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章子怡將四度出任2022年戛納電影節XR單元評委,她的影響力有多強
章子怡在2022年出任第四次戛納電影節XR單元評委。對於章子怡已經出任第4次戛納電影節當評委。章子怡的影響力是非常的強大。章子怡的演技才華得到了全世界的認可,尤其是她在21年所導演的處女座作品詩是電影我和我的父輩中一部短片就獲得了中國的好評,可以看出章子怡有的影響力也是非常的強大。
所以對於章子怡來說,第4次擔任戛納電影節評委可謂說影響力是非常的大,因為如果章子怡沒有一定的影響力,那麼也不會擔任4次戛納電影節,真的是對於章子怡來說是一個顏值又高演技又好的女明星。
Ⅱ 30歲之前,張曼玉和鞏俐,已經成為了華語電影女演員的天花板
華語電影女演員,有兩個天花板。
而且近二十年都很難看到她們的車尾燈,內地是鞏俐,港台是張曼玉。
兩人的年齡相仿,張曼玉比鞏俐大一歲,但這一歲卻不是鴻溝,因為她們通往塔尖的路好似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唯一的區別可能就是,張曼玉在王家衛的《旺角卡門》中,對表演開竅,確立表演風格,鞏俐在張藝謀的《菊豆》中,表演由青澀走向成熟。
她們都在30歲之前就已經站到了華語電影的巔峰。
1987年,鞏俐主演《紅高粱》成名,該片獲得柏林電影節金熊獎。
1992年的《秋菊打官司》令她奪得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女演員;1993年主演的《霸王別姬》榮獲戛納電影節最佳影片。
自此之後,鞏俐成為世界影史第二位主演影片包攬歐洲三大電影節最高獎的演員。
張曼玉的年輕歲月,同樣不遜色。
1985年,經紀人將其推薦給成龍,讓她在成龍執導的《警察故事》中擔任女主角,一炮而紅。
1987年,再度與成龍合作,出演《A計劃續集》,只是此時的張曼玉定位很清晰,就是一個花瓶。
1988年,張曼玉遇到了改變她演藝生涯的電影,王家衛的處女作《旺角卡門》,打通了任督二脈,擺脫了花瓶形象。
1989年的《人在紐約》讓她榮獲金馬影後;同年的《不脫襪的女人》又讓她成為金像影後。
1991年的《阮玲玉》,張曼玉憑借該片於次年獲得第42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成為首位在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中獲得最佳女演員獎項的華人演員。
別的女演員,30歲是她們的一道坎兒。
30歲之前她們可以接到不同類型的角色,定位也不會局限。
一旦過了30歲,流量決定戲量,給她們的都是重復度特別高的反派或媽媽級的角色。
這樣尷尬的定位,讓很多過了30歲的女演員還在拚命的拗著「少女感」,以求多一些戲份,多一些被認可。
可鞏俐和張曼玉似乎並沒有撞到這樣的「新秀牆」。
30歲之後,在接近不惑的年紀,是她們最黃金的時段。
這一時期的鞏俐,生活閱歷和演戲經驗都比較豐富,對於有層次的角色都會有一個飽和的狀態,這樣的表演出來後都會非常精彩。
她確實也做到了,《搖啊搖,搖到外婆橋》、《西楚霸王》、《周漁的火車》、《2046》、《藝妓回憶錄》都是體驗演技的角色。
30歲這一年,張曼玉宣布息影,兩年後重返影壇。
她交出的答卷,又是一個別人照抄都無法照抄的成績,出演的電影,幾乎每一部都是經典。
與黎明共同主演《甜蜜蜜》,被美國《時代周刊》選為年度全球十大佳片第二位,她本人也獲得了金馬、金像影後。
參演王家衛的《花樣年華》,張曼玉憑借片中的表演入選美國《 娛樂 周刊》「影史上被奧斯卡忽視的51個偉大表演第43位」。
2003年,張曼玉又一次創造 歷史 ,主演劇情片《清潔》,獲得第57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成為首位獲得該獎項的亞洲女演員。
她們從來不過於執著流於表面的東西,也不擔心自己會變老。
所以鞏俐才能在32歲擔任戛納電影節評委會成員,35歲成為柏林電影節評委會主席。
兩年後,擔任威尼斯電影節評委會主席,次年,又成為東京電影節評委會主席。
所以張曼玉才能在33歲成為柏林電影節主單元評委,兩年後,擔任威尼斯電影節主單元評委。
到了43歲,她又變成了戛納電影節主單元評委,之後成為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會員,擁有奧斯卡金像獎評委投票權。
她們的這份底氣,源於超神般的演技。
