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電影在國際電影節上的獲獎影片
1935年 《漁光曲》在前蘇聯為紀念蘇聯電影國有化15周年舉辦的電影節上獲「榮譽獎」,並獲得一枚金牌。
1950年
《中華女兒》獲第五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自由斗爭獎」;《百萬雄師下江南》、《紅旗漫卷西風》、《大西南凱歌》、《東北三年解放戰爭》獲「紀錄片名譽獎」。《踏上生路》獲「短片名譽獎」。《趙一曼》獲「優秀演技獎」。
1951年 《鋼鐵戰士》獲第六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和平獎」、《白毛女》獲「特別榮譽獎」、《中國民族大團結》獲「報道片獎」、《新兒女英雄傳》獲「導演特別榮譽獎」、《中國人民的勝利》、《解放了的中國》獲「一等斯大林獎金」。
1952年 《人民的戰士》獲第七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爭取自由斗爭獎」、《抗美援朝第一部》、《抗戰的越南》獲「勞動人民爭取自由和平斗爭獎」、《內蒙人民的勝利》獲「電影編劇獎」、《翠崗紅旗》獲「攝影工作獎」。
1954年 《智取華山》獲第八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爭取自由斗爭獎」、《梁山伯與祝英台》獲「音樂片獎」。
1955年 《梁山伯與祝英台》獲第九屆愛丁堡國際電影節「映出獎」、《雞毛信》獲「優勝獎」。
1956年 《水土保持》獲「威尼斯第一屆科教片電影節榮譽獎」。
《桂林山水》獲大馬土革第三屆國際博覽會電影節短片銅質第二獎章。
《歡樂的歌舞》獲威尼斯第七屆國際短紀錄片展覽會及第八屆國際兒童電影展覽會獎狀。
《通向拉薩的幸福道路》獲第九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報道紀錄片獎。
《神筆》獲「大馬士革第三屆國際博覽會電影節短片銀質第一獎章、威尼斯第八屆國際兒童電影節8—12歲兒童文藝影片一等獎;南斯拉夫舉辦的第一屆國際兒童電影節優秀兒童電影獎」。
1957年 《神筆》獲華沙第二屆國際兒童娛樂片比賽大會特別優秀獎。
《女籃五號》獲第六屆世界青年聯歡節銀質獎章。
《祝福》獲卡羅維發利第十屆國際電影節特別獎。
1958年 《邊寨烽火》獲卡羅維發利第十一屆國際電影節青年演員獎。
《乘風破浪過長江》獲第五屆加拿大國際紀錄片電影節榮譽獎。
《機智的山羊》獲羅馬尼亞木偶片國際電影節獎狀。
《祝福》獲墨西哥國際電影周銀帽獎。
《烏鴉為什麼是黑的》獲威尼斯第七屆國際紀錄片和短片展覽會及第八屆國際兒童電影展覽會獎狀。
《中國的木偶藝術》獲威尼斯第七屆國際紀錄和短片展覽會及第八屆國際兒童電影展覽會獎狀。
1959年 《海魂》獲捷克斯洛伐克工人電影節為世界和平而斗爭二等獎。
《老兵新傳》獲莫斯科國際電影節技術成就銀質獎章。
《小鯉魚跳龍門》獲莫斯科國際電影節動畫片銀質獎章。
1960年 《五朵金花》獲第二屆亞非電影節最佳女演員銀鷹獎。
《聶耳》獲第十二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傳記片獎。
《女籃五號》獲墨西哥國際電影周銀帽獎。
《蘿卜回來了》獲捷克第十二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榮譽獎狀。
《砍柴姑娘》、《一幅僮錦》獲捷克第十二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榮譽獎狀。
1961年 《革命家庭》獲第二屆莫斯科國際電影節銀質獎章。
《非洲之角》獲第四屆國際非洲電影節最高獎—非洲獎。
《小蝌蚪找媽媽》獲瑞士第十四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短片銀帆獎。
《人參娃娃》獲民主德國萊比錫國際電影節榮譽獎。1962年
《小蝌蚪找媽媽》獲法國第四屆安納西國際美術電影節兒童影片獎。
《大鬧天宮(上集)》獲捷克第十三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短片特別獎。
1964年 《小蝌蚪找媽媽》獲法國第四屆國際電影戛納斯電影節榮譽獎。
《金色的海螺》獲印尼第三屆亞非電影節盧蒙巴獎。
《掌中戲》獲澳大利亞第十三屆墨爾本國際電影節優秀獎狀。
《差不多》獲法國第十屆圖爾國際短片電影日青年獎。
《紅色娘子軍》獲第三屆亞非電影節萬隆獎第三名。
