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電鹿本人長什麼樣子
沒有爆過照片,所以不知道長什麼樣子。
長相(zhang xiang),總說就是外表,現引申為一個人的素質、相貌、人品等綜合水平;而這所有一切的最完美的綜合體現,是給人們的第一感。
長相,同於相貌,指的是一個人在身上固有的元素,比如臉蛋、頭發、身材、皮膚等等,這些便是長相,而長相又不完全等同於樣子,樣子包括了表情、服裝、打扮等等。
電鹿事件,是對2020年2月嗶哩嗶哩新晉知名up主一塊電鹿板發表的與獸裝相關言論引發的一系列爭議事件的統稱。
這次事件同時牽涉到中文獸圈中隱含的很多「觀念」問題,也是中文獸圈隱藏的知識信息不對稱矛盾的一次規模爆發。
在事件發生之前,電鹿以活潑有趣的獸迷up主著稱,被一些同為獸迷的粉絲認為是「獸圈up主」,其本人也使用這一說法。電鹿亦因參與了與獸圈名家和大量獸迷的廣泛互動被視作獸圈的一員。
2019年末,電鹿的粉絲數量開始發生猛烈的上漲,在兩個月內猛增逾30萬人。新增粉絲中既有獸圈成員和獸迷,也有大量非獸迷的一般嗶哩嗶哩用戶。
在這種情況下,電鹿的新視頻保持視頻中出現獸人角色形象的同時,作品主題開始發生偏移,作品主題中獸文化的色彩被認為開始減弱。
2. 福瑞控是什麼意思
福瑞控一詞來源於英文單詞furry,furry意思是毛皮製的,似毛皮的。因此,福瑞控指的是對於那些毛茸茸的動物或者動物擬人形象非常喜歡的人,這類人就是所謂的「福瑞控」,他們的圈子叫做「獸圈」。
furry必須擁有兩個特徵:
(1)擁有足夠的非人的動物特點:即覆蓋全身的非人類皮膚,明顯的獸耳、帶有動物特徵的手等;
(2)擬人化:即表現出人的面部表情、肢體動作、服飾穿著、藝術文化等人的特徵。
furry文化來源:
furry文化起源於古希臘時期的神話怪物:米諾陶諾斯,是希臘神話中克里特島上的半人半牛怪,帕西法厄與波塞冬派來的牛生下了擁有人的身體和牛頭的怪物。像這種遙遠古代的神話中的人與動物拼和而成生物其實並不少見,比如古埃及神話當中的死神阿努比斯、智慧之神托特。
到17世紀、18世紀的工業革命時期,在向自然進軍和人類高速發展的時代,一些有識之士和環保主義者懷戀起田園詩歌的、人與人/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過去。基於這種理念,他們創造出了許多詩歌和繪畫作品,其中便帶有擬人化的創作,這些創作有的歌頌自然、有的則用動物故事來寓意。
3. 現在00後都玩什麼什麼是QQ年輕亞文化
00後現在都混跡在亞文化圈層里
4. 洞悉2020年消費領域五大新現象
來源:中國婦女報
在無數「黑天鵝」事件中,我們同中國經濟一起在2020年經受了一次次大考。壓力之下更讓我們看到曙光:消費在過去一年成為穩定國民經濟的「基石」;「95/00後」逐漸成為消費的生力軍;新國貨、新品牌、新趨勢的崛起也讓我們更加看清未來方向。那麼,過去一年大消費領域有哪些難忘的瞬間?在新的一年裡,它們或將繼續引領消費趨勢。
1 「她經濟」來勢洶涌
2020年,有兩部電視劇和一檔綜藝節目異常火爆:《三十而已》《二十不惑》《乘風破浪的姐姐》接連登上熱搜,女性題材影視劇以及綜藝節目一直都有,但2020年集中爆發,其中《三十而已》更是以67.6億的總播放量成為騰訊視頻的年度「劇王」。
