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有沒有描寫蘇聯大清洗時期的電影
名為「烈日灼人」,又名《毒太陽》(1994),近期沒拍。
Ⅱ 那部美國電影里有一個節日叫年度大清洗
電影叫《人類清除計劃》由詹姆斯·德莫納克執導,伊桑·霍克、琳娜·海蒂、艾德文·霍德吉等人主演的驚悚片。
本片講述了在2022年,由於地球人口過多,美國政府展開了一個12小時內允許所有犯罪行為的計劃,來減少一定人類數量。男主人公James 的房子裝有先進的安保系統,然而孩子在別人的呼救聲中擅自打開了家門,一群罪犯的到來使一家人就此陷入危險之中。
(2)大清洗系列電影擴展閱讀
劇情介紹:未來的美國,全國失業率僅為1%,犯罪率則創下史上最低紀錄,暴力幾乎消失無蹤。美利堅合眾國彷彿進入宛如天堂的美好黃金時代,而促成這完美表象的則是前所未聞的大掃盪計劃。
國家為了有效釋放公民心底的壓抑和不滿情緒,特別規定每年有一天的晚上7點之後舉行長達十二小時的全國性大掃盪,屆時人們將走上街頭,展開完全不用承擔法律責任的毆斗與殺戮。
在這個畸形的時代,安保系統推銷員詹姆斯·桑丁(EthanHawke配音)大發其財,與妻子兒女過著養尊處優的幸福生活。
又是一年大掃盪之夜到來,桑丁一家端坐固若金湯的豪華府邸,在屏幕前觀賞殺戮之夜的表演。誰知這一晚,詹姆斯的兒子查理出手拯救了一名被追殺的流浪漢,桑丁一家不可避免被捲入血腥的漩渦之中。
Ⅲ 《鋼鐵雄心4》大清洗留誰比較好
《鋼鐵雄心4》大清洗留羅科索夫斯基比較好。
《鋼鐵雄心4》(Hearts of Iron IV)是由瑞典游戲發行商Paradox Interactive開發的一款著名的二戰模擬游戲。它是《鋼鐵雄心》系列的一款作品。
2014年1月24日,Paradox Interactive人氣戰略系列最新作《鋼鐵雄心4》發布了寫實版二戰記錄預告片,希特勒、丘吉爾、斯大林、羅斯福等人皆在其中。毫無疑問故事將在反法西斯戰爭中開展,諾曼底登陸、冬季攻勢和廣島原子彈爆炸或將一一呈現在游戲之中。
海軍單位
海軍主要由數量不等的驅逐艦、巡洋艦、戰列巡洋艦、戰列艦、航母和潛艇組成的艦隊組成。海軍的任務包括奪取制海權,消滅敵方艦隊、護送運輸船等。
在安裝dlc「炮手就位」後,玩家需要研究艦體、艦艇裝備、艦載機等科技,消耗海軍經驗手動設計艦船,為其裝配各種不同的部件以建造不同種類和用途的戰艦。
Ⅳ 求俄羅斯1992那年拍攝的一部名叫《契卡》的,揭露蘇共大清洗的故事片的下載地址。
大清洗的時候,挈卡名稱改為內務部,肅反委員會這些名目,專以濫用酷刑,甚至自己編造假供讓犯人簽字出名,並且接受告密。每一個犯人只要落入這個機器,都必搞出罪來,另外還要供出一堆熟人,有可能越熟的人越倒霉,因為他們會窮追到讓你說出所有認識的人,人的記憶就是這樣,心防被攻破到不顧一切,越熟的名字越記得住也就越說得出。。。幾任領導人干盡壞事,但都在民憤井噴的時候,被處置和替換,就像替斯大林作替死鬼一樣。
就這么點故事。
Ⅳ 普羅米修斯 電影主要講什麼
你好,普羅米修斯是2012的新片。很多觀眾說看不懂,是因為他們沒有把經典異形系列的劇情與其連接。而這部電影正是異形的前傳,所以它主要講述的就是異形的發展與人類的關系,以及那個時代(就是未來)的世界觀。結局出現了原種異形,那麼《異形》的故事也就展開了。其中人類的原始基因=異形的原始基因。也就是說他們都是依靠神(片頭的光頭人種,可以說是外星人)的後代。
