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巴黎中國電影節的歷屆回顧
第一屆創辦於法中文化年,在2004年3月15日至30日在兩個電影院舉辦:凱旋門附近的馬可-馬翁電影院和拉丁區的聖昂德瑞藝術電影院。
電影節的名譽主席是法國文化部長和中國廣電總局王太華部長, 由中國廣播電影電視電總局,中國電影局, 法國文化部,巴黎市政府,法國電影局, 法國電影聯盟參加主辦。
中國政府派送了由電影局張宏森副局長帶領的中國電影代表團,有著名演員陶紅,著名導演章家瑞,霍建起,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主任貢建英等。法國著名電影明星芳妮-阿爾當是電影節的義母,特地從紐約提早趕回巴黎參加我們電影節的開幕式。
開幕式在愛麗舍-比阿立茲電影院舉辦,貴賓招待會在思凱博國際大酒店舉辦。趙建軍大使致了熱情洋溢的賀詞,並參加剪綵。
電影節放映了18部中國優秀影片,其中故事片8部:
我的父親母親(張藝謀導演,章子怡主演),生活秀(霍建起導演,陶紅主演),誰說我不在乎(黃建新導演,馮鞏、呂麗萍主演),諾瑪的十七歲(章家瑞導演),荷香(戚健導演,邊蕭蕭主演),悲情布魯克(塞夫,麥麗絲導演),賽龍奪錦,冰峪溝。
動畫片、木偶片10部:
寶蓮燈,牧笛,南郭先生,鹿鈴,女媧補天,高女人和矮丈夫,新裝門鈴,超級肥皂,鹿和水牛,十二隻蚊子和五個人。 第二屆於2006年2月28日至3月7日舉辦,在MK2 圖書館電影院放映。中國廣電總局王太華部長、法中文化年主席致賀詞。開幕式貴賓招待會在巴黎市政府宴會廳隆重舉辦。趙進軍大使致了熱情洋溢的賀詞。巴黎副市長等致賀詞。法國國家電影中心主任、法國電影聯盟主席、法中文化年主席等貴賓出席了開幕儀式。3月1日在電影院的開幕式,趙大使參加剪綵。
電影代表團由中國廣電總局電影創作中心吳克局長帶領,有著名導演顧長衛,大明星周迅,著名製片人王中磊,維吾爾族著名演員胡爾西德,藏族年輕導演萬瑪才旦,著名劇作家、電影雜志社長趙葆華,中國電影資料館國際交流處處長宋昆。
電影節放映了15部中國優秀影片,分為兩部分:
1, 最新電影,10部:
如果 愛(陳可辛導演,周迅主演)
五朵金花(王家乙導演,楊麗坤主演)
自古英雄出少年(全國武術冠軍、旅法華人張小燕主演)
孔雀(顧長衛導演,張靜初主演)
生死劫(周迅主演)
手機(馮小剛導演,范冰冰、葛優主演)
自娛自樂(尊龍、 李玟、陶虹、夏雨主演)
我的法蘭西歲月(趙葆華編劇,翟俊傑導演)
吐魯番情歌(首次在歐洲放映新疆電影,胡爾西德主演)
靜靜的瑪尼石(首次在巴黎放映藏族電影。)
2, 紀念中國傑出導演費穆誕辰100周年電影回顧展,5部電影:
生死恨(1948年,梅蘭芳主演,中國第一部彩色電影)
天倫(1935年,鄭君里,陳燕燕,林楚楚等主演)
聯華交響曲(1937年,集錦片,導演:蔡楚生,沈浮,孫瑜,朱石麟,司徒慧敏,賀孟斧,譚友六,主演:黎莉莉,藍蘋,陳燕燕,鄭君里,劉瓊,韓蘭根)
世界兒女(1941年,唯一的中奧合拍電影,張翼,石揮,藍蘭主演)
小城之春(1948年,李緯,韋偉,石羽主演 ) 第三屆巴黎中國電影節於2007年9月19日至30日舉辦,最新影片在馬可斯-林代電影院放映,上海三、四十年代經典影片在法國電影資料館放映。中國廣電總局王太華部長、法國文化及傳媒部長、中國駐法國大使、巴黎市長、法國國家電影中心局長、法國電影資料館館長、中國電影資料館館長致賀詞。趙進軍大使是電影節的名譽主席。
饒曙光,著名演員伍宇娟,著名導演黃建新,歐醜醜等。趙進軍大使、巴黎副市長致賀詞。2007年9月19日電影院開幕儀式,趙大使參加剪綵。
電影節一共放映了22部電影:
1, 新片有9部:
千里走單騎(張藝謀導演,高倉健主演)
尋槍(陸川導演,姜文、伍宇娟主演)
馬背上的法庭(劉傑導演)
雲水謠(尹力導演,陳坤、徐若瑄、李冰冰主演)
美麗家園(哈薩克電影,高峰導演)
夢影童年(小江導演,夏雨、姜宏波主演)
阿娜依(第一部苗族、侗族電影,青年導演歐醜醜 的首部電影)
誰說我不在乎(黃建新導演)
公園(尹麗川導演,李佳主演)
2, 上海經典片有13部:
萬家燈火(沈浮導演,上官雲珠、藍馬、吳茵主演)
馬路天使(1937年,袁牧之導演,周璇、趙丹、魏鶴齡主演)
母性之光(1933年,卜萬倉導演,金焰、黎灼灼等主演)
遙遠的愛(1947年,陳鯉庭導演,趙丹、秦怡主演)
表(1949年,黃佐臨導演,趙錢孫、蔡元元主演)
麗人行(陳鯉庭導演,上官雲珠、黃宗英、沙莉主演)
粉紅色的夢(1932年,蔡楚生導演, 高占非、 談瑛、 薛玲仙 、鄭君里主演)
三毛流浪記(趙明、嚴恭導演,王龍基、關宏達、黃宗英主演)
新舊上海(1936年,程步高導演,舒綉文、王獻齋、黃耐霜主演)
姊妹劫(1948年,洪深、鄭小秋導演,舒綉文、刁光覃、舒適主演)
一江春水向東流(1947年,蔡楚生、鄭君里導演,白楊、陶金、舒綉文、上官雲珠、吳茵主演)
烏鴉與麻雀(1949年,鄭君里導演,趙丹、上官雲珠、孫道臨、黃宗英主演)
日出(1938年,岳楓導演,袁美雲、陸露明主演) 第四屆巴黎中國電影節是跟法國電影巨雄、歐洲的好萊塢百代高蒙電影集團內合作,定於2009年9月22日至10月6日。法國文化及傳媒部長、中國廣電總局王太華部長、巴黎市長、中國駐法國大使、法國國家電影中心局長、法國電影聯盟主席、中國電影資料館館長致賀詞。電影節榮譽主席是著名導演讓-雅克·阿諾。中國電影代表團由中國廣電總局電影局副局長毛羽帶領,有著名演員陶紅,爾瑪依娜,導演寧敬武,寧夏電影集團總經理楊洪濤,中國電影資料館副館長張建勇等。
開幕式貴賓招待會2009年9月24日在巴黎市政廳舉行。開幕式剪綵2009年9月22日在高蒙電影院舉辦。
電影節在巴黎市中心的著名高蒙大影院-巴黎歌劇院高蒙影院展映三十一部中國優秀影片。
1,新片故事片17部:
非誠勿擾,梅蘭芳,畫皮,立春,米香,滾拉拉的槍,鳥巢,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美麗家園,兩個人的教室,江北好人,岡拉梅朵,千鈞一發,香巴拉信使,爾瑪的婚禮,十七,小胡同大尊嚴。
2,紀念中國第一個影後胡蝶逝世20周年,胡蝶回顧展:
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是胡蝶主演的《歌女紅牡丹》,1931年,百代公司錄音。
3,中國電影資料館提供的展映影片有6部:
啼笑姻緣(1932年,張石川導演),女兒經(1934,沈西苓,程步高,張石川導演),脂粉市場(1933,張石川導演),姊妹花(1934,鄭正秋導演),胭脂淚(1938,吳永剛導演),春之夢(1946年,朱石麟導演)。
4,動畫片5部:
西嶽奇童,鹿鈴,三毛流浪記,牧笛,金猴降妖。
5,紀錄片3部:
范曾,猴王之夢,明斯克航母 第五屆巴黎中國電影節於2010年9月21日至10月5日舉辦。電影節榮譽主席是法國著名演員朱麗葉·比諾什。蔣雯麗前來參加了閉幕式。中國電影代表團,導演劉傑、醜醜,黃式憲教授等前來參加電影節活動。紀念中國歌曲電影藝術家周璇,周璇的兩個孫女特地來到巴黎參加電影節活動,演唱了周璇的經典歌曲「天涯歌女和「四季歌。開幕式剪綵9月21日在巴黎高蒙電影院舉辦,放映《杜拉拉升職記》。開幕式貴賓招待會9月23日在巴黎市政廳舉行。周璇回顧影展9月29日在寶塔電影院舉辦,放映喜劇片《花外流鶯》。10月5日電影節閉幕式舉行,放映《我們天上見》。
電影節放映了33部優秀影片。
1,新片故事片11部:
孔子,杜拉拉升職記,花木蘭,梅蘭芳,上下翻滾,我們天上見,透析,走路上學,
雲上太陽,風聲,高考1977。
2, 紀念中國歌曲電影藝術家周璇回顧影展9部:
馬路天使 (1937,袁牧之導演),梅妃 (1941,張石川導演),
夜深沉 (1941,張石川導演),長相思(1947,何兆璋導演),
花外流鶯(1948,方沛霖導演),歌女之歌(1948,方沛霖導演),
清宮秘史(1948,朱石麟導演),莫負青春(1949,吳祖光導演),
西廂記(1940,張石川導演)。
3,紀錄片9部:中央新聞電影製片廠出品: 又見梅蘭芳(2006), 中國畫(1987) ,
繪畫大師劉海粟(1986), 灕江畫童(1979), 王亞妮(1986)
法國國家電影資料庫提供歷史文獻影片:上海(1913), 中國漫遊(1932)
法國導演作品:上海三十年代(2009), 道教之道(2009)
4,動畫片4部:
張之益作品源 , 覓 , 雞鳴 , 年年窗花俏。 第六屆巴黎中國電影節將於2011年9月20日至10月4日在高蒙大影院,寶塔電影院及巴爾扎克電影院舉辦。電影節的開幕式將於9月20日在巴黎高蒙電影院舉辦,貴賓招待會將於9月22日在巴黎市政廳舉行,桑弧回顧影展開幕式定於9月27日,閉幕式10月4日。10月8日舉辦電影-音樂會專場。
同以往幾屆一樣,法國文化及傳媒部長、中國廣電總局王太華部長、巴黎市長、中國駐法國大使、法國國家電影中心局長、法國電影聯盟主席、中國電影資料館館長將致賀詞。由電影局領導,電影明星,導演等組成的中國電影代表團將到巴黎參加電影節活動。
電影節有四個單元:經典電影,最新影片,紀錄片,動畫片,全面介紹中國優秀電影。
經典電影部分我們將回顧中國著名編劇導演桑弧的14部影片:洞房花燭夜(1942年),不了情(1947年),太太萬歲(1947年),假鳳虛凰(1947年,待定),哀樂中年
(1949年),梁山伯與祝英台(1954年),天仙配(1955年),祝福(1956年),魔術師的奇遇(1962年),白毛女(1972年),他倆和她倆(1979年),鹿鈴(1982年),郵緣(1984年),蔡元培生平(1988年)。桑弧之子李亦中教授將出席電影節活動。
2011年10月8日將於香街上的巴爾扎克電影院舉辦一場特殊的無聲片音樂會,放映阮玲玉主演的《神女》,法國四重奏樂隊將演奏由法國作曲家為此電影所創作的配樂。 10月17日巴黎時間當地上午十一點,
第八屆巴黎中國電影節在巴黎古老的寶塔電影院召開新聞發布會,
電影節主席高醇芳女士公布了即將拉開帷幕的新一屆影展參展參賽影片名單,以及電影節期間的一系列學術交流和論壇活動。
小陶虹作為本屆影展的形象大使,將攜新片《黃金大劫案》出席,此外,導演霍建起帶著《蕭紅》、《情人結》,唐曉白帶著《愛的替身》等,也將親自出席影片巴黎首映。《青春派》作為本屆影展開幕片,屆時導演劉傑和演員董子健都將出席開幕典禮。
本屆影展繼續交流和傳遞中國文化的精神,共設七個單元,最新電影,早期經典電影,紀錄片,動畫片,短片,法國電影資料庫和羅波斯特lobster電影公司提供的有關中國珍貴歷史文獻經典,默片電影音樂會。紀錄片部分將舉辦孫明經回顧影展。
新片單元融匯藝術和商業新作
第八屆巴黎中國電影節將分成多個單元放映,在新片單元中,《北京遇上西雅圖》、《我願意》、《中國合夥人》、《黃金大劫案》、《畫皮II》,以及《千鈞一發》、《愛的替身》等國內近一兩年來具有影響力的藝術和商業電影代表作將呈現給巴黎觀眾。今年第一次,影展還將放映來自澳門的作品《奧戈》。
回顧單元致敬電影教育和紀錄片先驅孫明經
孫明經是中國電影高等教育的先驅和奠基人,紀錄片製作人和導演。他用膠片紀錄了一個時代,從二戰前後的南京變化,到中國早期工業化,以及所在的金陵大學西遷後拍攝的中國西康地區⋯⋯這位中國電影的教育先驅和實踐家,用鏡頭為中國時代的變遷,留下了罕見的影像,1934年到1948年間他拍攝的14部紀錄短片都將首次和巴黎觀眾見面。此外,影展還將放映有關孫明經本人的六部紀錄片作品。
默片電影音樂會
本屆影展上,兩部珍貴的經典默片,《擲果緣》(22分鍾)攝於1922年,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影片,以及中國現存最早的武俠片《紅俠》(1929年,94分鍾),都將由來自黑龍江省的歌舞劇院創作並配以傳統器樂演奏。
此外,對電影歷史感興趣的影迷觀眾和電影研究者們,還將有幸一睹法國電影資料館提供的電影《紅簪針》並由法國著名的電影鋼琴伴奏家塞爾日-布龍伯格(serge bromberg )伴奏表演。他還會為世界上第一部technicolor
