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舉辦、參加中外電影節、展活動管理規定
第一條 為了加強對舉辦、參加中外電影節、展的管理、規范中外電影節、展活動,促進中外電影交流,根據《電影管理條例》,制定本規定。第二條 凡舉辦、參加中外電影節、展,必須遵守本規定。
本規定所稱中外電影節、展,包括:
(一)在中國境內舉辦的各種電影節、展;
(二)在中國境外舉辦的中國電影節、展;
(三)參加境外國際電影節、展;
(四)在香港特別行政區以及台灣、澳門地區舉辦中國電影節、展和參加在上述地區舉辦的電影節、展。第三條 廣播電影電視部是中外電影節、展的主管部門,負責中外電影節、展的審批管理工作。第四條 凡舉辦、參加中外電影節、展應當向廣播電影電視部提出書面申請,經批准後,方可在批準的范圍內主辦或承辦、參加相應的中外電影節、展。
(一) 在中國境內外舉辦中外政府間電影節、展和國際多邊性電影節、展,由廣播電影電視部主辦或與國務院其它政府部門、地方政府等聯合主辦。
(二)省級廣播影視、文化行政主管部門可以在本地區舉辦地方性中外電影節、展,並可以委託有關電影單位具體承辦。
(三)全國性的電影學術研究機構可以舉辦與學術研討、科研相適應的非商業性的中外電影放映活動。
(四)電影製片單位可以在境內外展映本單位攝制的影片;中國電影公司可以在境內外展映中國影片;電影發行放映單位可以在中國境內展映中國影片。展映活動必須符合著作權法的規定。
(五)經廣播電影電視部批準的其它舉辦單位可以主辦或承辦電影節、展。第五條 凡申請在綜合性文化活動中舉辦中外電影展映活動的,主辦單位需持國家文化行政主管部門對該綜合性文化活動的批准文件,報廣播電影電視部審批。第六條 參加中外電影節、展的國產影片和參加在中國境內舉辦的電影節、展的境外影片,必須報廣播電影電視部審查批准。第七條 電影製片單位與購片方簽訂影片購銷書面合同時,所出售、轉讓的權利不包括影片參加電影節、展的權利,但經廣播電影電視部批準的除外。未經批准,電影製片單位不得將其攝制的國產影片轉讓或委託其它國內外機構、組織或個人選送參加電影節、展。
電影製片單位如發現其攝制的影片未經其許可被選送參加電影節、展,應當及時予以制止。第八條 申請舉辦中外電影節、展,應當提交下列材料:
(一)電影節、展的舉辦方案,包括節、展名稱、內容、性質、規模、時間、地點,以及組織機構和主要負責人情況。
(二)所設獎項情況。
(三)擬放映影片的簡介、錄像帶或拷貝。第九條 申請參加中外電影節、展的國產影片,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一)獲得由廣播電影電視部頒發的《電影片公映許可證》;
(二)思想性、藝術性較高的影片;
(三)符合著作權法的有關規定。第十條 以中外聯合攝制方式拍攝的影片參加中外電影節、展,必須經中外合作各方同意,並由中方合作單位報廣播電影電視部批准。第十一條 境外電影片參加在中國境內舉辦的中外電影節、展,由節、展的主辦或承辦單位持廣播電影電視部的批准文件到海關辦理拷貝入出境手續;國產電影片參加境外電影節、展,需由申請單位持廣播電影電視部的批准文件,到海關辦理拷貝出入境手續。第十二條 違反本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廣播電影電視部可以根據情節輕重,對有關的電影節、展予以取締,沒收其違法所得,並處違法所得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以一萬元以下的罰款,並追究有關部門和電影製片單位的行政責任,對其主要負責人和直接責任人給予行政處分。
(一)未經批准,在中國境內舉辦或協助外國機構舉辦中外電影節、展的;
(二)未經批准,在境外舉辦中國電影節、展的;
(三)在中外電影節、展中放映未經廣播電影電視部審查批准同意參展或參賽的影片的。第十三條 未經批准,選送電影片參加國際電影節、展的,廣播電影電視部可以對電影製片單位沒收違法所得,處以違法所得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以一萬元以下罰款,同時追究電影製片單位主要負責人和直接責任人的行政責任,給予行政處分。第十四條 本規定由廣播電影電視部負責解釋。第十五條 本規定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B. 國際電影節是怎麼分級別的
國際電影節分為A類、B類。
國際A類電影節是由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FIAPF)劃分的「競賽型綜合類電影節」,此類電影節有評獎,但不設置特定的主題 。根據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官網公布:截止2018年,全球共有15個國際A類電影節,包括中國的上海國際電影節。
國際B類電影節是由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FIAPF)劃分的「競賽型專門類電影節」,此類電影節突出特定的主題。
(2)中加國際電影節劇本大賽擴展閱讀:
15個國際A類電影節分別為:
1、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
2、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3、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