Ⅵ 求關於烏干達種族大清洗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並在哪裡能看到啊 謝謝
你好,如果是關於烏干達的種族電影
《末代獨裁》福里斯特·惠特克主演,因此獲得第79屆奧斯卡獎最佳男主角
另一部《烏干達天空下》是一部紀錄片,描寫烏干達童子軍。
如果,你說的是1994年盧安達種族大屠殺事件吧
《盧安達飯店》
《殺戮禁區》
這兩部,網路一搜就有可以在線觀看~
Ⅶ 《辛德勒的名單》觀後感300字
當看完一部作品後,能夠給我們不少啟示,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觀後感吧。那麼你會寫觀後感嗎?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辛德勒的名單》觀後感300字,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幸好後來畫面轉成彩色的了,給人予希望,我也長長舒了口氣。
彩色的畫面中,那些倖存的猶太人表情庄嚴地來到一座看似普通的墳墓前有序地進行祭奠。這看似普通平凡的墳墓里卻安躺著一位偉大的人物,他就是奧斯卡、辛德勒。
他曾經是一位十分富有的德國老闆,在德國人血腥屠殺猶太人時,他和許多高級德國軍官認識。當時他完全可以榮華富貴下去,但他不像其他德國人那麼殘忍自私,正義和良知最終讓他做出營救猶太人的決定。
他開始用大把大把的金錢,鑽石賄賂各級軍官,並按人頭買下了數千個即將送往可怕的奧斯維幸猶太人。找借口說是把他們應聘為工人,而他卻讓猶太人整天在工廠了自由做事,工廠根本不生產一樣東西。最終他的錢用光了,破產了。
後來,德國投降了,在二戰中輸了。因為辛德勒是德國人,所以他的下半身便是不斷地逃亡。
雖然他的物質沒有了,但他善良和正義的偉大壯舉留在了所有人的心中,他得到了人們的尊崇,早已超脫了物質層面。
電影畫面由黑白轉成彩色,這是為你辛德勒轉的,也是為正義轉的。
《辛德勒的名單》這部影片很長,需要有很大的耐心細細觀賞。影片給人的震懾力很大。我為納粹的種種毀滅人性的行為而感到發指,那些堆積如山的屍體,那些奔涌而出的血液,即使是黑白的,也叫人感到戰栗。
是的,恐怖像黑夜一樣布滿整個世界,人們彷彿失去了所有希望,紛紛陷入絕境。而正是辛德勒的一份名單,解救了1000多苦難的靈魂,在我看來,1000多不是具體的數字,而是無數累加的希望,傳遞到每一個後代。
我們,也曾看到影片中的富有深意的彩色。首先是希望的泯滅,在以個普通猶太家庭對經典的吟誦,蠟燭燃燒殆盡,只剩最後一絲青煙,接踵而至的是他們的末日。再有,是微弱的希望存在,表現在一個傳紅色衣服的小女孩,她是如此天真爛漫,卻正經受著無以復加的痛苦折磨和恐慌,最終被無情的殺死,紅色隨之褪去。最後是希望的重生,依然是熒熒的燭光,1000多人獲救了,解放了,獲得了新生。
他們以及他們的後代,一起紀念辛德勒這一代表了,最黑暗之中的光明之神,心懷著最大的虔誠。
真心的希望,世界沒有紛爭,沒有謾罵,沒有仇視,沒有殺戮。我們擁有的都是愛與和平。讓希望鋪滿大地。