彩色電影——1922年拍攝的僅有52秒的《海逝》伴奏,短片由當時也是唯一的一位中國好萊塢女明星黃柳霜主演。1902年拍攝的55秒《東方視野》、1928年5分鍾《中國和中國人》,也將為人們展示電影發明初期中國元素的影像。
推廣年輕導演和作品,論壇討論動畫合作和合拍
此外,今年的巴黎中國電影節,還為電影年輕人和動畫製作提供了一個好的放映平台。影展期間不僅有中國留法年輕一代電影人的短片展映,還將有一系列中國動畫短片新作,以及中國學生導演的作品放映,並將和北京師范大學、法國巴黎第八大學、十一大等合作,舉辦短片論壇,動畫合拍論壇等一系列合作交流論壇。
第8屆巴黎中國電影節將於10月29日到11月14日期間,在巴黎香榭麗舍大街上的林肯電影院,以及寶塔電影院、馬可斯-林代等四家歷史悠久的藝術院線舉辦 。 第九屆巴黎中國電影節開幕 中法影人盛裝亮相
備受期待的第九屆巴黎中國電影節於當地時間4日晚在法國巴黎舉行隆重的開幕儀式及剪綵儀式,巴黎中國電影節創辦主席高醇芳女士、執行主席雲之國傳媒董事長趙傑先生、中國駐法國大使館文化參贊李少平、法國電影聯盟主席讓-保羅·薩羅米以及法國國寶級導演讓·雅克·阿諾導演等以主人之姿熱情歡迎中法兩國電影人及多家媒體的到來。
第九屆巴黎電影節開幕儀式在傳統與現代交織碰撞的巴黎14區的著名影院——蒙巴納斯大道的巴納賢電影院舉行,氣氛熱烈祥和,中法兩國影人共襄盛舉,以電影作為橋梁,將中法兩國人民的友誼薪火相傳。中國電影協會副主席、著名導演丁蔭楠先生,中國電影製片人協會秘書長王鳳麟先生,中國電影報社社長王迎慶先生,電影《夜鶯》的法國著名編劇、導演費利普-彌勒,法國音響配音剪輯混錄大師奧利菲·項,法國著名影星安妮-羅藝等本屆電影節評審團成員也在開幕儀式上一一亮相,電影節嚴苛的專業性可見一斑。
從中國遠道而來的眾多明星盛裝亮相開幕及剪綵活動將現場氣氛推向高潮——「溫太醫」張曉龍一身深藍禮服亮相,儒雅大氣風度翩翩,「槿汐姑姑」孫茜則以一襲黑色裙驚艷巴黎,「溫太醫」與「槿汐姑姑」將「甄嬛」旋風帶到巴黎,令在場華人僑胞尖叫不已。而巴黎中國電影節的老朋友、也是本屆形象大使的陶紅身穿代表中國元素的紅色禮服踏上紅毯,高貴優雅、嫵媚動人,博得現場觀眾及媒體追捧,香港硬漢明星呂良偉則以棕色西裝現身,風采不減。
在開幕儀式、剪綵儀式後,近千名觀眾與中法兩國電影人一起觀看了輕松詼諧又充滿國際元素的開幕影片《洋妞到我家》。據悉,在十餘天的影展中還將放映《一夜驚喜》、《無人區》、《同桌的你》、《洋妞到我家》、《酒是故鄉濃》、《局中局》、《我的青春蜜友》、《飄落的羽毛》、《危城之戀》等眾多聚焦當下普通中國人情感與現實的電影佳作,向法國觀眾及世界觀眾傳遞中國精神實質 。
② 有個人拿著一個煙袋,上面蹲了只鳥,這是誰啊
1899年8月13日出生於英國倫敦萊頓斯通(leytonstone).
1899年8月13日,蔬菜水果店老闆威廉·希區柯克與妻子愛瑪的第三個孩子,阿爾弗雷德·約瑟夫·希區柯克出生於倫敦東部的萊頓斯頓。
8月14日,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的妻子艾爾瑪·露西·蕾維爾出生於英國的諾丁漢。
1907年 希區柯克一家遷至倫敦。
1910年 家人把希區柯克送往倫敦市區的學校就學。從十月起到倫敦聖伊格納修斯學校學習,在那裡開始了為期三年的學習生活。
1913年 希區柯克從學校畢業後,開始在倫敦大學選修藝術課程。
1914年 12月12日父親威廉·希區柯克去世。進入工程航運學校接受短期培訓。
1915年 希區柯克開始在亨利電訊公司工作,成為一名技術員。
1919年 6月,在公司創辦的企業雜志上發表短篇小說《麻醉劑》。
1920年 希區柯克自薦到美國拉斯基明星公司設在伊林斯頓的一個製片廠,開始從事設計字幕的工作,不久即被正式聘用。
1921年 在拉斯基明星公司一邊學習一邊工作,認識了他未來的妻子,電影剪輯師艾爾瑪·蕾維爾。
1922年底,最初嘗試執導一部名為《皮博迪夫人》(又名:第十三號)的影片。
1923年 拉斯基明星娛樂公司出現財政危機。邁克爾·巴爾孔、維克多·薩威爾以及約翰·弗里德曼接管伊林斯頓製片廠。在他們製作的第一部影片《女人對女人》中,希區柯克擔任助理導演。
1924年 巴爾孔創辦了他的蓋恩斯巴洛電影公司。希區柯克在拍攝《白色的陰影》、《充滿激情的冒險》、《普魯特的墮落》時,一人身兼多項職務,在拍攝《惡棍》一片時,曾親赴柏林的烏發電影製片廠工作,在那裡向德國表現主義電影大師汲取經驗。希區柯克與艾爾瑪·蕾維爾訂婚。
1925年 希區柯克首次獨立執導影片《歡樂園》和《山鷹》。兩部電影均在慕尼黑的埃米爾卡製片廠完成。
1926年 執導影片《房客》。12月2日,希區柯克與艾爾瑪正式結婚。
1927年 為蓋恩斯巴洛公司執導影片《下坡路》和《水性楊花》。然後,希區柯克與英國國際影業公司簽約,相繼執導了《手鐲》和《農夫的妻子》。
1928年 執導影片《香檳》和《蒙克斯人》。7月7日女兒帕特里夏出生。開始著手改編並執導《訛詐》。
1929年 希區柯克執導的影片《訛詐》,成為英國有史以來第一部有聲電影。
1930年 希區柯克根據希恩·奧凱西的舞台劇改編成電影《朱諾和孔雀》。在執導影片《謀殺者》和《騙局》期間,參與歌舞片《愛爾斯特的呼聲》的部分導演工作。
1931年年初,為拍攝《騙局》一片與英國著名作家高爾斯華綏結識。希區柯克後悔艾爾瑪攜女兒帕特里夏外出旅行。
1932年 執導影片《第十七號》、《奇怪的富翁》。在這期間又創作執導了《一代紅顏》。辭去在英國國際影業公司的職務。
1933年 執導影片《維也納的華爾茲》。與邁克爾·巴爾孔再次合作,受聘於英國高蒙影業公司。
1934年 執導影片《知情太多的人》。首次與家人一起到聖莫里茨歡度聖誕。
1935年 執導影片《三十九級台階》和《間諜末日》。
1936年 執導影片《破壞》。因英國高蒙公司宣告破產,希區柯克的聘用合同轉到蓋恩斯巴洛製片公司。
1937年 執導影片《年少無知》。赴美國進行首次訪問。接著,又執導影片《失蹤的女人》。
1938年 6月,再次赴美訪問。7月,與獨立製片人大衛·塞爾茲尼克簽定合同。同年秋天,執導影片《牙買加旅店》。《失蹤的女人》獲得紐約影評人協會獎,同時被評選為當年最佳影片。
1939年 3月,希區柯克一家移居到美國的洛杉磯。在那裡結識了托馬斯·曼和歐內斯特·海明威。同年秋天,執導影片《蝴蝶夢》。
1940年 執導影片《海外特派員》和《史密斯夫婦》。希區柯克赴美後第一次返回英國探親。
1941年 希區柯克的女兒帕特里夏在百老匯舞台上參加演出。與桑頓·懷爾德合作改編《疑影》的劇本,完成此片拍攝工作。遷入貝爾·艾爾新居。執導影片《海角擒凶》。9月26日,希區柯克的母親在英國去世。
1943年 1月4日,希區柯克的哥哥威廉在倫敦去世。執導影片《救生艇》。
1944年 希區柯克在倫敦執導法語短片《一路平安》和《馬達加斯加歷險記》,其中一部引起法國抵抗組織的不滿。返回美國後開始拍攝影片《愛德華大夫》,其間與薩爾瓦多·達利一起合作。
1945年 執導影片《美人計》。
1946年 為了擺脫塞爾茲尼克的控制,在英國與西德尼·伯恩斯坦合作建立獨立的製片公司。
1947年 為塞爾茲尼克執導最後一部影片《帕拉亭案件》。
1948年 希區柯克自己獨立製作的影片《繩索》問世,該片也是他的第一部彩色電影。執導影片《摩羯星座下》。
1949年 執導影片《怯場》。希區柯克與朋友合作的公司倒閉。開始與華納兄弟影片公司合作拍片。
1950年 根據帕特里夏·海史密斯的小說,拍成電影《列車上的陌生人》。希區柯克的女兒帕特首次在父親執導的影片中扮演正式角色。
1952年 執導影片《我懺悔》。
1953年 執導影片《電話謀殺案》(首次採用立體電影技術拍攝)和另一部代表作《後窗》。
1954年 執導影片《捉賊記》,在法國南部度過一段愉快的時光。
1955年 執導影片《知情太多的人》,這是希區柯克唯一的一部重拍片。同年加入美國國籍。10月,開始拍攝電視系列片《希區柯克劇場》。親自執層完成電視片《報復》。
1956年 執導《哈里的麻煩》和《冤枉的人》。
1957年 秋天開始考慮拍攝《在死者中間》,後來又易名為《眩暈》,不久即正式投拍。9月30日,電視連續劇《深閨疑雲》開始播映。法國人克勞德·夏布羅爾與埃里克·羅默爾出版第一部關於希區柯克的論著,受到電影評論界的好評。
1959年 執導影片《西北偏北》。
1960年 影片《不準保釋法官》的拍攝計劃擱淺。執導影片《精神病患者》。
1963年 希區柯克與環球影片公司簽約。執導影片《群鳥》。
1964年 執導影片《瑪爾妮》。由於希區柯克管理過於嚴厲,開始影響到他與主要演員蒂比·赫德倫的合作關系。
1965年 8月,在好萊塢接受法國導演弗朗索瓦·特呂弗的特別采訪。談話內容後經整理出版,書名為《希區柯克論電影》。
1966年 深秋,開始投拍影片《破碎的幕布》。
1968年 4月,希區柯克獲得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頒發的「歐文·撒爾伯格紀念獎」。加州大學授予希區柯克名譽博士學位。
1969年 執導影片《黃玉》。希區柯克當選為法國文人協會的理事。
1971年 希區柯克榮獲法國榮譽軍團騎士勛章。為拍攝電影《狂凶記》,希區柯克回到自己闊別多年的祖國。
1972年 執導影片《狂凶記》。希區柯克獲得金球獎,被哥倫比亞大學授予名譽博士學位。
1975年 執導影片《家庭陰謀》。希區柯克的身體開始受到多種疾病困擾。
1978年 從春天開始,籌劃拍攝影片《短夜》。
1979年 3月,希區柯克被美國電影藝術學院授予終身成就獎。健康狀況日 浪 巡,被迫放棄他所從事的電影工作。
1980年 1月1日,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授予希區柯克爵士封號。4月28日晚,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終因腎功能衰退,在洛杉磯逝世。6月3日,在英國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為希區柯克舉行安魂彌撒。
[編輯本段]【作品年表】
- 1976 - Family Plot - 家庭陰謀 奇案
- 1972 - Frenzy - 狂凶記 奪命狂凶
- 1969 - Topaz - 黃寶石
- 1967 - Torn Curtain - 破幕 沖破鐵幕
- 1964 - Marnie - 瑪爾尼 艷賊
- 1963 - Birds, The - 群鳥 鳥
- 1960 - Psycho - 精神變態者 驚魂記
- 1959 - North by Northwest - 西北偏北
- 1958 - Vertigo - 眩暈 迷魂記
- 1956 - Wrong Man, The - 冤枉的人 伸冤記
- 1956 - Man Who Knew Too Much, The - 知道太多的人(擒凶記)(翻拍)
- 1955 - The trouble with Harry - 哈里的麻煩 怪屍案
- 1955 - To Catch a Thief - 捉賊記
- 1954 - Rear Window - 後窗
- 1954 - Dial M for Murder - 電話謀殺案 電話情殺案
- 1953 - I Confess - 懺情恨 我坦白
- 1951 - Strangers on a Train - 火車怪客 列車上的陌生人
- 1950 - Stage Fright - 怯場 慾海縱魂
- 1949 - Under Capricorn - 在摩羯星下 歷劫佳人
- 1948 - Rope - 繩索 奪魂索
- 1947 - Paradine Case, The - 帕拉亭案件
- 1946 - Notorious - 美人計
- 1945 - Spellbound - 愛德華大夫
- 1944 - Aventure malgache - 馬達加斯加歷險記
- 1944 - Bon Voyage - 一路平安
- 1944 - Lifeboat - 救生船
