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鹿鼎記》里有大雙小雙這倆人嗎
大雙小雙是周星馳電影<鹿鼎記>里的人物,是杜撰的.原著里只有雙兒.
❷ 這座城這家人連續劇1一四十集大雙小雙的真名叫什麼
那座城這家人周大雙/王小霜的扮演者是王妍之 王妍之,來自山西的90後實力派演員,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於2013年參演《廢柴兄弟》而走紅,並獲得「廢柴女神」之稱。
❸ 冷子焉,大雙小雙是什麼武俠片的人物.
那春日醉人的時節,芬芳桃花,爛漫妖冶,馨香四溢,愜意且浪漫,
總以為能一同賞桃花的人是有緣的人,那株株花兒的美麗總讓
身邊溫情的君生出憐香惜玉的情懷,雖是氣候多變多風的季節,可正午時分,天不冷不熱,真是難得的適宜。
❹ 周星馳演的電影《鹿頂記》裡面的大雙小雙是誰演的
袁潔瑩 飾 大雙兒
http://ke..com/view/65363.htm
陳德容 飾 小雙兒
http://ke..com/view/18796.htm
❺ 我愛香港開心萬歲里的大雙小雙分別是誰演的
年輕的一個是鄭欣宜一個是徐子珊 你肯定不常看TVB吧 她們倆都不認識
老的一個是阮兆祥反串的 另外一個不知名
❻ 李琳和李大雙(李大雙和李小雙)
PS:某些公號,請別抄襲我, 我也發公號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我國體操事業迎來輝煌時刻,先後誕生了李寧、李大雙、李小雙、楊威、李小鵬等多位體操冠軍。
李寧是80年代的體操王子,曾在1982年的第6屆世界盃體操賽上,在男子全部7個項目中拿到了6項冠軍,成為體操史上的輝煌時刻。
整個80年代,李寧拿到了數不清的獎牌,也成了國人的驕傲。
李寧在80年底退役,李大雙和李小雙兄弟迎難而上,再續了中國體操在世界上的輝煌。
01
大雙和小雙出生在湖北省仙桃市,兩人是雙胞胎兄弟,小雙只比大雙晚出生了5分鍾。
兩人出生在一個並不富裕的家庭,父親是搬運工,母親在招待所當臨時工。
兩人出生後,父母需要上班養家,根本無力照顧他們,便將兩兄弟送到了爺爺家。
爺爺生活在仙桃市長倘口鎮公明山村,家裡只有兩間茅草屋,僅僅能遮風避雨。
但這並不妨礙老人對孩子們的期望,給大雙起名叫李峰華,給小雙起名叫李衛華,寓意保衛中華、振興中華。
就是在爺爺的茅草屋中,這對兄弟度過了他們最快樂的童年時光。
直到6歲時,大雙和小雙才回到仙桃市父母身邊,准備收心上學。
那一天,爺爺挑著擔子將他們兄弟帶到了仙桃市,倆兄弟看著繁華的街道,興奮到不行,非要下來玩耍。
爺爺只好放下擔子,讓他們在一家電影院的台階上翻跟頭玩。
兩個小皮猴子剛從山村裡來,身上還帶著幾分野性,在台階上不停的翻跟斗,身手利落,引人側目。
這一幕,恰好被湖北省仙桃市體校的體操教練丁霞鵬看到。
以丁霞鵬多年帶學生的經驗,他認為,這兩個孩子是可塑之才,日後肯定有大出息。
二話沒說,丁霞鵬就和大雙小雙的爺爺說:
「孩子有學體操的天分,你回家和他們父母商量下,讓他們來體校練體操吧,管吃管住,什麼都不用你們操心。」
爺爺也不敢獨自決定,便趕緊回家和兒子兒媳商量。
此時,大雙小雙的父母正在為孩子去哪裡上學而發愁,二話沒說就答應了。