黑白,正如影片給人的視覺效果,從頭至尾影片都籠罩著一層莫名的.憂傷,一種淡淡的壓抑。跟《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一樣,影片站在德國商人辛德勒的角度真實的展現了二戰時期納粹的暴行,與之不一樣的是,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來自德國的企業家奧斯卡·辛德勒在二戰時期利用價格便宜的猶太人大發戰爭財,但隨著與會計伊扎克·斯泰恩以及眾多猶太人的相處,辛德勒的良知開始覺醒並且不惜冒生命危險反叛納粹,原先的商業性工廠最終成為了猶太人的避難所。影如其名,看著他一次又一次去爭取名額,看著眼前的名單越來越長——這意味著,更多的猶太人將會被拯救,然而「如果我的生活不那麼奢侈,我能夠再多救些人,如果我再多賺點錢……我太荒唐揮霍了……」辛德勒仍然在自責,在懺悔,想必所有人都會被感動吧!影片的結尾,是辛德勒的墓地,千言萬語匯成一句「感恩永遠不變」,這是所有猶太人由心中發出的對辛德勒最真摯的感激。
《辛德勒名單》這部電影,主要講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發生的一件悲慘的事情。德國軍隊佔領波蘭以後,開始大批屠殺猶太人,他們可以很隨意的屠殺猶太人,比如說用毒氣室、狙擊、焚燒、活埋等等慘無人道的方法。辛德勒先生看到了這一切以後,非常傷心,他決定拯救猶太人。於是他運用自己的頭腦和智慧開了一家工廠,專門生產軍需品。他先拿出名貴的酒和錢財來賄賂那些軍官,然後再用錢買來很多猶太人,讓這些猶太人在他的工廠里做工人,這樣就可以不被送到集中營去。工廠里的所有工人都非常尊重和感激辛德勒先生,他的大仁大義讓全世界的猶太人都感動。他利用這種方法拯救了1100猶太人,戰爭結束以後,辛德勒宣布他將要離開這座工廠,所有的工人都將被解放,而辛德勒卻自己逃亡在外。
看完這部電影,我對戰爭了解了很多,我原先一直夢想著參加戰爭,想到戰場上撿子彈、撿槍。可我現在才明白,一次戰爭會奪去多少人的財產,多少人的性命啊!戰爭是殘酷的,它不會因為你的地位有多高,就不會去靠近你,戰爭是隨時可以發生的,希望以後再也不要發生戰爭了。
今日晚飯後看了一部電影《辛德勒的名單》,這其實不是第一次看了,之前看的經常被打斷,沒能完整看下來,今晚一向持續看到了十點多。這部電影的確是經典之作,有著觸動人心的力量。
在納粹殘暴環境中猶太人仍堅持對生活的熱情,「最糟的已經過去了」給予他們期望,使其擁有活下去的勇氣,在猶太街區,人們聚在一起說著話——「此刻我不用擔心誰來搶我的生意了」、「我好一陣子沒能好好想想了,此刻總算能夠想點事情」、「從來沒有比此刻更自由的了」,這些話看似平常,卻是充滿能量的,他們在影響周圍,讓環境變好,就是這些能量讓他們在一次又一次的苦難面前堅強地活了下來。
當看到辛德勒的猶太倖存者在辛德勒墓前放置石頭表達感激與敬意時,我在想:「我過世後,我所期望的他人的評價又是如何的呢」
每當看到猶太人遭受苦難,卻仍堅持對生活的樂觀,我的內心對我說「你此刻的日子是多麼的幸福呀,生命短暫、脆弱,請像影片中的猶太人一樣珍惜生命,熱愛生活,不要被無謂的事情困擾,你能夠活得更歡樂的!」
腦子一片漿糊,我感到還有很多想表達,卻又無從說起,我想這是否就是一部好電影的動人之處。