她們很善於深入挖掘和擴寬自己的表演面。
不僅對符合自身氣質的角色表現的游刃有餘,還對與自己反差的極大的角色完美駕馭,表演的全能性和不可替代性,在她們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
作為頂級演員,她們很注重不破不立,讓自己藏在角色後面,觀眾記住的從來都是角色,每次出演都會給觀眾「整容式」的體驗。
如鞏俐在《霸王別姬》中的表演,菊仙死前的最後一出戲,整整15分鍾,沒有一句台詞,但我們卻從鞏俐的表演中看到了角色全部特徵的交融。
在丈夫被押到街上遊行時,堅定無私的保護丈夫,看到丈夫揭發程蝶衣時,她的糾結與痛苦全部都有眼神傳達出來。
當段小樓把那把劍丟到火堆里時,她毫不畏懼地去撿,因為她知道這把劍對程蝶衣有多麼重要。
這期間雖然遭受磨難但她還是堅強的,在她的臉上看不到一絲無助和放棄。
可世事無常,被怨恨與憤懣充斥的程蝶衣說出她是娼妓的往事後,段小樓被迫與她斷絕關系。
段小樓為了自保說出了那句「不愛,不愛她」,聽聞此聲的菊仙徹底無奈,眼神和表情中盡是憤怒和心痛。
批鬥結束後,她把劍送給了程蝶衣,此時的她已無任何牽掛,有的只是對未來的絕望和對生命的放棄。
她的眼神與之前相比,已經沒有了光彩和神韻,剩下的是疲憊、暗淡,似有百般情緒卻一言不發。
這種對感情的剋制,對角色細節的拿捏,鞏俐詮釋的很完整,也具有層次感,就算她不說話,也能感受到人物的情緒起伏和信念變化。
如張曼玉在《花樣年華》中的硬實力表演。
《花樣年華》並沒有多少台詞鋪墊,連人物也只有十人左右,劇情更是虛幻飄渺,所以情節推動就得依靠演員的演技。
在《花樣年華》的每個鏡頭下,張曼玉的眼神和表情所傳達的意思都不盡相同。
她的眼神如刀,直接切入躁動的心;如風,溫柔掠過卻留下絲絲暖意;如電,雖無一眼萬年卻能叫人忘掉時間。
她眼神中的憂郁、柔情、迷離、悲涼、冰冷,在王家衛的導筒下於不同場景間轉換。
像鞏俐、張曼玉這樣的頂級演員,不會像其他女演員一樣,只知道一味的抱怨。
那些女演員沒有鞏俐和張曼玉對演戲的渴望和動力,更加沒有對演戲的心勁兒。
人,因為心老了,臉才會老,如果未曾對生活感到絕望,又何曾懼怕容顏老去,白頭發、皺紋什麼的,只不過是成熟以及魅力的象徵而已。
推薦閱讀
「姜子牙」不是爛片,而是動畫版的《沉默的真相》
國產電視劇怎麼了?
徐克最被低估的一部電影,既是香港西部片,又另類武俠片
Ⅲ 章子怡擔任戛納電影節XR單元評委,她在影視圈地位如何
章子怡擔任戛納電影節的單元評委,章子怡在影視圈的地位是非常高的,因為章子怡有實力有顏值,更有這個資格。
最後,小編個人是非常欣賞章子怡的,也期待章子怡能夠在戛納電影節上有不錯的表現,然後讓更多的人喜歡上章子怡。
Ⅳ 第62屆戛納電影節的評委名單
7名評委:義大利女演員阿西婭·阿爾真托、土耳其導演努里·比格·錫蘭、韓國導演李滄東、美國演員詹姆斯·格雷、英國作家哈尼夫·庫雷希、美國女演員羅賓·賴特·佩恩和舒淇。
在「電影基金獎」和短片單元方面,評委會陣容依然強大。英國著名導演約翰·布爾曼領銜,法國導演貝特朗·博內洛、突尼西亞導演法里德·布格迪爾、葡萄牙女演員萊昂諾爾·西爾韋拉和章子怡將共同選出這一單元的優秀影片。
其間正式競賽單元中的20部影片角逐本屆電影節最高獎——金棕櫚獎。美國3D動畫片《飛屋環游記》將為本屆電影節揭幕,這是戛納電影節首次選擇一部動畫電影作為開幕影片。本屆電影節閉幕影片的殊榮則歸屬讓·庫南的作品《香奈兒與斯特拉溫斯基》。
Ⅳ 法國74屆戛納電影節開幕,主競賽評審團都有誰他們都有何背景
第74屆戛納電影節即將開始,主競賽單元評審團主席成員已經在網上得到公布。從新聞報道看來,主席團的成員有斯派克·李、瑪吉·吉倫哈爾、梅拉尼·羅蘭、宋康昊等人。他們將在戛納電影節上,一同見證優質的電影作品,並為它們評獎。
這些人都是各個領域的人才,比如說評審主席斯派克·李,電影《局內人》就是他的作品;宋康昊,是韓國知名男演員,深受大眾喜愛的《寄生蟲》就是由他主演。此外,在這次的評審成員中,還有一位女歌手。
3、後三個人傑茜卡比較全能,導演、編劇、製作人、演員全都做過,並且每一個身份都有代表作品。在國際電影節擔任評審團成員,對她來說已經是家常便飯;小克萊伯是巴西著名導演,曾經還在平遙國際電影節擔任過評委,在國內外都很有名;瑪蓮·法莫和其他人不一樣,是唯一一個評審團里的女歌星,雖然出演過一些電影,但是主要還是在歌壇發展。
作為國際三大電影獎項之一,每年的戛納電影節都能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評審團的成員也都是精英。2021年的評審團集導演、編劇、製作人、演員、歌手等多個領域的人才於一體,相信他們的出現會給戛納電影節帶來不一樣的亮點。
