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柏林國際電影節 創辦於1951年,於每年的2月舉行,最高獎名稱為「金熊獎」,很多著名的導演和演員都視在柏林國際電影節拿獎為榮譽的象徵,是世界電影藝術家嚮往的獎項之一。 顧長衛來之不易的銀熊中國電影在柏林國際電影節備受青睞,獲得銀熊獎的有《三個和尚》《本命年》《紅粉》《太陽有耳》《我的父親母親》,《香魂女》、《喜宴》同獲第4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2005年顧長衛憑借電影《孔雀》獲得了第55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 2007年,大年初一,之前名字只為少數圈內人所知的中國導演王全安,憑借影片《圖雅的婚事》獲得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
2、戛納國際電影節 創辦於1939年,於每年5月舉行,最高獎名稱為「金棕櫚獎」。戛納國際電影節以充滿藝術氣氛且不受政治左右而著名,現在戛納國際電影節是最受關注的世界資深電影大獎。 《無極》主創亮相戛納中國與戛納國際電影節結緣許久。1956年導演蔡楚生到戛納參加電影節,但是沒有參賽影片。1975年電影《俠女》獲戛納國際電影節最高綜合技術獎。陳凱歌的《孩子王》《霸王別姬》《荊軻刺秦王》,張藝謀的《菊豆》《活著》《搖啊搖,搖到外婆橋》,王家衛的《春光乍泄》、《花樣年華》,姜文執導的《鬼子來了》都曾在戛納國際電影節摘得重要獎項。而中國著名影星鞏俐應邀擔任評委會委員。05年,王小帥執導的《青紅》獲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委會獎。
3、威尼斯電影節 創辦於1932年,8月底到9月初舉行,是世界上年頭最久的電影節。威尼斯電影節以「新、奇、快」發掘導演而著稱,被稱作「電影大師的搖籃」。它挖掘過黑澤明、溝口健二、薩蒂亞吉特·雷伊這些亞洲電影泰斗。 1956年,《神筆》獲得中國第一個威尼斯獎項。張藝謀的《大紅燈籠高高掛》《秋菊打官司》《一個都不能少》都在該電影節上獲得大獎。1994年,夏雨因在姜文執導的影片《陽光燦爛的日子》中的成功表演而摘得影帝。此外,張元的《過年回家》、田壯壯的《小城之春》以及蔡明亮執導的《不散》均獲得獎項肯定。05年,是中國電影人在威尼斯大火的一年,李安的《斷臂山》獲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關錦鵬的作品《長恨歌》獲威尼斯電影節歐洲藝術交流獎,李玉導演的影片《紅顏》獲威尼斯電影節歐洲藝術獎。 由賈樟柯執導的《三峽好人》在(07年)第63屆威尼斯電影節上「擒獲」金獅獎。
4、卡羅維法利國際電影節 1946年創辦於捷克,於每年的7月5日至15日舉行,最高獎名稱為「水晶球獎」(分為大獎和主要獎),但因為該獎項帶有很濃厚的政治色彩,近來不太為人所知。 《鋼鐵戰士》《白毛女》《新兒女英雄傳》《人民的戰士》《祝福》《聶耳》《良家婦女》《女兒紅》等均在該電影節上有所斬獲。
5、莫斯科國際電影節 創辦於1959年,兩年一屆。電影節的主要目的是通過放映具有藝術價值和思想內容的影片,促進各國電影工作者交流經驗和相互合作。 《老兵新傳》《小鯉魚跳龍門》《革命家庭》《鹿鈴》《出嫁女》等影片都在該電影節上獲得過大獎。
6、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 1977年創辦於加拿大,於每年的8月25日至9月4日舉行,最高獎名稱為「美洲大獎」。1983年《一盤沒有下完的棋》獲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美洲大獎。《邊城》、《黃河謠》、《山水情》、《黑駿馬》、《太陽鳥》等均得到過電影節大獎。2000年,鞏俐憑借《漂亮媽媽》獲最佳女演員獎。06年9月,由楊亞洲執導,倪萍、劉威主演的電影《雪花那個飄》獲得第30屆加拿大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評委特別獎。
7、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 1953年創辦於西班牙,於每年的9月21日至30日舉行,為期10天左右,地點在海濱城市聖塞巴斯蒂安。開始兩屆只有西班牙語電影參展,以後影響逐漸擴大,現已成為重要的國際電影節之一。最高獎名稱為「金貝殼獎」、「銀貝殼獎」。
8、東京國際電影節 1985年創辦於日本,兩年一屆。從1992年起改為每年舉辦一屆,於每年的10月28日至11月5日舉行,目的在於藉助電影節的影響促進日本電影市場的發展。最高獎名稱為「東京大獎」。
9、馬塔布拉塔國際電影節 1989年創辦於阿根廷,於每年的11月6日至25日舉行,最高獎名稱為「金樹商陸獎」。
10、開羅國際電影節 1976年創辦於埃及,於每年的11月7日至18日舉行,最高獎名稱為「金字塔獎」,是非洲最大的電影節之一。 2000年,馮小剛的《一聲嘆息》獲第24屆開羅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金字塔獎)、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編劇、特別提及獎等諸多大獎。
11、上海國際電影節 創辦於1993年,從今年起每年6月上旬舉行,中國惟一的一個A類國際電影節,最高獎名稱為「金爵獎」,下設8個獎項,都由來自各國的國際評委評審產生。
