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微電影劇本的主要類型
該類型的微電影以胡戈為代表,一系列的微電影作品,都是以惡搞無厘頭為創作風格,然後基於產品和故事的情節,進行誇張的演繹。
表現手法
草根惡搞類型的微電影一般的表現手法都是以敘事形式插入產品,然後加入幽默搞笑等大量效果元素,使原本無奇的故事增添了生趣,另外該類型的微電影在場景選擇和人物形象選擇上面都偏向草根型,符合一般小眾的生活特點。
代表作
《七喜廣告—「七件最爽的事」》《家安空調消毒劑廣告——咆哮私奔諜戰劇》《威猛先生潔廁炮廣告——2016炮有傳奇》 該類型的微電影的主題為愛情,而一般系列的微電影都是表現愛情青春美好的一面,然後在故事情節的基礎上,將品牌加入。而這一品牌一般都是作為微電影中的道具,或者是某個重要場景。
表現手法
青春愛情類型的微電影的表現手法,都是採取敘事的形式,但是微電影情節中的場景和主要演員的選擇上面都是以青春靚麗的為主,吸引觀眾的眼球。在場景布置上也很花心思,致力營造出溫馨浪漫的環境,來襯托出愛情這一主題。
代表作
《諾亞方舟》
《你好嗎?我很好》《這一刻,愛吧》
《假如愛情》譚永華導演
《愛情的時態》《私人訂做》
《輕晃的流年》牛健導演 該類型的微電影的主題是奮斗勵志,而這一系列的微電影都是以奮斗勵志為話題,而這一類型的微電影的人物選擇上會偏向奮發向上的年輕人,抓住奮斗的特點來加入情節,而品牌的特性也是偏向勵志方面。
表現手法
其表現手法也是以敘事為主,但是影片風格上面更為自然真實。以真實、感人的故事引起觀眾的共鳴。
代表作
《老男孩》《為渴望而創》
《逼近》
《夢想到底有多遠》譚永華導演
《城中鳥》徐青勇導演 該類型的微電影主題則是親情,親情是一種樸素但是沉重的情感,這一類型的微電影,講述的是父母與子女之間,或者是配偶之間的感情故事。而品牌在這些感情中具有重要的意義,親情類型的微電影是最具有感染力的微電影類型,因為每個受眾都有其自己的親情故事,而在觀看微電影的時候容易產生共鳴,而達到影片的最佳效果。
表現手法
微電影場景的選擇上以溫馨為主,而人物的語言對話也是及其富有感情和內涵。
代表作
《摩天輪下的愛》
《父親》《把快樂帶回家》
《空巢老人》譚永華導演 該類型的微電影有一個特點,則是在影片中有唯美、令人嚮往的風景,作為微電影內容上的一個特色,有時候美麗的風景也會令人印象深刻。
表現手法
著重風景的展現,以唯美清新的畫面奪得觀眾眼球,並在其中穿插人物的愛情、生活故事等。
代表作
《66號公路》《再一次,心跳》《途鳥》
㈡ 遵義微電影網的鮮光劍特約導演及影評人
鮮光劍,90後新銳導演,出身在一個熱愛藝術的家庭里,使得他從小就展現出藝術細胞。母親是5707廠女高音,父親才華的社交技能更是讓他擁有了一個外向開朗的性格。童年時代的他就有很多豐富的想像力,提出了很多當時看來不切實際的想法,但是很多老師和同學都將這種想法視為一種怪異的成長叛逆。即便如此,他也繼續想像著自己心中的故事。初中時期,如同大多數90後一樣,愛好音樂、舞台和熒幕。他更是對未來抱有很高的期望,自學成才的吉他技巧, 一點就通的攝影理念,以及後來的電影成就都與他對於藝術的追求密不可分。
主要微電影電影作品:《四維碎片》《微愛》《父愛的味道》《神秘來電1》《神秘來電2》《途鳥》《謎案風雲之密室》
㈢ 遷徒的鳥這部電視主要講了什麼
《遷徙的鳥》是由雅克·貝漢執導,雅克·貝漢參與配音的一部紀錄片。影片講述了一個關於承諾的故事。