第二天下午,爺爺又挑著擔子將兄弟倆送進了體校的大門,從此開啟了他們命運的大門。
02
兄弟倆日夜不分離,上躥下跳,簡直是兩個皮猴子。
為了改正他倆不好的習慣,丁教練特意將他們分在不同的班級,日夜管教,才算稍有成效。
大雙小雙沒有體操基礎,只能從最簡單的壓腿開始練起,經常會被壓得鬼哭狼嚎。
後來練單杠,兄弟倆的手更是被磨得血肉模糊,連筷子都不敢拿。
為了讓孩子有歸屬感,丁教練直接搬到了學校貼身照顧他們,希望能讓他們成為仙桃市的驕傲。
連續四五年,兄弟倆天不亮就起來訓練,一直練到晚上9點,非常辛苦。
爺爺和父母多次來體校看望孩子,每次回去都偷偷落淚,還曾打過退堂鼓,均被丁教練勸住。
大雙小雙10歲時,就已經練得有模有樣,也面臨著未來的抉擇。
如果去體院,未來工作有著落,但事業上肯定沒有大突破。
若是去省專業隊,能不能出成績不一定,但只要能熬出來,必定能成為國家棟梁。
丁教練和小哥倆分析利弊,各種語重心長,終究狠心將他們送進了省隊。
03
進省隊之後,兄弟倆繼續刻苦訓練,又堅持了6年。
6年間,從未有一天放鬆過,摔了無數的跟斗,受了無數的傷,才初露鋒芒。
1988年,省隊將他們兄弟推薦到國家隊,但卻兩次被拒絕。
因為這兩次拒絕,大雙小雙心裡一直憋著一口氣,希望能讓他們刮目相看。
1989年,大雙小雙在在第二屆全國青少年運動會上表現優異,終於被國家隊接納。
進去後一整年,他們始終沒有受到重視,只按部就班的訓練。
那種被忽視的屈辱感,一直激勵著他們前進,從未放棄。
1990年北京第十一屆亞運會,兄弟倆齊頭並進,一舉奪得團體和自由體操金牌,從此名聲鵲起。
1991年,兄弟倆打算再續輝煌,不料,小雙卻在訓練時摔傷,還造成了輕微腦震盪。
這一年,他們在世界錦標賽中失利,被擠出決賽圈。
瞬間,周圍的嘲諷聲蜂擁而至,認為他們根本沒有在國家隊的資格。
兩人的壓力巨大卻不敢退縮,只能日常訓練,並在1992年參加了巴塞羅那奧運會。
在這一屆奧運會中,隊友們接連失利,弟弟李小雙卻大膽而上,使用了「後空翻三周」,為中國體操隊贏得了當年的唯一一塊金牌。
而哥哥李大雙也配合弟弟拿到了男子團體賽亞軍。
相比哥哥來說,弟弟李小雙在個人成就上更多一些。但弟弟的成功,也離不開哥哥的支持,離不開兄弟齊心。
在整個90年代中末期,兄弟倆給數以萬計的觀眾留下了精彩的記憶。
1997年,李小雙在參加比賽時腳踝受傷離場,再難繼續職業生涯,遺憾退役。
哥哥李大雙也和弟弟共進退,離開了鍾愛半生的體操賽場。
他們的風采,時至今日還留在國人心中,難以磨滅。
04
退役後,兄弟倆未來的生計就擺上了檯面。
換工作,對普通人來講是「跳槽」;對運動員而言,則稱為「轉型」。
若是擁有美麗的外表,還能做明星;但若沒有,只能另找出路。
多年來,退役運動員的工作問題,一直未受到足夠的重視,也造成了一些人的遺憾。
大雙小雙也一樣,起初,兩人想走上明星之路,還曾簽約到香港「幻影全音」唱片公司,錄制了個人專輯。
但撲騰了兩年卻一點起色都沒有,兩人便打了退堂鼓。
後來,兄弟倆還曾開過體操學校,也以失敗告終。
2000年左右,大雙小雙受到「李寧品牌」的啟發,決定做體育用品,便合夥開了一間體育用品公司。
大雙和小雙從來沒有做生意的經驗,起初也是一頭懵,好在大雙的妻子出自生意世家,頗有這方面的頭腦,公司才順利開業。