12.瑞士的洛迦諾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46年的洛迦諾國際電影節是瑞士舉辦的最早、最大的一個電影節,也是與戛納電影節、柏林電影節等同級的國際A類電影節。電影節的最高獎項———金豹獎。
Ⅱ 洛迦諾國際電影節的歷屆得主
時間影片影帝1958年(第11屆) 阿Q正傳 Ah Q zheng zhuan 關山 San Kwan 1959年(第12屆) 哀樂中年 The Rabbit Trap 歐內斯特·博格寧 Ernest Borgnine 1964年(第17屆) 傻女十八變 What a Way to Go! 吉恩·凱利 Gene Kelly 1991年(第44屆) 謝卜 Cheb 拉契得·波查拉 Rachid Bouchareb 2000年(第53屆) 搶劫 Überfall, Der Joachim Bissmeier,喬瑟夫·哈德 Josef Hader,Roland Düringer 2001年(第54屆) 兩立方厘米的革命 Alla rivoluzione sulla e cavalli 安東尼·加西亞 Andoni Gracia 2002年(第55屆) 童年舊事 Diskoli apocheretismi: O babas mou Yorgos Karayannis 2003年(第56屆) Maria Serban Ionescu 2004年(第57屆) Private Mohammed Bakri 2005年(第58屆) 九連禱 La neuvaine 帕特里克·多洛雷特 Patrick Drolet 2006年(第59屆) 大使 Mann von der Botschaft, Der 伯格哈特·克萊斯納 Burghart Klaußner 2007年(第60屆) 黑暗的拳擊 Fuori dalle corde,
巴黎屋檐下 Sous les toits de Paris 米凱·維尼圖奇 Michele Venitucci,
米歇爾·皮寇利 Michel Piccoli 2008年(第61屆) 交易市場 Pazar - Bir ticaret masali Tayanç Ayaydin 2009年(第62屆) 柏拉圖學園 Akadimia Platonos Antonis Kafetzopoulos 2010年(第63屆) 冰壺 Curling 伊曼努爾·畢洛迪 Emmanuel Bilodeau 2011年(第64屆) 一番好意 Best Intentions 伯格丹·杜米特拉徹 Bogdan Dumitrache 2012年(第65屆) Der Glanz des Tages Walter Saabel 2013年(第66屆) El mudo Fernando Bacilio 時間影片影後1948年(第3屆)Film Without a Name 海蒂嘉德·納福 Hildegard Knef1958年(第11屆)Amore e chiacchiere (Salviamo il panorama)Carla Gravina1960年(第13屆)更高原則 Vyssi PrincipJana Brejchová1964年(第17屆)情迷意亂 Yearning高峰秀子 Hideko Takamine2000年(第53屆)Amour, l'argent, l'amour, L'莎賓·蒂莫提歐 Sabine Timoteo2001年(第54屆)蝴蝶 Nabi金浩靜 Ho-jung Kim2002年(第55屆)I Am Taraneh, I Am Fifteen Years Old塔蘭涅·阿里多斯蒂 Taraneh Alidoosti2003年(第56屆)芳齡十三 Thirteen,
Maria,
Khamosh Pani: Silent Waters 霍利·亨特 Holly Hunter,
Diana Dumbrava,
Kiron Kher 2004年(第57屆)守護你 En garde,
守護你 En garde Maria Kwiatkowsky,
Pinar Erincin 2005年(第58屆)九條命 Nine LivesSydney Tamiia Poitier,瑪麗·凱·普萊斯 Mary Kay Place,莫莉·帕克 Molly Parker,阿曼達·塞弗里德 Amanda Seyfried,羅賓·懷特 Robin Wright,Rebecca Tilney,茜茜·斯派塞克 Sissy Spacek,艾爾皮迪婭·卡里洛 Elpidia Carrillo,艾米·布倫尼曼 Amy Brenneman,凱西·貝克爾 Kathy Baker,格倫·克洛斯 Glenn Close,霍利·亨特 Holly Hunter,麗莎·蓋伊·漢密爾頓 Lisa Gay Hamilton,達科塔·范寧 Dakota Fanning2006年(第59屆)斯蒂芬妮·達麗 Stephanie Daley愛波·塔布琳 Amber Tamblyn2007年(第60屆)改變我 Mejor de mí, LoMarian Álvarez2008年(第61屆)黑海 Mar neroIlaria Occhini2009年(第62屆)只做陌生人 Nothing Personal洛特·弗貝克 Lotte Verbeek2010年(第63屆)白白的世界 Beli, beli svet佳斯娜·杜里奇 Jasna Djuricic2011年(第64屆)姐妹情殤 Abrir puertas y ventanasMaría