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排行 > 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評委

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評委

發布時間:2022-11-28 15:06:29

① 上海有沒有知名的電影導演

吳貽弓, 1948年起遷居上海。1960年,吳貽弓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他曾在上海海燕電影製片廠、上海電影製片廠、上海市電影局、上海市廣播電影電視局等工作,是中國第四代上海導演代表人物之一。


吳貽弓的辭世,令文學藝術界、電影界幾代工作者為之扼腕痛惜。電影「粉絲」們在網上留言:「難忘《城南舊事》。」「長亭外、古道邊,吳導一路走好!」

② 一代宗師誰的導演

王家衛(Wong Kar-wai),1958年7月17日出生於中國上海,籍貫浙江定海(今舟山市定海區)[1]。中國香港電影導演、編劇、製片人,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平面設計系。
1982年,編寫個人首部電影劇本《彩雲曲》,從而正式進入了電影圈。1988年,執導個人首部電影《旺角卡門》獲得第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獎提名。1990年,執導劇情片《阿飛正傳》獲得第1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獎、第28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導演獎。1994年,執導劇情片《重慶森林》獲得第14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獎。1997年,執導劇情片《春光乍泄》獲得第50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並成為戛納國際電影節首位獲此獎項的華人得主。
2000年,執導劇情片《花樣年華》,該片第26屆法國電影凱撒獎最佳外國電影獎。2004年,執導劇情片《2046》,該片獲得第57屆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提名。2006年,擔任第59屆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委會主席,並成為戛納國際電影節史上首位華人得主。2013年,執導劇情片《一代宗師》獲得第33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獎、最佳編劇獎。2019年5月15日,擔任了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電影創投項目」的評委會主席。

③ 王家衛電影重慶森林經典對白台詞

重慶森林經典台詞

每天你都有機會和很多人擦身而過,而你或者對他們一無所知,不過也許有一天他會變成你的朋友或是知己,我是一個警察,我的名字叫何志武,編號223。

我們最接近的時候,我跟她之間的距離只有0.01公分,57個小時之後,我愛上了這個女人。

(金打電話給GF家裡)

「喂,伯母啊,我是阿武啊。」

「哦,我不是找阿May的,我是特地打電話來找你的嘛」

「你好嗎?我?我沒事。」

「她呢,她是脾氣大了一點,讓她冷靜一下嘍,她想通了會打電話給我的。」

「喂,伯母啊,你千萬別告訴她我打電話來哦。好不好?」

「哦,你要去看電影啊,那我不打擾你了,伯父呢?」

「喂,伯父啊?我是阿武啦。」

「不是,不是,我不是找阿May 的,我是特地打電話來問候你的嘛,你的咳嗽好了嗎?」

「哦,你們趕時間啊,那麼我不打擾你們了,你們去啊。」

「哦,四姐在不在你們那邊?不在啊?三姐呢?我想問候她……」

每一個人都有一個習慣,我的習慣呢?就是來這邊等阿may下班。

阿May 很喜歡來這邊,因為這里的老闆說她很象山口百惠,最近我和她分手了,因為她說我越來越不象三埔友和。

「368復機,密碼'愛你一萬年'」

「阿Ming找我?阿May吧?」

「拼給我聽啊,M-I-N-G,M-A-Y吧?你有沒有聽錯啊?沒有?你懂不懂英文啊?」

「阿Ming啊?我知道我知道,是阿May打電話讓你找我吧?」

「吶,我沒事,叫她不要擔心好不好?我會好好地照顧我自己的,可是如果她這么想念我的話你叫她自己打給我嘛,不用麻煩你嗎,對不對?」

「啊?她沒叫你打給我,那你找我什麼事?去跑步,你失戀啦?」

「沒有,那為什麼去跑步呢?比賽?!你神經啊?跑步這么私人的事情怎麼可以隨便跑給別人看呢?就這樣,白白!」

每個人都有失戀的時候,而每一次我失戀,我都會去跑步,因為跑步可以將你身體里的水分蒸發掉,而讓我不那麼容易流淚,我怎麼可以流淚呢?在阿May心裡,我可是個很酷的男人。

「還沒和好吶?都一個月了,再找一個吧?阿May吧?阿May不錯的。她今天晚上早下班,你約她逛街吧?她暗戀你很久了。」(Midnight Express的老闆說)

「不行啊,今天晚上我約了人家,改天吧?」

有時候我會在阿May 家過夜,可是為了不想讓她爸爸媽媽知道呢,每次我走的時候呢我都會從陽台爬下去,也不知道以後會不會有這個機會呢?

林青霞的段落

罐頭上的日期告訴我,我剩的日子不多,如果我找不到那班印度人,我就會有麻煩。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我變成一個很小心的人,每次我穿雨衣的時候,我都會戴太陽眼鏡,你永遠都不會知道什麼時候會下雨,什麼時候出太陽。

轉回金城武段落

「先生,這個罐頭明天就過期了,那邊還有很多,你再換一罐吧?」

「不用了,謝謝」

我們分手的那天是愚人節,所以我一直當她是開玩笑,我願意讓她這個玩笑維持一個月。從分手的那一天開始,我每天買一罐5月1號到期的鳳梨罐頭,因為鳳梨是阿May 最愛吃的東西,而5月1號是我的生日。我告訴我自己,當我買滿30罐的時候,她如果還不回來,這段感情就會過期。

已經六個月都沒有破過案,可是我今天抓到一個通緝犯。每一次我有好消息,我第一個想通知的就是我的女朋友阿May。

「喂」(電話鈴響,一個男聲在那端應到)

「三埔友和,我要殺了你」(金大叫著在已經停止的自動扶梯上狂奔)

