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排行 > 電影侗族大歌

電影侗族大歌

發布時間:2022-12-07 04:42:05

㈠ 侗族大歌電影什麼時候上映 播出時間是多久

電影《侗族大歌》是由北京雲上太陽影視文化有限公司、黔東南州凱宏資產運營有限責任公司、貴州電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愛情片[1-2],貴州省委宣傳部、省旅遊局、省民委、黔東南自治州委員會、黔東南自治州人民政府、黔東南州委宣傳部、從江縣委員會、從江縣人民政府、貴州雲上中貝文化傳媒投資有限公司聯合攝制[3],由江秀佳[4-5]、醜醜編劇,醜醜執導[2],王嘉、蕭浩冉、韋禮安[6]主演,盧燕、王慶祥、伍宇娟、王春子聯袂出演。

講述了一段為愛痴狂、終身相守的愛情故事[2],阿蓮(王嘉飾)、那福(蕭浩冉飾)、千樹(韋禮安飾)三人經受著愛情與友情的煎熬,用60載的相守與陪伴,詮釋了世間平凡卻刻骨銘心的真愛[7]。

該片於2017年11月14日貴州上映[8],11月17日全國上映。[9]

㈡ 秀麗江山長歌行季文誰扮演

電視劇《秀麗江山之長歌行》中季文指的是李軼,由蕭浩冉扮演。
劇名:《秀麗江山之長歌行》
角色:李軼
演員:蕭浩冉
簡介:李軼字季文,李通堂弟,助劉秀舉事,後轉投更始帝

中文名:蕭浩冉
國 籍:中國
星 座:處女座
身 高:178cm
出生地:山東煙台
出生日期:1985年9月7日
職 業:演員
畢業院校: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2004級
代表作品:《侗族大歌》、《大染坊續》、《傳奇大掌櫃》
備 註:2007年,參演首部影視作品,在電視劇《清凌凌的水藍瑩瑩的天》中飾演孫小豐。2008年主演都市情感劇《一顆顆眼淚都是愛》 。2009年主演勵志劇《國球》。2010年參演考古懸疑劇《第四片甲骨》 。2011年參演近代都市劇《小洋樓》。2012年3月參演歷史傳奇劇《大唐文宗》;7月參演航空勵志劇《天使艾美麗》。2013年8月參演古裝宮廷劇《秀麗江山之長歌行》;12月參演都市愛情劇《戀愛的那點事兒》 。2014年1月參演年代劇《傳奇大掌櫃》;4月參演古裝劇《聊齋外傳之嶗山道士》。2015年參演都市情感劇《親愛的!好久不見》和諜戰劇《浮出水面》;同年主演青春武俠劇《新邊城浪子》。2016年,領銜主演的電影《侗族大歌》獲得第22屆維多利亞國際電影節新文化浪潮電影大獎。

㈢ 想了解下侗族大歌,有這方面題材的電影嗎

阿浪的遠方建議可以看下,這部影片中侗族大歌很多,都很好聽,電影的主題曲更是韻味十足,我把MV推給你,可以聽聽,很棒,到騰訊視頻搜索阿浪的遠方。

㈣ 侗族大歌電影百度雲資源

《侗族大歌》,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是在中國侗族地區一種多聲部、無指揮、無伴奏、自然合聲的民間合唱形式。1986年,在法國巴黎金秋藝術節上,貴州從江縣小黃村侗族大歌一經亮相,技驚四座,被認為是「清泉般閃光的音樂,掠過古夢邊緣的旋律」。網路雲2009年,侗族大歌被列入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2016年6月,由著名音樂人百慕三石擔任製作人的的全球首張實地錄制侗族大歌主題專輯《天賦侗聽》正式問世。[1]2017年7月,《天賦侗聽》榮獲首屆CMA唱工委音樂盛典「最佳民間/民族專輯」[

㈤ CCTV6 愛畫電影 里的(侗族大歌)全部的插曲。特別有一首。

尚重琵琶歌。

㈥ 守衛者浮出水面的 凌小松是誰演的

蕭浩冉,1985年9月7日出生於山東煙台,中國內地男演員,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2004級。
2007年參演個人首部電視劇《清凌凌的水藍瑩瑩的天》 。2008年主演都市情感劇《一顆顆眼淚都是愛》 。2009年主演勵志劇《國球》 。2010年參演考古懸疑劇《第四片甲骨》 。2011年參演近代都市劇《小洋樓》 。2012年3月參演歷史傳奇劇《大唐文宗》 ;7月參演航空勵志劇《天使艾美麗》。2013年8月參演古裝宮廷劇《秀麗江山之長歌行》;12月參演都市愛情劇《戀愛的那點事兒》 。2014年1月參演年代劇《傳奇大掌櫃》;4月參演古裝劇《聊齋外傳之嶗山道士》。2015年7月參演諜戰劇《浮出水面》;11月參演都市情感劇《親愛的!好久不見》。2016年,領銜主演的電影《侗族大歌》獲得第22屆維多利亞國際電影節新文化浪潮電影大獎;同年主演青春武俠劇《新邊城浪子》。2017年,與范冰冰、高雲翔聯袂主演的傳奇歷史劇《贏天下》 。