1974年 《小號手》、《東海小哨兵》獲南斯拉夫第二屆國際美術電影節獎狀。
《地雷戰》獲奧地利第十四屆維也納電影節紀念獎。
1977年: 中日合拍影片《一盤沒有下完的棋》和中國影片《邊城》在蒙特利爾世界電影節上獲獎。
1978年: 《大鬧天宮》(上下集)獲倫敦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
《小蝌蚪找媽媽》獲「南斯拉夫1978年國際美術電影一等獎。
《永不消逝的電波》中的袁霞獲南斯拉夫第七屆索波特為「自由而斗爭」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
1979年 《人參娃娃》獲埃及第一屆亞歷山大國際電影節最佳兒童片獎—銀質美人魚頭像獎。
《牧笛》獲在著名童話作家安徒生的故鄉丹麥登塞城舉行的第三屆國際童話電影節金質獎。
1980年 《狐狸打獵人》獲南斯拉夫薩格拉布第四屆國際動畫電影節美術獎。
《小花》中的女主角陳沖獲第七屆索波特「為自由而斗爭」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
《舞台姐妹》獲第二十四屆倫敦國際電影節英國電影協會的年度獎。
1981年 《舞台姐妹》、《農奴》獲馬尼拉國際電影節金鷹獎。
《苗苗》獲第二屆印度國際兒童電影節最佳兒童片獎。
《梅花巾》獲菲律賓第一屆馬尼拉國際電影節榮譽獎。
1982年 《天雲山傳奇》、《歸心似箭》獲第一屆香港電影節金像獎最佳影片獎。
《四個小夥伴》獲義大利第十二屆季福尼國際兒童和青年電影節最佳榮譽獎。
《阿詩瑪》獲桑德坦爾音樂舞蹈電影節最佳舞蹈片獎。
《阿Q正傳》中的男主角嚴順開獲第二屆國際喜劇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
《灕江畫童》獲哥倫比亞薩拉曼卡短片電影節二等獎。
《三個和尚》獲第32屆西柏林電影節最佳編劇銀熊獎和葡萄牙埃斯皮尼奧國際動畫電影節獎。
《猴子撈月》獲第4屆渥太華動畫電影節一等獎。
《美在運動中》獲義大利科爾蒂納電影節特別極獎。
《中國冰川》獲「南斯拉夫貝爾格萊德國際科技片榮譽獎。
《藍色的血液》獲第12屆西柏林綠色農業電影節金穗獎。
1983年 《城南舊事》獲第二屆馬尼拉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鷹獎。
《孔雀公主》獲第二屆馬尼拉國際電影節特別獎。
《陌生的朋友》獲第三十三屆西柏林國際電影節特別獎。
《泉水叮咚》獲第13屆季福尼國際兒童電影節義大利共和國總統獎、第3屆印度國際新青年電影節最高獎—金像獎、各族兒童評委會最佳獎、最佳兒童女演員二等獎。
《一盤沒有下完的棋》獲第七屆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美洲大獎。
《筆中情》獲法國魯瓦揚電影節外國影片獎。
《馬路天使》、《三毛流浪記》、《甲午風雲》、《阿Q正傳》、《早春二月》、《林家鋪子》、《舞台姐妹》獲葡萄牙第12屆菲格拉達福茲國際電影節評委獎。
《四個小夥伴》獲法國郎市青年觀眾電影節青年觀眾獎。
《中國水城》獲第17屆法國國際旅遊電影節特別獎和音樂獎。
《中國旅行》獲第17屆法國國際旅遊電影節公眾獎,同時獲音樂二等獎。
《自古華山一條路》獲特蘭托第31屆國際高山探險電影節卡洛、阿貝爾·基耶薩特別獎。
《飛毽》獲波蘭國際短片電影節榮譽獎、克拉科夫國際短片電影節榮譽獎。
《內蒙古草原》、《江蘇秀色》獲法國塔布市第17屆國際旅遊電影節音樂獎。
《遺傳工程初探》獲法國第36屆國際科學電影協會年會榮譽獎狀。
《鹿鈴》獲第13屆莫斯科國際電影節特別獎。
1984年 《河南尋古》、《江蘇秀色》獲法國蓬沙拉國際旅遊電影節最高金獎。
《貴州風情》、《絲綢之路上的甘肅》、《中國人參之鄉》、《北京之游》獲第18屆國際旅遊電影節特別獎。
《西藏—西藏》獲法國塔布國際旅遊電影節旅遊片冠軍—金比利蕾娜獎。
《青春萬歲》獲塔什干國際電影節紀念獎。
《泉水叮咚》獲第5屆托馬爾青少年國際電影節小演員表演獎。
《城南舊事》獲第14屆貝爾格萊德國際兒童電影節最佳影片思想獎。
《女大學生宿舍》的導演史蜀君獲第24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導演處女作比賽獎。
《沒有航標的河流》獲夏威夷第4屆國際電影節東西方中心獎。(最佳影片獎和柯達獎)
《鷸蚌相爭》獲第34屆西柏林國際兒童電影節銀熊獎、南斯拉夫薩格勒布市第6屆國際動畫片電影節特別獎、加拿大國際動畫片電影節特別獎。
《水面莊稼》獲聯合國糧食及農業業組織獎。