在兩部電視劇和一檔綜藝的爆火背後,正是「她經濟」的洶涌,市場整體對於女性消費人群的重視度被再次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
「她經濟」並不是一個新詞,近年來,女性消費一直受到高度重視。有研究報告顯示,中國互聯網女性用戶規模超過5.3億,佔比45.4%,而活躍用戶規模上,女性用戶活躍數超1億,佔比高達58.5%,高於男性用戶。女性消費市場體量也更加龐大,涵蓋了購物、 娛樂 、母嬰、運動 健康 等全方位范疇,且每年都在快速穩步增長。有研究稱,到2022年,「她經濟」相關的新增消費預期將達到8.6萬億元。
2020年,母嬰市場以外,運動 健康 、寵物、茶飲等領域,女性在關於自身的消費上更是有十分明顯的增長,尤其疫情期間,可以看到全球范圍內最暢銷的產品中,塑身衣、瑜伽墊、美容產品、運動休閑類產品(如現在年輕女性中非常流行穿的瑜伽健身褲)、寵物用品都上榜了,女性無疑是這些產品的最主要消費人群。包括過去一直以男性為主的 游戲 市場,女性玩家也越來越多了。
按照年齡段來劃分,「75後」「85後」「95後」女性是「她經濟」的主力。「75後」人群更加註重品質與服務,講究品位與身份象徵;「85後」重視潮流,日常消費則更兼顧品質和性價比;「95後」作為新消費勢力以及市場公認的新主流消費人群,更注重以興趣為導向的個性化消費。但無論怎樣,「她經濟」的大潮正洶涌來襲,抓住了女性的需求,就抓住了消費的大趨勢。
2 「後浪」成為新消費勢力
2020年,Z世代年輕人的消費力量,正在不經意間成為主流。
一個名為《後浪》的視頻在過去一年將B站和Z世代年輕人推上風口浪尖。爭議聲中,「後浪」們開始成為消費市場主力站上潮頭。
在過去的一年裡,以盲盒為代表的潮流玩具成為大眾話題,B站也破圈了,大眾開始了解越來越多年輕人的喜好。
當然還有一些不深入其中很難了解的內容:二次元、獸圈、漢服圈、轉筆圈、谷圈、娃圈、鞋圈、JK圈……不管你懂不懂,這些更小眾、更新潮的存在無疑支撐著一個又一個巨量消費市場。
「95後」「00後」在過去一年逐步走向職場,新生代消費群體購買力日益增長。我國「90/00後」人口已達3.4億,作為占我國總人口近四分之一的新生代正逐漸成為消費市場的中堅力量。
從細分數據來看,中國餐飲消費者「90/95後」佔比已達51.4%,他們熱愛線上消費,並在移動互聯網中占據極大的網路話語權和流量高地。
「後浪」們消費理念鮮明,他們對本土品牌接受度較高,對產品需求呈現出個性化、多元化等特點,願意為產品設計、特色支付溢價,為我國消費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新機遇。在數字經濟迅速發展、年輕人獨立意識增強的趨勢下,消費者的個性需求將進一步被挖掘,多元化、個性定製化消費將持續成為消費熱點。
3 「無糖」飲料強勢崛起
2020年,消費者似乎產生了「無糖崇拜」,無糖、低糖、低卡等概念掀起飲料行業新風潮。
以元氣森林為代表的新飲料品牌在這一年實現了強勢崛起,從無糖氣泡水、無糖燃茶到低糖低脂乳茶,再到無糖酸奶、無糖電解質水,不斷增加SKU(單品品類)希望藉以消費者的「無糖崇拜」擴大市場。
