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養家之人》中,帕瓦娜的父親是哪只腿斷了
作為動畫片的《養家之人》並不再是是一部愛爾蘭卡通沙龍工作室的溫柔童話,那仍舊至美獨到的畫風之下,電影所一展的是一個在戰爭與宗教雙重壓迫下的殘酷社會,而電影也透過神話與希望的藝術表達,用一位本當充滿歡樂的花季少女,她所深陷的絕望苦難,去在所有觀眾心中綻放出了一朵無比艷麗的希望之花。
提及阿富汗這個國家,相信大家所能想到的便是永無休止的戰亂,以及深受恐怖組織迫害的人民,而現實也正是如此。但你可能很難想像憑借《凱爾經的秘密》與《海洋之歌》,這一帶有夢幻童話色彩聞名的愛爾蘭卡通沙龍工作室,會將自己的鏡頭聚焦這片滿是苦難瘡痍的土地,並憑借自己最為所善的夢幻,為這片瘡痍的土地包裹上一層微甜的糖衣,在絕望的苦難中將屬於自身動畫電影的風格魅力以頗為出色的藝術表達。
電影以一位生長於阿富汗普通家庭的少女帕瓦娜為展開,斷了條腿的父親靠在市集幫人讀信維持家庭的生計,即便在恐怖組織的陰霾下生活無比艱辛,即便恐怖組織頒布的教條禁止女人接受任何教育,從事一切工作,但面對年幼的帕瓦娜,他仍舊用曾經所歷經的美好希望教導她,在少女的心中去播下希望的種子,然而父親卻在此後被冤入獄,面對年幼的弟弟,只稍長些許的姐姐,以及被打傷的母親,一家人的生活頓時陷入了僵局。
在這一境況下,年僅11的帕瓦娜扛下了家的重任,成為了電影所言的「養家之人」,面對極其殘酷的法律教條,帕瓦娜不得不剪去長發,偽裝成男孩,為了家人的生存去干著與自己年齡完全不相符的重活,而電影在此帕爾瓦娜為了安慰年幼的弟弟,為弟弟所講述一個勇敢的男孩對抗象王的故事,更是成為了電影帶有夢幻色彩的點睛之筆。
現實中,昔日父親的教導給予了帕瓦娜希望的動力,而在帕瓦娜為弟弟所編織的這一童話里,象王所象徵的就是恐怖組織用曲解的極端宗教思想所控制的現實社會,不論是在現實還是童話,電影都沒有用多少激烈的戲劇沖突去營造淚點,而是透過循序漸進的細膩情感,以及例如窗戶這樣種種帶有象徵意義的隱喻,令戰爭的丑惡與希望的美好形成了一種鮮明的比照,電影尤為耐人尋味的一筆是加入恐怖組織的成員,未曾想自己心愛的妻子也死於戰火,在戰爭這場最為殘忍的悲劇下,沒有任何人能獨善其身。
相比於我們當下的生活,面對的困境,在女孩帕瓦娜所經歷的絕望面前是如此的微不足道,而她只是無數阿富汗普通家庭的一個縮影,電影里父親曾對帕瓦娜說道「即使我們一無所有,故事也總能記在心間。」,人最寶貴的並不是擁有多少今天的成就,而是永遠別去磨滅明天的希望。
『貳』 怎麼評價養家之人
《養家之人》評價在第90屆奧斯卡提名的動畫長片中,該片雖非最優秀的一部,但是它勇敢而獨特地用動畫的肩膀,擔起人間大義。故事講的是悲慘世界,但不止於悲慘,它還講述苦難中明亮的心靈,在正負對撞的世界裡,放射出動人光華。
該片對世界的貢獻,是它把遠方最絕望的生活,最細小的存在,用言簡意賅的動畫,在人們面前活一遍。這個故事當然也能用真人實景拍,但更重「意」的手繪,出人意料地承擔起更廣闊、更透紙背的敘述。
在動畫的光影中,人們再次近讀了阿富汗的血淚,理解這世界上那些沒有出路的生活,另一種悲歡的度量衡,如此卑微又如此強大 。(大眾日報評)
劇情簡介
11歲的帕爾瓦娜,在喀布爾擁有貧窮快樂的家。她的家是那麼的拮據,風沙從四面八方灌進來。雖是個破家,卻有干凈燦爛的夢。開明的教師爹爹教她和姐姐識文斷字,給她們講藏著道理的歷史和寓言。
