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排行 > 謝芳主演的最後一部電影

謝芳主演的最後一部電影

發布時間:2022-11-07 12:17:03

『壹』 老演員謝芳年齡多少

謝芳:我這前三部是二十三演到二十八,這三部是從四十五演到四十六,四十五、四十六,演《第二次握手》正拍戲呢,觀眾在那兒,謝芳多大了,我說四十五,我不忌諱這些,四十五怎麼的,這個歲數一點都不能隱瞞的,剛才那一分鍾就沒了,過去了,我還記得很清楚我已經四十多歲了,就是中年三部是《淚痕》、《第二次握手》《李清照》。

許戈輝:我倒是對您那個在《淚痕》里邊演的那個瘋女人的角色印象特別深,主要是因為這一下子顛覆了您以前的那個在我們心目中的印象,以前都是青春、亮麗、美好的。

謝芳:因為這個角色當然我想演一個雖然她是假瘋,但是她也得像瘋,因為導演提出來,一要瘋二要美,你還不能滿地打滾,抹土,當時我一想我要演這角色要不去體驗生活人家會罵我的,所以我去瘋人院了。

許戈輝:是嗎?

謝芳:瘋人院,一看那天呢那個瘋人院里邊掃房子,都在那院里坐著呢,你一進去沒什麼,比正常還要安靜,都坐在那兒,還有個人還跟我說你是不是演《青春之歌》的,那時候一九七幾年了,十幾年前那個你說他是不正常,他知道我演《青春之歌》林道靜,只有個別重的在里頭又唱又什麼的,當時的大夫就跟我說謝芳他說你演瘋啊,你就一句話說三遍,人家就覺得你不正常,說你吃飯了嗎?吃過了,你吃飯了嗎?吃過了,你吃過飯了嗎?再問人家就覺得毛了,他跟我講的,這是大夫講的,所以當時我就是想了半天,設計的動作是一個是自覺地戴手銬,因為把我傳上來我一進門我怎麼進那我怎麼進去呢,我就這么進去,這也一般,所以我就這么進去的,就這樣,好像我戴著手銬,這么進去,這不是不正常嘛,也很安靜嘛。

解說:1979年,謝芳接拍了文革後的首部電影《淚痕》,在影片中她飾演了因受四人幫迫害不得不以裝瘋作為斗爭手段的歸國華僑孔妮娜。

電影《淚痕》:這就是縣委第一書記朱克實同志。坐吧。坐下坐下,坐下吧。這兒這兒坐吧。

謝芳:後來那個陪我的人就把我這手放開,意思說沒有人銬你,銬什麼,給我放開了以後我說你怎麼干嗎呀,我還是應該戴著,我還是應該戴上,我還是應該戴著,就又戴上了,就這么個動作是自己在屋裡想了半天,我說怎麼那個,還有那個玫瑰花,玫瑰花,我就在轉,因為頭一次排戲我跟那個就是演四人幫骨乾的那個叫邵萬林,那演員,他就試探我是不是真瘋,結果他說排第一次沒拍,因為下雨了沒拍,他就跟我說謝芳你沒給我感覺到真瘋,我說這壞了我得解決呀,就是他跟我一組,他沒覺得我瘋啊,我就拿著那個玫瑰花我就在屋裡轉啊轉啊,後來就突然把那玫瑰花撕下來一瓣,放在這手裡頭一吹我說這動作挺好,又美,也不正常,撕下來放在手上吹那個演四人幫骨乾的那個演員的鼻子上,吹,我說行了第二天拍我就這樣,後來導演還說這不行,那玫瑰花是你丈夫你不能撕它,我說得得得什麼啊,因為你不讓我這樣弄我沒轍呀,怎麼演呢又唱又走的。

『貳』 老電影《渡江偵察記》的演員們後來怎麼樣呢

《渡江偵察記》是一部很有年代感的電影了,它是由上海電影製片廠於1954年出品的,該片主要講述了在渡江戰役的前夕,解放軍某部李連長率領偵察班探明敵人江防部署,協助大部隊取得戰役勝利的故事。

這部電影上映至今也有64年了,這部影片的演員們幾乎全都已經去世了,只有極個別還在世,但已經是人到暮年了。那麼這些演員在飾演過這部電影之後的人生是什麼樣子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一、李連長——孫道臨

孫道臨是我國老一輩藝術家,他出生於1921年,這部電影是他主演的第三部電影,而他的前一部電影《烏鴉與麻雀》(1949年)獲得文化部1949—1955年優秀影片評獎個人一等獎。演完《渡江偵察記》之後,他又主演了《南島風雲》、《早春二月》、《李四光》等經典影片。

自1984年起,他開始自己導演作品,比如《雷雨》、《非常大總統》、《繼母》、《詹天佑》等影片都是他執導的。1988年他擔任央視春晚主持人。

孫道臨曾經於1995年獲得電影世紀獎最佳男演員獎、第5屆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協會特別榮譽獎、2000年執導的《詹天佑》獲得第7屆中國電影華表獎最佳故事片獎、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2005年獲得中國電影百年百位優秀演員獎等。2007年12月28日,孫道臨因突發心臟病在上海華東醫院去世,享年86歲。

二、吳老貴——齊衡

說起齊衡,可能很多人都不太了解,他出生於1912年的沈陽,自小就生活在日本統治的環境下,在他讀中學的時候,因為日本學生經常嘲弄中國學生,學校卻對日本學生加以袒護,他不堪忍受屈辱,憤而退學。

在九一八事變後,他離開東北考入上海大夏大學,但因經濟窘迫讀了一年就退學了。之後他加入上海中國藝術供應社和山東省劇團,參加了《父歸》、《大刀王五》等具有反帝反封建意義的演出。抗日戰爭爆發後,他各地劇團演出了一系列宣傳抗日的演出。

在1946年11月,齊衡參加了人生第一場電影《聖城記》的拍攝,從此走上了電影演員的道路。後來他加入了上海電影製片廠,先後在很多戰爭影片中扮演了各種角色。在《渡江偵察記》這部影片中他飾演的老偵查員吳老貴,成功塑造了一個對革命事業無限忠誠、最後英勇的獻出自己生命的動人形象。

這部影片被評為1949-1955年優秀影片一等獎,而這部影片中演員一等獎有兩個,其一是孫道臨,另一個就是齊衡。在「溫閣」(諧音)剛開始的時候,他因耿直的性格,不滿於當時的環境,曾跳入黃浦江自殺,但被好多人救了上來。後來他長期抑鬱,最終患上了腎癌,於1972年病逝,享年60歲。

三、小馬——孫永平

孫永平出生於1930年,1946年進入膠東國防劇團、新四軍軍部文工團任演員。1949年進入上海電影製片廠,曾在《南征北戰》、《渡江偵察記》、《南島風雲》、《老兵新傳》、《51號兵站》、《金沙江畔》等二十多部電影中飾演重要角色。

從1964年開始,孫永平轉型幕後,從事導演工作,執導了《大慶戰歌》、《火紅的年代》、《三定樁》、《石油盛開大慶花》、《白蓮花》等經典電影。2011年11月24日因病在上海去世,享年81歲。