4、瑞士-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5、俄羅斯-莫斯科國際電影節;
6、西班牙-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
7、加拿大-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
8、捷克-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
9、阿根廷-馬塔布拉塔國際電影節;
10、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
11、中國-上海國際電影節;
12、印度-印度國際電影節;
13、埃及-開羅國際電影節;
14、波蘭-華沙國際電影節;
15、愛沙尼亞-塔林黑夜國際電影節。
C. 聖丹斯電影節有劇本參賽嗎
沒有劇本參賽。聖丹斯電影節是全世界首屈一指的獨立製片電影節,想要參加需要提前進行申請,在申請通過後會發送邀請函,只有收到了邀請函才可以參加。當然如果是一些優秀的電影或者電影人,聖丹斯電影節製作方會直接發送邀請函。
D. 《束胸》獲得倫敦電影節最高獎,倫敦電影節在影壇的地位怎麼樣
倫敦電影節在影壇的地位是比較高的。
雖然不是歐洲三大電影節,但是每年都有很多世界明星和導演出席,一年辦的比一年好。
三,倫敦電影節中國獲獎影片。
倫敦國際電影節)頒獎典禮已經落下帷幕,由大飛自編自導的獨立電影《殘香無痕》斬獲了本屆倫敦國際電影節”最佳原創劇本獎”。
而就在頒獎禮的前一天,《殘香無痕》才收到南非國際電影節的祝賀消息,本片榮獲
“最佳編劇”“最佳導演”“最佳演員”“最佳攝影”四項提名。
“最佳原創劇本獎”是一個電影節中含金量非常高的獎項,在此之前,《殘香無痕》就已經在米蘭國際電影節和北歐國際電影節上雙雙獲得外語片“最佳編劇”提名獎。
E. 歷屆戛納電影節華人獲獎作品有哪些
歷屆戛納電影節華人獲獎作品:
20世紀60年代,李翰祥的《楊貴妃》因富麗堂皇的宮廷布景和服飾獲得技術大獎,成為首部在戛納國際電影節獲獎的華語電影。
1964年,唐澄的水墨動畫《小蝌蚪找媽媽》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榮譽獎。
1975年,胡金銓的《俠女》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技術大獎,將中國武俠電影推向了世界。
1990年,張藝謀的《菊豆》獲得首屆路易斯-布努埃爾獎。
1993年,陳凱歌的《霸王別姬》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是華語電影首次獲得金棕櫚獎;侯孝賢的《戲夢人生》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審團獎。
1994年,張藝謀的《活著》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審團大獎,葛優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成為首位華人戛納影帝。
1995年,張藝謀的《搖啊搖,搖到外婆橋》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技術大獎。
1997年,王家衛憑《春光乍泄》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王家衛成為首位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的華人導演。
1999年,陳凱歌的《荊軻刺秦王》(屠居華)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技術大獎。
2000年,王家衛的《花樣年華》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技術大獎(杜可風、李屏賓、張叔平),梁朝偉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姜文的《鬼子來了》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審團大獎;楊德昌憑《一一》獲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2001年,侯孝賢的《千禧曼波之薔薇的名字》(杜篤之)、蔡明亮的《你那邊幾點》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技術大獎。
2002年,伍仕賢的短片《車四十四》成為首部入圍戛納國際電影節導演雙周單元的華語短片;廖琴的《哭泣女人》獲得一種關注單元特別提名獎。
2004年,張曼玉憑法語電影《清潔》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成為首位華人戛納影後、首位亞洲戛納影後;鞏俐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特別大獎。
