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大戰寧滬杭的劇情簡介
1949年4月,經過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之後,國共雙方的軍事力量對比發生了根本的變化。人民解放軍根據毛澤東主席和朱德總司令「向全國進軍」的命令,向尚被國民黨當局控制的廣大地區發起了大規模的戰略進攻,矛頭所指首先對准了國民黨重兵盤踞的京(指南京)滬杭地區。1949年4月20日,我百萬雄兵分中、東、西三個集團發起渡江戰役,國民黨苦心經營的千里長江防線在人民解放軍排山倒海的攻勢面前土崩瓦解。
人民解放軍乘勝南下,繼而攻克南京,切斷浙贛線,佔領杭州,直逼上海。為保護上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市區建築,解放軍經過周密部署並作出很大犧牲後,終於在5月27日解放了中國最大的城市——上海。
本片是八一電影製片廠拍攝的革命歷史題材電影「大進軍」系列的第一部。影片著重表現了渡江戰役和上海戰役兩大戰役。影片以恢宏的氣勢再現了渡江戰役萬船競發的浩大場面。在上海戰役中,為了避免對城區造成嚴重破壞,解放軍成功將國民黨軍主力調出城區,並在城區作戰中不使用重武器。在老電影《戰上海》中著重描繪的四川路橋戰斗也在這里出現。
與該系列電影的其他幾部不同,這部電影採用了三種視角:攝制組的視角:僅出現過一次,即開頭處展示了攝制組的一艘氣墊船通過拍攝現場進行的攝影;講述者的視角:幾位親歷當年歷史的老人在電影中對當時的歷史進行了一些講解;記錄電影的視角:再現當年的歷史。
『貳』 求八一廠的電影大決戰系列除了三大戰役以外的幾部片名
大進軍——解放大西北
大進軍——席捲大西南
大進軍——南線大追殲
大進軍——大戰寧滬杭
『叄』 華語影史有哪些經典的戰爭片值得觀看
雖然中國電影問題重重,戰爭片在電視劇領域,抗日神劇已經成為笑話的存在。但並不代表,中國並沒有好的戰爭電影。
第1:首推的《大決戰三部曲》
其實中國戰爭電影,如果要把時間再往前推,還能推到更早的《地道戰》《地雷戰》等等電影。
時間再往前推,便是十年時期的樣板戲戰爭片。時間總不能再推前推,因為再往前就是戰爭時期的抗戰的宣傳片。
這些電影對於當下的中國觀眾,可能《地道戰》和《地雷戰》有些印象之外。更早年代的戰爭片,已經非常的模糊,感慨不深。
而那個年代的國產戰爭片,從里到外都是又紅又專,不太符合現在很多文青什麼「反應戰爭真實人性」的要求。
但90年代初期的《大決戰三部曲》絕對是個例外。
這三部電影雖同樣屬於由中國官方主持,各個特型演員表演,再到內核反應都又紅又專的模式,但這三部電影非常客觀。
因為 歷史 上面,中國在三大戰役的正面表現,它確實就是這樣的。
《大決戰三部曲》《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充分展現了在解放戰爭的時候。國共雙方對於戰爭的表現,兩黨領導的能力和水準。
這個《大決戰三部曲》,成為了中國官方主導二戰戰爭電影的高峰,後來再也沒有達到過。其中調度真正的解放軍士兵的大場面,也成為中國電影迄今為止再難還原的場面。
第2:馮小寧的戰爭三部曲
這是馮小寧,不是馮小剛,有些觀眾千萬不要看錯了。雖然馮小剛後來也拍過口碑不錯的《集結號》和帶戰爭的災難片《一九四二》。
但馮小寧早期的戰爭三部曲相比,伯光覺得馮小寧的戰爭片雖然戰爭場面表現不太好,但內涵更加深刻。
馮小寧導演先說一下,中國著名第五代導演,後來還拍攝了《舉起手來》這種 搞笑 抗日片,近幾年的電影是越來越不行了
要論中國戰爭影片,最經典的莫八一電影製片廠拍攝的解放戰爭系列片《大轉折》《大決戰》《大進軍》了。三部電影系統的表現和詮釋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與國民黨軍隊進行戰略決戰的、波瀾壯闊的、全景式的、史詩般的真實 歷史 。
大轉折講的是1947年7月為扭轉戰局,劉鄧大軍南渡黃河,挺進大別山的故事;