四、周長喜——康泰

現在能記得康泰的人估計也不多了,他出生於1927年,於1985年1月22日突發心肌梗病逝,享年58歲。他1945年進入華北電影公司任演員,在他40年的從藝生涯中,為我們塑造了不少角色。

他曾經在《玫瑰多刺》、《青春之歌》、《渡江偵察記》、《海魂》、《苦難的心》、《第二次握手》、《特殊身份的警察》等影片中飾演重要角色,其中他主演的《苦難的心》還獲得了文化部優秀影片獎,而他也曾於1980年獲得第二屆電影小百花獎優秀男主角獎。

五、楊威——中叔皇


中叔皇是我國重要的電影演員、導演,他出生於1925年,全國解放之後,他參演了第一部電影《人民的巨掌》,在影片中他飾演的是人民公安,之後他又參加了多部影片,飾演過工會主任、公方經理、三輪車工人、革命軍人等角色。

上世紀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中期,是中叔皇演員生涯的黃金時期,在此期間他創作了很多經典角色。從1975年開始,中叔皇轉型做導演,其中一部作品《白蓮花》就是他和孫永平一起執導的。2005年8月25日中叔皇因病在上海去世,享年80歲。

六、參謀長——穆宏

穆宏是我國早期電影演員代表人物,他出生於1920年,於1969年不幸去世,享年49歲。他是話劇演員、導演出身,曾經自己編排並出演大型話劇《文天祥》。從1948年起,他開始參演電影,在《再相逢》、《子孫萬代》、《萬象寶塔》等影片中飾演了重要的角色。

全國解放後,他除了拍戲之外,還編寫劇本,不過他飾演的角色大部分都是配角。他的戲路很寬,好人壞人,正反兩派都能演,1949-1955年優秀影片二等獎的《南島風雲》就是他的代表作。除此之外,他還參演過《翠崗紅旗》、《南征北戰》、《金沙江畔》等經典電影。

七、劉四姐——李玲君

在眾多男演員中,李玲君飾演的女游擊隊長劉四姐可謂是影片中的亮點,她也因此榮獲1949-1955年文化部頒發的金質獎章一枚。李玲君出生於1931年,今年已經87歲高齡了。自拍攝完這部影片後,李玲君又陸續拍攝了二十多部作品,塑造了很多經典角色。

由於年齡原因,李玲君自1998年拍攝完《不夜城》之後,就再也沒參演電影了,而恰巧的是,在這部影片中,她跟孫道臨又一次合作。現如今李玲君已經有20年沒有拍戲了,而且她的年事已高,估計以後也不會再拍戲了,希望她的身體 健康 ,萬事如意,畢竟當年《渡江偵察記》同劇組的主演們,就只有她老人家還在世了。

這部老電影的導演是湯曉丹,解放前馬來西亞回來的華僑,是個高壽的老人家,2012年一百零二歲時去世。當年湯導演花了一年的心血,完成了《渡江偵察記》,然後把從電影里所得的個人收益,用來買了架鋼琴給兒子,兒子湯沐海也很爭氣,最終成為一名音樂家。主角孫道臨,是老燕大哲學系出身的高知,在當年,他所扮演的角色,都富有知性氣息,迥異於流行的工農兵形象,大概也算銀幕上知識分子最後的堅守了,但是在渡江偵察記里,他飾演的主角形象並不是很出彩,他真正令人難忘,塑造的銀幕形象是《永不消逝的電波》里的男主角李俠。

孫老師逝世於07年,同年以他命名的孫道臨紀念館葉成立開放,真是對老藝術家最好的紀念。渡江偵察記里最出彩,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莫過於陳述老先生扮演的敵情報處長,那句「不是我軍無能,實在是共軍太狡猾!」至今依然在網路間流傳,大概已經影響感染到第四、敵五代人了。我這代人的童年記憶里,玩打仗 游戲 ,別的角色隨意,踢門喊湯「司令到!「的湯司令,牛大大演的「高!實在是高!」

以及陳老先生演的:「不是我軍無能…」這三個角色必需保留。陳老先生是06年過世的,一代反角啊!後來重拍過一部渡江偵察記,情報處長也專門請他出場,可惜那是一部爛片,就這一個賣點。老渡江偵察記里主要演員里,最不幸的,應該是齊衡同志,在嗡嗡嗡剛開始的年代,上海電影圈是江阿姨清洗的重災區,他就因性格過於耿直,在一開始就氣憤不過,跳了黃浦江,被救起後,也一直鬱郁寡歡,在72年,就早早過世。
現在渡江偵察記劇組的主要演員,唯一還在世的就是已87歲的李玲君,在電影中飾演女游擊隊長劉四姐,這位老奶奶在98年最後一次演電影時,還是和孫道臨一起合作,拍的《不夜城》。祝老人家也能像湯導演一樣,成為百歲老人吧!也感謝老電影渡江偵察記,帶我走上痴迷軍事的道路。

《渡江偵察記》是上海電影製片廠1954年上映的戰爭片。講述的是渡江戰役前夕,解放軍某部李連長率偵察班探明敵人江防部署,協助大部隊取得戰役成功的故事。這部黑白影片花了導演湯曉丹整整一年創作的時間才完成這部影片,獲得八百元勞務費給孩子湯沐買了一架鋼琴。有趣的是,這孩子後來長成了國際樂壇的音樂大師。

孫道臨——飾演李連長 孫永平——飾演小馬 中叔皇——飾演楊威

老電影《渡江偵察記》是由沈曉丹導演,孫道臨、齊衡、陳述等主演,於1954年上映的一部黑白銀幕戰爭故事片。該片講述的是解放戰爭渡江戰役前,一支解放軍偵察小分隊,在李連長的帶領下,提前來到江南進行偵察。在當地游擊隊及老百姓的配合下,小分隊獲得了敵軍在江防主要火力的布防圖並偵察到敵軍突然增加的榴彈炮團的位置。小分隊最終並克服重重困難,勝利地將情報送回至總部的故事。

李連長的扮演者——孫道臨 吳老貴的扮演者——齊衡 敵情報處長的扮演者——陳述

《渡江偵察記》是1954年由上海電影製片廠出品的戰爭題材老電影,可以說風靡了幾代人。


因為這部電影太過經典,和「渡江」諧音的現在正當紅的青年演員杜江,在他的社交平台的名字,就叫「杜江偵察記」,而這位杜江,現在是擅長演出主旋律正面人物,如果要重拍《渡江偵察記》的話,說不定他真的可以來試試孫道臨老師的這個經典的李連長呢。


由於已經是近70年前的電影了,《渡江偵察記》的老藝術家們,絕大部分都已經仙逝了。


1、 李連長——孫道臨


當時孫道臨老師33歲,風華正茂,他簡直就是當年銀幕上的男神與偶像般的存在。之後,他還演出過非常多經典的電影。

《家》演大少爺

《不夜城》

《革命家庭》



《早春二月》,這部在中國電影史上非常重要和經典。


《李四光》


中日合拍的《一盤沒有下完的棋》

進入1980年代中期,已到離休年紀的孫道臨沒有閑著,而是開始當導演。

1984年他導演和主演了《雷雨》。

1986年拍了《非常大總統》



進入新世紀後,他還以80高齡導演了一部《詹天佑》



孫道臨老師因突發心臟病於2007年12月28日在上海去世,享年86歲。



2、齊衡扮演吳老貴,這是偵察班長,是那個時代的暖男。


吳老貴的扮演者齊衡是上影廠演員,他在1950年代中期到1960年代初,在銀幕上非常活躍,先後拍攝了《湖上的斗爭》、《小夥伴》、《阿福尋寶記》、《秋翁遇仙記》、《鐵窗烈火》、《鋼鐵世家》、《地下航線》等片中扮演重要或次要角色。1963年他拍完《金沙江畔》後就再也沒有拍片了。