(2)養家人是一部動畫電影嗎擴展閱讀:
角色介紹
1、帕瓦娜
倔強、勇敢的小女孩。在塔利班的嚴酷統治之下,她的爸爸被迫害入獄。雖然塔利班不允許女人工作,但是為了養家糊口,她偽裝成男孩,化名「奧狄什」(意思是「火」),出門打工掙錢。她還學著父親的樣子,給一家人講述古老傳說。
2、努魯拉
帕爾瓦娜的父親,以代寫書信養家糊口。和平時期曾是一名教師,在戰爭中失去了一條腿。他思想開明,不顧塔利班禁止婦女受教育的命令,教兩個女兒識文斷字,給孩子們講藏著道理的歷史和寓言故事,讓他們在貧困的生活中仍能擁有燦爛的夢想。
『叄』 為什麼《尋夢環游記》和《養家之人》會同時獲得安妮獎最佳動畫片獎
《養家之人》雖然是一部動畫電影,但在我看來卻是寫實無比,強烈推薦一看。
動畫片《養家之人》獲得第45屆安妮動畫電影最佳獨立動畫長片。
《養家之人》取材於加拿大著名的同名小說,講述了生活在塔利班血腥統治下的女孩Parvana的爸爸被迫害入獄,為了養家糊口,Parvana只能假扮成男孩打工掙錢養家的故事。情節感人至深,催人淚下。
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記得點贊哦!
『肆』 養家之人和大黃蜂都是l一部動畫電影嗎
不是,是兩部不同的作品。
1、《養家之人》
《養家之人》是卡通沙龍(Cartoon Saloon)動畫工作室製作的手繪動畫長片,由諾拉·托梅執導,薩拉·喬德利等人配音,於2017年12月8日在加拿大上映,2019年1月11日在中國上映。
該片改編自黛博拉·艾里斯的同名小說,講述了在塔利班統治下的阿富汗,女孩帕爾瓦娜為了一家人的生存而女扮男裝出門工作的故事。
該片是《變形金剛》系列電影的外傳電影,講述了飽經摧殘的大黃蜂在一座垃圾場找到自己的藏身之地,並遇到了正遭遇人生瓶頸試圖找到自己的人生定位的18歲少女查莉·沃特森的故事。
『伍』 《養家之人》這部電影其中很多畫面和我們現在的社會非常相似,這部劇探討了哪些社會現實問題
《養家之人》因現實主義題材所限,沒有太多《凱爾經的秘密》《海洋之歌》般夢幻綺麗的畫面效果,鏡頭語言顯得更為朴實。觀眾若只為漂亮畫面觀影,恐怕抱持了錯誤期待,該片最觸動人心的其實是劇情。
一介小女孩,一個人在外做苦力辛苦嗎?比起辛苦,帕瓦娜感受到的更多是自由。「成為」男孩之後,她第一次可以堂堂正正抬頭挺胸,直視街上路人的目光。沒有人對她上街嗤之以鼻,沒有人對她不戴面紗大驚小怪。人還是這個人,只不過轉換了一個「性別」,人生卻隨面紗的揭開一同敞亮了起來,實為諷刺。這么乾的其實並不止帕瓦娜一人,在外面她遇到了同為女扮男裝的童年小夥伴,那個女孩驕傲地對她說「請叫我的男名特力華」時,眼神清澈而堅定。身為觀眾,感動之餘不無心酸。
小小的帕瓦娜不僅要「養家」,還要「救父」。沒有錢、沒有權、沒有武器的小小姑娘,要如何從塔利班手裡救出父親,完成大人也無法做到的事?在此我們並不多做劇透。倒是在影片後半段,導演別出心裁的敘事手法值得一說。
在帕瓦娜面對重重阻礙營救父親的旅途中,她不斷回想著一個叫「蘇萊曼」的男孩對抗邪惡象王奪取希望種子的童話。一邊是現實線中寫實的2D手繪動畫,一邊是童話線中大量剪影反差、剪紙拼貼等跳脫的手法,讓畫面與現實線有顯著區別。