昨天看了一部很經典的電影——《辛德勒的名單》,講述的是二戰時期迫害猶太人的經歷,以及商人辛德勒後來拯救了1200名猶太人的故事。這部電影出自著名導演斯皮爾伯格之手,全片用黑白兩色敘事,給人以一種陰郁的悲傷。辛德勒原本是一名納粹黨員,一名靠戰爭發財的商人,開辦了一家搪瓷工廠以賺錢,並僱傭了底薪的猶太人。當時的猶太人已經開始被受壓迫。後來,希特勒開始了對猶太人的大清洗,數以萬計的猶太人被抓捕並被殘忍殺害。辛德勒目睹了納粹的暴行,良心發現,在集中營內開辦工廠,收容猶太人。後來甚至用自己所賺的錢買通納粹,將1200名猶太人帶離了集中營,讓他們得以存活。
全片充滿著黑暗與陰郁的色彩,但是有一幕卻讓我印象極其深刻——在辛德勒目睹納粹迫害猶太人時,在大街上有一個穿紅衣服的小女孩,她是全片中唯二的彩色,她在大街上快速穿梭,然後隱匿。再一次出現時,她已經出現在了運送屍體的推車上,等著被焚化。這個小女孩給我以極大的震撼——紅色代表著生命,代表著希望。這個小女孩的出現是全片的轉折點——辛德勒就是在這個時候,開始下決心憑自己的力量拯救猶太人。辛德勒最後幫助1200名猶太人重獲新生,自己卻成為戰犯,並且傾家盪產。他為什麼這樣做?為的是基本的倫理道德,也是屬於對生命最起碼的尊重。
電影的最後,屏幕的色彩逐漸由黑白變為彩色,這象徵著猶太人重獲新生,也標志著人類社會對人性的挽救與新的認知。人類,無論是天主教還是猶太教,無論是白皮膚還是黑皮膚,都將和平相處,手挽手步入新的時代。這部電影也是想告訴我們,一切人生而平等,人人都有追求幸福與自由的不可轉讓的權力。
戰爭,能揭露一個人的丑惡嘴臉,也能展現一個人閃光的一面。辛德勒在看到猶太人的慘狀後,用自己的大部分財產換取猶太人的命,他的名單上列印著一千一百多個人的名字,這不僅是名單,更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辛德勒舍棄了很多東西,卻保護了一群生命,一個民族!
在猶太人成為自由民時,他們用唯一的金子為辛德勒做了一枚戒指,上面刻著:當你拯救了一個人,就等於救了一個世界。
這是辛德勒對自己的救贖,他的善行使一千多個人得以生存。想必,這是人性的光輝,是我看到的在這部影片中納粹人的唯一閃耀的光芒。我時常想,假如我是辛德勒,我會傾其所有拯救猶太人嗎?假如我是戈特,我會殘忍無情地屠殺他們嗎?又或者我是那個時期的猶太人,我是否能忍受避難時躲在糞坑裡?是否能不懼怕死亡?我該怎麼生存,又該怎麼死去。我無法知道,因為我的懦弱,因為我沒有勇氣去面對,更不知道該如何選擇。所以,我只能當一個旁觀者,為辛德勒的光輝贊頌。為戈特的殘忍而憤怒,為無辜遇難的猶太人而惋惜,為倖存的猶太人祝福。
時至今日,難忘的是那份厚重的名單,更歷歷在目的是黑白畫面中穿梭在人群中的紅衣女孩,她是最熾熱的火焰,也是人們心中最灰暗的角落。
《辛德勒名單》真實的再現了德國企業家奧斯卡。辛德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保護1200名猶太人免法西斯殺害的,真實的歷史事件。
殘酷血洗,揭示出納粹分子的丑惡,那時多麼的令人氣憤,生命在辛德勒們眼中到底是什麼!辛德勒醒來了,辛德勒的良心使辛德勒脫離魔鬼的行列,那時的辛德勒只有一個想法:盡可能更多地保護猶太人免受奧斯威辛的死亡。於是辛德勒制定了一份聲稱辛德勒的工廠正常運轉所"必需"的工人名單,通過賄賂納粹官員,使這批猶太人得以倖存下來。
獲取暴利之後的辛德勒曾對辛德勒的妻子說:「我敢說那裡的人,辛德勒們不會輕易忘記辛德勒,辛德勒們會說;'奧斯卡·。辛德勒人人都記得辛德勒,辛德勒做出了傑出的事,辛德勒能做別人所不能的,辛德勒空手來到那裡,帶著兩只旅行箱離去,裝滿了世上的財富。」說那番話時,辛德勒追逐的是金錢,但最後辛德勒得到了比金錢更可貴的財富——永恆。