《秋翁遇仙記》



1972年齊衡去世,享年60歲。


3、孫永平扮演小馬,放牛娃小馬是一個性格鮮明的角色,由當時只有23歲的小山東孫永平扮演。

孫永平在《南征北戰》、《渡江偵察記》、《南島風雲》、《老兵新傳》、《51號兵站》等電影中都出演過角色,到了1960年代後,他轉型做起了上影廠的導演。

這是他最後一部導演作品,1980年由著名影星吳海燕主演的《白蓮花》。



2011年11月,孫永平去世,享年81歲。


4、康泰扮演周長喜,這個角色壯烈犧牲了,當年可是看哭了。

康泰老師後來借調到北影廠,在著名的《青春之歌》里成功扮演了盧嘉川,成為家喻戶曉的大明星。


21年後,康泰和謝芳又在《第二次握手》中重逢,可惜,歲月啊……



1985年1月21日,康泰在廣州剛剛拍完電影《公寓》,第二天因心臟病突發去世,享年55歲。


5、中叔皇扮演楊威,一個性格有點急躁的小夥子。

中叔皇老師可以說是當年比較少見的大個子魁梧硬漢演員了,他身高184,氣宇軒昂。


中叔皇1970年代中期開始當導演,第一部電影是《小將》,當年雲集了很多新人演員,比如後來上影廠著名演員張芝華。


他的最後一部導演作品是一部古裝電視劇《七星鎮二妖》,著名男演員毛永明主演。


中叔皇於2005年8月在上海去世,享年81歲。


6、陳述扮演情報處長,這是中國電影中一個經典的反派形象,陳述老師的表演簡直出神入化。


陳述後來成為「反派專業戶」,先後在《鐵道游擊隊》、《海魂》、《林家鋪子》、《聶耳》等三十餘部影片中,扮演了多個經典的反派角色。

陳述在張藝謀的《搖啊搖,搖到外婆橋》也有扮演重要角色。



2006年10月17日,陳述在上海去世,享年86歲.


7、李玲君扮演劉四姐


李玲君老師三年後還和孫道臨一起演了《不夜城》。



李玲君和康泰也是老搭檔。



1982年,《渡江偵察記》中的楊威——中叔皇開拍地擔憂《飛來的女婿》,農村題材喜劇片,就找來陳述、李玲君等老搭檔,李玲君扮演的小蘭娘相當出彩。


1986年她在演出了上影廠的驚險反特片《波斯貓在行動》後就基本上沒出來演過角色了。李玲君老師如今依然健在,祝她 健康 長壽。



8、穆宏扮演參謀長,他1957年後去天馬電影製片演員當劇團團長,之後還在上影廠、天馬廠的電影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最後一部電影是1964年天馬廠的《血碑》。1969年穆宏不幸去世,享年49歲。



9、需要說明的是,1975年,老版《渡江偵察記》導演湯曉丹和湯化達合作重拍了彩色版,不過演員幾乎全部換了,只有陳述還保留。


您好,我是文娛小菲,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老電影《渡江偵察記》拍攝於1954年,至今已經有66個年頭了。

《渡江偵察記》中的演員後來都怎樣了呢?

1、孫道臨:在《渡江偵察記》中扮演李連長。

1921年12月18日出生於北京,2007年12月28日因發心臟病在上海華東醫院去世,享年86歲。

2、齊衡:在《渡江偵察記》中扮演吳老貴。

1912年出生於遼寧沈陽,1972年去世,享年60歲。

3、孫永平:在《渡江偵察記》中扮演小馬。

1930年4月13日出生,山東龍口人,2011年11月24日因病在上海去世,享年81歲。

4、康泰:在《渡江偵察記》中扮演周長喜。

1927年出生,北京人,1985年1月22日,康泰突發心肌梗死猝然離世,享年58歲。

5、中皇叔:在《渡江偵察記》中扮演楊威。

1925年7月14日出生於南京,2005年8月25日在上海去世,享年81歲。

6、穆宏:在《渡江偵察記》中扮演參謀長。

1920年出生,山東泰安人,1969年8月被文化大革命迫害致死,年僅49歲。

7、李玲君:在《渡江偵察記》中扮演劉四姐。

1931年6月出生於山東,15歲開始從事文藝。

8、陳述:在《渡江偵察記》中扮演敵情報處長。

1920年6月30日,上海人,2006年10月17日在去世,享年86歲。

9、崔超明:在《渡江偵察記》中班扮演敵軍長。

1918年出生於廣州,2010年逝世,享年90歲。

10、石靈:在《渡江偵察記》中扮演敵炮兵參謀。

1922年出生,1999年去世,享年77歲。

11、馬驥:在《渡江偵察記》中扮演侯妾。

1919年出生,1999年去世,享年80歲。

上述這些演員中,只有劉四姐的扮演者李玲君還在世,現在也89歲了。

其他的演員們都已經去世了。

他們是新中國第一代電影人,是新中國電影事業的奠基人,將畢生的心血和精力奉獻給了新中國的電影事業,向他們致敬!

渡江偵察記是54年上海電影製片廠拍的`,有60多年了,當時的演員們大部份都過世了,只有個別的還在世,是一批優秀的演員,為中國演藝事業作出了非常的貢獻。

《渡江偵察記》是一部由著名演員孫道臨參加主演的電影,拍攝於1954年,

這部影片講述:

1949年,我人民解放軍響應毛主席「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的號召,礪兵秣馬,准備橫渡長江。大軍渡江之前,特派李連長帶領一個偵察班先行渡江了解敵人的江防情況。接受命令後,他帶領吳老貴、周長喜、楊威、小馬等迅速過江,並及時和游擊隊劉四姐取得了聯系。他們混入江邊修工事的老百姓中,略施小計搞到一份江防工事圖,並及時匯報給上級。不久,他們得知敵人新增一個榴彈炮團,於是他們假扮敵人工兵混入敵炮陣地,出色完成了偵察任務,在返回的路上,周長喜為掩護同志而壯烈犧牲。軍事機密的再三泄露,令敵軍長火冒三丈,他下令炮擊我游擊隊根據地,敵人惱羞成怒,派遣特務,探明了游擊隊根據地,出動大批軍隊,企圖消滅這隊偵察兵。正當李連長和江北通話,報告榴彈炮情況時,敵人攻進村子,炮彈擊中了報話機,和江北失去了聯系。李連長只得率隊搶上山頭,居高防守。等到天黑以後,就派遣吳老貴和小馬奮勇突圍,乘夜泅渡過江,把這份報告帶給指揮部。他們接受了這個艱巨的任務,來到江邊,吳老貴為了掩護小馬過江.和敵人進行頑強戰斗,英勇犧牲。小馬在江中掙扎一夜,筋疲力盡。正當解放軍指揮部為斷了與李連長的聯系而焦急時,小馬把報告送到參謀長手裡。這時,李連長也率領部隊突圍出來,到達江邊青龍山。江南江北都發出信號,預示著總進攻就要開始了。