- 1943 - Shadow of a Doubt - 疑影
- 1942 - Saboteur - 破壞分子
- 1941 - Suspicion - 深閨疑雲
- 1941 - Mr. & Mrs. Smith - 史密斯夫婦
- 1940 - Foreign Correspondent - 海外特派員
- 1940 - Rebecca - 蝴蝶夢
- 1939 - Jamaica Inn - 牙買加客棧
- 1938 - Lady Vanishes, The - 失蹤的女人 失蹤的貴婦
- 1937 - Young and Innocent - 年輕與無知
- 1936 - Sabotage - 破壞
- 1936 - Secret Agent - 間諜末日
- 1935 - The 39 Steps - 三十九級台階 國防大揭密
- 1934 - Man Who Knew Too Much, The -擒凶記 知道太多的人34年版
- 1933 - Waltzes from Vienna - 維也納的華爾茲
- 1932 - Number Seventeen - 十七號
- 1932 - Rich and Strange - 奇怪的富翁
- 1931 - Skin Game, The - 騙局
- 1930 - Elstree Calling - 埃爾斯屈里的職業
- 1930 - Juno and the Paycock - 朱諾與孔雀
- 1930 - Murder! - 兇手
- 1929 - Blackmail - 訛詐
- 1929 - Manxman, The - 孟克斯人
- 1928 - Champagne - 香檳
- 1928 - Farmer's Wife, The - 農夫的妻子
- 1927 - Easy Virtue - 輕浮的德行
- 1927 - Downhill - 下坡
- 1927 - Ring, The - 指環
- 1926 - Lodger, The - 寄宿人
- 1926 - Mountain Eagle, The - 山鷹
- 1925 - Pleasure Garden, The - 快樂之園
- 1925 -The Prude's Fall-普魯特的墮落
- 1925 -The Backguard -惡棍
- 1925 -The White Shadow -白色陰影
- 1923 - Always Tell Your Wife - 永遠告訴你的妻子
- 1922 -Woman to Woman -女人對女人
- 1922 - Number 13 - 十三號
[編輯本段]【客串表演】
希區柯克喜歡在自己電影里客串,他說他是故意的,這樣做是為了提醒觀眾這只是一部電影。
影片以時間順序排列:
1.Murder (1930):從兇殺案發的屋外走過。(第60分鍾)
2.Young and innocent (1938):拿著一個相機,站在法院外面。(第15分鍾)
3.The lady vanishes (1938):影片快結束時,在維多利亞車站,穿著一件黑大衣,抽著雪茄。(第90分鍾)
4.Rebecca (1940):George Sanders打完電話的時候,希區柯克從電話亭外走過。(第123分鍾)
5.Foreign correspondent (1940):電影開始沒有多久,Joel McCrea走出賓館之後,希區柯克出現在熒幕上,他正在看報紙。(第13分鍾)
6.Mr. and Mr. Smith (1941):影片中間部分,和Robert Montgomery擦肩而過。(第41分鍾)
7.Suspicion (1941):在郵筒旁寄信。(第46分鍾)
8.Saboteur (1942):當破壞份子的車停下來的時候,他站在那兒。(第60分鍾)
9.Shadow of a Doubt (1943):在火車上,坐在Santa Rosa旁邊打牌。(第17分鍾)
10.Lifeboat (1944):出現在Reco Obesity Slayer的報紙廣告上,表現出用了Reco減肥效果明顯。他老人家確實很合適這廣告~(第25分鍾)
11.Spellbound (1945):抽著雪茄,拿著小提琴箱,從帝國賓館的電梯裡面走出來。(第35分鍾)
12.Notorious (1946):電影開始一個小時後,在Claude Rains的豪宅里,參加一個大型聚會,喝完香檳之後很快就離開了。(第60分鍾)
13.The Paradine Case (1947):拿著一把大提琴下火車,走出Cumberland車站。(第36分鍾)
14. Rope(1948):開頭演示工作人員後,在街上走的一個男人。
15.Stage Fright (1950):轉身看Jane Wyman。意味深長。(第39分鍾)
16.Strangers on a Train (1951):影片開始沒多久,登上火車。(第10分鍾)
17.I confess (1953):片首字幕過後,從樓梯的平台上走過。(第1分鍾)
18.Dial M for Murder (1954): 出現在班級聚會的照片上,在照片的左側。這個很有趣(第13分鍾)
19.Rear Window (1954):在作曲家的公寓里給鍾上發條。(第25分鍾)
20.To Catch a Thief (1955):在公共汽車上,坐在Cary Grant的身邊。他們真的不認識?(第10分鍾)
21.The Trouble with Harry (1955): 電影開始20分鍾,走過一輛停著的豪華轎車。(第10分鍾)
22.The Man Who Knew too Much (1956): 在市場上看雜技表演。(第25分鍾)
23.Vertigo (1958): 11分鍾的時候,穿著灰色的西服走在路上。(第10分鍾)
24.North by Northwest (1959):影片剛開始,他錯過了一輛公共汽車。(第2分鍾
25.Psycho (1960):Janet Leigh的窗外,他戴著一頂牛仔帽。(第6分鍾)
26.The Birds (1963):影片剛開始,他牽著兩條狗走出寵物店,和女主角(第Tippi Hedren飾)擦肩而過。(第2分鍾)
27.Marnie (1964):Tippi Hedren走過之後,他出現在賓館走廊的左側。(第5分鍾)
28.Torn Curtain (1966):電影剛開始,他和一個金發嬰兒坐在賓館大廳。兩個人都很有愛。。。(第8分鍾)
29.Topaz (1969):在機場,坐在輪椅上,然後站起來和一個人握手。很喜劇(第28分鍾)
30.Frenzy (1972):在人群中間,他是唯一一個沒有給演講者鼓掌的人。真是的。。。(第3分鍾)
31.Family Plot (1976):映在門上的黑色輪廓中。這個比較抽象(第38分鍾)
別的看了N遍也沒找到他的
The Lodger (1926):在報刊閱覽室里,後來又在人群中。(第3分鍾)
The 39 steps (1935):影片開始大約七分鍾的時候出現,而Robert Donat和Lucie Mannhei正從劇院跑出來。(第7分鍾)
The Man Who Knew Too Much (1934): 穿著風衣走過。(第31分鍾)
希區柯克喜歡、他的影迷們也漸漸學會期待他在自己的影片中客串。作為《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電視專場》的主人,希區柯克成了美國人起居室中僅有的傳奇導演,他那酷似企鵝的側影成為電視節目中最著名的素描之一。
③ 誰知道關於米奇和唐老鴨的電影介紹
這是一部風靡全球的喜劇動畫片,收視率居世界之首,片中以米老鼠、唐老鴨、大狗普拉托的活動為主要線索,通過它們一系列
卡通片天才娛樂業大王——沃爾特.迪斯尼
沃爾特.迪斯尼1901年12月5日生於芝加哥。童年時代在密蘇里州的一個農庄度過,他在那裡熟悉了各種畜、禽和其它動物的習性。上學後顯露出繪畫天才和打工賺錢的本領。18歲時不顧父親的反對,離家出走去實現他當漫畫家的夢想。不出一年,就和一個人合夥開了一家廣告公司。不久,他投入到另一家卡通電影廣告公司,從事令他稱心如意的卡通片繪畫工作。他的創新精神使他在這家公司脫穎而出。1922年,當他21歲,他籌資組建了自己的「歡笑卡通公司」,開始按自己的風格拍攝真正的卡通故事短片。事業並不順利,有時他唯一的一雙鞋拿去修理,卻窮得沒有錢去取修好的鞋。1923年,迪斯尼提了一隻假皮皮箱,裡面除了一件襯衣、兩件內褲、兩雙襪子以及一些繪畫用具,別無他物,隻身去闖好萊塢。
這個大膽的毛頭小夥子,竟然夢想當導演。他向好萊塢的多家電影公司提出請求,均遭拒絕。在身無分文的情況下,他不得不重操舊業,並動員他的一個哥哥和他成立了「迪斯尼兄弟製片廠」。他們首先拍的是《愛麗絲喜劇》系列片。此片1924年開始上映,深受好評。至此,迪斯尼兄弟製片廠終於站住了腳。1926年他們把製片廠改名為「沃爾特?迪斯尼公司」。1927年製作了《幸運兔子奧斯華》,大受歡迎。1928年《米老鼠》系列第一集上映。1932年,首次推出的彩色卡通片《花兒與樹》和《米老鼠》系列分別獲奧斯卡金像獎。1933年,卡通片《三隻小豬》引起轟動。1937年,《白雪公主》獲奧斯卡特別金像獎。1940年,《木偶奇遇記》和《幻想曲》先後推出。1942年《小鹿班比》上映。
在開始製作《米老鼠》系列的時候,電影正從無聲向有聲過渡,當時第一部有聲電影《爵士歌王》剛剛轟動紐約。一向肯動腦筋、勇於進取的迪斯尼,決心讓自己的《米老鼠》也成為有聲電影。他想盡辦法,克服困難,終於讓他的米老鼠開口說話了。這個小老鼠主演的第一部有音效卡通片《威利號汽船》,上映後大獲成功。米老鼠在美國聲譽日隆,給迪斯尼帶來了滾滾財源。1929年迪斯尼第一次了解到,把自己的卡通形象讓別人使用,也可以得到一筆錢,就是說他有了版權的概念。迪斯尼盡量使米老鼠保持一貫的個性,其中常常有迪斯尼自己的影子。米老鼠是一個好好先生,正直誠實,從不害人,富於冒險精神,而又像童稚一樣缺乏世故,他常身陷困境而面帶笑容,最後總能轉危為安。米老鼠成為超級明星,贏得了全世界老少幾代人的喜愛。
迪斯尼永不滿足於已有的成就,時時准備冒險嘗試新事物。1950年他意識到了電視的價值,開始進軍電視事業。之後他又計劃創建游樂園,供人們遊玩,他把它定名為「迪斯尼樂園」。1955年第一個迪斯尼樂園在洛杉磯建成開放。前七個星期,踴躍去遊玩的遊客就達到了100萬。許多國家的元首都光顧過該樂園。現在,這種游樂園已經開辦到了歐洲的巴黎、日本的東京和我國的香港地區。
1964年,迪斯尼攝制了最成功的影片《歡樂滿人間》,第一輪發行就賺得了4400萬美元,獲得了奧斯卡獎十三項提名。1964年,美國總統約翰遜授予迪斯尼自由勛章,這是平民所能得到的最高勛章。
1966年12月15日,沃爾特.迪斯尼病逝。各國報紙紛紛報道這一消息,稱之為「人類的損失」,許多國家元首致電哀悼。約翰遜總統在致迪斯尼妻子的唁電中說:「在您丈夫的才華照耀之下,千千萬萬的人們享受到了一種更光明、更快樂的生活。他所創造的真、美和歡樂是永世不朽的。」
以方寸之幅反映五彩繽紛的現實世界的郵票,當然不會放過迪斯尼這個廣受歡迎的題材。1968年.在沃爾特.迪斯尼逝世二周年之後,美國發行了紀念他的郵票(見圖)。之後許多迪斯尼卡通明星形象陸續登上了郵票,如米老鼠、唐老鴨、普魯托、果菲、小鹿班比、灰姑娘、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等等。當然要在郵票和其它郵品上利用迪斯尼卡通形象,必須徵得迪斯尼公司的授權。事實上,近二十年來泛濫起來的迪斯尼郵票,許多是迪斯尼公司自己的藝術家設計,而借一些島國和非洲發展中國家之名發行的。這不過是迪斯尼公司借郵票這一載體擴大自己的影響和開辟新的財源的一石雙鳥之策。1998年是米老鼠「誕生」70周年,在紀念這一事件的一些郵票中,多米尼加聯邦的兩種無齒小型張很有趣。其中一種圖案為米老鼠及其「女友」米尼親吻他們的「父親」沃爾特?迪斯尼。另一種圖案為迪斯尼一些卡通明星為米老鼠慶祝生日。
④ 希區柯克的個人資料