生命的見證《辛德勒名單》。寫下這個題目。腦中思緒萬千。卻不知從何說起。那份凝重與深刻就足以是呼吸無從落腳。我看到身邊朋友。那輕松的姿態和歡笑的面孔。我看到湛藍的天。粉嫩的桃花。新綠的樹枝。有陽光暖暖的照在身上。我感覺到心頭的沉重。連眼角也滲著苦澀。可我沒有哭的勇氣。在歷史的傷痛里。我找不到詞彙來形容我的渺小。拯救一人就是拯救全世界。整部影片都是黑白基調,但在中間卻出乎意料地出現了一點紅,一個身穿淡淡紅衣猶太小女孩在遠遠的背景中奔跑,那一刻,她彷彿逃離了納粹的魔掌。但在將近結尾處一輛裝滿了屍體的車上,我又看到了那個小小的紅色的身影,那個鏡頭依然是遠遠掠過,卻喚起人心中無盡的悲傷。影片結尾處伸開的地平線上,畫面果斷地轉為彩色的鮮艷,橫掃一切的光明,讓世界五顏六色。那個時刻,彷彿冰封大地瞬時充滿了陽光,眼淚溢滿了眼眶……
《辛德勒的名單》已經不單單是名單了,而是生命,是承載著1000多人的生命。這部影片讓我對生命和生活的意義有更深的洗滌,當我們浮躁於現在的工作煩惱和生活瑣碎的時候,我們從來都沒有考慮過,我們今天的生活是多麼的安逸。如果經歷災難,除了生命和親人外,一切的一切都是不值一提的。正因為我們沒有環境的壓迫,所以我們有閑心來煩惱這樣那樣的事情,當我們拚命賺錢,拚命跟這樣那樣的「朋友」處好關系的時候,我們已經忘記了這樣做最根本的目的是什麼。
其實生命的滿足感是很容易達到的,多給自己輕鬆快樂的情緒,多給家人寬容體貼,你會發現傳說中的幸福垂手可得。
今天晚飯後看了一部電影《辛德勒的名單》,這其實不是第一次看了,之前看的經常被打斷,沒能完整看下來,今晚一直持續看到了十點多。這部電影的確是經典之作,有著觸動人心的力量。
在納粹殘暴環境中猶太人仍保持對生活的熱情,「最糟的已經過去了」給予他們希望,使其擁有活下去的勇氣,在猶太街區,人們聚在一起說著話——「現在我不用擔心誰來搶我的生意了」、「我好一陣子沒能好好想想了,現在總算可以想點事情」、「從來沒有比現在更自由的了」,這些話看似平常,卻是充滿能量的,他們在影響周圍,讓環境變好,就是這些能量讓他們在一次又一次的苦難面前堅強地活了下來。
當看到辛德勒的猶太倖存者在辛德勒墓前放置石頭表達感謝與敬意時,我在想:「我過世後,我所希望的他人的評價又是如何的呢?」
每當看到猶太人遭受苦難,卻仍保持對生活的樂觀,我的內心對我說「你現在的日子是多麼的幸福呀,生命短暫、脆弱,請像影片中的猶太人一樣珍惜生命,熱愛生活,不要被無謂的事情困擾,你可以活得更快樂的!」
腦子一片漿糊,我感到還有很多想表達,卻又無從說起,我想這是否就是一部好電影的動人之處。
Ⅷ 在美國歷史上真有過殺人合法的大清洗時期嗎
1929年,大蕭條降臨,美國陷入了全面危機。羅斯福匆匆上任,為了應對危機,各個財團不得不向總統交出了很大的權力。
或者是給錢,或者是給人,例如摩根財團就向總統交出了自己的私兵。
為了應對危機,美國國內進行了一場殘酷的大清洗。其激烈程度比起蘇聯的大清洗來,更在其上。
首先,針對危機的引發部門——銀行業,美國本土財團針對外國財團控制的銀行採取了大刀闊斧的砍殺方式。中國抗戰時期的著名歌曲,大刀向鬼子的頭上砍去。如果在大蕭條時期美國銀行業來講,那就是大刀向猶太佬和歐洲佬的頭上砍去。當然,美國當年畢竟已經是工業國,加上干黑活的多數是義大利佬和愛爾蘭佬,所以鬼頭大刀自然沒有成為主流。手槍,繩索,匕首成為了殺戮的主要工具。