《民族體育盛會》獲突尼西亞第4屆國際運動電影節獎牌1枚。
1985年 《黃土地》獲瑞士第38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銀豹獎、第29屆倫敦電影節倫敦電影研究所電影獎、第7屆(亞、非、拉)三大洲電影節攝影獎。
《邊城》獲加拿大第9屆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評委會榮譽獎。
《泉水叮咚》獲伊朗德黑蘭第15屆國際教育電影節教育類專片比賽銅獎。
《月光下的小屋》獲印度第4屆國際兒童電影節最佳故事片獎,國際評獎團授予金像獎和兒童評獎團授予的金牌。
《騰飛吧,中華健兒》獲義大利第14屆都靈國際體育電影節二等獎。
《九寨溝夢幻曲》獲波蘭第22屆克拉科夫國際短片電影節銅龍作曲獎。
《錦綉中華》獲第14屆莫斯科國際電影節榮譽獎和蘇聯國家旅遊委員會積極宣傳旅遊,鞏固和平與友誼獎。
《體育盛會》獲第8屆匈牙利國際體育電影節匈牙利電影總局獎。
《灰喜鵲》獲葡萄牙第11屆聖塔倫農業環境國際電影節環境短片組科教片一等獎—金葡萄獎。
《昆蟲世界》獲第11屆國際技術電影節紀錄片一等獎。
《不當演員的姑娘》獲伊斯坦布爾國際電影節優秀影片獎。
《孔雀公主》獲捷克斯洛伐克第14屆兒童電影節水晶蝴蝶杯。
1986年 《郵緣》、《烏鴉與麻雀》獲「法國第1屆科羅朱埃國際消遣片電影節青年觀眾獎。
《飛來的仙鶴》獲法國阿朗松國際兒童電影節農業信貸銀行獎。
《四個小夥伴》獲伊朗第16屆國際教育電影節榮譽獎。
《流浪漢與天鵝》中的吳丹獲蘇聯第9屆塔什干國際電影節主角獎。
《良家婦女》獲捷克斯洛伐克第25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主要獎和國際電影評論家組織獎、西班牙第18屆大西洋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獎、安達魯西亞電影作家協會評論獎、西班牙電影俱樂部聯合電影俱樂部獎、比利時皇家電影博物館皇家電影資料館發掘新電影獎。
《少年彭德懷》獲「葡萄牙第15屆菲格拉達福茲國際電影節兒童片獎。
《絕響》獲義大利第四屆都靈國際青年電影節特別獎。
《月光下的小屋》獲美國第8屆洛杉磯國際青少年電影節外國家庭電影優秀獎。
《野山》獲法國第8屆三大洲國際電影節大獎。
《移核魚》獲西柏林第14屆國際農業電影節金穗獎、捷克斯洛伐克第3屆尼特萊國際農業電影節A類一等獎和唯一的聯合國糧農組織埃及農業神獎。
《防治沙漠化》獲西柏林第14屆國際農業電影節金穗獎、《森林與我們》獲銀穗獎、《籠養蒼蠅》獲銅穗獎。
《三峽情趣》獲法國第20屆國際旅遊電影節銀比雷娜獎和公眾獎。
《浙江山水情》獲法國第20屆國際旅遊電影節最佳音樂獎。
《魚桑爭秋》獲捷克斯洛伐克俄斯特拉發第13屆國際環境保護電影節一項主獎。
《紅蟻樹》獲波蘭克拉科夫第23屆國際短片電影節銀片獎。
《中國西南行》獲第19屆捷克斯洛伐克卡羅維發利國際旅遊電影節金花獎大獎。
《長江截流》獲第1屆瑞士洛桑國際能源電影節特別獎第一名。
《貓頭鷹》獲列寧格勒第38屆國際科學影片協會榮譽證書。
《三十六個字》獲南斯拉夫第7屆薩格勒布國際畫片電影節D組教育片獎。
1987年 《回聲》獲捷克斯洛伐克第14屆環境保護電影電視節捷克斯洛伐克社會主義共和國教育部獎。
《猴子撈月》獲保加利亞卡布洛沃第4屆國際喜劇電影節最佳短片獎。
《草人》獲第2屆廣島國際動畫片電影節C組一等獎。
《超級肥皂》獲第二屆廣島國際動畫片電影節D組二等獎。
《老井》獲第7次夏威夷國際電影節評委特別獎。
《以蟎治蟎》、《蝴蝶》獲聖塔林第14屆國際農業與環境電影節特別獎。
《五虎將》獲第17屆德黑蘭國際科教片節金像獎、《灰喜鵲》獲銀像獎、《瀑布》獲榮譽獎。
1988年 《山水情》獲88上海國際動畫電影節大獎。
《不射之射》獲88上海國際動畫電影節特別獎。
《盜馬賊》獲第4屆第三世界電影節頭獎。
《褐馬雞》、《中國珍稀動物》、《不能消失的顏色》獲第2屆國家公園紀錄片國際影視節優秀影片獎。
《井》獲義大利第29屆陶爾米納國際電影節銀質獎;女主角潘紅獲演員銀質獎。
《紅高梁》獲第38屆西柏林電影節金熊獎。
《老井》獲義大利第11屆大沙爾索國際新電影節一等獎。
《中國造船》獲米蘭第27屆國際海洋紀錄電影節最佳紀錄片獎。
《南北少林》獲都靈第43屆國際體育電影節一等獎——都靈頭獎。
《植物內生菌》獲第15屆西柏林國際農業電影節金穗獎。
《一人一畝地》獲第15屆西柏林國際農業電影節銅穗獎。
《遠離戰爭的年代》獲蘇聯烏茲別克共和國第10屆亞非拉國際電影節霍賈·納斯列金獎。