㈦ 貴陽哪兒看皮膚的

貴`陽`中`醫`皮`膚`病`醫`院0851灬8571灬6090
.
.
.
.
.
.
.
.
.
.
.
.
.
.
喜怒哀樂。長期以來我國少數民族題材電影對現實題材的關注,明顯是順應了時代的需要,烙上了時代的印跡,同時也將少數民族同胞的生活和文化帶到了大眾眼前。少數民族題材電影在電影體制改革之前偏愛現實題材。21世紀以來,少數民族題材電影對現實題材依然鍾愛,但在具體類型的選擇上,抑或在創作主體方面都出現了多樣化的局面,出現了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的導演群,比如代表性的導演群體有「蒙古草原派」的麥麗絲、寧才、卓·格赫、哈斯朝魯、寧浩、巴音等;「影像西域派」的金麗妮、高峰、西爾扎提·牙合甫、胡爾西德·吐爾地等;「白山黑水派」的戈日泰、楊明華、戴瑋等; 「傳奇藏地派」的萬瑪才旦、陸川、松太加、徐鴻鈞、周玉鵬、杜家毅等;「歌行雲之南派」的章家瑞、雷獻禾、馬會雷、向一民、李松霖等;「貴州苗鄉派」的胡庶、寧敬武、劉傑、醜醜等;「多民族集錦派」的韓萬峰,其創作的影片已有九部,涉及黎、羌、侗、藏、苗、土家六個民族。
新世紀以來,我國少數民族題材電影對現實題材的選取比較多樣化,總體來講,「關注現實、關心社會、關愛他人」是影片與少數民族社會現實相照應的結合點,涉及領域極為廣泛,大致可概括為十大類:
少數民族教育和兒童關愛問題,如《天上草原》《至愛》《開水要燙,姑娘要壯》《走路上學》《水鳳凰》《蔚藍色的杭蓋》《格桑梅朵》《尋找那達慕》《你是太陽,我是月亮》等;
少數民族當下愛情婚姻等情感生活,如《花腰新娘》《吐魯番情歌》《青檳榔之味》《雲上人家》《行歌坐月》《月亮之上》等;
少數民族地區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如《聖地額濟納》《哦·我的鄂倫春》《歡迎你到阿爾村》等;
少數民族傳統生活方式變遷及與現代生活理念的糾葛,如《美麗家園》《婼瑪的十七歲》《遙遠的敖魯古雅》《藍色騎士》《碧羅雪山》《額爾古納河右岸》《遷徙》等;
在現代文明的滲透下,少數民族地區生態環境的變化,如《可可西里》《季風中的馬》《成吉思汗的水站》《家在水草豐茂的地方》等;
少數民族非遺文化的傳承,如《大東巴的女兒》《尋找智美更登》《鮮花》《長調》《天琴》《唐卡》《鍬里奏鳴曲》《五彩神箭》《侗族大歌》等;
民族間團結友愛,如《錫林郭勒·汶川》《額吉》《烏魯木齊的天空》《伊犁河》等;
少數民族現實中感動人物的感人事跡和邊緣群體的酸甜苦辣,如《香巴拉信使》《承諾》《索道醫生》《甘南曼巴》《第七種味道》《圖雅的婚事》《尼瑪家的女人們》《德吉德》《塔洛》等;
關於少數民族社會法制問題,如《格日勒》《馬背上的法庭》《德吉的訴訟》等;
少數民族體育活動,如《買買提的 2008》《阿米·走步》等。
從上述羅列的影片及類型可看出少數民族現實題材電影是比較繁榮和多樣的,這種景象的出現有其潛在的孕育邏輯,主要有時代呼喚、環境促動與主體自覺三個方面的因素。首先,從時代的呼喚來看,自1990年代初「市場經濟」的全面啟動以來,國家社會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少數民族地區在時代大潮的浸潤下,少數民族的生活環境、生活方式及心理情感也悄然發生變化,這些日益顯露的客觀現象激發了一批關注少數民族的電影創作者們的藝術敏感,同時這些電影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易於引起少數民族觀眾的文化認同,適合少數民族觀眾的觀影情懷,進而大批與時俱進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現實題材影片誕生。其次,從電影市場化的大環境來看,少數民族題材電影創作資金顯得捉襟見肘,絕大多數少數民族題材電影創作者屬於新手,實力和名氣遜色一籌,資金的獲取顯然不盡如人意,「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走低成本的「藝術電影」不失為上策,而「藝術電影」與現實題材有著天然的緣分。再次,從創作主體來看,1990年代,以第六代為主的現實題材電影創作主體,以其具有藝術個性的「新寫實」魅力,逐漸由邊緣走向大眾,其個人對現實的真切寫作方式為少數民族現實題材電影創作樹立了信心和提供了良好的創作氛圍。新世紀以來的少數民族題材電影導演與第六代導演具有相似的文化機遇和文化身份,吸收借鑒第六代的現實題材創作思路和手法顯得順理成章和有跡可循。新世紀以來少數民族題材電影創作發展中最令人欣慰的是出現了以卓·格赫、萬瑪才旦、醜醜等為代表的一批少數民族出身的導演,他們以極大的熱情和忠誠的創作態度對本民族的現實進行自覺審視與抒寫。還有以高峰、章家瑞、韓萬峰為代表的更大一批具有少數民族文化視角的漢族導演,對少數民族社會文化給予濃郁情感,積極主動參與到對少數民族現實生活的記錄傳播和觀察反思。此三種因素共同作用促動了當下少數民族現實題材電影的發展。