Canale2012年(第65屆)我還有話要說 When Night FallsNai An2013年(第66屆)少年收容所 Short Term 12布麗·拉爾森 Brie Larson 時間得獎者時間得獎者1989年(第42屆)埃尼奧·莫里康內 Ennio Morricone1990年(第43屆)Gian Maria Volontè1991年(第44屆)雅克·里維特 Jacques Rivette1992年(第45屆)曼努埃爾·德·奧里維拉 Manoel de Oliveira1993年(第46屆)塞繆爾·富勒 Samuel Fuller1994年(第47屆)琪拉·穆拉托娃 Kira Muratova1995年(第48屆)讓-呂克·戈達爾 Jean-Luc Godard1996年(第49屆)沃納·施羅德 Werner Schroeter1997年(第50屆)貝納爾多·貝托魯奇 Bernardo Bertolucci1998年(第51屆)喬·丹特 Joe Dante1999年(第52屆)Daniel Schmid2000年(第53屆)保羅·范霍文 Paul Verhoeven,Paolo Villaggio2002年(第55屆)西德尼·波拉克 Sydney Pollack2003年(第56屆)肯·羅奇 Ken Loach2004年(第57屆)維姆·文德斯 Wim Wenders,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 Abbas Kiarostami,特瑞·吉列姆 Terry Gilliam2006年(第59屆)亞歷山大·索科洛夫 Aleksandr Sokurov2007年(第60屆)侯孝賢 Hsiao-hsien Hou2009年(第62屆)高畑勛 Isao Takahata,富野由悠季 Yoshiyuki Tomino2010年(第63屆)賈樟柯 2011年(第64屆)阿貝爾·費拉拉 Abel Ferrara2012年(第65屆)萊奧·卡拉克斯 Leos Carax2013年(第66屆)沃納·赫爾佐格 Werner Herzog
Ⅲ 世界上的A類國際電影節有哪些
A類國際電影節目前共有11個。
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51年,於每年的2月7日至18日舉行,最高獎名稱為「金熊獎」;
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39年,於每年的5月10日至21日舉行,最高獎名稱為「金棕櫚獎」;
捷克.卡羅維法利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46年,於每年的7月5日至15日舉行,最高獎名稱為「水晶球獎」;
俄羅斯.莫斯科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59年,於每年的7月16日至29日舉行,最高獎名稱為「聖.喬治獎」;
加拿大.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77年,於每年的8月25日至9月4日舉行,最高獎名稱為「美洲大獎」;
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31年,於每年的8月30日至9月9日舉行,最高獎名稱為「金獅獎」;
西班牙.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53年,於每年的9月21日至30日舉行,最高獎名稱為「金貝殼獎」;
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85年,於每年的10月28日至11月5日舉行,最高獎名稱為「東京大獎」;
阿根廷.馬塔布拉塔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89年,於每年的11月6日至25日舉行,最高獎名稱為「金樹商陸獎」;
埃及.開羅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76年,於每年的11月7日至18日舉行,最高獎名稱為「金字塔獎」;
中國.上海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93年,從今年起每年6月上旬舉行,最高獎名稱為「金爵獎」。
Ⅳ 古天樂施南生頒發金像獎最佳電影獎,他們曾獲得過哪些獎項
2022年7月11日,在第4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禮現場,由古天樂、施南生為金像獎最佳電影獎頒獎。在這場頒獎典禮中,有人歡喜也有人落寞,為了彌補疫情帶來的遺憾,金像獎還十分用心的為第39屆金像獎獲得者補發了”女神“獎杯,充滿了儀式感。本次由古天樂、施南生頒發金像獎最佳電影獎,這二人也曾經獲得過許多獎項。
每一屆的金像獎都會受到業界人士和觀眾朋友們的廣大關注,因為金像獎對於演員們來說是一項意義非常重大的獎項,而且含金量很高,是對於自身實力的認可。在第40屆的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典禮中,不僅有各路人才獲得獎項,而且頒發金像獎最佳電影獎的古天樂和施南生也是諸多獎項加身,希望有更多優秀的演員能來到金像獎的頒獎現場。
Ⅳ 什麼是長鏡頭長鏡頭有什麼用有什麼能被稱作影史上經典的長鏡頭...