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Sir Alfred Hitchcock,1899年8月13日-1980年4月29日)原籍英國,是一位聞名世界的電影導演,尤其擅長於拍攝驚悚懸疑片。希區柯克在英國拍攝了大批默片和有聲片,之後,他前往好萊塢謀求發展,並與1956年加入美國國籍,並保留了英國國籍。在長達六十年的藝術生涯中,希區柯克共拍攝了超過五十部電影,他成為歷史上著名的電影藝術大師。 永遠的驚悚大師——希區柯克 對很多人來說,「希區柯克」這個名字再也不僅是一個名字,而是代表了一種電影手法的精神,成了懸疑驚悚的代名詞。他創造並完善了製造懸念的藝術,藉以使銀幕下的觀眾「身臨其 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境」,參與到劇情中去,因此他所控制的不僅是影片,還有觀眾的注意力,他因而成為始終把觀眾放在第一位的娛樂片高手;他對人類本性與心理狀態的深刻理解和高超凝練的視覺化銀幕表達,又使他的影片升華為獨一無二、不可效仿的藝術經典;同時,還沒有哪一個導演像他駕馭驚險片那樣主宰過某一類型的電影,於是擅長在銀幕上「驚嚇」觀眾的希區柯克名正言順地攬下「恐怖大師」頭銜。 永遠的驚悚代名詞 這種聲東擊西的游戲手法,卻是讓後人回味無窮的戲劇張力,他的多部片子都成了經典的代表,為許多後輩導演模仿學習。而其中三部純正一時的電影傑作:《後窗》、《西北偏北》、《驚魂記》,更真是典型的線索追蹤電影,充斥著讓我們會想起希區柯克的元素:足智多謀的拍攝手法、不可思議的男女角色關系、戲劇性的真相、明亮鮮明的色彩、內斂的玩笑戲弄、機智風趣的象徵符號、和最重要的──能支配人心的懸疑配樂。因為這些元素,成就了「希區柯克」這個與懸疑緊張劃上等號的代名詞──讓人感覺無助、驚嚇、祈禱著接下來要(或不要)發生什麼──而這,就是這就是希區柯克!現在,讓我們一同進入希區柯克為我們營造的恐怖懸疑世界吧! 編輯本段生平 1899年 8月13日,蔬菜水果店老闆威廉·希區柯克與妻子愛瑪的第三個孩子,阿爾弗雷德.約瑟夫.希區柯克出生於倫敦東部的萊頓斯頓。8月14日,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的妻子艾爾瑪·露西·蕾維爾出生於英國的諾丁漢。 1907年 希區柯克一家遷至倫敦。 1910年 家人把希區柯克送往倫敦市區的學校就學。從十月起到倫敦聖伊格納修斯學校學習,在那裡開始了為期三年的學習生活。 1913年 希區柯克從學校畢業後,開始在倫敦大學選修藝術課程。 1914年 12月12日父親威廉.希區柯克去世。進入工程航運學校接受短期培訓。 1915年 希區柯克從春天開始在亨利電訊公司工作,成為一名技術員。 1919年6月,在公司創辦的企業雜志上發表短篇小說《麻醉劑》。 1920年 希區柯克自薦到美國拉斯基明星公司設在伊林斯頓的一個製片廠,開始從事設計字幕的工作,不久即被正式聘用。 1921年 在拉斯基明星公司一邊學習一邊工作,認識了他未來的妻子,電影剪輯師艾爾瑪.蕾維爾。 1922年 希區柯克師從於美國導演喬治.菲茨莫里斯,並且向其他的美國電影技術人員學習。年底,最初嘗試執導一部名為《皮博迪夫人》(又名:第十三號)的影片。 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1923年 拉斯基明星娛樂公司出現財政危機。邁克爾·巴爾孔、維克多·薩威爾以及約翰·弗里德曼接管伊林斯頓製片廠。在他們製作的第一部影片《女人對女人》中,希區柯克擔任助理導演。 1924年 巴爾孔創辦了他的蓋恩斯巴洛電影公司。希區柯克在拍攝《白色的陰影》、《充滿激情的冒險》、《普魯特的墮落》時,一人身兼多項職務, 在拍攝《惡棍》一片時,曾親赴柏林的烏發電影製片廠工作,在那裡向德國表現主義電影大師汲取經驗。希區柯克與艾爾瑪.蕾維爾訂婚。 1925年 希區柯克首次獨立執導影片《歡樂園》和《山鷹》兩部電影均在慕尼黑的埃米爾卡製片廠完成。 1926年 執導影片《房客》。12月2日,希區柯克與艾爾瑪正式結婚。 1927年 為蓋恩斯巴洛公司執導影片《下坡路》和《水性楊花》。然後,希區柯克與英國國際影業公司簽約,相繼執導了《手鐲》和《農夫的妻子》。 1928年 執導影片《香檳》和《孟克斯人》。7月7日女兒帕特里夏出生。開始著手改編並執導《訛詐》。 1929年 希區柯克執導的影片《訛詐》,成為英國有史以來第一部有聲電影。 1930年 希區柯克根據希恩·奧凱西的舞台劇改編成電影《裘諾與孔雀》。在執導影片《謀殺者》和《騙局》期間,參與歌舞片《愛爾斯特的呼聲》的部分導演工作。 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1931年年初,為拍攝《騙局》一片與英國著名作家高爾斯華綏結識。希區柯克與艾爾瑪攜女兒帕特里夏外出旅行。 1932年執導影片《第十七號》、《奇怪的富翁》。在這期間又創作執導了《一代紅顏》。辭去在英國國際影業公司的職務。 1933年 執導影片《維也納的華爾茲》。與邁克爾·巴爾孔再次合作,受聘於英國高蒙影業公司。 1934年執導影片《知情太多的人》。首次與家人一起到聖莫里茨歡度聖誕。 1935年 執導影片《三十九級台階》和《間諜末日》。 1936年 執導影片《破壞》。因英國高蒙公司宣告破產,希區柯克的聘用合同轉到蓋恩斯巴洛製片公司。 1937年 執導影片《年少無知》。赴美國進行首次訪問。接著, 貴婦失蹤案海報(4張) 又執導影片《失蹤的女人》。 1938年 6月,再次赴美訪問。7月,與獨立製片人大衛.塞爾茲尼克簽定合同。同年秋天,執導影片《牙買加旅店》。《失蹤的女人》獲得紐約影評人協會獎,同時被評選為當年最佳影片。 1939年 3月,希區柯克一家移居到美國的洛杉磯。在那裡結識了托馬斯·曼和歐內斯特·海明威。同年秋天,執導影片《蝴蝶夢》。 1940年 執導影片《海外特派員》和《史密斯夫婦》。希區柯克赴美後第一次返回英國探親。 1941年執導影片《深閨疑雲》。 1942年 希區柯克的女兒帕特里夏在百老匯舞台上參加演出。與桑頓·懷爾德合作改編《疑影》的劇本,完成此片拍攝工作。遷入貝爾.艾爾新居。執導影片《海角擒凶》。9月26日,希區柯克的母親在英國去世。 1943年 1月4日,希區柯克的哥哥威廉在倫敦去世。執導影片《救生艇》。 1944年 希區柯克在倫敦執導法語短片《一路平安》和《馬達加斯加歷險記》,其中一部引起法國抵抗組織的不滿。返回美國後開始拍攝影片《愛德華大夫》,其間與薩爾瓦多·達利一起合作。 1945年 執導影片《美人計》。 1946年 為了擺脫塞爾茲尼克的控制,在英國與西德尼·伯恩斯坦合作建立獨立的製片公司。 1947年 為塞爾茲尼克執導最後一部影片《帕拉事案件》。 1948年 希區柯克自己獨立製作的形片《繩索》問世,該片也是他的第一部彩色電影。執導影片《摩羯星座下》。 1949年 執導影片《怯場》。希區柯克與朋友合作的公司倒閉。開始與華納兄弟影片公司合作拍片。 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1950年 根據帕特里夏·海史密斯的小說,拍成電影《列車上的陌生人》。希區柯克的女兒帕特首次在父親執導的影片中扮演正式角色。 1952年 執導影片《我懺悔》。 1953年 執導影片《電話謀殺案》(首次採用立體電影技術拍攝)和另一部代表作《後窗》。 1954年 執導影片《捉賊記》,在法國南部度過一段愉快的時光。 1955年 執導影片《知情太多的人》,這是希區柯克唯一的一部重拍片。同年加入美國國籍。10月,開始拍攝電視系列片《希區柯克劇場》。親自執導 完成電視片《報復》。 1956年 執導影片《哈里的麻煩》和《冤枉的人》。 1957年 秋天開始考慮拍攝《在死者中間》,後來又易名為《眩暈》,不久即正式投拍。9月30日,電視連續劇《深閨疑雲》開始播映。法國人克勞德·夏布羅爾與埃里克·羅默爾出版第一部關於希區柯克的論著,受到電影評論界的好評。 1959年 執導影片《西北偏北》。 1960年 影片《不準保釋法官》的拍攝計劃擱淺。執導影片《精神病患者》。 1963年 希區柯克與環球影片公司簽約。執導影片《群鳥》。 1964年 執導影片《瑪爾妮》。由於希區柯克管理過於嚴厲,開始影響到他與主要演員蒂比.赫德倫的合作關系。 《貴婦失蹤案》劇照(17張) 1965年 8月,在好萊塢接受法國導演弗朗索瓦.特呂弗的特別采訪。談話內容後經整理出版,書名為《希區柯克論電影》。 1966年 深秋,開始投拍影片《破碎的幕布》。 1968年4月,希區柯克獲得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頒發的「歐文·撒爾伯格紀念獎」。加州大學授予希區柯克名譽博士學位。 1969年執導影片《黃玉》。希區柯克當選為法國文人協會的理事。 1971年,希區柯克榮獲法國榮譽軍團騎士勛章。為拍攝電影《狂凶記》,希區柯克回到自己闊別多年的祖國。 1972年執導影片《狂凶記》。希區柯克獲得金球獎,被哥倫比亞大學授予名譽博士學位。 1975年 執導影片《家庭陰謀》。希區柯克的身體開始受到多種疾病困擾。 1978年從春天開始,籌劃拍攝影片《短夜》。 1979年3月,希區柯克被美國電影藝術學院授予終身成就獎。健康狀況日漸衰退,被迫放棄他所從事的電影工作。 1980年1月1日,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授予希區柯克爵士封號。4月28日晚,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終因腎功能衰竭,在洛杉磯逝世。6月3日,在英國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為希區柯克舉行安魂彌撒。 編輯本段所獲榮譽 ——1938年《失蹤的女人》獲得美國紐約影評人協會獎,同時被評選為當年最佳影片 ——1941年《蝴蝶夢》(Rebecca)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提名 ——1945年《救生艇》(Lifeboat)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提名 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1946年《愛德華大夫》(Spellbound)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提名 ——1948年《深閨疑雲》(Suspicion)獲得電影旬報賞最佳外語電影 ——1955年《後窗》(Rear Window)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提名 ——1958年《迷魂記》(Vertigo)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銀海貝獎(Silver Seashell) ——1958年《Alfred Hitchcock Presents" 》(1955)獲得金球獎最佳劇集獎(Best TV Show) ——1959年《西北偏北》(North by Northwest)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銀海貝獎(Silver Seashell) ——1961年《驚魂記》(Psycho)奧斯卡最佳導演提名 ——1968年4月獲得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頒發的「歐文·撒爾伯格紀念獎」 ——1968年加州大學授予名譽博士學位 ——1968年獲得美國導演協會終身成就獎 ——1970年《黃寶石》(Topaz)獲得美國電影評議會最佳導演獎 ——1971年美國金桂冠獎最佳導演製片 ——1971年榮獲法國榮譽軍團騎士勛章 《狂凶記》截圖(9張) ——1972年被哥倫比亞大學授予名譽博士學位 ——1973年《狂凶記》(Frenzy)獲得金球獎最佳導演提名 ——1979年3月被美國電影藝術學院授予終身成就獎 ——1980年1月1日,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授予爵士封號 ——1984年獲得芬蘭胡西獎(Jussi Awards) 最佳外語片導演獎