「啊,請問有沒有5月1號到期的鳳梨罐頭?」

「今天幾號啦?」

「4月30啊」

「是啊,明天過期的東西我們不會擺出來的。」

「還有兩個鍾頭,這么早就收掉了?」

「過期的東西沒人要的,人家要買也要買新鮮的」

「新鮮新鮮,什麼新鮮啊?就是你這種人啦,喜新忘舊的」

「喂,弄一罐鳳梨罐頭要花多少心血你知道嗎?又要種,又要摘,又要切,你說不要就不要啊?你有沒有想過罐頭的感受?」

「先生,我只是職員,我負責賣東西的',你叫我去想罐頭的感受?!你有沒有想過我的感受?又要抬,又要搬,還要負責扔,我也希望那些罐頭永遠不會過期,我還省功夫呢?你那麼愛過期罐頭是嗎?我這里有一箱,全送給你,不收你錢!」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在什麼東西上面都有個日期,秋刀魚會過期,肉罐頭會過期,連保鮮紙都會過期,我開始懷疑,在這個世界上,還有什麼東西是不會過期的?

「老師傅,秋刀魚要不要?」

「過期的,不要!你要吧」

終於在一家便利店,讓我找到第30罐鳳梨罐頭。就在5月1號的早晨,我開始明白一件事情,在阿May的心中,我和這個鳳梨罐頭沒有什麼分別。

有人說,狗是人類最好的朋友,可是為什麼在這個時候,它卻不肯跟我分享我的痛苦呢?

不知道算不算是一個記錄,那一天晚上,我吃掉所有的鳳梨,還好阿May 不喜歡吃榴槤,要不然我一定是完蛋了。我好想去慶祝一下,阿May 可能已經睡著了,可是我不知道另外一個阿May呢?

「哎,你回來干什麼?」

「我今天心情好,想看子夜場」

「嘿嘿,她走了,她走了」

「走了?」

「難道等你啊?女人不能等的,越等越會晚,越晚越擔心,最後擔心得就象發瘋一樣,剛剛跟路口那個Richard出去了,你有意思早點兒來嘛」

沒想到在一夜之間我被兩個叫阿May 的女人拋棄,為了要平復我的創傷,我決定不再找叫阿May的女人。

「喂,Lulu啊,我是阿武啊,出來喝杯酒吧?」

「睡著了?這么早啊,這么早你能睡得著嗎?」

「睡得著啊?那沒事了,白白」(粵語)

「喂,千惠子嗎?」

「是我啊,你猜我是誰,我是阿武啊」

「你教我說日文的那個嘛,不記得我了嗎?」

「吃壽司會肚子疼的那個阿武啊,記起來了吧,出來喝杯咖啡嘛?」

「什麼?你老公不答應,你什麼時候結婚了?」

「五年多,怎麼我們五年多沒見了嗎?」

「女兒都兩個了,沒事了」(日語)

「喂,請問江秀惠在不在?」

「我是何志武,小學四年級同班同學,坐你隔壁的那一個啊。」

「你記不記得啊?哈哈,不記得啊?」

「那麼沒事了,白白」(國語)

那三十罐鳳梨罐頭吃得我的胃非常得不舒服,所以我跑到一家酒吧,因為聽說酒可以幫助消化。

有一首歌叫作「日出時讓戀愛終結」,我現在的心情就是這樣,怎麼樣才可以讓我忘記阿May 呢?我跟我自己講,從這一分鍾開始,第一個進來的女人,我就會喜歡她。

因被追殺而跑了一個晚上的林青霞進入酒吧

「小姐,喝點什麼?」

「威士忌啦,唔該」

我有個預感,她一定會喜歡我的,但為了保障我自己,我要問她一個問題。

「小姐,請問你鍾不鍾意食菠蘿?」(粵語)

哦,可能她不是本地人

「小姐,請問你喜不喜歡吃菠蘿?」(日語)

「Do you like pineapple?」(英語)

「小姐,請問你喜歡吃鳳梨嗎?」

「國語講得還不錯」

「我台灣來的嘛,你呢?」

「我現在不想說話,請你走開好不好?」

「你不用說話沒關系啊,我可以坐在這邊嗎?」

「這里那麼多位子,你幹嘛一定要坐我旁邊呢?」

「因為我看你…你很寂寞啊」

「是嗎?」

「是…」

「一個女人這么晚了還戴墨鏡,只有三個理由,第一個呢,就說明她是個盲子;第二個呢,就說明她在耍帥,所以才戴墨鏡;第三個呢,就因為她失戀,因為她不想讓人家看出來她哭過」

「那麼你覺得我是哪一種呢?」

「失戀!」

「哼…」

「其實沒關系嘛,失戀很平常啊,何必哭成這樣子呢?失戀我也試過啊,我失戀的時候我會去跑,然後跑跑跑,跑到滿身大汗,這樣子呢我就沒有淚可流了,真的,你要不要試試看跑步?」

「我今天已經跑了一個晚上了,我很疲倦,如果你想找個人陪你聊天的話,請你找別人吧。」

「我不是想找人聊天的,我只是想陪你,因為我了解失戀的感覺,一個女人失戀的時候最需要的就是一個肩膀,其實你把我當成你男朋友也沒有關系。」

「我沒有男朋友。」

「我也沒有女朋友啊。」

「你今年幾歲?」

「我…我兩個鍾頭之前呢,是24歲,可是我現在已經25歲了。」

「我是不會喜歡你的。」

「不要講得那麼肯定嘛,搞不好你再給我多一點時間你就會喜歡我,對不對啊?你喜不喜歡吃鳳梨嘛?」

「我喜不喜歡吃鳳梨關你什麼事啊?」

「因為我想多了解你啊,我以前交一個女朋友,我們在一起五年,可是之後呢她跟我分手,並且她說我根本就不了解她,所以我想多多了解你啊」

「你是不會了解我的。」

「你不讓我了解你沒有關系啊,可是你可以了解我啊,對不對?你喜歡什麼樣的男人嘛?」

「其實了解一個人並不代表什麼,人是會變的,今天他喜歡鳳梨,明天他可以喜歡別的。」

「先生,先生,打烊了」

「打烊了,要不要去跑步啊?」

「我想找個地方休息休息。」

場景變為重慶大廈內一個房間

我沒有想到她說的休息就是真正的休息,整個晚上我看了兩套粵語長片,吃了四次廚師沙拉。當天快亮的時候,我知道我該走了。在我走的時候,我幫她脫了鞋子。我記得我媽說過,如果女人穿著高跟鞋睡覺,第二天會腳腫。她昨天晚上一定是走了很長的路,象她這樣漂亮的女人,高跟鞋應該是很乾凈的。

