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新蝙蝠俠》豆瓣評分是多少
DC超級英雄電影《新蝙蝠俠》豆瓣評分7.7。
前已有1萬多名觀眾給出評價,其中45%的觀眾打4星,22.3%的觀眾給出五星好評,還有28.5%的評價為三星。外媒—IMDB評分則為8.6,爛番茄新鮮度85%。
大多數觀眾給出了高分評價。該片試圖用超級英雄的框架去講述嚴肅主題的野心得到了觀眾們的認可,羅伯特·帕丁森所扮演的蝙蝠俠收獲極佳口碑,3小時的影片時長也盡顯誠意。
票房情況:
燈塔專業版顯示,截至發稿,該片首日票房達750萬,本片全球票房已超5億美元,據映前媒體預測,內地票房估計在1.6億-3.3億。此外,在各大購票平台可以發現,本片的票價比較實在,感興趣的朋友們本周可以沖!
馬特·里夫斯執導的超級英雄電影《新蝙蝠俠》由羅伯特·帕丁森、傑弗里·懷特、佐伊·克拉維茲、保羅·達諾等聯袂主演。該片講述了蝙蝠俠深入哥譚市地下世界,調查名流謀殺案的真相!
Ⅱ 《蝙蝠俠》電影觀看順序是什麼
《蝙蝠俠》電影觀看順序是。第1部1966年的《蝙蝠俠》這部電影是最早期《蝙蝠俠》的大電影,老實說伯光也沒有看過,因為電影實在太老了。伯光最開始得知時也試著打算看看,結果全網都找不到資源,偶爾找到的資源下載半天沒有動靜。而同期美國還有《蝙蝠俠》系列的美劇,從居照和片段來看,當年的技術實在有限。
第2部1989年蒂姆波頓版《蝙蝠俠》
這版蝙蝠俠主演是後來演過過氣超級英雄《鳥人》的邁克爾·基頓,但是並不重要,這版《蝙蝠俠》不得不提的人是導演蒂姆波頓。蒂姆波頓是與斯皮爾伯格,科波拉,馬丁斯科塞斯等一輩的美國大導演。
第3部1992年蒂姆波頓的《蝙蝠俠歸來》
這部電影仍是蒂姆波頓導演,既然是同一個導演,那麼風格便是一致的。從整體上看,本片除了因為前作成功,投資上升對於製作上面升級,和反派角色的變化之外,整體風格保持一致。電影還是充斥著怪誕,暗黑的哥特風格。而反派則由第一部的小丑,變成了企鵝人和貓女。
第4部1995年的《永遠的蝙蝠俠》
這部電影導演換成了喬舒馬赫,大家別看上一部《蝙蝠俠歸來》口碑質量還不錯,但當時上映票房不行。資本就是這么現實,當時背後的華納兄弟不想放棄這個ip,又想要票房,於是就更換了導演,這部《蝙蝠俠歸來》是部剛剛合格的爆米花商業大片。
第5部1997年的《蝙蝠俠與羅賓》
這部電影主演過的演員,如演布魯斯韋恩的演員喬治克魯尼,都將這部電影列為自己的生涯之恥。這部電影爛得也情有可原,比前作更浮誇的特效和製作水平。比如蝙蝠俠和羅賓等人的制服,塑膠感十足,胸部的處理還凸了點,一堆人吐槽像是情趣制服,故事劇情完全無腦,特效場面浮誇虛假。
而本片的兩名反派,後來的州長施瓦辛格飾演的冰凍人,和烏瑪·瑟曼飾演的毒藤女,沒有任何魅力便不說了,整個塑造得像是智障,反正非常無腦無聊。這部電影的口誅筆伐,徹底斷送了《蝙蝠俠》這個大ip近十年之久。
第6部2005年的克里斯托弗諾蘭的《蝙蝠俠之俠影之謎》
這部電影從《蝙蝠俠》電影系列故事,應該時間最早的一部電影,因為講述的是起源的故事。這也是大多數國內觀眾都看過,了解過甚至是喜歡的《蝙蝠俠》電影。當時諾蘭已經是知名導演,但還算不是大導演,是他自己想拍《蝙蝠俠》。
諾蘭的《蝙蝠俠》與其它超級英雄電影不同,最主要就是他是按犯罪片和警匪片的模式拍的,而不是爆米花商業大片。電影當中夾雜大量歐美思想文化,政治制度,再到對超級英雄電影的思考和表現。