這部片子記錄了途中鳥兒們自在的翱翔、歡樂的嬉戲、溫馨的親情和與大自然各種惡劣環境進行搏鬥的艱辛,以及人類對它們殘酷的獵殺。鳥類的遷徙是一個周而復始的過程,盡管途中充滿了艱難險阻,候鳥面對逆境不屈不撓,克服著自然環境中的重重困難,它們的族群就是在這樣一個過程中得以延續。
候鳥遷移過程艱辛萬分,既要克服長途飛行的辛勞,亦要克服大自然嚴峻的挑戰。那種面對逆境不屈不撓的精神,甚是值得人們學習,實為現今人生應有的態度。
㈣ 動畫電影《笨鳥大冒險》定檔,這部影片主要講述了什麼
動畫電影《笨鳥大冒險》主要就是講述了剛剛出生的鴴鷸鳥在練習飛行的時候遇到了危險,所以沒能夠學會飛行後來,只能夠徒步去天堂谷,在去天堂谷的這段旅程當中,他遇到了很多的危險,自己單獨爬過懸崖也過過草地,最終從一個非常弱小的鴴鷸鳥變成了一個非常勇敢的鴴鷸鳥,說白了,這其實就是一個冒險故事。
在整個旅途當中,小鴴鳥會遇到很多的阻力和險境,但同時也會有很多的助力。在整個旅途當中,它不但收獲了很多的友情,而且還收獲了親情,而這兩樣其實就是它前進的最大動力。所以我覺得在7月10日的那一天,大家完全可以進入影院去觀看這部動畫片,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我都覺得是值得一看的。
㈤ 《遷徙的鳥》是一部什麼題材的電影
影片《遷徙的鳥》是當代法國最為著名的紀錄片大師雅克·貝漢耗時3年拍攝完成的一部絕對具有震撼效果的經典力作。光看下面的一組數字,人們就應該能夠感受到影片將會擁有著怎樣的氣勢——耗資4 000多萬美元,外景地遍及全球50多個國家中的175個自然景觀,拍攝了460多公里長的膠片,動用了17個世界上最優秀的飛行員和一個科學考察隊……而這些在製作一部普通的影片時難以想像的拍攝條件,最終創作出來的就是這部《遷徙的鳥》。
在1995年和2000年分別推出了兩部前所未有的史詩性紀錄片《微觀世界》及《喜馬拉雅》之後,雅克·貝漢再一次以其獨有的魅力征服了整個世界。這部《遷徙的鳥》一經推出,就引起了世界范圍內的巨大轟動。僅在法國公映了短短的3周時間,就使數量多達200多萬的觀眾走進了影院,去感受這位偉大的藝術家所營造出來的那個如夢幻般瑰麗的世界。至於影片在藝術領域內所取得的成就,也同樣引人注目。它先是於2002年受柏林電影節主席的特別邀請被推薦予以首映,接著又先後榮獲了2003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提名和法國電影愷撒獎最佳剪輯、最佳音樂等多項大獎。
這部在商業與藝術兩方面都取得了輝煌成就的影片,到底有著怎樣的深刻內涵和藝術魅力?其實只要欣賞過它的觀眾就很容易給出這一問題的答案。影片《遷徙的鳥》的內容看上去十分簡單,它描寫的其實就是各種候鳥為了生存而艱難遷徙的歷程。可就在這樣一個過程中,卻充滿了無法想像的種種艱辛。各種各樣的候鳥既要克服長途飛行的辛勞,又要克服大自然嚴峻的挑戰。那種面對逆境不屈不撓的精神,正是最值得人類去思考去學習的一種人生應有的態度。而影片的重點也圍繞著候鳥南遷北移的旅程,從寒冷的南極到炎熱的沙漠,從深邃的低谷到萬米的高空,竭盡全力地展現了鳥兒們如何在面對各種艱難環境時克服自身的疲憊與恐懼,如何在漫天風沙中找出正確的方向、如何在冰天雪地中保護自己、如何在浩瀚海洋中獵食的種種故事。