我是早上六點鍾出生的,還有兩分鍾我就25歲了,換句話來講,我已經在這個世界上經歷了四分之一個世紀,在這個歷史性的時刻,我去了跑步,我很成功地將我身體里多餘的水分蒸發掉。我覺得很開心,當我要離開這個球場的時候,我留下了我的call機,因為我知道今天沒有人會call我。

金城武要離開時,call機響了。

「368復機」

「請說出密碼」

「愛你一萬年」

「你702房間的朋友跟你說生日快樂」

「謝謝」

在1994年的5月1號,有一個女人跟我講了一聲「生日快樂」,因為這一句話,我會一直記住這個女人。如果記憶是一個罐頭的話,我希望這一個罐頭不會過期;如果一定要加一個日子的話,我希望是「一萬年」。

《重慶森林》簡介

《重慶森林》是澤東電影公司出品的一部都市時裝片,由王家衛執導,林青霞、梁朝偉、王菲、金城武等主演。1994年7月14日,該片在香港上映。

影片講述了兩個愛情故事:失戀的警察與神秘女殺手一段都市邂逅以及巡警663與快餐店女孩的愛情故事。1995年,該片獲得了第14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獎項。

劇情簡介

警察阿武處於失戀綜合症中,一日在街頭與一金發女子擦肩而過,金發女子是一名殺手。56小時後,兩人在酒吧偶遇,並相處一晚。在阿武預感情感過期的早上,收到了金發女子的生日祝福:「這一刻是永遠不會過期的。如果要加一個期限的話,我想是:一萬年。」

阿武經常光顧的快餐店來了新的女招應阿菲,她愛上了警察663。663的女友離開了他,而阿菲拆了663女友留在快餐店給他的信,拿了663家的鑰匙,趁663不在時去他家悄悄地改變663原來的生活。終於有一天被663撞見,663忽然感到感情的回歸。當晚,663約阿菲見面,卻得知阿菲去了美國,說一年後見面。一年後,成為空姐的阿菲回來了,而此時663已不再是警察,而成為快餐店老闆。兩人相見,663說跟阿菲去哪都可以。

王家衛

王家衛(Wong Kar-wai),1958年7月17日出生於中國上海,籍貫浙江定海(今舟山市定海區),華語電影導演、編劇、製片人,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平面設計系。

1982年,編寫個人首部電影劇本《彩雲曲》,從而正式進入了電影圈。1988年,執導個人首部電影《旺角卡門》獲得第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提名。1990年,執導劇情片《阿飛正傳》獲得第1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獎、第28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導演獎。1994年,執導劇情片《重慶森林》獲得第14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獎。1997年,執導劇情片《春光乍泄》獲得第50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成為戛納國際電影節史上首位獲得此獎項的華人導演。

2000年,執導劇情片《花樣年華》,該片獲得第26屆法國電影凱撒獎最佳外國電影獎。2004年,執導劇情片《2046》,該片獲得第57屆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提名。2006年,擔任第59屆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委會主席,成為戛納國際電影節首位華人評委會主席。2013年,執導劇情片《一代宗師》獲得第33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獎和最佳編劇獎、第4屆北京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第8屆亞洲電影大獎最佳導演獎。2019年5月15日,擔任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電影創投項目」評委會主席。2020年,執導電視劇《繁花》。

④ 宋佳擔任金爵獎評委,出道多年,她在娛樂圈的地位如何

日前,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宣布宋佳擔任評委,這個消息傳出以後,很多人都有一點疑惑,因為大家都覺得“宋佳都能當評委了呀?”事實上,宋佳出道多年,給觀眾們帶來了很多好的作品,而且宋佳的獎項可是一點也不缺的,不管是電視劇領域還是電影領域,宋佳都是拿過含金量很高的獎的,所以宋佳擔任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的評委,完全就是情理之中。

綜上所述,宋佳可以說是在每一個方面都不差,不僅有很厲害、備受觀眾認可的演技,而且還在獎項方面獲得了大豐收,所以說宋佳擔任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的評委,其實是不應該有任何爭議的。另外,宋佳如果繼續拿獎的話,那麼她未來必然能成為蔣雯麗這樣的大青衣。

⑤ 王家衛的電影到底是什麼風格

王家衛的電影暖色調,情節不乏幽默,文學味很足。

王家衛,1958年7月17日出生於中國上海,籍貫浙江定海(今舟山市定海區),華語電影導演、編劇、製片人,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平面設計系;

2013年,執導劇情片《一代宗師》獲得第33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獎和最佳編劇獎、第8屆亞洲電影大獎最佳導演獎;

2019年5月15日,擔任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電影創投項目」評委會主席;

2020年8月2日,王家衛首次拍電視劇《繁花》擔任監制。

王家衛的電影是一個具有獨特的、或者說是虛無的世界,雖然根據影片不同時代的設定、空間的設定也不同,但是他描寫的世界總是一樣的。他以別樹一幟的電影觸覺和細膩的感情刻畫寫聞名遐而 。

