫巨匠》(1956)、《玻璃》(1958)等。這時期生產的故事片主要有反映荷蘭農村生活的《軍樂隊》(1958,導演B.漢斯特拉)、描寫一個少女在資本主義社會的悲慘遭遇的《珍妮》(1958,導演V.范·海梅特)和喜劇片《同行們,不要喊叫!》(1960,導演F.拉德馬克爾斯)。
1965年荷蘭政府開始對電影生產給予資助。60年代中期,新一代電影工作者成長起來。他們的作品反映了荷蘭當時的社會問題。如故事片《約瑟夫·卡突斯不光彩地返回倫勃朗的國家》(1966,導演W.維爾斯達賓)、《妄想狂》(1967,導演A.狄特沃斯特)等。
70年代攝制的較重要作品有《安澤拉》(1973,導演N.德爾·黑德)、《弗蘭克和愛娃》(1973,導演P.德·拉·帕拉)、《勵柳·穆威》(1971,導演V.維爾斯達賓)、《美味糕》(1972,導演P.維爾胡文)、《火紅頭發的辛》(1974,導演F.韋斯)、《太陽的孩子》(1975,導演R.萬·尼),以及導演J.斯傑林格的影片《來自奈梅根的馬里金》(1974)和《艾爾凱里克》(1975)等。在彩色和技巧方面進行實驗的影片有導演F.茲瓦爾蒂斯的《這是我》(1977)等。在藝術上獲得很大成功的影片有導演F.拉德馬克爾斯根據文學原作拍攝的影片《麥克斯·哈韋拉爾》(1976)、反法西斯的影片《女王的士兵》(1977,導演P.維爾胡文)和導演V.維爾斯達賓根據S.費斯特代克的作品改編的影片《1943年田園曲》(1978)。
這期間荷蘭紀錄電影的出色影片有:B.漢斯特拉的《12000000》(1964)、《水的叫聲》(1967),J.菲爾努的《在荷蘭的天空下》(1967)。反映發展中國家的問題的紀錄片有《非洲革命》(1972,導演克爾包斯·喬金)、《邊境的交叉點》(1974,導演F.布洛梅特)等
④ 有沒有反映荷蘭經濟或者是生活的電影
荷蘭的電影業規模不大,年產故事(藝術)片為10到15部,有時候也與他國合拍。其中有些影片在海外也已頗有知名度。1987年,瑞德梅克爾因他的影片《突襲》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9年後,霍麗絲又因她的影片《安東妮亞》獲得同樣的大獎。導演維胡芬,因其影片《奧蘭治戰士》和《第四個男人》在荷蘭名聲大振,日前又因其影片《鐵甲威龍》和《本能》而蜚聲國際,攝影兼導演德邦特因其影片《生死時速》和《龍卷風》而同樣成功。荷蘭舉辦若干大型電影節,如鹿特丹國際電影節,世界錄像節,荷蘭電影節,以及阿姆斯特丹國際記錄片電影節。荷蘭的獨到之處是孕育出若干位優秀的文獻記錄片製片人。伊文斯早在三十年代就因他的作品而享有國際聲譽。其它重要的記錄片製片人包括弗諾特、弗萊芒和漢斯特拉,他因1958年製作的記錄片《玻璃》榮獲奧斯卡獎。范德邱肯的文藝片飲譽國際,如《魯斯貝特》。
⑤ 在荷蘭取景的好看電影
這個視頻給你,《世界電影之旅之荷蘭》
http://v.youku.com/v_show/id_XODEyOTQ5MDQ=.html
⑥ 荷蘭電影的介紹
荷蘭電影是指由荷蘭出品的電影,20世紀60年代,荷蘭電影以生產紀錄片為主;1966—1968年,是荷蘭電影最多產的時期;70年代荷蘭製片業走向穩定,每年大約生產60部影片。至20世紀90年代末,荷蘭電影市場中美國電影佔了86%,國產電影僅佔6%
⑦ 為什麼說荷蘭是古惑仔的天堂
不是這樣的。電視里是誇張了些。
但是在荷蘭那邊,曾經80年代開始社會很動亂,有許多國際走私毒品組織,國際軍火組織,等等出現在荷蘭,以荷蘭為根據點。當時荷蘭警方散漫,到90年代荷蘭另一任主席上任,嚴抓黑勢力,軍事化管理而聞名。
現在已經好很多了,沒什麼了。
⑧ 求視頻:推薦幾部荷蘭風光的電影
《魅惑灰姑娘》《陪你到最後》《天無絕人之路》
⑨ 一部電影,二戰德軍突襲荷蘭,當地居民當做演習,這是什麼電影
轟炸Het Bombardement(2012)
1940年5月,荷蘭鹿特丹。荷蘭小夥子文森特和弟弟是一家酒店服務生,德國富商的女兒伊娃來到酒店與德國實業家德克准備結婚。一天正在送麵包的文森特在街上邂逅了伊娃,伊娃讓文森特在橋邊幫她拍照時,德軍攻入城市,突來的戰爭使兩人慌不擇路逃進了動物園的大象館,兩人很快墜入了愛河,德克對文森特敵意大增。當5月14日伊娃與德克正在教堂舉行婚禮時,遭德軍飛機轟炸,教堂和酒店成了一片廢墟,文森特奮力救出伊娃,並與她去搶救她的父母和親朋們,當二人與德克研究離開時,德克與文森特發生爭執,一場意外的爆炸發生了...