李大雙的第一任妻子叫石萱,兩人於1995年結婚,生活也很甜蜜。
石萱是個擅長經商的北京女孩,一直支持兄弟倆創業。
體育用品公司開起來之後,石萱一直是公司的副總經理,幫助打理公司的具體事務。
但大雙小雙兄弟並沒有李寧幸運,他們錯過了改革開放的最佳時機,身後也沒有專業的運作團隊為他們規劃未來,事業上一直磕磕絆絆。
李寧在80年代末開始創業,國內的一切市場都很空白。而大雙小雙的公司則在2000年左右,早已失去了市場先機,根本沒有競爭力,業績也一直不太好。
好在經過多年的努力,公司步入了正軌,每年也有幾千萬的業績,還算不錯。
05
事業慢慢發展順利後,大雙和妻子石萱的感情卻發生了問題,難以繼續生活,就辦了離婚。
2009年,有網友爆料,李大雙在與知名女演員李琳交往,兩人還曾一起在京郊某薰衣草庄園遊玩,全程十指相扣,一副熱戀狀態。
不久後,就有華誼內部工作人員證實,李琳確實在與李大雙交往。
李琳是國內知名女演員,曾因《趟過男人河的女人》而爆紅,還曾出演過《歷史的天空》《搭錯車》等影視劇,是大眾熟知的實力派女星。
李琳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是黃磊、姜武、王勁松等人的同學,後來進入京圈拍電視劇,認識了導演王小列。
兩人於1998年相識,2003年結婚,是圈內人盡皆知的夫妻檔。
可惜,愛情和婚姻完全是兩碼事,結婚後,兩人逐漸發生分歧,於2007年辦了離婚。
離婚後,李琳一直過著單身生活,直到認識了李大雙,才再次投入一段感情中。
2012年7月,李琳與李大雙結婚,李小雙、李寧、楊威等世界冠軍出席,場面非常熱鬧。
「在無數個冰涼孤寂的日子裡,你的出現讓我倍感溫暖,所以願相伴終身。」
兩人的結合也受到了網友的祝福,希望他們能白頭偕老,早生貴子。
06
弟弟李小雙在2003年9月,也迎娶了妻子張倍寧。
張倍寧曾是一位歌手,在來京之前原是南昌越劇團的一名花旦演員。
她曾與妹妹組成過「天使之翼」組合,還發行過《愛我的人請舉手》等廣受歌迷喜愛的流行歌曲,也被稱為網路美女。
兩人在一次朋友聚會中認識,小雙對張倍寧一見鍾情,隨即展開了追求。
兩人2002年在一起,2003年結婚,速戰速決,很幸福甜蜜。
婚後,張倍寧退出歌壇,將心思放在了家庭生活中。
李小雙平時工作很繁忙,穿梭於各個城市之間,張倍寧偶爾會跟隨丈夫奔波,多數時間自己在家找生活樂趣。
李小雙喜歡看電影,喜歡喝茶,張倍寧便學習茶道,學習廚藝,希望能給丈夫更愉悅的生活體驗。
小雙除了忙生意,還非常喜歡打高爾夫球,時不時會參加高爾夫球賽,生活怡然自得。
目前為止,大雙小雙兄弟繼續經營著自己的服裝品牌,雖然沒有辦法賺快錢,但小雙認為,起碼可以長久經營,也是另一種人生哲學。
他坦言: 「經歷過人生的風風雨雨,已經領悟到了很多,現在沒有了追求名利的勁頭,更願意按照自己對品質的定義慢慢做事。」
大雙和小雙在退役後,依舊活出了精彩的人生,這在所有退役的運動員中,已經是不錯的結局。
再次呼籲,退役運動員的日後生活,真的該受到相關部門重視,不應讓曾為祖國做過貢獻的人溫飽難繼。
—END—
明明是貴族少爺,卻非要為貧民發聲,被影迷謾罵驅逐的阿米爾·汗
兄弟一心,其利斷金:姜文和姜武的「相愛相殺」
深度剖析「插刀教」事件:跟李晨、杜淳、印小天有什麼關系?