⑥ 錫蘭《小鎮》 電影帶來的世界8 2022-06-06

錫蘭 《 小鎮 》    電影帶來的世界 8

      這是一部土耳其導演錫蘭在1998年拍攝的獨立電影,是這位後來享譽世界的大導演的長片處女作。這一年,中國導演賈樟柯的長片處女作《小武》問世。早一年,即1997年,伊朗大師阿巴斯的巔峰之作《櫻桃的滋味》問世。在獨立電影的歷史上,這應該是個巧合。

(一)《小鎮》梗概

      有人把此片翻譯成《小城歲月》。在中國,感覺上小城與小鎮還是有區別的,再小的縣城也算城,再大的鄉鎮卻只能是鎮。直觀上看,《小城歲月》比《小鎮》文藝許多,但看過電影卻覺得《小鎮》更接近錫蘭的本意。小城就是小城市了,而小鎮卻更靠近農村。影片中,樹林與田野的交映,晨曦與暮靄的變幻,加上稀疏散落的房屋,實在構不成一個小城,更像村落。

      影片中的田園牧歌情調,農村屋舍風格,無不體現出濃濃的鄉土氣息。結合錫蘭的自述,說小鎮更為貼切。

      這部電影以兩個孩子的視角,跟著季節更替,分四個段落敘述了一個土耳其小鎮中的家庭故事。

      故事的第一段是,一戶人家中,11歲的女兒正在上小學,她還不習慣面對無情的社會現實以及生活給她的殘忍傷害,但她必須學會適應。

      教室里,遲到的小男孩脫下在雪地弄濕的襪子,掛到爐子上烘乾。落下的水滴掉在燙熱的鐵板上,化為水蒸汽嗤嗤作響。小女孩由於午餐便當有異味,自尊心被刺傷,暗自落淚。她注意到黑板和老師以外的一切,比如那片飛在教室里頭的鴨絨毛。個人的主觀體驗被慢慢放大,形成一種迷幻的、帶有童年記憶的游離效果。老師讓不同的學生朗讀課文,小孩子們都很認真聽話。不過是那種逐字照念,有氣無力的樣子。中年男老師不時駐足窗前,隔著玻璃,看著對面山坡上的積雪。鏡頭變焦,一下子就清掃了之前伊朗兒童電影的殘舊錯覺。比起伊朗人,錫蘭還是有著個人專屬的美學體系。出色的導演對於真實距離和窗框構圖都著獨特的表現力,稱得上所見略同。隔著玻璃窗戶的幾組鏡頭,在《遠方》和《適合分手的季節》等片里都有出色表現。

      第二段發生在春天,女孩和小他四歲的弟弟相伴前往玉米地,他們的家人正在那裡等著他們。穿越玉米地時,他們似乎體悟到了自然與曠野的神秘。

      這時有了林中的風,一陣陣的風吹起,跑到姐弟倆人身邊。他們忙著摘枝頭李子,穿過樹枝的陽光在地上投下了色塊分明的陰影,明暗來回遊走變化。時間流動遲緩,不為周圍人察覺。整段的場面調度和視聽語言都十分出色,游樂場里的叫喊聲,音樂的高低變化,時有時無,像極轉暈了頭的人們,又是一旁人物百無聊賴的真實體驗。空鏡和特寫鏡頭在這一段被多次運用,蒼蠅侵犯著驢子的眼睛;一番爭論後,火光下爺爺額頭的皺紋、眼睛、耳部,父親和堂叔因為據理爭執表現出的不同神情,不耐煩或小沉默。

      第三段中這對姐弟目睹了更多成人世界的復雜與黑暗。到了林間,一家人圍坐在野外生起的篝火邊上,夜幕下火光搖曳,簡直有些難以想像的美好。篝火,夜晚的風,大人們的話,到後來的咳嗽,狗叫,放諸於我,找到一個契機圓了心中所往。孩子們把時間用在了長大後記不起來的頑皮事上,也會一直記得曾經捉弄過的瘋子,出於人類本性里的欺凌弱小,他們捉弄的小動物,有時候也變成童年的夢魘。

      影片在這一大段插入兩段非現實的畫面,一是小男孩在爺爺的一戰故事裡入睡,不管伊拉克和印度在何方。講故事的聲音再一次高低變化起伏,小男孩做了個噩夢,夢見母親從窗檯摔下。堂叔用牢騷表達著自己的不滿,對其他人的講話流露出不耐煩的情緒,他發表異見,講起自己一人去當兵:路邊松樹的味道,眼前的黃土路,變得真實起來。

      最後一段發生在家裡,夢境與現實在這里平靜地交錯。藉助爺爺等人口中的講述,現下的時間被拉長,進入穿越幾十年光陰的另外一個空間。講述的時間超越了影片的時間,這部分的片長佔用也是最長,也是錫蘭小時候的獨特記憶。錫蘭的魅力在於不掩飾對小鎮的認同與歸屬,裡麵包含著父親帶來的寶貴記憶財富,他所持有的不僅是一種尊敬加關愛。小鎮給他成長帶來的歡樂太多,它的變化與消逝,看在一個經歷者的眼裡,只會驅使他記得更深。這是懷舊情結的積累爆發,也是感性主義的培育。雖然沒有外力的介入,錫蘭成長後離開小鎮。但小鎮生活的美好卻伴隨著男孩的長大,在不可逆中的時間流動中催促著他去重拾,加以再現。

      一條到處覓食的狗,一名路邊靜坐的老漢,寥寥幾個畫面,這就是錫蘭記憶中的小鎮和故鄉。換作許多人,這樣的情景人物也是親近的,它們出現在每個人的記憶中又略有不同,有斑點的狗,抽煙、瞌睡乃至發愣的老漢。他們註定應該出現在成長過程中屬於他們的合適位置上。你費盡心思去尋找記憶中不應忘記和錯失的記憶,卻不知這狗和老漢其實已是完整的解釋。