第7部2008年的《蝙蝠俠之黑暗騎士》
這部電影相信都不用多作介紹,應該有不少人都會把這部電影,放到最具深度,兼具最具娛樂的超級英雄電影裡面,甚至都沒有之一。這部電影對於上面說的那些,總而言之就是深度,是現在任何一部大賣的漫威宇宙電影,都無法比擬的高峰。
第8部2012年的《黑暗騎士的崛起》
這部是諾蘭導演《蝙蝠俠》的完結之作,表面最強大的敵人是湯老師飾演的貝恩,實際背後的敵人瑪麗昂歌迪亞飾演的米蘭達。中間夾雜著一個安妮·海瑟薇飾演的亦正亦邪的貓女,最後結束時甚至和布魯斯韋恩可能雙雙歸隱的暗示。
第9和10部《蝙蝠俠大戰超人》和《正義聯盟》
這個正是因為同時代,漫威宇宙的形成,在全世界商業上攻城略地。dc和華納看著十分眼紅,但因為沒有每年幾部,一個階段一個階段的漫威電影的穩扎穩打。華納和dc迫不及待就推出dc宇宙,結果這兩部電影口碑質量都不算太成功。
這兩部電影嚴格說來,也並不是單獨的《蝙蝠俠》電影,而是英雄聯合的超級英雄電影,便不再分析了。而華納宣傳的再重啟的《蝙蝠俠》電影,一直在鬧各種幺蛾子,到現在都沒有開機的跡象,便不再分析了。
Ⅲ 《樂高蝙蝠俠大電影》,豆瓣8.3,票房卻慘淡,什麼原因
超級英雄的主流市場還是在現實科幻電影方面吧,畢竟樂高只是孩子愛看的,而且在中國也沒有很多孩子喜歡看DC樂高蝙蝠俠。
Ⅳ 樂高大電影:蝙蝠俠豆瓣
比起腦殘片好多了,我是在小看影看完的。總體而言這部電影功過相抵,表演直白,有些機械化。與五十年的電影相比,藝術欠佳。缺少意境的柔美和風姿。但也算明了。本人是零後。經歷稍長,對影視的印象難免也多。現代影視是簡明直露,開門見山。沒有觀眾去思的地方。看電視主要看情結的過程的樂趣。不比從前的影視作品,有許多文學藝術。由於時代的不同,人文素質劣變,只有拍成這樣露天式的電影了。站在現代的角度說,這個電影也算不錯的,至於誰丑誰美,不過蘿卜青菜,各有所愛了。站在總體藝術上講,目下的影視作品缺少藝術美,演技有些不盡人意。但是大勢如此,但願上天有眼,大地生情。賦於古今藝術兼備的人才,來扭轉殘狀,滿足我們的宿願吧。
Ⅳ 華納公司一共為蝙蝠俠打造了多少部電影,哪部評價最好
自從華納收購DC,取得了“蝙蝠俠”這個IP的版權之後,排除那些數不盡的動畫劇集,論起在銀幕上上映,而且是單獨以蝙蝠俠為主角的電影一共如下:《蝙蝠俠大電影》66版、《蝙蝠俠1》、《蝙蝠俠歸來》、《永遠的蝙蝠俠》、《蝙蝠俠與羅賓》、《蝙蝠俠:開戰時刻》、《蝙蝠俠:黑暗騎士》、《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和《樂高蝙蝠俠大電影》;其中以“蝙蝠俠黑暗騎士三部曲”的口碑最好,《蝙蝠俠黑暗騎士》不僅是第一個突破十億美元俱樂部的電影,同時被評價為最難以超越的超級英雄電影。
最終還有值得一提的就是《樂高蝙蝠俠大電影》了,雖然這部電影裡面一改往日蝙蝠俠嚴肅的形象,但是因為劇情有趣、製作良好還有一系列的彩蛋,最終取得了不錯的口碑和票房。
Ⅵ 蝙蝠俠電影具體有那幾部誰導演的和上映日期
蝙蝠俠是DC漫畫出版動漫小說中的一個超級英雄,自誕生後先後出現在多部電影中。首先是1940年代的兩個短片系列,分別是1943年的《蝙蝠俠》和1949年的《蝙蝠俠與羅賓》。而首部出現蝙蝠俠的長片電影則是1966年的《蝙蝠俠》,該片是根據1960年代的同名電視劇集改編的,在電視劇中出演蝙蝠俠的亞當·韋斯特也在電影中扮演同一角色。