大決戰講的是1948年10月到1949年2月國共的三大決戰;
大進軍講的是在三大戰役之後,1949年4月第二次國共和談破裂,解放軍向全國進軍的 歷史 。
《大轉折》共兩部分別是《鏖戰魯西南》、《挺進大別山》。主要內容是1946年6月,國民黨大舉進攻中原解放區,內戰爆發。1947年為粉碎國民黨軍隊對陝北和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為了扭轉戰局,劉鄧大軍南渡黃河,挺進大別山,在艱難的作戰環境中,實現了黨中央的戰略意圖,使解放戰爭形勢發生了根本性轉折,人民解放軍開始轉入戰略進攻階段。
《大決戰》三部,分別是 《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 。主要內容是
1948年3月,開始了決定中國命運和前途的戰略大決戰,同時也完成了震驚世界的遼沈、平津和淮海三大戰役。三大戰役結束,國民黨軍隊主力盡失,長江以北基本解放。
《大進軍》共四部,分別是《解放大西北》《席捲大西南》《南線大追殲》《大戰寧滬杭》。主要內容是三大戰役結束後,1949年4月1日,毛澤東和朱德總司令遂向中國人民解放軍發布向全國進軍的命令:奮勇前進,堅決、徹底、全部、干凈地消滅一切敢於抵抗的國民黨反動派。解放軍四個野戰軍全面出擊,分別打過長江天塹,進軍大西北、大西南,風卷殘雲,勢如破竹,排山倒海,勢不可擋,解放中國大陸全境。
1.《太行山上》這部電影個人已經看過無數遍了,但每看一次都覺得挺好看的。
個人覺得《太行山上》是一部史詩般的宏篇巨作,在觀看電影的整個過程中,感動著的同時,也在深深的思考著。我想,正是因為中國共產黨堅持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方針和人民戰爭思想,正是因為有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軍隊的浴血奮戰,中華民族才第一次取得近代以來反對列強入侵的全面勝利。影片中,日本人稱:「斬斷太行,就斬斷了中國的脊樑。」然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卻讓日本人的夢想化為了泡影,是中國共產黨撐起了中國的脊樑,撐起了中華民族的脊樑。
2.《金陵十三釵》這部影片開始看的時候覺得有點稍微枯燥,但看到後面看到從李教官救一群女學生為了守衛最後的南京時,從他本可以逃走卻守護教堂時。看到當神父從一個避難人一個旁觀者看到女學生們收到欺辱挺身而出成為守護者時,我的確被感動了。
南京淪陷的時候 一群看似一生都不會有接觸的人被一座破廢的教堂緊緊的綁在了一起 在這座看似安全的「孤島」中 他們猶如一條船上的螞蚱 進亦難退亦難 在日本人多種形式的暴虐中 他們共同經歷著生死相離的痛苦和慘絕人寰的折磨 那群秦淮河畔搔首弄姿行為放盪 衣冠不整的妓女 卻在如此浩大的背景下完成了人性的回歸和自我救贖,影片還是很有教育意義的,看著看著的同時人也會被慢慢震撼著。
3.《紅海行動》很多人都說這部影片堪比《戰狼2》,但就我個人看來,我覺得比《戰狼2》還好。
記得影片中的一句話:「一個中國人都不許傷害,一個中國華民都不能少」,那一刻,我為我的祖國而驕傲。
在影片中,仍歷歷在目的是石頭死去的那一刻,彷彿時間在她身上凝固了一般,前一刻的英勇,卻在下一刻走得那麼安然,糖應該是甜的,那是最心愛的女人給的,但它卻也是苦澀的,應為,沒有了以後。想想如今的我們,活在他們的庇護之下,自由安然,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不用像他們一樣,不知自己將要去到何方,我們應該學會感恩,感謝他們的無私奉獻,沒有他們就沒有我們如今的安穩生活。
《捍衛者》可以說將國產戰爭片的戰爭場景,表現出了前所未見的視聽效果。陣地戰、白刃戰、夜戰、巷戰,每一場的戰爭場面,都是經過精心設計,以迥異的風格,呈現出了全然不同的震撼。