( 二)導演錫蘭

      努里·比格·錫蘭(Nuri Bilge Ceylan),1959年1月26日出生於土耳其伊斯坦布爾,之後在土耳其恰納卡萊省的耶尼傑長大。從伊斯坦布爾海峽大學(osphorus大學)的電氣工程專業畢業後,他花費了兩年時間在米馬爾希南(Mimar Sinan)藝術大學研習電影製作。而後錫蘭經過了一個比較漫長和不太如意的的階段,才開始拍攝電影。這在後面附錄錫蘭自述中有具體描述。

錫蘭電影年表:

1995年,執導個人首部劇情短片《 繭 》,獲得第48屆戛納國際電影節短片金棕櫚獎提名。

1998年,執導劇情長片處女作《 小鎮 》,獲得第4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卡里加里電影獎、第11屆東京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青年電影銀獎 。

2000年,執導《 五月碧雲天 》,獲得第5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熊獎提名。

2003年,執導《 遠方 》,獲得第56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提名、主競賽單元-評審團大獎。

2006年,自導自演《 適合分手的季節 》,獲得第59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提名。

2008年,執導《三隻猴子》,該片獲得第61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提名,錫蘭憑藉此片獲得第61屆戛納電影節最佳導演獎、第2屆亞太電影大獎最佳導演獎。

2009年,擔任第62屆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評委。

2011年,執導《 安納托利亞往事 》,獲得第59屆 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提名,並憑藉此片獲得第25屆歐洲電影獎最佳導演獎提名。

2014年,執導《 冬眠 》,獲得第67屆戛納電影節最佳影片金棕櫚獎,錫蘭憑藉此片獲得第27屆歐洲電影獎最佳導演提名。

2018年,執導劇情片《 野梨樹 》,該片入圍了第71屆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第9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天壇獎。

2019年6月,錫蘭出任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主競賽單元評委會主席。

( 三)錫蘭電影

      上列錫蘭的電影中,《 小鎮 》、《 五月碧雲天 》和《 遠方 》為其故鄉三部曲,《小鎮》的故事在《五月碧雲天》和《遠方》中得到了延續,這是一組以時間為線索、展現土耳其城市化狀貌的三部曲。職業演員穆扎菲·奧德默在《五月碧雲天》中飾演拍攝《小鎮》的導演,他在《小鎮》中扮演了片頭被孩子玩弄的瘋子。艾明·托普拉克飾演沒考上大學、在工廠打工的年輕人是貫穿三部曲的一個線索。在《遠方》中,他來到了伊斯坦布爾,寄居在穆扎菲·奧德默飾演的導演家中。我覺得其中《 五月碧雲天 》最精彩。

      而在錫蘭所有的電影中,《 冬眠 》應為最佳,金棕櫚獎不是浪得虛名。另外還比較喜歡《 安納托利亞往事 》,這是我看的第一部錫蘭電影,有點先入為主。

      這里單說《小鎮》,還是因為它是錫蘭的第一部長片,類似於賈樟柯的《小武》。一個導演的起點電影往往是最重要的。

      《小鎮》取材自他父親艾岷·錫蘭的故事,並加入自己的童年回憶和家庭往事。電影中出現的兩個孩子還原的是童年時期的努里·比格·錫蘭和他的姐姐。艾岷·錫蘭和妻子在電影中扮演了自己,錫蘭則完成電影的掌鏡工作。這是一部家庭作坊式電影,像錫蘭所有的電影那樣,由極簡的團隊(往往有親友的加入)製作完成。

      《小鎮》中美輪美奐的黑白影像令人贊嘆,這得力於錫蘭本人的攝影功底。在從事職業導演之前,錫蘭的身份是攝影師。因此毫不奇怪,《小鎮》中的畫面更多是具有獨立審美價值的靜態攝影,而不是流動的影像。同時,特寫的大量運用也暴露出錫蘭沒有接受正規電影教學的經歷,極少有的敘事性段落則以生硬的蒙太奇完成。不過,錫蘭找到了規避短板的辦法,即放大影像的感染力,減少敘事。

      如果說《小鎮》煥發出某種詩意,其原因不只在於畫面自身帶有的詩情畫意,同樣也出自影像以詩的邏輯剪輯。據說,這來自於安德烈·塔可夫斯基。《小鎮》所參考的電影主要是《伊萬的童年》和《鏡子》,前者在孩子的世界和雪地場景中能明顯感覺到,後者則是影片中的自然風景(雪、樹、份……)及多處幻覺與夢境。可以說,《小鎮》是錫蘭作為塔可夫斯基忠實粉絲的致敬之作。

      錫蘭後來形成的風格,不少都能在《小鎮》中找到影子。家庭生活是錫蘭大多數電影刻畫的主題,《小鎮》已經具備。隨著人物突然從近景中出現或消失,鏡頭的焦距發生急劇的變化,這類極富視覺沖擊力、顯示靜態人物與動態環境之間張力的鏡頭將成為錫蘭電影的標志性鏡頭,在《遠方》和《三隻猴子》中將得到登峰造極的發揮。

      錫蘭心目中的另一偶像一定是契柯夫。很多人都認為《冬眠》對於錫蘭不啻一次自我突破,因為他放棄了擅長的影像造型能力,轉而嘗試開發電影的文學性。但頻繁的對話在《小鎮》已經出現,家人圍著篝火各顧各的真摯與對話以某種類似於契訶夫的方式進行著。錫蘭曾在《五月碧雲天》中題詞獻給契訶夫,並且眾所周知的是,《冬眠》就改編自契訶夫的小說。