隨著時代發展,新一代消費者對自我 健康 管理的標准日益完善、越發精細,環境日趨惡化、流行疾病多發等外部因素也在日常挑戰著大眾敏感的神經。
在人們普遍存在「 健康 焦慮」的當下,如何從日常入手執行 健康 管理,成為人們一種潛在需求,這是「無糖」飲料在2020年全面崛起的關鍵。另一方面,新品牌通過推出超級IP聯名款、人氣大V直播間帶貨、影視 娛樂 節目植入、寫字樓電梯廣告等互動營銷方式更容易抓住年輕消費者。
元氣森林的起勢掀起飲料界的連鎖反應,在「無糖即是 健康 」的消費者認知勢能下,雀巢、統一、香飄飄、名仁等傳統飲料品牌也開始推出無糖飲料,現飲飲品也紛紛推出減糖、微糖版本,一夜之間,「無糖」似乎變成飲品界的主流。
隨著新消費時代的到來,人們在飲食消費中,「 健康 」已經成為大眾消費越來越重要的參考因素。在這種背景下,「無糖」作為概念能夠流行多久似乎不太重要,而以無糖為代表的 健康 餐飲,將在未來很長時間占據主流。
4 「抖」品牌成為大風口
「抖」品牌,是相對於傳統互聯網時期誕生大批「淘」品牌而出現的一個提法,也是2020年消費市場最重磅的現象之一——直播帶貨所引發的一個市場趨勢預測,不僅僅指「抖音」平台帶貨,也包括快手等其它直播平台。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之後,全網掀起直播帶貨的熱潮,從滯銷農產品的助農銷售,到商家庫存消化與銷售渠道拓展,從職業主播到明星帶貨,明星、名人入駐平台成為專職賣貨主播,比如羅永浩入駐抖音,頂流女星劉濤入職天貓聚劃算,直播電商成為移動互聯網商業的又一必爭的流量巨池。
但他們都還只是停留在帶貨層面,於企業而言,要考慮的則是如何直接獲取這些流量,尤其是抖音等新流量聚集的直播平台。
國內疫情從最為嚴峻的時期走出來之後,可以看到,直播賣貨迅速成為一種常態,很多品牌已經將直播平台視為接下來自身發展的重要陣地,要花大力氣、潛下心來做。
以南方一個走傳統渠道的箱包企業卡拉揚為例,這是一家創立20餘年的老牌企業。因為上半年受到疫情沖擊,線下門店直接被波及,卡拉揚找職業主播帶過貨,發動員工「千人掃街」,聯系數萬名網紅。
按照卡拉揚創始人的話來說,那時候是要通過這種方式解決庫存問題,解決企業生存問題。在意識到直播賣貨的能量之後,帶貨成為了卡拉揚做直播電商的一個階段性操作。其真正要做的是自己直播賣貨,自己做運營,創始人直播帶動員工參與,帶動辦事處、經銷商一起開賬號直播,從內部形成了直播機制,推動品牌在直播電商渠道的快速發展。
在去年11月舉行的2020抖音企業號生態大會上,抖音公布數據稱,抖音日活用戶已達6億,30分鍾以上用戶使用時長佔比達35%。而2019年以來,抖音企業號數量從100萬增長到了500萬,這還不包括企業創始人以個人賬號入駐的數量。
第三方機構還發布過這樣一組數據,抖音用戶日均總使用時長是441.6億分鍾——將近9萬年。很顯然,這是一個絕對不容忽視的大風口,新流量紅利,也是品牌接近用戶的必要動作。
5 新能源 汽車 集中爆發
新能源 汽車 領域去年出現了一款爆品,五菱宏光mini,上市半年,月銷量已經超過3萬輛,7月至11月,已經累計銷售超過7.7萬輛,成為2020年以來國內唯一單月銷量破3萬輛的新能源車型。