隨著現實劇情越來越緊張,童話中男孩與象神的搏鬥也趨近白熱化,雙線互為映照,十分扣人心弦。當雙線並進到千鈞一發之際,帕瓦娜直接沖蘇萊曼喊話,現實與幻想的界限就此打破,二者在此交匯——而後白光閃過,象王頹然倒下,現實中的帕瓦娜也化險為夷,觀眾松一口氣。貫穿全片的象王童話告一段落,殘忍的真相直到此刻才揭曉:原來,「蘇萊曼」正是帕瓦娜早夭的哥哥。他在帕瓦娜這個年紀時,一天在街上撿起了一個玩具,其實那是個炸彈……白光閃過,「蘇萊曼」從此變成了童話中勇敢的少年的名字,而這個家庭也永遠地缺席了一位哥哥。
童話中象王最終把象徵愛與希望的種子還給了男孩,蘇萊曼回鄉與族人團聚。而現實中的帕瓦娜經歷了九死一生,最終疲憊地推著傷痕累累的爸爸慢慢走回家。皎潔的月光下,媽媽同樣帶著姐姐與弟弟,一瘸一拐地與帕瓦娜匯合。四周一片黑暗,只有大漠的風沙永恆地在吹拂。
『陸』 《養家之人》:這部奧斯卡提名動畫片值得我們深思
2091年1月,一部動畫片在國內悄悄然上映,沒有激起一點兒水花——它,就是《養家之人》。這部電影最失敗的,可能會取了一個很別扭的名字,還被冠上了一個奇怪的稱號,說是什麼國外版的「花木蘭」,但其實,這是一部和「花木蘭」沒有半分錢關系的電影。
整個電影的故事,圍繞著阿富汗11歲女孩帕爾瓦娜展開。她生活在塔利班統治下的阿富汗,由於父親被莫名抓進了監獄,她只能女扮男裝出門工作(由於還沒有發育,所以剪短頭發後很容易讓人以為她是一個小男孩),成為「養家之人」。
可這部電影,和古代花木蘭替父從軍並么有什麼相似之處。
首先,花木蘭是深感父親的不容易,自己主動替父從軍,而帕爾瓦娜則是被動的。塔利班不尊重女性,成年女子不能獨自上街,不能買賣物品。帕爾瓦娜的父親被抓進了監獄,她和媽媽,還有成年的姐姐,只有一歲的弟弟,面臨著有錢卻要被活活餓死的處境。所以她只能女扮男裝,接過父親的工作——在市集里替人寫信讀信,買賣小商品。
其次,花木蘭從軍雖然是女扮男裝,但是她依靠自己的努力,建國立業,創出了一番天地。而帕爾瓦娜則不是,她兢兢業業,打著各種零工,可在 那種 高壓的環境下,一旦被識破身份,等待她的將會是什麼難以想像。
可能是,太少有這樣主題的電影,導致了宣傳上,不得不套用了一個常見的「殼」。
一、動畫的形式揭露了戰爭
我們生活在一個很和平的國家裡,戰爭遠離了我們。可,就在國門外不遠的中東,人們仍舊生活在水生火熱之中。 動畫領域很少去觸及這種現實的題材,尤其是國內還一直沉浸在神話IP改編的窠臼里。即使《西遊記之大聖歸來》《白蛇傳》或者《大魚海棠》,其內核還是很傳統的中國文化,一改再改,爛熟於心的故事,一編再編。既沒有觸及到現實問題,也沒有深刻主題,落入了「弘揚傳統文化」之中。
當然,我們國內也有戰爭題材的電影,但走的都是大片形式,看的都是長槍短炮。
真人電影,去展示戰爭,是血淋淋的,給人以強烈的視覺刺激,可,這種刺激畢竟還是距離我們太遠了。
動畫去揭露戰爭,褪去了血腥的東西,你會有一種安全感,你知道這只是一部動畫片,就算是戰爭,帶來的觀感也不至於很不適。這是動畫片揭露戰爭的好處。
同樣的,動畫片也不是完全給孩子們看的。動畫片也可以是成人的專屬。
日本的動畫片很多都是成人專享的,可國內的動畫片缺少成人的部分,以家庭為觀影的對象,服務的都是低齡化的孩子。中國人很注重孩子,只有孩子才有資格享受動畫的快樂,電影院放一個專門拍給成人看的動畫片,製片方要付出巨大的決心和勇氣。
所以國內缺少成人動畫電影,既然缺少絕對的成人為對象的動畫電影,那結果就只有一個——拍出來的動畫片思想不會太深刻。
二、《養家之人》里讓我們看到不一樣的世界
如果沒有看過《養家之人》,沒有經歷戰爭的人恐怕難以想像,塔利班對女性的侮辱和不公竟然達到這樣的地步。