1949年4月21日,解放軍萬帆齊發,大炮雷鳴,把敵人沿江的工事全部摧毀。大軍像排山倒海似的渡過長江,獲得了輝煌的勝利。小馬也見到了李連長。偵察英雄們又投入了繼續南進的行列,去迎接新的戰斗任務。

孫道臨——飾(連長) : 中國電影藝術界著名代表人物,曾被文化部授予的22大明星之一,在其長達半個多世紀的藝術生涯中,出演了100餘部舞台劇和影視劇,其中《雷雨》《家》《日出》《茶花女》《永不消逝的電波》《早春二月》《渡江偵察記》《革命家庭》《51號兵站》等塑造了一系列藝術形象。

他的一生中都在為影映事業做貢獻, 2007年12月28日,享年86歲的中國著名演員、導演孫道臨,因心臟病逝世於上海華東醫院,

孫永平——飾(小馬): (1930年4月13日-2011年11月24日) 山東省龍口市西轉渠村人,上海電影製片廠演員,1946年進入膠東國防劇團 [1] 、新四軍軍部文工團任演員,並曾在山東軍區文藝培訓隊受訓。1949年底,進上影廠擔任演員,參演作品《 南島風雲 》等。1964年後從事導演工作。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中國石油攝影家協會會員、顧問。 孫永平於2011年11月24日因病在上海去世,享年81歲。


崔超明——飾(敵軍長): 生於廣州市,中國電影演員、話劇演員, 1936年 ,畢業於廣州摘石軒書畫苑, 1943年 ,崔超明在他的第一部話劇《秦淮月》中飾演配角王隊長,由此登上話劇舞台。同年,在黃宗江編劇、朱瑞鈞導演的話劇《大地》中飾演主角王龍。1954年,參演湯曉丹執導的戰爭片《渡江偵察記》,在影片中飾演國民黨軍長。崔超明於2010年逝世享年92歲。

《渡江偵察記》連環畫講述了在1949年春天,解放大軍渡江作戰前夕,為了摸清大江南岸敵軍兵力部署的情況,解放軍某部特派遣一隊偵察兵巧渡長江,進行深入偵察。該連環畫描寫這隊偵察兵在當地游擊隊和群眾的協助下,如何活躍在兵力雄厚、守衛嚴密的敵軍陣地上,完成了偵察任務的經過,歌頌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機智勇敢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生老病死是人生規律,經典老電影《渡江偵察記》的誕生至今已經超過半個多世紀了,電影里的人民英雄人物:李連長、周長喜、小馬、吳老貴、女游擊隊長和反面角色扮演者陳述等等的精彩演繹,給新中國幾代的銀幕觀眾,留下了永遠難以忘懷的深刻印象,電影里的不少藝術家如:孫道臨、陳述




(陳述)





(孫道臨)



已經去世了,如今健在的恐怕也不多了。

『叄』 老藝術家謝芳演過哪些電影

謝芳,原名謝懷復,原籍湖南益陽,生於湖北黃陂。1935年11月1日出生於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父親是神學院的教授,母親早年肄業於燕京大學。謝芳原名謝懷復,因當時東三省被日軍
電影演員謝芳
電影演員謝芳
佔領,故名懷復,取懷念並收復國土之意。謝芳自幼受父母的教育和熏陶,天資聰敏,喜讀詩書,酷愛文藝。1950年從香港返回內地,在漢口聖羅以女中就讀。1951年畢業後,被中南文工團吸收為演員,後該團改為武漢歌劇院.因為她素質好,又勤奮,很快便成為歌劇院主要演員,與她的丈夫曾同台扮演過歌劇《小二黑結婚》,《貨郎與小姐》,《開花結果》,《白毛女》,《太陽初升》中的男女主角,名顯一時,頗露才華。
1959年北京電影製片廠拍攝《青春之歌》,謝芳被著名導演崔嵬選中,扮演林道靜而一舉成名,轟動了中外觀眾,從此步入影壇。1963年在影片《早春二月》中塑造了大 革命時期的小知識分子陶嵐的形象。1963 年起任北京電影製片廠演員。隨後,她又拍了《舞台姐妹》,《淚痕》,《第二次握手》,《李清照》等影片,以及電視劇《女經理的一天》、《最後一位市長》、《舞台新姐妹》、《燈火闌珊處》等。
其表演細膩含蓄,擅長扮演知識分子形象。著有自傳體藝術雜文《銀幕內外》。塑造了不同時代,不同性格的知識婦女形象。她的表演優雅大方,氣度不凡,對人物心靈刻畫,質朴無華,尤其是她那一雙善於傳情的被人稱為"會說話"的大而聰慧的眼睛,給觀眾留下了難忘的印象。她性情文靜持重,衣履樸素,不事打扮,然而在藝術創造上卻一絲不苟,執著追求。

『肆』 名演員謝芳之子張京:我對媽媽有過怨恨,成年後讀懂母愛淚流滿面

謝芳是德藝雙馨的著名表演藝術家,主演了《青春之歌》《早春二月》《舞台姐妹》《淚痕》《第二次握手》《**公主》《老人的故事》等一系列經典影視劇。

她曾當選為新中國22大電影明星,並榮獲第33屆大眾電影「百花獎」終身成就獎。

謝芳的兒子張京是北京電影製片廠的一名美工師,高大帥氣,且頗有文藝天賦,但他為何沒有當演員?他與明星母親有著怎樣不為人知的催淚故事?

張京1961年出生於武漢,母親是大名鼎鼎的明星謝芳,父親是知名演員張目。身為「星二代」,張京不缺人脈資源,長相也很帥氣,為什麼沒有像父母一樣當演員呢?