新能源車無疑是最近幾年來最受關注的領域之一,越來越多造車新勢力加入戰局。除了大眾比較熟悉的蔚來、理想、小鵬、威馬、哪吒、蜻蜓等,恆大的恆馳也在去年發布了多款新車。分別於2020年7月和8月在美國掛牌上市的理想和小鵬也收獲了資本市場的青睞,均已是市值超過百億美元的車企,加上較早上市的蔚來,三家中國新能源車企的市值已經超過了賓士與寶馬的市值之和。
雖然特斯拉國產對於國內新能源車企構成了一定的沖擊,但從銷量上來看,從去年7月以來,蔚來、理想和小鵬三大造車新勢力的代表都有明顯的銷量增長,市場關注度極高。
更主要的是,除了比亞迪、吉利這些早有涉獵新能源車的車企都發布了新車,在2020年,又有一大批玩家入場,從年中開始,東風集團推出嵐圖,長安 汽車 宣布正與華為、寧德時代打造全新的高端智能 汽車 品牌,上汽集團聯手張江集團和阿里巴巴推出智己 汽車 ,長城 汽車 也被傳正籌備推出一個全新的、主打智能新能源的高端化品牌。
造新能源車,已經不僅僅是車企的角逐,傳統車企、新能源車企、 科技 企業都已經入局,大混戰的局面已然拉開。
過去10年,移動互聯網的爆發之下,風口頻現,紅利洶涌,這是一個大浪淘沙的過程,也是積累勢能與經驗的過程。2021年,也是下一個十年的開始,我們期待,消費領域會有更多美好的事情發生。
【糾錯】【責任編輯:白雨晨 】
5. 獸圈咕咕費是什麼
獸圈咕咕費的意思其實是在拍賣獸設的時候,加價的人如果反悔,就要付加價的一定的咕咕費,咕咕費有20%,50%,80%,甚至還有100%或以上,反悔的人要付加價的百分之幾。不付咕咕費也可以付拍賣的價,就是防止人不付錢,加價就要付出責任。
6. furry獸圈是什麼意思
圈有個英文名字,叫做Furry Fandom,這個名字傳入中國之後,國內的獸迷們就把它翻譯作了獸圈。
那麼我一直在說獸圈,獸迷什麼的,這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獸迷(furry),是指非常喜愛擬人化動物角色的一群人的總稱。因為很多大家喜歡的動物都是毛茸茸的,所以才有了這個英文名字。當然,有很多人同樣喜歡龍,爬行動物,還有鳥類(有魚我也不會驚訝),它們並沒有絨毛,但是只要是動物,甚至是幻想出來的生物,我們依舊把它們歸類成furry。
來舉幾個獸迷們會喜歡的角色的例子如何?瘋狂動物城裡的尼克與朱迪絕對是很多獸迷們心中的最愛之一;1973年的迪士尼動畫經典羅賓漢中的動物形象也是經典中的經典;雖然以四隻腿走路,但是在動畫中能像人類思考並說話的Balto(1995)以及All dogs go to heaven (1989)中的Charlie 都可以被稱作furry角色。
要說國內的furry角色,那也有很多。熊出沒,藍貓淘氣,虹貓藍兔,小虎還鄉,英雄七個半,黑貓警長,舒克貝塔等,(當然還有喜羊羊…但是我討厭喜羊羊怎麼辦…)雖然受眾年齡比較低,但嚴格說起來的確在定義范圍之內。孫悟空和豬八戒同樣可以算是furry角色。(也就是說中國是furry藝術的啟蒙國家之一?)
相對應的,furry fandom(獸圈),指的就是這些喜歡擬人化動物角色的人組成的圈子的總稱。這個定義不多也不少,和性取向是沒有關系的。
那獸迷們平常干什麼呢?