⑩ 荷蘭有哪些著名的電影
1898年荷蘭拍攝了第一部紀錄電影《國王一家》(導演安德森)。1902年拍攝了短故事片《長褲漢遇險記》(導演穆連斯兄弟)。1910年在哈勒姆創建第一家電影製片廠,攝制了一些紀錄片和短故事片。20年代前後外國影片大量進口,荷蘭電影無力與之競爭,1919年哈勒姆電影廠關閉。
1927年以伊文思為首的一些青年電影工作者在阿姆斯特丹成立了俱樂部性質的「電影-聯盟」。他們不顧警察當局的取制,放映蘇聯革命電影,宣傳世界進步的電影藝術,他們的組織迅速擴大,遍及荷蘭城市。同時他們團結年輕的電影工作者反對商業電影,賦予電影社會傾向性,並對電影語言進行創新實驗。這個組織為荷蘭紀錄電影在30年代取得成就打下了基礎。1934年,導演G.魯登拍攝了影片《死水》(此片以攝影技巧高超著稱,攝影師A.范•巴爾西和A.盧斯傑克)。伊文思拍攝了《須德海》。其它重要的紀錄電影有《水晶世界》(1934,導演J.穆爾)、《復活節島》(1934,導演Z.菲爾努)、《古老城市》(1935,導演V.突辛斯基)、《氣缸之歌》(1936,導演M.德•哈斯)等。這樣,荷蘭形成了一個優秀的紀錄電影學派。其特點在於探索新的富於表現力的電影手段,以詩意和尖銳的政論性相結合的手法反映現實生活。30年代裡,荷蘭的故事片水平不如紀錄片。1933年拍攝了第一部有聲電影故事片《祖國之父》(導演G.傑尼森)。
德國法西斯佔領荷蘭期間,荷蘭的電影生產實際上停止了。大戰後,拍攝了幾部紀錄片,如反映荷蘭抵抗運動的《最後的射擊》(1945,導演Z.菲爾努)和《在路上會同》(1946,導演O.范•涅恩浩夫)。在50年代以後的很長時間里,荷蘭紀錄片和科普片在國際上享有盛名,如導演J.穆爾的《從勒文胡克到電子顯微鏡》(1951);M.德•哈斯的《化妝跳舞會》(1952)、《阿姆斯特丹——水上城市》(1957);導演H.范•德爾•哈爾斯特的《我們一起撒網》(1952)、《畜牧神》(1962);B.漢斯特拉的《倫勃朗,肖像畫巨匠》(1956)、《玻璃》(1958)等。這時期生產的故事片主要有反映荷蘭農村生活的《軍樂隊》(1958,導演B.漢斯特拉)、描寫一個少女在資本主義社會的悲慘遭遇的《珍妮》(1958,導演V.范•海梅特)和喜劇片《同行們,不要喊叫!》(1960,導演F.拉德馬克爾斯)。
1965年荷蘭政府開始對電影生產給予資助。60年代中期,新一代電影工作者成長起來。他們的作品反映了荷蘭當時的社會問題。如故事片《約瑟夫•卡突斯不光彩地返回倫勃朗的國家》(1966,導演W.維爾斯達賓)、《妄想狂》(1967,導演A.狄特沃斯特)等。
70年代攝制的較重要作品有《安澤拉》(1973,導演N.德爾•黑德)、《弗蘭克和愛娃》(1973,導演P.德•拉•帕拉)、《勵柳•穆威》(1971,導演V.維爾斯達賓)、《美味糕》(1972,導演P.維爾胡文)、《火紅頭發的辛》(1974,導演F.韋斯)、《太陽的孩子》(1975,導演R.萬•尼),以及導演J.斯傑林格的影片《來自奈梅根的馬里金》(1974)和《艾爾凱里克》(1975)等。在彩色和技巧方面進行實驗的影片有導演F.茲瓦爾蒂斯的《這是我》(1977)等。在藝術上獲得很大成功的影片有導演F.拉德馬克爾斯根據文學原作拍攝的影片《麥克斯•哈韋拉爾》(1976)、反法西斯的影片《女王的士兵》(1977,導演P.維爾胡文)和導演V.維爾斯達賓根據S.費斯特代克的作品改編的影片《1943年田園曲》(1978)。
這期間荷蘭紀錄電影的出色影片有:B.漢斯特拉的《12000000》(1964)、《水的叫聲》(1967),J.菲爾努的《在荷蘭的天空下》(1967)。反映發展中國家的問題的紀錄片有《非洲革命》(1972,導演克爾包斯•喬金)、《邊境的交叉點》(1974,導演F.布洛梅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