張藝謀的家世竟如此「復雜」,怪不得考北電時審核不過
❼ 鹿鼎記陳小春版大雙小雙
1993年,18歲的陳少霞與梁朝偉合演電影《哥哥的情人》[2]。 1994年,被劉德華看中,加入天幕電影公司,在電影《天與地》中與劉德華合演夫婦。同年,憑借電影《三個夏天》獲得第13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新演員提名[3]。1995年,加入無線電視TVB[1]。1996年,參演TVB金庸武俠劇《笑傲江湖》,飾演女二號小師妹岳靈珊[4]。1997年,與關詠荷合作《苗翠花》,飾演女二號李小環。1998年,主演金庸劇《鹿鼎記》,飾演女主角雙兒[5]。2000年,與吳啟華、黎姿合作金庸劇《倚天屠龍記》,飾演殷離/蛛兒。同年,與無線解約,退出娛樂圈。2008年,陳少霞復出,簽約亞洲電視ATV,並拍攝劇集《法網群英》[
❽ 那座城這家人演員介紹大雙真的是雙胞胎嗎
那座城這家人飾演大雙的演員不是雙胞胎,大小雙是同一個人飾演的。
《那座城這家人》王小霜跟周大雙是親姐妹,她們是雙胞胎,周大雙是姐姐,王小霜是妹妹。周大雙姓周是因為她從小就被姥姥帶大,也跟著姥姥姓,而燕兒也沒有死,被母親周敏撿回了一條命,可卻癱瘓了,後來蘇醒了後智商跟一個小孩子差不多。
周大雙跟王小霜同樣都是王大鳴的親生女兒,可生活環境卻千差萬別。王小霜雖然不知道媽媽的存在,但是她有一大家子人呵護,被楊艾當成手心裡的寶貝。盡管跟兩個哥哥天天鬧架,但他們感情非常好,是一個很幸福的女生。
演員簡介
作為一名新生代的實力派演員,王妍之坦言:一人分飾兩角確實是有著一定挑戰的。為了更好地詮釋兩個角色之間細微的差別,她經常向老戲骨們請教、休息期間自己也會不斷地琢磨。
正是有了這份付出與努力,王妍之飾演的大雙和小霜同框時,讓觀眾大呼:根本看不出是同一個人演的!王妍之的精湛演技以及她對於細節的精準把控,讓她收獲了一眾粉絲。
❾ 電影鹿鼎記小雙扮演者
電影版《鹿鼎記》里小雙兒的扮演者是陳德容。
角色介紹:
小雙兒,和大雙兒是連體雙胞胎,後被天地會神醫分開。二人從小在一起,有心靈感應,合擊功夫高明。陳近南將大小雙兒送給韋小寶做貼身侍衛。
演員簡介:
陳德容,1974年5月1日出生於中國台灣省台北市,祖籍河南省平頂山市葉縣。中國台灣女演員。
15歲的陳德容拍攝第一部電影《國中女生》。1991年簽署香港邵氏。1993年,在瓊瑤電視劇《梅花三弄》系列第一部《梅花烙》里擔任女主角,這是她的首部電視作品。1995年,主演瓊瑤劇《一簾幽夢》飾演女主角汪紫菱 。1999年,與林志穎、蘇有朋共同主演古龍武俠劇《絕代雙驕》,飾演女主角鐵心蘭 。
