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2017年全國電影總票房達多少元
截至11月20日,2017年全國電影總票房突破500億元大關,創下新紀錄。
過去是怎樣的呢?
從2003年電影產業化改革啟動時的全國總票房10億元,到只用324天即突破年票房500億元,中國電影只用了短短十幾年,這是世界電影史上都未曾有過的速度。
業內人士如何說?
業內人士指出,中國電影產業的迅速發展得益於改革釋放出的巨大活力,在十幾年改革的積累下,中國電影已經躍上了一個全新的發展台階,正在改寫著以好萊塢為單極話語權的世界電影格局。
如今的趨勢如何?
近年來,中國電影市場始終以年均30%左右的增長率保持高速增長。2012年,全國電影票房170.73億元,中國超越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電影市場;2013年,突破200億元;2014年,逼近300億元;2015年,達到440億元……正當人們期待著2016年中國電影市場突破500億元的時候,當年票房卻僅較上年增長了3.73%,以457億元收尾。一時間,有人說中國電影市場已經觸到了「天花板」。
也有人認為中國電影市場高速發展的神話已經結束,進入了漫長的低速發展期。然而,今年以來中國電影市場的發展態勢,對這些言論給予了有力的回擊。
⑵ 2017年中國電影票房達到559億元了嗎
據報道,來自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電影總票房達559.11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3.45%,城市院線觀影人次為16.2億,比上年13.72億增長18.08%,電影產業發展態勢良好。
隨著「電影走出去」呈現出新的亮點和特徵,已與20個國家簽署了電影合拍協議,金磚國家電影節等活動順利舉辦,為推動中外人文交流積累了重要經驗。
⑶ 截止到2017中國的電影票房最高多少 2017年中國總票房會比2016年高嗎
1、最高的就是——戰狼2(截止8月11日,上午9:00)
實時票房: 0.27億
上映: 16天
累計票房 40.12億
估計可能達到50億左右的票房。
2、現在2017年上半年票房272億,2016年總票房475億。
3、由於有戰狼2,貢獻的50億票房!加上下半年票房,超過去年不成問題!
⑷ 中國網路視頻用戶已超過5億人了嗎
據報道,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發布的一項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底,全國共有網路視頻用戶近5.79億,網路直播用戶規模達4.22億。
專家表示,進行網路直播、發布網路短視頻的人群,一部分是以此為職業,如網路主播等,以出位內容博得眼球進而賺取收入,另一部分則是出於新奇、炫耀等心理,折射出當下青少年生活方式單一、心理健康教育缺失、法律意識淡漠等問題。
今年以來,主管部門頻出重拳,給一路狂飈的網路視頻行業踩下了急剎車,約談、整改、下架,低俗惡搞打色情擦邊球,青少年是主要受害者,希望更多的不良視頻可以早日被整治!
⑸ 截止到2017中國的電影票房最高多少
據悉,2017春節電影票房統計破30億了。春節期間,電影票房繼續保持增長。藝恩數據顯示,截至2月2日16時5分,春節檔(1月28日至2月2日)票房報收31.32億元,較去年春節檔30億元的票房成績略有增長。
⑹ 2017年中國電影票房達到了多少億
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12月31日晚發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電影總票房為559.11億元,同比增長13.45%;國產電影票房301.04億元,占票房總額的53.84%;票房過億元影片92部,其中國產電影51部;城市院線觀影人次16.2億,同比增長18.08%。
電影局負責人稱,2017年,電影產業促進法順利實施,「放管服」改革為市場帶來更多活力;我國作為世界第二大電影市場的地位更加鞏固,成為全球電影市場增長的主引擎;「電影市場規范年」活動深入開展,為產業健康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電影走出去」呈現出新的亮點和特徵,我國已與20個國家簽署了電影合拍協議,金磚國家電影節等活動順利舉辦,為推動中外人文交流積累了重要經驗。
⑺ 龍標電影網路首發率上漲370%,多元分賬+巨頭入局沖擊傳統院線
作者:龐李潔