Ⅵ 章子怡是戛納電影節XR沉浸影像單元評委,她參加過幾次戛納電影節
她曾經參加過三次戛納電影節,這是第四次了。
章子怡已經成為國際知名電影節的常客,多次擔任評審團評委,甚至在2005年成為奧斯卡終身評委。演技過硬,氣質非凡,骨感美女的“國際章”絕對實至名歸。如今,章子怡已經逐漸淡出熒屏,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她的家庭生活中。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刪除)
Ⅶ 章子怡擔任戛納XR單元評委,這對她來說是種怎樣的榮譽
第75屆戛納電影節電影市場XR沉浸影像單元公布評委會陣容,而章子怡擔任了戛納XR單元評委,這是章子怡第4次擔任戛納評委,而這個也足以說明戛納電影節對章子怡的厚愛。這對於章子怡來說,我認為是一個比較高的榮譽。
其次這個電影節的分量還是比較重的,尤其是屬於國際上面的,並不是國內的,那麼這就認為那就證明演員不僅僅得有國內的人口度,同時還得有國際上認可度,才有可能有資格,和章子怡同被評為評委的其他人都是有著非常經典代表作品的,都有著很高的認可度。
Ⅷ 戛納電影節評審團獎是什麼獎
戛納電影節評審團獎又名評委會獎,是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的主要獎項,是僅次於金棕櫚獎和評審團大獎的三等獎,在世界影壇具有公認的權威性和巨大的影響力,是對世界傑出電影藝術家的表彰。
1951年至1966年,評審團特別獎是戛納國際電影節的二等獎。1967年,二等獎改為評審團大獎,評審團特別獎取消。1969年,增設評審團獎。20世紀90年代,評審團特別獎曾出現兩次。此外,1946年曾出現國際評審團獎。
評審團獎的華人獲獎情況
1、1993年(第46屆):侯孝賢《戲夢人生》
《戲夢人生》是一部記實性的電影,由侯孝賢執導,台灣布袋戲大師李天祿飾演本人。影片於1993年9月13日在加拿大上映。
影片以李天祿前半生的生活經歷為敘事主線,李老本人的口述回憶與拍攝重塑的場面相互穿梭交織,以李天祿的個體經歷呈現出台灣自清末至1945年日本投降五十年間的歷史風貌。
2、2005年(第58屆):王小帥《青紅》
《青紅》是由星美傳媒出品的一部劇情片,由王小帥執導,高圓圓、李濱、姚安濂、秦昊等主演。該片於2005年5月17日在法國上映。
影片講述了一個發生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期的故事,父親認定遷回上海才是唯一的幸福,於是將自己的理想強加於女兒,因此扼殺了青紅人生中最可貴最美好的青春時光。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戛納電影節評審團獎
Ⅸ 章子怡將擔任戛納電影節評委,她的業務能力如何
章子怡的業務能力還是相當抗打的,她自身不僅擁有與超強的演技實力,並且她的影視作品還屢屢獲獎,在國際內外都享有一定的聲譽和贊譽。章子怡能夠擔任戛納電影節的評委,這說明國際上對章子怡是持認可態度的。章子怡出道即巔峰,她的影視劇作品是無數觀眾嘖嘖稱奇的存在,隨便拿出一部作品來,都夠很多人當作榜樣去學習和對待。
章子怡深受戛納電影節的厚愛,她自身主演過的不少電影作品也在戛納電影節上獲得過榮譽獎項。細數章子怡過往的作品,真的是一代傳奇人物,她主演的《卧虎藏龍》、《夜宴》、《十面埋伏》、《一代宗師》都是大家謹記於心的好作品。
Ⅹ 章子怡擔任戛納XR單元的評委,這是她第幾次擔任戛納電影節評委了
這是章子怡第四次擔任戛納電影節評委,足以感受到戛納對章子怡的認可和喜歡,這次章子怡擔任戛納電影節評委也獲得了很多網友們的支持,章子怡這也算是給我們國家長臉了,她之所以可以受到戛納電影的青睞,絕對不止是因為章子怡的人氣和熱度,更重要的是看重章子怡的實力,官方認定她有這個資格擔任戛納電影的評委,所以才會再次邀請章子怡,章子怡也憑借多部作品證明了自己的實力,這的確是一個值得讓人開心的消息。
這也是對章子怡專業能力的一種認可,她也確實有這個實力和魄力,我們也很期待在戛納電影節看到章子怡,也希望她可以繼續給大家帶來更多精彩的作品,如今章子怡已經轉為幕後工作人員,她今後大部分的精力會傾注在創作作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