面對如此巨大的困窘,鳥兒們都要逐一克服,逐一面對——大天鵝要飛越1 200公里的長途旅程,它那份對生命的堅持和對子女的照顧讓人尊敬也讓人動容;而沙丘鶴在漫天風沙中追尋出路,不僅要面對酷熱天氣的考驗,也要抵禦大風沙的摧殘,可是它卻能全都默默承受,挺著胸與大自然作戰到底,至於它的目的,卻只有一個,那就是要找到出路,活出精彩;企鵝在冰天雪地下仍要與天敵對抗到底,保護幼小企鵝的安全,盡管過程中也會失敗甚至是失去生命,但它們仍要堅強地支撐下去。尤其是在面對親情的時候,它們自身的安危也顯得微不足道……在整部影片95分鍾的時間里,這樣的一幕一幕在不斷上演著。從這些鳥兒們的身上所表現出來的勇氣、智慧和情感,為我們呈現出的是一個充滿神奇更充滿感動的精彩世界。在技術方面,《遷徙的鳥》採用了高科技的空中拍攝系統,與各種各樣的鳥類並排飛行,途中優美壯麗的自然風光直逼眼簾,一些人文景觀也堪稱大氣磅礴,令人如痴如醉。至於整部影片中不超過10句的解說和不到20句的字幕,更使得影片整體顯得一氣呵成,而且純凈得絕無半點雜質。
除此之外,伴隨著影片中那些精美的畫面出現的,是細膩生動的音樂和錯落有致的聲效,它們帶給觀眾的那種巨大的心靈震撼,也遠遠超過了一般的想像所能達到的程度。
這確實是一部真實而又真誠的電影。它沒有依賴任何特效和電腦動畫合成來取悅觀眾,每格畫面都唯美到了令人屏息凝視的程度。至於它的無可替代之處,只有親自欣賞過的人才會深有體會。
㈥ 法國記錄片《鳥的遷徙》影片分析
樓上答得很完整了 有點官方哈 蠻不錯的紀錄片
㈦ 微電影有哪些代表作
這個吧優酷上面的《為什麼我們不能在一起》我覺得可以
㈧ 觀《遷徙的鳥》有感優秀作文5篇
觀《遷徙的鳥》有感
當我們聽到天空上大雁的高亢鳴叫,抬頭看到藍天上它們排著人字型隊伍向北飛行時,你會想到它們要經歷多少坎坷才能到達遷徙地嗎?在我看了《遷徙的鳥》這個片子後,我被候鳥們的行為感動了。「候鳥遷徙的故事,是一種承諾,一個回歸的承諾。它們的旅程,飛越數千里,當中危機重重,目的只有一個:生存,候鳥大舉遷徙,是為生存搏鬥。」
從小男孩剪開網眼放飛那隻被網纏住的灰尾雁,看著它帶著腳上的網繩追向自己的夥伴開始,我的心就隨著二十多種的各樣鳥兒們一起了漫漫的遷徙之路,和候鳥們一起快樂和悲傷。
它們掠過寧靜的湖面和金黃色的麥田,穿過橋洞和引水渠,飛越叢林、沼澤、自由女神像和艾菲爾鐵塔,飛往熟悉的家鄉。候鳥的遷徙是一個漫長而艱難的過程,既要克服長途飛行的辛勞,亦要克服大自然嚴峻的挑戰,更要面臨虎視眈眈的天敵和人類活動帶來的威脅。這部片子記錄了途中鳥兒們自在的翱翔、歡樂的嬉戲、溫馨的親情和與大自然各種惡劣環境進行搏鬥的艱辛,以及人類對它們殘酷的獵殺。鳥類的遷徙是一個周而復始的過程,盡管途中充滿了艱難險阻,候鳥面對逆境不屈不撓,克服著自然環境中的重重困難,它們的族群就是在這樣一個過程中得以延續。
影片里的風景拍得美極了,有湛藍的天空、清澈的湖水、潔白的雪山;有那優雅的仙鶴展翅翩翩起舞,似行雲流水,輕盈、舒展;看那高貴的天鵝頭顱相抵,與水中倒影交輝相映;看那成群的海鷗一起飛行,氣勢磅礴。還有亞馬遜叢林里機靈的鸚鵡用嘴打開牢籠逃脫的場景,有趣極了。
人類在鳥類的遷徙過程中扮演了各種各樣的角色:一位老婦人為遷徙的鶴送上食物;在有些地方,候鳥遭到射殺;一隻還不會飛翔的雛鳥被聯合收割機碾過;一隻候鳥陷在工廠的泥漿里,無法逃脫……我的心隨著音樂而緊張。我憎恨那些撲捉和獵殺候鳥的人,要感謝那些幫助候鳥遷徙的好人。當看到那些新生的雛鳥們從父母的羽翼中第一次探出小腦袋、張著嘴巴唧唧叫時,我就立刻用心地為它們祈禱起來。