這要從謝芳和張目的事業說起。

謝芳(原名謝懷復)1935年出生於湖北黃陂,她的父親是教授,母親早年畢業於燕京大學,是中學教員。

謝家父母都是愛國的知識分子,當時東三省被日本佔領,父母便給女兒取名「懷復」,寄託光復國土之意。

因為父母工作的原因,謝芳跟著雙親輾轉遷徙到北京、上海、香港,後定居武漢。

1951年,謝芳初中畢業了,當時他們家住在漢口的勝利街,樓下就是中南文工團(後改名為武漢歌舞劇院),天天有演員在那裡排練節目。

謝芳感到好奇,經常去樓下看。她個子高挑,清秀文靜,還長了一雙美麗的大眼睛,團領導覺得她外形不錯,便讓謝芳唱幾句。謝芳自己也沒想到,她竟被團領導相中了。

1951年7月1日,謝芳進入中南文工團工作。當時演員實行供給制,每人發一身列寧式灰色制服,每月生活費是4萬塊錢(摺合後來的人民幣4元)。

領導覺得「謝懷復」這個名字拗口,她便改名為「謝方」。

進團不久,謝芳就愛上了同事張目。張目比謝芳大5歲,是北京人,1946年參加革命。

年輕時的張目又高又帥,鋼筆字寫得特別漂亮。謝芳與張目在《小二黑結婚》《白毛女》《開花結果》等歌劇中有過合作。

潑辣大膽的謝芳毫不掩飾對張目的愛,當著同事的面說自己喜歡張目。張目反而被羞了個大紅臉。

有一陣子,張目去湖南參加社教工作,謝芳怕他冷,偷偷將父親的新毛衣送給了他。

1957年10月1日,謝芳與張目在武漢舉行了婚禮。

1958年,北京電影製片廠籌拍革命影片《青春之歌》,導演崔嵬在全國范圍內尋找女主角「林道靜」的扮演者。

10多個著名演員和新秀試過戲後,崔導均不滿意。崔嵬原是中南區文化局局長,兼中南人民藝術劇院院長,1953年調往北京電影製片廠工作。

他對謝芳有印象,便讓她去北京試鏡。

謝芳從沒想過自己會當電影演員,抱著完成任務的心態,登上了開往北京的火車。

在火車上,她將楊沫的小說《青春之歌》重新看了一遍。

成名後,謝芳在接受采訪時說,當時她氣色不好,人也顯得單瘦,崔導有些失望。

然而化妝師為謝芳上了妝後,她頓時判若兩人。崔導當場拍板,讓謝芳演「林道靜」。

1959年,《青春之歌》要上演了,劇組覺得謝芳是個女的,便將她的名字打成了「謝芳」。從此謝芳這個名字一直用到現在。

《青春之歌》在全國公映後引起巨大的轟動,謝芳在全國爆紅。

1961年,謝芳在武漢一家醫院誕下兒子張京。謝芳與丈夫演出繁忙,兒子跟著姥姥姥爺生活。

生完兒子不久,北京電影製片廠有意將謝芳調過去工作。謝芳希望能將丈夫一起調過去,但北影廠沒有多餘的編制,謝芳不想與丈夫兩地分居,繼續留在武漢工作。

1963年,北京電影製片廠再次向謝芳伸出橄欖枝,這時中國歌劇舞劇院願意接納張目,夫妻倆雙雙調往北京。

謝芳是北影廠的專業演員,張目是中國歌舞劇院的演員,後來張目擔任中國歌劇舞劇院歌劇團團長。

進入北影廠後,謝芳如魚得水,又相繼主演了《早春二月》《舞台姐妹》兩部經典影片。

她塑造的「陶嵐」「 竺春花」,都成為銀幕上的經典形象,謝芳因此當選為新中國22大電影明星。

謝芳與張目一年到頭在外面忙碌,便將兒子交給爺爺奶奶照顧。謝芳經常一走就是三、四個月,往往她回家時兒子不認識她。

等母子倆待了一段時間熟悉了,謝芳又走了。下次回來兒子又不認識她了,叫她「阿姨」。一聲「阿姨」讓謝芳淚雨紛飛。

1966年,張京5歲時奶奶帶他去街上買冰糖葫蘆。路過照相館門口,他見櫥窗里掛著一些年輕女性的照片,張京就用小手摸櫥窗的玻璃,對著裡面的照片喊「媽媽」。

奶奶過來拉他回家,他哭著說:「這是我媽媽,我要把她的照片帶回家。」

謝芳拍戲回家後,婆婆將這一切轉述給她,謝芳的心一陣鈍痛。

謝芳在接受采訪時,動情地說:「我欠兒子太多了,小時候沒有給他多少母愛,也沒有培養他,這是我永遠的遺憾。」說完,謝芳眼裡湧出淚水。

張京遺傳了父母優良的基因,不僅外形出眾,而且頗有表演天賦。上中學時,張京也想走演藝這條路,但謝芳和丈夫都很忙,根本沒有時間管兒子。

兒子學鋼琴也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因為父母沒有在身邊督促,沒有時間送他去老師家裡上課。