概念:長鏡頭是一種拍攝手法,指的是拍攝之開機點與關機點的時間距,也就是影片的片段的長短。是指用比較長的時間(有的長達10分鍾),對一個場景、一場戲進行連續地拍攝,形成一個比較完整的鏡頭段落。顧名思義,就是在一段持續時間內連續攝取的、佔用膠片較長的鏡頭。這樣命名主要是相對短鏡頭來對稱的。攝影機從一次開機到這次關機拍攝的內容為一個鏡頭,一般一個時間超過10秒的鏡頭稱為長鏡頭。
作用:再現空間的原貌;展現宏偉場面和廣闊環境;清染情緒和氛圍
經典長鏡頭:
1、前蘇聯影片《戰爭與和平》可以說是一部有濃郁的長鏡頭風格的影片。這部影片中,大約不下數百個長鏡頭,多是用在宮廷和貴族舞會、奧斯特里茨戰役、莫斯科大火、拿破崙的敗北……它們幾乎無一不是表現豪華的場面、雄偉的戰場、殊死的拼搏,無一不是採用氣勢磅磅、宏偉異常、沉鬱頓挫的潑墨手法。恰恰是在這些地方,長鏡頭的電影語言,方可自由馳騁,神通大顯。
2、前蘇聯影片《雁南飛》中,女主人公蔽羅奇卡為未婚夫鮑里斯送行的場面,創造了以長鏡頭演染氣氛,表現心靈的成功範例。攝影機跟隨微羅奇卡在人群中鑽進鑽出,到處尋找即將奔赴前線的鮑里斯,她越過障礙,分開人群,終於發現了鮑里斯,但長長的泛濫一般的人流,隔斷了她,使他倆無法接近。蔽羅奇卡向鮑里斯扔去一包餅干,但鮑里斯沒發現,接著鏡頭搖下,一個特寫,餅干在人們的腳下踩碎了。
這個長鏡頭,不僅交待了戰時車站紛亂的環境,而且透過多種角度和方位,一方面展現鮑里斯也在人群中尋找蔽羅奇卡,一方面又細膩地刻劃了女主人公心急如焚的焦灼心情。那包被踩碎的餅干,隱喻蔽羅奇卡的心也跟餅干一樣碎了。這個長鏡頭有效地演染了人們的生離死別,突出了戰爭給人民帶來的不幸。
(5)洛迦諾國際電影節志願者擴展閱讀:
1、由俄羅斯著名導演費多爾·邦達爾丘克執導的IMAX 3D戰爭片《斯大林格勒》,目前已正式定檔月底進駐中國內地院線。作為俄羅斯耗資巨大的電影,《斯大林格勒》啟用了巨幕3D格式進行全程拍攝。據悉,在伏爾加河登陸的場景拍攝中,劇組共動用了300名臨時演員,通過全景、陸地、水中等六個方位表現戰斗的宏大場面和慘烈狀況,開場時數百人齊齊登陸作戰的長鏡頭足以載入影史。
2、由畢贛擔任導演及編劇、陳永忠主演的電影《路邊野餐》發布了「摩托車回收」版海報。在影片中,摩托車是最常見的代步工具,從老歪在摩托車停車場與陳升發生口角,到青年衛衛騎摩托車載著陳升飛馳在迷霧裊繞的盤山公路上,摩托車與片中穿插出現的火車、鍾表等物象一樣,承載著表達時間流逝的宿命。影片中最蔚為壯觀的長達四十分鍾的長鏡頭「前後排練了半個月,實際拍攝僅用了60分鍾。」
兩名車手,兩輛摩托車,一輛搭攝影師,加上一輛搭錄音師,就是這個長鏡頭的全部人力物力配置。而拍攝這個龐雜的長鏡頭,畢贛卻稱得益於自己打實況足球的經驗。除了入圍包括第68屆瑞士洛迦諾國際電影節在內的全球4大A類電影節,《路邊野餐》已經分別在第68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第52屆台灣金馬獎、第37屆法國南特三大洲電影節上斬獲7項大獎,並且擊敗了《左耳》、《我的少女時代》,以接近全票通過的成績斬獲金馬獎最佳新導演。
Ⅵ 世界最著名的三大電影節是什麼