候鳥——這些美麗的生靈和我們人類共同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它們具有自由、團結、勇敢、信守諾言的品質。「面對鳥類壯麗而悲傷的命運,我多麼期待有一天,四季不再流轉,而我們即刻便能啟程離開家園,在這顆美麗的星球上,像這些鳥兒一樣,開始一次神奇的旅程!我多麼期待有一天,人們能夠打破地域國界的阻隔,明白地球是我們共有的家園,那麼,我們一定能像鳥兒一樣獲得自由!」
影片最後那隻腿上還綁著網繩的灰尾雁,在冬天重新回到救它的小男孩身邊,當那群曾經拒絕老婦人餵食的灰鶴,也終於在再次路過那個農庄的時候,接受了老人的饋贈,它們的長嘴靈巧地從老人手中叼走食物,是那樣信任。我真希望美麗的鳥兒永遠自由自在地在天空飛翔,人與動物永遠這樣和諧相處。
《遷徙的鳥》的觀後感
經常能在一些文學作品中看到作者在極度煩惱時喜歡感慨一句「如果我是天空中自由飛翔的一隻鳥兒,那該多好啊」之類的話,的確,鳥兒的那種自由,那種歡暢的歌聲,那種搏擊長空的瀟灑,在我們看來它們簡直就是造物者最厚待的寵兒。
看完《遷徙的鳥》,我依然羨慕鳥兒,羨慕它們能如此輕松地將神州大地的美色盡收眼底。蘇老說過: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若換是鳥兒,恐怕就不能引起這么多共鳴來,畢竟這種事情對它們來說實在容易了,容易得就象我們炒菜時任我們多加點鹽還是多加點醬油那樣。
只是,這種羨慕開始有了一種沉重。
「侯鳥遷移的故事,是一種承諾,一個回歸的承諾。它們的旅程,飛越數千里,當中危機重重,目的只有一個:生存,侯鳥大舉遷移,是為生存搏鬥。」隨著那個掙脫獵網的灰雁(Greylag goose)騰空而起,隨著低沉男聲的旁白,片子開始了超過30種的各樣鳥兒們的漫漫遷徙路,記錄了途中鳥兒們自在的翱翔、歡樂的嬉戲、溫馨的親情和與大自然各種惡劣環境進行搏鬥的艱辛,以人類對它們殘酷的獵殺。
首先,片子美輪美奐的畫面令人嘆為觀止,最享受的莫過於整個片子中十分清晰干凈的畫面以及十分具有沖擊力的鏡頭。觀看的時候我一直疑惑,這些畫面是怎樣拍攝出來的?攝影師怎麼可以如此近距離跟隨著鳥兒飛翔在高空中?怎麼可以預先將鏡頭安置在鳥兒飛行要經過的路線?一切那麼震撼,但卻又十分自然,並不像是處理過的電腦特技。互聯網上查到關於這片子背後一些令人敬佩不已的資料後,心中的疑團也就相應找到了:
《遷徙的鳥》花了雅克·貝漢4年時間;耗資4000多萬美元;拍攝隊伍多達600人,其中包括17名世界上最優秀的飛行員和兩個科學考察隊;景點從寒冷的南極到炎熱的沙漠,遍布50多個國家和地區;膠片長達460多公里。在4年的拍攝過程中,雅克·貝漢的隊伍用了整整一年來親近鳥類,讓它們逐漸習慣人和各種攝影器材,讓它們漸漸覺得這些東西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甚至覺得人就是它們的同類。
其次,無法忘懷的是片子那悠揚自然動聽美妙令人如痴如醉的音樂,配上那天籟似的鳥聲,那森林的山風,那拍岸的海濤,還有其餘各種大自然純凈的聲音,再加上高科技的數字音效,觀眾一下子彷彿身臨其境,跟隨著音樂或緩或急,或輕松或悲傷。