1980年代末,華納兄弟公司開始製作一系列的蝙蝠俠電影,其中的第一部是1989年上映的《蝙蝠俠》,由蒂姆·波頓執導,邁克爾·基頓主演。兩人又於1992年在續集《蝙蝠俠歸來》中繼續合作。到了1995年,喬·舒馬赫接棒執導了《永遠的蝙蝠俠》,男主角也換成了瓦爾·基爾默。舒馬赫還導演了1997年的《蝙蝠俠與羅賓》,其中的蝙蝠俠由喬治·克魯尼飾演。《蝙蝠俠與羅賓》無論在評論家還是粉絲那裡得到的評價都很不理想,這以後經過長時間的沉寂,華納兄弟才於2005年以《蝙蝠俠誕生》重啟了這個系列,由克里斯托弗·諾蘭執導,克里斯蒂安·貝爾主演。這一組合之後又拍攝了兩部續集,分別是2008年的《黑暗騎士》和2012年的《黑暗騎士崛起》。兩部續集的全球票房都超過了10億美元,讓蝙蝠俠成為僅有的兩個擁有兩部續集達到這一成績的系列電影(另一個是加勒比海盜系列電影)。[1]
蝙蝠俠還出現在多部動畫影片中,其中既有擔任主角,也有出演配角。大部分動畫影片都是通過錄像帶首映發行,只有1993年的《蝙蝠俠大戰幻影人》是在影院發行的。
詳情參考網路:http://ke..com/link?url=Q_dDELOPPXgMUAZq
Ⅶ 《樂高蝙蝠俠大電影》,豆瓣8.3,票房卻慘淡,什麼原因
首先,樂高國人看到第一印象就是積木玩具,有很低幼的感覺;二來,片中有很多迷影情節and各種蝙蝠俠電影的段子,路人較難get到,可能不對一般國內觀眾和小孩的口味;三則,在國內的宣傳羸弱,沒有請什麼知名演員配音,而且第一部《樂高大電影》也未在國內上映。。
Ⅷ 求蝙蝠俠全部系列電影名字
到目前為止真人版《蝙蝠俠》系列電影有九部
蝙蝠俠與羅賓 Batman and Robin(1949)
(這部筆者沒有看過所以不是很確定,,不加入計數)
以上為已經確定的有蝙蝠俠的真人版電影,,還有一部正義聯盟也有蝙蝠俠出境,但是具體會拍多少部就看華納怎麼想的了。
Ⅸ 蝙蝠俠的電影共有幾部分別是什麼
蝙蝠俠的電影共有18部,分別是:
1940《蝙蝠俠》(2部短片系列)
1943《蝙蝠俠》(由亞當·威斯特主演的首部劇情蝙蝠俠電影)
1949《蝙蝠俠與羅賓》(15集劇集)
1960《蝙蝠俠》(30集劇集)
1966《蝙蝠俠:大電影》(由亞當·威斯特再次飾演)
1968《超級英雄·傳奇》(亞當·威斯特飾演)
1989《蝙蝠俠1》(由邁克爾·基頓飾演的首部翻拍蝙蝠俠電影)
1992《蝙蝠俠2:蝙蝠俠歸來》(邁克爾·基頓飾演)
1995《永遠的蝙蝠俠》(瓦爾·基爾默飾演)
1997《蝙蝠俠4:蝙蝠俠羅賓》(喬治·克魯尼飾演)
2005《蝙蝠俠:俠影之謎》(由克里斯托弗·諾蘭導演,克里斯蒂安·貝爾飾演的炸裂高水平電影,三部曲的開山鼻祖)
2008《蝙蝠俠前傳2:黑暗騎士》(DC最成功的作品,小丑希斯·萊傑炸裂的演技和克里斯蒂安·貝爾的配合,造就了空前絕後的史詩大作)
2012《蝙蝠俠前傳3:黑暗騎士崛起》(三部曲完結篇,劇情較枯燥,難以理解,懶得理解的看看電影解說吧)
2014-2017《哥譚》(基本沒有蝙蝠俠,但還是有的,由Hasjk haiwrh飾演)
2016《X特遣隊》(就開頭有蝙蝠俠,由本·阿弗萊克飾演)
2016《正義聯盟》(由艾米·漢莫飾演)
2016《蝙蝠俠與超人:正義黎明》(要我說拍這么長沒用。由本·阿弗萊克飾演)
2019《小丑》(基本都在講小丑亞瑟,但蝙蝠俠還是有滴,由Ggais losnu飾演)
蝙蝠俠的創作背景