如果稍微看到一些文學書籍,比如《群山回唱》《燦爛千陽》和《追風箏的人》之類的,或許還能夠窺探一二。可,電影給人的,是全方位的感受。
失去男主人的家庭,女人一無是處。成年女子不能獨自上街,不能夠做任何事情,只能夠待在家裡,當家中沒有糧食了,只能等死。因為她即使拿著錢,也買不到任何的東西——不會有店鋪願意賣給她的。
男人可以娶好幾個女人,老牛可以吃嫩草,打死了女人不是男人的錯,而是這個女人肯定有問題,或是不忠或是不夠賢惠。
這就是塔利班統治下的女性政策。而女性是否讀書,是否接受教育這種問題更加不值得一提,女性完全淪為男性的附屬品和生殖工具。
這樣的環境下,是沒有未來的。所以,每一次帕爾瓦娜女扮男裝出去工作的時候,觀眾都不免心驚膽戰,害怕她暴露身份。可,當第一次她真正剃光了頭,穿上男生衣服出去的時候,又彷彿看到了,在那個世界,對男性的善意。
小男孩可以無拘無束,可以通過勞動賺錢,可以干一切。
而這,是真真實實發生在阿富汗的。
對男性的善意,也僅僅是普通百姓之間。如果上升到了政治上,男人同樣一文不值。比如帕爾瓦娜的父親,就因為私藏了一本書,就被關進了監獄。最終他被救了出來,可是他已經奄奄一息,可見在監獄中他受到了非人的折磨。
戰爭是殘酷的,可百姓永遠是善良的。《養家之人》也是如此。因為幫忙讀了一封信,被讀信的大叔捨命救出了帕爾瓦娜的父親,這是普通平凡人的善良。
三、動畫故事裡的故事
電影中,帕爾瓦娜的父親最喜歡講故事,他用故事營造出了一個世界,讓家人在這個世界裡遠離了紛擾。帕爾瓦娜的母親和父親一樣堅忍,一樣努力,所以選擇相信故事。帕爾瓦娜已經成年的姐姐,知道故事可以緩解痛苦,所以願意聽故事。而只有一歲的弟弟,就更加迷戀故事。
可是帕爾瓦娜不喜歡故事,11歲的她,已經有了叛逆的苗頭,她知道故事都是假的,她知道生活是灰色的,她知道情況很糟糕。
可當父親被抓了,母親被打了,她能做的,就是和父親一樣,編造一個故事,讓大家得以找到片刻的安寧。
在這個家庭中,還有一個人一直沒有出現,她就是帕爾瓦娜的哥哥。我們一開始只知道,她的哥哥不在了,卻不知道他是如何不在的。最終,在帕爾瓦娜的故事裡,她給出了答案——哥哥是「撿到」一個玩具,然後被這個所謂的玩具給炸死的——和他的父親失去的腿一樣。
戰爭的殘酷淋淋盡致表現出來。
帕爾瓦娜也用她的故事,大聲的喊出了自己心中的不滿—— Raise your words, not your voice. It is rain that makes flowers grow, not thunder.【有理不在聲高。 滋潤花朵生長的是雨水,而不是雷聲。】
看完這樣一部動畫片,心中久久難以平復。只希望有一天,我們也能有這樣的動畫片,作為現代 社會 的紀錄片。
『柒』 電影《養家之人》是一部悲情電影嗎,一家人最後在一起了嗎
《養家之人》原名《The Breadwinner》,改編自黛博拉·艾里斯的同名小說,由愛爾蘭動畫工作室出品。影片獲得了第九十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長動畫片的提名和第四十五屆動畫安妮獎最佳獨立動畫長片等諸多獎項提名,這些業內的認可就證明了影片的質量。
我們希望著,就像影片所說的那樣,這片土地終有一天會掃盡陰霾,迎來雨露的洗刷,最終變成綠洲,開滿鮮花,這片土地上的女性們可以自由地在街上漫步,可以大聲說話,開懷大笑,看看陽光看看世界,不需要女扮男裝,隱藏自我。
願景總會來臨,願安!