2005年,王小帥的《青紅》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審團獎。
2006年,王家衛成為首位擔任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評審團主席的華人;王超的《江城夏日》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大獎。
2009年,梅峰憑《春風沉醉的晚上》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劇本獎,是繼王小帥憑《左右》在柏林國際電影節獲獎後,中國編劇第二次在國際A類電影節獲得最佳劇本獎;楊紫瓊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特別大獎。
2013年,賈樟柯憑《天注 定》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劇本獎。
2015年,賈樟柯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導演雙周單元金馬車獎,成為首位獲得金馬車獎的華人導演;侯孝賢憑《刺客聶隱娘》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2017年,邱陽的短片《小城二月》獲得中國首座戛納國際電影節短片金棕櫚獎。
2018年,魏書鈞的短片《延邊少年》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短片特別提名獎。
2021年,唐藝的短片《天下烏鴉》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短片金棕櫚獎。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戛納國際電影節
F. 世界幾大電影節以及對應的電影獎項的名稱,解釋,由來
推薦你看看這個
現世界各大電影節
第一部分:名詞解釋
A級國際電影節:世界A級國際電影節共有11個,它們的舉辦國、名稱、創辦時間、開幕時間、最高獎項分別是(排名有先後之分)
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39年,每年5月10日至21日,最高獎為金棕櫚獎;
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51年,每年2月7日至18日,最高獎為金熊獎;
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31年,每年8月30日至9月9日,最高獎為金獅獎;
西班牙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創辦1953年,每年9月21日至30日,最高獎金貝殼獎;
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85年,每年10月28日至11月5日,最高獎為東京大獎;
俄羅斯莫斯科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59年,每年7月16日至29日,最高獎為聖.喬治獎;
捷克卡羅維法利國際電影節: 創辦於1946年,每年7月5日至15日,最高獎為水晶球獎;
埃及開羅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76年,每年11月7日至18日,最高獎為金字塔獎;
中國上海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93年,今年起每年6月上旬,最高獎為金爵獎;
加拿大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77年,每年8月25日至9月4日,最高獎美洲大獎;
阿根廷馬塔布拉塔國際電影節:創辦1989年,每年11月6日至25日,最高獎金樹商陸獎。
九大世界A級國際電影節:除了西班牙的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和阿根廷的馬塔布拉塔國際電影節以外的其它9個世界A級國際電影節合稱為世界9大A級國際電影節。
五大國際電影節:法國戛納電影節、德國的柏林電影節、義大利的威尼斯電影節、加拿大的蒙特利爾電影節以及捷克的卡羅維發利電影節是國際電影聯合會確定的國際五大電影節。
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在世界A級國際電影節中排名前三的法國戛納電影節,德國柏林電影節和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合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在眾多的電影節中,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有著最為深遠的影響,無論是金棕櫚獎,金熊獎還是金獅獎,其權威性,藝術性,科學性,都足以媲美奧斯卡金像獎。
中國四大電影節:上海國際電影節,金雞百花電影節,中國長春電影節,珠海電影節合稱中國四大電影節。
中國電影四大獎:中國電影金雞獎,大眾電影百花獎,中國電影華表獎,中國電影童牛獎