當我們以為已忘卻了這世間的塵囂時,是那清脆的槍聲,又讓我們不得不從鳥兒的喜怒哀樂中回到現實中來,回到這個殘酷甚至殘暴的現實。正是靠超凡的影片剪輯,才得以將460公里的膠片濃縮成92分鍾的精彩,沒有絲毫雜亂,沒有半點沉悶,一切就這么靜靜地展示著。據統計,整個片子「不超過十句解說,不超過二十句字幕」,沒有任何的說教和口號,正是這種「留白」這種逼人的自然,從內心深處打動了觀眾,並留給了觀眾更多時間靜靜地去思考去感受。
而片子的背後,最我令我折服的是導演和劇組人員在拍攝過程表現出來的那種堅韌,那種決不罷休的精神。投入再多金錢,投入再昂貴的設備,沒有這種精神就不可能有這部片子。歷經了千辛萬苦的守候,我想拍攝組一定也隨著鳥兒經歷了一次人生征途的遷徙,甚至換來人生的大澈大悟。
《遷徙的鳥》觀後感
「候鳥遷徙的故事,是一種承諾,一個回歸的承諾。它們的旅程,飛越數千里,當中危機重重,目的只有一個:生存,候鳥大舉遷徙,是為生存搏鬥。」除了飛行,他們別無選取。
關於《遷徙的鳥》,總有太多溢美之詞難於言表。影片力求客觀地紀錄了一場關於鳥類遷徙的夢,而創作者的攝像機亦經歷了這一場長途跋涉的飛行。候鳥遷移過程艱辛萬分,既要克服長途飛行的辛勞,亦要克服大自然嚴峻的挑戰。那種應對逆境不屈不撓的精神,甚是值得人們學習,實為現今人生應有的態度。故事重點環繞候鳥南遷北移的旅程,講述候鳥如何克服自然環境,在大風沙中尋找出正確方向、在冰天雪地中如何保護自己、在汪洋浩瀚海洋中如何獵食…鳥類的遷徙是一個周而復始的過程,盡管途中充滿了艱難險阻,候鳥應對逆境不屈不撓,克服著自然環境中的重重困難,它們的族群就是在這樣一個過程中得以延續。
而人類在鳥類的遷徙過程中扮演了各種各樣的主角:一位老婦人為遷徙的鶴送上食物;在有些地方,候鳥遭到射殺;一隻還不會飛翔的雛鳥被聯合收割機碾過;一隻候鳥陷在工廠的泥漿里,無法逃脫……鳥類絕望的反抗中,人心的卑劣與渺小亦凜然曝曬於外,工業時代對大自然的玷污無情得令人汗顏。
值得一提的還有影片的配樂。有人稱經盛贊該片的配樂「擁有如尼采般接近太陽的氣魄」,充溢著獨屬於夢想時代的宏大情懷。縱觀影片中鳥類群翔的段落,那適時響起的背景音樂,或而是氣勢磅礴的交響樂,或而是空靈圓潤的女高音獨唱,與影片中的自然聲效完美地彌合成一體,相映成章,透露出一股莽莽蒼蒼的悲愴之氣。除去現場音效,音樂的烘托也是不可或缺的。音樂作為與情感有直接聯系的元素往往能夠深入到內心世界,將主角的感情,思緒以及事件發展的劇烈激動表達得淋漓盡致。
大型數字紀錄片《遷徙的鳥》無論從拍攝技巧還是資料上,均帶給了我們久違的驚喜,強大的視覺沖擊力帶給我們全新的視聽完美感受,這也是電影史上劃時代的創新。那種應對逆境不屈不撓的精神,甚是值得人們學習,實為現今人生應有的態度。
《遷徙的鳥》觀後感
這天老師給我們看了《遷徙的鳥》這部電影。(lz13)在電影中,我們認識了美麗的灰雁、高貴優雅的大天鵝、會輕功水上飄的克拉克水鳥、還有白鸛……
剛開始的時候,由嚴寒到清春,萬物復甦、柳綠花紅,隨著春天的到來灰雁、斑頭雁、大天鵝、沙丘鶴飛回來了,它們飛過海洋,飛過繁華的城市,飛過茂密的森林,飛過荒涼的沙漠,雖然鳥類在自然界都有天敵,但它們最大的敵人還是人類。
我看見:在金黃的草原上,鳥類的家園被破壞;在湛藍的天空中,自由翱翔的鳥兒被扼殺;在現代化的城市裡,休憩的鳥兒被城市污水給淹沒。這一切誰造成的!是人類!我們就應好好的問問自己。
當然電影裡面也有好人。剛開始的時候有一隻灰雁被漁網纏住腳了,幸虧有一個小男孩碰到了那隻灰雁,及時地把它救了出來,才趕上隊伍。老奶奶向遷徙途中休息的白鸛送食物。我真為他們感到自豪這也說明了人和動物能像朋友一樣相處。