獸迷表達對擬人化動物角色的喜愛大多通過兩種形式:平面藝術(畫作,短動畫等),以及將自己打扮成動物模樣的裝束(fursuit,俗稱獸裝)。看樣子提問者也做了一點點功課的樣子?你應該已經發現很多獸圈藝術作品中出現的角色不一定來自電影,電視,動畫漫畫,或者游戲。反而我可以說,大部分作品並不是來自於這些眾所周知的角色形象。
是的,這些角色來自於獸圈的成員。他們或自己設計出這些角色,亦或是從別的作者那裡購買這些角色的擁有權。物種,顏色,花紋,大小,多種多樣,無一相同,它們叫做「fursona」(此詞源自於英文單詞「persona」,譯為獸設),等於是一個動物版本的自己,或者動物版本的,自己想成為的,心目中覺得完美樣子。這只動物可以有任何擁有者想賦予它的背景故事,以及性格個性。工程師?飛行員?警察?軍人?甚至神偷?只是只無憂無慮的小動物?只有你意想不到的。
7. 圓明園魂兮歸來是雨果的哪部作品
圓明園魂兮歸來是於果的作品與過的巴黎聖母院。和歸去來兮辭。
8. 除了口技,你還知道哪些民間技藝請寫出一種,並對其做簡單介紹
【角抵】 (參見本卷《體育志》[角抵])
【舉鼎】 (參見本卷《體育志》[舉鼎])
【緣竿】 亦稱都盧、尋橦、頂竿、爬竿、戴竿。表演者額頭頂一長竿,頂頭裝有橫木,一至三名兒童緣竿而上,在竿頂橫木騰翻挪滾,表演各種動作。都盧為古代國名。據說該國之人體輕善緣高,故作為緣竿的代稱。橦即木竿,尋橦即緣竿。產生於秦代。1976年發掘的秦咸陽三號宮殿遺址壁畫中,有一幅繪有兩長竿交叉成三角形,右邊竿上有一雜技表演者正在向下走,前後左右十餘人在觀賞。有人認為該壁畫即為緣竿圖。漢代長安雜技中,緣竿是十分常見的節目,經常在宮中表演。張衡《西京賦》中言漢代雜技百戲時,首列「烏獲扛鼎,都盧尋橦」,並形容其表演情景:「倀僮程材,上下翩翻;突倒投而跟,譬隕絕而復聯」,「非都盧之輕,孰能超而究升」,「橦末之伎,態不可彌」。形象地描繪了緣竿藝人騰挪翻滾,跳躍倒懸的演技。唐代長安尋橦藝人尚有婦女。有一王姓女藝人,額上頂一根百尺長竿,上裝木山,象徵瀛洲方丈。山上有一小孩,手持符節,歌舞其上。時劉晏方10歲,以「神童」伴駕,受玄宗命以詩賦其事:「樓前百戲競爭新,惟有長竿妙如神。誰得綺羅翻有力,猶自嫌輕更著人。」有一舞伎石火胡,在百尺竿上張弓弦五條,讓五個女孩各居一條,持戟執戈,僅憑一弓弦系住,在空中表演破陣樂舞,「俯仰來去,赴節如飛」(《杜陽雜編》)。德宗年間,有一戴竿王大娘,能「首戴十八人而行」。尋橦之竿頂演出少女,人稱「透橦兒」,「跂雙足,戢兩臂,踴身而直上,若有其翅;尺竿而平立,若余其地」,「倒輕軀,墜高竿,如更贏之雁下空里,似蒲且之鴿落雲間」。唐詩中多有吟詠尋橦者,如王建的《尋橦歌》、顧況的《險竿歌》、王邕的《勤政樓花竿賦》等,可證唐長安尋橦之盛行。