⑤ 西班牙電影的內容
無聲電影時期 1896年,法國人A.普洛米奧在馬德里放映了L.呂米埃爾的影片。同年5月15日,他在西班牙拍攝了一部影片法國聖?路易斯學校學生出大門。10月,E.希梅諾拍攝了西班牙自己的第一部影片《做完大彌撒後走出薩拉戈薩皮拉爾教堂》。1897年,F.赫拉貝爾托使用他自己製造的攝影機,在巴塞羅那自編、自導、自演,攝制了西班牙第一部故事片《咖啡館里的爭吵》。而後,他又拍攝了《桑斯聖瑪麗亞教堂大門》等影片。1898~1906年,他共攝制11部影片,被公認為第一個對本國電影業作出貢獻的西班牙人。另一位電影先驅是工程師S.de喬蒙,他在巴塞羅那成立第一個影片染色公司他攝制的影片富於想像力,如《電動飯店》(1905)曾採用了特技攝影。
早期無聲電影主要是改編話劇。巴尼奧斯兄弟將話劇《唐璜》(1910)、《犧牲》(1910)等搬上銀幕。當時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但西班牙電影脫離現實,無所反映。1920年,J.布赫導演的《巴羅馬村的節日》受到好評。
1925~1929年,西班牙無聲電影發展較快。在上世紀30年代到20世紀20年代早期的西班牙電影的重點描繪西班牙文化。他們大多是當地的文化、紀錄片和後來他們轉了西班牙文學腳本。1928年生產影片59部。突出的導演是F.雷依、J.布赫斯、B.佩羅霍、F.德爾加多等。影片多據文學作品改編,如《瞎子領路人》(1926)、《特羅亞之家》(1925)、《聖?蘇比爾西奧修女》(1927)等。此外風俗片、歌舞片及輕歌劇題材的影片也很流行。在整個無聲電影時期,F.雷依導演的《阿拉貢的阿古斯蒂娜》(1928)描寫了西班牙人民反抗法國侵略者的事跡,《邪惡的村莊》(1929)反映農民為生活所迫出外謀生的情景,兩部影片不同凡響,取得很大成功。
早期有聲電影 有聲電影的誕生對西班牙電影界震動很大。1929年底,導演F.埃利亞斯拍攝了西班牙第一部有聲影片《神秘的太陽門》。但由於技術設備不完善,歸於失敗。因而使得不少導演到國外,特別是到美國,去拍攝西班牙語影片,以便向拉丁美洲國家發行。這使西班牙國內的影片生產受到很大影響,產量銳減。直到埃利亞斯由法國回到巴塞羅那成立了奧爾貝阿電影公司,並成功地攝制了第一部有聲故事片《巴克斯》(1932),才使西班牙有聲電影走上正軌。
1932~1933年,只生產了很少幾部影片,L.布努艾爾拍攝了紀錄片《無糧的土地》(1932),記敘了烏爾德爾地區的貧窮、落後和愚昧,觸及了現實。1934~1936年,美洲西班牙電影公司和西班牙電影公司的建立,促進了電影事業的發展。1935年生產影片37部。影響較大的有B.佩羅霍根據小說改編的《黑人具有白人的心靈》(1934),F.雷依執導的《高尚的鄉下人》(1935)、《莫雷娜?克拉拉》(1935)等。這一時期的影片以風俗片、輕歌劇片和表現農村生活的情節劇為主。影片中穿插安達魯西亞舞及鬥牛的場面。
在西班牙內戰爆發之前,盡管美國影片向西班牙傾銷,但西班牙國產電影仍有競爭能力,受到不少觀眾歡迎,而且佔領了南美洲西班牙語系國家很大一部分市場。這一時期,涌現了人們愛戴的女明星I.阿亨娜和喜劇演員M.利赫羅以及R.希梅諾等。
內戰時期的電影 1936年7月18日,西班牙內戰爆發,許多電影企業停產,電影工作者隨之分化。有的人流亡國外拍片,有的人加入人民陣線和共和政府一邊,有的人為國民政府服務。
在共和政府轄區,以拍攝反映人民斗爭的紀錄片為主,如《農民》、《1936年的馬德里》等。但也攝制了極少數故事片。這一時期,有不少外國電影工作者前來拍攝反映西班牙內戰的影片,如J.伊文思拍攝的《西班牙的土地》(1937),法國作家A.馬爾羅將自己小說中的幾個章節改編攝製成的影片《特魯埃爾山區》。
在國民政府統治地區的電影工作者,攝制了一些歌頌長槍黨的紀錄片。1938年初,他們與德國合作成立了西班牙德國電影公司,聯合拍攝影片。1938~1939年,該公司與烏發公司合作攝制了 5部故事片,其中由B.佩羅霍執導的《塞維利亞的理發師》(1938)、《西班牙的嘆息》(1938)是知名的兩部。
佛朗哥執政時期電影 這一時期的西班牙電影歷史,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①1940~1950年。是戰後初期的10年,先是由情報部主管電影,後成立了電影總局,制定了嚴格的審查制度,並強調重視民族電影,規定了放映外國影片與國產影片的比例等等。不久,成立了電影劇作家協會,創辦了聖塞瓦斯蒂安電影節。1947年開辦了西班牙電影研究和實驗學院。
這一時期,生產的絕大部分是商業性質的影片,包括風俗片、根據文學作品改編的影片以及歷史題材影片,大多遠離現實。此外,還有宣傳、歌頌長槍黨的影片。一些老導演如雷依、B.佩羅霍、E.阿達賓等仍活躍在影壇上,同時也涌現了R.希爾、A.羅曼、J.L.薩恩斯?德埃雷迪亞、E.內維列等一批新人。
1941年,雷依將他的無聲片《邪惡的村莊》重拍成有聲片,於1942年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上獲獎。《邪惡的村莊》無論是有聲片和無聲片,都在西班牙電影史上佔有重要一席。此外,希爾導演的《釘子》(1944)、《堂吉訶德》(1947)、《沒有太陽的街》(1948)等,也是上座率高的影片。
在這一時期,佛朗哥以J.德安拉德的化名寫了電影劇本《家族》(1941),由L.薩恩斯?德埃雷迪亞執導。影片通過一個軍人家庭的變化,表現了半個世紀以來西班牙政治上的重大事件,鼓吹佛朗哥精神。
當時的主要演員有A.馬約、R.杜蘭、M.貝希諾、A.里維列斯等。
②1951~1962年。受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的影響,從50年代初開始,西班牙攝制出一批反映現實生活的影片。1951年,J.A.N.孔德導演的《犁溝》,獲很高評價。畢業於電影研究和實驗學院的J.A.巴爾登和L.G.貝爾蘭加共同編劇,由貝爾蘭加導演的馬歇爾,歡迎你,描寫一個小鎮為歡迎「馬歇爾計劃」的一個委員所做的准備,深刻地反映了社會現實,對美國所謂的經濟援助計劃也進行了諷刺,在1956年的戛納電影節獲評委會特別獎。以後巴爾登導演了揭露中產階級自私虛偽的《騎車人之死》,再次獲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委會特別獎。貝爾蘭加拍攝了《普拉西托》(1961)和《劊子手》(1964)兩部諷刺喜劇片。《劊子手》在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獲國際評論獎,在國內被評為西班牙電影史上10部最佳影片之一此外,義大利人M.費雷利為西班牙導演了影片《小房子》(1958)和《小車》(1960)。《小車》以辛辣幽默的手法刻畫了老年人的孤獨,在1960年威尼斯電影節獲國際評論獎。演員J.伊斯貝特,在《小車》、《劊子手》和《馬歇爾歡迎你》中扮演主角,以表演真實感人獲得好評。
這一時期,在西班牙電影史上佔一定地位的影片還有:J.de奧爾杜尼亞導演的《最後一支民歌》(1957),在馬德里創上映325天的紀錄,並在墨西哥取得成功,該片女主角的扮演者S.蒙鐵兒成為繼I.阿亨蒂娜和A.包蒂斯塔之後的電影女明星;由L.布努艾爾導演,西班牙與墨西哥合拍的《比里迪亞娜》(1961),在戛納電影節獲金棕櫚獎,但因該片涉嫌批評佛朗哥政權,在1976年以後才獲准在西班牙上映。
③1962~1967年。是西班牙新電影時期。1962年西班牙電影和戲劇總局對電影審查宣布了新的嚴格條例,但對過去禁演的影片放寬了尺度,並鼓勵發展民族電影,力爭打入國際市場。
當時,一批在馬德里國立電影學校(原電影研究和實驗學院)和巴塞羅那電影學校學習和工作的青年人,在法國新浪潮的影響下,想對西班牙電影進行革新。他們攝制了一批反映現實、抨擊社會,格調清新的影片,形成了西班牙的新電影。代表人物及其作品有C.紹拉導演的《為一個強盜而哭泣》(1964)和《狩獵》(1965),後者在西柏林國際電影節獲銀熊獎;M.蘇梅爾斯執導的《從玫瑰色到黃色》(1963),獲聖塞瓦斯蒂安國際電影節銀貝殼獎;M.皮卡索的處女作《圖拉姨媽》(1964),是根據M.de烏那穆諾的同名小說改編的影片,獲聖塞瓦斯蒂安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此外,B.M.帕蒂諾拍攝的《給貝爾塔的九封信》(1965),獲聖塞瓦斯蒂安國際電影節銀貝殼獎;J.迪亞羅特的《愛情的時代》(1964)和M.福爾的《燃燒的皮》(1968),分別在1964年度、1968年度的巴利亞多利德電影節獲西班牙文化學院獎和最佳作品獎;M.蘇梅爾斯執導的《戴孝的小姑娘》(1964)獲戛納電影節特別獎;A.豐斯的《尋求》(1966)和H.格勞《夏天的夜晚》(1962)都受到評論界的好評。
這一時期,大多數「新電影」作品在創作風格上都採取了精雕細琢的敘述方法,題材刻意求新,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會現實弊端,從而促進了電影事業的發展,受到國內外重視。1966年生產影片164部,達到一個新的高峰。但是由於當局的嚴格控制,這一時期的作品多採用隱喻、象徵的手法,步履艱難,盡管如此,「新電影」在西班牙電影史上還是留下了光輝的足跡。
④1970~1975年。由於經濟蕭條,政府對電影貸款日益縮減,審查越來越嚴,因此,這一時期電影生產處於低潮。
在此期間,紹拉取得了較突出的成績他執導的《安娜和狼》(1972)反映了軍隊、教會和性方面的問題。他的《安赫利卡表妹》(1973)獲1974年戛納電影節評委會獎。V.埃里塞導演的《蜂房精神》(1973)和J.L.博勞執導的《逃亡者》(1975)先後在聖塞瓦斯蒂安電影節獲和P.奧萊亞執導的《狼的森林》(1970)也受到好評。
當代電影 1975年11月20日佛朗哥去世,此後,西班牙的政治、經濟、文化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在電影方面,取消了審查制度,被禁演的影片得以公演。如L.布努艾爾的《比里亞迪娜》(舊譯《維里吉安娜》,1961)、B.M.帕第諾的《為戰後演唱的歌》(1971)以及一些外國色情影片。同時,各種題材的影片競相攝制出來。1976年生產108部,1977年生產113部。觀眾對影片的思想內容和藝術質量的要求也日益嚴格。一些導演繼承、發展了「新電影」反映現實的特點,拍攝了一批反映政治事件、內戰以及社會現實的影片。
政治題材影片的出現,標志著西班牙電影跨入一個新時期,其代表作有J.A.巴爾登導演的《一月的七天》(1978),描述了1977年1月24日極右分子在馬德里殺害幾名進步律師的真實事件,獲莫斯科國際電影節大獎;J.L.G.桑切斯與A.利納雷克共同導演的《多洛雷斯》(1980),是一部西班牙共產黨領導人多洛雷斯的傳記影片;M.G.阿拉貢執導的《黑幫》(1977),描述了極右分子反政府的活動,獲第27屆西柏林電影節最佳導演獎銀熊獎,他導演的《森林之心》(1978)、《花園中的魔鬼》(1982)等片也頗有影響;A.里瓦斯拍攝的《燃燒的城市》(1976)和《勝利》(1983),反映了18世紀末、19世紀初西班牙的歷史事件,《燃燒的城市》在蒙特利爾世界電影節獲獎。此外,《暗殺佩德拉爾貝斯》(1978)、《從塞哥維亞逃跑》(1981)等,都是政治題材影片。