張京讓母親給他找教表演的老師,謝芳答應了,可忙著忙著就忘了。

張京為此流過淚,生過悶氣,夜裡還失眠。一次,謝芳從外面拍戲回家,要檢查兒子的作業,張京突然爆發了,說了幾句過激的話,傷了媽媽的心。

謝芳忍不住流眼淚了。張目要管教兒子,被謝芳拉開了:「我知道兒子心裡不好受,我確實忽視了他,不是一個稱職的媽媽。」聽了媽媽的話,張京別有滋味。

此後,張京看似風平浪靜,其實心裡始終有個結。

因一心撲在事業上,謝芳相繼主演了《山花》《淚痕》《第二次握手》《李清照》《**公主》等一系列影片,奠定了一線女星的地位。

因為缺乏父母的培養,張京的表演天賦和激情被埋沒了。1979年高中畢業,張京沒有升入大學,進入北京電影製片廠當了一名普通美工。

他先後在《嫌疑犯》《大學生軼事》等影片中擔任美工。

張京是一個務實的男人,從不以母親是謝芳而搞特殊,他為人朴實低調,工作兢兢業業,深得領導和同事的好評。

1987年,張京結婚了,妻子李海平是北京電影製片廠的一名洗印工。單位沒有給小兩口分房子,張京與妻子想出去租房住,謝芳卻希望與兒子兒媳住在一起。

李海平害怕自己與婆婆產生矛盾,到時丈夫難做人。謝芳說:「我只有一個兒子,以後你就是我的女兒。人老了愛嘮叨,如果我說了不中聽的話,你別放在心裡就是了。」

婆婆的誠懇感動了李海平,兩代人便住在了一起。

1988年,李海平誕下兒子張小龍。此時謝芳已經57歲了,孫子的到來,讓她和老伴沉浸在幸福和激動中。

年輕時因為工作忙,謝芳沒有給兒子多少母愛,現在她年紀大了,戲約少了,便將對兒子的愛全部移植到孫子身上。

說來也許不信,謝芳三世同堂,家裡卻一直沒有請保姆。她不拍戲的時候,就在家裡做飯、搞衛生、照顧孫子。兒子兒媳下班回家,就能吃到熱菜熱飯。

兒子兒媳過意不去,謝芳樂呵呵地說:「給你們做點事,我開心。你們別擔心,我這個『高齡青年』,身體棒著呢!」

有時婆媳之間因為生活瑣事,也會有點小矛盾。每當這時張京就很緊張,生怕媽媽和妻子發生矛盾,自己不好收場。

謝芳疼兒子,給他解壓:「你放心,媽媽不會與海平爭吵的,都是一家人,有什麼可吵的?」

李海平被婆婆的態度打動了,也變得更加寬容。此後她有什麼不同意見,就及時與婆婆溝通。謝芳也坦誠地對待兒媳,婆媳倆在一個屋檐下生活,從沒有發生過爭吵。

兒子兒媳收入一般,又要培養下一代,開支比較大。為在經濟上幫襯兒子兒媳,謝芳一直在接戲。

2000年之後,她又相繼出演了《九九艷陽天》《至尊食王》《紅樓丫頭》《無悔的忠誠》《陪讀》《李衛當官》《東江特遣隊》《老人的故事》《壯士出征》等一系列影視作品。

孫子張小龍長相帥氣,謝芳有意讓孫子當演員,但張小龍對演藝不感興趣,謝芳沒有勉強他。

2006年,張小龍高中畢業後,考入北京理工大學,攻讀IT專業。大學期間,張小龍迷上了音樂,並組建了一個樂隊。

張京不贊成兒子搞音樂,父子倆發生糾結。謝芳勸兒子:「別給孩子限制太多,讓他自由發展吧。當年媽媽沒有培養你,一直很愧疚。」說完謝芳哽咽了。

年輕時張京對母親有過怨言,一直在心裡跟自己較勁。

現在他也做了父親,且人到中年,早已理解了母親的無奈。他告訴母親:「媽媽,我在心裡徹底與自己和解了,那些不愉快我早忘了,只記得你對我的愛。」

母子倆緊緊相擁,淚中帶笑。

2009年,謝芳在青島拍戲,因拖鞋打滑在賓館摔了一跤,造成左腿骨折。當時張目在劇組照顧老伴,將電話打到家裡,張京連夜坐飛機趕了過去,守著媽媽做了手術。

他一直在醫院陪伴媽媽半個月,隨後將她接回北京康復。

謝芳坐了兩個月輪椅,張京經常推著媽媽去院子里散步,平時給她按摩傷腿。

2010年春天,謝芳腿傷痊癒了,行走功能一點不受影響,生活與從前沒什麼兩樣。

此後,張京希望媽媽少接戲,但謝芳拍了一輩子戲,根本閑不住。有時拿到好的劇本,她無論如何也要去拍。

於是,媽媽出去拍戲時,張京就負責開車送她和父親去機場。媽媽拍戲回京後,張京又開車將他們接回家。

2013年,謝芳雖然已經82歲高齡,但每年都要接拍一兩部戲。

這些年,她相繼參演了《一座城池》《等愛歸來》《南口1937》《烽火芳菲》《那些女人》《我們的40年》等影視劇。

2021年,已經90歲高齡的她還參加了央視元宵晚會,與李光曦、田華等演唱《到人民中去》。

2022年2月,謝芳還參加了中國文聯的「百花晚會」,與靳東、吳京等朗誦《致百花》。

張小龍還沒有結婚,張京開始催婚,謝芳和老伴也跟著兒子一起催婚。

謝芳希望孫子早日結婚生寶寶,實現她和老伴四世同堂的心願。

2022年3月,張京已經61歲了,母親謝芳91歲了,父親張目96歲了。

家裡有兩個90多歲的老人,晚輩的壓力可想而知。張京與妻子一心一意在家裡照顧父母,將謝芳和老伴的晚年照顧得很好。

一天忙碌下來,張京也常常感到腰酸背痛,但他覺得家裡有90多歲的爸爸媽媽,是自己的財富。每天進門能喊「爸爸媽媽」,是他最幸福最驕傲的事。

而且謝芳與老伴的幸福婚姻就是一面鏡子,深深影響了兒子張京和兒媳李海平。張京夫婦也像父母一樣,相扶相持,互相理解,風雨與共,越過感情越好!

「細品名人」點評: 謝芳是人品藝品俱佳的表演藝術家,與初戀丈夫相愛一生,從藝幾十年從未傳出過緋聞,是受人尊敬的老藝術家。

年輕時因為工作忙,謝芳沒有培養有藝術天賦的兒子,這給兒子帶來了糾結和困惑。多年來,兒子心裡一直有結。

直到張京做了父親,人到中年後,才終於讀懂母愛。

好的家風可以傳承,謝芳與老伴的幸福婚姻,影響了兒子兒媳。張京與妻子李海平的幸福婚姻,勢必會影響張小龍和未來的妻子。

-END-

『伍』 黑白電影《雷鋒》重新上色,當初的哪些紅色經典讓你印象深刻

雷鋒對後世影響最大的是以其名字命名的雷鋒精神,雷鋒精神是指以雷鋒無私奉獻精神為基本內涵,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著的革命精神。

相信紅色經典大多人都是看過的,《南征北戰》 、《上甘嶺》 、《青春之歌》、《把一切獻給黨》、《林海雪原》等這些電影讓我印象非常深刻,龐大繁雜的戰爭題材表現得明快流暢,塑造了英勇善戰、不怕犧牲的志願軍英雄群像,進步青年知識分子普遍所經歷的曲折歷程的“縮影”。

一、《南征北戰》

《南征北戰》是上海電影製片廠攝制的戰爭片,由成蔭、湯曉丹聯合執導,陳戈、馮喆、張瑞芳等主演,於1952年上映。該片改編自話劇《戰線》,講述了解放戰爭初期,在華東戰場上,人民解放軍在敵強我弱的形勢下,正確運用毛澤東運動戰的戰略思想,消滅敵人取得勝利的故事。

『陸』 請介紹一下謝芳的近況 還有她最近出演的影視

著名導演謝鐵驪執導的電影《早春二月》以其清新、細膩的風格成為新中國電影史上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兩位主演謝芳和孫道臨近乎完美的表演至今令人難忘。時隔41年,由董潔、辛柏青主演的電視劇版將正式開拍。昨日,該劇在釣魚台國賓館舉行了開機儀式。

《金粉世家》原班人馬打造

全國偶像歌手大賽 精彩無線大獎等你拿
三星電子再助2004WCG 帶555個膠卷免費游泰國

《早春二月》根據著名作家柔石的小說《二月》改編,曾執導《金粉世家》的劉國權、李大為母子將再次合作此劇,他們表示將尊重原著,在保留原著濃厚的時代特色的同時,也會採用一些比較現代的手法來拍攝,「比如我會把江南的景色用電視散文的拍攝手法來表現,這種手法我們在拍《金粉世家》時就已用過,所以拍攝《早春二月》應該會更得心應手,更具有現代美的感覺。」

談到為什麼再次選擇董潔作為女主角,李大為說:「董潔身上具有舊時代知識女性身上的婉約氣質,骨子裡頭給人柔中帶剛的感覺,而且在《金粉世家》中我們合作得很愉快,所以在准備《早春二月》時,我自然就想到了她。」

董潔本色之外尋突破

因為有謝芳塑造的經典形象在先,所以人們難免要將董潔和謝芳拿來比較一番,「謝芳老師的表演相當精彩,人物塑造得也很成功,說實話我挺有壓力的,但角色也有和我本人很相似的地方,我會盡力去演繹一個不一樣的陶嵐,至於能否超越謝芳老師,我覺得年輕演員還是應該多向老演員去學習。」

自從簽約王家衛公司以後,董潔接戲比較謹慎,此次出演陶嵐一方面是受導演的邀請,更重要的是董潔被故事本身所吸引,「這個故事對於我來說是一個挑戰,我很喜歡有挑戰的事情,因為同樣是扮演二三十年代的人,但是這個性格跟我所演的冷清秋截然相反,陶嵐的冷靜、開朗都是我所喜歡的。」

董潔在經歷了《金粉世家》、《白領公寓》等作品的磨練後,演技也在逐步提高,如果說以前的表演都是本色出演,那麼現在的董潔正在尋找突破口,「隨著自己年齡的增長,我感覺到在演戲的時候本色的東西固然重要,但一定要突破自己,時刻想著去創造,就像我這次要扮演的陶嵐,我覺得她是個比較開朗、激進、敢作敢為的女孩子,所以我就應該想著去突破冷清秋那種比較內斂的性格,以陽光的狀態出現。」(本報特派記者黃笑宇 攝影王旭華發自北京)