柏林國際電影節: 愷撒電影獎: 法國國內電影的最高獎,有「法國奧斯卡」之稱,由法國電影藝術與技術學會和法國電視二台合作舉辦。並組織評選投票產生。它以法國著名雕塑家吧勒達西尼 愷撒命名(因愷撒獎座由他設計)。始於一九七六年,每年一屆。首屆設十三個單項獎,即最佳影片、導演、編劇、男女主角等。一九八二年開始增設最佳處女獎。一九八四年又增設最佳男女青年演員希望獎。 卡羅維法利國際電影節: 捷克斯洛伐克第一個國際電影節,世界上歷史最久的國際電影節之一。創辦於一九四六年,於每年的七月五日至十五日舉行。一九四六年第一屆至一九四九年第四屆在捷克的馬里安溫泉舉行。一九五零年起改在療病地卡羅維法利舉行。一九五八年以前,除一九五三年和一九五五年未舉行外,每年舉行一次。一九五九年蘇聯創辦莫斯科國際電影節後,為與之交替舉行,便改為兩年一次,在六、七月間舉行,為期兩周。電影節的主要目的是為和平、為人類幸福、為各國自由而斗爭,同不道德的影片作斗爭。一九四八年起正式授獎,最高獎為「水晶地球儀」(分為大獎和主要獎),其次有評委會特別獎、「利迪策玫瑰獎」。此外還有導演獎、男女演員獎、編劇獎、攝影獎、榮譽獎、世界進步獎、為新人斗爭獎、自由斗爭獎,國際友誼獎等。 莫斯科國際電影節: 俄羅斯(前蘇聯)最大的國際電影節,世界上最重要的國際電影節之一。由前蘇聯電影委員會和前蘇聯電影工作者協會創辦於一九五九年,兩年一次,一九九九年起改為一年一屆,原定七月舉行。一九七九年為了紀念蘇聯電影事業誕生六十周年,改為八月舉行,為期兩周左右,地點在莫斯科市。電影節的主要目的是通過放映具有藝術價值和思想內容的影片,促進各國電影工作者交流經驗和相互合作。最高獎名稱為「聖 喬治獎」,靠政府撥款。該電影節向來是規模大,參加國多,而且東西方客人並重,亞非拉國家也很踴躍,七十至八十年代,常有一百多個國家,五百至六百多部電影參展或參賽。世界上最重要的國際電影節之一。主要活動項目有:一由三個評委會分別對故事片、兒童片、短片進行評獎。二舉行會外演映和專場演映;三分別召開各種專題討論會;四舉辦回顧展;五開設電影市場。故事片獎項原來分為大獎、金質獎、銀質獎三種。一九六九年起取消大獎,相應增加金質獎和銀質獎的數量。以上獎項授予最佳故事片、兒童片、短片。此外,還有最佳導演獎、男女演員獎、評委會特別獎、榮譽獎、紀念獎等。 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 創辦於一九七七年,於每年的八月二十五日至九月四日舉行。最高 獎名稱為「美洲大獎」。蒙特利爾世界電影節於每年八月在加拿大的魁北克省蒙特利爾市舉行。主辦者希望從電影中看世界,所以稱謂「世界電影節」。此電影節的活動有很多。有故事片和短片的比賽;而且獎項名目繁多,但每一屆實際評出頒獎的項目不多。電影節每年對本國參賽的影片都要頒發「國際電影評論獎」。除比賽外還有各種專題展映和研討會。一九九五年為了紀念世界電影誕生一百周年,該電影節邀請全世界最具影響的一批影評人評出本世紀世界十大最具成就的電影導演給予表彰,舉行表彰大會,在這十名導演中我國著名導演張藝謀名列第七,也是亞洲唯一獲此殊榮的電影導演。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號稱「國際電影節之父」。一九三二年八月六日在義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創辦。主要目的在於提高電影藝術水平。一九三四年舉辦第二屆後每年八月底至九月初舉行一次,為期兩周。一九四三年至一九四五年因第二次世界大戰一度停辦。大戰結束後於一九四六年恢復舉行。一九三二至一九四五年獎項分為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短片、義大利影片、外國影片、以及最佳導演、編劇、男女演員、攝影、音樂等獎。此外,還有特別獎、綜合獎、「墨索里尼杯」、「雙年節杯」等。一九四六年至一九四八年,取消了「墨杯」。一九四九年增設「聖馬克金獅獎」、 「聖馬克銀獅獎」、「聖馬克銅獅獎」等。參加該電影節第一屆活動的只有幾個國家,二十幾部電影參賽。義大利政府撥款資助,還專門為電影建造了電影宮,所以規模逐漸擴大。