在破產的數萬家銀行中,失蹤的「外國」股東近十萬,大批的銀行和企業陷入了無人繼承的局面,最後被美國本地的財團鯨吞瓜分。
其次,針對社會主義者的殺戮。
美國的黑手黨十分猖獗,而黑手黨能夠存在的原因並非僅僅是因為他們在地下秩序中有影響力,黑白勾結一貫是黑手黨存在的最主要原因。黑手黨向官方提供的主要服務之一,就是暗殺社會主義活動領導人。恐嚇毆打要求社會改變的民眾。平克頓的雇傭兵團規模數萬,這已經是半官方化的組織。而更多的大企業私兵更加生猛,沃克非勒財團的私兵橫掃煤黑子的時候,煤黑子們可是幾乎人均兩只槍的。經過黑社會與財團私兵的大掃盪,主張社會主義革命的基層群眾幾乎被掃盪一空。
被黑手黨和私兵被殺戮的人,規模可以用十萬為統計單位。
再次,對於背叛了「白人清教徒主義」的生活方式的殺戮。
上面提到了黑社會與私兵,大蕭條極大的削弱了財團的力量,而強化了總統的力量。對於黑社會與私兵的管理就提上了日程。對這方面的管理,羅斯福任用了一個著名的人物j·埃德加·胡佛。
胡弗上任後,一方面對於有組織犯罪進行了殘酷的打擊,美國有一個電影名叫《公眾之敵》,所講述的是一個有如史詩般的黑幫傳奇故事,關注的是著名的銀行搶劫犯約翰·迪林傑那危難重重的短暫的一生。
消滅各地有組織犯罪,就是fbi局長胡弗在大蕭條時期上任後的幾大舉措之一。我曾經以為這樣做並沒有什麼錯誤,放在中國來說,這就叫做「亂世用重典」。
而胡弗局長不僅僅在消滅犯罪份子,同性戀,各種非清教徒生活方式都在他的鐵拳打擊范圍之內。
胡弗局長要通過行動向美國人民表明的是——凡是不能遵守白人清教徒主義的生活方式,都必須被消滅。加上媒體的配合,美國政府向人民提出了一種生活模式——首先你得是白人,而且要信主,而且要服從,而且要不犯罪。最重要的是,你要聽從政府的命令。凡是違背了這種生活方式的人,都遭到了殘酷的迫害與殺戮。
這種迫害與殺戮,以法律的名義,毫不留情,斬盡殺絕。
最後統計。
這種統計其實無法做出准確的數據,因為美國很懂得公關,大批的資料和信息被銷毀,知情人被恐嚇,甚至以各種方法除掉。
按照某些人統計那三年的模式,美國在大蕭條時期非正常損失了近千萬人口。也就是說,十個人裡面就有一個遭到了迫害,而且喪命。
jy們按照人口增長率計算大飢荒中國死了四千萬,那麼我們也可以按人口增長率計算美國大蕭條的死亡人數:
1920年1億602萬,
1930年1億2320萬,
1940年1億3216萬,
1950年1億5132萬,
1960年1億7932萬,
1920~1930年,增加1700萬人;
1930~1940年,增加896萬人;
1940~1950年,增加1916萬人;
1950~1960年,增加2800萬人。
按照jy們的計算方法,美國1930~1940年應該增加1800+萬人才對~但只增加了896萬~所以美國餓死了900+萬。
但是美國這種大清洗也起到了作用,首先團結了當時作為美國主體人種的白人,徹底鎮壓了其他膚色的民族,肅清了社會秩序。美國人民即便餓死,也不敢越雷池一步,不敢對當時的政治體制提出異議。當然,敢於異議的人,都被從精神到肉體的進行了系統的消滅。
這讓美國人民哭泣著,哀號著,餓死,病死,純化了美國的社會風氣。
這些舉措的影響時間漫長,到了60-70年代,敢於反對政府的大學生們,即便被國民警衛隊槍殺,被打傷,而他們的父母卻堅定的認為,這些大學生錯了。如果他們沒有犯錯,怎麼會被國家有關部門用槍打呢?