附錄1 :錫蘭自述

      2019年6月20日,錫蘭擔任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主競賽單元評委會主席期間,參加了一個兩個小時的對談和互動活動。錫蘭敞開心扉,講述自己走上電影之路的曲折經歷,鼓勵年輕人從事藝術創作,並毫無保留地和大家分享拍攝電影的經驗。

      錫蘭當年60歲,他的作品並不多。一共拍了《小鎮》、《五月碧雲天》、《遠方》、《氣候》、《三隻猴子》、《小亞細亞往事》、《冬眠》、《野梨樹》八部電影。其電影有著獨特風格,觀眾很容易被他電影的深沉、憂郁和詩意打動。而原本學工程的錫蘭,他的電影之路可以說十分曲折。

      「在我小時候,電影的影響很大,通常看了一部電影,不管好壞,至少會討論三天。我很喜歡電影,但大學學的是工程。大學第三年的時候我發現不適合做工程師,就開始做攝影。」

      但大學畢業後,錫蘭就陷入了迷茫期。

      「雖然我得到了工程學位,但很困惑,不知道人生該做什麼,接下來該怎麼走。在那個年代的土耳其,大家覺得攝影不可以當飯吃的,只能是一個業余愛好。」

      「我先去了倫敦求學,第一個工作是在餐廳做服務生,錢很少。我經常會去超市裡偷書來看,偷小磁帶來聽古典音樂。但有一天我被抓住了,從那以後我就不偷了。因為當時的這種恥辱感,是非常嚴重的。」錫蘭被抓了兩次,有一次是偷牛奶,他被一個15歲的孩子一把抓住,然後推出了店外。「我走啊走,突然之間看到了一面大的鏡子,我在鏡子里看到了自己的臉,是和過去那麼不同。那一次的經歷,教會了我很多。」

      「羞恥和恥辱感,是生活中的好老師。」錫蘭說。

      錫蘭屬於大器晚成,36歲才開始做第一部電影。

      「在36歲之前的十年,我都是很迷茫的,是一種流浪的生活,完全不知道將來要做什麼,也沒有目標,當時看電影也只是一種消遣時間的方式。我在倫敦時,經常一天看三部,從晚上六點一直看到半夜十二點,但也沒決定要成為一個導演。」

      而真正讓他下決定做電影,是在服兵役的時候。

      「我服了大概一年半的兵役,因為我不喜歡社交,孤獨讓我讀了非常多的書,這些閱讀的過程指引了我,把我引向了電影之路。我發現做攝影不夠,需要一些媒介來更好地表達人類的深度和復雜性。我非常喜歡文學,但又不是很擅長文學,因此選擇了當導演。」

      錫蘭坦言俄國文學巨匠契訶夫,對自己影響巨大。

      「契訶夫教我怎樣看待生活,怎樣對待生活。基本上他的故事,我都讀了,而且很多遍。他有著獨特的視角和方式。對他而言,每一個人都有故事,而且與眾不同。我的電影裡面,都可以看到契訶夫的影子,都攜帶了一些他的特點,《冬眠》里兩個小故事就來自於契訶夫的文學。」

      在鼓勵年輕電影人時,錫蘭說:「如果你覺得害怕,這是很正常的,這其實會成為動力的源泉,所以害怕是一件好事。不要被害怕所打倒,繼續向前走,即便很孤單。如果你感覺不到孤獨,那你就不想做電影了,因為做電影就是打發孤獨的一種方式。」

      錫蘭拍電影很慢,大部分時候,三年才完成一部電影。

      「我不急,我不是多產的,不是那種在短時間里拍很多電影的導演。不是我去找靈感,而是靈感找到我。我拍了一部電影,這部電影會影響我,改變我。我要等到這部電影先拍完,改變了我,然後,它會給我指明方向,讓我拍另外一部電影。如果我第一部電影還沒拍完,就開始寫第二部電影,可能我就不那麼喜歡我拍的第一部電影了。」

      那靈感怎麼來?

      「靈感沒有公式可言的,大部分是一種機遇,一種隨意的機遇。寫劇本就像一個蒙太奇一樣,很多的點子匯聚成一體。開始的起點是最難的,因為你要決定做什麼,一部電影要花三年拍,所以一定要是真的讓你感到很興奮又熱情的,不然你就沒有這些激情去開始了。」

      作為一個已經蜚聲海內外的世界級藝術片導演,錫蘭會拍土耳其以外的故事嗎?

      「到現在還沒有這樣的想法。因為我不了解外面的世界有哪些細節,細節對於導演來說,就是我們表達的語言。比如,我看一個中國人,我不知道他是來自中國的哪一個地方。但如果是中國電影人,通過這個人的方言、穿著、動作,就可以看出這個人來自哪裡,這些細節都非常重要,我只了解土耳其的東西。」

      錫蘭鼓勵年輕人從事藝術創作,認為這也是一種自我治癒。

      「如果你要去坦白一些東西,藝術是一個很好的領地。在這里是非常安全的,你可以去坦白一切,而坦白也是一個治療。這對於觀眾以及藝術者、創造者本身,都是一個治癒的過程,我很享受其中。」

附錄2:賈樟柯談錫蘭

遠在他鄉的故鄉——賈樟柯談錫蘭   

      1998年,我帶著《小武》去參加柏林影展青年論壇。那年我已經二十八歲了,這是我第一次出席國際電影節,也是我的首次歐洲之行。   

      一個人從北京搭乘漢莎航空的航班出發,起飛後不久大多數乘客就都睡著了。機艙里異常安靜,我卻睜大眼睛不肯入眠,腦子里不時閃過法斯賓德或文德思鏡頭下的柏林,近十個小時的航程我是在冥想中度過的,一會兒柏林、一會兒北京、一會兒我的故鄉汾陽。   