2005年,再度與馬景濤合作尤小剛導演清朝秘史劇《太祖秘史》,扮演女主角葉赫部東哥格格。
2013年3月,與張若昀、斕曦主演的年代劇《下輩子還嫁給你》播出,飾演第一女主角雲娘,陳德容在劇中演繹「雲娘」坎坷的一生。
演員照片及劇照(中為陳德容):
《鹿鼎記》是改編自金庸小說的一部武俠喜劇。影片由王晶執導,周星馳、吳孟達、、溫兆倫、林青霞 、 李嘉欣、袁潔瑩、邱淑貞、陳德容等聯合出演。
❿ 「雙胞胎冠軍」李大雙李小雙:24歲因身體退役,退役後過得如何
當一個人的名字能被人們銘記二十多年不褪色,提起時依舊響亮而璀璨,擁有這樣輝煌過去的人,無疑是幸運的。
首位獲得體操全能奧運冠軍的中國選手、中國體操領軍人、「李小雙十字」……大江東去,李小雙已經48歲了,距離24歲的他離開中國體操隊也正好過去了24年。
那些光芒萬丈的過往沒有因為新人輩出而黯淡,直到今天只要李小雙的名字出現, 觀眾依舊難忘當年在賽場上英姿勃發的體操王子。
李小雙的幸運是顯然的,孿生哥哥李大雙雖然也曾是一名優秀的體操運動員,但他的名字就遠沒有弟弟這么響亮。
曾經創造體壇佳話的體操兄弟李大雙、李小雙如今都已是兩鬢斑白的中年人,那些輝煌與榮耀或許觀眾仍歷歷在目。
然而對於他們的人生而言已似過眼雲煙,離開熟悉的運動場,他們失落過也失敗過,可是運動員的精神從未離去, 所以無論面對任何的艱難困苦兄弟倆也不曾放棄,或許這才是 體育 真正帶給他們的幸運與幸福。
四年一屆的奧運會總是能給世界帶來無數激情與感動,當閉幕式上奧運聖火緩緩熄滅,人們的激動之情卻仍舊沒有全然消減,就比如體操這個項目, 劉洋的歪頭殺、管晨辰的袋鼠搖和橋本大輝的腳依然是話題的焦點。
余熱之中,有些日子沒露面的李小雙出現在了一個訪談節目上,喜愛 體育 的觀眾們都有些恍惚,他們還在回顧中國體操男隊夢之隊,回顧巴塞羅那、亞特蘭大奧運會上俊秀青春的體操王子時,轉眼李小雙兩邊的頭發都已經白了。
確實是轉眼,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結束的一年後, 李小雙在極為寶貴黃金的24歲宣布退役,沒有向大眾交代緣由,然後就在體操賽場上迅速消失。
接著雙胞胎哥哥李大雙也離開賽場,兄弟二人轉戰商海,浮浮沉沉,給無數觀眾留下疑問與遺憾。
熟悉競技 體育 的觀眾當然知道運動員退役大多都與傷病有關,可是喜愛李小雙的觀眾們無法想像到底傷到怎樣的程度,會讓當時中國體操的領軍人如此毅然決然的離開。
他那麼年輕,他那麼天才,他是中國體操男隊隊長,他是繼李寧之後最受矚目的中國男子體操運動員,他怎麼會就這樣離開?