誠然,這些影片在真真切切表述少數民族現實方面具有突出的時代感和人類學意義,就當下電影格局看,關注現實既是少數民族題材電影的長處,也是少數民族題材電影應該擔當的時代責任,但民族文化不能脫離歷史而發展。然而近 15年來,少數民族題材電影作品有150餘部,其中除《嘎達梅林》《喜馬拉雅王子》《末代女土司》《愛未央》和《支格阿魯》等寥寥幾部歷史神話題材電影外,絕大部分電影缺乏歷史和想像。其實少數民族擁有豐富的歷史故事、歷史人物等適於電影表述的歷史文化和神話傳奇故事,少數民族題材電影史上也曾出現過頗有影響的歷史題材影片,如塞夫、麥麗絲導演的《東歸英雄傳》《悲情布魯克》《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馮小寧導演的《紅河谷》《嘎達梅林》。以神話傳奇為題材的經典影片《阿詩瑪》《孔雀公主》也曾家喻戶曉。歷史、現實和想像之間存在某種聯系或「交響」,是人類社會發展歷程中與生俱來的現象。民族歷史文化是一種被時間凈化了的歷史情懷,是一種集體記憶,可啟迪智慧,可生產民族身份感,少數民族題材電影對歷史的表述和審視可以反思民族的歷史存在,是一種民族思考的成熟。那麼,當下少數民族題材電影在傾力記錄和反思現實生活的同時,應當拓展對歷史神話題材及對未來暢想題材的創作,努力將少數民族「三大史詩」:蒙古族的《江格爾傳奇》、藏族的《格薩爾王》、柯爾克孜族的《瑪納斯》打造為電影精品的同時,挖掘各少數民族優秀的歷史文化,用電影講述民族的歷史。
二、開啟民族自我抒寫浪潮
21世紀以來,少數民族題材電影創作隊伍中逐漸出現了一批少數民族出身的導演,創作了一系列頗具新意的反映本民族的影片,被學界冠以「原生態電影」、「母語電影」、「新文化電影」、「非遺主題電影」、「本位電影」等術語,足見少數民族導演創作的電影具有自身的獨特之處,其反響非同尋常,引起了學界的集體關注。如「2005年以後,少數民族母語電影的隊伍在不斷壯大,至少運用了11種少數民族語言拍攝,可以說是進入了一個『黃金時代』」,「所謂『原生態』的少數民族題材電影一般是指由少數民族身份的導演所編導、由本民族演員參與的反映本民族原汁原味生活的影片」。概而言之,這些術語折射出新世紀以來少數民族題材電影創作視角的新現象:少數民族自我抒寫情懷的集體表達。這既體現了少數民族文化主體的崛起,又表明了少數民族本土導演的文化自覺。
新成長起來的這一大批少數民族導演,出現了將創作視野聚焦本民族的現實生活和普通個體,審視本民族在當下出現的種種現象,並形成了自成風格又具地域特色的影像序列。其中以關注現代文明對傳統的沖擊和影響的視角尤為鮮明,「面對本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危機,他們憂心忡忡,為了能夠喚起本民族和社會對少數民族文化保護與發展的關注,他們也把創作的焦點對准了少數民族的現實生活,對准了生活其中、對少數民族文化的現實處境感受最直接、最深刻的普通人,希望藉助電影創作,將當下少數民族及其文化的真實處境表現出來。所以在他們的創作中,少數民族的現實生活就少了許多的詩情畫意,多了現實的尷尬窘迫和茫然失措」。如以卓·格赫、寧才、哈斯朝魯、巴音為代表的導演主要表達對蒙古草原傳統文化變遷的憂思和堅守情懷,尤其以卓·格赫為甚,其十年間創作的六部蒙古族題材電影《索密婭的抉擇》《蔚藍色的杭蓋》《尼瑪家的女人們》《成吉思汗的水站》《藍色騎士》《德吉德》,秉承「真我」和「真狀態」的本民族情懷,訴說著草原牧區充滿悲情的現狀。以萬瑪才旦、松太加為代表的藏族導演堅持「藏語母語」創作,都關注藏區尤其牧區普通人的生活現狀。萬瑪才旦的五部作品《靜靜的瑪呢石》《尋找智美更登》《老狗》《五彩神箭》《塔洛》,對藏區現實與傳統之間無以名狀的復雜關系進行了冷靜的記錄和思考,對現實則更多的是寬容和坦然,但對傳統也流露出些許眷念與惆悵。松太加的作品《太陽總在左邊》與《河》則偏向表達藏族人民在當下涉及與「心靈救贖」有關的問題,通過對藏族人民日常生活的敘述,體悟他們對生命、親情、信仰的看法。
與蒙古族、藏族導演拍攝的本民族電影普遍偏向低沉、內斂甚至是悲情的氣質有鮮明的差別,維吾爾族導演西爾扎提·牙合甫和侗族導演醜醜拍攝的電影則比較明朗、溫暖,對本民族人民生活、情感的抒寫偏重唯美,暖色調氣質是主流。西爾扎提·牙合甫導演的電影《買買提的2008》《鮮花》《烏魯木齊的天空》《真愛》,其影片基調總體是樂觀、積極、向上,即使電影故事背景是一個灰色的時代,即使故事本身是凄美的,但其表述方式不乏幽默調侃和溫情,西爾扎提·牙合甫被譽為「西部暖流派」的代表。出生於貴州侗鄉的導演醜醜,其創作的目的就是傳播家鄉的文化,曾言:「我是苗族和侗族的女兒,我有自己承載的使命,就是通過我的鏡頭,讓更多的人了解我的家鄉和民族,熱愛我的家鄉和民族,讓我們的民族文化得到激勵,更好地傳承下去。」醜醜近十年一直堅持對家鄉的關注,共創作三部作品:《阿娜依》《雲上太陽》《侗族大歌》,這些電影傳達了導演對家鄉濃烈的愛,盡顯家鄉的旖旎山水、天籟歌舞和淳樸鄉民,簡單明快的表達方式卻飽含濃郁的現實主義浪漫情懷。