《化石寶庫》獲「第14屆貝爾格萊德國際科教片電影節金獎。
《生命的能源》獲第2屆洛桑能源電影節金獎。
《人鬼情》獲巴西第5屆國際影視錄像電影節
1989年 《大小夫人》獲保加利亞第5屆幽默與諷刺國際電影節榮譽獎。
《紅高梁》獲布魯塞爾國際電影節21電台青年評委最佳影片獎。
《晚鍾》獲第39屆西柏林國際電影節特別獎—銀熊獎。
《江南居民》、《美在自然》獲瑞士能源博士後研究人員協會特別獎。
《少年犯》獲伊朗第7屆曙光旬國際電影節少兒影片國際賽類最佳演員獎。
1990-2008《紅河谷》《永樂大鍾》《一個都不能少》《一聲嘆息》《蘇州河》《站台》《月蝕》《我的父親母親》《卧虎藏龍》《霸王別姬》《戲夢人生》《活著》《搖啊搖,搖到外婆橋》《春光乍泄》《鬼子來了》《花樣年華》《本命年》《阮玲玉》《喜宴》《香魂女》《女人四十》《紅粉》《太陽有耳》《河流》《悲情城市》《大紅燈籠高高掛》《秋菊打官司》《愛情萬歲》《陽光燦爛的日子》《一個都不能少》《過年回家》《可可西里》《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孔雀》《立春》《西幹道》《左右》
參考自 唐懿馨:http://..com/question/68456033.html
⑵ 紀錄片電影可以參加哪些電影節
威尼斯電影節中國人獲獎情況: 第46屆最佳影片金獅獎(侯孝賢)《悲情城市》 第49屆最佳影片金獅獎(張藝謀)
最佳女演員(鞏俐)《秋菊打官司》 第51屆最佳男演員(夏雨)《陽光燦爛的日子》 第56屆最佳影片金獅獎(張藝謀)《一個都不少》
最佳導演獎(張元)《過年回家》 第58屆評委會特別獎(伍仕賢)《車四十四》 第59屆聖馬可最佳影片獎(田壯壯)《小城之春》
特別關注獎(陳果)《人民公廁》 第62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獅獎(李安)《斷背山》 第63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獅獎(賈樟柯)《三峽好人》 第64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獅獎(李安)《色.戒》
地平線單元紀錄片獎(賈樟柯)《無用》 第67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終身成就獎 (吳宇森)《赤壁》 《碟中諜2》《英雄本色》 第68屆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導演獎銀獅獎 蔡尚君《人山人海》 最佳女主角 葉德嫻 《桃姐》
⑶ 紀錄片領域,有哪些專門的獎項
(1),國內9個紀錄片評選大獎,
( 2 ),7個A級國際紀錄片評選獎項
( 3 ),20個國際紀錄片電影節
北京大學生電影節誕生於1993年,是經國家廣電總局、教育部和北京市委批准,由北京市廣播電視局、北京師范大學主辦,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電影頻道節目中心、中國電影資料館、北京電視台影視中心、中國電影報社、北京市電影公司、北京新影聯影業有限責任公司、中國電影基金會、北京影視藝術家協會、北京市學生聯合會等單位聯合承辦的一項大型文化活動。
電影節設最佳故事片、最佳導演、最佳觀賞效果、最佳男演員、最佳女演員、最佳紀錄片,藝術創新特別獎等獎項,在大學生投票推選的基礎上,由大學生和青年評論家組成的評委會評定。電影節主會場設在北京師范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此外還將在北京20餘所著名大學放映參賽影片,觀影人次達20餘萬人次。
國內獲獎情況:1998年 《周恩來外交風雲》 獲第五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紀錄片獎和最受大學生歡迎的影片
⑷ 國內比較好的影展
萬眾期待,第四屆平遙國際電影展終於公布了它的官方片單。
對於一個電影節展活動而言,四歲無疑還處於剛剛萌芽的初期。但雖然年輕,平遙國際電影展卻以其專業性、開放性、成熟度以及出色的選片質量,在國內外迅速積累下扎實的口碑基礎,無論是對電影人、媒體,還是影迷觀眾來說,都留下了深刻的良好印象。
今年的疫情讓世界范圍內的電影行業都受到了巨大的影響,很多國際節展不得不取消和延期。然而賈樟柯導演卻卻早早地公布了平遙的舉辦時間,既是一份美好的期待,也像是和所有人立下了一個約定:當影院的那束光重新亮起時,也是你我重逢之時。