芳給大連孩子贈禮物首席記者 龔兵

7月10日下午,著名藝術家謝芳和老伴、著名歌唱家張目以遼寧民族藝術學校高級藝術顧問的身份現身大連,出席該校建校五周年的慶祝演出。慶典中,謝芳將自己精心選好的3件禮物送給正在學習藝術的大連孩子。

「這3件禮物一個是我和老伴自費錄制的一盤CD《高唱青春之歌》,裡面有20首我們演唱的歌曲,既有老歌《四季歌》、《歌唱井岡山》等,也有《望星空》、《為了誰》等現代的歌曲;一個是我和張鐵林、唐國強等7位演藝界朋友的書畫作品集;第三件禮物呢,就是我和老伴要為大連的孩子們唱歌。」謝芳跟孩子似地與台下的學生們拉著話。

緊接著,68歲的謝芳和73歲的老伴唱起了孫楠的流行歌曲《紅旗飄飄》。很多人都以為謝芳是電影演員,其實她最早是一位歌唱演員,1953年還演出過歌劇《小二黑結婚》。因為電影《青春之歌》、《早春二月》,幾代中國觀眾都記住了謝芳。

簡介
職業:演員
籍貫:湖南益陽

1935年11月1日出生,原名謝懷復,原藉湖南益陽。生於湖北黃陂。
1951年漢口羅以女子中學畢業後入中南文工團,後任武漢歌舞劇院歌劇演員。

1959年初登銀幕,在影片《青春之歌》中飾演女主角林道靜,這是一個青年女性知識分女形象,雖然當時謝芳還是一位名不見經傳的青年歌劇演員,但她的氣質與影片主人公有著某些相似之處,

並在歌劇中已飾演過這一角色,更重要的是通過謝芳自身的努力,這一角色被她表現得淋漓盡致,栩栩如生了。謝芳善於運用她的眼神來表現一些很難用動作形象來表現的東西。這一藝術功力,在《青春之歌》中顯得尤為突出

謝芳一舉成名,不僅在國內深受好評,就連1961年她隨中國婦女代表團訪問日本時,日本朋友和華僑同胞都親切地稱她為「林道靜」。

『柒』 舞台姐妹電影演員表

謝芳、上官雲珠、曹銀娣、馮奇、李緯。

《舞台姐妹》是上海電影製片廠製作發行的一部電影,由謝晉導演,謝芳、上官雲珠、李緯、曹銀娣等主演,於1965年上映。

影片講述了解放前,浙東某山村童養媳竺春花因不堪虐待而逃跑,進入一個越劇戲班,與教戲師傅的女兒邢月紅結為姐妹。春花攻旦,月紅習生,成為戲班台柱。

抗戰勝利後,春花在新聞記者江波的影響下組織姐妹班演出《祝福》。唐經理承當局旨意指使流氓加害春花,事後迫於輿論壓力又脅迫月紅供認「出於姐妹恩怨所為」。

春花當眾揭露這一政治陰謀。解放後,春花隨土改宣傳隊下鄉演出,邂逅孤身回鄉的月紅,兩人百感交集,重又開始了新的舞台生涯。

影片把戲劇小舞台和社會大舞台、台上唱戲和台下做人有機地聯系起來,以「台上悲歡人常見,誰知台外尚有台」這舞台姐妹一富有哲理意義的嚴肅課題,生動地再現了舊社會發生在「人生大舞台」上的悲慘遭遇,以及舊的社會制度和黑暗勢力對藝術及藝術家的殘害。

1983年又獲葡萄牙第十二屆菲格拉達福茲國際電影節評委獎。

『捌』 關於12.9愛國運動的電影有什麼

1、《東京審判》是由高群書執導,劉松仁、曾江、英達、朱孝天等擔任主演的歷史紀錄片。1946年,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在東京審判日本戰犯,該法庭由11個國家的11名法官組成。受中國國民政府的委任,以梅汝璈為首的中國法官在大國利益主導的勢力擠壓下,奮力突圍,終於將以東條英機為首的七個戰犯送上絞刑架。

2、《青春之歌》是北京電影製片廠出品的革命歷史題材劇情片,由崔嵬、陳懷皚執導,謝芳主演,於1959年上映。該片改編自楊沫的同名長篇小說,講述了知識女性林道靜幾經周折與磨難最終走上革命道路的故事。

3、《八月一日》是由八一電影製片廠出品的一部戰爭劇情片,由宋業明、董亞春執導,劉勁、侯勇等主演。該片於2007年9月21日在中國上映。

4、《喋血孤城》是由中國電影集團和湖南楚城影視文化製作有限公司出品,沈東執導,呂良偉、袁文康、安以軒、謝孟偉、楊紫等主演的一部抗日題材戰爭片。影片以1943年抗日戰爭為背景,講述了國民黨第74軍57師八千將士在師長余程萬的帶領下,與三萬精銳日軍展開殊死守城對抗戰的故事。

5、《地雷戰》是由唐英奇、徐達、吳健海執導,白大均、張長瑞、吳健海等人主演的戰爭片。該劇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各村民兵聯防運用地雷戰術,殲滅了進犯的日軍,取得反掃盪勝利的故事。

『玖』 請介紹下電影「早春二月」,謝謝

出品單位:北京電影製片廠
出品年代:1963年
原著:柔石
編劇:謝鐵驪
導演:謝鐵驪
演員:孫道臨 謝芳 上官雲珠

1924年的一個江南小鎮芙蓉鎮上,為追尋革命真理而苦悶彷徨的知識青年肖澗秋來到了這座小鎮教書。為幫助犧牲了的老同學李志豪的寡妻文嫂和一雙兒女,肖澗秋不顧鎮上的流言蜚語主動承擔起照顧他們的責任。

另一方面,肖澗秋所在中學的校長的妹妹、大學生陶嵐因病休學,苦悶任性,自葬青春,差點被小鎮首富錢正興逼迫成婚。肖澗秋在幫助她找回青春和理想的過程中漸生愛情。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文嫂兒子小寶的病逝使她失去了生存的希望,為解救文嫂,肖澗秋決定犧牲愛情,取其為妻。陶嵐雖痛不欲生,但也支持澗秋。但是最終文嫂為了成全肖和陶嵐的幸福,自盡於丈夫的墳頭。肖澗秋最終從悲痛中醒悟過來,辭別了小鎮和他心愛的人,毅然投奔到革命洪流中去。

影片背景:

1962年,中國略微從自然災害與狂熱的政治運動中緩過氣來,文藝界也稍稍有了喘息之機。一些電影工作者恢復了創作活動,並拍攝出一批具有相當水準的電影作品,這其中包括《北國江南》、《早春二月》、《舞台姐妹》、《林家鋪子》、《抓壯丁》等重要影片。但很快這些電影都遭逢厄運,被當作階級斗爭新動向嚴加打壓。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早春二月》獲得了在全國57個城市放映的機會,這並非因為它通過了審查,而是被當作大毒草,供全國人民批判之用。