少數民族導演隊伍的形成和壯大是少數民族題材電影繁榮發展的希望,他們以自我觀照的獨立方式讓電影和本民族現實發生著關系,其當下對本民族抒寫熱情的「族群發聲」景象不僅為少數民族題材電影賦予了新的生命力,也引起了大家對少數民族生活的重新認識和關注。這對於少數民族題材電影文化的多樣化發展、少數民族導演的培養和茁壯成長樹立了信心,提供了一種可供嘗試的路徑。但目前的民族抒寫普遍存在拘泥於民族的純粹性,多聚焦少數民族現實的邊緣,關注某些極端的少數個體,沒有進入現實的中心區域,普通大眾的生活現狀遭到「屏蔽」,如此以來,少數民族題材電影會更加趨向邊緣,「少數民族」的現實生活成為「他者」的生活,電影中的「故鄉」成為「異鄉」,影片表現的內容不僅不能為大眾所接受,即使本民族也不認同,這樣的抒寫只是「個人的藝術」而已。本土導演在表達個人體悟和情緒時,也要有宏大的視野,也應該關注少數民族現實的中心區域,關心絕大多數民眾的當下生活及心理情感,表達他們的訴求。
宏大的視野不僅體現在要拓展關注的現實對象,還應注重故事的歷史厚重感。此處強調電影的「歷史」性並不是指狹隘的「歷史題材」,而是指在對現實觀照的同時,要有歷史思維和意識,如此結構的電影故事既具縱深邏輯又具磅礴氣勢,在現實的表述過程中,潛在地表現出少數民族與歷史的關系,歷史對少數民族的心靈和命運的深刻影響。
同時,「國家形象」的參與也是少數民族題材電影宏大視野的建構方式,「在國家與少數民族的關繫上,當下少數民族題材電影並沒有建立合理的敘事規范,往往是在凸顯少數民族文化的同時,很少有相應的國家形象與認同的積極建構,少數民族題材電影創作與批評的最大的認知誤區是『去國家化』」。此處重提「國家」,是將「國家形象的建構」作為少數民族題材電影創作的一種文化自覺和文化責任。近幾年,少數民族題材電影走出國門參與國際展演和角逐國際獎項比較頻繁,這是一個好現象,但此類電影大多缺乏對民族與國家關系的表述,影片向世界展示的多是邊緣孤獨、落後愚昧、陰郁保守的片面印象,這暗合了長期以來西方對中國社會文化的偏見。富有生機活力、立體飽滿的中國形象在少數民族題材電影中是「缺席」的,國家認同與國家正面形象的積極建構,是少數民族題材電影應當重視和承擔的責任。
三、情節結構富有詩化
當下少數民族題材電影以影像紀實藝術為主流風格,偏重對生活場景的本真記錄,其總體特徵為:一是講究場面或人物動作的完整性和統一性,故事結構比較鬆散,情節舒緩;二是講究一種情緒一種想像,營造出「詩化」的散文式意蘊; 三是往往採用「弱故事」情節結構,按照日常生活流順序平鋪直敘,不刻意製造矛盾和沖突,或把矛盾淡化、沖突弱化。這種鬆散詩化的敘事結構,對情節的設置顯得游離零散,多是幾個情節平行展開,情節之間的因果邏輯關系被削弱,情節之間的關系更多的是拼接。如《藍色騎士》中的情節主要有:姐姐塔薩與羊販子尼格萊戀愛遭父親阻攔、姐姐嫁給酒鬼牧民孤獨勞作、父親薩蒂畢斯與兒子巴勒爾比賽兒子輸了、父親拆掉兒子買的電視機、薩蒂畢斯與妻子娜彌婭下棋薩蒂畢斯輸了、巴勒爾離開草原薩蒂畢斯將馬送給巴勒爾、塔薩最終與父親冰釋前嫌喊出了八年來第一聲「爸爸」。這些情節之間沒有必然的因果關系,沒有具有集中矛盾沖突的「戲劇性」事件,而更多的是以人物活動為支撐來結構情節,更多的是對草原牧民生活場景的呈現和展示,整個影片的結構鬆散。斷裂、碎片、片段式的情節拼合的優勢在於既可以用「自然狀態」的鏡頭畫面增強少數民族現實生活的「紀實」質感,又可以對影片人物心理情緒進行詩化抒寫,導演也可借劇中人盡情表達自己的民族情懷。情節分散,非時序,多線索、多視角的碎片化結構能多時空地結構人物活動和情緒的流動,豐富畫面內容,營造淡雅深沉耐人尋味的意境,但觀眾要將多線索聯系整合起來才可能揣摩出影片的主旨,這些太過詩意化的電影對大眾來說有些「曲高和寡」。而且,沒有建構深入的矛盾,影片往往就缺乏「現實的厚度」,這種影片既沒有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又缺少深長的意味,結果往往陷入了索淡寡味的尷尬。
遠景、全景等景深鏡頭,是與少數民族紀實題材電影鬆散結構相對應的鏡頭特徵,用固定機位、跟拍方式拍攝的長鏡頭也較多。萬瑪才旦以運用長鏡頭著稱,尤其鍾情固定機位的長鏡頭,從《靜靜的嘛呢石》中小喇嘛與小活佛讀經、小活佛背誦經文整個過程長約五分鍾的長鏡頭,到《塔洛》開場就使用長達十二分鍾的固定長鏡頭:塔洛面對攝像機背誦毛澤東的《為人民服務》全文,將固定長鏡頭運用到極致。大景別高景深的鏡頭中往往包含多種元素,需要調動觀眾參與場面調度的主動性,才能理解意義,但在文化消費為甚的當下,這種景深鏡頭的反復多次出現就會降低部分觀眾的觀影興趣,加之少數民族文化差異的客觀存在,「陌生化」的鏡頭內容雖能帶來新鮮感的瞬間,但留下的可能多是迷茫和不解,不利於少數民族文化的傳達。長鏡頭雖然能逼真地表現少數民族人的本貌和生活的本貌,但其缺乏場面調度的靈活性和動態感,單調沉悶的基調也難以獲取觀眾持續的專注力。「敘事的淡化」不是現實題材電影的固定手法,現實題材的表述並不排斥結構的「戲劇性」,少數民族題材電影盲目拒絕戲劇性和對紀實方法的因循守舊,甚至更加誇張,當然這也是拓展藝術形式多樣化的一種探索和嘗試,有其存在的價值,但消減了電影的觀賞性,其價值也就小眾化了。