和往年一樣,這屆平遙國際電影展依舊有五個單元,其中「卧虎」和「藏龍」均為競賽單元,分被針對外國影片和中國影片兩個類別。「首映」單元選來了一些已經入圍過其他各大電影節展的優秀作品。「從山西出發」單元一如既往地鼓勵並扶持本土電影和影人的創作;而「回顧」單元選擇了向南斯拉夫時代的塞爾維亞新電影致敬,而且都是修復版,相當厲害。
據官方信息,「卧虎」、「藏龍」、「首映」、「從山西出發」、「回顧」等5個官方單元展映的53部影片里,其中43.4%(23部)為全球首映,88.7%(47部)為亞洲首映,而中國首映率達到了100%。這對於今年這么一個艱難的年份來說,可謂是相當出色的成績。
接下來,就讓我們依次來簡單了解一下這屆的選片情況吧。
首先是「卧虎」單元的影片,這些影片雖然聽起來相對小眾,但是整體的風格特色都十分明顯,且多為其他國際電影節展次級單元的入選者。這也可以看作是平遙的一種選片策略,努力挖掘一些冷門佳片和國內外的新銳作者,並讓它們被更多人們看到。
這其中,有來自今年柏林新生代單元的《雅爾達》、來自釜山新浪潮單元的《由宇子的天平》、來自聖塞的《古憶屋》、來自翠貝卡的《愛莎》,還有組團來自威尼斯各個單元的多部影片,光是威尼斯日單元就選了五部,還有地平線單元的《里程碑》,以及影評人周單元的《幻覺之書》。
⑸ 中國電影在世界各電影節或電影展上獲獎的歷史
中國電影國際獲獎情況
1950年
《中華女兒》獲第五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自由斗爭獎」、《趙一曼》獲「優秀演技獎」。
1951年
《鋼鐵戰士》獲第六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和平獎」、《白毛女》獲「特別榮譽獎」、《新兒女英雄傳》獲「導演特別榮譽獎」、《中國人民的勝利》、《解放了的中國》獲「一等斯大林獎金」。
1952年
《人民的戰士》獲第七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爭取自由斗爭獎」、《抗美援朝第一部》、《抗戰的越南》獲「勞動人民爭取自由和平斗爭獎」、《內蒙人民的勝利》獲「電影編劇獎」。
1954年
《智取華山》獲第八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爭取自由斗爭獎」、《梁山伯與祝英台》獲「音樂片獎」。
1955年
《梁山伯與祝英台》獲第九屆愛丁堡國際電影節「映出獎」、《雞毛信》獲「優勝獎」。
1956年
《神筆》獲「大馬士革第三屆國際博覽會電影節短片銀質第一獎章、威尼斯第八屆國際兒童電影節8--12歲兒童文藝影片一等獎; 南斯拉夫舉辦的第一屆國際兒童電影節優秀兒童電影獎」。
1957年
《神筆》獲華沙第二屆國際兒童娛樂片比賽大會特別優秀獎。
《女籃五號》獲第六屆世界青年聯歡節銀質獎章。
《祝福》獲卡羅維發利第十屆國際電影節特別獎。
1958年
《邊寨烽火》獲卡羅維發利第十一屆國際電影節青年演員獎。
1959年
《老兵新傳》獲莫斯科國際電影節技術成就銀質獎章。
《小鯉魚跳龍門》獲莫斯科國際電影節動畫片銀質獎章。
1960年
《五朵金花》獲第二屆亞非電影節最佳女演員銀鷹獎。
《聶耳》獲第十二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傳記片獎。
《女籃五號》獲墨西哥國際電影周銀帽獎。
1961年
《革命家庭》獲第二屆莫斯科國際電影節銀質獎章。
《非洲之角》獲第四屆國際非洲電影節最高獎----非洲獎。
《小蝌蚪找媽媽》獲瑞士第十四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短片銀帆獎。
《人參娃娃》獲民主德國萊比錫國際電影節榮譽獎。
1962年
《小蝌蚪找媽媽》獲法國第四屆安納西國際美術電影節兒童影片獎。
《大鬧天宮(上集)》獲捷克第十三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短片特別獎。
1964年
《小蝌蚪找媽媽》獲法國第四屆國際電影戛納斯電影節榮譽獎。
《掌中戲》獲澳大利亞第十三屆墨爾本國際電影節優秀獎狀。
1974年
《小號手》、《東海小哨兵》獲南斯拉夫第二屆國際美術電影節獎狀。
《地雷戰》獲奧地利第十四屆維也納電影節紀念獎。
1978年
《大鬧天宮》(上下集)獲倫敦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
《小蝌蚪找媽媽》獲「南斯拉夫1978年國際美術電影一等獎。
1979年
《人參娃娃》獲埃及第一屆亞歷山大國際電影節最佳兒童片獎----銀質美人魚頭像獎。