註:1.必須補充說明的是在世界各地,各種電影節數目繁多,不勝枚舉,但是從電影節的規模,參展電影的層次,參加電影節的演員陣容,只有以法國戛納電影節為首的這11大電影節能夠達到國際A級標准。2.電影大獎和電影節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希望大家不要概念混淆,一般電影節都會設立相關的獎項,如:金棕櫚獎、金熊獎、金獅獎等。但除了評獎之外,電影節還會舉辦以交流為目的的其他相關活動,持續時間一般較長。而單純的電影大獎(更確切地說是區域性電影大獎)主要以評選為目的,多限於一定國家或地區的電影,以鼓勵本國電影發展,主要通過影展的形式舉行,如奧斯卡金像獎、歐洲電影獎等(也不排除一些由最初的區域電影大獎發展成後來的國際電影節的情況)。當然不管是電影節和電影大獎,它們的重頭戲都是最後的頒獎晚會。
==========華麗的分割線======================================
再看看這個
世界著名電影節及其獎項
一、國外知名的電影節及電影相關獎項
美國奧斯卡電影金像獎(Academy Awards)
官方網站:http://www.oscar.com/
當前世界上影響最大、歷史最悠久的電影獎,由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院頒發。
獎項由來: 1927年5月,在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成立的宴會上有人建議,為了推動電影藝術的發展,對有成就者應給予獎勵。與會者一致同意並由當時參加會議的米高梅公司美工師塞德里克.吉本斯在桌布上畫了個草圖,後由剛從藝術學校畢業的青年藝術家喬治.斯坦利塑成銅像。這尊銅像是個手握長劍、站在一盤電影膠片上的男性人體塑像,高10.25寸,表面鍍金,所以叫金像獎。當時叫這個獎為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的年度獎,簡稱「學院獎」。
名稱由來: 1931年的一天,學院的新任圖書管理員瑪梅麗特.赫麗發現辦公室里的金像很象她叔叔奧斯卡。一個記者把她的話在第二天報導了。從此「奧斯卡」之名逐漸被人們運用,學院獎反而很少被人提及。最初奧斯卡獎的授予,採取宴會形式,以後改為發獎大會,後又在發獎大會上增加了文娛節目,自第一屆以來,除了1930年和1933年外,都是每年舉行一次。
歷史記錄: 1929年1月,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就1927年下半年至1928年上半年的電影創作進行了評選,5月16日在好萊塢的羅斯福飯店舉行了第一次授獎典禮,共頒發了十五尊金像。1928年製作的《翼》是第一部獲得最佳影片獎的影片;第一位獲得最佳女演員獎的是珍妮.蓋諾;第一位最佳男演員獎獲得者是埃米.詹寧斯,他於1950年在德國去世。
主要項目:最佳影片獎,最佳女演員和男演員獎,最佳導演獎。其他還有最佳攝影、美工、服裝設計、原劇本、改編劇本、改編配樂、剪輯、視覺效果、作曲、音響獎。此外還頒發一些特別榮譽獎。每次競選都分兩個階段:提名和投票階段。投票由電影藝術與科學院的三千餘會員進行。他們從集體投票中選出最佳影片,然後分門別類按專業選舉最佳演員、導演、編劇、攝影等,表決揭曉後進行授獎儀式。由名演員作司儀,由前奧斯卡獎獲得者授獎。
歐洲電影獎(European Film Awards)
官方網站:http://www.europeanfilmacademy.org/
1988年在瑞典電影大師伯格曼倡議下設立,第一次頒發歐洲奧斯卡---歐洲電影獎。該獎的宗旨是永久樹立歐洲各國都遵循的電影的藝術精神,意在喚醒全球觀眾對歐洲藝術人文電影的信心及支持。原來歐洲電影獎總部一直設在德國柏林,進入90年代後期,歐洲電影獎打破了地域限制,把十年慶典移師倫敦。2000年歐洲電影獎在法國的巴黎舉行。1988年1996年德國電影導演WimWenders接替瑞典導演IngmarBergman擔任擁有1000名成員的歐洲電影學術學院主席。最初的獎座---持葡萄的男子,由柏林藝術家Markus Lupertz設計,1997年原獎座被一位身著歐洲星長裙的長發美女取代,由英國設計家TheoFennell設計。很湊巧此美女身高和美國奧斯卡完全一樣,一對兒般配的驕傲冤家。
英國電影學院獎(British Academy Awards)
官方網站:http://www.bafta.org/
英國電影學院創建於1947年,原主要表彰對象是英國電影及由英國籍演員演出的外國影片,相當於英國的奧斯卡獎,但近年來提名較開放,只要在英國正式上映的影片都可獲提名,獎項改為面向世界各國的影片進行評獎,使之產生了更大的影響。現在的獎項設置已與奧斯卡獎類似。1959年與電影製片人和導演公會合並,改名為電影和電視學會,1975年又改名為英國電影與電視藝術學院。1947年開始評獎,每年一次,2月25日開獎。首屆設最佳影片、最佳英國片、最佳紀錄片獎。第2屆增設最佳專題片獎。第3屆增設聯合國獎。第6屆增設最佳英國女演員、最佳英國男演員、最佳外國女演員、最佳外國男演員、最有前途的新人5項獎。以後幾乎每幾屆就有新的獎項產生。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號稱「國際電影節之父」。1932年8月6日在義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創辦。主要目的在於提高電影藝術水平。1934年舉辦第2屆後每年8月底至9月初舉行一次,為期兩周。1943~1945年因第二次世界大戰一度停辦。大戰結束後於1946年恢復舉行。1932年至1942年,獎項分為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短片、義大利影片、外國影片,以及最佳導演、編劇、男女演員、攝影、音樂等獎。此外,還有特別獎、綜合獎、「墨索里尼杯」、「雙年節杯」等。1946年至1948年,取消了「墨索里尼杯」。1949年增設「聖馬克金獅獎」、「聖馬克銀獅獎」、「聖馬克銅獅獎」等。