具有戲劇張力的影片《可可西里》《花腰新娘》《吐魯番情歌》《圖雅的婚事》《紅河》等曾在競爭激烈的電影市場上尚還分得了一杯羹,而絕大部分不講究矛盾沖突的散文式敘事結構為主的少數民族題材電影,缺乏觀眾捧場,難以進入院線。雖然不能完全用市場來衡量一種電影藝術,但既能表達現實圖景和深沉思考又能獲得大眾青睞和喜愛的藝術樣式又何樂不為?少數民族題材電影紀實的表現形式需要豐富,增強影片的「戲劇張力」是改善當下少數民族紀實題材電影「小眾化」命運行之有效的策略。「戲劇張力」建構方式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不能拘泥於淡化情節的結構模式,而應增強富有節奏感的「戲劇化」結構,認認真真地講好曲折動人的故事,加強情節性敘事,注重設置集中的矛盾沖突,開創新穎而又緊湊的情節模式;二是增強影片視聽元素的戲劇張力,整合視覺聲音等電影語言的表現力,充分運用運動鏡頭、景深鏡頭等鏡頭語言和場面調度等新的電影技巧,從視聽層面震撼人心。如此,少數民族題材電影不難創作出既富有藝術時代感又具有觀賞性的現實題材影片。
綜上所述,新世紀以來少數民族題材電影在創作上形成了一些特點,但同時存在需要改進的地方。在題材選擇方面以現實題材見長,涉獵現實生活的諸多領域,面對現實敢於發言,本族導演多是「憂思」,他族導演多是「反思」。但在關注現實的同時,需放眼歷史和放飛想像,少數民族擁有的燦爛文化就能得以全面再現,少數民族題材電影才能真正實現「百花齊放」。在視角傾向方面,民族自我抒寫的視角獲得極大張揚,這表現了少數民族文化主體的自覺行為及對本民族現實流露出一種具有思想啟蒙意義的人文情懷,但在傾情表述「純粹民族」情緒的同時,擁有博大胸懷和宏大視野也是責任。在藝術結
案:如福、祿、壽、財、喜等字樣的鏤空雕刻,仙桃葫蘆,福壽延年,石榴蝙蝠,扇狀瓶形等等。
2.神話人物圖案:如八仙過海、壽星獻桃等。
3.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
4.方形、菱形、八邊形、六邊形等幾何圖紋,如回形紋、卷草紋、人字紋等。
二、窗欞的分類
窗欞一般分為板欞窗、格扇、隔斷、支摘窗、遮羞窗、檻窗等。
三、窗欞在現在室內設計中的應用
在社會快速發展之下,室內設計的風格也呈現出多樣化,在現在簡約風格、歐美風、田園風等深受人們喜愛和追捧時,也有很多人們把目光轉移到了中式的傳統風格上來,實木的傢具、古樸的色調、傳統建築元素的運用,讓人們回歸到了夢開始的地方。然而中國古典風格的室內設計是少不了應用精美的窗欞的;在中國古典風格的室內設計中窗欞的運用非常廣泛;下面我就總結一下窗欞運用在室內設計中的地方:
首先,室內設計中的隔斷多數就是應用窗欞或類似的元素來設計製作的,隔斷,隔而不斷,室內設計中門廳與客廳之間經常會用到隔斷,來劃分了空間,又不會呆板的分割開來,起到美化裝飾室內空間的效果。
其次,吊頂的設計上,現今我們看到的吊頂是運用石膏板或其他一些材料把吊頂造型做好,在飾以面材、打上燈帶、貼上壁紙;然而在吊頂造型中運用上窗欞元素的材料,這樣會讓整個空間顯得更加美觀,空間視覺更加平衡,在室內設計中也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再次,電視背景牆的設計上也是運用廣泛,電視背景牆是是室內設計的重要部分,它的視覺感官如何可以說直接影響到室內設計的層次;窗欞元素運用在其中就可以讓其更加美觀,大大出彩。
最後,卧室床頭背景牆的運用上,床頭背景牆是卧室最吸引人們目光的地方,因此設計師們也會在這個地方,多下功夫,所以它也將是窗欞元素運用的佳選之處。
四、窗欞應用在是室內設計當中展現效果
傳統元素歷來被室內設計師所喜愛,尤其是在做中國古典風格的室內設計之時;窗欞在中傳統建築中運用相對狹窄,僅在門窗之上使用,但都已經呈現出端莊古樸的視覺效果;現今我們把窗欞運用到室內裝飾的每一個角落,只要運用得體,組合恰當,其視覺效果必將有很強烈的提高;在古代,窗欞出運用在門窗之上,還使用在室外的一些景觀亭子之中,由此,人們在對其精美的圖案和式樣的欣賞就受到限制;運用在室內裝飾之中,不但為室內設計提供了優秀的創意,並且使窗欞與其喜好者有了更短的接觸距離,也實現了讓對傳統元素的偏愛者窗欞情懷。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文明的進步,更多欞條組合樣式,更多新型材