我雖然不能到森林裡保護每一個小動物,但我要從身邊的一點一滴做起,保護環境愛護小動物。
《遷徙的鳥》觀後感
在人和大自然交相輝映的縫隙中有一道靈光,那就叫做和諧。
影片《遷徙的鳥》真實地反映了作為大自然中的鳥兒,它們以自己獨特的生活方式,去適應這瞬息萬變的自然環境,它們飛躍了高山,沼澤,海洋,城市……我們為它們的頑強而敬畏。一個種群,在與大自然的相處中展示了生命的壯麗。
影片給人最大的震撼是接近自然的真實感,那一幕幕的場景,是如此的連貫而親近,我們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為大自然這種厚重又深邃美麗的美感而深深吸引。雖然我們生活在現實之中,工業文明的直接後果是自然的「人為」化,但這種純粹的,接近天籟般的生態環境,未嘗不是對人類大肆破壞大自然的深刻教育。
我相信每一個仔細觀看這部影片並為其中的內容而感動的觀眾,一定不會忘記這樣一個悲慘的鏡頭:正在自由翱翔的鳥兒,在獵人的槍口下應聲而墜。這一幕,是鳥兒的悲哀,也是人類的悲哀。
㈨ 公路片的中國公路片
國產微電影數量也不是很多,如:66號公路、途鳥、車四十四等。
66號公路
《66號公路》是2011年上映的凱迪拉克微電影系列的名稱,由Anthony Hoffman導演,莫文蔚主演。
劇情簡介:
本季題材由場面火爆的「動作大片」變為內涵豐富的「人文故事」,在微電影II《忠於自由》中,莫文蔚與男搭檔將開著凱迪拉克SRX穿越馳騁在象徵著自由、夢想和開拓的美國66號公路,在縱情徜徉和感受66號公路的人文風土之餘,忠於內心的渴求,釋放自己,最終實現自我價值。表現出SRX活出本色,不羈於世的態度,以及凱迪拉克勇於開拓夢想的品牌精神。劇中男女主人公唯一的「公路夥伴」凱迪拉克SRX,以其作為SUV與生俱來的鋒芒不羈之勢為電影添色不少。
66號公路將是所有劇情上演的一個傳奇式電影背景。這是美國第一條橫跨東西的公路,被親切地喚作「夢想之路」、「開拓之路」,常常被賦予自由、開拓的精神意境,很多好萊塢經典公路影片中也時常出現,甚至動畫片《汽車總動員》也是以這條公路為背景創作的。選擇在這里拍攝,不僅呼應著凱迪拉克百年豪華汽車品牌的歷史感,更是「自由、夢想、自我實現」這一命題的最佳表現場所。
作為「微」時代的「巨」制,凱迪拉克首部微電影《一觸即發》開創微電影先河並大獲好評。凱迪拉克的創新之舉獲得眾多肯定和年輕精英人群的共鳴。此次凱迪拉克將微電影II《忠於自由》的拍攝實地取景美國66號公路,聚力實力明星與國際創作團隊,將人文底蘊、品牌文化和精神理想三位一體考慮,打造一部觸動內心深處的文藝大片。
途鳥
貴州遵義公路題材微電影《途鳥》,出品地區:中國(貴州)遵義,鮮光劍,徐青勇導演作品。《途鳥》實為《城中鳥》續集,是繼《城中鳥》後,再一次對家庭、婚姻、事業的思考基本資料
男主角徐嘉富三十多歲,在經歷了事業瀕臨破產、婚姻失敗的雙重壓力下,選擇了一段說走就走的路程,在途中,他巧遇四十多歲的成功人士徐能,徐能曾經也和徐嘉富有一樣的遭遇,所以對徐嘉富很是理解,於是二個男人之間展開對婚姻的一段對話,對話後,徐嘉富該何去何從?《途鳥》中,更多的是表達出導演在婚姻中的態度,婚姻的維系,是男女雙方的互相理解與包容。當男人不能在物質上擔當起家庭的重任,女人更應該讓自己的男人重新站起來,而男人更應該努力奮斗,讓自己心愛的妻子過上幸福的生活。《途鳥》名字的由來,可以理解成迷途中的一隻鳥,這時候的人是迷茫的,更需要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找到自己生命的中那些悟道,選擇一條屬於自己真正的路。人生總有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而我,今天將踏上一條沒有目的地的旅行之路。