【戲車】 車技表演。張衡《西京賦》:「爾乃建戲車,樹修旃。倀僮程材,上下翩翻,突倒投而跟,譬隕絕而復聯。百馬同轡,聘足並馳。橦末之伎,態不可彌。彎弓射乎西羌,又顧發乎鮮卑。」是車技與緣竿、射箭相結合的雜技。《鹽鐵論》:「戲車鼎躍,咸出補吏」,可見西漢時戲車為入仕一途。戲車發展到唐代,演變為山車陸船。開元天寶年間,唐玄宗每有酺宴,則以山車、陸船載樂往來。山車為在車上安置棚閣,加以彩繪絹繒裝飾,如山林之狀。陸船又稱旱船,用竹木縛成船形,飾以繒彩,列人於其中,拽提以行走。玄宗以後,此戲稍衰。今西安地區社火中的彩車、旱船,即由此演變而來。
【筋斗】 賈誼《新書》中言當時雜戲有制挈,即筋斗。唐崔令欽《教坊記》言,漢武帝時,長安宮中有一小兒,「筋斗絕倫」。到南北朝時,筋斗逐漸演變為擲倒伎。
【沖狹】 亦稱透劍門,類似於後來的鑽刀圈。張衡《西京賦》:「沖狹燕躍,胸突銛鋒」。薛綜註:「卷覃席,以矛插其中,伎兒以身投,從中過。」張銑註:「狹,以革為環,插刀四邊,使人躍入其中,胸突刀上,如燕之飛躍水也。」即以草席或皮革為圈,插上刀矛,表演者飛躍而從中掠過刀矛尖刃。該雜技一直傳至後代,又稱透劍門。
【銛鋒】 張衡《西京賦》:「沖狹燕躍,胸突銛鋒」。表演方式不詳,可能為一種赤胸露臂,以利刃刺之,以表演刀槍不入的氣功一類雜技。
【跳丸劍】 源於戰國時期的弄丸之技。「跳」為拋,跳丸劍即表演拋接丸劍等物之藝。張衡《西京賦》:「跳丸劍之揮霍」。漢畫像磚石上描繪跳丸劍者較多,有雙手拋接數丸者,有手足並用以手拋接短劍,以足蹬擊圓丸者。
【走索】 亦稱舞、高,即踩軟索。張衡《西京賦》:「直索上而相逢」。薛綜註:「索上長繩,系兩頭於梁,舉其中央,兩人各從一頭上,交相度,所謂舞者也。」又名「唐銻追人」。《鹽鐵論》言西漢民間有「唐銻追人」之俗。陳直釋為走索。唐銻即銻,為寶石珠玉,色彩玫麗。追人即走索。漢代走索以兩人互相追逐,故名。走索表演在索上行走如飛。唐長安的走索難度極大。上至皇室貴族,下至市民百姓,均以觀賞走索為樂。據《封氏聞見記》載,長安走索藝人表演時從繩端躡足而上,在繩上運行自如,中間相遇,側身而過,互不妨礙。有的還可在繩上踩高蹺,甚至還有在絲繩上疊羅漢三四層者,底層藝人翻身拋出上層藝人,均能在繩索上站穩,無一跌落。至於走索的單人表演,更是千姿百態,「往來倏乎之間,望若飛仙」。開元天寶年間,玄宗在興慶宮觀走索表演後,衛士胡嘉隱寫《繩技賦》,言詞宏暢,玄宗讀後大悅,擢其為金吾衛倉曹參軍。
【海中碭極】 「碭極」為樂名。漢武帝時,曾在長安以海中碭極招待四方使者。在《漢書·西域傳》中,海中碭極和巴俞舞、都盧、魚龍曼延、角抵等並列,具體表演內容不詳。
【馬戲】 《鹽鐵論·散不足篇》:「戲弄蒲人雜婦,百獸馬戲斗虎」。這是中國古籍中關於馬戲的最早記載。然其表演內容不詳。
【馴虎】 亦稱「伏虎」。馴養猛虎用於表演。《列子》稱黃帝時「雖虎狼雕鶚之類,無不柔馴者」。漢畫像石上有馴虎表演圖。據史籍推測,漢代人所言「伏虎當有兩種情況:一為人虎相鬥以示勇猛,一為馴伏猛虎以供娛樂」。
【馴象】 馴伏大象用於表演。漢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南越獻馴象、能言鳥。應劭注馴象曰:「馴者,教能拜起周章,從人意也」。漢畫像石中有馴象表演的圖畫。
【舞象】 即以人飾象而舞。張衡《西京賦》:「白象行孕,垂鼻轔囷」。類似於後世的獅子舞。