不久前,春節檔電影盜版大案宣布告破,案件涉及《流浪地球》《瘋狂的外星人》《新喜劇之王》等8部春節檔影片。據不完全統計,由於網路盜版高清電影的傳播,對院線票房和正版視頻平台造成的損失約7.87億元。
愈發猖獗的盜版內容不僅阻礙了部分觀影群體走進影院,也觸動到視頻平台的利益,造成了線上線下大面積的票房損失。
盡管網路盜版電影無法超越院線的觀影體驗,但是在「免費」方面還是可以「完勝」買了版權的網路視頻平台的。
當前,傳統院線與優愛騰等網路視頻平台之間幾乎零窗口期的對接,不僅擴展了影片的消費場景,還延長了影片的票房收割周期。電影的線上發行勢必會成為未來的趨勢,而且將是一片充滿想像的藍海。此時,打擊盜版的意義就更加重大了。
今年,春節檔的多部影片都在下映後隨即登上各大視頻平台,其中《瘋狂的外星人》《飛馳人生》等影片都採用單片付費的模式,《新喜劇之王》在付費期間,僅在騰訊視頻一家的播放量就達到1億次以上,取得了不錯的網端收益。傳統院線與網路院線的「無縫銜接"不僅滿足了更多元的觀影需求,也有利於帶動電影大盤的票房擴張。
隨著網路視頻走向付費時代,網路院線覆蓋的用戶規模持續擴大。工信部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網路視頻付費用戶已經佔到總體網路視頻用戶的50%以上,達到53.1%。各大視頻平台的付費用戶將近3億。
在高速增長的付費群體中,電影是拉動用戶付費的首要因素,佔比將近40%。值得注意的是,各大視頻平台的影片庫除了傳統院線的二輪內容,快速走向精品化的網路大電影也正在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2018年,全網共34部網大分賬票房突破1000萬,而2017年這一數據則為13部,其中,2018年分賬最高的網大《大蛇》的票房更是突破了5000萬。
網路院線的票房天花板不斷被刷新,也吸引到更多資本和人才入局,甚至一些已經拿到龍標的影片也開始將網路作為首發渠道。尤其對一些中小成本影片而言,網路院線越來越多元的分賬模式更有利於抬高此類影片的票房上限。
在利益驅動下,「網院同步」發行或成常態。隨著選擇「網院同步」發行的影片規模不斷擴大,內容上的直接沖突將加劇網路院線對傳統院線的沖擊,不過雙方並非完全對立,用戶對不同消費場景的需求使兩者互補共生成為可能。
盡管網大對網路院線的票房貢獻不斷走高,但網大從誕生至今一直位於電影行業「鄙視鏈」的底端。不久前,網上流傳著一張關於電影行業的「鄙視鏈」圖,網大甚至未被列入其中,可見網大在業內地位之低。
傳統院線看不起網大,一方面在於網大在誕生之初,就給人粗製濫造、蹭IP、山寨、打擦邊球的負面印象。另一方面,隨著網大質量普遍上升,盈利能力增強,也將加劇網大與院線電影之間的競爭關系。
當然,國產網大目前還處在發展初期,無法與傳統院線電影一較高下。但對比國外來看,發展相對成熟的Netflix即便花高價加入美國電影協會,但卻始終沒有叩開美國影院業主大會的大門,兩者之間不可調和的原因更多地在於利益沖突。
在刻板印象和潛在隱患之下,網大想要打破行業「鄙視鏈」,只能從擴展利潤和精耕內容兩方面著手。
1、各平台分賬模式多元化,網大票房整體抬高
此前,鏡像 娛樂 (ID:jingxiangyule)曾在《2018年34部網大分賬過1000萬,同比增長160%,網大走向精品多元化》一文中詳細解析過優愛騰三大平台的網大分賬模式。各平台通過內容評級劃定分成基數,再根據有效播放確定分成額度。除了內容分賬,各大平台還有拉新會員分成、廣告分成等,再加上當前的單片付費模式,網大的分賬形式越來越多元。
而且,各大視頻平台的分賬模式都在向著去「唯流量論」的方向發展,給優質內容更大的獲利空間。據統計,2018年,網大分賬TOP30累計票房超6億元,網大的市場規模不斷擴大。
2、巨頭入局,精耕內容
不斷做大的網大盤口開始吸引更多資本和人才入局,尤其是在網大走過野蠻生長期之後,資本更多地向頭部公司集中。2017年下半年,新片場D輪融資額達到了1.47億,淘夢影業也完成了9000萬的B輪融資。網路院線的票房表現成了這些公司潛力評估的標准之一,其中與愛奇藝有過合作的多家公司融資額都達到了千萬級別。
不僅如此,傳統的電影公司和電影人也在近兩年紛紛進軍網大行業。例如,華誼兄弟、歡瑞世紀、慈文傳媒等通過開設或收購新媒體子公司布局網路電影領域;歡喜傳媒公告稱將在未來六年內,擁有對張藝謀執導的三部網路系列影視劇的獨家投資權,而這三部網路系列影視劇有可能就包含了網大。
內容品質的抬升將逐漸撕掉網大粗製濫造的標簽,而更大的利益空間則將吸引更多影片投向網路院線的懷抱,甚至包括一些傳統院線電影。相關數據顯示,2018年拿到龍標,卻以互聯網為第一發行渠道的作品共146部,比去年增長370%,越來越多的龍標電影開始更加重視網路院線的發行能力。
不可否認的是,當前,傳統院線的影片質量整體更高,大屏、3D、超清等技術也能給用戶帶來更好的觀影體驗,但是伴隨著互聯網的沖擊和新的消費習慣形成,傳統院線的發展也暴露出一些問題:
1、傳統院線承載力有限,整體供過於求。 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8年,國內年產電影達到1082部,全球年產電影上萬部,但傳統院線上映電影僅400餘部。
2、傳統院線排他性強。 觀眾在選擇影片觀看時,往往非此即彼,因此對於同一天上映的電影,更多排片給頭部,腰部、尾部的影片票房空間相當有限。
3、傳統院線觀影成本高。 這個成本不僅是電影票價,還包括花費的時間成本,觀看一部時長在1個半小時的影片往往需要花費的時間在3個小時左右。
4、部分用戶選擇的自由度被限制。 傳統院線電影作為一種社交 娛樂 方式,大多數是群體觀影,個性化的觀影需求受限。
5、「私密」觀影的需求增長。 2017年,私人影院的規模從2014年的200家發展到上萬家,反映出觀影群體對私密空間的需求在高速增長。另外,CBNdata數據顯示,2015年至2017年,單人觀影規模持續擴大,若影片在網路、影院同步發行,這部分群體轉向網路觀影的概率更大。
相比之下,網路院線的發展能在很大程度上彌補傳統院線的短板。網路院線拓展了影片的發行渠道,能夠有效減少影片在傳統院線「一日游」的現象,緩解傳統院線供不應求的排片壓力。尤其是對中小成本的影片而言,與其在與頭部影片的競爭中淪為炮灰,不如將網路院線納入發行渠道,以更穩妥、更多元的方式獲取投資回報。
2018年,共有9部電影「網院同步」上線,盡管其中並沒有票房特別高的影片,但還是給市場帶來了一些驚喜。例如,《S4俠降魔記》影院票房364萬,網路分賬1322萬;《九門提督》影院票房0.9萬,網路分賬1054萬,是傳統院線票房的1171倍;《天下第一鏢局》影院票房50萬,網路分賬994萬等。由此可見,一些在傳統院線競爭力較差的影片確實能夠在網路端拿到更好的收益。
在這樣的發展趨勢下,未來,中小成本的傳統院線電影選擇「網院同步」發行將成常態。傳統院線與網路院線對多元消費場景的覆蓋也有利於拉動電影大盤票房整體上揚,但隨著「網院同步」發行的影片規模擴大,在內容上的直接沖突或將加劇網路院線對傳統院線的沖擊。
不過,即便如此,網路院線與傳統院線也並非是完全對立的關系,兩者的存在將滿足觀眾更多元的消費需求。影院觀影是一種時間上的重度消費,往往伴隨著用戶的社交需求;而線上觀影則相對輕度,影片選擇和時間安排都更加自由。尤其是在大片雲集的重要檔期,頻繁的影院觀影並不現實,網路院線則能夠滿足用戶在單一檔期內觀看多部影片的需求。
另外,還有很多用戶會在影院看完大片之後,再去視頻平台二刷。可見當下觀眾對傳統院線和網路院線的選擇並不是非此即彼。
當然,從目前電影市場的發展趨勢來看,隨著網路院線發行能力增強,營銷體系完善,網大在資本和人才加持下輸出更多精品化內容,必然會對傳統院線造成一定的沖擊,但最終沖擊的程度如何則取決於用戶對不同消費場景的偏好程度和觀影習慣。
⑻ 2017年中國電影票房同比增長了嗎
據報道,2017年全國電影總票房達559.11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3.45%,城市院線觀影人次為16.2億,比上年13.72億增長18.08%,電影產業發展態勢良好。
2017年,「電影質量促進年」取得實質性成果。以迎接黨的十九大和紀念建軍90周年為契機,一批優秀獻禮影片取得了可喜突破,樹立了主旋律影片創作的新標桿。多題材、多類型、多樣化的創作格局更加鞏固,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全年共有13部國產影片票房超過5億元,6部國產影片票房超過10億元,影片《戰狼Ⅱ》以56.83億元票房和1.6億觀影人次創造了多項市場紀錄,成為國產電影的突出亮點。中國電影新力量不斷成長壯大。
⑼ 近40部網路電影分賬破千萬,網大的春天來了嗎
客觀地講,一部電影的好壞,並不會因為它的播出形式而發生質的改變,而網路電影的回暖,在一定程度上讓我們對整個行業抱有了更多的期待。網大的春天來了嗎?確切地講,網大的春天一直都在,只是人們對事物的感知程度不同罷了。
2021年的院線電影市場持續低迷,但與此同時,網路電影的發展勢頭正猛以往的網路電影常常與「劣質」「low」這樣的貶義詞相關聯,流水線產品一般的網大不僅劇情毫無新意,演員的演技也是一言難盡,甚至大部分電影會用性感惹眼的宣傳海報做噱頭,這種低端的營銷方式使人反感。
雖說目前的網路電影與院線電影仍存有一定的差距,畢竟在家觀影與在影院觀影的觀感是不同的,影院的巨幕與收音給觀眾帶來的視覺與聽覺上的體驗是網大無法取代的,但不可否認的是,隨著製作質量越來越精良,網大的發展正在更新換代,屬於網路電影的春天,相信在不遠之後就會到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