《紫日》,老人含糊不清地訴說著被血與火覆蓋的半個世紀前,和平時喊著國仇國恥的人們。體會不到戰爭時忍著家恨的眼淚,紫日是太陽黃昏時的樣子。秋葉子被戰爭捲入,在戰爭結束後隕落,她本該留在那個大雨淋漓的地方。
《賽德克·巴萊》上下兩部,女人孩子成就了部落男人的靈魂。部落的所有人都是好樣的。他們都將走過彩虹橋。緊張的攻防戰,煎熬的戰斗,卻煎熬得如此神聖。有些東西必須堅持,它們不能失去,比如那戰斗的靈魂與驕傲。
《宋景詩》同樣是國產戰爭片中的一個佳作,本片描寫了清朝後期山東魯西地區一位農民宋景詩為了反抗清朝統治者橫征暴斂欺壓百姓,憤而率領鄉親們起義組成黑旗軍與清廷作斗爭的故事。影片由上影廠1955年攝制。
《集結號》一反傳統國產戰爭片的程式化模式,打破了以往的以戰爭場面的宏大、戰斗的激烈來表現戰爭的傳統手法,而從人性化的角度來表現戰爭,通過挖掘人在戰爭面前的真實心態來詮釋戰爭的慘烈與殘酷,更多地關注生命的價值。
《紅海行動》這部之前,華語電影在講現代軍事題材方面,真的好像.....還有挺多的
《賽德克巴萊》該片籌劃長達十二年、動員兩萬人參與拍攝。文明和野蠻的沖突戰爭,這不就是人類發展的必然階段嗎。
《戰狼1/2》表現出的大國自尊心、國家自豪感令人熱血沸騰。
《湄公河行動》真實事件改編,金三角、毒梟、人民解放軍、殺戮、錢權、追凶甚至是在標准審查制度內都無法看到的「娃娃兵」,每一個元素都將這部商業大IP推向腎上腺素的制高點!
《集結號》慘烈的戰爭在炮彈的轟鳴中開始,最後吹起生命的號角。
1,《活著》
2,《霸王別姬》
3,《火鍋英雄》
3,《戰狼》第一部,第二部
4,《殺破狼》第一部,第二部
5,《導火線》
6,《武俠》
7,《十月圍城》
8,《港囧》
9,《痞子英雄》系列
10,《無人區》
《百團大戰》、《太行山上》、《紅海行動》
不同年代,致敬相同的中國心!
《大決戰》之《遼沈戰役》《平津戰役》《淮海戰役》三部曲。《風雨下鍾山》。《南征北戰》。
《血戰台兒庄》《百團大戰》《紅海行動》《金陵十三釵》《集結號》《東京審判》《鬼子來了》
南斯拉夫電影周:蘇捷斯卡戰役,67天,夜襲機場,橋,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突襲達瓦
『肆』 大進軍的解放大西北
中文名稱:大進軍 解放大西北
英文名稱:
英文別名:
發行時間:1996年電影導演:韋林玉
電影演員:呂曉禾-彭德懷
傅英-大個連長
周潔-女記者
杜雨露-胡宗南
閻雨生-馬鴻奎古月-毛澤東
趙恆多-蔣介石
李龍吟-馬步芳
陳銳-馬繼援
簡介:
◎字幕簡、繁、英
◎文件格式XVID+AAC HE 5.1CH
◎視頻尺寸800X308
◎片長150 Min 震撼中外的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勝利結束後,1949年4月1日,中國共產黨代表團與南京國民黨政府代表團在北平開始談判,但南京國民黨政府拒絕在國內和平協定最後修正案上簽字,致使談判破裂。 中共中央軍委主席毛澤東和朱德總司令遂向中國人民解放軍發布向全國進軍的命令:奮勇前進,堅決、徹底、全部、干凈地消滅一切敢於抵抗的國民黨反動派。 1949年5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司令員兼政委彭德懷率領王震第一兵團、許光達第二兵團、周士弟第十八兵團、楊得志第十九兵團向盤踞在陝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地區的國民黨反動派軍隊胡宗南部及馬步芳、馬鴻逵部發起追殲。彭大將軍指揮果斷,一野將士作戰勇猛,經「扶眉戰役」、「蘭州戰役」,消滅了敵人主力。至1950年3月,除新疆的陶峙岳將軍、包爾漢省主席和平起義外,一野共殲滅敵軍30萬人,解放了西北全境。 《大進軍——解放大西北》表現的就是這一氣勢恢弘、戰績顯赫的軍事行動。
幕後製作
繼描寫「三大戰役」的電影成功後,接著又拍出了《大進軍》。這段由於歷史的原因以前沒有宣傳的歷史,被《大進軍》生動、真實地再現出來。該影片用蒼涼的筆調刻畫出了西北野戰軍總司令彭德懷橫刀立馬、傲視頑敵的英雄氣概,在他的指揮下,解放軍進軍荒涼貧窮大西北,解放大西北的戰爭史實。同時,也把西北最大的戰役「蘭州戰役」的過程進行了全景式的描寫。