      多年之後我想,我之所以到現在還熱愛所有的遠行,一定跟故鄉曾經的封閉有關。而所有遠行,最終都能幫助自己理解故鄉。的確,只有離開故鄉才能獲得故鄉。 

      那時候兩德統一還未滿八年,人們習慣上還把目的地稱為「西柏林」。可我偏偏對「東柏林」感興趣,放下行李拿上一張酒店的地址卡,我便在暮色中坐一輛公共汽車出發了。   

      每到陌生之地,我都喜歡這樣漫無目的地游盪,喜歡在偶然中遭遇一座城市,公共汽車從動物園附近出發,穿過城市向東而行,沒有跟當地人說一句話,車窗外的建築像是能告訴我一切。西邊的馬路基本上呈放射狀分布,路邊建築的設計也表現出開放的狀態。可一到東邊,橫平豎直的街道和平板的辦公大樓就似曾相識了,國營體制的感覺毫不掩飾地經由建築表現出來。   

      我下了公共汽車,遙望西柏林方向,遠處大廈上賓士汽車的廣告在夜幕中旋轉閃爍。那時,我腦子里冒出一個詞:資本主義的柏林。這里的觀眾能理解社會主義的汾陽?我問自己。《小武》拍攝於我的老家汾陽,那裡塵土飛揚、城外的軍營每天軍號陣陣。電影的世界是真奇妙,再過兩天,我就要將故鄉的風景人物,放映給異鄉人看了。1998年的柏林電影節還有一個導演,也用電影把他的故鄉帶到了柏林。這部電影叫《小鎮》,導演是來自土耳其的錫蘭。錫蘭1959年出生在伊斯坦布爾,他是在當兵期間看了波蘭斯基的自傳,開始愛上電影的,他常自編自導自演,和他的妻子一起出現在自己的電影中。   

      在看《小鎮》之前,我從來沒機會知道土耳其的小鎮會是什麼樣的,也不知道那裡的人們怎樣生活的。    坐到電影院里,燈光暗下、銀幕閃亮的時候,才知道《小鎮》是一部黑白電影。電影開始於一場漫天大雪,原來土耳其小鎮上的孩子們跟我一樣,只有天氣的變化才能給一成不變的生活帶來新鮮感。這時,銀幕上一個孩子穿過山巒去上學,他進入教室,把雪打濕的鞋子脫下來,烤在火上。火爐溫暖,窗外寒冷,這不就是我小學時冬天的記憶嗎?接著,孩子脫下他的襪子,掛在火爐上,襪子上的水滴,掉在火爐之上,「吱吱」蒸發的聲音,一點一點滴在心頭。 

      我不喜歡跟蹤電影的情節,我看電影最大的樂趣,是看導演描繪的詩意氛圍,沒有詩意的電影對我來說才是沉悶的電影。錫蘭的《小鎮》是一部用電影語言超越語言的電影:不用聽懂對白看懂字幕,僅僅通過電影畫面,已經能夠理解導演的世界。   

      記得在黑澤明導演生前,侯孝賢去拜訪他,黑澤明問自己的助手:你知道我為什麼喜歡侯孝賢的電影嗎?他的助手用哲學命題來解釋,黑澤明搖搖頭說:不是,我在他的電影里,能看到塵土。   

      錫蘭導演呢?在他的電影里,能看到天氣。雪後的寒冷,自雪地上玩耍的孩子們身體里散發出的熱氣,被雪凍得麻木的雙腳,襪子上掉下來的水和炙熱的火爐相碰撞冒出來的蒸汽……都是這部電影的詩句。   

      錫蘭在《小鎮》中拍了很多微觀世界的鏡頭:小動物、一草一木的細節、紋路、肌理。我們從未這樣專注而細心地凝視過那些與我們共存於這個世界的生命。透過錫蘭的攝影機,我們看到自己內心的粗糙,以及逐漸喪失的耐心。   

      錫蘭營造的聲音世界也讓我迷醉,他從紛繁復雜的現實世界裡將我們習以為常的一些聲音提取出來,加以誇張,給我們熟悉的陌生感。水滴在火爐上被炙烤蒸發的聲音,大自然裡面動物的鳴叫聲,遠處隱隱約約人的喊叫聲……鳥啼蟲叫,風聲雷鳴,這些原本被我們在日常中忽視的聲音,在影片中被提煉出來。它們幫我打開了記憶之門,讓我想起已經淡忘的歲月。   

      通過錫蘭的電影,會發現我們還有一個故鄉遠在他鄉,它也解答了我的疑惑:在資本主義的柏林一定有人看懂了我的《小武》,他們在我的電影里同樣可以遭遇鄉愁。(原文載於《中國周刊》)

⑦ 如何用王家衛的方式寫關於雪的故事

如下:

不同的人眼中,是不同的雪。

或許是水汽包裹的灰塵,或是舞風的精靈,又是熠熠著暖陽的北國。

那,他的眼裡呢?

他在街上走著,是零星雪白中點睛的彩色之一。他走得半似優雅,半似愜意,以至於緩步停下都很自然,好像行程沒有中斷。

他的行程也的確還沒中斷。

他仰望著,雪花調皮在他微揚的下巴,旋轉、跳躍。興許是他臉上的熱氣推動,也許只是雪來了興致,非要在這舞上一場不可——不然,可真浪費了打在他臉上的那道恰到好處的陽光。