1936~1939年的西班牙內戰,給人民帶來精神上、心靈上的創傷,人們開始對這一段歷史進行反思。J.卡米諾拍攝的《1936年漫長的假期》(1975)和《陳舊的回憶》(1977)、J.查瓦里導演的《夏天的自行車》(1984)以及J.L.加西導演的《未解決的課題》(1977)、《重新開始》(1982)等影片都反映了戰爭給家庭、戀人、孩子帶來的無法彌補的創傷。《重新開始》獲1983年奧斯卡最佳外國影片獎。
從1975年開始,反映人類自身問題的影片漸漸多起來。人與人之間難以溝通,人的無法解脫的孤獨、苦悶都成為西方電影工作者探索的主題。新時代的西班牙影片,其中包括如亞歷杭德羅阿梅納瓦爾著名電影導演的作品,佩德羅·阿爾莫多瓦和費爾南多·科洛莫將幫助使西班牙電影脫穎而出。J.de阿米尼昂導演的《巢》(1980),描寫了一個老鰥夫的孤獨以及他與一個13歲女孩間的情誼,扮演小姑娘的演員A.托雷特曾在《蜂房精神》(1977)、《姑息養》(1975)中扮演主角。由於她在《巢》中的成功表演,獲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女導演P.米羅執導的《賈利?古柏在天堂》(1980),描寫了一位事業心很強的電視女導演在身患絕症之後與朋友、親人無法求得心靈的溝通。P.米羅於1983~1985年曾任西班牙電影局局長,她的另一部影片《昆卡的罪行》(1979)上座率很高,在日本上映時,轟動了廣大觀眾。紹拉導演的《埃莉莎,我的寶貝》(1977)表現一位老學者孤獨、怕死的心情,甚至與親生女兒都無法相互了解。該片女主角由電影大師C.卓別林的女兒G.卓別林扮演。該片採用藍色、灰色做基調,並運用了超現實的表現手法,受到好評。V.埃里塞拍攝的《南方》(1983)用一個女孩自述的手法,表現了他父親的憂郁、苦悶。該片在芝加哥電影節獲獎。這類題材影片大多細膩感人,在刻畫人物內心世界方面努力追求。
80年代,不少文學作品被改編成電影,較成功的有M.卡穆斯導演的《蜂房》(1982),在西柏林電影節獲金熊獎。他的另一部作品《聖潔無辜的人們》(1984)獲本國1984年最佳影片獎。此外還有《帕斯庫亞爾?杜阿爾特》(1976)、《同特雷莎在一起的最後幾個下午》(1985)等影片。但這一時期也拍攝了不少追求商業利潤的驚險片、鬼怪片、色情片以及庸俗的喜劇片。
這一時期主要的導演還有J.L.博勞、E.德拉伊格萊西亞、P.奧萊亞等。
1984年1月,西班牙政府頒布了電影保護法,對國產片資助成本費25~50%,如影片獲得成功,還可得到更多的補貼。為了擴大西班牙電影在國際影壇的影響,每年西班牙舉辦10多個國際電影節,並在許多國家舉辦西班牙電影周和回顧展。西班牙電影的戈雅獎1987年介紹了西班牙電影學院。榮譽和承認西班牙電影業中的卓越創建了此一年一度的頒獎儀式。這支強心針作為來到境況不佳的西班牙電影博愛,有助促進進入行業的新鮮人才及提升到國際標準的西班牙電影。有些西班牙影片在重要的國際電影節獲獎。西班牙每年平均生產 70~100部影片。盡管如此,每年上映的外國影片還高達350~400部,美國影片仍控制著它的市場。到1984年,西班牙共有影院3510座,觀眾有所下降。
西班牙的官方電影學校已關閉;國家電影資料館設在馬德里,受電影局領導;各省、地區都有自己的電影資料館;所有的製片公司都是私人企業。
⑥ 求《米老鼠和唐老鴨》 簡介
內容簡介:
這是一部風靡全球的喜劇動畫片,收視率居世界之首,片中以米老鼠、唐老鴨、大狗普拉托的活動為主要線索,通過它們一系列
卡通片天才娛樂業大王——沃爾特.迪斯尼
沃爾特.迪斯尼1901年12月5日生於芝加哥。童年時代在密蘇里州的一個農庄度過,他在那裡熟悉了各種畜、禽和其它動物的習性。上學後顯露出繪畫天才和打工賺錢的本領。18歲時不顧父親的反對,離家出走去實現他當漫畫家的夢想。不出一年,就和一個人合夥開了一家廣告公司。不久,他投入到另一家卡通電影廣告公司,從事令他稱心如意的卡通片繪畫工作。他的創新精神使他在這家公司脫穎而出。1922年,當他21歲,他籌資組建了自己的「歡笑卡通公司」,開始按自己的風格拍攝真正的卡通故事短片。事業並不順利,有時他唯一的一雙鞋拿去修理,卻窮得沒有錢去取修好的鞋。1923年,迪斯尼提了一隻假皮皮箱,裡面除了一件襯衣、兩件內褲、兩雙襪子以及一些繪畫用具,別無他物,隻身去闖好萊塢。
這個大膽的毛頭小夥子,竟然夢想當導演。他向好萊塢的多家電影公司提出請求,均遭拒絕。在身無分文的情況下,他不得不重操舊業,並動員他的一個哥哥和他成立了「迪斯尼兄弟製片廠」。他們首先拍的是《愛麗絲喜劇》系列片。此片1924年開始上映,深受好評。至此,迪斯尼兄弟製片廠終於站住了腳。1926年他們把製片廠改名為「沃爾特?迪斯尼公司」。1927年製作了《幸運兔子奧斯華》,大受歡迎。1928年《米老鼠》系列第一集上映。1932年,首次推出的彩色卡通片《花兒與樹》和《米老鼠》系列分別獲奧斯卡金像獎。1933年,卡通片《三隻小豬》引起轟動。1937年,《白雪公主》獲奧斯卡特別金像獎。1940年,《木偶奇遇記》和《幻想曲》先後推出。1942年《小鹿班比》上映。
在開始製作《米老鼠》系列的時候,電影正從無聲向有聲過渡,當時第一部有聲電影《爵士歌王》剛剛轟動紐約。一向肯動腦筋、勇於進取的迪斯尼,決心讓自己的《米老鼠》也成為有聲電影。他想盡辦法,克服困難,終於讓他的米老鼠開口說話了。這個小老鼠主演的第一部有音效卡通片《威利號汽船》,上映後大獲成功。米老鼠在美國聲譽日隆,給迪斯尼帶來了滾滾財源。1929年迪斯尼第一次了解到,把自己的卡通形象讓別人使用,也可以得到一筆錢,就是說他有了版權的概念。迪斯尼盡量使米老鼠保持一貫的個性,其中常常有迪斯尼自己的影子。米老鼠是一個好好先生,正直誠實,從不害人,富於冒險精神,而又像童稚一樣缺乏世故,他常身陷困境而面帶笑容,最後總能轉危為安。米老鼠成為超級明星,贏得了全世界老少幾代人的喜愛。
迪斯尼永不滿足於已有的成就,時時准備冒險嘗試新事物。1950年他意識到了電視的價值,開始進軍電視事業。之後他又計劃創建游樂園,供人們遊玩,他把它定名為「迪斯尼樂園」。1955年第一個迪斯尼樂園在洛杉磯建成開放。前七個星期,踴躍去遊玩的遊客就達到了100萬。許多國家的元首都光顧過該樂園。現在,這種游樂園已經開辦到了歐洲的巴黎、日本的東京和我國的香港地區。
1964年,迪斯尼攝制了最成功的影片《歡樂滿人間》,第一輪發行就賺得了4400萬美元,獲得了奧斯卡獎十三項提名。1964年,美國總統約翰遜授予迪斯尼自由勛章,這是平民所能得到的最高勛章。
1966年12月15日,沃爾特.迪斯尼病逝。各國報紙紛紛報道這一消息,稱之為「人類的損失」,許多國家元首致電哀悼。約翰遜總統在致迪斯尼妻子的唁電中說:「在您丈夫的才華照耀之下,千千萬萬的人們享受到了一種更光明、更快樂的生活。他所創造的真、美和歡樂是永世不朽的。」
以方寸之幅反映五彩繽紛的現實世界的郵票,當然不會放過迪斯尼這個廣受歡迎的題材。1968年.在沃爾特.迪斯尼逝世二周年之後,美國發行了紀念他的郵票(見圖)。之後許多迪斯尼卡通明星形象陸續登上了郵票,如米老鼠、唐老鴨、普魯托、果菲、小鹿班比、灰姑娘、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等等。當然要在郵票和其它郵品上利用迪斯尼卡通形象,必須徵得迪斯尼公司的授權。事實上,近二十年來泛濫起來的迪斯尼郵票,許多是迪斯尼公司自己的藝術家設計,而借一些島國和非洲發展中國家之名發行的。這不過是迪斯尼公司借郵票這一載體擴大自己的影響和開辟新的財源的一石雙鳥之策。1998年是米老鼠「誕生」70周年,在紀念這一事件的一些郵票中,多米尼加聯邦的兩種無齒小型張很有趣。其中一種圖案為米老鼠及其「女友」米尼親吻他們的「父親」沃爾特?迪斯尼。另一種圖案為迪斯尼一些卡通明星為米老鼠慶祝生日.
《忍者神龜》劇情簡介
自從徹底消滅了死對頭施萊德之後,四個一身墨綠的烏龜小子在日漸平靜的大城市紐約里的生活也隨著逍遙起來。平日里除了在下水道里度過輕閑時光之外,便是享受他們鍾愛的食物--比薩餅了。當然,他們也還會經常在一起抄起傢伙比劃一番,以免生疏了自己的搏鬥技能。而且,日漸成熟的他們也開始像長大的人類那樣多了份耍酷的心思。人生如故事一般,哪會總有平靜的日子陪伴。這部繼可惡的施萊德之後,又一個大壞蛋應運而生。他就是大反派馬科斯·溫特斯(帕特里克·斯圖爾特)。此人的出現,卻讓老鼠大師斯普林特(岩松信)憂心忡忡。因為馬科斯·溫特斯是一個比他的「前任」施萊德更野心勃勃且心狠手辣的傢伙,他的目標是統治整個世界。
聰明的馬科斯藉助天文以及些許帶些奇幻傳說色彩的三千年一遇的「九星連珠」,將傳說中的一支強大的遠古怪獸軍團復活,並帶到了當今的人類社會。有著「鬼腳忍者」之稱的一夥惡人在頭領卡拉(章子怡)的帶領下也前來與馬科斯結盟。兩伙惡勢力共同在紐約城裡四處作亂破壞。見此情景,玩耍中的綠色英雄們自然不會隨手旁觀。面對強大的敵人,「忍者神龜(TMNT)」重新組隊,在極具正義感的漂亮女記者艾普麗爾(莎拉·米歇爾·蓋拉)以及好友凱西·瓊斯(克里斯·伊萬斯)的幫助下,在老師斯普林特的指點下,忍者神龜們再次揮起手中的利刃,為正義而戰殊死一搏……
忍者神龜家族
1983年,忍者神龜誕生於美國的新罕布希爾州。創作者在早年是兩個默默無聞的地下漫畫家凱文·伊斯曼與彼得·雷爾德,兩個同樣瘋狂地熱愛著漫畫的男人。「英雄惜英雄」之後,在無聊塗鴉的情況下,創作了一個有趣的烏龜造型,經過一番悉心地修飾,忍者龜的形象便躍然紙上。取名TeenageMutantNinja Turtles,按照字面翻譯便是「變異忍者小海龜」。
在凱文·伊斯曼與彼得·雷爾德的漫畫里,忍者神龜們是這樣誕生的:四隻平凡的寵物小烏龜和一隻來自日本的老鼠,在一場車禍中相逢,並沾上了一種奇怪的液體。奇跡隨之發生,他們的身體開始不斷長大,智力也快速提高……
他們就是忍者神龜達·芬奇、多納太羅(內地譯名愛因斯坦)、拉斐爾、米開朗基羅和他們的老師斯普林特。
⑦ 日本第一部有聲動畫是什麼
下川凹夫製作的《芋川椋三玄關.一番之卷> (1917)被認為是日本的第一部動畫片,也有一說是北山清太郎的<猿蟹和戰》(1917)或幸內純一的<堝凹內名刁》(1917)
電影誕生於1895年的法國,1896年起盧米埃爾兄弟的電影在全世界放映,日本也不例外,然而最早的卡通片輸入,卻是1909年美國片《變形的奶嘴》,隔年的法國卡通《凸坊新畫帳》在日本引起注意。《凸坊新畫帳》的大受歡迎,便勾起一些人的民族意識,認為"外國能為什麼日本不能",他們決心製作日本人的卡通。其中下川凹夫(1892-1973)1917年完成日本第一部卡通。
三人來自三家不同的公司,各有一套製作卡通漫畫的理論,年齡也差不多,對日本卡通確有啟蒙的貢獻,所以姑且把他們三人合稱"日本卡通之父"。初期的挫折。日本的卡通片受到迪斯尼有音效卡通的影響,幾乎無法還擊。1931年9.18事變後,戰爭已籠罩全日本。日本軍部決定用電影來教化皇民。這個改變使得雪上加霜走頭無路的動畫電影有了一線生機。1944年有《河豚一族的潛艇》《桃太郎.海上神兵》,其中由政岡憲三、瀨尾光世師徒聯手為海軍製作的《桃太郎.海上神兵》,聽說這部動畫是受了中國動畫《鐵扇公主》的刺激而製作的,我們藉由一位看過《桃太郎.海上神兵》當年只有17歲青年的觀點來當我們的結論吧!這位青年正是主控著戰後日本動畫界的鬼才——手冢治蟲(1928-1989)先生.他看完電影後感激的流淚,下定決心著一生中一定要拍一部好片。手冢治蟲在1964年東京新聞的連載《我的人生戰場》中這樣寫著。
《白雪公主》1942,迪斯尼第一部彩色動畫長片。2戰ing,所以傳入日本是1950年後。
《鐵扇公主》1941,(萬氏兄弟)中國第一部動畫長片。咱們被佔領ing,傳入日本是1941或1942年。
《桃太郎.海上神兵》1943,日本第一部動畫長片,37分鍾。
1963年 日本國產第一部TV動畫片《鐵臂阿童木》(黑白)在富士電視台播放,《街頭故事》獲藝術節獎勵獎、每日電影觀摩演出大藤信郎獎、藍綬帶教育文化電影獎(亞洲電影節)。
1966年 日本國產第一部彩色TV動畫《森林大帝》獲電視記者會特別獎。同年雜志《COMIC》創刊,開始連載《火鳥》。
⑧ 誰能簡單地介紹一下希區柯克
簡單的
中文名:阿爾弗萊德·希區柯克英文名:Alfred Hitchcock出生日期:1899年8月13日逝世日期:1980年4月29日 出生地:英國倫敦 希區柯克1899年8月13日生於倫敦經營蔬菜批發的普通人家
