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電影開始時候有個獅子怒吼
米高梅Metro-Goldwyn-Mayer
米高梅公司,只可惜在2005年4月8日被日本索尼成功收購。
成立於1924年的米高梅公司曾是美國電影和好萊塢的象徵,旗下影星雲集。其出品的影片至今共獲得170項奧斯卡獎,名片包括《綠野仙蹤》、《亂世佳人》、《賓虛》、《日瓦戈醫生》以及經久不衰的007系列影片等。
還有一點得告訴你,著名的奧斯卡金像獎就是來自於由米高梅公司發起的非盈利組織<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的學院獎。
Ⅱ 請問美國電影開始的時候出一個獅子叫一聲的是哪個電影公司的
米高梅影業公司標識:雄獅利奧
⑴1916年至1924年的高德溫標識——最初的「雄獅利奧」斯拉特斯;
⑵米高梅的第一個正式標識——斯拉特斯,使用時間為1924年至1928年;
⑶第2隻獅子傑基,1928年至1956年「服役」;
⑷第3隻獅子坦納,使用時間為1934年至1956年;
⑸第4隻沒有名字的獅子,1956年到1958年間「服役」;
⑹真正的雄獅利奧,「服役期」從1957年一直到現在。
1924年,電影公司宣傳人員霍華德·迪斯為塞繆爾·高德溫的高德溫影業公司設計了「雄獅利奧」標識。他的創作靈感來源於母校哥倫比亞大學的體育隊——雄獅隊。幾年之後,高德溫影業公司與米特羅影業公司以及路易斯·梅耶影業公司合並,組建一家新公司,也就是現在的米高梅,並保留了雄獅利奧這個標識。
自此之後,共有5頭獅子扮演「利奧」這個角色:最初的獅子名叫「斯拉特斯」,「統領」米高梅1924年至1928年的無聲影片;第2頭獅子名叫「傑基」,是米高梅「雄獅軍團」中第一個被觀眾聽到怒吼聲的成員。由於仍處在默片時代,當雄獅利奧的標識在大銀幕上出現時,相關人員會用留聲機播放傑基的咆哮。值得一提的是,傑基也是在1932年染印法彩色影片中出現的第一頭獅子;第3頭獅子名叫「坦納」,可能也是知名度最高的——當時傑基仍然出現在米高梅的黑白片中;第4頭獅子沒有名字,鬃毛非常濃密,但被使用的時間也非常短暫;第5頭獅子就是自1957年以來一直延續至今的真正意義上的利奧。
米高梅的座右銘是「為藝術而藝術」。
Ⅲ 尋找一部電影,米高梅出的(就是一個大獅子在片頭的那個)
是滴,我記得cctv6播放的 開頭的米高梅的片頭獅子和獅子上了大馬路映像深刻,滿滿的回憶,網上找都說是 義大利人在俄羅斯的奇遇 但我粗略的看了不是滴,不是美高梅出的
Ⅳ 每次電影開場出個獅子頭的是什麼公司來著
是米高梅電影公司,開場時一個吼叫的獅子腦袋。
米高梅 Metro-Goldwyn-Mayer (MGM)美國好萊塢八大電影公司之一。米高梅電影公司拍攝了電影史上最出色的影片之一——《亂世佳人》,創造出歷久不衰的銀幕經典——007,塑造了不朽的卡通形象——貓和老鼠,發起成立了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並推出了奧斯卡獎……
Ⅳ 很多好萊塢大片都是用一隻獅子叫開頭,這是什麼意思
那是「米高梅公司」的標志,是一頭雄獅標志,是這個公司的吉祥物。
米高梅 (Metro-Goldwyn-Mayer,簡稱:MGM)美國好萊塢八大影業公司之一。是一間美國的媒體公司,在1922年創辦,於1981年與聯美公司(United Artists)合並,主要包括製作和發行影片和電視節目。米高梅與索尼影視娛樂,派拉蒙電影和華納兄弟公司共同發行、製作和財務合作其大部分電影。
1924年,紐約的放映業大亨馬庫斯·洛伊決定收購兩家經營得不錯的好萊塢製片公司,米特羅電影公司和高德溫電影公司,這么一來,他的洛伊公司旗下的數以百計的電影院就有了穩定的片源,而且他還得到高德溫公司的吉祥物,獅子利奧。