1938年,National Allied Publications(DC漫畫公司的前身)在《動作漫畫》創刊號上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個超級英雄——超人,並大獲成功。於是DC決定再為另外一份刊物《偵探漫畫》(Detective Comics)創造一位英雄,以求同超人匹敵。
當時《偵探漫畫》已創刊兩年多,刊登過多種破案和冒險故事,卻仍未誕生一個能夠處於靈魂地位的角色。畫家鮑勃·凱恩(Bob Kane)接下了這項任務,最後與比爾·芬格一起創作了蝙蝠俠這一角色。
1939年5月,蝙蝠俠誕生於《偵探漫畫》第27期。一經推出就極受歡迎,次年擁有了屬於自己的同名漫畫系列。就此,《蝙蝠俠》和《偵探漫畫》成為幾十年來蝙蝠俠漫畫的兩大主要刊物。
1940年,少年助手羅賓(Robin)作為蝙蝠俠的助手被創造,他被稱作神奇小子(Boy Wonder),這一角色的創造不僅滿足了青少年市場的需求,也為蝙蝠俠增添了長輩面,促進了角色形象的立體化。
在後來的幾十年裡,蝙蝠俠的故事中又分別引入了敏捷的蝙蝠女孩、父親般的老管家阿爾弗雷德、母親般的醫生萊斯莉,並進一步補充和完善了蝙蝠俠的來歷和性格。
隨著時間的演進,對蝙蝠俠的詮釋也紛紛涌現。角色不僅在形象和裝備上發生變化,風格也有很大差異。
30年代他是黑夜中的偵探,40年代他是溫和的家長,50年代他在進行科幻冒險,60年代後期的蝙蝠俠電視系列劇則採用了誇張滑稽的戲劇處理方式,使電視劇結束後的數十年間蝙蝠俠以滑稽喜劇化的風格呈現。
直到80年代,超英漫畫開始關注社會現實。弗蘭克·米勒(Frank Miller)受丹尼斯·奧尼爾(Dennis O'Neil)為代表的左翼現實派漫畫編劇影響,創造了短篇漫畫集《蝙蝠俠:黑暗騎士歸來》(Batman: The Dark Knight Returns)與《蝙蝠俠:元年》。
而後蒂姆·伯頓執導的真人版電影的成功,又讓蝙蝠俠回歸了晦暗的基調。
如今,蝙蝠俠故事更加側重角色的現實性,敵人也越發強大、狡猾與瘋狂。他的精神創傷被一再強調,變得越來越彷徨和孤獨,日益走向偏執和黑暗。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蝙蝠俠
Ⅹ 《新蝙蝠俠》豆瓣7.8,微博開分9.0,為什麼這兩個分數相差這么大
《新蝙蝠俠》之所以會出現豆瓣7.8,微博開分9.0這樣的評分差距,主要原因是因為這兩個平台的使用群體是不一樣的,而且豆瓣這個平台是有著非常多專業的影評人的。微博主要的使用群體是非常休閑的年輕人們,這部分群體對於電影作品的關注程度並不是特別的高,而且平台官方為了能夠讓《新蝙蝠俠》這部電影作品能夠得到更多人的關注,官方會專門將這部電影作品的相關評分拉高。反觀豆瓣這個平台主要的使用群體就是喜歡電影作品的影評人們,這部分群體觀看過的電影作品非常的時候,他們對電影作品優秀非常苛刻的要求,所以他們對於《新蝙蝠俠》這部電影作品是不會打出這么高的分數的。也正是因為如此《新蝙蝠俠》這部電影作品才會在兩個平台上有著如此巨大的評分差距。
二:豆瓣擁有專業的影評人員
豆瓣是我們國內相對比較專業的電影作品評測網站,豆瓣平台中有著非常多專門的影評人員。他們的評價是會直接影響一部電影作品的具體評分的,《新蝙蝠俠》這部電影作品的整體電影質量並不是特別的高,所以在豆瓣平台中《新蝙蝠俠》的評分只有7.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