稍微復雜的
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 檔案簡介
代表作:《蝴蝶夢》、《電話謀殺案》、《群鳥》
所獲獎項:奧斯卡終身成就獎
1899年 8月13日,蔬菜水果店老闆威廉.希區柯克與妻子愛瑪的第三個孩子,阿爾弗雷德.約瑟夫.希區柯克出生於倫敦東部的萊頓斯頓。8月14日,阿爾 弗雷德.希區柯克的妻子艾爾瑪.露西.蕾維爾出生於英國的諾丁漢。
1907年 希區柯克一家遷至倫敦。1910年 家人把希區柯克送往倫敦市區的學校就學。從十月起到倫敦聖伊格納修斯學校學習,在那裡開始了為期三年的學習生活。1913年 希區柯克從學校畢業後,開始在倫敦大學選修藝術課程。 1914年 12月12日父親威廉.希區柯克去世。進入工程航運學校接受短期培訓。1915年 希區柯克從春天開始在亨利電訊公司工作,成為一名技術員。 1919年 6月,在公司創辦的企業雜志上發表短篇小說《麻醉劑》。 1920年 希區柯克自薦到美國拉斯基明星公司設在伊林斯頓的一個製片廠,開始從事設計字幕的工作,不久即被正式聘用。 1921年 在拉斯基明星公司一邊學習一邊工作,認識了他未來的妻子,電影剪輯師艾爾瑪.蕾維爾。 1922年 希區柯克師從於美國導演喬治.菲茨莫里斯,並且向其他的美國電影技術人員學習。年底,最初嘗試執導一部名為《皮博迪夫人》(又名:第十 三號)的影片。
1923年 拉斯基明星娛樂公司出現財政危機。邁克爾.巴爾孔、維克多.薩威爾以及約翰.弗里德曼接管伊林斯頓製片廠。在他們製作的第一部影片《女人 對女人》中,希區柯克擔任助理導演。 1924年 巴爾孔創辦了他的蓋恩斯巴洛電影公司。希區柯克在拍攝《白色的陰影》、《充滿激情的冒險》、《普魯特的墮落》時,一人身兼多項職務, 在拍攝《惡棍》一片時,曾親赴柏林的烏發電影製片廠工作,在那裡向德國表現主義電影大師汲取經驗。希區柯克與艾爾瑪.蕾維爾訂婚。 1925年 希區柯克首次獨立執導影片《歡樂園》和《山鷹》兩部電影均在慕尼黑的埃米爾卡製片廠完成。 1926年 執導影片《房客》。12月2日,希區柯克與艾爾瑪正式結婚。 1927年 為蓋恩斯巴洛公司執導影片《下坡路》和《水性楊花》。然後,希區柯克與英國國際影業公司簽約,相繼執導了《手鐲》和《農夫的妻子》。 1928年 執導影片《香檳》和《蒙克斯人》。7月7日女兒帕特里夏出生。開始著手改編並執導《訛詐》。 1929年 希區柯克執導的影片《訛詐》,成為英國有史以來第一部有聲電影。 1930年 希區柯克根據希恩.奧凱西的舞台劇改編成電影《朱諾和孔雀》。在執導影片《謀殺者》和《騙局》期間,參與歌舞片《愛爾斯特的呼聲》的部 分導演工作。
1931年年初,為拍攝《騙局》一片與英國著名作家高爾斯華綏結識。希區柯克與艾爾瑪攜女兒帕特里夏外出旅行。1932年 執導影片《第十七號》、《奇怪的富翁》。在這期間又創作執導了《一代紅顏》。辭去在英國國際影業公司的 職務。 1933年 執導影片《維也納的華爾茲》。與邁克爾.巴爾孔再次合作,受聘於英國高蒙影業公司。 1934年 執導影片《知情太多的人》。首次與家人一起到聖莫里茨歡度聖誕。 1935年 執導影片《三十九級台階》和《問諜末日》。 1936年 執導影片《破壞》。因英國高蒙公司宣告破產,希區柯克的聘用合同轉到蓋恩斯巴洛製片公司。 1937年 執導影片《年少無知》。赴美國進行首次訪問。接著,又執導影片《失蹤的女人》。 1938年 6月,再次赴美訪問。7月,與獨立製片人大衛.塞爾茲尼克簽定合同。同年秋天,執導影片《牙買加旅店》。《失蹤的女人》獲得紐約影評人協 會獎,同時被評選為當年最佳影片。 1939年 3月,希區柯克一家移居到美國的洛杉磯。在那裡結識了托馬斯.曼和歐內斯特.海明威。同年秋天,執導影片《蝴蝶夢》。
1940年 執導影片《海外特派員》和《史密斯夫婦》。希區柯克赴美後第一次返回英國探親。 1941年 執導影片《深閨疑雲》。 1942年 希區柯克的女兒帕特里夏在百老匯舞台上參加演出。與桑頓.懷爾德合作改編《疑影》的劇本,完成此片拍攝工作。遷入貝爾.艾爾新居。執導 影片《海角擒凶》。9月26日,希區柯克的母親在英國去世。 1943年 1月4日,希區柯克的哥哥威廉在倫敦去世。執導影片《救生艇》。 1944年 希區柯克在倫敦執導法語短片《一路平安》和《馬達加斯加歷險記》,其中一部引起法國抵抗組織的不滿。返回美國後開始拍攝影片《愛德華 大夫》,其間與薩爾瓦多.達利一起合作。 1945年 執導影片《美人計》。 1946年 為了擺脫塞爾茲尼克的控制,在英國與西德尼.伯恩斯坦合作建立獨立的製片公司。 1947年 為塞爾茲尼克執導最後一部影片《帕拉事案件》。 1948年 希區柯克自己獨立製作的形片《繩索》問世,該片也是他的第一部彩色電影。執導影片《摩揭星座下》。 1949年 執導影片《怯場》。希區柯克與朋友合作的公司倒閉。開始與華納兄弟影片公司合作拍片。1950年 根據帕特里夏.海史密斯的小說,拍成電影《列車上的陌生人》。希區柯克的女兒帕特首次在父親執導的影片中扮演正式角色。 1952年 執導影片《我懺悔》。 1953年 執導影片《電話謀殺案》(首次採用立體電影技術拍攝)和另一部代表作《後窗》。 1954年 執導影片《捉賊記》,在法國南部度過一段愉快的時光。 1955年 執導影片《知情太多的人》,這是希區柯克唯一的一部重拍片。同年加入美國國籍。10月,開始拍攝電視系列片《希區柯克劇場》。親自執導 完成電視片《報復》。 1956年 執導影片《哈里的麻煩》和《冤枉的人》。 1957年 秋天開始考慮拍攝《在死者中間》,後來又易名為《眩暈》,不久即正式投拍。9月30日,電視連續劇《深閨疑雲》開始播映。法國人克勞德. 夏布羅爾與埃里克.羅默爾出版第一部關於希區柯克的論著,受到電影評論界的好評。 1959年 執導影片《西北偏北》。
1960年 影片《不準保釋法官》的拍攝計劃擱淺。執導影片《精神病患者》。 1963年 希區柯克與環球影片公司簽約。執導影片《群鳥》。 1964年 執導影片《瑪爾妮》。由於希區柯克管理過於嚴厲,開始影響到他與主要演員蒂比.赫德倫的合作關系。 1965年 8月,在好萊塢接受法國導演弗朗索瓦.特呂弗的特別采訪。談話內容後經整理出版,書名為《希區柯克論電影》。 1966年 深秋,開始投拍影片《破碎的幕布》。 1968年 4月,希區柯克獲得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頒發的「歐文.撒爾伯格紀念獎」。加州大學授予希區柯克名譽博士學位。 1969年 執導影片《黃玉》。希區柯克當選為法國文人協會的理事。
1971年 希區柯克榮獲法國榮譽軍團騎士勛章。為拍攝電影《狂凶記》,希區柯克回到自己闊別多年的祖國。 1972年 執導影片《狂凶記》。希區柯克獲得金球獎,被哥倫比亞大學授予名譽博士學位。 1975年 執導影片《家庭陰謀》。希區柯克的身體開始受到多種疾病困擾。 1978年 從春天開始,籌劃拍攝影片《短夜》。 1979年 3月,希區柯克被美國電影藝術學院授予終身成就獎。健康狀況日漸衰退,被迫放棄他所從事的電影工作。 1980年 1月1日,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授予希區柯克爵士封號。4月28日晚,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終因腎功能衰竭,在洛杉磯逝世。6月3日,在英國 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為希區柯克舉行安魂彌撒。
英國時期作品:
1922年《第十三號》 Number Thirteen(未完成) 《女人對女人》 Woman to Woman(助理導演)
1923年《永遠告訴你的妻子》 Always Tell Your Wife(又譯:無秘密的丈夫,聯合執導) 《白色的陰影》 The White Shadow(助理導演,又譯:白影)
1925年《惡棍》 The Blackguard(助理導演,又譯:流氓) 《普魯特的墮落》 The Prude's Fall(助理導演,又譯:禮失於廟、拘謹者的失敗) 《歡樂園》 The Pleasure Garden(又譯:快樂園)
1926年《山鷹》 The Mountain Eagle 《房客》 The Lodger 《倫敦霧的故事》 The Story of The London Fog 1927年《下坡路》Downhill(又譯:下山) 《水性揚花》 Easy Virtue (又譯:放浪、輕浮的德行) 《手鐲》The Ring(又譯:拳擊場、手環、指環)
1928年《農夫的妻子》 The Farmer's wife(又譯:農家婦) 《香檳》Champagne 《蒙克斯人》 The Manxman(又譯:馬恩島人、恐嚇、男人島的居民)
1929年《訛詐》Blackmail(又譯:敲詐、勒索)
1930年《愛爾斯特的呼聲》 Elstree Calling(又譯:埃爾斯特里在召喚) 《朱諾和孔雀》Juno and the Peacock(又譯:裘諾和孔雀) 《謀殺者》 Murder 又譯:兇手)
1931年《騙局》 The Skin Game(又譯:欺詐)
1932年《奇怪的富翁》 Rich and Strange(又譯:怪僻的富翁、陌生國度里的富人) 《第十七號》 Number Seventeen 《一代紅顏》 Lord Camber's Ladies(又譯:坎伯勛爵的妻妾們)
1933年《維也納的華爾茲》Waltzes from Vienna(又譯:維也納之舞、斯特勞斯的華爾茲)
1934年《知情太多的人》The Man Who Knew Too Much(又譯:擒凶記,黑白片,英國版)
1935年《三十九級台階》The Thirty-nine Steps (又譯:國防大秘密)
1936年《間諜末日》 The Secret Agent(又譯:特工人員、特務、密使) 《破壞》 Sabotage(又譯:怠工、炸彈風波)
1937年《年少無知》 Young and I
http://www.leafclub.com/Article_Print.asp?ArticleID=261
http://www.cnxp.com/persons/bio/?id=3045
⑨ 在影視界被稱為恐怖大師的都有誰
非主流邪典大師
名字:戴維?林奇 David Lynch
生平:
大衛林區是在1946年1月20日出生於美國蒙大拿州的Missoula。從他來到這世界上的兩個月後,他的家庭就開始不斷遷移,從愛達荷州、華盛頓州再到維吉尼亞州,幾乎橫跨大半個美國,使得他在中學以前的求學過程中更換過好幾所學校。讓他頗敢驕傲的是,小時候他加入美國童子軍,還曾經參與甘乃迪總統的就職典禮。
對於他的成長過程,大衛林區回憶說,那一切都是十分美好的記憶。他的家鄉風景優美、環境舒適,而且滿街都是一起玩耍的好朋友。那整片天地就好像夢境一般,澄藍的天空、竹籬笆的柵欄、青翠的草原、門前的櫻桃樹…總之就是美國中部那種如詩如畫的景色。他的父母不抽煙、不喝酒,甚至也不太吵架,簡直就是完美的夫妻典範。盡管如此,大衛林區卻說他老是覺得生命並不是那麼簡單的,一定有什麼不對勁的事情在他看不見的地方悄悄萌芽,他對這樣生命預言感到十分恐懼。
大一結束那年他去了一趟歐洲,原本打算在那裡待三年學藝術,結果才十五天就受不了而逃回美國。他在自述里寫道:「我記得在雅典時住在一個地下室里,牆上密密麻麻爬滿了蜥蜴,於是我開始意識到我已經離開了麥當勞有七千英哩遠,而我卻想念它想念得要死。我想念美國。我終於明白我是美國人,應該要住在美國。」