論規模,論力度,美國大蕭條的清洗都遠勝蘇聯大清洗,可謂人類國家歷史上著名的東西。唯一能與之相媲美的,只有維多利亞時代,對於城市「暴民」的大屠戮。
Ⅸ 有沒有關於英國軍情六處,美國中央情報局,以色列摩薩德,前蘇聯克格勃的電影
望核實確認後給予滿意,謝謝~~~1.軍情五處,成立於1909年十月,負責英國的對內軍事情報,跟美國的聯邦調查局(FBI)用途一樣。1931年改名為秘密保安局(Security Service)。 軍情六處,也是成立於1909年十月,負責英國的對外軍事情報,跟美國的中央情報局(CIA)用途一樣。後期改名為秘密情報局(Secret Intelligence Service)。 2.中央情報局(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簡稱中情局,英文簡稱CIA)是美國最大的情報機構(美國政府的間諜和反間諜機構,是美國龐大情報系統的總協調機關),主要任務是公開和秘密地收集和分析關於國外政府、公司和個人;政治、文化、科技等方面的情報,協調其他國內情報機構的活動,並把這些情報報告到美國政府各個部門的工作。中央情報局的地位和功能相當於英國的軍情六局和以色列的摩薩德。
3.克格勃的職權范圍大致與美國的中央情報局(CIA)和聯邦調查局(FBI)的反間諜部門相當,以實力和高明而著稱於世,在某方面甚至超過美國。克格勃建立於1954年。該機構可追溯到1917年12月蘇俄政府剛建立時成立的「契卡」,捷爾任斯基為第一任首腦。在20世紀30年代,由亞戈達和葉若夫領導的內務人民委員部成為「大清洗」的工具。冷戰期間,「克格勃」的職能過大, 涉及國內的所有領域。自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繼承了克格勃的相關機構,但力量已經大為削弱。隨著俄羅斯經濟實力的逐漸恢復,為應對北約東擴、喬治亞等傳統勢力范圍的不斷被蠶食和國內分裂勢力抬頭的新局面,俄羅斯的情報機構開始重新納入國家安全的重點領域,情報活動也重新活躍起來。4.「摩薩德」是伴隨著「猶太復國主義」運動的發展和以色列國的成立而形成的。在以色列獨立以前,巴勒斯坦地區有一個猶太秘密軍事組織「哈迦納」(意為「防務」),這個組織是為了專門、有組織地向巴勒斯坦地區猶太人秘密購買武裝、偷運武器和組織非法移民而成立的,而為這些活動收集情報的則是一個附屬「哈迦納」的「沙亞」情報機構。1948年以色列國成立後,「哈迦納」為「以色列國防軍」所代替,6周後,「沙亞」為「對外情報機構」所代替,這就是摩薩德的前身。雖然摩薩德的大部分活動都不為人所知,但僅媒體公開的部分,就足以令猶太人驕傲。摩薩德和美國中央情報局、英國軍情六處、蘇聯克格勃被公認為全球諜海4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