二戰始,義大利政府走上法西斯道路,使其評獎活動附上法西斯色彩,讓德國和義大利的影片頻頻得獎,引起英、美、法等國家電影界的強烈不滿。反法西斯國家的電影工作者紛紛拒絕參賽。電影節不得不停辦。直到一九四六年才恢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和其它大型電影節一樣,都有自己的宗旨:獎勵世界各地有價值的、有創造性的、並且適合進行國際發行放映的優秀影片,促進世界各地電影工作者之間的交往和合作,並為發展電影貿易提供方便。同時根據形勢的不同,每屆電影節還提出不同的口號。 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 西班牙第一個,也是該國最大的電影節(全稱為多諾斯蒂亞 聖 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被稱為「西班牙國際電影節之父」。創辦於一九五三年,於每年的9月21-30日舉行,最高獎為「金貝殼獎」。電影節的主要目的是支持世界各國電影界人士進行合作,以促進世界電影藝術和電影事業的發展。電影節規定,凡參賽或參展影片都要打上西班牙字幕,並經電影節主席及選片委員會批准。獎項設正式獎和非正式獎二種。正式獎以「貝殼」命名,分金貝殼獎(大獎)、銀貝殼;非正式獎有雅典娜獎、西班牙旅館獎、堂 吉訶德獎等。 東京國際電影節: 創辦於一九八五年,於每年的10月28日至11月5日在日本東京舉行最高獎名稱為「東京大獎」。它起步較晚,但是由於財大氣粗的日本財團和政府的資助,電影節的經費富足,所以規模大,起點高。每兩年舉行一屆,活動內容豐富,僅電影節大賽就有二種:國際電影節大賽和青年導演作品大賽。國際電影大賽設:電影節大獎、最佳導演獎、最佳男女演員等。而表年導演作品獎設:金櫻花獎、銀櫻花獎、銅櫻花獎。獲此三獎同時還頒發巨額獎金。由於獎金豐厚,青年導演作品大賽更具吸引力。但此項大獎規定,凡參加比賽的導演年齡要在三十五周歲以下,作品不滿五部。所以青年作品大賽在發掘青年導演人才方面,作出了貢獻。 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瑞士第一個國際電影節,世界上最早的國際電影節之一。創辦於一九四六年(另一說是一九四八年),每年七至八月間舉行,為期兩周。每年有二三十個國家參加,放映幾十部影片。電影節的主要目的是放映瑞士從來沒有看過的外國影片,鼓勵各國青年導演或新導演拍攝具有新風格的新內容的影片。 英國電影學院大獎(BAFTA): 在英國的地位等同於好萊塢的「奧斯卡」,故此亦被稱為「英國奧斯卡」地位同樣崇高。英國電影學院創建於一九四七年,一九五九年與電影製片人和導演公會合並,改名為電影和電視學會,一九七五年又改名為英國電影與電視藝術學院(British Academy of Flim and Television Arts,BAFTA).一九四七年開始評獎,每年一次,2月25日開獎。首屆設最佳影片、最佳英國片、最佳紀錄片等。第二屆增設最佳專題片獎。第三屆增設聯合國獎。第六屆增設最佳英國男女演員、最佳外國男女演員獎,最有前途新人獎等五項。第八屆增設最佳動畫片、最佳電影劇作(英國)兩項獎。第十三屆增設最佳短片獎。第十七屆增設最佳英國片攝影獎。第十八屆增設了最佳英國片藝術指導、最佳英國片服裝設計兩項獎。第二十由增設最佳英國片剪輯獎。第二十二屆增設最佳導演、最佳男演員、最佳男女配角;一九六七年前,電影和電視分開授獎,一九六八年起,每屆同時授獎。原主要表彰對象是英國電影及由英國籍演員演出的外國影片,但近年來提名較開放,只要在英國正式上映的影片都可獲得提名,獎項敢改為面向世界各國的影片進行評獎,使之產生了更大的影響。