【舞大雀】 大雀即駝鳥。張騫通西域之後,駝鳥隨著西域各國使者貢獻於長安,長安遂有了舞大雀。張衡《西京賦》稱:「怪獸陸梁,大雀踆踆」。即由人扮駝鳥表演。
【水人弄蛇】 張衡《西京賦》:「蟾蜍與龜,水人弄蛇」。水人為水鄉所居之人,有的學者解釋為裸體之人。漢代壁畫有戲蛇之像,可證漢代雜技確有舞蛇之伎。
【斗獸】 源於春秋戰國時的斗獸習俗。斗獸的對象主要有虎、熊、彘等猛獸。漢代上林苑中亦有獸圈,共九所,包括虎圈、彘圈、獅子圈等,有專職管理人員,禽獸有簿冊登記。文景之時,常觀人虎相鬥以為樂,孔臧曾為此寫《諫格虎賦》。漢武帝身為天子,「好自擊熊豕」,「能手格熊羆」,以親自斗獸為樂。武帝之子廣陵王劉胥,常於別囿學格熊斗獸之術,能「空手搏熊彘猛獸」。武帝之孫昌邑王劉賀剛當上皇帝,就「驅馳北宮、桂宮,弄彘斗虎」,致使被廢帝位。西漢長安除皇帝、官貴崇尚斗獸外,民間也流行斗獸之風。《鹽鐵論》中稱民間「戲弄蒲人雜婦,百獸馬戲斗虎」。漢成帝時,曾在長楊宮射熊館讓邊疆使者來賓進行一次大規模的斗獸表演。漢賦中有多處描寫斗獸,如揚雄的《長楊賦》,就系為漢成帝長楊宮斗獸而作。漢畫像石中,也多見斗獸之圖。
【斗棋】 魔術。漢武帝時,膠東術士欒大精通此術,曾在長安宮中表演,取得漢武帝信任,成為武帝女婿。按西漢占卜書《萬畢術》言斗棋之術:「取雞血雜磨針鐵杵,和磁石棋頭,置局上,即自相抵擊也。」實為借磁力挪動棋子之術。
【吞刀吐火】 魔術。漢武帝時,西域曾向漢王朝獻「眩人」(魔術師),能演吞刀吐火之術,並在長安演出。東漢以後,吞刀吐火一直是一個重要雜技節目。張衡《西京賦》,李尤《平樂觀賦》,都有關於吞刀吐火的記載。
【畫地為川】 魔術。漢初淮南王劉安門下多方士,能「畫地成江河,撮土為山岩,噓吸為寒暑,噴嗽為雲霧」。張衡《西京賦》中,也有「畫地成川,流渭通涇」的記載。
【易貌分形】 魔術。張衡《西京賦》:「奇幻倏忽,易貌分形」。可能為變幻人物畫貌,以女變男,以男變女,以及變幻人物數量,以一變多,以多變一之類的幻術。
【屠人截馬】 魔術。亦稱肢解,從西域傳入長安,即以幻術表演分解人畜肢體再令復合如故。其術較恐怖,演出不廣,記載較少。然自漢魏到隋唐一直未能絕跡。東晉時,曾一度禁止由屠人截馬演變而成的皮膚外剝、肝心內摧等百戲節目。
【東海黃公】 黃公為秦代藝人,據傳能制龍御虎,並精通幻術,表演時佩赤金刀,以絳繒束發,能夠變化出各種奇景,「立興雲霧,坐成山河」。所謂制龍御虎,龍一作蛇,當是戲蛇馴虎之術。秦末,有白虎見於東海,黃公持赤刀前往降服,反被虎所害。漢代將其人其事編為雜技,手持赤刀,口念咒語,扮作黃公之狀降虎而為虎所傷。漢畫像石中有一圖,畫一披發之人,戴虎頭假面,身飾虎紋虎爪,手持一形似小旗之物,不遠處有一童子雙手據地,昂頭,雙足向上匍匐於地。有人認為該畫像石即為東海黃公的演出場面。