1980年
《小花》中的女主角陳沖獲第七屆索波特「為自由而斗爭」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
《舞台姐妹》獲第二十四屆倫敦國際電影節英國電影協會的年度獎。
1981年
《舞台姐妹》、《農奴》獲馬尼拉國際電影節金鷹獎。
《苗苗》獲第二屆印度國際兒童電影節最佳兒童片獎。
1982年
《天雲山傳奇》、《歸心似箭》獲第一屆香港電影節金像獎最佳影片獎。
《四個小夥伴》獲義大利第十二屆季福尼國際兒童和青年電影節最佳榮譽獎。
《阿Q正傳》中的男主角嚴順開獲第二屆國際喜劇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
《三個和尚》獲第32屆西柏林電影節最佳編劇銀熊獎和葡萄牙埃斯皮尼奧國際動畫電影節獎。
《猴子撈月》獲第4屆渥太華動畫電影節一等獎。
《美在運動中》獲義大利科爾蒂納電影節特別獎。
1983年
《陌生的朋友》獲第三十三屆西柏林國際電影節特別獎。
《泉水叮咚》獲第13屆季福尼國際兒童電影節義大利共和國總統獎、第3屆印度國際新青年電影節最高獎----金像獎、各族兒童評委會最佳獎、最佳兒童女演員二等獎。
《一盤沒有下完的棋》獲第七屆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美洲大獎。
《鹿鈴》獲第13屆莫斯科國際電影節特別獎。
1984年
《河南尋古》、《江蘇秀色》獲法國蓬沙拉國際旅遊電影節最高金獎。
《貴州風情》、《絲綢之路上的甘肅》、 《中國人參之鄉》、《北京之游》獲第18屆國際旅遊電影節特別獎。
《西藏----西藏》獲法國塔布國際旅遊電影節旅遊片冠軍----金比利蕾娜獎。
《鷸蚌相爭》獲第34屆西柏林國際兒童電影節銀熊獎、南斯拉夫薩格勒布市第6屆國際動畫片電影節特別獎、加拿大國際動畫片電影節特別獎。
《水面莊稼》獲聯合國糧食及農業業組織獎。
1985年
《黃土地》獲瑞士第38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銀豹獎、第29屆倫敦電影節倫敦電影研究所電影獎、第7屆(亞、非、拉)三大洲電影節攝影獎。
《邊城》獲加拿大第9屆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評委會榮譽獎。
《泉水叮咚》獲伊朗德黑蘭第15屆國際教育電影節教育類專片比賽銅獎。
《月光下的小屋》獲印度第4屆國際兒童電影節最佳故事片獎,國際評獎團授予金像獎和兒童評獎團授予的金牌。
《昆蟲世界》獲第11屆國際技術電影節紀錄片一等獎。
1986年
《良家婦女》獲捷克斯洛伐克第25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主要獎和國際電影評論家組織獎、西班牙第18屆大西洋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獎、安達魯西亞電影作家協會評論獎、西班牙電影俱樂部聯合電影俱樂部獎、比利時皇家電影博物館皇家電影資料館發掘新電影獎。
《移核魚》獲西柏林第14屆國際農業電影節金穗獎、捷克斯洛伐克第3屆尼特萊國際農業電影節A類一等獎和唯一的聯合國糧農組織埃及農業神獎。
1987年
《猴子撈月》獲保加利亞卡布洛沃第4屆國際喜劇電影節最佳短片獎。
《老井》獲第7次夏威夷國際電影節評委特別獎。
《以蟎治蟎》、《蝴蝶》獲聖塔林第14屆國際農業與環境電影節特別獎。
1988年
《山水情》獲88上海國際動畫電影節大獎。
《不射之射》獲88上海國際動畫電影節特別獎。
《紅高梁》獲第38屆西柏林電影節金熊獎。
《植物內生菌》獲第15屆西柏林國際農業電影節金穗獎。
《一人一畝地》獲第15屆西柏林國際農業電影節銅穗獎。
1989年
《紅高梁》獲布魯塞爾國際電影節21電台青年評委最佳影片獎。
《晚鍾》獲第39屆西柏林國際電影節特別獎----銀熊獎。
1990年
《黃河謠》獲第14屆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山水情》獲最佳短片獎。
《本命年〉獲第4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
《菊豆》法國第43屆戛納電影節路易斯·布努埃爾特別獎、第35屆巴利亞多利德電影周金穗獎。
《晚鍾》獲哥倫比亞第7屆波哥大電影節最佳影片、導演和音響效果獎。
《童年往事》獲美國洛杉磯奧斯卡學院電影節銀獎。
《芙蓉鎮》獲民主德國電影家協會1989年發行影片最佳外國故事片評論獎。
《三個女人的故事》獲第12屆克雷黛國際電影節評委特別提名獎。