那些裝著疑問與遺憾的時間膠囊,終於在24小時以後才被徐徐展開。
訪談節目中,主持人問李小雙,為什麼這么早退役呢?李小雙極為迅速又帶著調侃的語氣微笑回答: 「不知道。所有人都不知道。」
主持人並不滿足於他這個故弄玄虛的、開玩笑式的回答,接著追問為什麼。
「我兩個腳斷了。」 李小雙指了指自己的腳,笑著說。
這是一個花了24年才能擠出的笑容,是一個用了24年才能解答的疑問。
亞特蘭大奧運會名單出來後,李大雙未能入選,李小雙急瘋了,一個多月里沒好好訓練過三天,就到處找「神醫」來給哥哥治傷病,可是李大雙最終還是沒能參加奧運。
帶著哥哥的希望走到奧運賽場上,李小雙突然出現低級失誤而痛失金牌,原本他預計能拿3到4塊金牌,結果只有1塊金牌, 而失誤後拿到的銀牌被他在休息室狠狠摔在地上,賽後陷入自責之中久久難以自拔。
1997年2月20日的前一天,李小雙隨隊准備去台灣訪問,當晚在機場的他們突然被召回, 第二天,李小雙來到體操房訓練,沒一會兒意外就到來了。
「所以體操它還是存在一定的風險的,當你精神狀態不好的時候,可能會有一個新的難度,一不小心,可能做一個最簡單的動作,我就做一個最簡單的動作,兩個腳一起斷了。一個快速空翻,「噔」,斷了,叫『大意失荊州』。」
李大雙李小雙體操兄弟的家鄉仙桃在古時曾屬於荊州,這句「大意失荊州」他們是那麼地熟悉,卻沒想到自己會在24歲時如此感同身受。
6歲他們兄弟倆走進了仙桃業余體校學體操,12歲第一次走進國家隊,因為傷病三進兩出,19歲第一次參加奧運會就拿到金牌,平時訓練從不偷懶,過年也從沒回過家, 「家就是中國體操隊」 ,十多年來的日子裡只做一件事,那就是練體操。
失了雙腳、失去體操,於李小雙而言就是失去了家一樣的痛苦。
在醫院躺了兩個月,還沒完全康復,李小雙就要堅持回到隊里訓練,這時他才剛剛能站立,走路需要一步一步往前挪。
但即便如此,不僅訓練他要參加,連平日有人給他推輪椅他都不讓,從訓練房走到自己房間需要花一個多小時,但他就是要自己走,可是這段路日常只要走五分鍾就能抵達。
忽然間,他的夢想也像這段路一樣遙遠渺茫 ,他一直以來給自己定的目標是堅持到2000年悉尼奧運會,可是汗與淚都在往下滴,卻不見絲毫成效,李小雙依舊不服,更是不舍,直到醫生來告訴他,想要恢復到百分之百是不可能了。
所有人都不知道,從二月受傷到五月退役,李小雙心裡在想什麼。
「我突然感覺好像要結束這一段體操生涯了,因為從所有人臉上我看不見一絲微笑或一種保護,看著都很痛苦說:『雙哥你可以了,可以了。』」
所有頂尖運動員一樣,李小雙是個自尊心非常強烈的人,在他的運動生涯中有許許多多次希望渺茫的時刻,但沒有任何一次會那麼絕望。
他還記得剛走進中國體操隊大門的時候, 「少年班留不住我,成年班嫌我年齡太小」 ,直到黃玉斌教練的冠軍組要了他。
進組之後組員各個是世界冠軍,只有自己是「一線里唯一的二線」 ,可就是連冠軍夢都沒有的李小雙在接下來的日子裡通過刻苦訓練拿下了全國冠軍、亞洲冠軍、世界冠軍、奧運冠軍,單項冠軍、全能冠軍、團體冠軍,一塊塊金牌一座座獎杯接踵而來。
亞特蘭大奧運會上,低級失誤痛失金牌,李小雙抬不起頭三天沒到食堂吃飯,最後他還是戰勝自己,告訴自己要「盡量感受完美」,終於拿下那屆奧運會唯一一塊金牌。
這些年來,傷病纏身,但奪冠拿金的意志更堅定,所以許多次渺茫多化為了峰迴路轉柳暗花明,只是這一次卻真的要把十多年唯一熱愛堅持的事業結束了。