威尼斯國際電影設在義大利水城威尼斯,是世界上最早的國際電影節,它始辦於1932年,被譽為"國際電影節之父",參加該電影節第一屆活動的只有幾個國家,二十幾部影片參賽。義大利政府撥款資助,還專門為電影節建造了電影宮,所以規模逐漸擴大。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義大利政府走上法西斯道路,使其評獎活動附上法西斯色彩,讓德國和義大利的影片頻頻得獎,引起英、美、法等國家電影界的強烈不滿。反法西斯國家的電影工作者紛紛拒絕參賽。電影節不得不停辦。直到1946年才恢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和其它大型國際電影節一樣,都有自己的宗旨:獎勵世界各地有價值的、有創造性的、並且適合進行國際發行放映的優秀影片,促進世界各地電影工作者之間的交往和合作,並為發展電影貿易提供方便。同時根據形勢的不同,每屆還提出不同的口號。
電影節的大致內容如下:第一,評獎活動。威尼斯電影節設立的獎項很多,有"聖馬克金獅獎"、"聖馬克銀獅獎"、"聖馬克銅獅獎"、義大利電影評論家獎、國際電影評論家獎、國際天主教組織獎、國際電影新聞協會獎、記錄片獎,等等。評獎之前要組成有權威性的評審委員會,我國導演謝晉、陳凱歌都當過評委。中國電影自八十年代以來頻頻在威尼斯得獎。
回答的字數不能超過1萬字,剩下你自己去看這里吧http://ke..com/view/14509.htm
我的回答應該算滿意了吧
G. 在美國偵探趙學偉偵探簡歷
日前,一則「山西農民趙偉被騙30萬赴美追債成偵探」的新聞成為各大網站主打頭條。人們嘖嘖稱奇之外,更對趙偉的經歷產生了莫大興趣。而美國對趙偉則關注更早,趙偉的事跡曾被《洛杉磯時報》《美國僑報》等美國主流媒體多次報道,2012年11月28日至12月2日的惠斯勒國際電影節上,根據趙偉真實經歷改編的電影劇本《趙偉的故事》打動了好萊塢,成為中美加三國2014年賀歲片的故事原型,該影片預計今年12月完成拍攝。
趙偉,38歲,運城市臨猗縣關源頭村人。用曾采訪過趙偉的運城資深媒體人張建群的話來說:「趙偉是一個很熱情很真誠也很智慧的小夥子,他的成功不是偶然的。」
家鄉親人眼中1月5日,美國阿罕布拉市。山西會館100多名山西同鄉歡慶新年,席間,偵探趙偉成為在美山西同鄉的熱捧人物。然而,再多的光環,再耀眼的光芒,都無法淹沒趙偉那顆拳拳赤子之心。他,一如他的微信簽名般篤實:「不斷地超越自己,且不能忘本。」
他是個孝順孩子常往回寄錢
趙偉的故鄉關源頭村,距離臨猗縣城不過4公里之遠。這里原名「崇關里」,至少有800年的歷史,世代居住著名將關羽的後裔。誰曾想到這里還會出現一個轟動美國華人界的臨猗「福爾摩斯」。
趙偉原名趙學偉,關源頭村村民大多隻知「趙學偉」,不知「趙偉」其人。幾位村民經過反復核對,才確定正是本村趙學軍的弟弟。「學偉從小就很聰明,透著一股機靈勁,見人很有禮數,跟我一口一個『叔』地喊。後來說去美國了,回來幾次也沒見著,也不知道在美國幹啥工作。」一村民從記者口中獲知趙偉近況後,驚喜得唏噓不已。
趙偉的母親已近耄耋之年,一個人生活在原來的老院里。每天,趙偉哥哥趙學軍會專門過來生爐子倒垃圾買菜,幹完所有的雜務活。平常里,老人腿腳不方便,到院子里曬曬太陽、看看電視就是一天的消遣。
房間收拾得清爽干凈,老人指著客廳裡面的一間套屋,懷念地說:「學偉從前就住在這裡面,直到他離開這個家。」
「他上小學時,很淘氣,每天早上都不想去上學,坐在地上就是不走,兩只腳撲騰,腳後跟都磨出血來,有那麼兩年都是這樣。」老人說盡管如此,趙偉的學習成績很好,總是名列前茅。「這孩子要強,凡事都要做好,不願意落後。」老人育有六個孩子,趙偉是老小。她提到,自己生在過去那個年代受了不少苦,還遭受過喪子的不幸,「現在總算熬出頭了,兒子這么爭氣。」「他是個孝順孩子,常常給我往回寄錢。他生活好了後,回來了兩三次,第一次回來把我高興壞了,我抱住他哭啊,那一天等了8年……第二次兒媳婦和孫女也都回來了,我可高興啦。他每次回來都給我買一堆禮物,花那錢做啥。村裡每年還發錢,幾個兒女都給買,我啥也不缺。」老人樂顛顛地取出幾件羊毛大衣,用手摩挲著衣服的毛領,一副寬慰幸福的模樣。
老人說趙偉在美國吃了很多苦:「他白天上班『受苦』,晚上學習。」老人認為正是兒子的勤奮好學才成就了今天的好日子,「我媳婦很俊。」
趙學軍,趙偉哥哥,目前在縣城經營著一家門市部,他們哥倆的照片曾被刊登在美國媒體上。「這是我和他唯一的一張合影。」說起弟弟來,他很驕傲,「他有段時間一直說要去美國,我都不相信他。沒想到,有一天,他就真去了美國。在美國沒親沒靠,能做到現在這個程度,實在不易!說起來,我也很佩服他。」「他的英語非常好。他媳婦是美國某大學畢業的高材生,她對我說趙偉的英語比她的都好很多。」
無論是趙學軍還是趙母,在本地都很低調,很少和別人聊起趙偉的事情,以至於本村人也不知道趙偉在美國是知名偵探。