㈧ 女孩為完成父親遺願放棄50萬年薪

女孩為完成父親遺願放棄50萬年薪

女孩為完成父親遺願放棄50萬年薪,90後侗族姑娘放棄年薪50萬的工作,選擇完成父親的遺願——收集和整理即將失傳的侗族文化。女孩為完成父親遺願放棄50萬年薪。

女孩為完成父親遺願放棄50萬年薪1

阿香常常想起父親生前的那個願望。

阿香本名叫張國丹,是一位90後,出生於貴州黔東南黎平縣三龍侗寨中羅村,於湖南商學院(現湖南工商大學)畢業後,在廣州做外貿生意。

2015年冬天,父親意外出事,阿香回到她出生的侗族寨子,打開父親的電腦文件夾,發現父親留下大量珍貴侗族大歌影像。她決定留守鄉村,繼承父親遺志。母親曾不解她為什麼要放棄大城市的好工作,和她吵過架,把她的東西扔到屋外,以斷絕母女關系威脅她回城。

從2018年11月開始,阿香將她的鄉村生活和侗族文化拍成短視頻,發布在「村姑阿香」抖音號上。截至目前,她收獲了113萬粉絲,獲得858萬點贊。

近日,抖音創作者系列微電影《敬自己》上線,其中《追尋張學成》講述了阿香返鄉追尋父親遺志,最終通過抖音短視頻傳承侗族大歌的故事。

父親的遺願

片名中的「張學成」就是阿香的父親,是一位赤腳醫生,喜歡侗族音樂。

返鄉後,阿香通過整理父親遺物發現,父親對於侗歌有著深深的感情。他殘缺不全的筆記本上寫著「我拍攝了很多侗歌,沒有拍到的還有很多,就怕我們這一代……就失傳了」。其電腦密碼也是侗歌的旋律,裡面留下了他十幾年來記錄的大量珍貴的侗族大歌影像。

微電影《追尋張學成》劇照

侗歌是侗族古老的歌唱藝術,以前侗族沒有自己的文字,所以文化習俗都靠侗歌傳承。2006年,侗族大歌被列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09年,它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因此,年長的侗歌歌師在當地深受敬重。阿香想起,自己小時候去鄰村玩,別人都爭著請她吃飯,後來才知道,別人對她熱情是因為父親自年輕時起就去不同的村寨教侗歌。而自己的奶奶也是三千人的村寨里少數幾個會幾千首侗歌的老歌師。

這一切令阿香深受感動,她決定放棄廣州每年二十多萬盈餘的收入,留在家鄉,繼承父親的遺志。最初做出這個決定時,母親很不理解,認為她在「混日子」,三天兩頭勸她回廣州賺錢。吵得最凶的一次,母親把阿香的東西扔到了屋外的院子里,說要斷絕母女關系。村民也認為她「瘋了,傻了」。