「我也努力了,從醫院回來以後也努力了一段時間,但我感覺到當時所有人臉上沒有一點點的笑容,也就意味著說:『你趕緊讓開吧!後面有人,不需要你了』,我的感覺是這樣子的,後來我是五月份決定退出了。」 所有人都不知道的疑問背後,是多年難以釋懷的遺憾。
所有人,連同李小雙自己也不知道,退役後該去干嗎,他甚至想, 「乾脆不幹,周遊中國」。
退役之後的那段時間,他甚至連體操房都不肯邁進去,早上會驚醒為什麼沒人叫他去訓練,晚上睡不著要不停告訴自己 「跟體操沒關系了,你狗屁都不是。」 用了四五年時間,他才忘掉自己要不要再做冠軍這個過程。
李大雙的運動員生涯也是遺憾滿滿, 因為傷病,他未能和弟弟一起出征亞特蘭大,之後弟弟受傷退役,李大雙仍是傷病折磨也未能走到2000年悉尼奧運會的賽場。
緊隨弟弟退役後,看著弟弟久久難以從傷病與退役中釋懷,哥哥李大雙扛起了責任,弟弟想做什麼,兩兄弟商量之後就由李大雙來操作,大多時候小雙就是掛個名。
李小雙說,當時如果他提出回到省里,一定能有一個非常好的發展,但他們兩兄弟選擇下海經商,去過一過自己沒經歷過的生活。
兩兄弟做過歌手出過唱片、做過以「李小雙」命名的 體育 用品、做過廣告公司,但都沒有像大哥李寧那般成功轉型。所謂 「兄弟齊心,其利斷金」。
但小雙一直沉浸在退役的傷感中,而大雙沒有從商經驗,運動員生長環境單純不懂人情世故,比一般的同齡人還單純執拗,所以國家所發的退役獎金根本支撐不住他們創業的開銷。
李小雙意識到: 「當冠軍最大好處你知道是什麼?一切都有國家的支持。但你不拿冠軍以後呢,你的成本壓力就全回來了。」
「有幾個冠軍能了解人情世故?等你出來你就不是冠軍了,人家看你只是沒見過你而已了,見見你是因為你有冠軍的這樣一個面子,但你真的做事情起來,對不起,那是要真金白銀的實力的。」
商場生涯顯然沒有運動員生涯那般如意,到2008年,他們關掉了自己在北京開的所有公司和品牌。
「我想感受一下新的人生的快樂,後來發現新的人生快樂也需要花很多時間來完善的,因為你出來以後什麼都不會,你甚至連笑都不會,你怎麼跟人家溝通,你要花很多時間去完善你對人的一種表現,和人的接觸過程。」
2010年,兄弟倆回到老家湖北,「重新再創造」。
李小雙終於意識到自己必須要拿得起放得下,實際上,拿得起放得下是一個頂尖運動員最熟悉不過的事情。
但因為失落,他將所有體操相關的一切都摒棄在門外,如今真的放下了,才把心門打開。 「你必須要學會滿足與現在的狀態,在不停地去創造。」
多年來一直盛傳 「中國體操看武漢,武漢體操看仙桃」 ,但隨著楊威等名將退役,體操事業落入低潮,懷著對體操和家鄉的感激與熱愛,從體操之鄉走出去的兄弟倆兜兜轉轉還是回到了他們最熟悉最熱愛的體操事業中。
2017年3月,李大雙當選湖北省體操協會會長,李大雙當選之後說: 「應該不懼重頭再來,從基礎做起重振體操事業。」
他認為一名體操運動員要花費十多年的時間來培養,所以人才斷檔是經年累月的老問題, 必須把基礎建立起來,才有可能改變體操衰落的現狀 ,於是兄弟倆在家鄉仙桃創辦了體操學校。
仙桃不僅有李小雙體操學校還有李小雙 體育 城, 體育 城地點就在家鄉仙桃,用地190畝,總投資3.2億元,涵蓋足球、籃球、乒乓球、羽毛球、網球、游泳、體操、健身房、模擬高爾夫等項目,採用專業賽事級場館設施,滿足多年齡段人群的多樣性運動需求,是仙桃全民健身運動基地。
2020年,久未露面的李大雙作為嘉賓出現在李小雙所參加的健身抗疫節目《冠軍 體育 課》中,他帶著7歲的外甥女福鑫一起和李小雙演示了基礎健身動作。