那是1966年,20歲的林區回到美國之後進入費城藝術學院就讀,之後就在費城待了四年(1966-1970),也在這里結婚生女。他形容這段時光是他一生中最美好也最糟糕的日子,而這個時候他也開始拍電影。此時他在貧民地段與人同居,雖然住處便宜空間又大,但經常會看到有人死在他家門前,大門還被人撞破兩次,連玻璃窗上都有彈痕。直到他後來搬去加州再回憶起這段日子時,都不曉得自己和家人是怎麼度過的。而這段日子的經驗,就是他拍攝《橡皮擦頭》的靈感來源。 因為覺得學不到東西,大衛林區在費城藝術學院中途輟學,乾脆自己拍電影。他攝制了一支四分鍾結合動畫的影片《The Alphabet》拿到美國電影學會(American Film Institute)參加競賽,結果擊敗了許多四十多歲以上的資深參賽者,拿到五千美元的資金,終於可以開始拍攝他的第一部34分鍾的劇情片《The Grandmother》。
此後大衛林區就開始了他漫長的電影創作歷程。1970年他進入美國電影學會研讀電影研究,在拍了幾部風格迥異的作品之後,終於得到機會進入好萊塢,1980年以一部驚悚又動人的《象人》而開始受到矚目,慢慢奠定他獨特的個人風格。
主要作品:
1.《內陸帝國》Inland Empire (2006)
2.《大衛.林奇短劇集》The Short Films of David Lynch (2002)
3.《穆赫蘭道》Mulholland Dr. (2001)
4.《史崔特先生的故事》The Straight Story (1999)
5.《妖夜荒蹤》Lost Highway (1997)
6.《盧米埃與四十大導》Lumière et compagnie (1995) 世界各國著名導演聯合執導
7.《雙峰:與火同行》Twin Peaks: Fire Walk with Me (1992)
8.《雙峰》"Twin Peaks" (6 episodes, 1990-1991)
9.《我心狂野》Wild at Heart (1990)
10.《藍絲絨》Blue Velvet (1986)
11.《沙丘》Dune (1984)
12.《象人》The Elephant Man (1980)
13.《橡皮頭》Eraserhead (1977)
14.《被肢解者》The Amputee (1974) 大衛.林奇初期短劇
15.《老奶奶》The Grandmother (1970) 大衛.林奇初期短劇
16.《字母表》The Alphabet (1968) 大衛.林奇初期短劇
17.《六人患病》Six Figures Getting Sick (1966) 大衛.林奇初期短劇
懸念影像大師
名字: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 Alfred Hitchcock
生平:
1899年 8月13日,蔬菜水果店老闆威廉.希區柯克與妻子愛瑪的第三個孩子,阿爾弗雷德.約瑟夫.希區柯克出生於倫敦東部的萊頓斯頓。8月14日,阿爾 弗雷德.希區柯克的妻子艾爾瑪.露西.蕾維爾出生於英國的諾丁漢。
1907年 希區柯克一家遷至倫敦。1910年 家人把希區柯克送往倫敦市區的學校就學。從十月起到倫敦聖伊格納修斯學校學習,在那裡開始了為期三年的學習生活。1913年 希區柯克從學校畢業後,開始在倫敦大學選修藝術課程。 1914年 12月12日父親威廉.希區柯克去世。進入工程航運學校接受短期培訓。1915年 希區柯克從春天開始在亨利電訊公司工作,成為一名技術員。 1919年 6月,在公司創辦的企業雜志上發表短篇小說《麻醉劑》。 1920年 希區柯克自薦到美國拉斯基明星公司設在伊林斯頓的一個製片廠,開始從事設計字幕的工作,不久即被正式聘用。 1921年 在拉斯基明星公司一邊學習一邊工作,認識了他未來的妻子,電影剪輯師艾爾瑪.蕾維爾。 1922年 希區柯克師從於美國導演喬治.菲茨莫里斯,並且向其他的美國電影技術人員學習。年底,最初嘗試執導一部名為《皮博迪夫人》(又名:第十 三號)的影片。
1923年 拉斯基明星娛樂公司出現財政危機。邁克爾.巴爾孔、維克多.薩威爾以及約翰.弗里德曼接管伊林斯頓製片廠。在他們製作的第一部影片《女人 對女人》中,希區柯克擔任助理導演。 1924年 巴爾孔創辦了他的蓋恩斯巴洛電影公司。希區柯克在拍攝《白色的陰影》、《充滿激情的冒險》、《普魯特的墮落》時,一人身兼多項職務, 在拍攝《惡棍》一片時,曾親赴柏林的烏發電影製片廠工作,在那裡向德國表現主義電影大師汲取經驗。希區柯克與艾爾瑪.蕾維爾訂婚。 1925年 希區柯克首次獨立執導影片《歡樂園》和《山鷹》兩部電影均在慕尼黑的埃米爾卡製片廠完成。 1926年 執導影片《房客》。12月2日,希區柯克與艾爾瑪正式結婚。 1927年 為蓋恩斯巴洛公司執導影片《下坡路》和《水性楊花》。然後,希區柯克與英國國際影業公司簽約,相繼執導了《手鐲》和《農夫的妻子》。 1928年 執導影片《香檳》和《蒙克斯人》。7月7日女兒帕特里夏出生。開始著手改編並執導《訛詐》。 1929年 希區柯克執導的影片《訛詐》,成為英國有史以來第一部有聲電影。 1930年 希區柯克根據希恩.奧凱西的舞台劇改編成電影《朱諾和孔雀》。在執導影片《謀殺者》和《騙局》期間,參與歌舞片《愛爾斯特的呼聲》的部 分導演工作。
1931年年初,為拍攝《騙局》一片與英國著名作家高爾斯華綏結識。希區柯克與艾爾瑪攜女兒帕特里夏外出旅行。1932年 執導影片《第十七號》、《奇怪的富翁》。在這期間又創作執導了《一代紅顏》。辭去在英國國際影業公司的 職務。 1933年 執導影片《維也納的華爾茲》。與邁克爾.巴爾孔再次合作,受聘於英國高蒙影業公司。 1934年 執導影片《知情太多的人》。首次與家人一起到聖莫里茨歡度聖誕。 1935年 執導影片《三十九級台階》和《問諜末日》。 1936年 執導影片《破壞》。因英國高蒙公司宣告破產,希區柯克的聘用合同轉到蓋恩斯巴洛製片公司。 1937年 執導影片《年少無知》。赴美國進行首次訪問。接著,又執導影片《失蹤的女人》。 1938年 6月,再次赴美訪問。7月,與獨立製片人大衛.塞爾茲尼克簽定合同。同年秋天,執導影片《牙買加旅店》。《失蹤的女人》獲得紐約影評人協 會獎,同時被評選為當年最佳影片。 1939年 3月,希區柯克一家移居到美國的洛杉磯。在那裡結識了托馬斯.曼和歐內斯特.海明威。同年秋天,執導影片《蝴蝶夢》。
1940年 執導影片《海外特派員》和《史密斯夫婦》。希區柯克赴美後第一次返回英國探親。 1941年 執導影片《深閨疑雲》。 1942年 希區柯克的女兒帕特里夏在百老匯舞台上參加演出。與桑頓.懷爾德合作改編《疑影》的劇本,完成此片拍攝工作。遷入貝爾.艾爾新居。執導 影片《海角擒凶》。9月26日,希區柯克的母親在英國去世。 1943年 1月4日,希區柯克的哥哥威廉在倫敦去世。執導影片《救生艇》。 1944年 希區柯克在倫敦執導法語短片《一路平安》和《馬達加斯加歷險記》,其中一部引起法國抵抗組織的不滿。返回美國後開始拍攝影片《愛德華 大夫》,其間與薩爾瓦多.達利一起合作。 1945年 執導影片《美人計》。 1946年 為了擺脫塞爾茲尼克的控制,在英國與西德尼.伯恩斯坦合作建立獨立的製片公司。 1947年 為塞爾茲尼克執導最後一部影片《帕拉事案件》。 1948年 希區柯克自己獨立製作的形片《繩索》問世,該片也是他的第一部彩色電影。執導影片《摩揭星座下》。 1949年 執導影片《怯場》。希區柯克與朋友合作的公司倒閉。開始與華納兄弟影片公司合作拍片。
主要作品:
1.《大巧局》Family Plot (1976)
2.《狂凶記》Frenzy (1972)
3.《黃寶石》Topaz (1969)
4.《沖破鐵幕》Torn Curtain (1966)
5.《艷賊》Marnie (1964)
6.《群鳥》The Birds (1963)
7.《驚魂記》Psycho (1960)
8.《西北偏北》North by Northwest (1959)
9.《迷魂記》Vertigo (1958)
10.《伸冤記》The Wrong Man (1956)
11.《擒凶記》The Man Who Knew Too Much (1956)
12.《怪屍案》The Trouble with Harry (1955)
13.《捉賊記》To Catch a Thief (1955)
14.《後窗》Rear Window (1954)
15.《電話情殺案》Dial M for Murder (1954)
16.《懺情記》I Confess (1953)
17.《火車怪客》Strangers on a Train (1951)
18.《慾海驚魂》Stage Fright (1950)
19.《歷劫佳人》Under Capricorn (1949)
20.《奪魂索》Rope (1948)
21.《凄艷斷腸花》The Paradine Case (1947)
22.《美人計》Notorious (1946)
23.《愛德華大夫》Spellbound (1945)
24.《Watchtower Over Tomorrow》Watchtower Over Tomorrow (1945)
25.《怒海孤舟》Lifeboat (1944)
26.《Aventure malgache》Aventure malgache (1944)
27.《一路順風》Bon Voyage (1944)
28.《辣手摧花》Shadow of a Doubt (1943)
29.《海角擒凶》Saboteur (1942)
30.《深閨疑雲》Suspicion (1941)
31.《諜網情鴛》Mr. & Mrs. Smith (1941)
32.《海外特派員》Foreign Correspondent (1940)
33.《蝴蝶夢》Rebecca (1940)
34.《牙買加旅店》Jamaica Inn (1939)
35.《貴婦失蹤案》The Lady Vanishes (1938)
36.《年輕姑娘》Young and Innocent (1937)
37.《怠工》Sabotage (1936)
38.《秘密間諜》Secret Agent (1936)
39.《三十九級台階》The 39 Steps (1935)
40.《擒凶記》The Man Who Knew Too Much (1934)
41.《維也納之舞》Waltzes from Vienna (1934)
42.《十七號》Number Seventeen (1932)
43.《奇怪的富翁》Rich and Strange (1931)
44.《瑪麗》Mary (1931)
45.《騙局》The Skin Game (1931)
46.《Murder!》Murder! (1930)
47.《裘諾與孔雀》Juno and the Paycock (1930)
48.《蒙克斯人》The Manxman (1929)
49.《敲詐》Blackmail (1929)
50.《香檳》Champagne (1928)
51.《The Farmer's Wife》The Farmer's Wife (1928)
52.《水性楊花》Easy Virtue (1928)
53.《下山》Downhill (1927)
54.《The Ring》The Ring (1927)
55.《房客》The Lodger
56.《山鷹》The Mountain Eagle (1926)
57.《歡樂花園》The Pleasure Garden (1925)
58.《十三號》Number 13
⑩ 日本第一部有聲電影是什麼
日本第一部真正的有聲電影是五所平之助導演的《太太和妻子》(1931年)。
此後,被認為是有聲電影初期代表作的影片是田具隆的《春天和少女》、稻垣浩的《青空旅行》、島津保次郎的《暴風雨中的處女》和衣笠貞之助的《忠臣譜》。在《忠臣譜》中,衣笠貞之助具體運用了愛森斯坦的「視覺、聽覺對位」理論,成功地採用了畫面與聲音的蒙太奇手法。
(10)1942年第一部有聲電影擴展閱讀:
由於有聲電影的出現,日本電影界出現了東寶、松竹和1942年根據「電影新體制」而創辦的大映公司之間的競爭,形成鼎立局面。
這一時期最初五六年間,是日本電影藝術收獲最多的「經典時代」。其中《浪華悲歌》、《青樓姊妹》屬「女性影片」,被視為這一時期現實主義作品的高峰。影片《土》,是第一部接觸到封建剝削制度的現實主義的農民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