美國華人眼中2010年,美國主流媒體《洛杉磯時報》首先對趙偉進行了報道。之後,《僑報》華裔記者高睿在加拿大電影節上采訪了趙偉。目前,網路上活躍轉載的就是高睿的這篇采訪報道。「《僑報》是美國華人第一大報紙,有著非同一般的影響力。」太原海歸俱樂部負責人范銳說,「趙偉的故事很有啟發意義,據美國一份人口普查數據顯示,美籍華人總數為349萬,佔到美國人口總數的1.2%,其中洛杉磯屬於華人分布較多的地區。能從這么多的華人里脫穎而出,成為『華裔榮耀』,必有過人之處。」「我打聽了一下,各商會中,趙偉的知名度隨著媒體報道正在上升。我剛查到該電影還沒有備案,可能還待備案。」1月10日15時,於美國正是深夜時分,美國常春藤留學山西分公司副總經理李俊超,加班為本報查閱了《洛杉磯時報》2010年頭版頭條關於趙偉的報道,並進行了翻譯。「十多年前趙先生在國內碰到一位美籍台灣人——『亞特蘭大國際集團的CEO』,說公司需要融資。趙先生相信了,他籌借了5萬美元,結果這個人拿到錢就跑了。他只有一張這個人的名片,於是四處奔走,最終輾轉到了美國,尋到了名片上的地址,發現公司注冊地址只不過是一個普通民居,開門的人就是騙他錢的美籍台灣人。不過,他的真實身份是一個停車場的臨時員工。「『要麼給我錢,要麼我和你住一塊』。於是,趙先生和這個人一起生活了三個月,最終,這個人決定把錢還他。可是他沒有銀行賬號,只能求助美國唯一的朋友借用他的賬戶。沒想到,他所謂的朋友拿到錢就消失了。「輾轉多日,他終於找到一份每小時6到8美元的工作,這在美國是最低工資了。很快,他發現美國有很多像他這樣被騙的人,不會英語,沒有勇氣,最後只能忍氣吞聲。他想為這些人維權。他做偵探的第一筆生意,來自於他當時任職保安的公司——MartiDelgadil(馬丁德蓋帝羅保安公司)。「一位中國女人要求追蹤她不忠的丈夫,公司因為沒有人能夠說中文,於是把趙先生派了出去,幾個小時之後,趙先生就找到了這位不忠丈夫和他的情人。從此之後,他另立門戶,偵探生涯一發不可收拾……」
他在華裔中享有很高知名度
李俊超給記者講述了大體內容。
通過李俊超,記者聯系了《僑報》記者高睿,了解到了部分采訪情況。
2012年12月,在加拿大惠斯勒國際電影節舉辦的「中加影視大道劇本大賽」上,趙偉接受了高睿采訪。「可以證實的是,《趙偉的故事》在109部參賽作品中先進入前12,後又進入前三。隨後,趙偉稱他授權加拿大製片人麥希和中影導演趙海城,目前計劃由中加兩國合拍該電影。」
美國華裔,原忻州籍留學生高俊秀告訴記者:「在美國華人群體中,有不少騙子橫行。華人移民不斷湧入,他們不懂英語,不了解美國法律,被騙後一般不願意和不懂中文的美國警察打交道,而華裔偵探中的佼佼者趙偉,成為了他們的首選。因而,趙偉在華裔中享有很高知名度。」
家鄉記者眼中2011年2月,正值春節,趙偉回到了臨猗看望老母親,《黃河晨報》副刊主任張建群采訪了趙偉。
他的堅韌品質註定他的成功
趙偉高大俊朗,談吐得體流暢,一臉燦爛笑容,讓人倍感親切。「起初,他是運城市交警大隊的一名協警,因工作賣力,又成為管理運城市區停車場的一名小組長。1993年,他去做二手車生意。兩年多時間,也算小有積蓄。這時,他遭遇了人生第一場騙局。」
在被美國「CEO」騙錢後,趙偉費盡周折辦理了美國簽證,前去美國討債。不料,趙偉一再被騙。一次,趙偉委託一位天津大學生朋友辦理續簽簽證,花費了1萬美元。最後,律師樓告訴他,他們只收取了1000美元,其餘的錢被他的天津朋友拿走了。
那是種怎樣的絕望痛楚!語言不通,生活艱難,又被多次坑騙……
趙偉又是如何打拚堅持,讓昨日經受的磨難成為了今天的一筆精神財富?「1996年末,他買了一輛舊車,這就是他臨時的家,晚上就在車上棲息。有一次,睡在車內的趙偉醒來後,看到了一雙眼睛,美國『CEO』那輕蔑、幸災樂禍的冰冷眼神,永遠烙在了趙偉的腦海里……年輕的趙偉就在這樣的冬季,經歷著刻骨的自然嚴寒與人際冷暖,將一顆心逐漸鍛造得堅強。」張建群筆下的趙偉是一個執著追夢的異國遊子,亦是河東大地孕育出的一棵勁松。
後來,趙偉找到了一份搬運工的工作。盡管這份工作可以解決他的食宿問題,但他的夢想更遠更大。他毅然辭職,報名參加了一位洛杉磯退休警察開辦的專業武裝警衛訓練班,並擔任華人部的教練。
看到了美國洛杉磯私人偵探廣闊的前景,趙偉想做一名偵探。多方求教下,沒有一個私人偵探機構願意接納他。終於,一名韓裔偵探機構留下了他。趙偉用三年時間積累了偵探經驗,自學了大量偵探書籍,並隨之通過了美國偵探考試關卡,拿到美國的職業偵探證。
「他成立了全美偵探調查公司,並成為了美國洛杉磯第一位華裔偵探,現在雇有十多名美國當地偵探員工。」張建群說趙偉的成功來之不易,趙偉的堅韌品質和滿腹才華,也註定了他會走得更遠更好。
案件委託人眼中1月10日,在趙偉成立的「全美偵探調查」網站,記者瀏覽到了媒體報道趙偉偵破的部分案例。
他是上帝派來的天使
這是一起藉助網路的誹謗案。美國聖蓋博谷華人區發生多起利用電子郵件惡意誹謗中傷公司高管、競爭對手、律師樓、親友案件。劉先生遭到誹謗後,找到私家偵探趙偉追查郵件來源。趙偉調查得知,郵件發送自一位IT專家,人在中國,頻繁變換鄭州、廊坊、石家莊等地的IP地址發送惡意誹謗郵件。
趙偉還偵破了多起詐騙案件。
2011年一段時間,洛杉磯接連發生多起汽車詐騙案,受害人全都是中國大陸90後創業者,當事人劉先生專門從上海飛到洛杉磯,請趙偉查出收錢不給車的騙子。
中國網購商家定期從美國購買貨品,他們常請美方友人將人民幣兌換成美元後交易。一商家向一洛杉磯華裔兌換30多萬元人民幣,該華裔拿到錢後藏匿。趙偉接到此案,認為與之前華盛頓州一起案子類似,並認定兩起詐騙乃一人所為。盡管犯罪嫌疑人變更了手機號碼,趙偉仍在波莫那市將25歲的騙子找到,交於警方。