現在的獎項設置已與奧斯卡類似。 歐洲電影獎: 一九八八年在瑞典電影大師伯格曼倡議下設立的歐洲電影獎。其宗旨是永久樹立歐洲各國都遵循的電影的藝術精神。當時柏林是電影獎的永久舉行地。進入九十年代後期,歐洲電影獎打破了地域限制,把十年慶典移師倫敦。2000年歐洲電影獎在法國的巴黎舉行。 開羅國際電影節: 由埃及電影作家與評論家協會主辦,創辦於一九七六年,於每年的11月七日至18日舉行,最高獎名稱為「金字塔獎」。該電影節的宗旨是:發展世界電影事業,促進各國之間的互相了解和經驗交流。它規定,凡是不帶政治色彩的純藝術性的故事片、紀錄片、短片均可參展、參賽。電影節設立的獎項以古埃及阿米諾菲斯國王的王後娜菲蒂蒂命名,娜菲蒂蒂以美貌著稱,開羅博物館里至今仍保存著她的塑像。此金獎為大獎,授予最佳故事片、最佳短片。最近開羅又把大獎改為金字塔金像獎。金字塔銀像獎分別授予最佳導演、最佳男女演員等。 奧斯卡金像獎: 一九二七年五月四日,當時美國電影界的三十六位領導人在一次集會上發起組織一個以促進電影藝術和技術為宗旨的非贏利團體。這就是美國電影藝術和科學學院的前身。電影屆領導人梅耶建議學院用頒獎的方式,為正在繁榮和發展中的電影業帶來了聲望和榮譽的人頒獎,於是產生了學院獎,選定了二十四歲的雕塑家喬治 斯坦利創作的鍍金雕像偢獎品,因為塑像為金色,故稱金像獎。首屆頒發儀式是一九二九年五月十六日在好萊塢羅斯福飯店舉行。當時 ,這項活動只限於電影界內部,報道與金像獎有關的活動也只有當地的《洛杉磯時報》。一九三一年第四頭昏腦脹授獎時,該學院圖書館的管理員瑪格麗特 赫利奇看到金像,無意中說了句:「這個人像,使我想起了我的叔父。」原來,她的叔父就是大名鼎鼎的戲劇家奧斯卡 沃爾德。她說的那句話,恰好被一群記者聽到,於是就被廣泛宣揚出去,人們便不約而同地把這座獎稱為「奧斯卡」。瑪格麗特 赫利奇後來成為該學院的副院長。一九三四年,洛杉磯廣播電台首次對奧斯卡頒獎儀式作了一個小時的實況廣播,在美國引起了轟動,人們把這次實況轉播稱為奧斯
Ⅶ 洛迦諾電影節都有什麼獎項
洛迦諾國際電影節(瑞士)洛迦諾國際電影節於1946年由瑞士洛迦諾國際電影協會主辦,是瑞士舉辦得最早、最大的一個電影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國際電影節之一,至今已有40多年的歷史。該電影節得到瑞士政府的支持和贊助,並得到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聯合會的承認。它於每年的7~8月之間舉行,為期2周。該電影節的獎品,以前主要有「金帆獎」(大獎)、「銀帆獎」(二等獎);現在主要有「金豹獎」(大獎)、「銀豹獎」(二等獎)、「銅豹獎」(三等獎)。
Ⅷ 黃璐都有哪些作品
黃璐代表作品:《盲山》、《推拿》、《山那邊有匹馬》、《中國姑娘》、《三伏天》、《G殺》、《六欲天》。
《盲山》導演李楊,主演黃璐、楊幼安、賀運樂,是一部劇情片。這部電影圍繞一名女大學生被人販子欺騙拐賣而展開的故事,在一次次逃跑失敗後未果,最終多年過後才被解救出盲山的故事。
《山那邊有匹馬》影片改編自山峰的小說《騎士少年的歌聲》導演:白海濱,主演:黃璐、韋再忠,是一部的文藝電影。這部電影主要圍繞一位罹患自閉症的水族少年展開,在國際志願者艾美老師的幫助下少年重燃希望的故事。
Ⅸ 《咒怨》系列回來了,連導演都害怕的劇,究竟講了什麼
提及到恐怖片,恐怕很多人還是對日本的《咒怨》系列記憶猶新,該系列劇更是那些熱愛恐怖片粉絲的啟蒙之作。據悉,驚嚇了影迷20多年的《咒怨》系列已經確定劇場版上映,因此很多人開始期待。據說這部劇被人稱為是連拍攝導演都會沉浸其中,變得害怕起來,那麼該劇到底講了什麼情節呢?