1991年
《出嫁女》獲第17屆莫斯科國際電影節特別獎。
《中國岩溶》獲西班牙巴塞羅那國家地質學電影節大獎棗最高藝術質量獎。
加拿大、香港、中影合拍故事片《秦俑〉獲法國巴黎奇情動作電影展大獎----最受歡迎影片;第1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配樂。
西影廠和台灣合拍故事片《大紅燈籠高高掛》獲第48屆威尼斯電影節銀獅獎、金格利造型特別獎、國際影評人獎和艾維拉諾莉特別獎。
北影廠香香港合拍故事片《過年》獲第4接訥京國際電影節評委特別獎;趙麗蓉獲
最佳女演員獎。
1992年
《來自火焰山的鼓手》獲第四十二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兒童影片獎」。
《大紅燈籠高高掛》獲義大利大衛獎評選活動「最佳外語片獎」。
《四十不惑》獲第四十五屆瑞士洛迦國際電影節」最佳影評獎」。
《秋菊打官司》獲第十四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和「最佳女演員獎」。
《留守女士》獲第十六屆開羅國際電影「金字塔金像大獎」和「最佳女演員獎」。
《心香》獲夏威夷國際電影節「評委特別獎」。
1993年
《香魂女》(導演:謝飛)、《喜宴》(長春電影製片廠攝制)獲第4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
《血色清晨》、《四十不惑》、《雙旗鎮刀客》、《媽媽》獲第四十三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新電影論壇獎。
《天堂回信》(導演:王君正)獲第43屆柏林電影節「國際兒童青年電影中心獎」;荷蘭第7屆國際兒童電影電視節最高獎「兒童電影節獎」;美國芝加哥第10屆國際兒童電影節成人評委和兒童評委兩項最佳影片獎;伊朗第9屆國際兒童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找樂》(導演:寧瀛)獲第四十三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新電影論壇獎和特別榮譽獎;第6接訥京國際電影節青年導演競賽項目金櫻花獎和東京都知事獎;聖塞巴斯蒂安電影節「青年導演大獎」首獎,獎金35萬美元;第十五屆法國南特亞非拉三大洲電影節金熱氣球獎,男主角黃宗洛獲最佳男演員獎。
由田壯壯執導、北京電影製片廠攝制的《藍風箏》獲第6接訥京國際電影節大獎,最優秀女演員獎(呂麗萍)、新人特別推薦獎和東京都知事獎。
《霸王別姬》(導演:陳凱歌)獲法國第46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最高獎——「金棕櫚獎」和國際影評聯盟大獎;洛杉磯影評家協會最佳外語片獎;日本福岡第38屆亞太電影節最佳導演和最佳剪輯獎。
《菊豆》(導演:張藝謀)獲保加利亞瓦爾納市首屆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鞏俐),鞏俐還獲第4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榮譽獎。 《秋菊打官司》(導演:張藝謀)獲法國影評人協會最佳外語片獎,並名列香港第12屆電影金像獎最佳十大華語片之冠。
《大紅燈籠高高掛》(導演:張藝謀)獲英國影視藝術學院最佳外語片獎、紐約影評人協會最佳外語片獎、比利時電影評論家協會大獎。 動畫片:上海美影廠《12隻蚊子和5個人》獲法國第19屆安納西國際動畫電影節教育獎。《悍牛與牧童》獲第3屆伊斯梅利亞國際紀錄片、短片電影節塔胡特銀像獎。謝晉導演獲法國首屆《軒尼詩》創意和成就獎。
1994年:
《火狐》(導演:吳子牛)獲第四十四屆柏林國際電影節「特別推薦獎」和在法國蒙彼利埃舉行的中國電影節金熊貓獎。
中國遼寧電視台拍攝的電視紀錄片《兩個孤兒的故事》獲第二屆亞洲電視映像節最高獎賞——最優秀獎,中國中央電視台的電視片《姊妹溪》獲優秀獎。
《炮打雙燈》獲第42屆西班牙聖塞瓦斯蒂安電影節評委特別提名獎。女主角寧靜獲最佳女演員獎。
《黃土高原徑流林業》在第11屆國際農業電影上,獲聯合國糧農組織獎。
1995年
《紅粉》(導演:李少紅)獲第45屆柏林國際電影節優秀單項獎視覺效果「銀熊獎」。
《黑駿馬》(導演:謝飛)獲第19屆蒙特利爾國際電影藝術節最佳導演獎,男主角騰格爾獲最佳藝術獎。
《紅櫻桃》(導演:葉大鷹)獲第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軒尼詩記者杯棗最佳創意獎」。女主角郭柯宇獲最佳女演員獎。