徐太太的女兒失蹤已2年,她多次到警局請求協助但收效甚微,「就在我幾乎天天以淚洗面時,經友人介紹到趙先生處,短短數月就找到我日夜思念的孩子。趙先生是上帝派來的天使!」
幾年來,美國媒體對「趙偉斷案」進行了全方位的跟蹤報道。無論是他充滿勵志、頗有啟迪的人生經歷,還是讓美國警察都咋舌的斷案功夫,都讓越來越多的華裔和美國人開始喜歡趙偉。一些電影經紀人公司找到趙偉,要求與他簽約拍攝電影。去年12月,「中加影視大道劇本大賽」上,《趙偉的故事》成為三個獲得優勝作品的劇本之一。
趙偉無疑成為了山西人在美國的一個創業楷模,也是山西人的驕傲。趙偉親人透露,本月下旬,趙偉要回國籌備電影拍攝事項,屆時,更多家鄉人可以一睹這位山西「福爾摩斯」的英姿。
本報記者 高 輝
(編輯:張清蘭)
(轉載於山西新聞網,騰訊新聞網有雷同報道,不知誰編輯的)
H. 世界最著名的三大電影節是什麼
柏林國際電影節:
愷撒電影獎:
法國國內電影的最高獎,有「法國奧斯卡」之稱,由法國電影藝術與技術學會和法國電視二台合作舉辦。並組織評選投票產生。它以法國著名雕塑家吧勒達西尼 愷撒命名(因愷撒獎座由他設計)。始於一九七六年,每年一屆。首屆設十三個單項獎,即最佳影片、導演、編劇、男女主角等。一九八二年開始增設最佳處女獎。一九八四年又增設最佳男女青年演員希望獎。
卡羅維法利國際電影節:
捷克斯洛伐克第一個國際電影節,世界上歷史最久的國際電影節之一。創辦於一九四六年,於每年的七月五日至十五日舉行。一九四六年第一屆至一九四九年第四屆在捷克的馬里安溫泉舉行。一九五零年起改在療病地卡羅維法利舉行。一九五八年以前,除一九五三年和一九五五年未舉行外,每年舉行一次。一九五九年蘇聯創辦莫斯科國際電影節後,為與之交替舉行,便改為兩年一次,在六、七月間舉行,為期兩周。電影節的主要目的是為和平、為人類幸福、為各國自由而斗爭,同不道德的影片作斗爭。一九四八年起正式授獎,最高獎為「水晶地球儀」(分為大獎和主要獎),其次有評委會特別獎、「利迪策玫瑰獎」。此外還有導演獎、男女演員獎、編劇獎、攝影獎、榮譽獎、世界進步獎、為新人斗爭獎、自由斗爭獎,國際友誼獎等。
莫斯科國際電影節:
俄羅斯(前蘇聯)最大的國際電影節,世界上最重要的國際電影節之一。由前蘇聯電影委員會和前蘇聯電影工作者協會創辦於一九五九年,兩年一次,一九九九年起改為一年一屆,原定七月舉行。一九七九年為了紀念蘇聯電影事業誕生六十周年,改為八月舉行,為期兩周左右,地點在莫斯科市。電影節的主要目的是通過放映具有藝術價值和思想內容的影片,促進各國電影工作者交流經驗和相互合作。最高獎名稱為「聖 喬治獎」,靠政府撥款。該電影節向來是規模大,參加國多,而且東西方客人並重,亞非拉國家也很踴躍,七十至八十年代,常有一百多個國家,五百至六百多部電影參展或參賽。世界上最重要的國際電影節之一。主要活動項目有:一由三個評委會分別對故事片、兒童片、短片進行評獎。二舉行會外演映和專場演映;三分別召開各種專題討論會;四舉辦回顧展;五開設電影市場。故事片獎項原來分為大獎、金質獎、銀質獎三種。一九六九年起取消大獎,相應增加金質獎和銀質獎的數量。以上獎項授予最佳故事片、兒童片、短片。此外,還有最佳導演獎、男女演員獎、評委會特別獎、榮譽獎、紀念獎等。
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
創辦於一九七七年,於每年的八月二十五日至九月四日舉行。最高 獎名稱為「美洲大獎」。蒙特利爾世界電影節於每年八月在加拿大的魁北克省蒙特利爾市舉行。主辦者希望從電影中看世界,所以稱謂「世界電影節」。此電影節的活動有很多。有故事片和短片的比賽;而且獎項名目繁多,但每一屆實際評出頒獎的項目不多。電影節每年對本國參賽的影片都要頒發「國際電影評論獎」。除比賽外還有各種專題展映和研討會。一九九五年為了紀念世界電影誕生一百周年,該電影節邀請全世界最具影響的一批影評人評出本世紀世界十大最具成就的電影導演給予表彰,舉行表彰大會,在這十名導演中我國著名導演張藝謀名列第七,也是亞洲唯一獲此殊榮的電影導演。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號稱「國際電影節之父」。一九三二年八月六日在義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創辦。主要目的在於提高電影藝術水平。一九三四年舉辦第二屆後每年八月底至九月初舉行一次,為期兩周。一九四三年至一九四五年因第二次世界大戰一度停辦。大戰結束後於一九四六年恢復舉行。一九三二至一九四五年獎項分為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短片、義大利影片、外國影片、以及最佳導演、編劇、男女演員、攝影、音樂等獎。此外,還有特別獎、綜合獎、「墨索里尼杯」、「雙年節杯」等。一九四六年至一九四八年,取消了「墨杯」。一九四九年增設「聖馬克金獅獎」、 「聖馬克銀獅獎」、「聖馬克銅獅獎」等。參加該電影節第一屆活動的只有幾個國家,二十幾部電影參賽。義大利政府撥款資助,還專門為電影建造了電影宮,所以規模逐漸擴大。二戰始,義大利政府走上法西斯道路,使其評獎活動附上法西斯色彩,讓德國和義大利的影片頻頻得獎,引起英、美、法等國家電影界的強烈不滿。反法西斯國家的電影工作者紛紛拒絕參賽。電影節不得不停辦。直到一九四六年才恢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和其它大型電影節一樣,都有自己的宗旨:獎勵世界各地有價值的、有創造性的、並且適合進行國際發行放映的優秀影片,促進世界各地電影工作者之間的交往和合作,並為發展電影貿易提供方便。同時根據形勢的不同,每屆電影節還提出不同的口號。