據最新消息指出,網飛最新影集《咒怨之始》找來日本恐怖片《七夜怪談》知名編劇高橋洋、原版《咒怨》製作人一瀬隆重等人共同合作,更邀洛迦諾國際電影節提名導演三宅唱執導,改編跨越40年的恐怖真實故事。所以說,被稱為連導演都害怕的劇,那可是當之無愧的了!
Ⅹ 電影另一個地球講述的是什麼
一、《另一個地球》介紹
1、《另一個地球》(Another Earth)是邁克·卡希爾執導的美國科幻劇情電影,由威廉·麥鮑瑟、布里特·馬靈主演,於2011年7月22日上映。
2、該片講述了一個少女在人類發現一顆與地球極為相似的行星的那天晚上釀成了車禍,她的命運也由此開始與一位陌生作曲家產生糾葛的故事。
二、《另一個地球》劇情簡介
1、少女羅達·威廉姆斯(布里特·馬靈飾)考入了麻省理工學院,那天晚上人類發現了一顆與地球極為相似的行星,她在開車回家的路上有些醉意地凝望著天上那個藍色星球,大意中卻撞到了另一輛車,造成車上一家三口兩死一傷的悲劇。
2、被送進監獄呆了四年後,出獄的羅達為減輕罪惡感找到了那個受害者的家,由於發現倖存的作曲家約翰·伯勒斯(威廉·麥鮑瑟飾)一直生活在悲傷之中,她不敢表達自己的虧欠向他請求寬恕,而是找借口以清潔服務人員的名義幫他收拾房間。漸漸地兩人在相處過後產生了感情,約翰也因此恢復了繼續生活下去的勇氣。
3、後來羅達獲選前往「地球二號」,但她覺得在地球2號上自己造成的慘劇也許不會發生,因此把這份機會給了約翰,也開始了一段尋找自我救贖的心路歷程。
(10)洛迦諾國際電影節志願者擴展閱讀:
一、《另一個地球》獲獎記錄
1、2011年1月 第27屆聖丹斯電影節 評審團大獎-劇情片(提名):邁克·卡希爾
2、世界電影單元-劇情片評審團特別獎(獲獎):邁克·卡希爾
3、阿爾弗雷德·P·斯隆長片電影獎(獲獎):邁克·卡希爾
4、2011年 第64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金豹獎(提名):邁克·卡希爾
5、少年評審團獎-特別提及(獲獎):邁克·卡希爾
6、2011年10月 第21屆哥譚獨立電影獎 年度突破導演(提名):邁克·卡希爾
7、2012年2月 第26屆美國獨立精神獎 最佳處女作、最佳處女作劇本(提名[9]):邁克·卡希爾
8、2012年 第38屆土星獎 土星獎-最佳編劇(提名):邁克·卡希爾、布里特·馬靈
9、土星獎-最佳女主角(提名):布里特·馬靈
二、《另一個地球》創作背景
影片靈感來自導演邁克·卡希爾和女演員布里特·馬靈關於一個人遇到了另一個自己會怎麼樣的設想,後來他們將這個想法發展成了如果出現另一個和地球一模一樣的星球會怎樣,因為卡希爾受到《阿波羅11號》的影響,在電影里出現的另一個地球被和月球放置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