他收回了下巴。

他在手心補了道熱氣,呵著手鑽進了面前的店鋪。雪的舞蹈恰到高潮,也猛地旋轉,隨他繞進店裡。

「今天蠻冷的。」他說。

「是啊。」店員小姐很自然地微笑。每天都是一樣的微笑,每天又似乎都在悄然改變著一些。「老樣子?」

「是啊,喜歡嘛。」他也笑著,半傾在櫃台。他輕車熟路地把手心的錢順手放在櫃台上。

「人總是會變的嘛,今天喜歡鳳梨,明天也可以去喜歡別的什麼。」

他沉吟一下。「好啊,推薦給我新的套餐。」他張了張吸引人的臉和笑,但似乎不擅搭訕,更不擅長拒絕。

店員嫻熟地打包好一份,遞給他:「同樣的價錢,不同的體驗。」

他肩頭的對講機傳出些聲音,強行終止了對話。他側過頭:「就來。」

「明天見嘍,663。」店員微聳聳肩,淡笑著繼續忙碌備餐。

他擠出一個自以為最英俊的笑:「吶,明天見嘍?」

他抓著外賣袋子推門出去,無序的雪,復又在他的身側纏綿。

人是會變的,今天喜歡什麼,明天可以去喜歡另一個。

他今天喜歡雪的清涼,明天又會去喜歡雪的晶瑩了。

但他總歸是喜歡雪的。

王家衛簡介

王家衛(Wong Kar-wai),1958年7月17日出生於中國上海,籍貫浙江定海(今舟山市定海區),華語電影導演、編劇、製片人,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平面設計系。

1982年,編寫個人首部電影劇本《彩雲曲》,從而正式進入了電影圈。1988年,執導個人首部電影《旺角卡門》獲得第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提名。1990年,執導劇情片《阿飛正傳》獲得第1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獎、第28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導演獎。

1994年,執導劇情片《重慶森林》獲得第14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獎。1997年,執導劇情片《春光乍泄》獲得第50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成為戛納國際電影節史上首位獲得此獎項的華人導演。

2000年,執導劇情片《花樣年華》,該片獲得第26屆法國電影凱撒獎最佳外國電影獎。2004年,執導劇情片《2046》,該片獲得第57屆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提名。2006年,擔任第59屆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委會主席,成為戛納國際電影節首位華人評委會主席。

2013年,執導劇情片《一代宗師》獲得第33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獎和最佳編劇獎、第4屆北京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第8屆亞洲電影大獎最佳導演獎。2019年5月15日,擔任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電影創投項目」評委會主席。2020年,執導電視劇《繁花》。

⑧ 第22屆上影節你心中的最佳影片是

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頒獎典禮暨閉幕式在上海大劇院舉行。《夢之城堡》獲得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演員三座獎杯,成當晚最大贏家。

我感覺心中《地久天長》是最佳影片,拿下柏林影後的詠梅和本屆金爵獎評委之一趙濤把最佳男演員的獎杯頒給了兩位有著優質表演的男演員。

⑨ 上海國際電影節落幕 96歲常楓獲上影節影帝

昨晚,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揭曉,其中「最佳男演員」常楓,創造了一項紀錄,成為上海國際電影節乃至A類電影節最年長的男演員。

96歲的中國演員常楓憑借《拂鄉心》獲本屆金爵獎最佳男演員。

拂鄉心講述了1949年,內地青年蔣生為救老鄉黎耀軍顛沛流離到了台灣,與親人永別。西門町紅包場的老歌讓老兵沉浸在思鄉情愫里,他們誕生於戰火,成長在遷徙中,卻像野草般堅韌,回家是他們永遠的盼望,人生的一切終將釋懷。該片是秦海璐的導演處女作,從常楓飾演的孤寡老人晚年生活出發,將焦點放在時代變遷下的個人命運波瀾,情系異鄉異客的歸根鄉愁。

常楓在後台采訪中說:「我年紀大了,本來身體不行,走路也不方便,可是一看劇本很喜歡,還是秦海璐自導自編的,我就無可奈何賣著老命接受了。哪知道這么幸運拿到獎,這是我想像不到的事情。」

常楓,1923年4月6日出生於哈爾濱市,父親是漢人,母親是滿族八旗鑲黃旗人。1949年,常楓前往台灣,並與張遙結婚。常楓與張遙及女兒常青都是演員,另有一個兒子定居美國。曾獲金馬獎和金鍾獎,代表作品有《頤園飄香》《兩種結局》《追妻三人行》。

2008年,獲金馬獎終身成就獎;2015年9月常楓獲得第50屆金鍾獎特別貢獻獎。

此番導演《拂鄉心》,是秦海璐首次以導演身份呈現電影作品。談及創作初衷,秦海璐表示:「歸鄉的主題是很有時代和文化意義的,我想把它們記錄下來。這是我的一點點初衷。」

據悉,影片將首次在大銀幕上呈現「紅包場」等特定歷史背景下的文化符號,帶觀眾一探異鄉異客不為人知的生命旅程。伴隨入圍上海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的消息,影片同時也曝光首款「思鄉」版海報:畫面中偌大的紅包場里徒留老者年邁身影,彌漫思鄉氣息。

閱讀全文

與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評委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票通兌券兌換碼 瀏覽:547
李嘉欣電影粵語歌主題歌曲 瀏覽:397
特別喜愛的電影英文 瀏覽:79
韓國交換溫柔中文字幕電影 瀏覽:110
十大最佳女主角電影 瀏覽:806
加勒比海盜5電影票價格 瀏覽:938
苗族電影經典愛情喜劇 瀏覽:841
五部英文電影的主要內容 瀏覽:966
老電影特別快車圖片 瀏覽:972
北京法國什麼的看電影的 瀏覽:215
大尾鱸鰻1電影啊完整的 瀏覽:828
法國電影修道鏡在線觀看 瀏覽:501
冥婚電影完整版台灣 瀏覽:861
灰姑娘電影音樂歌詞 瀏覽:394
電影科幻大全免費看 瀏覽:852
台灣幾個小混混被殺電影 瀏覽:962
電影可愛的中國演員 瀏覽:376
爸爸兒子互換身體是什麼電影 瀏覽:902
一個電影的游戲下載網站源碼 瀏覽:951
千與千尋電影圖片高清 瀏覽: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