在舊中國,知識分子也同其他勞動人民一樣,遭受欺壓。不少影片將鏡頭對准了知識分子在舊社會走過的艱難曲折的人生道路。《早春二月》、《青春之歌》、《聶耳》是這類題材影片的突出代表。謝鐵驪導演、根據柔石小說《二月》改編的的《早春二月》對大革命前夕知識分子肖澗秋在尋找出路過程中的苦悶、憂愁、躑躅、彷徨和尋求真理不得而又不甘苟且偷生、隨波逐流的心態與行為作了深切細膩的刻劃。影片中肖澗秋出於人道主義,同情與資助貧窮的寡婦文嫂,這一行動不僅不能救文嫂,反而導致文嫂受誹謗、攻擊,被迫投河自盡。肖澗秋最後只好無奈出走。這一情節生動地展現了舊社會、舊禮教的殘酷無情和知識分子在封建勢力重壓下的無能為力。該片於1983年在葡萄牙第12屆菲格拉達福茲國際電影節獲評委獎。

女主角簡介:

謝芳(1935— )的成名作是《青春之歌》。她飾演的林道靜性格鮮明,具有多種色彩。謝芳既把握了林道靜的成長過程,又表現出人物思想發展各個階段的聯系。她特別善於通過自己的眼神、表情,准確地揭示人物細微的感情變化。《早春二月》中飾演的陶嵐是謝芳表演藝術的代表作。這一角色與林道靜相比,更多的具有執著任性、桀驁不馴、熱情奔放及理想化的色彩,更具有盲目性與狂熱性。謝芳很好地把握了這一人物的基調,同時又注意運用細致入微的演技,揭示陶嵐善良、真誠、富於同情心以及對初戀的嚮往、對進步思想的追求等性格側面。從這一人物始,謝芳突破了本色表演,成為一名出色的性格演員。之後,她在《舞台姐妹》中塑造的竺春花也非常成功。她以深沉凝煉的演技表現了人物的成長過程,同時感人至深地刻畫了竺春花善良、正直的美好心靈和忠於藝術、追求真理的崇高品質,為影片倍添濃郁的人情味。1979年,謝芳在影片《淚痕》中飾演一位在「文革」中被逼致瘋的歸國華僑,也廣受好評。

男主角簡介:

孫道臨(1921— )自1948年走上銀幕,先後主演了近20部影片,他第一個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渡江偵察記》中的偵察員李連長。之後,他在《家》中飾演覺新,表演細膩,刻畫出了小知識分子內心矛盾苦悶的心態。1958年,他飾演影片《永不消逝的電波》的地下工作者李俠,是他表演上的一大飛躍。李俠在影片中以解放軍、老闆、工人等不同的身份出現,孫道臨在刻畫這個人物時,注意「變」與「不變」的辯證關系。臉部化妝變了,服飾變了,講話的語調、內容變了,然而角色的核心沒有變,這就是他畢竟是地下工作者。孫道臨的眉宇之間總有那一股凜然正氣,流露出一絲軍人的氣質。演員的自身條件為塑造李俠英雄氣概提供了很好的基礎。李俠這個人物得到電影界內外的一致好評。孫道臨真正的代表作是《早春二月》。他在影片中扮演肖澗秋,演出了外表的柔和和內蘊的深邃,刻劃出了角色復雜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使這一角色成為我國銀幕上獨特而具有生命的形象。「文革」後,他在中、日合拍的影片《一盤沒有下完的棋》中飾演我國的棋手況鍾山,與日本著名演員三國連太郎演對手戲,相得益彰,以其純真,質朴,深沉,自然的表演而受到很高的評價。

導演簡介:

謝鐵驪(1925— ) 這個時期的代表是《暴風驟雨》、《早春二月》、《海霞》。《暴風驟雨》根據周立波的同名長篇小說改編,描寫的是1946年東北北部一個農村土地改革的劇烈斗爭。在這部影片中謝鐵驪初展大家風范。他的主要功績,首先是刪繁就簡,將一部大容量的文學作品變成一部電影。謝鐵驪對原著的取捨達到了使劇情集中、情節緊湊、布局勻稱、節奏有力的目的。其次,塑造了在土改運動中成長起來的新農民趙玉林的形象。這個人物比之小說更鮮明,更豐滿,更完整。而影片在風格上則達到了樸素、平實、渾厚的效果。《早春二月》則是充分展現謝鐵驪的藝術才華,形成謝鐵驪藝術風格的作品,是一部表現人道主義,充滿人情味、豐富的戲劇性,洋溢著詩情畫意的藝術精品。《海霞》是謝鐵驪在「文革」期間的作品,影片以六十年代初東南沿海的漁民生活為背景,寫出了一群女民兵的成長道路,以及她們亦漁亦武保家衛國的戰斗生活。難能可貴的是謝鐵驪在這部影片越出了當時「左」的文藝桎梏,在結構上採用「非戲劇化」和「散文化」的表現手法,盡可能去展示生活的豐富性、多樣性,體現了謝鐵驪勇敢的探索印跡。謝鐵驪自1977年以後先後執導了《大河奔流》、《今夜星光燦爛》、《包氏父子》、《知音》、《清水灣,淡水灣》、《紅樓夢》、《月落玉長河》、《天網》、《金秋桂花遲》等影片。謝鐵驪是一個視野廣闊、涵養豐富、手法多樣的藝術家。他既能再現劇烈的社會變動,展示歷史重大的變遷,又能逼近人物,揭示人物內心的深刻變化,對人情世態作準確而精緻的描繪,尤其擅長後者。特別應當指出的是,由於他藝術涵養的豐富,使他對文學名著情有獨鍾,親自改編搬上銀幕,並能較好地保持原著的風格。

『拾』 難忘《青松嶺》萬山大叔,三次合作謝芳,突發疾病離世讓人痛心,你怎麼看

2002年6月24日,知名表演藝術家李仁堂因突發心臟病,搶救無效過世,壽終73歲。針對李仁堂,大夥兒或是十分了解的,由於他曾給大家營造了成千上萬經典人物角色。他所營造的角色絕大多數都具備朴實溫良,豁達大度,不折不撓的特性,更值得尊重。出生於1930年2月28日的李仁堂,是吉林撫松人,籍貫山東諸城。1949年高中畢業後,他前往了那時候的熱河省文工團工作。

閱讀全文

與謝芳主演的最後一部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十大恐怖片全集電影大全 瀏覽:631
神拳電影演員表 瀏覽:460
大眼睛女孩電影完整版 瀏覽:51
廈門哪家電影院好 瀏覽:739
豆瓣高分的經典電影的觀後感 瀏覽:276
宋崇導演教你拍電影屬於哪類 瀏覽:340
周星馳裝死電影片段 瀏覽:45
在家怎麼訂電影票 瀏覽:995
好幾種人格的電影台灣 瀏覽:338
電影鐵橋三之王者崢嶸演員表 瀏覽:717
好萊塢蘇聯戰爭電影大全 瀏覽:59
星球崛起電影3中文版下載 瀏覽:613
一部西班牙電影華什麼 瀏覽:951
2019年國產十大電影排行榜 瀏覽:810
老師愛情韓國電影在線 瀏覽:764
有關性方面的大尺度床戲電影 瀏覽:876
6080yy新視覺電影 瀏覽:894
望江電影院 瀏覽:881
什麼九號電影 瀏覽:338
語音講故事漁夫大電影 瀏覽: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