米高梅電影公司的雄獅利奧標志一度被當成了美國的象徵,它旗下巨星雲集,曾創造每周推出一部電影的神話。這個公司的大名叫米高梅。
(5)電影開頭一個大獅子擴展閱讀:
成立——
1924年,電影院巨頭馬克斯‧洛收購了米措電影公司與高文電影,以提供他的大型連鎖洛氏電影院穩定的電影片源供給。然而,由於馬克斯‧洛長期以來的得力助手尼可拉斯‧申克必須留在紐約的企業總部,監督旗下150電影院的營運,這些收購行動凸顯出了此時需要一位新的人員,來管理這些剛起步的好萊塢事務。
1924年4月17日,馬克斯‧洛提出了解決方案,就是再收購路易‧B‧梅爾電影。有鑒於梅爾作為一個成功的製片人長達十幾年之久,在電影公司被洛氏企業收購之後,他被拔擢為洛氏企業的副總裁,以及加州好萊塢電影事務的主管。至此,米高梅公司成立。
1928年:怒吼的獅子第一次在戲院出現,它與米「為藝術而藝術」(Ars Gratia Artis)的座右銘一起成為米高梅的注冊商標。
Ⅵ 電影開場的時候有個獅子的那個圖片是那個公司的電影求那張圖片··急···
米高梅Metro-Goldwyn-Mayer(MGM)
簡介
米高梅Metro-Goldwyn-Mayer(MGM)好萊塢五大電影公司之一。
一個電影製作公司拍攝了電影史上最出色的影片之一——《亂世佳人》,創造出歷久不衰的銀幕經典——007,塑造了不朽的卡通形象——貓和老鼠,發起成立了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並推出了學院獎(即奧斯卡)……要知道,上面幾個成就中的任何一個,都可以讓這個公司不朽,何況幾個神話集於一身。這個公司的雄師標志一度被當成了美國的象徵,它旗下巨星雲集,曾創造每周推出一部電影的神話。這個公司的大號叫米高梅。
Ⅶ 英文電影開幕有一隻獅子是叫什麼
米高梅公司的電影開頭都會有,不知道是不是你說的,最好詳細描述一下
Ⅷ 電影開場有個獅子在喉的標志,那是哪個公司啊
米高梅Metro-Goldwyn-Mayer
時代華納與索尼集團競逐收購好萊塢電影公司米高梅(MGM)已有突破性進展。米高梅周一證實已與日商索尼為首的集團就收購案達成原則性協議,同意索尼以每股12美元和承擔債務總計近50億美元的代價並購米高梅。
根據消息人士透露,這個以索尼為首的投資集團成員包括私人投資基金Texas Pacific 集團以及Providence Equity Partners,另外還會尋求其他投資夥伴。熟悉內情人士指出,全球最大有線電視系統Comcast公司在米高梅被收購後,可能投資3億美元。米高梅稍後也發布聲明指出,已就收購條件與包括索尼美國公司、Providence Equity Partners公司、Texas Pacific集團及DLJ Merchant Banking Partners公司等在內的集團達成原則性協議。繼美國媒體巨擘時代華納決定退出競標米高梅大戰之後,引發外界諸多揣測,促使米高梅打破緘默,終結謠言滿天飛的情形。熟悉此一收購案的消息人士稍早對法新社說:「這是一項原則性協議,雙方尚未敲定最後協議。」
米高梅表示,根據前述協議,索尼為首的投資人將以每股12美元現金收購米高梅股票,或總計29.3億美元,另外將承擔米高梅約20億美元的負債,米高梅是億萬富翁科克.科克里安所有。米高梅也宣布,已在9月13日收到1.5億美元保證金,為向董事會建議這項收購案清除障礙。管理高層預定在9月27日建議董事會接受這項收購案。根據《綜藝報》報道說,索尼為首的集團在上周末抬高收購價碼至每股12美元,及同意承接米高梅20億美元負債。索尼此舉導致時代華納公司在周一時決定打退堂鼓,拒絕以每股逾11美元的代價收購米高梅,索尼成為惟一競標者。