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
西班牙第一個,也是該國最大的電影節(全稱為多諾斯蒂亞 聖 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被稱為「西班牙國際電影節之父」。創辦於一九五三年,於每年的9月21-30日舉行,最高獎為「金貝殼獎」。電影節的主要目的是支持世界各國電影界人士進行合作,以促進世界電影藝術和電影事業的發展。電影節規定,凡參賽或參展影片都要打上西班牙字幕,並經電影節主席及選片委員會批准。獎項設正式獎和非正式獎二種。正式獎以「貝殼」命名,分金貝殼獎(大獎)、銀貝殼;非正式獎有雅典娜獎、西班牙旅館獎、堂 吉訶德獎等。
東京國際電影節:
創辦於一九八五年,於每年的10月28日至11月5日在日本東京舉行最高獎名稱為「東京大獎」。它起步較晚,但是由於財大氣粗的日本財團和政府的資助,電影節的經費富足,所以規模大,起點高。每兩年舉行一屆,活動內容豐富,僅電影節大賽就有二種:國際電影節大賽和青年導演作品大賽。國際電影大賽設:電影節大獎、最佳導演獎、最佳男女演員等。而表年導演作品獎設:金櫻花獎、銀櫻花獎、銅櫻花獎。獲此三獎同時還頒發巨額獎金。由於獎金豐厚,青年導演作品大賽更具吸引力。但此項大獎規定,凡參加比賽的導演年齡要在三十五周歲以下,作品不滿五部。所以青年作品大賽在發掘青年導演人才方面,作出了貢獻。
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瑞士第一個國際電影節,世界上最早的國際電影節之一。創辦於一九四六年(另一說是一九四八年),每年七至八月間舉行,為期兩周。每年有二三十個國家參加,放映幾十部影片。電影節的主要目的是放映瑞士從來沒有看過的外國影片,鼓勵各國青年導演或新導演拍攝具有新風格的新內容的影片。
英國電影學院大獎(BAFTA):
在英國的地位等同於好萊塢的「奧斯卡」,故此亦被稱為「英國奧斯卡」地位同樣崇高。英國電影學院創建於一九四七年,一九五九年與電影製片人和導演公會合並,改名為電影和電視學會,一九七五年又改名為英國電影與電視藝術學院(British Academy of Flim and Television Arts,BAFTA).一九四七年開始評獎,每年一次,2月25日開獎。首屆設最佳影片、最佳英國片、最佳紀錄片等。第二屆增設最佳專題片獎。第三屆增設聯合國獎。第六屆增設最佳英國男女演員、最佳外國男女演員獎,最有前途新人獎等五項。第八屆增設最佳動畫片、最佳電影劇作(英國)兩項獎。第十三屆增設最佳短片獎。第十七屆增設最佳英國片攝影獎。第十八屆增設了最佳英國片藝術指導、最佳英國片服裝設計兩項獎。第二十由增設最佳英國片剪輯獎。第二十二屆增設最佳導演、最佳男演員、最佳男女配角;一九六七年前,電影和電視分開授獎,一九六八年起,每屆同時授獎。原主要表彰對象是英國電影及由英國籍演員演出的外國影片,但近年來提名較開放,只要在英國正式上映的影片都可獲得提名,獎項敢改為面向世界各國的影片進行評獎,使之產生了更大的影響。現在的獎項設置已與奧斯卡類似。
歐洲電影獎:
一九八八年在瑞典電影大師伯格曼倡議下設立的歐洲電影獎。其宗旨是永久樹立歐洲各國都遵循的電影的藝術精神。當時柏林是電影獎的永久舉行地。進入九十年代後期,歐洲電影獎打破了地域限制,把十年慶典移師倫敦。2000年歐洲電影獎在法國的巴黎舉行。
開羅國際電影節:
由埃及電影作家與評論家協會主辦,創辦於一九七六年,於每年的11月七日至18日舉行,最高獎名稱為「金字塔獎」。該電影節的宗旨是:發展世界電影事業,促進各國之間的互相了解和經驗交流。它規定,凡是不帶政治色彩的純藝術性的故事片、紀錄片、短片均可參展、參賽。電影節設立的獎項以古埃及阿米諾菲斯國王的王後娜菲蒂蒂命名,娜菲蒂蒂以美貌著稱,開羅博物館里至今仍保存著她的塑像。此金獎為大獎,授予最佳故事片、最佳短片。最近開羅又把大獎改為金字塔金像獎。金字塔銀像獎分別授予最佳導演、最佳男女演員等。
奧斯卡金像獎:
一九二七年五月四日,當時美國電影界的三十六位領導人在一次集會上發起組織一個以促進電影藝術和技術為宗旨的非贏利團體。這就是美國電影藝術和科學學院的前身。電影屆領導人梅耶建議學院用頒獎的方式,為正在繁榮和發展中的電影業帶來了聲望和榮譽的人頒獎,於是產生了學院獎,選定了二十四歲的雕塑家喬治 斯坦利創作的鍍金雕像偢獎品,因為塑像為金色,故稱金像獎。首屆頒發儀式是一九二九年五月十六日在好萊塢羅斯福飯店舉行。當時 ,這項活動只限於電影界內部,報道與金像獎有關的活動也只有當地的《洛杉磯時報》。一九三一年第四頭昏腦脹授獎時,該學院圖書館的管理員瑪格麗特 赫利奇看到金像,無意中說了句:「這個人像,使我想起了我的叔父。」原來,她的叔父就是大名鼎鼎的戲劇家奧斯卡 沃爾德。她說的那句話,恰好被一群記者聽到,於是就被廣泛宣揚出去,人們便不約而同地把這座獎稱為「奧斯卡」。瑪格麗特 赫利奇後來成為該學院的副院長。一九三四年,洛杉磯廣播電台首次對奧斯卡頒獎儀式作了一個小時的實況廣播,在美國引起了轟動,人們把這次實況轉播稱為奧斯
I. 中加國際電影節含金量
沒什麼含金量。非營利性海外華語電影節,以「宣揚中華文化,推廣華語電影」為宗旨、以推介青年電影人為核心。根據官方的介紹,幾乎沒有什麼藝術含金量,政治傾向較為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