『伍』 大進軍4部觀看順序哪部開始
大進軍4部觀看順序包括:
1、大進軍《解放大西北》(上、下集);
2、大進軍《席捲大西南》(上、下集);
3、大進軍《南線大追殲》(上、下集);
4、大進軍《大戰寧滬杭》。
這四部分別於1996、1997、1998、1999年上映。
幕後製作
繼描寫「三大戰役」的電影成功後,接著又拍出了《大進軍》。這段由於歷史的原因以前沒有宣傳的歷史,被《大進軍》生動、真實地再現出來。
該影片用蒼涼的筆調刻畫出了西北野戰軍總司令橫刀立馬、傲視頑敵的英雄氣概,在他的指揮下,進軍荒涼貧窮大西北,解放大西北的史實。同時,也把西北最大的戰役「蘭州戰役」的過程進行了全景式的描寫。
『陸』 大決戰~大轉折~大進軍三個系列電影的歷史時間順序是什麼
解放戰爭的歷史時間順序是大轉折、大決戰、大進軍。
大轉折講的是1947年7月為扭轉戰局,劉鄧大軍南渡黃河,挺進大別山的故事;
大決戰講的是1948年10月到1949年2月國共的三大決戰;
大進軍講的是在三大戰役之後,1949年4月第二次國共和談破裂,二野三野百萬大軍渡過長江。
(6)大進軍電影梗概擴展閱讀:
大轉折共兩部分別是《大轉折之鏖戰魯西南》、《大轉折之挺進大別山》。
1946年6月,國民黨大舉進攻中原解放區,內戰爆發。第二次國共合作宣告破裂。
1947年中國革命處於危機關頭,為粉碎國民黨軍隊對陝北和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為了扭轉戰局,劉鄧大軍南渡黃河,挺進大別山,在艱難的作戰環境中,實現了黨中央的戰略意圖,使解放戰爭形勢發生了根本性轉折,人民解放軍開始轉入戰略進攻階段的故事。
《大決戰》三部,分為 《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 三部。
1948年3月,為適應解放戰爭形勢的發展需要,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率領中共中央機關和解放軍總部離開陝北,來到河北西柏坡村,與劉少奇、朱德率領的中央工作委員會相會合,在這里共同指揮南北兩線五大戰場。開始了決定中國命運和前途的戰略大決戰,同時也是震驚世界三大戰役。
《大進軍》是一部解放戰爭歷史巨片,全景再現解放戰爭,它包括:
1、大進軍《解放大西北》(上、下集)2碟;
2、大進軍《席捲大西南》(上、下集)2碟;
3、大進軍《南線大追殲》(上、下集)2碟;
4、大進軍《大戰寧滬杭》1碟 。
在三大戰役結束後,1949年4月1日,中國共產黨代表團與南京國民黨政府代表團在北平開始談判,談判破裂以後中共中央軍委主席毛澤東和朱德總司令遂向中國人民解放軍發布向全國進軍的命令:奮勇前進,堅決、徹底、全部、干凈地消滅一切敢於抵抗的國民黨反動派。
『柒』 電影《大進軍》系列的下載誰有呀發一下
第一放映室就有是這嗎?
『捌』 在哪能看到大進軍這部系列電影
上迅雷上找找
『玖』 中國解放戰爭時期曾經有三個重大的歷史轉折點的電影即《大進軍》《大轉折》《大決戰》!
大轉折-千里躍進大別山,解放軍首次開始大規模的外線作戰。此前一直是國民黨軍隊在推進,共產黨的軍隊在後撤。
大決戰-三大戰役,使得國共的實力對比發生根本性和不可逆轉的改變
大進軍-屬於收官階段在不到1年的時間內解放整個中國大陸。實際上已經不能算轉折了,因為大決戰以後共產黨對國民黨的軍事力量的優勢已經是壓倒性,不可逆轉的了。
『拾』 大進軍解放大西北的介紹
英文譯名為《The Liberation of Northwest China》,發行時間為1996年,電影導演為韋林玉,參演演員有呂曉禾飾彭德懷,傅英飾大個連長,周潔飾女記者,杜雨露飾胡宗南,閻雨生飾馬鴻奎,古月飾毛澤東,趙恆多飾蔣介石,李龍吟飾馬步芳,陳銳飾馬繼援。上映地區大為陸,語言為普通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