【女娥坐歌 洪涯指麾】 女娥指娥皇和女英,傳說為堯之女,嫁於舜為妃,死後成仙。洪涯又作洪崖,傳說為黃帝之臣伶倫的仙號。漢代長安由藝人扮作女娥,坐而歌唱,另有藝人扮作洪涯,立而表演,伴之以雲霧幻景變化,實為融歌舞、幻術和技藝於一體的節目,表現神話仙境。張衡《西京賦》:「女娥坐而長歌,聲清暢而委婉;洪涯立而指麾,被毛羽而襳。度曲未終,雲起雪飛,初若飄飄,後遂霏霏。」有的學者認為,女娥洪涯之表演,是中國古代戲劇的起源。
【魚龍曼衍】 亦名魚龍曼延。大型雜技歌舞。「曼衍」傳說中的大獸,似狸,長百丈。張衡《西京賦》:「巨獸百尋,是為曼延;神山崔巍,歘從背見。熊虎升而挐攫,猨狖超而高援。怪獸陸梁,大雀踆踆,白象行孕,垂鼻轔囷。海鱗變而成龍,狀蜿蜿以。舍利,化為仙車,驪駕四鹿,芝蓋九葩。蟾蜍與龜,水人弄蛇。」所謂魚龍曼衍,實際是大型的化妝樂舞兼雜以魔術變化。主體為一傳說中的巨獸曼延,忽然在其背上顯出一座神山。由人化妝而成的熊、虎、猨、狖,表演搏擊攀援,怪獸行走,駝鳥跳躍,白象垂鼻哺乳,大魚變而成龍,舍利奇獸化為駕有四鹿的仙車,蟾蜍和大龜表演樂舞,水人表演弄蛇。漢武帝時長安多次表演該劇目。
【水飾】 水上雜技。隋煬帝大業年間盛行於大興城。水飾多在上巳節(農歷三月三日)於曲江表演,船上裝木人,木人飾綵衣,掄槍舞劍,百般跳躍,與真人無異。水飾表演有72個故事,如河洛圖書、鳳凰來儀、蒼頡造字、大禹治水、屈原憂楚等。船在水中,人在岸上,配以音樂鼓吹,場面熱烈壯觀。
【黃龍變】 擬獸雜技。隋煬帝大業年間盛行於大興城。由人扮演猞狸、鯨魚、黃龍等動物,並配合魔術表演。「猞狸先來戲於場內,須臾跳躍,激水滿衢……又有大鯨魚噴霧翳日,倏忽化為黃龍,長七八丈,聳踴而出,名曰黃龍變」(《隋書·音樂志》)。薛道衡《和許給事善心戲場轉韻》詩:「抑揚百獸舞,盤跚五禽戲,狻猊弄斑足,巨象垂長鼻。」描繪的就是隋擬獸雜技的表演情況。
【牽鉤】 俗稱拔河。(參見本卷《體育志》[撥河])。
【鞦韆】 (參見本卷《體育志》[鞦韆])
【躡球】 彩繪木球,高一二尺,女伎躡足登球,靠其足力著點不同使木球旋轉而行,縈回去來,無不如意。
【拗腰伎】 演者向後翻腰,蜷曲身體成環形,手足皆至地,且可用口銜取地上物品,後緩緩挺身站立。
【飛彈伎】 演者置彈丸於地,走開後背朝彈丸,向後張彈弓發彈擊之,雖不測瞄,無有不中。
【擎戴伎】 兩人表演,一在上,頭手向下,以手接撐。四手或兩手相對,擎戴而行。
【舞盤伎】 亦稱旋盤、雜旋。演者取多種圓形器物(多為盤、碟),置於竿上旋轉,不使墜落。現代雜技節目「轉碟」即源於此。
【蹴瓶伎】 亦稱踢瓶。演者從地面上踢起一瓶,落於一根鐵棒頂端而不墜落。
【弄槍伎】 演者赤身裸體,身掛數環,另一舞者於數十步外,連擲十餘槍,均擲入環中而不傷人體。
【幻術】 魔術。《通典》載演幻術者可「額上為炎燼,手中作江湖,舉足而珠玉自墮,開口則幡旄亂出」。《酉陽雜俎》載幻術藝人畫龜可以變活,畫枯枝能夠開花。《杜陽雜編》載幻術者米寶,取一粗二寸、長尺許蠟燭,點燃後施五色光,光中呈現出樓台亭閣形狀,竟夜不滅。
【藏狹】 魔術。「取物而懷之,使觀者不能見也。」即以轉移、藏掖等手法,使物品時隱時現,變出變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