《二嫫》(導演:周曉文)獲第四屆國際電影節「瑪雅美洲豹」金獎,女主角艾麗婭獲最佳女演員獎。
《霸王別姬》(導演:陳凱歌)獲日本東京東影評論家大獎、最佳影片獎、最佳導演獎。張國榮獲最佳男主角獎。同時該片還獲得日本東京每日新聞電影大獎、最佳影片獎。
《陽光燦爛的日子》(導演:姜文)男主角夏雨獲第一屆新加坡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獎;影片被美國《時新周刊》評為年度國際「十大最佳影片」第一名。
《搖啊搖,搖到外婆橋》(導演:張藝謀)獲第48屆戛納國際電影節「電影技術獎」;被美國全美影評人聯盟評為年度格里菲思電影獎「最佳外語片獎」;獲美國第61屆紐約影評人協會年度電影獎「最佳攝影獎」。
《女兒紅》(導演:謝衍)女主角歸亞蕾獲捷克第30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
《蘭陵王》(導演:胡雪樺)獲美國洛杉磯桑塔·克拉里德國際電影節最佳外語片獎;出品人鄭凱南獲榮譽獎狀;攝影顧長衛獲夏威夷國際電影節「攝影獎」。 《與往事乾杯》(導演:夏鋼)獲葡萄牙第24屆菲格拉達福茲國際電影節國際電影俱樂部聯合榮譽獎。
《活著》獲香港第14屆電影金像獎評選「十大華語片」之一;男主角葛優獲「第47屆戛納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
1996年
《搖啊搖,搖到外婆橋》(導演:張藝謀)獲69屆奧斯卡攝影獎提名。
《太陽有耳》(導演:嚴浩)獲46屆柏林國際電影節「國際電影評論協會獎」和最佳導演「柏林銀熊獎」。
《紅粉》(導演:李少紅)獲第27屆印度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孔雀獎。
《紅櫻桃》獲第5屆不結盟及發展中國家平壤電影節大獎「火炬金獎」,導演葉大鷹獲最佳導演獎,女主角扮演者郭柯宇獲最佳女演員獎。
1997年
《鴉片戰爭》(導演:謝晉)獲加拿大蒙特利爾電影節「美洲特別大獎」。
《金秋鹿鳴》獲第七屆開羅國際兒童電影節長故事片金獎和兒童評委獎。
1998年
《變臉》(導演:吳天明)獲第29屆印度國際電影節「金孔雀獎」。
《我也有爸爸》獲印度海德拉巴第10屆國際兒童電影節最高榮譽獎「金象獎」。
兒童演員王泉(影片中飾病童大志)獲本屆影展「特別獎」。導演黃蜀芹獲由兒童和青少年觀眾組成的評審委員會頒發的「最受歡迎的兒童故事片」--「金匾獎」。
《紅色戀人》獲第22屆開羅國際電影節「金字塔獎」銀獎,片中女主角扮演者梅婷被評為最佳女演員。
1999年
《紅河谷》獲第十七屆伊朗「曙光」國際電影節「最佳影幕獎」。
《永樂大鍾》獲第一屆布達佩斯國際科學電影節「國際電影、電視和廣播合作理事會獎」。
《一個都不能少》獲第五十六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
參考資料:
⑹ 2022大學生電影節是直播嗎中國
直播。2022年第29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將於9月9日晚20點20舉辦青春之夜榮譽盛典,在cctv6直播。節目介紹,作為培養青年電影人才的搖籃,大學生電影節始終扶持、鼓勵青年影像創作。本屆大學生電影節學生原創作品推選環節也將登上青春之夜的舞台,第22屆國際大學生原創影片、中國稅收特別單元、第八屆青年優秀劇本推選以及2022 年度大學生影評推選榮譽獲得者代表將上台接受榮譽,展現電影新秀的蓬勃創造力與新銳視角。
⑺ 《七人樂隊》定檔,為什麼能成為第十六屆FIRST青年電影展開幕影片
《七人樂隊》成功定檔成為第十六屆first青年電影節公開展映的影片,這是由七位香港導演的七部作品影片組成的,向我們展現了輝煌壯麗的跨越70年的香港風貌,對我們回望歷史,以史鑒今有著重要的作用。
《七人樂隊》此前,在第二十五屆釜山國際電影節以及第四十五屆香港國際電影節中,也都收獲了不錯的成績,並且被推選為了這兩個電影節的開幕片。此次再一次受邀第十六屆first青年電影節展映開幕,也印證了這一作品是劃時代的巨作,在藝術和文化層面,有著較高的水準。
《七人樂隊》作為首映開幕電影,在陣容上集結了七位香港殿堂級導演,是絕無僅有的。這部作品的拍攝初衷是為了啟迪年輕一代繼續保持團結,以跨越半個世紀的記憶來描述香港的人文全景,讓觀眾看完之後以史鑒今,是不容錯過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