微電影《追尋張學成》劇照

舉起手機改變家鄉

直到2018年11月,阿香開通抖音帳號@村姑阿香 並上傳第一條短視頻時,她已經在家鄉深耕三年,自己與之前父親拍攝的侗歌已有四五千首。她將侗族村寨秋收的場景、侗族女孩拿著稻穀走在鄉間小路的畫面剪成短視頻,發在了抖音上。然而開始的一個月只積累了一百多個粉絲,這讓一心想傳播侗歌文化的阿香有點沮喪。

很快,她意識到症結所在:只有畫面,沒有讓粉絲產生情感投射的線索人物,哪怕拍得再精緻也沒用。於是,阿香開始調整策略,她雇鄰居姐妹做攝影師,把自己嵌進了抖音視頻中。

在視頻中,她身著侗族服飾,不僅和鄉親們一起唱侗歌,還會介紹侗族的傳統美食、教網友侗族的'盤發方法、帶網友領略傳統的侗族習俗。隨著粉絲不斷積累,終於,她錄制的一部踩石臼做辣椒醬的視頻火了。

視頻中的阿香,身著民族傳統服飾,一腳腳踩在一根木頭的一端,木頭另一端上的石杵隨之一下下落在盛滿辣椒的石臼中。

這部視頻將侗族人民的生活與美展現得淋漓盡致,吸引了超過140萬網友點贊。大家紛紛留言,「小的時候去外婆家玩過」「我家也有這個,我們老家叫『對窩』」「衣服很漂亮」。僅一部踩石臼視頻,就賣出辣椒3000斤,村裡的辣椒都不夠賣。另外,稻米、小黃姜等當地特產都成了緊俏商品。

微電影《追尋張學成》劇照

抖音的走紅解決了阿香的收入問題。2015年返鄉以來,她購買拍攝設備、走訪村寨拍攝侗歌視頻、照顧家人等,項項都需要開支。通過抖音電商,她不僅重新獲得穩定收入,同時帶領家人乃至周圍族人共同致富。

阿香的母親也終於不用再催她回大城市打拚,如今她打理著家裡的豬和雞,還有兒女們陪在身邊,每天都很開心;阿香的叔叔生病無法乾重活,通過阿香視頻他做的扁擔、凳子、籮筐等打開了銷路,不再因病郁悶,生活愈發積極陽光;二妹、三妹還有弟弟,則加入到她承包的200畝果園建設中來,阿香要將其打造成一個綜合了琵琶歌、刺綉等侗族文化旅遊的體驗園。

「抖音不僅讓我們改善了生活,更重要的是帶來了價值感。」阿香說。當地有一位侗歌歌師,以前生活優渥、受人尊敬。2019年,她丈夫突然得胃癌,不到一個月就去世了。為了償還治病欠下的債務,她的兒子外出打工,沒多久也出了意外。很多人覺得她不吉利,便不再請她去唱歌。

阿香作為一個受過現代教育又在大城市打拚過的女性,她對於侗族文化里哪些是精華、哪些是糟粕有自己的考量。她特意邀請這位歌師拍視頻、到直播間唱歌,有粉絲來山寨遊玩帶著粉絲去看她。正是在這種認可與鼓勵下,歌師逐漸走出了陰霾,重新找到了活下去的動力。

微電影《追尋張學成》劇照

目前,@村姑阿香 抖音粉絲已突破113萬,獲贊超過858萬。在她的視頻中,網友不僅可以看到大量非物質文化遺產侗族大歌的珍貴影像,還可以領略到侗族的傳統習俗與人們當今的生活狀態。

如今,阿香在離村寨車程二十分鍾的山上承包了一片200畝的果園。果園里有櫻桃樹、枇杷樹、李子樹、桃樹、橘子樹,第一眼看到,阿香就覺得它是世外桃源的模樣。

在這片果園上,母親管農作物的種植、叔叔幫忙找做體力活的工人、二妹管電商的售後、三妹管財務、弟弟則負責打理所有硬體設施。一家人都處在一種有奔頭、有事做的前程里,阿香格外滿足。

2021年12月,阿香被認證為侗族大歌非遺傳承人。截至目前,她和父親整理記錄的侗歌已經超過2800首。父親的遺願終於變成了現實。

女孩為完成父親遺願放棄50萬年薪2

放棄年薪50萬的工作,選擇完成父親的遺願——收集和整理即將失傳的侗族文化。在面對個人的前途和親人未完成的願望,阿香選擇了後者。我佩服阿香的勇氣,更敬佩她的堅持。

90後侗族姑娘阿香是一位都市白領,父親意外去世,在料理後事時,在父親的電腦里發現侗歌的資料和父親留下的視頻,也是父親生前未完成的事。她頂著家人的反對,堅持留在家鄉收集和復原侗歌和侗族語言,完成父親的遺願。在阿香的努力下,到目前為止,已經收集侗歌近千餘首。

光是選擇放棄高薪工作,回到家鄉完成遺願就已經是一個很多人無法做出的選擇,堅持下來就更不容易。一方面頂著家裡人施加的壓力,同時還要為侗族文化的修復稿費心力,阿香在這種情況下,沒有放棄,收集和整理相關資料,並憑借自己的努力做出了一定的成果,阿香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阿香的行為應該被記錄下來,為更多人知曉。