有人誤以為女孩是大雙的孩子,實際上雖然李小雙在2002年就與歌手張倍寧結婚,李大雙也在2012年與演員李琳完婚,但兄弟倆都沒有孩子,福鑫是李家姐姐的女兒。
不過沒有自己孩子的倆兄弟有一所體操學校,這所學校里的孩子們一直是他們最關心的存在。
2021年,接受采訪的李小雙帶著攝制組走進了自己的體操學校,談及體操學校,李小雙臉上總是滿滿的自豪。
李小雙體操學校被國家 體育 總局多次命名為「國家高水平 體育 後備人才基地」,培養輸送了大批體操優秀人才,這里走出去的運動員在國內國際大賽上拿到的金牌數過百枚,包括在東京奧運會上奪得平衡木冠軍的管晨辰,也是從李小雙體操學校走出去的。
可實際上,李小雙的憂心與焦慮也是難以掩飾的。
雖然成果已經可以看得到,但 體育 城和體操學校投入多、規模大,李小雙的壓力自然不小, 「像我做這個學校,我是一直有壓力的,雖然政府給了一些支持,但是遠遠不夠。」
因為疫情,學校里的學生從兩百多人變為僅有50多個孩子還在堅持練體操,兩個班,都是3到8歲的小孩,每年送過來的孩子交7000多元的學費,吃住他都需要包管,所以每年都有一百多萬的缺口,國家和 體育 局能給部分支持,但還是要他自己盡量去補缺口。
學生少了的原因還有一個就是硬體跟不上,體操房太老,雙杠已是顏色斑駁,鞍馬設備還在用早已淘汰的一套,即便這套設備足以讓當年練體操的李小雙艷羨不已,但對於今天的孩子來說,這些設備都太差了。
體育 最終還是要比 科技 ,而仙桃和李小雙都拿不出先進的 科技 和能支持先進 科技 的資金,所以學校也好,體操基礎的培育也好,依舊是困難重重。
2021年12月31日,李大雙李小雙兄弟以及眾多 體育 名將來到桐鄉參加李寧 體育 園的開園儀式,這所 體育 園的投資是李小雙運動城的三倍,已經成功轉型為企業家的李寧對這座 體育 園未來發展信心滿滿。
或許有大哥李寧作為榜樣,李大雙李小雙能在自己的 體育 城和 體育 學校中看到事業發展的未來,看到所熱愛的體操項目發展的未來。
沒有想像中燦爛的商場生涯教會了李小雙什麼是時間: 「可以浪費,但是浪費到你喜歡的東西上。」
他說: 「時間是金錢嗎,不是,時間是成熟的那一天才是金錢,前面都是垃圾,你要花時間去沉澱自己。所以任何東西要靠一個時間來磨斷你,你原來做的事情要扔掉,那是你的過去。」
如今的事業,李小雙和哥哥李大雙更想要做的是讓 體育 成為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體育 終究是需要改革的,冠軍只有一個,兄弟倆成為冠軍後,家裡所有親戚都去練體操,殘酷的是,一個都沒有出來。
如今已不是李小雙練體操的時代了,當年他們練體操可以改變命運,都是窮苦人家的孩子在練,現在李小雙體操學校的孩子里更多是為了強身健體和未來發展。
所以創辦 體育 城和體操學校都是為了未來: 「我們那個年代是為了培養冠軍,但專業人才的培養,是為了下一代、在下一代的偉大,創造出冠軍的條件,創造 體育 的土壤,讓土壤里長出更多優秀的種子。」
體育 是人類勇氣的贊歌,運動員便是那矢志不渝的歌者。24歲之前的 體育 生涯,李大雙李小雙體操兄弟是體操世界靈動的音符,用肢體譜出樂章。
而退役之後的人生,才是他們真正蛻變為歌者的過程,用面對現實生活的勇氣,為 體育 和體操傳唱著動人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