一旦買下米高梅,索尼片庫規模將倍增至大約8000部,其中包括米高梅影庫中擁有的《007》系列以及《粉紅豹》系列,有助索尼提高DVD銷售。洛杉磯媒體及娛樂事業分析師大衛.米勒指出,這種組合不錯,索尼要的是片庫,而且片子數量越多越能降低成本。索尼發言人安.摩弗根、米高梅發言人珍妮特.簡基吉安都不願對此新聞發表評論。
以索尼公司為首的國際財團出資48億美元收購美國好萊塢老牌電影公司米高梅2005年4月8日正式宣告完成。這次合並不僅僅只是改變了美國電影領域以往那群雄割據的格局,而且一個即將會壟斷全美音像傳播業30%左右進賬的「托拉斯」產業,也已經急匆匆地浮出水面。
索尼為什麼要向一個被稱為是爛攤子的電影機構里拚命砸錢呢?索尼自有如意算盤。米高梅公司曾是美國電影的象徵,旗下影星凱瑟琳·赫本、加里·格蘭特、克拉克·蓋博、葛麗泰·嘉寶、伊麗莎白·泰勒的名字至今仍然熠熠生輝。米高梅公司出品的影片至今共獲得170項奧斯卡獎,在好萊塢各大影片公司中獨占鰲頭,名片包括《綠野仙蹤》、《亂世佳人》、《賓虛》、《日瓦戈醫生》以及經久不衰的007系列影片等。收購米高梅後,索尼可以得到一個相當於全美電影資源一半數目的巨型電影資料庫。這些電影資源可以大量地生產DVD。通過去年索尼收購老牌唱片工業BMG可以看清,他們在入主到音像領域之後最顯著的目的並不是在包裝製作,而在生產發行環節。如今在得到一個龐大的電影資料儲備庫之後,他們仍然要故技重施,將注意力放在相關產品的生產與發行上。在掌握了新一代DVD格式「藍光」之後,索尼已經想花大力氣在行業標準的斗爭上取得領先地位。說得更遠一些,隨著寬頻網路的擴充,索尼還將向接入網路的家庭提供電影,獲取豐厚利潤。
米高梅公司(Metro-Goldwyn-Mayer)介紹
1924年5月17日,美國洛氏公司的老闆M.洛把該公司所屬的米特羅影片公司和高爾溫影片公司、L.B.梅耶製片公司合並,組成米高梅公司。 30年代好萊塢鼎盛時期,米高梅公司是最大的電影公司,每年要生產40—50部影片。米高梅在這一時期擁有美國最受觀眾歡迎的影星和導演,影星如G.嘉寶、C.蓋博、J.哈羅、S.屈賽、R.泰勒、J.克勞馥、N.希拉等等,導演如E.von斯特勞亨、K.維多、F.朗格、G.顧柯、V.弗萊明等等。從 30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米高梅攝制了數以百計的影片,除了少數影片如《塊肉餘生》、《叛艦喋血記》(1935)、《茶花女》(1939)、《忠勇之家》(1942)、《雙城記》等之外,90%為平庸之作,內容淺薄、脫離現實,往往千篇一律地以虛構的故事、美滿的結尾,配上受觀眾歡迎的大明星和較高的攝制技巧去招徠觀眾。米高梅公司日復一日地象工廠生產工業品的流水裝配線那樣大量生產這種影片,為好萊塢贏得「夢幻工廠」的「美名」出了大力。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米高梅曾一度以拍攝大場面歌舞片為重點,生產了幾部頗有特色的歌舞片,如《雨中曲》(1952)等。50年代美國電影業發生危機,到60 年代初該公司連年虧損,影片產量逐年下降,到70年代初至80年代每年只拍三、四部影片。70年代初,美國拉斯韋加斯的大資本家K.克科里安買下了米高梅公司。新的主管人員把米高梅公司的道具服裝等統統拍賣出去,並把資金投入拉斯韋加斯、里諾等賭城的房地產、旅館業和其他能獲利的方面。到70年代末米高梅公司又再度繁榮,但製片卻只是這個公司的廣泛業務范圍之一,1981年米高梅公司出資買下聯美公司,改名為米高梅—聯美娛樂公司。
Ⅸ 大獅子有些外國電影開始前有個獅子在那大吼是什麼意
米高梅,美國好萊塢八大電影公司之一,米高梅電影公司的雄獅利奧標志一度被當成了美國的象徵,它旗下巨星雲集,曾創造每周推出一部電影的神話。
Ⅹ 小時候看一個外國片。片頭和片尾有一隻獅子在叫的。什麼片來著。
不是電影啊,那是米高梅電影公司的電影片頭啊。凡是米高梅電影公司的電影都是這個片頭和片尾。