在電子產品盛行的信息時代,傳統文化仍然需要我們傳承下去,而不是成為信息時代的替代品。不管什麼時候,傳統文化不能被遺忘。阿香是我們的榜樣,文化的傳承中需要更多像阿香一樣的人,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行動起來,為文化的傳承貢獻一份力,讓更多人領略它的魅力。#女孩放棄50萬年薪回鄉完成父親遺願# #2021抖音創作者系列微電影溫情上線#

㈨ 守衛者浮出水面凌小松是誰演的 蕭浩冉個人資料背景經歷作品介紹

守衛者浮出水面凌小松
(主角)
扮演者:蕭浩冉
2007年,參演個人首部電視劇《清凌凌的水藍瑩瑩的天》,飾演孫小豐[1] 。2008年,與江珊、施京明合作主演都市情感劇《一顆顆眼淚都是愛》,飾演女主角的兒子白山[2] 。

寫真(6張)

2009年,與李穎合作主演體育題材勵志劇《國球》,飾演乒乓球手程諾[3] 。2010年,在考古懸疑劇《第四片甲骨》中飾演革命青年馬文遠 [4] 。
2011年,與鄔君梅、方中信合作出演近代都市劇《小洋樓》,飾演公子哥司馬若聰[5] 。2012年3月,在歷史傳奇劇《大唐文宗》中飾演處心積慮迫害男主角的大反派段簡[6] 。7月,參演航空勵志劇《天使艾美麗》,飾演帥氣空少王小勇[7] 。
2013年7月,主演由李亞鵬監制的話劇《將愛》,飾演陽光帥氣的青年樂言[14] 。8月,與林心如、袁弘合作出演古裝宮廷劇《秀麗江山之長歌行》,飾演劇中大反派政治冒險家李軼[15] 。12月,與杜淳、佟麗婭共同出演都市愛情劇《戀愛的那點事兒》,飾演帥氣多金的奢侈品公司副總林澤秀[9] 。
2014年1月,與谷智鑫、何冰合作出演年代劇《傳奇大掌櫃》,飾演濟風樓掌櫃歷秋辰之子厲耀祖[10] 。4月,在古裝劇《聊齋外傳之嶗山道士》中飾演蒲松齡[16] 。9月,

圖片(11張)
主演電影《侗族大歌》,飾演男一號那福,該片獲得第22屆維多利亞國際電影節新文化浪潮電影大獎[12] 。10月,與侯勇、姚安濂合作出演年代劇《大染坊續》,飾演身負家仇國恨的愛國商人趙東初[17] 。

2015年7月,在諜戰劇《浮出水面》中飾演凌小松。11月,與權相佑、黎一萱合作主演都市情感劇《親愛的!好久不見》,飾演青年章世德[18] 。
2016年,與塗松岩、黃小蕾合作主演都市生活劇《極品一家人》。同年,與朱一龍、張馨予、焦恩俊合作主演青春武俠劇《新邊城浪子》,飾演武林世家丁家莊的少莊主丁雲鶴[11] 。
2017年,搭檔范冰冰、高雲翔、嚴屹寬主演由《武媚娘傳奇》原班人馬打造的傳奇歷史劇《贏天下》,飾演飾演燕國太子姬啟,該劇將於年末登陸湖南衛視[19] 。

㈩ 所有講侗語的電視劇或電影

名: 我們的嗓嘠
首映: 2010年1月19日
導演: 韓萬峰
主演: 楊麗坤,吳遵攀
編劇: 韓萬峰
片長: 95分鍾
地區: 大陸
出品方: 瀟湘電影集團
發行方: 瀟湘電影集團
電影《我們的嗓嘠》講述了在我國市場經濟大潮洶涌澎湃的今天,生活在湘黔桂邊界的一家侗族人在追求物質生活的同時,也面臨著許多新的煩惱,特別是幾代人對學習侗歌所呈現的不同態度,讓人們不得不重新思考侗族傳統文化將何去何從。

閱讀全文

與電影侗族大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李連傑電影全集大全新片 瀏覽:909
龍珠超布羅利電影結局 瀏覽:539
最好看的電影觀後感 瀏覽:590
金瓶梅完整版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685
全世界都不相信主角的電影 瀏覽:924
閆妮黃磊新電影 瀏覽:375
北京電影院學生票 瀏覽:738
松門電影院什麼時候建設 瀏覽:355
歐美喜劇校園電影大全電影大全集 瀏覽:316
消逝的愛情樹電影 瀏覽:38
一部打游戲認識的情侶的電影 瀏覽:408
美亞電影網站紅海行動 瀏覽:446
電影票代定是什麼原理 瀏覽:6
電影亡靈女主角 瀏覽:624
徐福電影大全集 瀏覽:696
再次回家電影結局 瀏覽:991
愛情與謊言電影 瀏覽:941
外國電影婚禮布置圖片 瀏覽:366
湯唯與王志文電影名字 瀏覽:911
動畫公主親嘴動畫片大全電影 瀏覽: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