『捌』 動畫電影《養家之人》好看嗎
安吉麗娜·朱莉將擔任動畫片《養家之人》(The Breadwinner)的製片人,影片改編自加拿大同名暢銷小說,作者是黛博拉·艾里斯( Deborah Ellis) 。影片由卡通沙龍(Cartoon Saloon)動畫工作室製作,女導演諾拉·托梅 (《凱爾經的秘密》)執導,Anita Doron 執筆編劇。
由格朗伍德出版公司出版的《The Breadwinner》小說已經印刷了超過15年,在美國、加拿大和歐洲的許多中學被推薦閱讀。作者德寶拉·埃利斯( Deborah Ellis)最近完成了這個系列中的第四本書《我的名字是帕爾瓦娜》,累計銷售量超過250萬本,包含25種語言。到目前為止,埃利斯已經將超過100萬美元的版稅捐給了阿富汗的「加拿大婦女互助」慈善機構。該書最近獲得了諾貝爾獎得主馬拉拉·尤薩夫扎伊(Malala Yousafzai)的贊賞,她對《紐約時報》表示:「《The Breadwinner》提醒我們,世界各地有多麼勇敢和強大的女性。」
創始人是當時任洛杉磯時報影評人的查理·卓別林和自由撰稿人魯斯·巴切勒。2017年是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的第四十三屆,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的獲獎影片被稱之為「奧斯卡獎項的預測版」。
『玖』 如何評價動畫電影《養家之人》中帕爾瓦娜的姐姐
帕爾瓦娜的姐姐為了家庭,要嫁給自己的表親,可以看到,姐姐自己是不願意的,從接他們的親戚也可以看出,對方不是一個好丈夫。但為了家庭的生存,姐姐也只能選擇犧牲自己。所以姐姐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為家庭承擔的責任未必比帕瓦娜少,只是影片中沒有直接表現的機會。
該片曾得到第90屆奧斯卡最佳動畫片的提名,斬獲「動畫奧斯卡」安妮獎的最佳獨立動畫長片獎,尚未上映,就已經在豆瓣獲得8.3的高分,成為年度最令人期待的電影。
動畫電影《養家之人》(《Breadwinner》),改編自黛博拉·艾里斯的同名小說,講述了塔利班粗暴掌權下阿富汗的一個小女孩的經歷,亂世中懷揣著一份希望和夢想,堅強勇敢,在戰亂中成長與蛻變的故事。是一部讓人感動的動畫電影。
故事的主人公名叫帕爾瓦娜(Parvana),在古波斯語里是「蝴蝶」的意思。故事的開頭,帕爾瓦娜和爸爸在集市擺攤,爸爸曾是老師,代人寫書信,地攤正中是一件帕爾瓦娜從未穿過的一件裙子,生活窘迫只能拿來出賣。
『拾』 《養家之人》上演「阿富汗版花木蘭」,為什麼拿到高分
《養家之人》不單單是描寫了兩個女孩對命運的反抗對未來的憧憬,更是一部直面戰火之地的現實主義動畫長片,塔利班統治下的悲慘世界,戰爭下的恐怖主義,壓迫女性的沉重殘酷,簡單干凈的畫面勾勒的卻是最黑暗無奈的真實,他當的起豆瓣的分值。個人很是喜歡這部摻雜神話故事的電影。神話故事與現實交相輝映,夜裡遮過月亮的雲,煙塵籠罩的升起的太陽,生活總在絕境中開出鮮花。然而生活不終究不同於故事,故事裡的蘇萊曼得到象王的種子回到故鄉;生活中小女孩尋回父親故鄉已是一片離亂。現實也不是動畫,動畫里母親被釋放追回了先行的女兒而現實中多少骨肉分離天人兩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