車四十四
曾獲第58屆威尼斯電影節評委會大獎並入選戛納電影雙周單元,令導演伍仕賢為國際影壇矚目。影片講述的是一位女大巴司機開著載滿乘客的大巴在偏僻路途上的遭遇。
《車四十四》描述一位女大巴司機在偏僻路途上的遭遇,道出了人性的光輝與黑暗。該片講述的故事發人深省:這天,很多乘客擠上44路長途車,其中有一個乘客 (吳超飾) 後來上車,引起了大巴司機 (龔蓓苾飾) 的注意,交談了幾句之後,長途車開始遠行了。不料,在公路上遇到兩名劫匪,他們不僅將票款搶劫一空,還脅迫女司機到路邊荒草地中欲施強暴,可是車上所有的乘客都無動於衷,男青年在動員無效後,一個人沖到車下要求匪徒放過女司機,可是反被刺中一刀,司機也未能倖免於難。司機被匪徒放回後繼續開車,可是卻將挺身而出的男青年趕下車。後來,郁悶的男青年終於又搭上另外一輛汽車,汽車在行進中被後面開來的一輛警車超過,男青年不由得更加關心女司機的命運,事情很快有了答案,44號公車被女司機開進山溝里,女司機和車上乘客全部死亡。
㈩ 《鳥人》這部電影怎麼樣好看嗎
說說這部《鳥人》,很明顯,他也跳不脫這樣的格局。因為超級英雄電影成名的主人公,退出了讓他成名的系列電影,人到中年的他也迎來事業的低谷,他試圖通過一部舞台劇來拯救自己的事業,而這部舞台劇的製作過程卻總是不順利。男二號狠狠的搶了他和他的舞台劇的風頭;刁鑽古怪的評論家決定徹底的毀了他的舞台劇;還有剪不斷理還亂的家庭矛盾;更慘的是他已經完全同現代社會脫節,他沒有博客,沒有推特,來采訪他的媒體根本沒有關心他的舞台劇,更多的時候他們的重點還是放在他原來的超級英雄電影和八卦上。而讓他沒想到的是,他的一次裸體小跑卻博得了比他的舞台劇更多的關注。但就算這樣,他還是堅持要完成自己的舞台劇。一個過氣固執的中年男演員執掌的一台麻煩百出的舞台劇,這就是這部電影帶給我的兩個小時。
說句心裡話,這不是一部很讓我專注的電影,在觀影的中途我差點睡著,他是一個很平庸的故事,沒有什麼高潮,除了那牛逼的一鏡到底,男主角超好的演技。可能是我沒辦法理解到男主人公的心境變化,畢竟這是一個曾經輝煌的人在面臨人生事業低谷時再奮斗過程,對於我這樣還沒初嘗成功的人,始終無法想像這樣一個遲暮的「超級英雄」為重返光榮所做出的努力是如何的艱辛。當他碰到搶他頭條的男二號時他憤怒,當他碰到了試圖毀滅他所有努力完成的舞台劇的評論家時他無奈,除了言語上的發泄他什麼也做不了,就在他絕望的走在夜晚的街頭,席地睡在街頭,他開始變的有些恍惚,也就在這時,他心中的另一個自己,出現了,這個他曾經塑造的飛鳥俠,就在他瀕臨崩潰的時候,以一種略帶魔幻的色彩粉墨登場,引導他,讓他壓抑已久的情緒得到了釋放,他再一次重新投入工作,而這一次,他在舞台劇中做到了超乎水準的表演,為他博得掌聲,也讓他上了頭條。京劇行業有句名言,不瘋魔不成活,套用在男主人公身上就是一個很好的寫照。就在首演之後,他似乎已經進入癲狂的狀態,戲即人生,人生即戲。就在他縱身跳下窗檯後,他的人生也就此結束了,就如夏花盛開時的美麗,但卻只有那一次短暫的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